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第二十四讲·列夫·托尔斯泰
列夫托尔斯泰主要内容

列夫托尔斯泰主要内容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Lev Nikolayevich Tolstoy)是俄国作家、思想家、教育家和改革者,也是19世纪俄罗斯文学的巨匠之一。
他的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丰富的想象力和对人性的探索而闻名于世。
托尔斯泰的作品涉及到爱情、战争、宗教、道德、个人成长等多个方面,深刻地反映了当时俄国社会的风貌和人们内心的挣扎。
托尔斯泰的代表作之一是《战争与和平》,这部作品被誉为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小说之一。
它以拿破仑入侵俄国为历史背景,描绘了一系列不同人物在战争年代的命运和情感纠葛。
小说中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通过这些形象的命运和情感经历,展现了战争对人们生活的深刻影响,以及人性在极端环境下的本质。
同时,作品还对当时的俄国社会、政治和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展现了当时俄国社会的种种弊病和不足。
除了《战争与和平》,托尔斯泰的另一部代表作是《安娜·卡列尼娜》,这部作品被誉为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爱情小说之一。
小说以19世纪俄国贵族社会为背景,讲述了主人公安娜·卡列尼娜与她的爱情故事。
作品通过对安娜和其他人物的情感纠葛和内心挣扎的描写,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矛盾,以及社会伦理和道德观念在个人命运中的作用。
同时,作品也对俄国贵族社会的种种弊病和不足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反映了当时俄国社会的种种矛盾和危机。
除了小说创作,托尔斯泰还是一位重要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他的思想深受基督教教义和东方哲学的影响,主张无暴力、无私、无欲望的生活方式,提倡人道主义和社会公正。
他的思想对俄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俄国民主改革和社会变革的重要理论支持。
总的来说,列夫·托尔斯泰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作品和思想对世界文学和人类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他的作品,人们可以深刻地了解19世纪俄国社会的风貌和人们内心的挣扎,感受到人性的复杂和矛盾,以及对社会伦理和道德观念的思考。
列夫托尔斯泰-PPT

合作研讨:
(1)如何理解“直到年纪大了以后胡子才变成白色,因
而显出几分慈祥可敬。直到生命的最后十年,他脸上笼罩
的厚厚一层阴云才消除了;直到人生的晚秋,俊秀之光才
使这块悲凉之地解冻”这段话的含意?
(2)
课文一方面说托尔斯泰“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
财富”,可见他是幸福的;但另一方面又说他得不到“属
文中对托尔斯泰的外貌描写,大量运用神奇的夸张和连
珠的妙喻。不仅使形象鲜明,特征突出,而且使人产生
无尽的联想。比喻不是追求形似,而是追求神肖;夸张
是故意言过其实,尽量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更加突显
托翁的形貌特征。“形”“神”的独到刻画,使文意深
刻,韵味无穷。
7பைடு நூலகம்
(3)文中第8语段“托尔斯泰面部的其他 部件——胡子、眉毛、头发,都不过是用 以包装、保护这对闪光的珠宝的甲壳而已” 粗鄙的外表反衬出他眼睛的无比精美,文 意的重心落在通过写眼睛揭示他敏察、深 刻的内心世界,那么文中对托尔斯泰的眼 睛作了怎样的评价?
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这是否矛盾?你怎样理解作者所
说的“幸福”的含义?联系托尔斯泰的生平(主要是晚年
的思想变化),与同学一起讨论:托尔斯泰究竟幸福还是
不幸?
(3)作者在课文前
半部分极力描写托尔斯泰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但联系全
文看,读者仍能感到这位大文豪的不凡之处。这是为什么?
