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市南溪二中高中生物上册《61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教案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高二生物教案《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高二生物教案《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高二生物教案《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一、教学目标3.认同节制人口增长的观念,增加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三、教学过程1.幻灯片出示拥挤不堪的人群、遭酸雨腐蚀的森林、污水侵袭的渔场、重度污染的城市和飘满垃圾的河流等生态环境遭受破损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如果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会怎样学生能够说出假如置身于这样的环境就会感到自己和他人不仅行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而且在心理上也有一种堵塞不舒畅的感觉,以及各种受到污染和破坏的环境使人们的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从而感受到每个人都需要有一个优良的生态环境下的合理生存空间,引出课题。

(二)新课讲授1.请学生观察图6-2的人口增长和开垦土地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人口增长对土地的影响。

生自由得出:人口增长给土地资源带来巨大的压力,居民用地和商业用地占据大量的农业用地,农业平衡遭到破坏。

2.小组讨论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其他方面带来的影响。

师生共同总结出:对土地资源的压力,居民用地和商业用地占据大量的农业用地,农业平衡遭到破坏;对水资源的压力,用水量增加,污水量也增加;对森林资源的压力,森林砍伐严重,水土流失和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对能源或矿产资源的压力,能源和矿产急剧锐减;加剧了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三)巩固提高1.请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评述或者用现代语言诠释下列古语的含义:我国先秦时期重要著作《韩非子》中的“今人有五子不为多,子又有五子,大父未死而有二十五孙。

是以人民众而财货寡,事力劳而供养薄。

”2.请学生结合以上我国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老师给出的宁夏沙坡头村、南京古泉生态农场、广东新农业生态园等案例以及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试着说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学生自由发言,师生共同得出:控制人口增长的同时,还要加大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力度,如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防治沙漠化;监控、治理江河湖海及海域的污染;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以及推进生态农业等。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教案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教案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和现状,以及我国的人口政策。

2. 使学生掌握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包括资源消耗、土地利用、水资源、生物多样性等方面。

3. 培养学生关爱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提高学生的环保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表现。

2. 教学难点:如何培养学生关爱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人口增长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实例中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 采用讨论交流法,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人口增长和生态环境的资料,包括图片、数据等。

2. 准备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3. 准备纸质讨论卡片,以便学生在讨论时使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教师通过展示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和现状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人口增长问题。

1.2 提问:你们认为人口增长会对生态环境产生哪些影响?2. 讲解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2.1 教师讲解人口增长对资源消耗的影响,如水资源、食物等。

2.2 教师讲解人口增长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如城市化、耕地减少等。

2.3 教师讲解人口增长对水资源的影响,如水资源短缺、水污染等。

2.4 教师讲解人口增长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如生物入侵、栖息地破坏等。

3. 案例分析3.1 教师展示一些关于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的案例,如过度开发、环境污染等。

3.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表现。

4. 小组讨论4.1 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问题,如如何减少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4.2 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措施。

5. 总结与反思5.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加深对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理解。

5.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提出关爱环境、珍惜资源的承诺。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教学设计新人教版高二教案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教学设计新人教版高二教案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教学设计新人教版高二教案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一、教学目标1.说明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简述稳态的调节机制。

2.关注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3.尝试解释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

三、课时安排2四、教学过程〔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老师提示。

〔生答师提示〕1.提示:血浆生化指标指的是血浆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其中包括机体多种代谢产物的含量。

健康机体的生化指标一般都处于正常范围内。

当机体某项生理功能出现障碍时,势必影响其代谢产物的含量,因此血浆的生化指标可以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并可以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

例如,正常情况下,转氨酶主要分布在各种组织的细胞内,以心脏和肝脏的活性最高,在血浆中的活性很低。

当某种原因使细胞膜通透性增高时,或因组织坏死细胞破裂后,可有大量转氨酶进入血浆,引起血浆中转氨酶活性升高。

2.提示:这说明(1)内环境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内环境的稳定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稳定;(2)不同个体存在一定差异。

3.提示:(1)肌酐含量超标,肌酐是有毒的代谢废物,积累过多会影响健康。

这表明肾脏的排泄功能有障碍。

(2)葡萄糖含量超标,血糖含量过高可并发酮症酸中毒、糖尿病的心血管合并症等。

(3)甘油三脂超标,可引起高脂血症,易并发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等。

〔问题〕以“本节聚焦”的问题,再次提起学生的思考。

〔板书〕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Homeostasis: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

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学生互动〕学生思考与讨论,师提示。

1.提示:绝大多数人都有过发高烧的经历,可以让同学先谈谈自己发高烧时的感受。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教案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教案

