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剪力墙结构设计实例-SATWE

合集下载

浅谈采用SATWE结果优化设计剪力墙结构

浅谈采用SATWE结果优化设计剪力墙结构
层 高不 可 变时 , 可增 大 薄弱层 构件 的截 面尺 寸和 增加
F o rNo 9 T we lo . o rNo 1 . l o F o rNo 8 T we No 1 . o r . Rax = tl 18 2 .8 1 Ray = tl 1 8 93 .6
薄弱层地震 剪力放 大系数 =1 0 . 0

ST A WE的计算结果的几项主要 内容进行分析判断 ,
并据此对初步结构方案进一步优化, 提高工作效率和
设 计 的合理 性 。
2 工程实例
垒1 工程概况 ,
该高层住宅位于乌鲁木齐市市委党校院内, 平面 尺寸为 6 .I 长) 1.m( )主楼共 1 层 , 08n( × 2 宽 , 9 0 顶层 局部楼( ) 电 梯间突出屋面 , A级高度高层建筑。主 为
衷2
此项规定 。本建筑的此项计算结果仪在 Y向考虑偶 然偏心地震 力作用下时 R T — a i Y和 R ToD o ai Y最大 — 值为 1 8说明结构平面抗侧力构件布置基本合理。 ., 1
225 混凝 土构件 配 筋 简图 . .
混凝土构件配筋简图是反映梁 、 、 柱 墙配筋信息
应优化措施 , 而达 到结构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的 目的。 从
关 键 词 结构设计
电算结果 合理
1 前 言
当前 ,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 , 高层建 筑的应用越加广泛。 这些高层建筑大多采用钢筋混凝
221墙柱 轴压 比简 图 ..
该计算简 图是 S T A WE后处理 中的一项 图形输 出文件 , 主要反映各竖 向构件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
是剪 力 墙截 面 。因 为加 大 离 刚心 较 远 的剪 力墙 厚 度

pkpm相关参数(satwe)

pkpm相关参数(satwe)

A)水平力与整体坐标角:1.一般情况下取0度,平面复杂(如L型、三角型)或抗侧力结构非正交时,理应分别按各抗侧力构件方向角算一次,但实际上按0、45度各算一次即可;当程序给出最大地震力作用方向时,可按该方向角输入计算,配筋取三者的大值。

2.根据抗震规范5.1.1-2规定,当结构存在相交角大于15度的抗侧力构件时,应分别计算各抗侧力构件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若程序提供多方向地震作用功能时,应选用此功能。

B)砼容重:钢筋砼计算重度,考虑饰面的影响应大于25,不同结构构件的表面积与体积比不同饰面的影响不同,一般按结构类型取值:结构类型框架结构框剪结构剪力墙结构重度26 27 28C)钢材容重:一般取78,如果考虑饰面设计者可以适量增加。

D)裙房层数:1:高规第4。

8。

6条规定:与主楼连为整体的裙楼的抗震等级不应低于主楼的抗震等级,主楼结构在裙房顶部上下各一层应适当加强抗震措施;因此该数必须给定。

2:层数是计算层数,等同于裙房屋面层层号。

E)转换层所地层号:1:该指定只为程序决定底部加强部位及转换层上下刚度比的计算和内力调整提供信息,同时,当转换层号大于等于三层时,程序自动对落地剪力墙、框支柱抗震等级增加一级,对转换层梁、柱及该层的弹性板定义仍要人工指定。

(层号为计算层号)F)地下室层数:1:程序据此信息决定底部加强区范围和内力调整。

2:当地下室局部层数不同时,以主楼地下室层数输入。

3:地下室一般与上部共同作用分析;4:地下室刚度大于上部层刚度的2倍,可不采用共同分析;5:地下室与上部共同分析时,程序中相对刚度一般为3,模拟约束作用。

当相对刚度为0,地下室考虑水平地震作用,不考虑风作用。

当相对刚度为负值,地下室完全嵌固6:根据程序编制专家的解释,填3大概为70%~80%的嵌固,填5就是完全嵌固,填在楼层数前加“-”,表示在所填楼层完全嵌固。

到底怎样的土填3或填5,完全取决于工程师的经验。

G)墙元细分最大控制长度:1:可取1~5之间的数值,一般取2就可满足计算要求,框支剪力墙可取1或1.5。

SATWE在结构计算中的几个要点

SATWE在结构计算中的几个要点

・计算机技术与应用・文章编号:100926825(2008)2520364202SATWE 在结构计算中的几个要点收稿日期:2008205221作者简介:高 伟(19792),男,助理工程师,河北冶金建设集团勘察设计有限公司,河北邯郸 056033冯雷明(19812),男,河北农业大学城乡建设学院,河北保定 071001高 伟 冯雷明摘 要:阐述了SA TWE 软件具有的特点,从数据的生成、结构分析和构件内力的计算、结果图形和文本显示分析等方面介绍了运用SA TWE 进行结构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以使SA TWE 在结构设计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运用。

