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地质地貌旅游资源2011.9 旅游地理PPT
合集下载
旅游景观赏析第二章地质地貌景观PPT课件

4、搬运作用
岩石经风化和剥蚀后,其产物大部分被 流水、海浪、冰川、风等搬运,迁移到 其他地方的作用,则称搬运作用。
9
5、沉积作用
被搬运的物质到达适当场所后,因条件 变化(如流速、风速降低、冰川融化等) 而发生沉淀、堆积的过程,称为沉积作 用。
10
三、状况,也 称地形。而多种多样的地表形态是在地球内营 力和外营力相互作用下共同塑造而成的。
第二章
地文景观
地质地貌的形成
一、内营力作用
内营力作用也称内力作用,是指由地球内部 能量如放射性元素产生的热能、地球自转产 生的旋转能和重力作用形成的重力能等所产 生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和地震。
1、地壳运动 地壳的运动有两种基本形式,即垂直运动和
水平运动,两种运动形式既相互联系,又可 相互转化。
组成部分
下一页
5、地质地貌还可作为突出的科考型旅游资源
14
Cliff Jumping-悬崖跳水
15
16
二、我国地文旅游资源的主要类型 (一)岩石与地貌景观 1、岩石的成因与种类 按照成因,岩石可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和变
质岩三大类。 (1)火成岩 岩浆由深处向地表活动的过程中,可以在不
同的位置凝固,形成不同类型的火成岩。
内营力作用塑造了地球表面大的基本构造形态, 增加了地表的高差起伏。
而外营力的侵蚀、搬运、堆积等作用过程对高 起的地表进行夷平,对凹陷的盆地进行填高, 总的趋势是削高填低,减少地表的起伏,使地 表趋于和缓。
11
地质地貌条件对旅游活动的影响
一、地质地貌条件是风景的骨架 地质地貌是自然风景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决定了风景的骨架、气势和纹理的主 要特征,也影响着动植物的生长,因而形 成了不同的特征。雄、险、奇、幽、秀、 旷、野等多种美感的产生,都同地质地 貌有着直接关系。
岩石经风化和剥蚀后,其产物大部分被 流水、海浪、冰川、风等搬运,迁移到 其他地方的作用,则称搬运作用。
9
5、沉积作用
被搬运的物质到达适当场所后,因条件 变化(如流速、风速降低、冰川融化等) 而发生沉淀、堆积的过程,称为沉积作 用。
10
三、状况,也 称地形。而多种多样的地表形态是在地球内营 力和外营力相互作用下共同塑造而成的。
第二章
地文景观
地质地貌的形成
一、内营力作用
内营力作用也称内力作用,是指由地球内部 能量如放射性元素产生的热能、地球自转产 生的旋转能和重力作用形成的重力能等所产 生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和地震。
1、地壳运动 地壳的运动有两种基本形式,即垂直运动和
水平运动,两种运动形式既相互联系,又可 相互转化。
组成部分
下一页
5、地质地貌还可作为突出的科考型旅游资源
14
Cliff Jumping-悬崖跳水
15
16
二、我国地文旅游资源的主要类型 (一)岩石与地貌景观 1、岩石的成因与种类 按照成因,岩石可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和变
质岩三大类。 (1)火成岩 岩浆由深处向地表活动的过程中,可以在不
同的位置凝固,形成不同类型的火成岩。
内营力作用塑造了地球表面大的基本构造形态, 增加了地表的高差起伏。
而外营力的侵蚀、搬运、堆积等作用过程对高 起的地表进行夷平,对凹陷的盆地进行填高, 总的趋势是削高填低,减少地表的起伏,使地 表趋于和缓。
11
地质地貌条件对旅游活动的影响
一、地质地貌条件是风景的骨架 地质地貌是自然风景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决定了风景的骨架、气势和纹理的主 要特征,也影响着动植物的生长,因而形 成了不同的特征。雄、险、奇、幽、秀、 旷、野等多种美感的产生,都同地质地 貌有着直接关系。
第二章 地质地貌类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学
第二章 地质地貌类旅游资源
——主讲:巫敏芝 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
第一节 概述
• 一、地球的形状大小和表面形态 • 二、地球的圈层结构——外圈
圈
地球的圈层结构——内圈
• 三、地壳的物质组成
• 矿物 • 岩石
• 四、地质作用
• 大陆的分离与聚合、海洋的诞生与消亡、山地和 盆地的形成、 • 内力 • 外力
第二节 地质旅游资源
• • • • • 一、基本概念 二、地质旅游资源的分类及特征 1.地层古生物旅游景观 a.地层 中国“金钉子”的确立
b.古生物化石
• • • • 古植物化石 古动物化石 古生物遗迹景观 古人类化石以及古人类遗址
2.岩石矿物、矿产旅游资源
• a、岩石景观 • 火成岩:岩浆岩又称火成岩,是地下深处 的岩浆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冷凝形成的岩 石。 • 沉积岩:沉积岩是地球表面分布最广的一 种岩石,覆盖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的75%。 • 变质岩:变质岩是岩浆岩或沉积岩成分、 结构、构造发生改变而形成的一种岩石, 这类岩石,抗蚀能力强,往往形成雄伟的 山体。