前半部分的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
1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 家。出生于贵族家庭,1840年入喀山大学,受到卢梭、 孟德斯鸠等启蒙思想家影响。 1855年11月到彼得堡进入 文学界,其成名作:自传体小说《童年》、《少年》,这 些作品反映了他对贵族生活的批判态度,“道德自我修养” 主张和擅长心理分析的特色。1863~1869年托尔斯泰创 作了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这是其创作历程中的 第一个里程碑。1873~1877年他经12次修改,完成其第 二部里程碑式巨著《安娜·卡列尼娜》,小说艺术已达炉 火纯青。19世纪70年代末,托尔斯泰的世界观发生巨变, 写成《忏悔录》80年代创作:特别是1889~1899年创作 的长篇小说《复活》是他长期思想、艺术探索的总结,也 是对俄国社会批判最全面、深刻、有力的一部著作,成为 世界文学不朽名著之一。托尔斯泰晚年力求过简朴的平民 生活,1910年10月从家中出走,11月7日病逝于一个小2 站,享年82岁,一代文学巨匠走完其人生旅程。
列夫托尔斯泰主要的作品及主题

列夫托尔斯泰主要的作品及主题一、引言在整个世界文学史上,俄罗斯文学都有着重要的地位,而列夫·托尔斯泰(Lev Tolstoy)则是俄罗斯文学史上的巨匠之一,其作品在世界文学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
本文将以列夫·托尔斯泰的主要作品及主题为中心,深入解析和探讨他的文学创作。
二、列夫·托尔斯泰简介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是俄罗斯文学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文学家和哲学家。
他的作品涉及小说、散文、哲学论著等多个领域,以深刻的思想和丰富的想象力闻名于世。
他的主要作品包括《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这些作品涵盖了托尔斯泰对生活、人性、道德和社会的深刻思考,体现了其对于人生、理想、信仰的思索。
三、《战争与和平》《战争与和平》是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世界文学史上不朽的经典之一。
这部作品以拿破仑入侵俄国为历史背景,以一幅宏伟的历史画卷,展现了19世纪俄罗斯贵族社会的生活,描绘了一系列人物的命运。
通过战争和和平的对比和冲突,托尔斯泰深刻地探讨了战争对人性的摧毁和和平对人类生活的美好。
主题中的战争与和平二字,在整个作品中始终贯穿其中,反映了作者对于社会、政治、人性的思考和关怀。
四、《安娜·卡列尼娜》《安娜·卡列尼娜》是列夫·托尔斯泰的另一部杰作,也是世界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经典之一。
这部作品以19世纪俄国贵族社会为背景,讲述了一个悲剧的爱情故事。
通过对安娜和风流倜傥的渥龙斯基之间的爱情纠葛和悲剧命运的描写,托尔斯泰深刻地探讨了爱情、婚姻、道德和社会伦理等重要话题。
作品中对于爱情、婚姻、自我牺牲等主题的深入剖析,使得《安娜·卡列尼娜》成为了世界文学史上永恒的经典。
五、《复活》《复活》是列夫·托尔斯泰的又一部重要作品,也是他晚年创作的代表作之一。
这部作品以俄国沙皇时代的社会现实为背景,通过男主人公尼古拉•罗斯托夫的艰难命运和对社会的觉醒,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腐败。
列夫 托尔斯泰 课件

作为智者的托尔斯泰“具有这种犀利 眼光,能够看清真相的人”,成了知识财 富的主宰,但因真相的丑陋而常常痛苦; 作为仁者,看透了暴政、丑恶、虚伪和苦 难,看清了造成人间种种罪恶的原因,并 尽其毕生努力去改变它,但总是事与愿违, 所以他的痛苦是双倍的,他没有自己的幸 福。晚年的托尔斯泰厌弃贵族生活,放弃 财产,因而和家人产生矛盾,最后毅然离 家出走,客死途中,就是最好的 注脚。
白描: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任何渲染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
温庭筠《商山早行》中的“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连用六个不 加修饰的名词,以鲜明的意象展现出早行的辛苦。
区分:白描手法文字简练朴素,不过多渲染;铺陈手法详细地、反 复地描写事物,情感表达丰富细腻 。作者前半部分极力表 现其外表平庸,是为了与后文表现托尔斯泰灵魂的伟大形 成强烈的对比,给读者以情感的冲击,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第三段描写托尔斯泰 的面孔消沉忧郁、愚钝压 抑,没有灵气光彩,没有 非凡器宇,郁郁寡欢,丑 陋可憎,与图一中的人物 画像相似:忧郁是托尔斯 泰的第三副画像,也是大 多俄罗斯作家的共性。
