精选部编版人教版(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 再塑生命的人 教案1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版)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教案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再塑生命”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角色扮演活动。这个活动将演示在遇到困难时,如何通过积极的心态和行动来实现生命的重塑。
b.情感共鸣: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并体会到作者的情感变化有一定难度。教师可以采取情境创设、角色扮演等方法,让学生更好地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实现情感共鸣。
c.批判性思维:在分析课文内容时,引导学生培养批判性思维,对作者的观点和表达方式进行评价。这一过程可能对学生来说较为困难,教师应提供适当的引导和思考问题,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自己的见解。
a.对“再塑生命的人”这一主题的理解。
b.体会作者情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二、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学习《再塑生命的人》,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优美语句进行情感表达,增强语感。
a.掌握并运用课文中的生字词和重点词语。
b.通过朗读和讨论,提高语言组织和运用能力。
2.思维发展与提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课文学习,激发学生对生命意义的探索,提升思维品质。
a.分析课文内容,理解作者情感变化,培养批判性思维。
b.探讨“再塑生命的人”主题,激发学生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3.审美鉴赏与创造:引导学生感受课文中的美,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创造力。
c.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体验作者在课文中所表达的情感变化,如从绝望到希望、从被动接受到主动追求的过程。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体会作者的心路历程。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版)语文第三单元再塑生命的人教案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在生活中体现再塑生命的价值”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生命的价值和再塑生命的基本概念。生命是宝贵的,每个人都有权利和责任去塑造和提升自己的生命价值。再塑生命是指通过不懈努力,改变自我,克服困难,使生命焕发新的光彩。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作者杏林子如何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病痛,再塑自己的生命,并鼓舞他人。
-对于情感共鸣,教师可以通过朗读、角色扮演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入体验课文情感,从而理解生命的价值。
-对于批判性思维,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观点,通过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再塑生命的人》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身边的人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困难,从而改变了自己或他人生活的情况?”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生命的力量和意义。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版)语文第三单元再塑生命的人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版)语文第三单元再塑生命的人》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单元导语、课文《生命生命》、《生命生命》注释、《生命生命》阅读提示、《再塑生命》主课文、课后练习。本章节将围绕课文《再塑生命》展开深入学习和探讨,通过理解作者杏林子的生命观,感受生命的顽强与美好,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同时,结合课后练习,强化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教案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1. 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课文中海伦·凯勒的人生经历和心灵成长过程。海伦·凯勒是一位双目失明、双耳失聪的作家、演说家,她用坚韧的意志再塑了自己的生命。这种坚韧不屈的精神对我们每个人都是一种鼓舞和启示。
2. 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海伦·凯勒在安妮·沙利文老师的帮助下,如何从无知到有知,从自卑到自信的转变过程。这个案例展示了坚韧不屈精神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3. 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课文中的重点词汇、短语和经典句子,如“坚韧、熏陶、崛起”等。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 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课文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在生活中展现出坚韧不屈的精神。
2. 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角色扮演活动。学生模拟海伦·凯勒在逆境中克服困难,体验并感悟其精神品质。