黄山仙人下棋景观:从左至右分别为仙人背 包、仙人下棋、丞相观棋。
d.矿产地质旅游资源
• 我国江西的钨矿、广西的铅矿、南非的金 矿、西非的金刚石矿 • 缅甸的宝玉石产地(赌石) • 越南的宝玉石产地
3.地壳运动及地质构造有旅游资源
• a.地壳运动景观
• • 火山活动景观 地震活动及其遗迹
•
印尼火山爆发
超级火山
•
我国台湾东部的一些火山和附近的小岛 都由安山岩(中性)组成,如大屯火山群等。
北投温泉
• b.地质构造景观
• • • 地壳升降运动遗迹景观 断裂景观 褶皱景观
第二章 地质地貌类旅游资源
——主讲:巫敏芝 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
第一节 概述
• 一、地球的形状大小和表面形态 • 二、地球的圈层结构——外圈
圈
地球的圈层结构——内圈
• 三、地壳的物质组成
• 矿物 • 岩石
• 四、地质作用
• 大陆的分离与聚合、海洋的诞生与消亡、山地和 盆地的形成、 • 内力 • 外力
第二节 地质旅游资源
• • • • • 一、基本概念 二、地质旅游资源的分类及特征 1.地层古生物旅游景观 a.地层 中国“金钉子”的确立
b.古生物化石
• • • • 古植物化石 古动物化石 古生物遗迹景观 古人类化石以及古人类遗址
2.岩石矿物、矿产旅游资源
• a、岩石景观 • 火成岩:岩浆岩又称火成岩,是地下深处 的岩浆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冷凝形成的岩 石。 • 沉积岩:沉积岩是地球表面分布最广的一 种岩石,覆盖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的75%。 • 变质岩:变质岩是岩浆岩或沉积岩成分、 结构、构造发生改变而形成的一种岩石, 这类岩石,抗蚀能力强,往往形成雄伟的 山体。
黄山仙人下棋景观:从左至右分别为仙人背 包、仙人下棋、丞相观棋。
d.矿产地质旅游资源
• 我国江西的钨矿、广西的铅矿、南非的金 矿、西非的金刚石矿 • 缅甸的宝玉石产地(赌石) • 越南的宝玉石产地
3.地壳运动及地质构造有旅游资源
• a.地壳运动景观
• • 火山活动景观 地震活动及其遗迹
•
印尼火山爆发
超级火山
•
我国台湾东部的一些火山和附近的小岛 都由安山岩(中性)组成,如大屯火山群等。
北投温泉
• b.地质构造景观
• • • 地壳升降运动遗迹景观 断裂景观 褶皱景观
旅游地理学完整版.ppt

精选
三、经济地理背景
世界上经济地理环境的地区差异有两种不同的划分标 准。以经济发达程度为标准来划分有两大基本背景区,即经 济发达地区和经济发展地区;以经济发展性质为标准来划 分也有两大基本背景区,即城市和农村。 1.经济发达地区是主要的旅游客源地 (1)经济发达为旅游者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2)经济发达促动国人出游 主观、客观原因 2.经济发达地区也是主要的旅游接待地 3.城市与乡村间的相互吸引激发
二、旅游资源范畴
随着时代的推移和旅游需求的多样化而逐渐扩展。
精选
三、旅游资源分类和分布
1.旅游资源的分类标准
可以有多种分类标准。可以从旅游资源产生的原 因和历史、是否可以再生、利用方式、赋存状况等各 种角度来对其进行分类。
较为普遍的是从其产生原因或称为属性的角度,将 其分为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类,也称为 两分法。在这两大类中,又可细分为若干类。对此不同 的学者提出了多种方案。
文化具有历史的延续性,同时在地球上占有一 定的空间,因此文化地理环境也必然具有历史的延 续与地域分异两重性。
精选
2.文化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与丰富性
(1)一级差异——文化圈 文化圈是指受同一文化 影响的地区。
(2)二级差异——文化区(或文化景观区) (3)三级差异——民族小区
文化随人流的移动向外扩散、传播的速度、 方向、范围是任何自然要素所达不到的。所以, 从空间的角度来看,文化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丰 富性也远大于自然地理环境。
精选
第二章 旅游资源地理研究
一、旅游资源的概念
1.基本概念 旅游资源(Tourist Resources),又称作“旅游吸引
(因素)”(Tourist Attraction),即能够吸引旅游者产生旅游 动机并实施旅游行为的事物与因素。它们能够被旅游业 开发利用,并且在通常情况下能够产生社会效益、环境 效益和经济效益。通常有广义与狭义的理解。 2.一些不同观点的探讨
三、经济地理背景
世界上经济地理环境的地区差异有两种不同的划分标 准。以经济发达程度为标准来划分有两大基本背景区,即经 济发达地区和经济发展地区;以经济发展性质为标准来划 分也有两大基本背景区,即城市和农村。 1.经济发达地区是主要的旅游客源地 (1)经济发达为旅游者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2)经济发达促动国人出游 主观、客观原因 2.经济发达地区也是主要的旅游接待地 3.城市与乡村间的相互吸引激发
二、旅游资源范畴
随着时代的推移和旅游需求的多样化而逐渐扩展。
精选
三、旅游资源分类和分布
1.旅游资源的分类标准
可以有多种分类标准。可以从旅游资源产生的原 因和历史、是否可以再生、利用方式、赋存状况等各 种角度来对其进行分类。
较为普遍的是从其产生原因或称为属性的角度,将 其分为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类,也称为 两分法。在这两大类中,又可细分为若干类。对此不同 的学者提出了多种方案。
