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制裁伊朗

合集下载

为什么有些国家会对其他国家施加制裁?

为什么有些国家会对其他国家施加制裁?

为什么有些国家会对其他国家施加制裁?一、国家为何会施加制裁?制裁是指某些国家因为其他国家有关政策、行为或立场等不符合其意愿,为改变、惩罚或限制对方的政策、行为等而采取的一种手段。

那么,国家为何会对其他国家施加制裁呢?1、实现政治目的。

在一些国际政治争端的背景下,一些国家为了达成其政治目的,会对其他国家采取制裁措施。

2、保护自身利益。

一些国家在遇到其他国家的政治、经济等行动,对自身利益产生了不利影响时,会考虑采取一些制裁措施进行反制。

3、维护国际秩序。

一些国家会对其他国家的违法行为采取制裁措施,以达到维护国际秩序、促进国际和平发展的目的。

二、制裁的种类制裁作为一种手段,其种类是多种多样的,包括经济制裁、政治制裁、军事制裁等等。

1、经济制裁经济制裁是制裁中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方式。

该制裁针对其他国家的经济领域进行限制和惩罚,比如要求其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与自己经济往来的规模和范围。

2、政治制裁政治制裁则是通过政治手段对其他国家进行惩罚和限制。

比如,对某些国家的政治人物实施旅行限制,禁止他们入境其它国家;对其他国家领导人进行制裁等等。

3、军事制裁军事制裁则是通过军事力量进行制裁,最常见的是对某些国家实施武器禁运。

三、制裁的影响国家之间的制裁行为,会对被制裁国产生一定的影响,也会对制裁国产生相应的影响。

1、被制裁国的影响被制裁国通常会遭受到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影响,比如经济上的损失和制约、政治上的国际形象降低等。

2、制裁国的影响对于制裁国来说,它们也会受到一些负面的影响,比如在全球范围内的声誉受损等。

四、国际制裁的风险国家之间的制裁行为,需要权衡其利弊得失。

一些国家往往陷入破坏性制裁的泥潭,导致其自身利益受损。

1、制裁会影响到自己的经济利益,局限自身的发展空间。

2、制裁可能影响到国际声誉,给自身带来不利影响。

3、制裁可能引发一定的反制和报复,加剧国际局势的紧张度,严重时甚至引发一场战争。

在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互动中,施加制裁虽然是一种常见的手段,但它也是具有风险的。

伊朗和美国的恩怨情仇

伊朗和美国的恩怨情仇

伊朗和美国的恩怨情仇作者:来源:《经济》2018年第22期美国对伊朗的全部制裁,大致可归结为两点:金融制裁和能源制裁。

金融制裁,即美国利用金融霸权地位切断伊朗对外经济贸易联系的美元结算通道;能源制裁,即美国要求从伊朗进口能源的国家减少或终结从伊朗的进口,以此打击伊朗石油出口,否则将对购买方进行制裁。

历史渊源此番退出伊核协议并对伊朗进行制裁,美国总统特朗普并没有得到欧洲盟友的支持,也没有得到美国内部精英和主流的支持,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院务委员兼宏观部主任贾晋京在接受《经济》记者采访时表示。

“主要是特普朗的任性而为。

比如之前将美国驻以色列大使馆迁到耶路撒冷,遭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反对,也违反了国际法,但他仍一意孤行。

尽管如此,如果我们对美国和伊朗的历史追根溯源,会发现两国关系还是有迹可循的。

”贾晋京这样说。

伊朗与美国的关系始于19世纪中叶。

当时,美国对伊朗的关注主要集中在石油和经贸利益上。

伊朗期待与美国建立正常的外交关系,但没有得到积极回应。

直到1883年6月,美国才委任了第一任驻德黑兰(现为伊朗首都)的公使。

1941年8月,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伊朗末代国王)上台执政,向美国表示了结盟的愿望。

此后,为防止英国等长期占领伊朗,美国开始向伊朗提供包括军事援助在内的诸多援助,其军事力量也得以大规模进入伊朗,培植了一支听命于美国政府的伊朗军队,为日后双方关系的发展埋下了隐患。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结束后,伊朗开始了石油国有化运动。