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教案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一、教学内容
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教案,选自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课文《再塑生命的人》的阅读与理解,学习生词、短语和重点句子;探讨文章的主题思想,理解海伦·凯勒的人生经历和心灵成长;分析作者通过具体事例描绘人物形象的方法;结合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讨论如何在逆境中塑造自己的生命。教学内容涉及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重点词汇和短语有:“坚韧”、“熏陶”、“崛起”等,以及课文中的经典句子:“她用坚韧的意志,再塑了自己的生命。”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深入阅读,体会作者情感,提高文学素养。
在讲授重点词汇和短语时,我注意到有些学生对于这些抽象词汇的掌握不够牢固。今后,我需要在这个环节增加一些实际操作,如让学生运用这些词汇进行造句,以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七年级上册语文3-10《再塑生命的人》教案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积累文中的生字词,理解其含义,并能正确读写和运用。
2.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理解莎莉文老师对海伦·凯勒的教育方式和意义。
3.品味文中细腻、真挚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学习海伦·凯勒自强不息的精神和对莎莉文老师的感恩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o掌握“感慨”“搓捻”“疲倦不堪”等重点字词的读音和释义。
o理解莎莉文老师的教育方法和海伦·凯勒的心理变化。
o赏析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体会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敬爱和感激。
2.教学难点o理解“再塑生命”的深层含义,感悟莎莉文老师深沉博大的爱心。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情境教学法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5 分钟)o播放一段盲人在黑暗中摸索的视频,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从而引出课题:一个盲聋女孩是如何被“再塑生命”的呢?2.作者简介(5 分钟)o利用多媒体展示海伦·凯勒的图片和简介,介绍她的生平经历、主要作品以及她在残疾状况下取得的非凡成就。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5 分钟)o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文中的生字词,如“譬如(pì)”“怦怦(pēng)”等。
o教师通过PPT展示重点字词,讲解读音、词义和用法,让学生进行读写练习。
o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思考文章围绕“再塑生命”写了哪几件事。
4.课堂小结(5 分钟)o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生字词和文章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熟读课文,思考莎莉文老师是怎样再塑海伦·凯勒生命的。
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5 分钟)o回顾上节课的生字词和文章主要内容,提问学生对莎莉文老师的初步印象。
2.精读课文,品味语言(15 分钟)o学生分组研读文中莎莉文老师教育海伦·凯勒的段落。
o小组讨论:莎莉文老师通过什么方法让海伦·凯勒理解事物?文中哪些描写体现了海伦·凯勒的学习过程和心理变化?o每组选派代表发言,教师引导学生品味文中精彩的语句,如“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三单元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课文主题的理解:本节课的核心是让学生深入理解《再塑生命的人》所表达的主题思想,即教育对人的成长和生命价值的重塑作用。教师应通过课文讲解、讨论分析,引导学生把握这一主题。
1.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审美鉴赏能力,通过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感受作者用词造句的精妙,提高对语文美的感知和鉴赏;
2.增强学生的思维素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锻炼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通过对作者情感变化的剖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深入分析问题的能力;
3.强化学生的文化素养,了解并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观念,激发学生对多元文化的兴趣和包容性;
-作者情感变化的把握:分析海伦·凯勒在遇到安妮·沙利文老师前后的心理变化,理解她对老师的感激之情,认识到教育对个人命运的影响。
-生字词的掌握:重点讲解和练习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如推拿、救济、慰藉等,确保学生能够正确书写并理解其意义。
-文学手法的学习:分析课文中运用的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以及景物描写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教育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三单元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三单元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