关键词:SA TWE ,结构设计,构件内力中图分类号:TP391文献标识码:A P KPM 是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研发的一套优秀的结构设计软件,现在已广泛应用于国内建筑结构设计各领域。

而SA TWE 是应现代高层建筑发展的要求,专门为高层结构分析与设计而开发的基于壳元理论的三维组合结构有限元分析软件,本文就运用SA TWE 进行结构计算时遇到的问题作一论述。

1 SATWE 的特点1)模型化误差小、分析精度高。

2)计算速度快。

3)强大的后处理功能。

2 SATWE 进行结构计算的要点2.1 接PMCAD 生成SA TWE 数据结构计算中,在PMCAD 中建立结构模型的数据后,在SA TWE 中还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补充,设计时需考虑以下几点:1)。

由于恒载的特殊性,SA TWE 软件将施加荷载的方式分为3种:“不计算恒活荷载”“一次性加载”和“模拟施工加载”。

其中“模拟施工加载1”方式较好地模拟了在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逐层加载,逐层找平的过程;“模拟施工加载2”是将竖向杆件的刚度放大10倍后再做施工模拟1,其计算仅对基础起作用。

这样做将使得柱和墙上分得的轴力比较均匀,接近手算结果,传给基础的荷载更为合理。

所以高层建筑一般选择“模拟施工加载1”,高层框剪基础宜按“模拟施工加载2”,多层建筑一般选择“一次性加载”。

剪力墙边缘构件计算简图与边缘构件配筋结果相差很大的原因

剪力墙边缘构件计算简图与边缘构件配筋结果相差很大的原因

剪力墙边缘构件计算简图与边缘构件配筋结果相差很大的原因•根据《SATWE软件说明书》第92页的解释,剪软件说书第的解释剪力墙阴影区的计算主筋的原则如下:•以上原则可以看出,SATWE软件计算边缘构件阴影区面积时是按照单肢墙计算暗柱面积并进行影区面积时是按照单肢墙计算暗柱面积,并进行叠加得到的。

•但经常有设计院的朋友提出,SATWE软件配筋简图中显示的配筋面积相加后与边缘构件配筋简图中显示的配筋面积相差甚远,边缘构件简图中显示的配筋面积往往比配筋简图中经相加后得到的大很多,不知为何?在此,本人拟结合具体工程实例,与广大设计人员探讨一下剪力墙边缘构件配筋的计算过程。

•工程实例一工程实例•某剪力墙结构,第二层局部墙肢平面简图如下:此段墙体抗震等级为三级。

由于其位处底部加强区,根据《抗震规范》表6.4.5-3,得到抗震等级为三级的剪力墙结构约束边缘构件最小配筋率为001A 和6Φ14者之间的较大值配筋率为0.01Ac和6Φ14二者之间的较大值。

根据《高规》7.1.8 注1可知,此段L形墙体各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均小于8,程序判断为短肢剪力墙并以白色外边线显示由此根据墙体2为短肢剪力墙,并以白色外边线显示。

由此根据《高规》7.2.2-5的规定,短肢剪力墙的全部竖向钢筋的配筋率,三级不宜小于1.0%。

右图所示为SATWE软件计算的此段剪力墙在配筋简图中的计算结果。

计算结果显示,墙体1一端暗柱配筋面积为14,墙体2为0。

根据墙体1《SATWE说明书》中的解释,0表示此段墙体构造配筋。

墙体1和2计算结果文本文件显示如下:墙体1配筋计算结果墙体2配筋计算结果SATWE•软件在边缘构件简图中显示,边缘构件1的配筋面积为5471mm2,边缘构件2的配筋面积为边缘构件2 2381mm2。

•查边缘构件1和2的文本文件计算结果如下文件,计算结果如下:边缘构件1边缘构件1计算结果边缘构件2计算结果•按照《SATWE说明书》的解释,边缘构件1的配筋面积为:1350×2+1200(边缘构件2构造配筋面积)=3900mm2,而程序计算结果为5470.5mm2;边缘构件2为构造配筋,阴影区面积为120000mm2,根据《抗规》表6.4.5-3的要求,0.01Ac=1200mm2,6Φ14=923.16mm2,二者取大值,其构造纵筋配筋面积为1200mm2,程序输出的阴影区配筋面积为2381.2mm2,由此可见二者相差很多。

SATWE剪力墙配筋结果查看总结

SATWE剪力墙配筋结果查看总结

剪力墙配筋SATWE查看总结在参考了网上各位前辈网友的方法后,总结了SATWE中剪力墙配筋的查看方法。

SATWE完成“结构内力、配筋计算”后,点击进入SATWE“分析结果图形和文本显示”。

现以一幢10层框剪结构为例,说明SATWE中剪力墙配筋的三种方法,其中,结构抗震等级二级。

第一种方法:点击“图形文件输出”第2项“混凝土构件配筋及钢构件验算见图”,如图1所示。

图1图2点开后,以一段L形剪力墙为例,如图2所示,现称该墙为L1墙。

此种方法SATWE将每段剪力墙看做单独的直线墙柱,直线墙段的上方(左方)纯数字表示直线段单侧端部暗柱的计算配筋量,比如,12和11,分别表示左侧竖向直线墙段单侧的暗柱计算配筋量,单位cm2,而直线墙段下方的以H开头的数字则表示墙身水平分布筋间距内的水平分布筋配筋值。

