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光的折射教案1(北师大版八年级上)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5.4光的折射优秀教学案例

本案例亮点在于紧密结合生活实例和实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通过小组合作、问题导向和总结归纳等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此外,以人性化的语言和生动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课堂参与度,确保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折射现象,如看水中的鱼、透镜成像等,引起学生对光的折射的兴趣和好奇心。
2.利用多媒体展示光的折射实验过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光的折射现象,为后续实验探究打下基础。
3.创设问题情境,如为什么水中物体看起来浅、透镜成像原理等,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二)问题导向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理解光的折射现象,掌握折射定律,能够分析生活中常见的折射现象。
2.能够运用光的折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光学问题,如透镜成像、水中物体看起来浅等。
3.了解光的折射在科学技术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科学应用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光的折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1.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光的折射是什么、折射定律是什么等,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和思维能力。
2.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让学生通过观察、记录实验数据来验证折射定律,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科学原理和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折射现象,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小组,鼓励学生之间进行讨论和合作,共同分析实验结果和解决问题。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四光的折射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光的折射年级八科目物理任课教师授课时间课题第四章第4节光的折射授课类型新授课标依据 2.3.3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及其特点。
一、教材分析《光的折射》是在学习光的传播及光的反射现象的基础上进行的,是解释日常生活中许多光现象的基础,同时又是理解透镜成像的基础,所以本节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而新教材将本节教学要求定位在认识光的折射规律上,注重学生的折射现象的感知、体验和折射规律的探究。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正处入发育、成长阶段,他们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具有强烈的操作兴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
但是他们刚接触物理,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掌握欠缺,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还需要直接经验的支持。
因此应以学生身边事物和现象引入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加强直观教学,逐步让学生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光的折射现象。
2.知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它介质时的折射规律。
3.知道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过程与方法1.观察、认识光的折射现象。
2.体验由光的折射引起的错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现象的兴趣。
2.在探究中让学生养成主动交流和相互协作的习惯。
四、教学重教学重点光的折射规律的探究。
点难点教学难点光的折射规律的应用。
五、教法学法观察法、演示法、分析法、讨论法、探究法六、教学过程设计师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提问】1.影子说明了光在介质中沿传播2.谁知道光的反射定律?反射时光路是的评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过渡:同学们,下面让我们再来看一个生活中的小故事吧:清澈见底,看起来不过齐腰深的池水,不会游泳的小明就贸然跳下去想洗个凉水澡,哪曾想池水却很深,淹过了小明的脖子,于是他惊慌失措,大呼救命。
引导:小明差点被淹死!对此,你认为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为何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呢?引入:要解释这一现象,需要我们学习光的折射。
引导:我们已经知道: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从空气射向水面会发生反射。
4.4 光的折射(教案)北师大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四节光的折射1.物理观念:(1)了解光的折射现象,知道折射光线、折射角的含义,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射入其他介质时的偏折规律。
(2)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3)了解生活中光的折射现象,并能用光的折射规律进行解释。
2.科学思维: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基于事实证据和科学推理对不同信息、观点进行质疑和批判,解决问题。
3.科学探究:经历“光的折射规律”的探究过程,学习描绘光路、记录实验数据的方法。
4.科学态度与责任: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对生活的热爱。
认识到在生活中不能完全相信自己的“眼睛”,要有安全意识,认识到学习物理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知道光的折射规律。
教学难点:解释简单的折射现象。
激光笔、杯子、硬币、适量的水、碗、筷子、光的折射演示装置、多媒体。
新课引入实验一:将一枚硬币放在杯子底一边,两位同学一组,让其中一位同学向后退到恰好不能看见硬币为止,并保持观察位置不变,另一位同学用一根玻璃棒压住硬币,再慢慢向杯子中倒水,要求观察的同学注意产生的变化。
同学们发现硬币好像“浮起来”又被看见了。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
知识点一光的折射现象实验二:在碗中倒入适量的水,斜插入一根直筷子,让学生从侧面观察现象。
学生发现水中的筷子发生了弯折。
教师提问:这是为什么?实验三:光的折射,让一束光线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录像演示)。
学生认真观察,小组讨论发言:进入水中的光线在界面处改变原来的传播方向。
教师总结: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传播方向发生变化的现象叫作光的折射。
教师回到课堂开始时的问题,得出也是折射现象,并把刚才的折射现象画在黑板上。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入射光线、法线和入射角,并介绍图中什么是折射光线和折射角。
知识点二探究光的折射规律1.教师提出问题:(1)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2)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关系如何?(3)随着入射角的变化,折射角如何变化?(4)当入射光线垂直于水面入射时,折射光线的方向如何?让学生带着问题观察演示实验。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光的折射》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光的折射》教学设计
设计思想
光的折射是重要的光学现象,是理解透镜成像的基础,同时又是解释日常生活中许多光现象的基础。
本节课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让学生认识光的折射现象和初步规律,为后续学习活动进行充分准备。
学生对海市蜃楼现象较了解,但对它的产生是陌生的,同时也是容易产生兴趣的。
所以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动手实验的作用,迎合他们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基于学生刚学完光的反射,对光的现象已有简单的认识,对入射角、法线等一些物理量已有了解,本节用实验、观察分析、探究、讨论,通过学生猜想、假设,教师引导,学生动手实验,使学生头脑中有清晰的表象,进而掌握知识,而不是死记硬背,同时在观察中培养能力,开展思维训练,重视知识的应用。
达到既掌握知识又提高能
1、提出疑问:当入射光线向法线靠拢或远离法线时,折射光线会发生什么变化?(学生动手实验验证,观看动态课件,对照自己实
2、光线的偏折规律
①当入射光线向法线靠拢时,折射光线也向法线靠拢;当入射光线远离法线时,折射光线也远离法线。
《光的折射》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物理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