1.知识与技能: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部编版)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教案 (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和探索的过程中领会莎利文老师对学生深沉的爱,懂得珍惜和回报所有人对自己的爱,以及海伦顽强勤奋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重点
从文中获取信息并进行概括及整体把握课文的能力。
难点
1、侧面描写和衬托的手法的运用。
2、细节描写的作用及疑难句子的含义。
教学方法
朗读指导法、圈点勾画法、分组分层法、
4、本文题目是“我的老师”,但为什么要花那么多笔墨写自己?
以小组为单位,用加分形式,鼓励学生大胆展示,组织其他生进行评议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有集体荣誉感,更多的了解文章,为理解作者情感做铺垫。
2、培养学生辨别能力及表达能力
课堂训练
学习本文写人的方法,运用动作描写写一个自己熟悉的人
组织学生完成练习,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程度的要求
教学准备
PPT课件
课堂流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由海伦的简介入题,引出课题
简介,引课题,并板书
倾听入境,可以与教师互动
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了解作者,掌握字词
1、了解作者
海伦·凯勒出生十九个月就失去了视力和听力,不久就变哑。有幸的是,在莎利文老师的帮助下,开始学习生涯,凭着顽强的毅力念完大学,成了美国著名的女作家及教育家。
代表作:《我的一生》,《海伦·凯勒日记》
2、安妮·莎利文
波士顿珀金斯盲人学校毕业。精通盲文,从20岁开始做海伦·凯勒的家庭教师,直到69岁去世,一生教育并陪伴着海伦·凯勒,引她进入新的世界,成就一番伟大的事业。
3、扫清字词障碍,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正音:
读准字音:无垠yín毛坯pī绚xuàn丽筑巢cháo覆fù盖骚sāo动凝níng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优秀9篇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优秀9篇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默读课文,找出文中莎莉文老师教“我”学习的具体事例,理清文章思路。
2、通过分析本文独具特色的写人手法,积累写作技巧。
【过程与方法】强调自主学习,让学生在默读中品味,在品味中质疑,在质疑中探究,最终悟出文章之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领会莎莉文老师强烈的爱心和高超的教育艺术,感受海伦对老师的敬爱和感激的情意。
2、体会作为盲聋哑人的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教学重难点◇重点:①继续学习默读,逐步提高阅读速度。
②结合旁批,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感悟莎莉文老师这一形象,理解作者对莎莉文老师敬爱和感激的情意。
③品味、揣摩关键语句,体会作为盲聋哑人的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难点:学习海伦·凯勒自强不息的精神,体会她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积极态度。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世界是美丽的。
我们能感受阳光的五彩斑斓,目睹树木的青翠葱绿,聆听鸟儿的悦耳鸣叫。
然而,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些人,他们的世界里没有色彩,没有声音。
他们要生存下去尚且需要一定的勇气,而能出类拔萃,有所成就,那简直就是一个奇迹。
今天,我们便走进一个奇迹,去结识一位奇女子。
二、自主学习成果展示1、作者简介。
海伦·凯勒(1880—1968),美国作家、教育家、慈善家。
在十九个月大时因患急性胃充血、脑充血而失去视力和听力。
1887年与莎莉文老师相遇。
1899年6月考入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
1968年6月1日逝世,享年88岁。
她生活在无光、无声的世界里,但先后完成了14本著作,其中包括《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人生故事》《石墙故事》等。
她致力于为残疾人造福,建立了许多慈善机构,1964年荣获“总统自由勋章”,次年入选美国《时代周刊》评选的“20世纪美国十大偶像”。
2、检测生字词。
(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
捡(jiǎn)感慨(kǎi)搓捻(cuōniǎn)绽开(zhàn)争执(zhí)惭愧(kuì)譬如(pì)激荡(dàng)奥秘(ào)拼凑(còu)花团锦簇(cù)混为一谈(hùn)(2)理解重点词语的词义。
人教部编本初中语文七年级第三单元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教案

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如:再塑、毅力、慈爱等;
3.分析课文中的重要句子,如:对比、排比句式的运用;
4.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情感,引导学生关爱他人,珍惜生命。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通过学习课文《再塑生命的人》,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感悟作者海伦·凯勒在逆境中展现出的坚强意志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培养其面对困难时勇敢坚持的品质。
4.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鼓励同学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充分调动了他们的思维活跃度。但在讨论过程中,我也发现部分同学在表达观点时不够清晰,需要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语言组织能力。
5.总结回顾环节,我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了梳理,希望同学们能够将所学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但从课后反馈来看,部分同学对课文主题思想的感悟仍有所欠缺,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强化。