一、教案简介本教案旨在让学生了解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通过学习,学生能理解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提高环保意识,培养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人口增长的基本概念;(2)了解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正面和负面影响;(3)学会分析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数据收集、分析,了解我国和世界人口增长状况;(2)运用案例分析法,探讨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3)采用小组讨论法,提出缓解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压力的措施。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关爱地球、珍惜资源的意识;(2)增强学生对国家人口政策的认识;(3)提高学生的环保责任感,培养可持续发展观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难点:分析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提出缓解措施。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出示世界人口增长图表,引导学生关注人口增长现象;(2)提问:你们知道我国和世界人口增长的情况吗?2. 课堂讲解:(1)讲解人口增长的基本概念;(2)阐述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正面和负面影响;(3)分析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

3. 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典型案例,如城市化进程、过度开发等;(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3)各组汇报讨论成果。

4. 小组讨论:(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如何缓解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压力?;(2)学生分组讨论,提出具体措施;(3)各组汇报讨论成果。

5. 总结与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堂所学;(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会;(3)布置课后作业,加深学生对人口增长与生态环境关系的认识。

五、课后作业1. 收集有关我国人口政策的相关资料,了解其目的和意义;2. 分析自己身边的环境问题,思考如何人口增长对其产生影响;六、教学评价1. 知识掌握:通过课堂提问、作业和测验,评估学生对人口增长、资源利用和环境影响的掌握程度。

生物6-1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教案(人教版必修3)

生物6-1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教案(人教版必修3)
〖板书〗二、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P119~122,回家完成“资料收集与分析”。
〖想像空间〗学生思考讨论回答,老师提示。
〖提示〗将会因学生过多和教师、教室以及教学设备等过少而明显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还会因学生过多而使教室内空气流通不好、光线不足和过于拥挤等,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教学难点
探讨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情境导入
〖章引入〗学生阅读P117。
〖节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学生思考讨论回答,师提示。
〖提示〗1.假如置身于图中,就会感到自己和他人不仅行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而且正常的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从而感受到每个人都需要有一个合理的生存空间。
答案C
四பைடு நூலகம்课堂小结
见本节板书内容。
五、作业:
创新课时P63-64
1.据统计表明,进入本世纪后,几乎每年至少有一种鸟类或哺乳动物从地球上消失,造成野生动物濒危和灭绝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然灾害 B.动物病毒 C.天敌过多 D.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2.造成生物多样性锐减,土地沙漠化,森林植被遭到破坏的原因是( )
A.人类向环境中排放的废物增加 B.人类向生物圈索取的物质增加
c.人类生活的改善 D.人为破坏的结果
3.阅读下列三个事例
事例一:我国某海岛的天然林覆盖率在1965年为25.7%,1964年为18.7%,1981年仅为8.53%,并且因遮蔽地面程度大大降低,从而导致了坡垒等珍稀树种濒临灭绝,有的珍贵药用植物已经绝迹。
课 题
生物:6-1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教案(人教版必修3).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高中生物《61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61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61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新人教版必修3编写人编写时间2013、05、10使用时间2013、05、16审核人主任学习目标:1、描述我国的人口现状与前景。

2、探讨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关注我国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

4、了解人口增长过快给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学习重点和难点:探讨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课前预习:1、我国人口的现状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我国政府在1982年把计划生育确定为一项________________。

4、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我国政府采取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措施。

课内探究:探究点一:目前我国人口的现状怎样?发展前景如何?并且完成P118榜栏思考题例1、我国曾预测20世纪90年代前期人口生育正处于高峰期顶峰,做出这个预测的依据是()A、年龄结构与性别比例B、出生率与死亡率比例C、迁入率大于迁出率D、种群密度和性别比例探究二:资料收集与分析,探讨人口增长对环境有哪些影响?例2、过早出现的漫天黄尘向人们敲响了警钟。

专家就此提出:频率加快、间隔变短、强度增大,将成为今后沙尘暴的新动向。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①与人为的高强度经济活动有关,如对沙漠边缘荒地的开垦②沙尘暴强度不断增大是土地沙漠化的大面积扩展的标志③要抑制破坏该地区植被的各种活动④植树、种草、加大防护林的建设和加大西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是防沙的最好途径⑤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A、①B、②③④C、②③⑤D、①②③④⑤探究三、怎样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影响?结合我国采取的措施加以说明。

例3、实施西部大开发,要切实搞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大力开展植树种草,治理水土流失,防治沙漠化等。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教案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3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教案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3

教案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情境教学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出示图片(拥挤的人群)提出问题,引起思考:你正置身于其中,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有人说:“人口膨胀,已经人满为患,超过了地球的承载量”,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试分析造成人群如此拥挤的可能的原因是什么?回顾复习:种群的增长的“J型”和“S”型曲线。

学生谈感受,并分析其中的原因:表面看是人口过于集中与某一地区,实际上是人口增长太快。

学生回答。

从学生实际生活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进学生与课堂的距离。

新授一、我国人口现状与前景1、展示世界人口增长变化图认识世界人口的增长。

2、展示我国历年人口增长情况图,讨论:①、影响人口数量变化的因素有哪些?复习种群的数量变化相关内容,对资料进行分析,讨论完成相关的问题。

阅读课文,自主学习。

从感性的认识的理性的分析,逐步认识我国人口发展的现状与前景。

启发学生联系生活经验,锻炼学生分析能力与自学能力。

培养学生从资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②、我国人口近百年来为什么明显增多?③、生物种群的消长的规律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的情况吗?3、给出学案,在分析资料的基础上,自学相关内容,认识我国人口增长的现状与前景。