比如,此处墙身水平分布筋间距200mm,则此处的H1.3表示该墙身间距200mm内水平分布筋的面积为1.3cm2,即为130mm2。

图3图3是此段墙的轴压比,可知,其轴压比>0.3,按照规范要求配置约束边缘构件。

所以,其阴影部分配筋面积为:12*2+11=35cm2=3500mm2此处12*2的意思是:竖向的墙段总长为900mm(从轴线交点算起),此处900mm全长设为约束边缘构件,而12cm2只是暗柱一段的配筋量,所以此竖向墙段的配筋总量为12*2,加上下面横向墙段的坐侧暗柱配筋量11cm2,共计35cm2。

本约束边缘构件水平墙段lc=0.15*4500=675mm,ls=300mm,竖向墙段lt=800(全长)规范要求,二级抗震的约束边缘构件的阴影部分配筋率不小于1.0%,且不小于6A16,下面验算:配筋率验算:配筋率验算: =3500/(200*(1000+300))=1.35%>1.0%,且:6A16面积为1206mm2,所以,选配3500mm2合理。

注意:此种方法文本输出文件为WPJ*.OUT,详见PKPM SATWE V2.1版用户手册P119,P126。

剪力墙结构布置方案103页PPT

剪力墙结构布置方案103页PPT
剪力墙结构布置方案
41、实际上,我们想要的不是针对犯 罪的法 律,而 是针对 疯狂的 法律。 ——马 克·吐温 42、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 像影子 跟随着 身体一 样。— —贝卡 利亚 43、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 步。— —杰弗 逊 44、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受制于情 理。— —托·制定是为了保证每一个人 自由发 挥自己 的才能 ,而不 是为了 束缚他 的才能 。—— 罗伯斯 庇尔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高层建筑剪力墙结构设计实例简述

高层建筑剪力墙结构设计实例简述

高层建筑剪力墙结构设计实例简述笔者结合某高层建筑工程,从结构布置、设计参数以及结构施工图的绘制等方面讲述了高层建筑剪力墙结构设计要点以及注意事项,具有较强的实践应用价值。

标签:高层建筑;剪力墙结构设计;结构布置;设计参数;施工图1 工程概况某高层住宅建筑,东西方向长为55.89m,南北方向长为20.2m,地下室1层。

该建筑在轴线15~16之间需要设置抗震缝,并将结构分成双塔形式。

主体建筑为18层,高度为54m建筑基础采用筏板基础,地下室顶板可作为上部主体结构的嵌固端,上部结构采用的是剪力墙结构。

上部主体结构采用SATWE软件计算,考虑耦连效应和双向地震作用。

2 基本设计参数(2)抗震设防烈度、场地类别。

根据地勘报告,该场地的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特征周期0.35s。

场地土属中硬土,场地类别为Ⅱ类建筑场地,处于建筑抗震有利地段。

(3)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二级;抗震设防类别:丙类;抗震设防烈度: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0g;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3 结构布置的处理3.1 结构布置时需遵循的一般原则(1)结构布置中需要减少一字型剪力墙的应用,如果有一字型剪力墙则应布置在结构平面的对称轴上;且如有条件在一字墙端部加上端柱。