(2)感悟课文所传递的珍惜生命、关爱他人的主题思想。
难点解释:学生对主题思想的感悟可能存在难度,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在了解海伦·凯勒生平事迹的基础上,深入思考如何关爱他人,珍惜生命。
(3)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写作实践。
难点解释:学生在掌握了修辞手法后,如何将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需要教师通过写作练习、指导等方法,帮助学生突破这一难点。
(4)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难点解释:如何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难点。教师可以通过设置讨论话题、组织小组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再塑生命的人》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面对困难时勇敢坚持的情况?”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海伦·凯勒坚强、勇敢、积极向上的精神世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再塑生命的人配套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积累“企盼、油然而生、花团锦簇、美不胜收、不可名状、期期艾艾”等词语。
2.把握海伦·凯勒的人生经历及其品质。
过程与方法1.培养从文中准确获取信息并进行语言概括的能力,把握课文一体两面的思路结构。
2.揣摩文中重要语句,加深阅读体验。
3.理性地思考、体会作者对莎莉文老师敬爱和感激的情意。
情感态度价值观1.领会莎莉文老师隽永深沉的爱心和高超的教育艺术。
2.学习海伦好学敏思、坚韧不拔、热爱生活的精神。
教学重点:研读课文,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
教学难点:深人体会作为盲聋哑人的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教法学法:诵读法,质疑研讨法。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引用名言导入十九世纪出现了两个了不起的人物:一个是拿破仑,一个就是海伦·凯勒。
——美国:马克·吐温人类精神的美一旦被认识,我们就永远不会忘记。
在她的生活和生活乐趣中,凯勒小姐给我们这些没有那么多困难需要克服的人们上了永远不能遗忘的一课——我们都希望这部书有越来越多的读者,让她的精神在越来越广的范围内传播。
——罗斯福夫人二、解题1、“再塑生命的人”指的是安妮•莎莉文老师,她再塑了海伦•凯勒的生命。
2、课文节选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书。
三、走近作者海伦·凯勒,19世纪美国盲聋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
她以自强不息的顽强毅力,在安妮·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掌握了英、法、德等五国语言。
完成了她的一系列著作,并致力于为残疾人造福,建立慈善机构。
她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美国十大英雄偶像,荣获“总统自由勋章”等奖项。
主要著作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老师》、《我的生活》等。
她19个月就失聪失明,生活在无声无语无光的世界里,连爸爸妈妈都不认识。
但是她凭着自己的坚毅和努力,不但活了下来,甚至成为一个对整个世界都有影响的人。
她,精通英语、德语、法语!她,曾经就读哈佛大学!她,先后完成十四部具有世界影响的著作!她,被誉为“美国英雄”!海伦在她的名作《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文中深情地抒发她对莎利文老师的爱:“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第一眼想看的就是我亲爱的老师。
”四、整体感知默读课文,思考并回答:1.在莎莉文老师到来之前,海伦的生命的原貌是什么样子的?不幸截然不同2.莎莉文老师到来后,发生了哪些事情?海伦她的感受又是如何?幸福爱、教育我不知道未来将有什么奇迹发生,当时的我,经过几个星期的愤怒、苦恼,已经疲倦不堪了。
朋友,你可曾在茫茫大雾中航行过,在雾中神情紧张地驾驶着一条大船,小心翼翼地缓慢地向对岸驶去,心儿怦怦直跳,惟恐发生意外。
在受教育之前,我正像大雾中的航船,既没有指南针也没有探测仪,无从知道海港已经临近。
我心里无声地呼喊着:“光明!光明!快给我光明!”恰恰正在此时,爱的光明照在了我的身上。
莎莉文老师到来后,发生了哪些事情?海伦她的感受又是如何?段落事件海伦的感受第5段第一次亲密接触陌生第6、第8段给我洋娃娃,教“我”拼写doll 自豪、高兴第7段教“我”学会简单的字领悟第9—12段教“我”学会区分“杯”和“水”不耐烦—恍然大悟—求知欲油然而生教“我”比较复杂的字喜悦、幸福第13段行文脉络相识前:“我”的内心惶恐、绝望。
(1-4)莎莉文老师教“我”拼写词(6-7)相识莎莉文老师教“我”区别具体事物(8-9)井房散步,从自然中认识“水”(10-13)文中“我”的感情变化的词句愤怒、苦恼,疲倦不堪、惟恐意外发生,自豪、模仿、争执、发脾气、恍然大悟、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
本文叙述了莎莉文老师教“我”识字、认识各种事物的过程,赞扬了莎莉文老师高超的教育艺术,表达了“我”对莎莉文老师由衷的赞美和感激之情。
第二课时五、分析人物形象——体会莎莉文的形象及她的高超的教育艺术探究一:理解开头1、作者为何把认识莎莉文老师的日期交代得如此具体明确?作者对这一天的印象非常深刻,同时也说明莎莉文老师对我的影响之大。
2、作者为什么“不能不感慨万分”,“截然不同”一词有何表达效果?运用双重否定,表达强烈肯定含义,强调莎莉文老师对我的影响非常大。
“截然不同”一词说明了从那时开始老师对海伦生命的意义。
探究二:对比与比喻1、朗读2、3段思考,“从母亲的手势以及家人匆匆忙忙的样子,猜想一定有不寻常的事发生。
”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第3段开头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暗示老师将要到来,设置悬念,引人入胜;美丽景色反衬“我”内心所受的累累创伤,也反衬我对即将发生的“奇迹”的渴望。
2、默读第4段思考,这段描写了“我”当时怎样的心理状态?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用“大雾中的航行”来比喻自己在遇到老师之前那种无助、彷徨、苦闷的心情,以及内心对光明的渴望,从侧面烘托了老师的重要性。