美国趁机扩大本国石油公司在伊朗的利益,巩固了巴列维国王的亲美政权。

1959年,美伊两国签署了《美伊合作条约》,两国关系进一步发展,后者成为维护美国在中东地区利益的“两根支柱”之一(另一个是沙特)。

1979年,美国与伊朗的关系开始恶化,而前者也开始对伊朗实施遏制政策。

1980年4月7日,美国正式宣布同伊朗断交,并开始对伊朗实施经济制裁。

因维护国家安全而受制裁的例子

因维护国家安全而受制裁的例子

因维护国家安全而受制裁的例子1. 概述国家安全是各国政府最基本的责任之一,为了维护国家的利益和安全,许多国家都会采取一些限制或制裁措施。

有些国家因为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而受到其他国家的制裁,这种情况在国际关系中时有发生。

本文将列举一些因维护国家安全而受制裁的例子,并就此进行分析和讨论。

2. 伊朗核协议问题2015年,伊朗与世界六国达成了关于伊朗核问题的协议,即伊朗核协议。

根据该协议,伊朗同意限制其核活动,以换取解除国际社会对其的经济制裁。

然而,美国在特朗普政府时期单方面退出了伊朗核协议,并重新对伊朗实施了严厉的制裁措施。

美国指责伊朗在中东地区的行动威胁到了美国的国家安全,因此重新实施制裁是为了维护美国的国家安全。

然而,这一做法在国际社会引起了广泛争议,许多国家认为美国的制裁是不合理的,伊朗也被剥夺了其应得的权益。

这一例子突出了国家在维护自身国家安全和尊重其他国家利益之间的平衡问题。

3. 俄罗斯的克里米亚危机2014年,乌克兰政局动荡,俄罗斯占领并吞并了乌克兰的克里米亚地区。

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实施了严重的制裁,包括冻结资产、取消签证等措施。

这些制裁是对俄罗斯侵犯乌克兰主权的回应,但俄罗斯政府则表示这是维护其自身的国家安全。

俄罗斯认为,乌克兰政局的动荡对俄罗斯的国家安全构成了威胁,因此俄罗斯有权采取行动来解决这一问题。

然而,西方国家认为俄罗斯的行为违背国际法和国际秩序,因此对俄罗斯实施了制裁。

这一例子凸显了国家在处理国际冲突和维护国家安全之间的矛盾。

4. 朝鲜核问题朝鲜长期以来一直在进行核试验和导弹试验,这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担忧。

联合国多次通过决议对朝鲜实施了经济制裁,以迫使其停止核活动。

这些制裁措施是为了维护地区和国际的和平与安全。

然而,朝鲜政府却认为自身的核武器是维护国家安全的必要手段,因此拒绝履行国际社会的要求。

朝鲜认为国际社会对其实施的制裁是对其主权的侵犯,因此拒绝接受制裁。

这一例子表明,国家在维护自身国家安全和遵守国际规则之间存在着矛盾和冲突。

关于国外的新闻大事件

关于国外的新闻大事件

摘要:近日,美国和英国联合宣布对伊朗实施新一轮制裁,旨在对伊朗的核计划及地区影响力施加压力。

此举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多国政府对此表示担忧,并呼吁通过外交途径解决分歧。

正文:近日,美国和英国宣布对伊朗实施新一轮制裁,涉及伊朗的核计划、导弹项目以及与伊朗有关的外国公司和个人。

这是继去年美国单方面退出伊核协议后,美英两国再次对伊朗采取强硬立场。

据报道,此次制裁主要针对伊朗的核设施、导弹研发以及与伊朗有关的外国企业。

美国和英国表示,这些制裁旨在对伊朗施加压力,迫使其重新回到伊核协议框架内,放弃核武器研发。

对于美英两国的这一举动,伊朗方面表示强烈不满。

伊朗外交部长扎里夫表示,美英两国的制裁是对伊朗主权的侵犯,伊朗不会接受任何形式的制裁。

他还强调,伊朗将继续推进核计划,并发展导弹技术。

此次制裁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多国政府对此表示担忧,并呼吁通过外交途径解决分歧。

俄罗斯总统普京表示,美英对伊朗的制裁无助于解决问题,反而可能加剧地区紧张局势。

法国总统马克龙也呼吁各方保持冷静,通过对话解决分歧。

在伊朗问题上,美国和伊朗之间的矛盾已经持续多年。

自伊朗核问题爆发以来,国际社会一直致力于通过外交途径解决这一地区热点问题。

2015年,伊朗与六国(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中国和德国)达成伊核协议,伊朗承诺限制其核计划,以换取国际社会解除对伊朗的经济制裁。