一字墙尽量作成长肢。

在转角位置尽量不设一字墙。

布梁时,尽量支撑在一字墙端部。

(2)墙肢与墙肢最好能通过梁连成一个连续的传力体系,而不要打断;且最好在墙肢上都能拉梁,有利于墙体的稳定和有效传力。

所以一般情况下,墙最好要对齐。

(3)转角窗位置处的地下室剪力墙,如有条件应尽量连接起来,可以减少对筏板的冲切影响。

(4)根据结构刚心和重心的相对位置关系来调整剪力墙的布置,力求做到结构刚心和重心基本重合。

在调整剪力墙的刚度时,应首先考虑外墙(因为速度最快);其次是平面内部的墙体;再次是连接外墙的梁截面尺寸。

增减剪力墙时,应该考虑到刚心与重心应力求重合,保证在墙体位置或截面调整后,结构的刚心和重心位置仍然接近,避免二者相距太远造成扭转效应过大。

Satwe参数的设置绝对很详细例子

Satwe参数的设置绝对很详细例子

结构专业技术文件J02-2010SATWE结构模型输入及参数设置2010年7月结构模型输入及参数设置1、总信息:1.1水平力与整体坐标系夹角:0根据抗规GB50011-20015.1.1条规定;“一般情况下;应允许在建筑结构的两个主轴方向分别计算水平地震作用并进行抗震验算;各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应由该方向的抗侧力构件承担;有斜交抗侧力构件的结构;当相交角度大于15度时;应分别计算各抗侧力构件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当计算地震夹角大于15度时;给出水平力与整体坐标系的夹角逆时针为正;程序改变整体坐标系;但不增加工况数..同时;该参数不仅对地震作用起作用;对风荷载同样起作用..通常情况下;当Satwe文本信息“周期、振型、地震力”中地震作用最大方向与设计假定大于15度包括X、Y两个方向时;应将此方向重新输入到该参数进行计算..1.2混凝土容重:26KN/m2本参数用于程序近似考虑其没有自动计算的结构面层重量..同时由于程序未自动扣除梁板重叠区域的结构荷载;因而该参数主要近似计算竖向构件的面层重量..通常对于框架结构取25-26KN/m2;框架-剪力墙结构取26KN/m2;剪力墙结构;取26-27KN/m2..1.3钢容重:78KN/m2一般情况下取78;当考虑饰面设计时可以适当增加..1.4裙房层数:按实际填入混凝土高规JGJ3-2002第4.8.6条规定:与主楼连为整体的裙楼的抗震等级不应低于主楼的抗震等级;主楼结构在裙房顶部上下各一层应适当加强抗震措施..同时抗规GB50011-2001条条文说明要求:带有大底盘的高层抗震墙筒体结构;抗震墙的底部加强部位可取地下室顶板以上H/8;向下延伸一层;大底盘顶板以上至少包括一层..裙房与主楼相连时;加强部位也宜高出裙房一层..本参数必须按实际填入;使程序根据规范自动调整抗震等级;裙房层数包括地下室层数..1.5转换层所在层号:按实际填入该参数为程序决定底部加强部位及转换层上下刚度比的计算和内力调整提供信息..输入转换层号后;程序可以自动判读框支柱、框支梁及落地剪力墙的抗震等级和相应的内力调整..同时当转换层号大于等于三层时;程序自动对落地剪力墙、框支柱抗震等级增加一级..自动实现0.2Q0或0.3Q0的调整..本参数必须按实际填入;转换层层号包括地下室层数..指定转换层层号后;框支梁、柱及转换层的弹性楼板还应在特殊构件定义中指定..1.6地下室层数:按实际填入程序据此信息决定底部加强区范围和内力调整;内力组合计算时;其控制高度扣除了地下室部分;对I、II、III、即抗震结构的底层内力调整系数乘在地下室的上一层;剪力墙的底部加强部位扣除了地下室部分..程序据该参数扣除地下室的风荷载;并对地下室的外围墙体进行土、水压力作用的组合;有人防荷载时考虑水平人防荷载..本参数必须按实际填入;当地下室局部层数不同时;以主楼地下室层数输入..1.7墙元细分最大控制长度:2.0;该参数用于墙元细分形成一系列小壳元时;为确保设计精度而给定的壳元边长限值..该限值对精度有影响但不敏感..对于尺寸较大的剪力墙;可取2.0;对于框支结构和其他的复杂结构、短肢剪力墙等;可取1.0~1.5..1.8强制刚性楼板假定:按照需要勾选计算楼层位移比和结构层间位移比时应勾选;计算结构周期、位移、内力与配筋计算时不应沟选..1.9墙元侧向节点:内部墙元刚度矩阵凝聚计算的控制参数..对于多层结构或者复杂高层建筑需提高计算精度时;选择出口节点;对于一般高层建筑;可选择内部节点..选择出口节点;只把因墙元细分而在其内部形成的节点凝聚掉;四边上的节点均作为出口节点;墙元的变形协调性较好;但计算量大;选择内部节点;墙元仅保留上下两边的节点作为出口节点;墙元的其它节点作为内部节点被凝聚掉;故墙元两侧的变形不协调;精度稍差;但效率高..1.10墙梁转框架梁:5填0为不转换目前程序只能自动转换规则对齐、墙厚不变的洞口..设计时应通过平面图查看转换后的结果..连梁按照壳元进行有限元分析;当壳元划分不够细时;将造成较大的误差..具体操作时;当跨高比大于5时;应直接按照框架梁输入;跨高比小于2.5时;按洞口输入;其它情况可酌情处理..1.11结构材料信息:钢筋混凝土结构根据该参数确定地震作用和风荷载计算所遵照的规范..