课文1-5段,作者在莎莉文出场前铺垫了哪些内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到“我”家的时间及对“我”的重要性激发读者的阅读欲望,产生期待、期盼的急迫心情。
介绍“我”内心的烦躁、苦恼以及对光明的渴望既为下文埋下伏笔,又与下文经过莎莉文老师的教导,“我”对生活充满期望形成对比,突出了莎莉文老师对“我”的重要性。
探究三:体会学习的艰辛与收获1、第6段中“立即跑下楼去”表明了什么?第10段中产生摩擦时,老师为什么带我去散步?生动形象的体现了我初学知识的兴奋和喜悦;将我带入一个轻松、美好的环境,让我从坏心情中解放出来,获得轻松愉快的学习心境,寻找教育契机。
2、第11、12段,“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自由。
”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充满新奇的眼光”指什么?“两眼浸满了泪水”中的“浸”字有什么表达效果?说明老师的教育取得了神奇的效果,“水”开启了海伦智慧和情感的大门。
“充满新奇的眼光”指我获得了生命的意识和感情,拥有了求知的无比美妙的感受。
“浸”形象写出了我满眼泪水的样子,生动表现出我的痛惜和悔恨之情。
莎莉文老师对海伦的教育顺利吗?举例说明。
挫折不能分清“杯”和“水”海伦我实在有些不耐烦了,抓起新洋娃娃就往地上摔,把它摔碎了,心中觉得特别痛快。
莎莉文把洋娃娃扫到炉边把帽子给我(爱心与耐心)把我的一只手放在喷水口下,在我的另一只手上拼写“W A TER”——“水”字,起先写得很慢,第二遍就写得快一些。
(教学技巧高超)效果我恍然大悟,一下子理解了语言文字的奥秘。
知道了“水”这个字就是正在我手上流过的这种清凉而奇妙的东西。
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1、读了本文,你认为莎莉文老师是怎样的一个老师?海伦是怎样的一个学生?请以“我从______这句话中读出莎莉文(或海伦)是____的人”为句式,仔细品味课文语言,概括人物形象。
莎莉文老师:热爱学生、讲究教育方法、循循善诱、善良温柔、充满智慧、耐心海伦:聪明好学、求知欲强、悟性极高、坚毅、知错就改、感情丰富、热爱生活六、深入探究2、请谈谈你对文章标题“再塑生命的人”的理解。
字面: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内容:文中指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下,“我”的灵魂被唤醒,再次拥有了“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意义:莎莉文老师是再塑生命的人,表达了作者对老师无比的敬爱和感激。
2、海伦再塑生命成功的因素海伦·凯勒毅力:小海伦没有对认识文字放弃灵感:小海伦通过水受到了启发求知欲:小海伦对新事物拥有极大的热情好老师:安妮·莎莉文了解儿童心理讲究教育方式教学循序渐进善于启发引导热爱教育对象3、本文突破了“以写老师为主”的惯例,既写老师,也写自己,而且写自己的篇幅比写老师的还多。
你认为作者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作者用大量的笔墨写自己对生活的态度,写自己的种种感受,写自己的思想感情的变化等等,都是为了从侧面写老师对自己的巨大影响,写老师的可敬可爱。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直接描写)(间接描写)七、课文小结莎莉文老师将人世间美好的思想情操“爱”,像春天的种子深深植于海伦·凯勒的生命,以无私的爱重塑了她的生命。
海伦深深地感激自己的老师,她说: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首先要长久地凝视我的老师。
希望同学们也能关爱他人,让生命得到升华。
莎利文教我认识事物爱心博大教育有方再塑生命的人热爱生活海伦·凯勒敏而好学主观努力共创奇迹坚忍不拔八、拓展延伸海伦与莎莉文老师相辅相成,是本文的一体两面。
海伦成为不平凡的人,与莎莉文老师的教育密不可分,但也是她的主观努力的结果。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像作者这样凭借坚强意志与命运进行抗争的杰出人士,你还知道哪些?试列举古今中外那些付出艰辛努力而成功的残障人的事迹:史铁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
并发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
自称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
史铁生创作的散文《我与地坛》鼓励了无数的人。
2002年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
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协会评议委员会委员。
2010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因突发脑溢血逝世。
阿炳(原名华彦钧)二十多岁时患眼疾双眼相继失明……二胡作品《二泉映月》获二十世纪华人经典音乐作品奖。
奥斯特洛夫斯基苏联作家25岁全身瘫痪,双目失明……以顽强的意志创作了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张海迪5岁时胸部以下完全失去知觉高位截瘫……自学掌握英语、日语、德语等。
当代知名作家翻译家。
富兰克林·罗斯福美国政治家41岁时因患脊髓灰质炎,下肢瘫痪……是美国历史上唯一蝉联四届的总统。
“孔雀仙子”——邰丽华斯蒂芬·威廉·霍金,英国剑桥大学应用数学及理论物理学系教授,当代最重要的广义相对论和宇宙论家,是当今享有国际盛誉的伟人之一,被称为在世的最伟大的科学家,还被称为“宇宙之王”。
21岁时不幸患上了会使肌肉萎缩的卢伽雷氏症,所以被禁锢在轮椅上,只有二根手指可以活动。
当时医生预测他最多活两年,但他依然活着。
1985年,因患肺炎做了穿气管手术,被彻底剥夺了说话的能力,演讲和问答只能通过语音合成器来完成。
我的手指还能活动,我的大脑还能思考;我有终身追求的理想,有我爱和爱我的亲人和朋友;对了,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一位女记者提出一个苛刻的问题,但霍金还是以恬静的微笑这样回答,霍金不仅以他的成就征服了科学界,也以他顽强搏斗的精神征服了世界)。
拜伦(1788-1824)英国19世纪著名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坛的拿破仑”天生跛足……路德维希·范·贝多芬(1770-1827)德国伟大的作曲家26岁时听觉衰退35岁时完全耳聋……——世界不给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给世界九、积累名言微笑面对挫折勇于开拓进取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的任何一座高峰。
—荻更斯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