文化具有历史的延续性,同时在地球上占有一 定的空间,因此文化地理环境也必然具有历史的延 续与地域分异两重性。
精选
2.文化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与丰富性
(1)一级差异——文化圈 文化圈是指受同一文化 影响的地区。
(2)二级差异——文化区(或文化景观区) (3)三级差异——民族小区
文化随人流的移动向外扩散、传播的速度、 方向、范围是任何自然要素所达不到的。所以, 从空间的角度来看,文化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丰 富性也远大于自然地理环境。
精选
第二章 旅游资源地理研究
一、旅游资源的概念
1.基本概念 旅游资源(Tourist Resources),又称作“旅游吸引
(因素)”(Tourist Attraction),即能够吸引旅游者产生旅游 动机并实施旅游行为的事物与因素。它们能够被旅游业 开发利用,并且在通常情况下能够产生社会效益、环境 效益和经济效益。通常有广义与狭义的理解。 2.一些不同观点的探讨
地质地貌类旅游资源 ppt课件

熔岩地貌
黄土地貌
土林地貌
冰川地貌
■ 本章作业
• 1、连城山是什么地质条件? • 2、秦岭与大巴山旅游资源有什么不同? • 3、黄花河森林公园调查。
• 一、地质作用的定义 • 引起地壳组成物质,地壳构造,地表 形态等不断的变化和形成的作用,通称地 质作用。 • 二、地质作用的分类 • 地质作用的自然力是地质营力。按照 能的来源不同,地质作用可分为外力作用 和内力作用。
• 三、地质作用能量(力)的来源
• 产生地质作用的力。来自地球内部的称为内能,主 要有地内热能、重力能、地球旋转能、化学能和结晶能。 来自地球外部的称为外能,主要有太阳辐射热、位能、潮 汐能和生物能等。 内、外力地质作用互有联系,但发展趋势相反。内 力作用使地球内部和地壳的组成和结构复杂化,造成地表 高低起伏;外力作用使地壳原有的组成和构造改变,夷平 地表的起伏,向单一化发展。一般来说,内力作用控制着 外力作用的过程和发展。
Back
白头山天池图
第二节 地质类旅游资源
• 地质类旅游资源三大特点: • 1、一个区域风景点的总格局是由该区域 的地质总骨架所决定的,因此,地质类旅游 资源是其他旅游资源的构成基础; • 2、一些地质类旅游资源具有科学研究和 观赏的双重价值,适合开发成为专项科学考 察活探险旅游项目; • 3、地质类旅游资源一般具有不可再造性 ,所以要注意保护。
四大佛教名山之——峨眉山
四大佛教名山之——五台山
四大佛教名山之——九华山
四大佛教名山之——普陀山
l 三、特色地貌旅游资源 (一)岩溶地貌 • 1.概述:地表可溶性岩石受到水的溶解 作用及其伴随的机械作用共同形成的各种 地貌形态,它主要发育在碳酸盐类岩石地 区,而高温多于的气候条件和短处构造都 是影响其形成的主要因素。 • 2.主要类型 • 峰丛、峰林、孤峰、漏斗和石芽
旅游资源学第2章 地质地貌旅游资源

• (二)地震灾害遗迹旅游资源
• •
•
第三节 地貌类旅游资源
• 一、地貌的形成
• (一)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 内力(地质)作用是指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的地质作用。 内力作用可以引起地壳运动、变质作用、地震、岩浆侵入 和喷发等,使得地表的起伏加剧。 • 外力(地质)作用其能量主要来源于地球所接受的太阳辐 射能。外力作用的可以使流水、风、冰川、湖泊、海洋等 对地表物质进行作用,引起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 用、沉积作用和固结成岩作用,使得地表的起伏变小。 • 地貌形态是内外地质作用相互制约的产物。而构造运动常 控制外力地质作用进行的方式和速度。内力作用构造运动 使得地表起伏加剧,就为外力作用提供了条件。
三、构造遗迹旅游资源
• 地壳在内力的作用下自古至今都在不停地发生地壳运动。 地壳运动可以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 嵩山世界地质公园就是以保护地质(含构造)剖面,出露完 全的地层剖面和三个前寒武纪构造运动形成的不整合面而 著名,有地史教科书之称,2001年被列为世界地质公园。 • 在嵩山世界地质公园内,连续出露着太古宙、元古宙、古 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五个地质历史时期的岩石地层序列, 地学界称之为“五代同堂”。 • 区内地质构造遗迹多样,岩石褶皱、断裂等多样,是挤压 变质、褶皱造山、剥蚀夷平等过程乃至地壳演化规律的天 然实验场,是一部记录在石头上的地质史书,是对游人普 及地球科学知识的宝库。 • 嵩山是我国著名的“五岳”之一,人文景观众多,是历史 上佛、儒、道三教荟萃之地。闻名于世的少林寺便深藏于 嵩山的怀抱,世界文化遗产“天地之中古建筑群”也坐落 于嵩山。
2.地质构造