不同结构的地震影响系数取值不同;不同结构体系的风振系数不同;结构基本周期也不同;影响风荷计算..结构材料信息分应按实填写..其中底框结构按砌体结构填写..1.12结构体系:按照实际结构体系填写规范规定不同体系的结构内力调整及配筋要求不同;程序根据该参数对应规范中相应的调整系数..当结构体系定义为短肢剪力墙时;对墙肢高度和厚度之比小于8的短肢剪力墙;程序对其抗震等级自动提高一级..短肢剪力墙见高规7.1.2结构体系应在给出的多种体系中选最接近实际的一种按实填写..1.13荷载计算信息:模拟施工加载3程序给出4种模拟施工加载方式;通常情况下应选择模拟施工加载3..一次性加载:整体刚度一次加载;适用于多层结构、有上传荷载的情况;模拟施工加载1:整体刚度分次加载;可提高计算效率;但与实际不相符;模拟施工加载2:整体刚度分次加载;但分析时将竖向构件的刚度放大10倍;是一种近似方法;改善模拟施工加载1的不合理处;是结构传给基础的荷载比较合理;模拟施工加载3:分层刚度分次加载;比较接近实际情况..1.14风荷载计算信息:计算风荷载除完全的地下结构;均应计算风荷载..1.15地震作用计算信息:计算水平地震作用一般应计算水平地震作用;按照抗震规范GB50011-20015.1.1条规定;8、9度时的大跨度和长悬臂结构及9度时的高层建筑如结构转换层中的转换构件、跨度大于24m的楼盖或屋盖、悬挑大于2m 的水平悬臂构件等;应计算竖向地震作用..抗震规范GB50011-20015.1.6条对于6度区的建筑;规定可不进行截面抗震验算..但目前应进行结构抗震验算..1.16结构所在地区:全国..目前山东省没有地方规定;按国家规范执行..广东、上海等地区的工程按要求选择..1.17施工次序:按工程需要对一些传力复杂的结构;如转换层结构、下层荷载由上层构件传递的结构、巨型结构等;应采用多层施工的施工次序..对于带转换层的结构;应指定转换层及其上两层为同一施工次序;目的是避免逐层施工导致缺少上部构件刚度贡献而产生荷载丢失..对广义层结构模型;应考虑楼层的连接关系指定施工次序..但这时应注意必须定义模拟施工加载3..2、风荷载信息:2.1修正后的基本风压:按荷载规范荷载规范GB5009-20017.1.2条规定:一般按照50年一遇的风压采用;但不得低于0.3KN/m2..对于高层建筑、高耸结构及对风荷载敏感的结构;基本风压应适当提高..对于门式刚架;规程CECS102:2002规定基本风压按荷载规范的规定值乘以1.05..高规JGJ3-20023.2.2条条文说明;房屋高度大于60m时;按照100年一遇风压值采用;风荷载作用面的宽度;程序按计算简图的外边线的投影距离计算;因此当结构顶层带多个小塔楼而没有设置多塔楼时;会造成风载过大;或漏掉塔楼的风荷载..因此一定要进行多塔楼定义;否则风荷载会出现错误..另外;顶层女儿墙高度大于1米时应修正顶层风载;在程序给出的风荷上加上女儿墙风荷..这里风荷载的计算是一种简化输入;假定迎风面、背风面受荷面积相同;每层风荷载作用于各刚性块的形心上;楼层所有节点平均分配风荷载;忽略了侧向风影响;也不能计算屋顶的风吸力和风压力..所以;对于平面、立面不规则的结构如空旷结构、大悬挑结构、体育场馆、较大面积的错层结构、需要计算屋面风荷载的结构等;应考虑特殊风荷载的输入;目的是更真实的反应结构受力的情况..2.2结构基本周期:分两次计算目的是计算风荷载的风振系数..荷载规范GB5009-20017.4.1条:对于高度大于30m且高宽比大于1.5的房屋和基本周期大于0.25s的各种高耸结构及大跨度屋盖结构;均应考虑风压脉动对结构顺风向的风振的影响..高规JGJ3-20023.2.6条给出近似值:规则框架T=0.08-0.10N;框剪结构、框筒结构T=0.06-0.08N;剪力墙、筒中筒结构T=0.05-0.06N..N为房屋层数..另外荷载规范7.4.1条;附录E也给出近似计算方法;程序中给出的基本周期是采用近似方法计算得到的..首先按默认值试算;然后将试算的结构基本周期结果填入;作为本结构的基本周期;并与近似计算值相比较..2.3地面粗糙度类别: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荷载规范GB5009-2001、高规JGJ3-20023.2.3条规定:A类:近海海面;海岛、海岸、湖岸及沙漠地区;B类:指田野、乡村、丛林、丘陵及中小城镇和大城市郊区;C类:指有密集建筑群的城市市区;D类:指有密集建筑群且房屋较高的城市市区..按实际选择;应注意靠近海边的建筑..2.4体型分段数:1一般情况下分段数为1..高层立面复杂时;可考虑体型系数分段..程序自动扣除地下室高度;不必将地下室单独分段..2.5体型分段最高层号:结构最高层号当体型分段数为1时;即结构最高层号..其它情况按分段的最高层号填入..2.6体型系数:按荷载规范7.3节和高规3.2.5条高规JGJ3-20023.2.5条:1圆形和椭圆形平面;Us=0.8;2正多边形及三角形平面;Us=0.8+1.2/n的平方根;其中n为正多边形边数;3矩形、鼓形、十字形平面Us=1.3;4下列建筑的风荷载体形系数Us=1.4;i:V形、Y形、弧形、双十字形、井字形平面;ii:L形和槽形平面;iii:高宽比H/Bmax大于4、长宽比L/Bmax不大于1.5的矩形、鼓形平面..5须更细致进行风荷载计算的场合;按附录A采用..