然而,美国在2018年单方面退出伊核协议,并重启对伊朗的制裁。

此举导致伊朗核问题再次成为国际焦点,地区局势也由此陷入紧张。

分析人士认为,美英此次对伊朗实施的新一轮制裁,可能会进一步加剧地区紧张局势,甚至引发新的冲突。

面对这一严峻形势,国际社会应共同努力,通过对话和谈判解决分歧,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

总结:美英联手对伊朗实施新一轮制裁,再次将伊朗核问题推向风口浪尖。

面对地区紧张局势,国际社会应保持冷静,通过外交途径解决分歧,共同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

同时,各方也应关注到,单边制裁并非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唯有通过对话与合作,才能实现共赢。

假定处理制裁的例子

假定处理制裁的例子

假定处理制裁的例子制裁是国际关系中常见的一种手段,特别是在国家之间存在矛盾和利益冲突时。

制裁的目的是通过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限制和惩罚来促使被制裁方改变其行为或政策。

然而,制裁并非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手段,它往往会对被制裁方以及制裁方自身产生意想不到的后果。

本文将通过几个例子来探讨制裁的效果和影响,以及如何假定处理制裁。

例一:对伊朗的制裁自2006年以来,美国及其盟友对伊朗实施了一系列制裁,主要包括军售、金融和能源等领域的限制。

这些制裁旨在迫使伊朗放弃其核计划并改善其人权状况。

然而,制裁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伊朗仍然坚持其核计划,而且制裁还给伊朗的经济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导致通货膨胀、失业率上升等问题。

此外,伊朗政府还通过各种手段规避制裁,例如通过非法贸易、与其他国家合作等方式来绕过制裁。

因此,对于伊朗的制裁,我们需要假定处理。

一方面,制裁方需要认识到制裁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需要通过对话和谈判等方式来解决。

另一方面,制裁方需要考虑减轻制裁的压力,例如放宽某些限制、提供人道主义援助等方式来缓解伊朗的经济困境。

例二:对俄罗斯的制裁自2014年以来,欧盟和美国对俄罗斯实施了一系列制裁,主要是针对克里米亚危机和乌克兰问题。

这些制裁包括对俄罗斯高层官员和企业的制裁、对俄罗斯能源、金融和军事等领域的限制。

然而,制裁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俄罗斯仍然坚持其立场,并通过对外贸易和与其他国家的合作来弥补制裁带来的影响。

此外,制裁还给欧盟和美国带来了一定的损失,例如失去俄罗斯市场、经济衰退等问题。

因此,对于俄罗斯的制裁,我们需要假定处理。

一方面,制裁方需要从长远的角度考虑,避免制裁过于过激,以免引起反制和恶性循环。

另一方面,制裁方需要寻找其他解决方案,例如加强外交和对话、通过组织国际会议等方式来解决问题。

例三:对朝鲜的制裁自2006年以来,联合国和美国对朝鲜实施了一系列制裁,主要是针对其核试验和导弹试验。

这些制裁包括对朝鲜的金融、贸易和军事等领域的限制。

谈论制裁伊朗的状况

谈论制裁伊朗的状况

谈论制裁伊朗的状况穆凯最近,有些网友、同学和老师,跟我谈论了伊朗面临的外来压力,以及西方国家对伊朗进行的所谓的瘫痪制裁。

因此我一直希望能给朋友们解释制裁的来龙去脉以及西方国家这样做的真正动机。

GWYNNE DYER–author, historian and independent journalist10月16日我在浏览网页时看到了一篇加拿大独立作者GWYNNE DYER 在CAPE BRETON POST写的关于针对制裁伊朗的文章。

这篇文章使我想起了我在2009年翻译的美国著名作者PHIL WILAYTO在VIRGINIA DEFENDERS编写的文章,该文章证明了那次伊朗选举中的舞弊纯属无中生有。

在此,本人将援用GWYNNE DYER对此的看法,简单解释一下西方国家制裁伊朗的真实原因。

PHIL WILAYTO is the editor of the Richmond Defender, Virginia. he is affiliated with the Workers World Party.文章如下:英文版请点击此处货币贬值、国际制裁,伊朗并不慌张于2012年10月15日出版上周伊朗货币的大幅贬值,以及随后在德黑兰发生的公众抗议,使人们回想起2009年的大规模反政府抗议。