• 地壳运动使岩层发生弯曲,产生裂缝、断裂,并留下永久形迹,这样 就形成了地质构造。地质构造包括褶皱构造和断裂构造。 • (1)褶皱构造 当岩层受到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作用时,便会发 生弯曲变形,这叫做褶皱。褶皱有背斜和向斜两种基本形态,岩层受 挤压褶皱向上拱起称为背斜,向下弯曲称为向斜。在地貌上,背斜常 成为山岭,向斜常成为谷地或盆地。但是,不少褶皱构造的背斜顶部 因受张力,容易被侵蚀成谷地,而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易 被侵蚀,反而成为山岭。 • (2)断裂构造 当岩层受力超过了所能承受的限度,就会发生断裂。 • 岩石断裂后,断开的岩石没有发生显著的相对位移称为节理。 • 岩石断开后,断面两侧的岩石发生了显著地相对位移称为断层。 当两 条以上断层同时存在时,中间岩层凸起,两侧陷落的叫地垒;相反, 中间陷落,两侧相对凸起的叫地堑。 • 在地貌上,大的断层常常形成裂谷或陡崖,如著名的东非大裂谷(地 堑)、我国华山北坡大断崖(地垒)等。地垒常成为块状山地或高地 (地垒),如我国的华山、庐山、泰山;地堑常形成谷地或低地(地 堑),如我国的渭河平原、汾河谷地。在断层构造地带,由于岩石破 碎,易受风化侵蚀,常常发育成沟谷、河流。
自然旅游资源(地质地貌)

• 普陀山佛教主供观音菩萨,是 著名观音道场。
• 普陀山,与山西五台山(文殊 道场)、四川峨眉山(普贤道 场)、 安徽九华山(地藏道 场)并称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 是观世音菩萨教化众生的道场。
• 农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 月十九日又称“普陀山三大香 会期”,每年农历二月十九、 六月十九、九月十九为观音生 日、得道、出家三大香会。
• (2)沉积岩――在地表条件下由风化作用、生物 作用和火山作用的产物经水、空气和冰川等外力 的搬运、沉积和成岩固结而形成的岩石;(常见 的沉积岩有砂岩、凝灰质砂岩、砾岩、粘土岩、 页岩、石灰岩、白云岩、硅质岩、铁质岩、磷质 岩 等。沉积岩占地壳体积的7.9%,但在地壳表 层分布则甚广,约占陆地面积的75%,而海底几 乎全部为沉积物所覆盖。) • 沉积岩有两个突出特征:一是具有层次,称为层 理构造。层与层的界面叫层面,通常下面的岩层 比上面的岩层年龄古老。二是许多沉积岩中有 “石质化”的古代生物的遗体或生存、活动的痕 迹-----化石,它是判定地质年龄和研究古地理环 境的珍贵资料。
古刹名寺
古树名木
(二)流纹岩地貌
1、景观特征
• 流纹岩喷出地表后,随温度与冷凝的速度 不同,有流纹、球粒、石泡等形态。颜色 常见的是灰绿、灰黄、紫红等,再加上其 具有流纹结构的造型形态,所以岩石造型 及其灵动,常形成造型奇特、移步换景的 微地貌。
类型:回顾P2,花岗岩
形成:欣赏视频《雁荡山风光》(2分钟)
普陀山
普陀山
• 普陀山是舟山群岛1390个岛屿中的一个小岛,形似苍龙卧海,面积近 13平方公里,素有“海天佛国”、“南海圣境”之称 。
“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普陀山以其神 奇、神圣、神秘,成为驰誉中外的旅游胜地。
旅游资源地理(旅游地理学(PPT))

旅游资源地理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旅游学院
旅游地理绪论
教学重点:旅游地理的研究内容、本课程 的体系 教学难点: 旅游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分析, 旅游活动都有是在一定的地理环境中进行 的,不同的地理环境可以有不同的旅游主 体、旅游客体、旅游媒介。
一 教学要求 基本要求:课堂纪律 作业 书本 旅游实 践、课外书籍 收集资料 记录
旅游地理:在理论指导下对某一特定区域 内旅游事实的记录和分析。 旅游:在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产生的一种 社会经济现象,是人们以游览为目的的非 定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的所有现象和关系 的总和。
三、旅游地理学科的性质 旅游地理属于边缘学科 四、旅游地理研究的基本内容 旅游客源 旅游资源 旅游区划 浙江旅游产业 旅游地理与实践应用
五、学习和研究旅游地理的方法 1、地图:学习旅游地理要求有区域的概 念,因此就必须应用地图,把内容落实到 相关的地理空间。
2、综合分析:涉及的 内容是综合的,需要 综合的知识与分析 3、考察法:实地考 察与调查是旅游地理 学习必不可少的一个 环节,我们强调与基 地的结合。
习题:
1、旅游与地理的关系如何? 2、旅游地理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是什 么? 3、旅游地理的学科性质是什么? 4、谈谈自己的看法,如何学好旅游地理课 程?
二、旅游地理的研究对象 旅游地理是研究一定区域内旅游要素的空间 分布及其组合规律。通过整合区域旅游要 素,提升区域旅游核体(旅游者) 旅游对象(旅游资源) 旅游媒介(旅游产业)
旅游业:以旅游资源为对象,以出售劳 务为特征,为旅游服务的行业。 特别注意:旅游业中的政府行为还是 企业行为。也就是在旅游发展过程中实 施政府主导还是市场主导的策略问题。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旅游学院
旅游地理绪论
教学重点:旅游地理的研究内容、本课程 的体系 教学难点: 旅游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分析, 旅游活动都有是在一定的地理环境中进行 的,不同的地理环境可以有不同的旅游主 体、旅游客体、旅游媒介。
一 教学要求 基本要求:课堂纪律 作业 书本 旅游实 践、课外书籍 收集资料 记录