(屠格涅夫)
【示例】
(索尔仁尼琴)
第四段描写托尔斯泰的长相平平, 气质普通,是俄国普通大众的一员。作 者从穿戴、职业两方面,从不同的场景: 做学生的时候、当军官的时候,在乡间 生活、坐在马车上、与农民交谈多个角 度展示托尔斯泰普通的一面,意在表明 托尔斯泰属于俄罗斯普通大众,“他与 全体俄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
③ 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 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 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 频波。
这句话写出了作为思想家、 艺术家托尔斯泰的文学创作,既来 自于对社会生活、人间世态的观察、 研究,同时又用他的艺术巨笔把它 们准确地表现出来,含蓄而形象地 写出了托尔斯泰全方位的观察力和 锐利深刻的洞察力及准确凝练的表 达力。
列夫·托尔泰斯全文概括

列夫·托尔泰斯全文概括
列夫托尔斯泰的主要内容是:写了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和托尔斯泰深邃的精神世界。
文章分段段意:
第一部分(第1~5段):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
第1段:主要写托尔斯泰的须发的特点。
第2段:描写托尔斯泰的面部轮廓、结构。
第3段:进一步刻画托尔斯泰的面部特征,重点描写其面容表情。
第4段:写托尔斯泰长相平平,是俄国普通大众的一员。
第5段:写托尔斯泰的外貌会令拜访者感到失望。
第二部分(第6~9段):描写托尔斯泰那非同寻常的眼睛。
第6段:写托尔斯泰犀利的目光。
第7段:写托尔斯泰的眼睛蕴藏着丰富的感情。
第8段:写托尔斯泰眼睛的威力。
第9段:赞美托尔斯泰犀利的眼光,同时揭示他人生的不幸。
《列夫·托尔斯泰》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写作的传记文章,节选自《三作家》,王雪飞译。
《列夫托尔斯泰》内容复述

《列夫托尔斯泰》内容复述《列夫托尔斯泰》是一部关于俄国作家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的传记作品。
文章通过对托尔斯泰的生平、作品和思想的描述,展示了他对俄国文学和社会的巨大影响。
第一部分: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列夫·托尔斯泰于1828年9月9日出生在俄罗斯一个贵族家庭。
他在家庭的庄园度过了他的童年和青少年时期。
在这个时期,他受到了父亲的影响,接受了严格的教育和宗教信仰。
托尔斯泰在1844年进入了圣彼得堡大学学习法律,并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和社会的不公。
他的学术成绩优秀,但他对学习法律的兴趣越来越淡,转而追求文学创作。
第二部分: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托尔斯泰是俄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包括小说、短篇小说、散文和戏剧等。
他的代表作品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等。
这些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人物形象而闻名。
托尔斯泰的作品主题广泛,涵盖了人性、道德、宗教、社会等方面的问题,对俄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三部分:列夫·托尔斯泰的思想托尔斯泰的思想深受基督教和农民社会主义的影响。
他强调个人的道德责任和对他人的关爱,反对社会的不平等和剥削。
他主张通过爱和宽容来改善社会,并提倡简朴的生活方式。
托尔斯泰的思想对当时的俄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对后来的社会主义和人道主义思潮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四部分:对列夫·托尔斯泰的评价列夫·托尔斯泰被认为是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他的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生动的描写而被广大读者所喜爱。
他的小说不仅展现了人物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而且揭示了社会问题和人性的深度。