荷载规范GB5009-20017.3.2目前多栋高层建筑间距较近时;如多塔结构;可取群楼效应增大系数1.25执行..2.7设缝多塔被风面体型系数:0.5应用于设缝多塔结构..由于遮挡造成的风荷载折减值通过该系数来指定..当缝很小时;可取0.5..3、地震信息:3.1规则性信息:不规则抗规GB50011-20013.4.2条规定了不规则的类型:平面不规则的类型:扭转不规则位移比超标、凹凸不规则结构平面凹进大于30%、楼板局部不连续楼板的尺寸和平面刚度急剧变化竖向不规则的类型:侧向刚度不规则刚度比超标、立面收进超过25%、竖向抗侧力构件不连续带转换层结构、楼层承载力突变层间受剪承载力小于相邻上一楼层的80%..目前该参数对结构计算不起作用..3.2设计地震分组、设防烈度、场地类别:按实填写由设计地震分组和场地类别确定场地特征周期;由设防烈度、特征周期、结构自振周期及阻尼比确定结构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从而进行地震作用计算..应注意场地类别自地质勘查报告中查得后应按照抗规GB50011-20014.1.6条复核..3.3框架抗震等级、剪力墙抗震等级:按规范要求填写按照抗规GB50011-20016.1.2条或高规JGJ3-20024.8的规定采用..抗震等级确定应注意如下几点:1框架-剪力墙结构;当框架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时;框架部分的抗震等级按框架结构确定;2裙房与主楼相连;除应按裙房本身确定外;不应低于主楼的抗震等级主楼为带转换层高层结构时;裙房的抗震等级按主楼的高度;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剪力墙查表..3当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时;地下一层的抗震等级应与上部结构相同;地下一层以下可根据情况采用三级或四级..4无上部结构的地下室或地下室中无上部结构的部分;可根据情况采用三级或四级..5乙类建筑时;应按照提高一度的设防烈度查表确定抗震等级..6高规JGJ3-200210.6.2条及其条文说明:抗震设计时;转换层不宜设置在底盘屋面的上层塔楼内;否则;应采取增大构件内力;提高抗震等级等有效的抗震措施..对于复杂高层建筑;因可能带来结构不同部位的抗震等级不同..如带转换层的高层建筑;底部加强部位和非底层加强部位以及地下二层以下抗震等级不一致;程序给出两种指定方式..但无论采用何种方式;程序以手工修改的抗震等级为最优级别进行计算..第一种方式:在该两项填入底部加强部位剪力墙和框架的抗震等级;然后在特殊构件补充定义中;人工调整非加强部位包括地下二层及以下楼层的抗震等级..此时应注意;填入的抗震等级为按照高规JGJ3-2002表4.8.2第二种方式:在该两项填入非底部加强部位剪力墙和框架的抗震等级;然后在特殊构件补充定义中;人工调整加强部位和地下二层及以下楼层的抗震等级;这时注意底部加强部位人工调整的框支梁、柱及剪力墙的抗震等级应为提高以后的最终等级..另外;对于转换层在3层及以上时底部加强部位的剪力墙的抗震等级;无论程序自动调整还是人工调整;抗震等级提高均指落地剪力墙;非落地剪力墙不必提高;参见高规JGJ3-200210.2.5条条文说明..短肢剪力墙结构输入剪力墙抗震等级时;应按照剪力墙结构查表给出;程序自动提高一级计算..3.4中震大震不屈服设计:不选属于结构性能设计的范围;目前规范没有规定..程序处理的原则为:地震影响系数按中震大震采用;地震分项系数为1.0;取消强柱弱梁、强剪弱弯调整;材料强度取标准值;等等..不同于中震大震弹性设计;这时应采用中震大震的地震影响系数;将抗震等级改为四级不进行相关调整..3.5斜交抗侧力构件方向附加地震数及相应角度:按需要填写这里填入的参数主要是针对非正交的平面不规则结构中;除了两个正交方向外;还要补充计算的方向角数..注意该参数仅对地震作用计算有关;与风荷载计算无关..根据抗震规范GB50011-20015.1.1条规定;当计算地震夹角大于15度时;应计算抗侧力构件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抗侧力构件方向一般就是结构的较大侧向刚度方向;也就是地震力作用不利方向;所以在此应输入沿平面布置中局部柱网的主轴方向..同时;输入时应选择对称的多方向地震;如45度和-45度逆时针方向为正;因为风荷载计算没有考虑多方向不对称的输入易造成对称结构的配筋不对称..3.6考虑偶然偏心:勾选抗规GB50011-20015.2.3同时;高规JGJ3-20023.3.3条条文说明规定当计算双向地震作用时;可不考虑质量的偶然偏心影响..当设计者同时指定考虑偶然偏心和双向地震作用时;程序仅对无偏心的地震作用效应进行双向地震作用;无论左偏心还是右偏心均不做双向地震作用计算..