旅游地理:在理论指导下对某一特定区域 内旅游事实的记录和分析。 旅游:在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产生的一种 社会经济现象,是人们以游览为目的的非 定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的所有现象和关系 的总和。
三、旅游地理学科的性质 旅游地理属于边缘学科 四、旅游地理研究的基本内容 旅游客源 旅游资源 旅游区划 浙江旅游产业 旅游地理与实践应用
五、学习和研究旅游地理的方法 1、地图:学习旅游地理要求有区域的概 念,因此就必须应用地图,把内容落实到 相关的地理空间。
2、综合分析:涉及的 内容是综合的,需要 综合的知识与分析 3、考察法:实地考 察与调查是旅游地理 学习必不可少的一个 环节,我们强调与基 地的结合。
习题:
1、旅游与地理的关系如何? 2、旅游地理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是什 么? 3、旅游地理的学科性质是什么? 4、谈谈自己的看法,如何学好旅游地理课 程?
二、旅游地理的研究对象 旅游地理是研究一定区域内旅游要素的空间 分布及其组合规律。通过整合区域旅游要 素,提升区域旅游核体(旅游者) 旅游对象(旅游资源) 旅游媒介(旅游产业)
旅游业:以旅游资源为对象,以出售劳 务为特征,为旅游服务的行业。 特别注意:旅游业中的政府行为还是 企业行为。也就是在旅游发展过程中实 施政府主导还是市场主导的策略问题。
中国旅游地理第2章 旅游资源地理精品PPT课件

农家乐 第二章
农家乐 第二章
自驾车旅游 第二章
第二章
蹦极
具有强烈刺激性的项目成为青 年人的最爱,蹦极、热气球、 攀岩等新项目层出不穷。
哈佛大学
许多世界著名大学已经成为旅游热点,对 于有孩子的人而言更是趋之若鹜。 上图:哈佛大学的标志性建筑。 下图右:其图书馆。 下图左:中国留学生赠送的纪念碑。
第二章
采摘
第二高章科技农业旅游
广东从化蓄能电站 工业旅游是重要的项第目二之章一,目前已经有许多工业生产单位开展了旅游,如钢铁厂、汽
车制造厂、发电厂(特别是水电厂)、造酒厂等。这是广东从化蓄能电厂的发电机组所在的厂房。
第二章 青岛啤酒厂 不仅设有专门为旅游者参观的通道,而且可以品尝刚刚下线的啤酒。
AC 地质地貌 形迹
过程 ACA 凸峰 ACB独峰 ACC峰丛 ACD 石(土)林 ACE奇特与象形山石 ACF 岩壁与岩缝 ACG峡谷段落 ACH沟壑地 ACI丹霞 ACJ雅丹 ACK堆石洞 ACL岩 石洞与岩穴 ACM沙丘地 ACN岸滩
第二章 旅游资源地理研究
第二章
学习目标
掌握中国旅游资源普查分类系统的主要方法和基 本内容 熟悉旅游资源的概念和特点 了解不同的旅游资源分类标准和方法 了解旅游资源主要美感类型
第二章
第一节 旅游资源的概念及特性
一、旅游资源概述 1、概念: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 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 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根据国标)
• 国家标准分类系统: 包括8个主类、 31个亚类、 155个基本类型。
第二章
旅游资源的分类
√
自然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
人文旅游资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我国的花岗岩分布相当广泛,尤其在 广东、福建以及桂东南与湘南、赣南一 带更为集中。
•
• 我国众多的风景名山中,以花岗岩构 成的最多,尤其在东部沿海一带。
• • 花岗岩大部分被深埋在地下,一部分则
由于地壳运动被抬升。 •
• 花岗岩一般呈肉红或灰白色,如普陀 山即为肉红色粗粒花岗石构成。
•
• 花岗岩地貌往往有两种特色:
• 我国花岗岩代表性名山:安徽 黄山、江西三清山、陕西华山、 安徽九华山、湖南衡山、浙江普 陀山、辽宁千山、辽宁医巫闾山、 河南鸡公山等都是闻名海内外的 花岗岩名山。
陕西华山
湖南衡山
• (二)玄武岩山地地貌旅游资源
玄武岩名称来历有种种说法: • 一说从日本引入,因日本兵库县
有一玄武洞,洞石为玄武岩而得名; • 一说源于埃塞俄比亚语,意为黑
• 新月形沙丘是最常见的一种沙丘, 它的形态犹如一弯新月。沙丘顶部有一 弓形丘脊,一般高度在5~30米之间。迎 风坡和背风坡不对称。迎风坡坡形微凸 坡度小,背风坡坡形下凹坡度大。两翼 问的距离一般在10~300米之间。
• 2、 沙鸣 •
• 鸣沙发声的原理 • 鸣沙发出声响的三个条件: • (1)沙丘又高大又陡峭; • (2)背风向阳,背风坡沙面还必须是月
• (1)风蚀地貌:风蚀谷、风蚀洼地、 风蚀丘、雅丹、风蚀蘑菇、风蚀柱、 戈壁等;
• (2) 风积地貌:各种沙丘。
•
一、 沙漠
我国的沙漠,作为一种地貌旅游资 源,景观吸引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 面:
1、 沙丘 高大起伏、连绵不断的沙 丘构成了广阔无垠、"波涛"起伏的瀚海 奇观。各种形态的沙丘,以新月型沙丘 及沙丘链等最为普遍。
甘肃敦煌鸣沙山
甘肃敦煌月牙泉
内蒙古额尔多斯响沙湾
• 3、 沙疗 是指以沙为医疗媒介,治 疗疾病。如埋沙疗法,融热疗、磁疗与 按摩疗于一体,对各种关节炎、脉管炎 有一定疗效。
•
• 在吐鲁番市西18公里,每年盛夏来临, 在亚尔乡沙疗站的大沙包上,人群似潮, 布棚、帐篷和阳伞五颜六色,星罗棋布。