托尔斯泰的作品对当代文学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广泛地研究和传播。
结论:通过对《列夫托尔斯泰》的内容复述,我们了解到了这位伟大作家的生平、作品和思想。
他的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和丰富的人物形象而闻名,对俄国文学和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列夫托尔斯泰》的主要内容

《列夫托尔斯泰》的主要内容
列夫·托尔斯泰(Lev Tolstoy)是俄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
之一,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的巨匠。
他的作品深刻揭示了人性的本质和社会的现实,以及人类在人生道路上的探索和思考。
托尔斯泰的作品涉及广泛,包括小说、散文、戏剧等多个领域。
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是《战争与和平》,这部小说描绘了拿破仑战争期间俄国贵族家庭的生活,以及俄国社会的变迁。
小说中塑造了众多深刻的人物形象,其中最为著名的是皮埃尔和娜塔莎,他们的爱情故事成为了文学经典。
托尔斯泰的另一部经典作品是《安娜·卡列尼娜》,这部小说讲述了一个女子的悲剧命运。
小说通过对人物内心的描写,深入探讨了婚姻、爱情、道德等问题,成为了世界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经典之作。
除了小说,托尔斯泰还写过大量的散文,其中最著名的是《复活》和《战争与革命》。
《复活》讲述了一个男子在犯罪后经历了内心的挣扎和悔过,最终得到了救赎。
这部作品反映了托尔斯泰对人性和道德问题的思考,也是他晚年宗教信仰的表达。
《战争与革命》则是托尔斯泰对社会政治问题的关注,他认为暴力和战争只会带来更多的苦难,呼吁人们追求和平与爱。
总之,托尔斯泰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他的作品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文学价值,也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列夫托尔斯泰》课件

欢迎来到这场有关俄罗斯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的演说。在这个课件中,我 们将深入探讨他的生平和主要作品。
列夫·托尔斯泰的背景和作品
1 背景
出生于1828年,是一位俄罗斯的小说家、剧作家、散文家、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
2 作品
他的作品以描写19世纪俄罗斯社会现实生活和重大历史事件为主,作品着重于探讨道德、 宗教和历史问题。
这部作品探讨了罪恶的本质、人 性的极限、宗教信仰和救赎。
《战争与和平》的概述与主题
1 概述
这部小说讲述了1812年的俄罗斯战争和南俄 罗斯的军事行动,探索了人的内心世界、社 会关系和人性的复杂性。
2 主题
这部作品探讨的主题包括战争的毁灭性、人 的命运、爱情和婚姻、历史和人性的价值观 念。
《战争与和平》的主要人物与故事情节
1
皮埃尔·贝兹闵
主角之一,爱情的追求者,经历从肉体的意义到唯灵心论的意义的爱情。
2
玛丽亚·卡拉金
主角之一,以面容美丽与聪明伶俐著称,最终嫁给了皮埃尔·贝兹闵。
3
安德烈·博尔金
主角之一,参加战争后精神失常,后来娶了娜塔莎。
《战争与和平》的文学风格和影响
文学风格
托尔斯泰的作品充满了启示和探索,他的写作风格清晰、简练、入木三分。
影响
他对俄国文学、哲学和政治的影响极大,Biblioteka 认为是创作了现代俄国文学的奠基人。
列夫·托尔斯泰的其他重要作品
《伊凡·伊里奇之死》
这是一部关于死亡和生命意义的 探讨的小说。
《明信片》
这部作品探讨了家庭、爱情、罪 恶和良心的问题。
《什么是艺术》
这是一部关于艺术哲学和美学问 题的重要论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只要所有的人相亲相爱,一个道德完善,没有 暴力的大同世界就会出现。
托尔斯泰主义
内容——两个命题:“勿以暴力抗恶”“道 德自我完善”。
他要人们博爱、不抗恶、道德完善、放弃财 产,用最大限度压制自己正常欲望的办法来 消除不幸,求得灵魂的安宁和幸福。
1910年10月27日,托氏坐 马车离家出走。
5、去世
1910年11月7日,他因肺炎在阿斯塔波沃夫车 站去世,终年82岁。
没有碑石的墓地
二、托尔斯泰的思想变化
1. 早期:探索期(1847——1863)
托氏的青年时代正处于俄国农奴制改革背景中。 他是一个具有精英思想的年轻大学生,在大学 时代就积极探索俄国的出路。