这引起了美国及其盟国的兴奋。

他们推测内贾德即将衰败,也将放弃其铀浓缩计划,甚至整个伊斯兰政权都将走向灭亡。

不要屏住呼吸。

当然,内贾德将货币危机归咎于外来制裁消弱了伊朗的商业。

“内贾德待在家里”的批评者指责他声:“少部分问题与制裁有关,80% 的问题植根于政府错误的政策。

”伊朗议会议长阿里拉里贾尼说。

但是他一定会这样说,不是吗?内贾德利用国家巨大的石油收入掩盖其运行经济的严重错误的说法是正确的。

但是目前的危机是该国家税收的急剧下降造成的,而直接归咎于制裁。

联合国支持的四轮贸易制裁,表面上硕士为阻止伊朗发展核武器,而今年年初已经将该国的石油出口由原来的每天250万桶消减到150万桶。

三大原因决定美国发动剿灭伊朗战争

三大原因决定美国发动剿灭伊朗战争

近日,由于日本人做掌门的国际原子能机构披露信息,有确凿证据证明伊朗试图制造核武器,美国、以色列、英国、法国等国家纷纷放风,要对伊朗进行军事打击,以阻止伊朗获得核武器。

国际观察家注意到美国以色列近来的三个重大动作:1、美国华盛顿号航母、里根号航母和布什号航母已经和正在驶入霍尔木兹海峡和其他相关伊朗的海域。

2、美国、以色列正在准备举行被认为是攻打伊朗前奏的两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联合军事演习。

3、以色列在美国的支持下测试新式可打击到伊朗的导弹,以色列媒体频繁炒作有可能对伊朗核设施进行手术式轰炸的消息。

很多的人认为,美国以色列或者整个西方阵营发动剿灭伊朗战争的氛围很浓。

美国真的会立即发动剿灭伊朗的战争吗?如果做一些认真仔细冷静的分析,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笔者认为,三大原因决定美国发动剿灭伊朗战争的准备没有做好: 1、伊朗不是伊拉克、利比亚,美国攻打伊朗战争的条件还没有成熟。

美国攻打伊拉克的战争非常顺利,几乎没有遭遇什么像样的抵抗,在很短时间内就摧枯拉朽取得完胜;美国北约空袭利比亚也比较顺利,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就使卡扎菲和卡扎菲的政府军陷入绝境,卡扎菲命伤黄泉,政府军不堪一击。

但伊朗不是伊拉克,更不是利比亚。

伊拉克的萨达姆与利比亚的卡扎菲有两个共同的特点,一个是在美国西方势力的恐吓下屈膝投降,企图靠服软求饶保命;第二是自废武功,按照美国的要求销毁所谓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相当于主动对美国西方敞开大门,任由宰割。

也许有人会提出不同意见,说萨达姆向美国西方投降还说得过去,说卡扎菲服软投降似乎有些不符合事实。

其实,两个人实质上是一样的。

萨达姆没有像样的抵抗表现的直截了当,被美国无情捕杀。

卡扎菲却是在美国西方不接受他投降的情况下,才无奈举起反抗大旗,就这样也不影响他在抵抗的过程中数次发出求饶投降的表示,只是由于美国坚持清理门户,卡扎菲才没有逃生。

伊朗总统内贾德却是与他们截然相反,表现的非常强硬,没有丝毫服软投降的表示,更没有天真的自废武功,而是始终针锋相对,始终在不断的更新增加自己的武器库,壮大自己的武装力量。

最新美国制裁伊朗及其对中国的影响分析

最新美国制裁伊朗及其对中国的影响分析

最新美国制裁伊朗及其对中国的影响分析
美国对伊朗实施的能源+金融制裁行动是一种全新的制裁方式,其独特之处在于将能源和金融领域结合起来,形成了更加全面和有效的制裁手段。

此外,美国还将制裁范围扩大到了其他国家的金融机构,这意味着即使是与伊朗没有直接经济往来的国家,也可能会受到制裁的影响。

这一制裁行动的新特点使其具有更加广泛的影响力和威慑力。

二、新制裁行动对全球油价的影响
新制裁行动是否会引发全球性油价暴涨,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答案。

但是,可以预见的是,伊朗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出口国之一,其石油产量的减少必然会对全球油市造成一定的冲击。