• 在遮阳沙地上,人们将身体埋在沙堆 中,借沙粒的灼热,寓热疗、磁疗、按 摩于一体,这就是闻名中外的 “吐鲁番 埋沙疗法”。沙疗可治关节炎、风湿症 等疾病。
牙形状的; • (3)沙丘底下一定要有水渗出,形成泉
和潭,或者有大的干河槽。
•
• 由于空气湿度、温度和风的速度经 常在变化,不断影响着沙粒响声的频率 和“共鸣箱”的结构,再加上策动力 (滑沙人数和速度)和沙子本身带有的 频率的变化,鸣沙的响声也会经常变化。
• 目前著名的沙鸣旅游地:甘肃敦煌的 鸣沙山、鄂尔多斯响沙湾旅游区。
(二)丹霞(色渥如丹,灿若明霞)地貌旅游资源
•
• 丹霞地貌造景特征:
• (1) “碧水丹山”景观。
• 层理构造明显,以水平层理居多,垂 直节理发育。风化过程中,河水切割往往 沿着节理进行,在经重力崩塌,一方面形 成深达数十米,宽仅2-3米的“巷谷”, 积水成河,
•武夷山 •龙虎山
• (2)形成“寨”、“岩”、“石”等多 种微地貌。“寨”指顶部平齐、四壁陡 峭的方山地形 。
• 我国的沉积岩地貌中,以喀斯特地貌 (岩溶地貌)、丹霞地貌和石英砂岩峰 林地貌对游客最有吸引力。
• (一)岩溶地貌旅游资源 • 1、岩溶作用 • 岩溶地貌又称喀斯特地貌,可溶性
岩石经过岩溶作用后形成的。
H2O+CO2+CaCO3 Ca(HCO3)2
2、喀斯特地貌发育的阶段性 早期:以地表形貌为主; 中期:以地下形貌为主,有完整的地下水系; 晚期:地下形貌不断破坏,地下水系向地表水 系转化; 末期:地下水系全部转化为地表水系,喀斯特 平原形成。
• 3、常见的岩溶地貌景观
• 常见的造景地貌:石林、石芽、峰 丛、孤峰、天生桥、地下河、喀斯特泉、 喀斯特湖、溶洞及石钟乳、石笋、石柱、 石幔等各种洞穴堆积地貌。
• 峰林、峰丛和孤峰
• 其中顶部分离、峰基相连者称峰丛, 分隔孤立者为峰林。
• 孤峰是耸立在岩溶平原上孤立低矮 的石灰岩山峰,如桂林的独秀峰、伏 波岩等。
• (3)砂砾岩、砾岩的岩层、其颗粒之间 多为钙质胶结多少会产生类岩溶地貌,如 洞穴等。
• (4)垂直的崖壁
• (5) 溜线和溶沟
• 崖上地表水和崖面的雨水沿含有钙 质的节理渗透侵蚀而成,多平行排列, 形态颇为独特。
• 我国典型的丹霞地貌有:广东仁 化丹霞山、福建武夷山、江西贵溪龙 虎山、福建连城冠豸山、河北承德的 僧帽山、棒槌山等。
• 石幔
• 渗流水中碳酸钙沿溶洞壁 或倾斜的洞顶向下沉淀成层状 堆积而成,因形如布幔而得名, 又称石帘、石帷幕。
•
• 我国岩溶地貌突出代表有:广西 桂林、云南路南石林、江苏宜兴三洞 (善卷洞、张公洞、灵谷洞)、浙江 桐庐瑶琳仙境、湖北利川腾龙洞、四 川兴文溶洞、贵州安顺织金洞及龙宫 洞、辽宁本溪水旱两洞、广东肇庆七 星岩、四川黄龙等等。
• (3)第三级阶梯:除一些山地外,主 要由宽广的平原和破碎的丘陵组成,有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和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第 三级阶梯以东是白浪滔天的海洋,在广 阔的大陆架上分布着数千个大小不等、 形态各异的岛屿。
• 第二节 山地地貌景观 • 广义的山地包括高原、盆地和丘陵。
• 我国东部沿海一带,岩岸分布很广, 尤其在杭州湾以南更为常见,如福建平 潭岛。
• 杭州湾以北多海积风景,但大连金 石滩以鬼斧神工的海蚀风景和化石风景 著称。
大连金石滩
• 2、海积景观
• 沙细滩平、阳光充足的沙滩是开展 以水浴为主的水上体育运动的好地方。
• 我国海滨沙滩风景资源很丰富,杭 州湾以北较多,如河北北戴河、南戴河、 辽宁大连、山东青岛、烟台、长岛、乳 山、荣成。
•
冰川一般旅游者难以到达。但是,
冰川峰景雄伟瑰丽,加之冰川所在地的
环境质量也优于一般风景区,所以越来
越受到酷爱自然的人们的欢迎。
/
• 当积雪达到一定厚度时,冰体受重力 作用开始运动。冰川的移动速度很缓慢, 肉眼难以观察到,但移动的痕迹却非常明 显。
• 冰川其剥蚀作用要比水流和风大得多。 冰川活动时,对地表进行侵蚀及堆积,待 冰川消退后,地表留下各类冰川侵蚀地貌 和堆积地貌。
• 一、基岩海岸
• 由岩石组成的海岸,在波浪与潮汐的 侵蚀与堆积作用下,形成各种海蚀和海 积风景。
• 1、 海蚀景观 海岸因受海水等侵蚀作用,会出现
各种各样的海蚀地貌景观,代表性的有:
• (1)海蚀穴
• 海浪的回流从峭壁上把石头带到悬崖 脚下,像锤子一样打击海岸,原来斜坡 状的海岸会出现凹陷,形成海蚀穴。
• 雁荡山流纹岩地貌天下奇秀, 有“造型博物馆”之美誉。
• 我国台湾东部的一些火山和附近的小岛都由 安山岩(中性)组成,如大屯火山群等。
• 二、沉积岩地貌
• 沉积岩是地球表面分布最广的一种岩 石,覆盖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的75%。
• 沉积岩最典型的构造特征是具有层 理,可分为水平层理、波状层理、交错 层理等等。
• 二、 雅丹
雅丹是干旱区内具有观赏价值的一
种独特的风蚀地貌类型。
•
雅丹是维吾尔语“雅尔当”的变音,
以为“陡壁的小丘”,后泛指风蚀垄脊、
土墩和风蚀沟槽及洼地的地貌组合。
• 雅丹通常发育在干燥地区的湖积平原 上。
风蚀地貌
甘肃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
新疆罗布泊雅丹地貌
新疆乌尔禾魔鬼城
•
第五节 冰川地貌旅游资源
• (2)海蚀窗 • 一些洞穴的顶部被凿穿,象天窗一样,
成为浪花飞溅的通道,称为海蚀井 (窗)。 •
海蚀仙人井(平潭)
• (3)海蚀桥
• (3)海蚀蘑菇
• (4)海蚀崖
• 海蚀穴被越掏越大,使穴顶 的岩石因失去支撑而崩塌,出现 了壁立的悬崖,叫海蚀崖。
•