他反对资本主义,推崇宗法制农民生活。他 否定私有财产,也否定了人类物质财富和精 神文明。
三、《安娜·卡列尼娜》(1873—1887)
史诗性传记小说:
《安娜·卡列尼娜》具有传 记小说的特点
但又把叙述的笔触伸到俄国 社会的全景生活,显示出宏 大叙事的史诗结构。
1、内容与结构 两条平行线索和一条次要线索: 一是:安娜——卡列宁——渥伦斯基的线索;
从死的恐惧,他开始反思人生意义。他觉得除 了死之外,什么都没有意义。
对生死的思考把他引向对人本体,人的信仰的 思索,从而找到走出危机的道路。
认同宗法制的农民生活
托氏研究宗教,在宗教中找到出路。他发现只 有农民信教最真诚,贵族信教是虚伪的。他认 同了农民,认同了宗法制农民的生活方式,完 成了他的人生观的转变。
二是:列文——吉提的家庭生活和农业改革。
三是,次要线索:道丽——奥勃朗斯基(这以 线索巧妙地连结两条主线)
在家庭思想上,三条线索相互对应、参照,勾 勒出三种不同类型的家庭模式和生活方式。
“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而不幸的家庭则各有 各的不幸”
人物关系
夫妻
奥勃朗斯基
道丽
兄 妹
好友
姐 妹
安娜
相爱
婚前日记,清算爱情
索菲亚看了日记十分痛苦,几经思考,她原谅 了他,同意结婚。托氏如释重负,感到彻底清 算了自己过去的历史,他以一个新人的姿态开 始安定下来,全力投入了创作。
史诗风格小说《战争与和平》(1869年)
晚年出走
晚年,托的思想激变和平民 化生活不为妻子理解,这使 他很痛苦,他与妻子的关系 日益恶化。
开明地主立场
他的探索结果是站在开明地主的立场上观 察社会,幻想以改良的办法协调地主和农民的 关系,改善农民的处境,主张贵族“平民化”。
自传性短篇小说《一个地主的早晨》(1857年) 贵族青年聂赫留朵夫从事农业改革,却得不到
农民的理解。
2、中期:转变期(1863——1883) 托氏在转变自己思想时,发生了一场深刻的精
他的转变期的思想特征是从贵族地主立场向宗 法制农民立场过渡,在新的宗制信念的基础上 建立自己的生活。
3、晚期:回归期(1884—1910) A、东方文化回归 托氏完成精神转变后,认同宗法制农民的生
活方式,全面回归俄国文化传统中的东方文 化因素。
“顺从”的思想
提出“勿以暴力抗恶”
B、宗教回归 托尔斯泰宗教思想的核心是“人类爱”,它来
外国文学·第二十四讲
——列夫·托尔斯泰和《安娜·卡列尼娜》
一、终身忏悔的托尔斯泰
列夫·托尔斯泰 (Lev Tolstoy,
1828——1910) 19世纪俄国最著名的大
作家,他代表了19世纪 俄国文学发展的顶峰, 是俄罗斯古典文学的终 结。
1、贵族出身
贵族公子气
托氏出身贵族,一岁多死了母亲,九岁死了父 亲,在姑妈抚育下长大,形成多疑、热情、易 冲动而又自由发展的性格。
神危机。危机起于1869年的“阿尔札玛斯的恐 怖”。
俄罗斯小镇
“阿尔札玛斯的恐怖”
阿尔札玛斯是俄国的一个城镇,1869年8月, 托氏路过这里住宿了一晚。
死亡的恐惧 “我为什么会到这里?我将走向哪里?我在逃
避什么?”“我的生存到底是为什么?”
托氏恐怖地跟死的幻影挣扎,心中充满寂灭的 思想以及他所爱的,
又被上流社会的放荡生活吸引进去,经常去莫 斯科玩乐赌博。
他在日记中写:“我生活得完全像头畜牲,虽 然并不完全放荡,但自己的工作全抛弃了,精 神极度沮丧。”他悔恨自己的放荡生活,向往 道德上的纯洁。
2、探索人生意义
托氏长期思考人生的意义,表现出对宗教和道 德问题的关心,他不断考虑自己的贵族生活是 否有罪的问题,从而产生了忏悔的情绪。
“一切都颠倒了过来,一切都刚刚开始建立。” (《安娜·卡列尼娜》)
怎样面对这场大变动呢?
作为贵族出身的托尔斯泰,看到了贵族阶级的 腐朽,但也认识到了资产阶级的道德危机,所 以他在矛盾中选择了另外一条路,即妄图回到 随遇而安、听天由命的宗法制时代。
直到晚年,托尔斯泰还下地干活,著名 画家列宾特地为他作画:《托尔斯泰在耕 田》。
《田间的托尔斯泰》
4、婚姻与爱情
1862年,托氏爱上了宫廷医生别尔斯家的二女 儿,17岁的索菲亚·安德烈耶芙娜。
他渴望幸福,却又充满疑惧,自己已经三十有 四,早年又有过放荡生活,不会享有家庭幸福 了。而索菲亚太年轻,像一张白纸一样不能玷 污。
渥伦斯基
吉提
前男友
结婚
列文
城市贵族生活
乡村贵族生活
拱顶结构的内部联系
托尔斯泰说:“结构上的联系既不在情节,也 不在人物间的关系(交往),而在内部的联 系。”
双线结构的 “内部联系”:安娜和列文这两个 贵族男女努力摆脱上流社会的桎梏,追求人生 意义和新的生活道路。
2、小说创作的背景和意图 A、背景:俄国历史大变动 俄国农奴制改革已经进行 资本主义势力迅速膨胀
从70到80年代,他的思想发生了一场“激变”, 要同贵族地主生活决裂。他认为最重要的问题 是“拯救灵魂”,反省自己的罪恶。
3、忏悔——平民化生活
托尔斯泰写作了《忏悔录》,内中谈道:
“我否定了我们这个圈子的生活……为了理解 生活,我应当去理解的……不是我们这般寄生 虫的生活,而是这些创造生活的、平常的劳动 人民的生活,以及他们赋予生活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