四、光的折射一、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了解、认识光的折射现象,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
2.了解光从空气中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的偏折规律;了解光在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3.能解释生活及自然界中有关光的折射现象,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实验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难点:通过探究得出光的折射规律;利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生活中有关现象。
三、教学用具水、木筷、玻璃砖、大口瓷碗、硬币、激光笔、磁吸式光学演示仪等。
四、相关资源【教学实验】探究光折射时的特点1.mp4、【教学实验】探究光折射时的特点2.mp4、【知识解析】怎样画折射光路图.mp4等。
五、教学过程【课堂引入】【演示】在实物投影下展示,在碗中盛满水,把筷子斜插到碗的底部,从侧面斜视水面,会发现水中的筷子看上去向上弯折了。
【新知讲解】(一)光的折射1.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现象。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玻璃中),传播方向发生了偏折的现象。
建议播放视频【教学实验】探究光折射时的特点2.mp4此图片为视频截图,请下载使用【教学实验】探究光折射时的特点2.mp4 2.如图,和折射有关的术语如下:入射光线:AO法线:NN′入射角:∠AON折射光线:OB折射角:∠BON′3.教师磁吸式光学演示仪实验,让学生观察光的折射的特点,演示光路可逆性,如果让光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射到界面,那么,它被折射后就会逆着原来的入射光的方向射出。
在折射现象中,光路也是可逆的。
先请学生总结光折射时的特点,然后教师总结。
从角度关系和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的三线关系两方面总结。
建议播放视频【教学实验】探究光折射时的特点1.mp4此图片为视频截图,请下载使用【教学实验】探究光折射时的特点1.mp4 角度方面:①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②当光从水或玻璃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③当光垂直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5.4光的折射教学设计

5.课后观察记录:拍摄或绘制生活中光的折射现象的照片或图片,并简要说明其原理。
8.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包括基础知识和拓展提高题,让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培养学生的学习自觉性。
针对教学重难点,以下教学设想尤为重要:
1.注重直观教学:利用实物、实验、动画等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光的折射现象。
2.强化实际应用: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光的折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实验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光的折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光从空气进入水、玻璃等介质时的传播路径变化,让学生在实验中发现并总结折射定律。
3.知识讲解: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解释折射定律的内涵,结合实际例子,让学生理解折射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4.互动交流:采用小组讨论、问题抢答等形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提高学生对光的折射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实际应用分析题:提供一些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运用折射定律分析并解释这些现象,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3.探究性问题:鼓励学生思考光的折射在科技领域中的应用,如光纤通信、激光技术等,并撰写一篇小短文,分享自己的见解。
4.创新设计题:要求学生发挥想象力,设计一个利用光的折射原理的发明或创意,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通过学习光的折射现象,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物理规律,增强学生的科学观念。
3.引导学生关注光学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对科技发展的关注度和责任感。
4.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严谨治学的态度,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5.4光的折射教学设计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章节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将采用以下过程与方法:
1.观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折射现象,激发学生对光的折射现象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实验:进行光的折射实验,引导学生亲身体验折射现象,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内容:分组讨论,分享实验观察结果,探讨光的折射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进行实验观察,记录实验现象。然后,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讨论折射定律的适用范围和条件。最后,引导学生思考光的折射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光纤通信、眼镜等。
(四)课堂练习
1.教学内容: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过程: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在完成后进行小组交流,共同探讨解题思路。针对学生的疑问,教师进行个别辅导,确保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五)总结归纳
1.教学内容: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梳理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过程:首先,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接着,教师进行点评,强调重点知识,纠正学生在理解上的误区。最后,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归纳,强调光的折射现象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继续探索光的奥秘的兴趣。
4.学生在情感态度方面,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有所差异。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热爱物理、探索自然的情感。
5.学生在合作交流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表现出不主动、不积极参与。教师应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八年级物理上册《光的折射》教案、教学设计

-对学习困难的学生给予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克服难点,提高学习效果。
5.课后作业与评价相结合,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设计富有思考性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课堂所学。
3.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让他们明白科学研究需要经过严谨的实验和推理。
4.通过学习光的折射知识,使学生体会到自然界规律的和谐与美妙,增强他们对自然界的敬畏之心。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基础,对光的现象有初步的认识,例如光的传播、反射等。在此基础上,学生对光的折射现象充满好奇,但可能对折射规律的掌握和应用存在一定难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以下几点:
4.掌握折射率的概念,了解不同介质对光速的影响,并能够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采用以下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观察光的折射象,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2.采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推理、论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利用多媒体、实物演示等教学手段,形象生动地展示光的折射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光现象的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索自然规律的兴趣。
2.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他们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关注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设置分层教学目标,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光的折射
问题一:有的学生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可能出现光的全反射,并有的学生可能会提出全反射的问题.
解决方法:加以鼓励,并告知学生这些问题都是我们需要探讨的问题,只是本节课可能时间不够,需留待后面的学习过程中来探究,并对学生这种勇于探索的精神予以鼓励.
问题二: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可能的得到的数据不完全相同,指出主要是实验误差的原因.
问题三:学生可能得到错误的认识和结论.
解决方法:不轻易否定学生的认知成果,可建议学生反复实验以收集证据,查找资料以获得有关的信息,通过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来让学生自己纠正前面的错误,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勇于认错、改错的品质.
问题四:学生可能提出目前还无法向学生解释清楚的问题.
解决方法:赞赏学生的勇气,并建议学生查找有关资料,了解弄清这样的问题,还需要哪些知识,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问题五:出现教师也未曾预料的实验方法、现象.
解决方法:赞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并以一个合作者的身份与学生共同探究.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