• (5)海蚀平台
• 海岸不断受到破坏,出现崎岖 不平的岩石滩地,称为海蚀平台。
• 此外,我国还有一些与丹霞地貌成因 类似的其他红层地貌风景胜地:青城山 (主要由红色砾岩和砂页岩构成)、火 焰山(主要由红色砾岩、泥岩、砂岩构 成)。
• (三)石英砂岩景观
• 石英砂岩是比较坚硬的一种砂岩,不 易被风化剥蚀,一般很少形成风景,但在 一定条件下可以出现绮丽的景色,典型的 如武陵源的石英砂岩峰林。
第二章 地质地貌旅游资源
• 相关网站:中国科普博览/
• 第一节 地质地貌与旅游 • 一、地貌与旅游的关系 • (1)地貌具有直接的造景作用; • (2)地貌是多数旅游资源依托的场所; • (3)地貌具有间接的育景功能; • (4)地貌影响旅游项目和目的。
• 我国红树林海岸主要分布在福建福 鼎以南直到海南岛的一些岸段,如海南 岛文昌、三亚、雷州半岛、闽南和珠江 口。
•
第四节 干旱地貌旅游资源
• 对久居非干旱区游客而言,干 旱地貌区的各种地貌有着迷人的吸 引力。
• 干旱地貌亦称干燥地貌,指干燥 气候区在强烈的物理风化、风力和间 歇性洪流等作用下形成的地貌。
• 三、变质岩山地地貌旅游资源
• 变质岩是岩浆岩或沉积岩成分、结构、 构造发生改变而形成的一种岩石,这类岩石,
抗蚀能力强,往往形成雄伟的山体。
•
我国由变质岩构成的名山:泰山、庐山、
嵩山、五台山、武当山等。
• 第三节 海岸地貌旅游资源
• 海岸是指现代海岸线以上的狭窄 的陆上地带。
• 海岸地貌可分为山地海岸、平原 海岸及生物海岸三类,其中最具风景 价值的是山地海岸地貌。
• 我国玄武岩分布较广,主要集中在东 北、内蒙古东部、华南的雷州半岛、海 南岛及云南腾冲等地。
•
• 著名的玄武岩山地有东北的五大连 池火山群、长白山火山群、镜泊湖火山 群、山西大同火山群、云南腾冲火山群、 福建等。
•
• 我国众多的风景名山中,以花岗岩构 成的最多,尤其在东部沿海一带。
• • 花岗岩大部分被深埋在地下,一部分则
由于地壳运动被抬升。 •
• 花岗岩一般呈肉红或灰白色,如普陀 山即为肉红色粗粒花岗石构成。
•
• 花岗岩地貌往往有两种特色:
• 我国花岗岩代表性名山:安徽 黄山、江西三清山、陕西华山、 安徽九华山、湖南衡山、浙江普 陀山、辽宁千山、辽宁医巫闾山、 河南鸡公山等都是闻名海内外的 花岗岩名山。
陕西华山
湖南衡山
• (二)玄武岩山地地貌旅游资源
玄武岩名称来历有种种说法: • 一说从日本引入,因日本兵库县
有一玄武洞,洞石为玄武岩而得名; • 一说源于埃塞俄比亚语,意为黑
• 新月形沙丘是最常见的一种沙丘, 它的形态犹如一弯新月。沙丘顶部有一 弓形丘脊,一般高度在5~30米之间。迎 风坡和背风坡不对称。迎风坡坡形微凸 坡度小,背风坡坡形下凹坡度大。两翼 问的距离一般在10~300米之间。
• 2、 沙鸣 •
• 鸣沙发声的原理 • 鸣沙发出声响的三个条件: • (1)沙丘又高大又陡峭; • (2)背风向阳,背风坡沙面还必须是月
• (1)风蚀地貌:风蚀谷、风蚀洼地、 风蚀丘、雅丹、风蚀蘑菇、风蚀柱、 戈壁等;
• (2) 风积地貌:各种沙丘。
•
一、 沙漠
我国的沙漠,作为一种地貌旅游资 源,景观吸引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 面:
1、 沙丘 高大起伏、连绵不断的沙 丘构成了广阔无垠、"波涛"起伏的瀚海 奇观。各种形态的沙丘,以新月型沙丘 及沙丘链等最为普遍。
甘肃敦煌鸣沙山
甘肃敦煌月牙泉
内蒙古额尔多斯响沙湾
• 3、 沙疗 是指以沙为医疗媒介,治 疗疾病。如埋沙疗法,融热疗、磁疗与 按摩疗于一体,对各种关节炎、脉管炎 有一定疗效。
•
• 在吐鲁番市西18公里,每年盛夏来临, 在亚尔乡沙疗站的大沙包上,人群似潮, 布棚、帐篷和阳伞五颜六色,星罗棋布。
• 在遮阳沙地上,人们将身体埋在沙堆 中,借沙粒的灼热,寓热疗、磁疗、按 摩于一体,这就是闻名中外的 “吐鲁番 埋沙疗法”。沙疗可治关节炎、风湿症 等疾病。
牙形状的; • (3)沙丘底下一定要有水渗出,形成泉
和潭,或者有大的干河槽。
•
• 由于空气湿度、温度和风的速度经 常在变化,不断影响着沙粒响声的频率 和“共鸣箱”的结构,再加上策动力 (滑沙人数和速度)和沙子本身带有的 频率的变化,鸣沙的响声也会经常变化。
• 目前著名的沙鸣旅游地:甘肃敦煌的 鸣沙山、鄂尔多斯响沙湾旅游区。
(二)丹霞(色渥如丹,灿若明霞)地貌旅游资源
•
• 丹霞地貌造景特征:
• (1) “碧水丹山”景观。
• 层理构造明显,以水平层理居多,垂 直节理发育。风化过程中,河水切割往往 沿着节理进行,在经重力崩塌,一方面形 成深达数十米,宽仅2-3米的“巷谷”, 积水成河,
•武夷山 •龙虎山
• (2)形成“寨”、“岩”、“石”等多 种微地貌。“寨”指顶部平齐、四壁陡 峭的方山地形 。
• 我国的沉积岩地貌中,以喀斯特地貌 (岩溶地貌)、丹霞地貌和石英砂岩峰 林地貌对游客最有吸引力。
• (一)岩溶地貌旅游资源 • 1、岩溶作用 • 岩溶地貌又称喀斯特地貌,可溶性
岩石经过岩溶作用后形成的。
H2O+CO2+CaCO3 Ca(HCO3)2
2、喀斯特地貌发育的阶段性 早期:以地表形貌为主; 中期:以地下形貌为主,有完整的地下水系; 晚期:地下形貌不断破坏,地下水系向地表水 系转化; 末期:地下水系全部转化为地表水系,喀斯特 平原形成。
• 3、常见的岩溶地貌景观
• 常见的造景地貌:石林、石芽、峰 丛、孤峰、天生桥、地下河、喀斯特泉、 喀斯特湖、溶洞及石钟乳、石笋、石柱、 石幔等各种洞穴堆积地貌。
• 峰林、峰丛和孤峰
• 其中顶部分离、峰基相连者称峰丛, 分隔孤立者为峰林。
• 孤峰是耸立在岩溶平原上孤立低矮 的石灰岩山峰,如桂林的独秀峰、伏 波岩等。