此外,美国和伊朗之间的紧张关系也可能导致市场对油价的不确定性增加,从而进一步影响全球油价。

三、中国的海外金融利益面临的风险
中国是伊朗的重要贸易伙伴和石油进口国,因此,美国对伊朗的制裁行动对中国的海外金融利益造成了一定的风险。

中国的金融机构在美国市场的合法经营可能受到制裁的限制,这将对中国的海外投资和贸易活动造成一定的影响。

此外,中国也需要面对美国对伊朗制裁的影响,包括可能的油价上涨、贸易限制等。

四、中国应对措施
面对美国对伊朗的制裁行动,中国应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应对风险。

首先,中国应逐步减少对伊朗石油的依赖,寻求多元化的能源供应渠道。

其次,中国应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共同应对美国对伊朗的制裁行动。

第三,中国应加强对金融风险的防范和控制,确保自身的金融利益不受制裁的影响。

最后,中国应积极争取获得制裁豁免机会,保护自身的海外利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什么要制裁伊朗?
作者:郝遥
来源:《百科知识》2010年第17期
2010年6月9日,联合国安理会以12票赞成、2票反对和1票弃权的结果,表决通过了关于伊朗核问题的第1929号决议,决定对伊朗实行自2006年以来的第四轮制裁。

这次决议堪称有史以来最严厉的一次。

值得注意的是,包括前三次联合国制裁伊朗的决议在内,中国四次都对决议投了赞成票。

伊朗核问题的曲折发展
伊朗的核计划始于1957年。

由于当时伊朗巴列维王朝是美国在海湾地区遏制苏联南下的重要战略屏障,因此伊朗的核计划得到了美国、西德等西方国家的支持和帮助。

1967年美国就曾向伊朗提供了供研究用的小型反应堆。

1970年,伊朗签署了核不扩散条约(NPT)。

随后西德又帮助伊朗建造了两个轻水反应堆。

1975年美伊还签署了价值数十亿美元的核合作协定。

在西方的大力支持下,伊朗核计划得到迅速发展,到1979年巴烈维王朝垮台之前,伊朗已购得6座用于发电的核反应堆。

1979年伊朗爆发伊斯兰革命后,霍梅尼建立了政教合一的神权政治,具有强烈的反美反西方的色彩,伊朗核计划的命运也由此改变。

由于缺乏西方国家技术支持,伊朗的核计划陷入瘫痪状态。

20世纪90年代初,伊朗重启核计划。

1995与俄罗斯先后签署了《和平利用核能协议》及补充协议,俄开始帮助伊朗建立两座核电站。

伊俄之间的核合作引起美国的强烈不满,美国认为伊朗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根本没有必要投巨资建核电站,指责伊朗以“和平利用核能”为掩护秘密发展核武器。

2002年8月,伊朗反政府组织“伊朗全国抵抗委员会”句媒体披露伊朗自2000年开始在纳坦兹和阿拉克建造两座秘密核设施。

至此,伊朗秘密核计划曝光。

同年9月,美国又首次公布了伊朗这两处可疑核设施的卫星照片,美国指出纳坦兹的核设施可能是离心机类的浓缩轴提炼设备,阿拉克的核设施可能是个重水反应堆。

2003年,国际社会尤其是美国要求对伊朗进行核查的呼声日益高涨,伊朗被迫允许国际原子能机构进行核查,但就核查的方式、地点、时间等问题产生分歧,至此,伊朗核问题最终演变为核危机。

从2003年12月-2004年11月,欧盟和伊朗围绕伊朗是否中止浓缩轴活动等问题进行交锋。

国际原子能机构要求伊朗全面公开其核计划,并中止铀浓缩活动。

伊朗则表示不会接受任
何有关暂停铀浓缩活动的决议。

并威胁说,如果伊朗核问题被提交联合国安理会,伊朗将停止履行《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中规定的条款,停止允许核查人员对一些关键地点实施突击式核查。

从2004年10月开始,欧伊双方就伊朗浓缩铀问题进行了多轮谈判。

11月初双方达成巴黎协议:英法德三国承诺向伊朗提供一座轻水反应堆、核燃料以及核技术,并将在经贸合作方面为伊朗提供帮助;伊朗则于同年11月22日宣布中止与铀浓缩有关的一切活动。