因此;无论是否考虑双向地震作用;均应勾选本参数..3.7双向地震作用:勾选抗规GB50011-20015.1.1程序计算双向地震的扭转效应方法见PKPM08用户手册;X、Y方向的地震作用均有不同程度的放大;比高规JGJ3-20025.2.3条的要求严格..程序隐含“考虑双向地震作用”是不考虑偶然偏心的;自动按二者最不利计算;因此;所有结构计算均应选上考虑双向地震作用..3.8计算振型个数:15抗震规范GB50011-20015.2.2条条文说明规定振型个数一般取振型参与质量达到总质量的90%所需的振型数;同时高规JGJ3-2002JGJ3-2002目前Satwe软件对所有结构均考虑扭转转藕联振动计算..因此振型数按以下原则选取;并同时满足地震作用有效质量系数要大于等于0.9且不小于3个;振型数应为3的倍数..当结构按侧刚计算时;单塔楼考虑耦联时应大于等于9;复杂结构应大于等于15;多塔结构的振型个数应大于等于9倍的塔楼数..注意各振型的贡献由于扭转分量的影响而不服从随频率增加面递减的规律..当结构按总刚计算时;采用的振型数不宜小于按铡刚计算的2倍;存在长梁或跨层柱时应注意低阶振型可能是局部振型;其阶数低;但对地震作用的贡献却较小..3.9活载折减系数:0.5按照抗规GB50011-20015.1.3楼面活荷载按照实际情况计算时取1.0;按等效均布活荷载计算时..藏书库、档案库、库房取0.8;硬钩吊车悬吊物重力取0.3;软钩吊车悬吊物重力取0;其它情况取0.5..3.10周期折减系数:0.9周期折减的目的是为了充分考虑非承重填充墙刚度对结构自振周期的影响;因为周期小的结构;其刚度较大;相应吸收的地震力也较大..若不做周期折减;则结构偏于不安全..高规JGJ3-2002条规定;当非承重墙体为实心砖墙时;可按下列规定取值:框架结构0.6-0.7;框架-剪力墙结构0.7-0.8;剪力墙结构0.9-1.0..实际取值时可根据填充墙的数量和刚度大小取上限或下限..当非承重墙体为空心砖或砌块时;可按下列规定取值:框架结构0.75灰砂砖;0.80空心砌块;框架-剪力墙结构0.9-1.0;剪力墙结构可取0.95-1.0..应注意短肢剪力墙结构的周期折减可按照框架-剪力墙取值..当结构的第一自振周期T1≤Tg时;不需进行周期折减;因为此时地震影响系数由程序自动取结构自振周期与特征周期的较大值进行计算..3.11结构阻尼比:5%抗规GB50011-20015.1.53.12特征周期及多遇地震、罕遇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按照规范执行..抗规GB50011-20015.1.4条给出了场地特征周期和水平地震影响系数..场地特征周期根据设计地震分组确定;水平地震影响系数由设防烈度确定..3.13查看和调整地震影响系数曲线:不修改一般情况下按照抗规GB50011-20015.1.5条执行;确定地震影响系数的参数主要包括:地震影响系数的最大值、阻尼比、特征周期、和结构自振周期..4、活载信息:4.1墙柱及基础活荷载折减:按照需要勾选或不选按照荷载规范GB5009-20014.1.2条规定;设计楼面梁、墙柱、基础时;楼面活荷载应乘以规定的折减系数..其中楼面梁的活荷载折减是在PM楼面荷载导算过程中完成;而竖向荷载折减在Setwe 荷载信息中规定..规定楼面梁活荷载折减时;程序的处理方式为:对房间荷载导算到梁上时才折减;导算到墙上时不折减;程序只对标准层即楼面的梁折减;对屋面梁不折减;当次梁按照主梁输入时;结构主梁可能被分成几段引起导荷面积减少;程序无法判断而少折减部分活荷载;程序无法判断大底盘主楼以外的屋面梁而统一按照楼面梁进行折减;程序无法判断荷载规范GB5009-20014.1.2条中汽车通道及汽车库的楼板为单向板或双向板;统一按一个折减系数进行折减;Setwe计算时;直接按照折减后的楼面梁荷载向下传递;如此时规定竖向构件和基础的活荷载折减;将导致活荷载被折减了两次;与规范规定不符..因此如果需要;楼面梁的和竖向构件的内力和配筋应按照折减和不折减分别计算两次..规定竖向柱、墙构件及基础的活荷载折减时;程序自动判断柱、墙上方楼层数进行折减;在JCCAD中点取自动按楼层折减活荷载;也可实现柱、墙下的活荷载根据其上连楼层数折减;按照荷载规范GB5009-20014.1.2条第2款规定的折减系数;根据建筑功能和结构特点修改折减系数..通常情况下;民用建筑可以折算;工业厂房不折算..建议楼面梁在PM导算时不考虑楼面梁荷载折减;Satwe计算时考虑墙、柱及基础活荷载的折算;当应注意根据不同建筑功能修改活荷载折减系数..4.2梁活载不利布置:输入的最高层号高规JGJ3-20025.1.8条规定:当楼面活荷载大于4KN/m2时;应考虑楼面活荷载不利布置引起的梁弯矩增大..建议所有结构计算均考虑活荷载不利布置;输入结构的最高层号..5、调整信息:5.1梁端负弯矩调幅系数:0.8高规JGJ3-20025.2.3条规定竖向荷载作用下;可考虑框架梁端塑性变形内力重分布;其调幅系数为:现浇框架梁取0.8-0.9;装配整体式框架梁取0.7-0.8;框架梁端负弯矩条幅后;梁跨中弯矩应按照平衡条件相应增大;应先对竖向荷载作用下的框架梁的弯矩进行调幅;然后与水平作用产生的框架梁弯矩进行组合..