• (3)砂砾岩、砾岩的岩层、其颗粒之间 多为钙质胶结多少会产生类岩溶地貌,如 洞穴等。
• (4)垂直的崖壁
• (5) 溜线和溶沟
• 崖上地表水和崖面的雨水沿含有钙 质的节理渗透侵蚀而成,多平行排列, 形态颇为独特。
• 我国典型的丹霞地貌有:广东仁 化丹霞山、福建武夷山、江西贵溪龙 虎山、福建连城冠豸山、河北承德的 僧帽山、棒槌山等。
• 石幔
• 渗流水中碳酸钙沿溶洞壁 或倾斜的洞顶向下沉淀成层状 堆积而成,因形如布幔而得名, 又称石帘、石帷幕。
•
• 我国岩溶地貌突出代表有:广西 桂林、云南路南石林、江苏宜兴三洞 (善卷洞、张公洞、灵谷洞)、浙江 桐庐瑶琳仙境、湖北利川腾龙洞、四 川兴文溶洞、贵州安顺织金洞及龙宫 洞、辽宁本溪水旱两洞、广东肇庆七 星岩、四川黄龙等等。
• (3)第三级阶梯:除一些山地外,主 要由宽广的平原和破碎的丘陵组成,有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和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第 三级阶梯以东是白浪滔天的海洋,在广 阔的大陆架上分布着数千个大小不等、 形态各异的岛屿。
• 第二节 山地地貌景观 • 广义的山地包括高原、盆地和丘陵。
• 我国东部沿海一带,岩岸分布很广, 尤其在杭州湾以南更为常见,如福建平 潭岛。
• 杭州湾以北多海积风景,但大连金 石滩以鬼斧神工的海蚀风景和化石风景 著称。
大连金石滩
• 2、海积景观
• 沙细滩平、阳光充足的沙滩是开展 以水浴为主的水上体育运动的好地方。
• 我国海滨沙滩风景资源很丰富,杭 州湾以北较多,如河北北戴河、南戴河、 辽宁大连、山东青岛、烟台、长岛、乳 山、荣成。
•
冰川一般旅游者难以到达。但是,
冰川峰景雄伟瑰丽,加之冰川所在地的
环境质量也优于一般风景区,所以越来
越受到酷爱自然的人们的欢迎。
/
• 当积雪达到一定厚度时,冰体受重力 作用开始运动。冰川的移动速度很缓慢, 肉眼难以观察到,但移动的痕迹却非常明 显。
• 冰川其剥蚀作用要比水流和风大得多。 冰川活动时,对地表进行侵蚀及堆积,待 冰川消退后,地表留下各类冰川侵蚀地貌 和堆积地貌。
• 一、基岩海岸
• 由岩石组成的海岸,在波浪与潮汐的 侵蚀与堆积作用下,形成各种海蚀和海 积风景。
• 1、 海蚀景观 海岸因受海水等侵蚀作用,会出现
各种各样的海蚀地貌景观,代表性的有:
• (1)海蚀穴
• 海浪的回流从峭壁上把石头带到悬崖 脚下,像锤子一样打击海岸,原来斜坡 状的海岸会出现凹陷,形成海蚀穴。
• 雁荡山流纹岩地貌天下奇秀, 有“造型博物馆”之美誉。
• 我国台湾东部的一些火山和附近的小岛都由 安山岩(中性)组成,如大屯火山群等。
• 二、沉积岩地貌
• 沉积岩是地球表面分布最广的一种岩 石,覆盖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的75%。
• 沉积岩最典型的构造特征是具有层 理,可分为水平层理、波状层理、交错 层理等等。
• 二、 雅丹
雅丹是干旱区内具有观赏价值的一
种独特的风蚀地貌类型。
•
雅丹是维吾尔语“雅尔当”的变音,
以为“陡壁的小丘”,后泛指风蚀垄脊、
土墩和风蚀沟槽及洼地的地貌组合。
• 雅丹通常发育在干燥地区的湖积平原 上。
风蚀地貌
甘肃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
新疆罗布泊雅丹地貌
新疆乌尔禾魔鬼城
•
第五节 冰川地貌旅游资源
• (2)海蚀窗 • 一些洞穴的顶部被凿穿,象天窗一样,
成为浪花飞溅的通道,称为海蚀井 (窗)。 •
海蚀仙人井(平潭)
• (3)海蚀桥
• (3)海蚀蘑菇
• (4)海蚀崖
• 海蚀穴被越掏越大,使穴顶 的岩石因失去支撑而崩塌,出现 了壁立的悬崖,叫海蚀崖。
•
• (5)海蚀平台
• 海岸不断受到破坏,出现崎岖 不平的岩石滩地,称为海蚀平台。
• 此外,我国还有一些与丹霞地貌成因 类似的其他红层地貌风景胜地:青城山 (主要由红色砾岩和砂页岩构成)、火 焰山(主要由红色砾岩、泥岩、砂岩构 成)。
• (三)石英砂岩景观
• 石英砂岩是比较坚硬的一种砂岩,不 易被风化剥蚀,一般很少形成风景,但在 一定条件下可以出现绮丽的景色,典型的 如武陵源的石英砂岩峰林。
第二章 地质地貌旅游资源
• 相关网站:中国科普博览/
• 第一节 地质地貌与旅游 • 一、地貌与旅游的关系 • (1)地貌具有直接的造景作用; • (2)地貌是多数旅游资源依托的场所; • (3)地貌具有间接的育景功能; • (4)地貌影响旅游项目和目的。
• 我国红树林海岸主要分布在福建福 鼎以南直到海南岛的一些岸段,如海南 岛文昌、三亚、雷州半岛、闽南和珠江 口。
•
第四节 干旱地貌旅游资源
• 对久居非干旱区游客而言,干 旱地貌区的各种地貌有着迷人的吸 引力。
• 干旱地貌亦称干燥地貌,指干燥 气候区在强烈的物理风化、风力和间 歇性洪流等作用下形成的地貌。
• 三、变质岩山地地貌旅游资源
• 变质岩是岩浆岩或沉积岩成分、结构、 构造发生改变而形成的一种岩石,这类岩石,
抗蚀能力强,往往形成雄伟的山体。
•
我国由变质岩构成的名山:泰山、庐山、
嵩山、五台山、武当山等。
• 第三节 海岸地貌旅游资源
• 海岸是指现代海岸线以上的狭窄 的陆上地带。
• 海岸地貌可分为山地海岸、平原 海岸及生物海岸三类,其中最具风景 价值的是山地海岸地貌。
• 我国玄武岩分布较广,主要集中在东 北、内蒙古东部、华南的雷州半岛、海 南岛及云南腾冲等地。
•
• 著名的玄武岩山地有东北的五大连 池火山群、长白山火山群、镜泊湖火山 群、山西大同火山群、云南腾冲火山群、 福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