11月22日,伊朗正式宣布暂停提炼浓缩铀的活动。

伊朗核危机似乎柳暗花明。

从2004年11月底~2005年8月,欧伊双方就如何履行巴黎协议的承诺产生分歧。

伊朗与欧盟3国就如何履行双方在巴黎协议上的承诺进行过多轮谈判,但双方在关键问题上一直未能达成一致。

欧盟坚持伊朗必须完全放弃铀浓缩活动。

伊朗则一直坚持铀浓缩的中止只是暂时行为,伊朗不会放弃在和平利用核能上的权利,并且希望成为拥有核能技术的国家之一。

2005年8月5日,欧盟向伊朗提交了一揽子提议。

提议承认伊朗拥有和平开发核能的权利,但要求伊朗放弃自建核反应堆,放弃包括与铀浓缩有关的一切活动,改由他国提供核燃料,以确保伊朗的核研究不会用于军事目的。

美国也表示支持欧盟提出的方案,首次同意伊朗可以发展其民用核项目。

但是,伊朗拒绝了欧盟的这一提议,并于8月8号下午重新启封了伊斯法罕的铀转化设备。

随后,国际原子能机构通过决议,要求伊朗立即停止与铀浓缩有关一切核活动,就其核问题继续与欧盟谈判。

伊朗拒绝终止重启的铀转化活动。

伊朗核问题再次陷入危机。

从2005年8月至今,欧伊谈判处于僵持状态,双方就恢复谈判的先决条件进行较量。

欧盟一直强调停止重启的铀转化活动是欧伊恢复谈判的先决条件。

但伊朗拒绝停止已经重启的铀转化活动。

随着伊朗新一届政府正式组成,伊朗在核问题上的态度趋于强硬。

2005年9月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通过决议,同意将伊朗核问题在“未来不确定时间”提交联合国安理会。

今年10月底,伊朗总统内贾德又公开宣称:“以色列必须从地图上被抹去”。

内贾德的言论立即遭到了欧盟、美国、以色列等国家以及联合国的严厉谴责。

以色列甚至强烈要求联合国驱逐伊朗。

伊朗在核问题上面临更大的压力。

为了缓解压力,11月6日,伊朗正式呼吁欧盟恢复“核谈”,并且同意联合国核查人员进入采取高度安保措施的帕钦基地再度进行检查。

欧盟拒绝了伊朗的提议,声称,只要伊朗方面拒绝重新冻结其提炼核原料的工作,欧盟就不会与伊朗就其核问题再度展开对话。

中国与伊朗的传统商贸关系
中国和伊朗之间拥有着十分紧密的经济联系。

众所周知,古代丝绸之路的兴起使得两国间除了在政治和文化上分享着众多相似的悠久历史传统之外,经济上的交往与合作也随之不断增多,从而成为两国关系发展的主要契机。

中伊两国的双边关系追根溯源有着2500多年的历史,著名的起于中国西部城市西安途经伊朗到达地中海的丝绸之路使得中伊之间的友好交往成为可能。

在过去的2500年里,伊朗商人正是通过这条平坦的丝绸之路到达中国进行各种商贸活动的。

尽管如此,在伊斯兰革命之前,中国与伊朗之间的贸易数额并不很多,按照今天的外汇利率来看,1975年两国间的贸易总额只有340万美元,而这个数字在当时的情况下已经是达到顶点了。

到了后革命时期,双边贸易交往的数额和规模都呈现了上升的趋势。

1984年中国外交部长访问伊朗期间,中伊双方一致同意定期召开联合经济贸易会议。

由于西方国家的封锁和制裁,中国已经成为伊朗最重要的经济伙伴,中伊之间的贸易状况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中伊贸易在2009年达到了212亿美元,两国间的合作主要集中于能源、交通、矿产资源、花岗岩、机械制造、化工等方面。

中国也在伊朗的石油和天然气领域投下巨资,中国目前60%的进口原油都是来自伊朗。

目前世界上仍在遭受制裁的国家
伊朗正面临联合国史上最严厉的制裁,那么除伊朗外,现在还有多少国家正在遭受联合国的制裁呢?大概有这么一些国家:厄立特里亚、塞拉利昂、刚果、科特迪瓦、索马里、苏丹、利比里亚、黎巴嫩、伊拉克、朝鲜、阿富汗等。

这些国家大都被禁止输入军火及相关物资,也被禁止拿本国特产,如科特迪瓦的钻石、伊拉克的石油等直接参与贸易,而必须在联合国的监督下进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