对于现浇楼板;一般取0.8..另外;程序隐含钢梁为不调幅梁;若需调幅;应在特殊构件定义中人工交互修改..5.2梁活载内力放大系数:1.0高规JGJ3-20025.1.8条条文说明:如果活荷载较大;可将未考虑活荷载不利布置计算的框架梁弯矩乘以1.1-1.3;近似考虑活荷载不利布置影响时;梁正、负弯矩应同时放大..已考虑活荷载不利布置时;取1.0..5.3梁扭矩折减系数:0.4高规JGJ3-20025.2.4条规定对于现浇楼板结构;应考虑楼板对梁抗扭的约束作用..程序通过对梁的扭矩进行折减达到减少梁的扭转变形和扭矩计算值;折减系数为0.4-1.0;一般取0.4..对不与刚性楼板相连或圆弧梁;此系数不起作用..5.4剪力墙加强区起算层号:1程序在计算底部加强区高度时;扣除地下室的高度计算且缺省将地下室作为剪力墙的底部加强区;这时剪力墙的底部加强区起算层号为1..实际上根据规范要求;除特殊情况外;地下室可以不作为底部加强部位..具体操作时;可认为地下二层及其以下不作为底部加强部位;通过修改本参数使剪力墙的底部加强部位自地下一层起算..关于剪力墙的底部加强部位;规范有如下要求:1除框支剪力墙外的其它剪力墙抗规GB50011-2001条:除框支剪力墙外;其它结构的剪力墙;其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可取墙肢总高度的1/8和底部两层二者的较大值;且不大于15m..高规JGJ3-20027.1.9条:一般剪力墙结构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可取墙肢总高度的1/8和底部两层二者的较大值;当剪力墙高度超过150米时B级高度;其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可取墙肢总高度的1/10..2框支剪力墙结构的剪力墙抗规GB50011-2001条:部分框支剪力墙;其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可取框支层加框支层以上两层的高度及落地剪力墙总高度的1/8二者的较大值;且不大于15m;高规JGJ3-200210.2.4条:底部带转换层的高层建筑结构;其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可取框支层加框支层以上两层的高度及墙肢总高度的1/8二者的较大值..3带有大底盘裙房高层的剪力墙抗规GB50011-2001条条文说明:带有大底盘的高层抗震墙含筒体结构;底部加强部位可取地下室顶板以上H/8;加强部位应向下延伸到地下一层;在大底盘顶以上至少包括一层..裙房与主楼相连时;加强范围也以高出裙房至少一层..5.5连梁刚度折减系数:0.7抗规GB50011-2001条规定折减系数不宜小于0.5;当连梁内力由风荷载控制时;不宜折减;高规JGJ3-2002程序通过该参数考虑连梁进入塑性状态后的连梁刚度..一般工程取0.7并不小于0.55;位移由风载控制时取≥0.8..5.6在内力与位移计算时;中梁刚度放大系数:2高规JGJ3-20025.2.2条:现浇楼面和装配整体式楼面可考虑翼缘作用对梁的刚度予以放大..一般情况下;装配式楼板取1.0;装配整体式楼板取1.3;现浇楼板取2.0..程序自动处理边梁、独立梁及与弹性楼板相连梁的刚度不放大..另外;该系数对连梁不起作用..5.7调整与框支柱相连的梁内力:勾选高规JGJ3-200210.2.7条规定;框支柱按0.3Q0调整后;应相应调整框支柱的弯矩及柱端梁不包括转换梁的剪力和弯矩;框支柱轴力可不调整..该参数目前不起作用..5.8托墙梁刚度放大系数:10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纯剪力墙住宅设计
——SATWE
一、结构信息
本工程为西安某小区住宅楼。 该住宅楼采用纯剪力墙结构,现浇剪力墙结构。层数15层, 每层层高2.8米,结构总高度42米。 建筑物安全等级为二级,Ⅱ类场地,抗震设防分类丙类,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丙级,建筑使用年限50年。 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0.2g),设计分组第一组。 结构阻尼比0.05,修正后风压0.43KN/m2,地面粗糙度C类, 结构体型系数1.3,丙类建筑。 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筏形基础。 荷载效应:考虑水平地震作用,不考虑竖向地震、风荷载、 雪荷载的作用。
二、本工程需要明确的几个问题
风荷载、地震作用均按x,y两个方向计算, 振型数15个,连梁刚度折减0.7,周期不折 减,按弹性楼板计算。 剪力墙厚240mm,拉梁暂取240x400 剪力墙混凝土等级C35,墙水平和竖向钢筋 配筋率不小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