二、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在讨论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我国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展示环境问题图片。

①资源缺乏:②环境污染:2、结合“威胁全球的十大环境问题”视频,归纳总结生态环境问题。

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讨论我国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

学生观看视频,关注社会动态,认识到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渗透思想教育,学会客观的对待问题。

展示环境问题图片,引起学生的共鸣,树立环保意识,参与环保行动。

(完整word版)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教案

(完整word版)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教案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我国的人口现状和前景,
2、探讨人口增长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情感目标:
1、关注我国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相关问题
2、运用资料收集与分析的方法了解人口增长过快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形成环境保护从我做起的意识
能力目标:
通过让学生收集资料和分析资料,提高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语言表达和信息交流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探讨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探讨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三、教法与学法
教法:课前导学、启发式讲解、分析与归纳
学法:课前预习、质疑讨论、反馈矫正、迁移创新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教学策略
1、课前将学生分成3个小组,分别以“我国、我县人口的现状和前景”、“人口增长对我国、我县生态环境的影响”、“怎样协调人口和环境的关系”为课题,进行外出调查,收集和整理资料。

2、由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在课堂中展示和汇报自己小组的研究结果。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观察课文和教材中的相关资料、图片,结合自己的调查结果发表自己的看法,相互之间进行讨论和交流,在此基础上了解和掌握“我国、我县人口的现
状和前景”、“人口增长对我国、我县环境的影响”、“怎样协调人口和环境的关系”等知识。

3、引导学生讨论课文的思考题,说说自己对这些问题的看法,老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进行概括和总结。

六、教学过程
七、板书设计
第一节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目前我国、我县人口的现状怎样?发展前景如何?
2、人口增长对我国、我县的生态环境有那些影响?
3、怎样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省宜宾市南溪二中高二生物上册《61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
的影响》教案新人教版
一、教学目标
1.描述我国的人口现状与前景。

2.探讨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关注我国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

4.运用资料搜集与分析的方法,了解人口增长过快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探讨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
探讨法,讲述法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章引入〗学生阅读P117。

〖节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学生思考讨论回答,师提示。

〖提示〗1.假如置身于图中,就会感到自己和他人不仅行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而且正常的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从而感受到每个人都需要有一个合理的生存空间。

2.从表面上看,是由于人口在某一地区过于集中;从根本上看,是由于人口增长过快以及人口流动过于集中。

3.实际情况是,地球上有些地区已经达到或接近达到“人满为患”的程度,而不能说整个地球因人口膨胀而超载了。

这是因为从整体上看,全球总人口(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达到60亿)尚未达到全球能够承载的总人口(对于地球的人口承载能力,目前世界各国的研究部门尚无一致的估算,已有的估算数字为75亿至500亿)。

〖问题〗“种群数量的变化”一节中种群数量增长的有两种方式,人口增长是接近哪一种增长方式呢?为什么?
〖提示〗如果一种生物没有了天敌,而食物供应又比较充足,它就会过度繁殖,数量呈“J”型几何级数增长。

数百年来,人口的增长就是这样的情景。

〖问题〗以“本节聚焦”再次引起学生的思考。

〖板书〗一、我国的人口现状与前境
〖资料分析〗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提示。

〖提示〗1.我国人口急剧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出生率较高和逐渐下降的死亡率,形成了巨大的“落差”,从而使人口增长加快;人口基数过大也是原因之一。

2.人是生物界中的一员,所以,生物种群消长规律有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的一面。

但是,人不同于一般的生物:人具有特别发达和善于思维的大脑;具有制造工具和能动地调控人口增长以及能动地改造和保护自然的本领,等等。

所以,生物种群的消长规律不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的情况。

〖板书〗二、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P119~122,回家完成“资料收集与分析”。

〖想像空间〗学生思考讨论回答,老师提示。

〖提示〗将会因学生过多和教师、教室以及教学设备等过少而明显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还会因学生过多而使教室内空气流通不好、光线不足和过于拥挤等,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小结〗略。

〖作业〗练习一二。

〖提示〗
基础题
1.D。

2.“现在的人,有五个孩子都不算多,每个孩子又各有五个孩子。

爷爷活着的时候,就有二十五个孙辈了。

这就造成了社会上的人口多而物资少,虽然辛勤劳作,生活用品却依然匮乏”。

这句话反映出作者的忧虑:如果不节制人口增长,将会对家庭和社会增加沉重的负担。

拓展题
1.近5年来“世界环境日”的主题分别是:“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1999年);“环境千年,行动起来”(2000年);“世间万物,生命之网”(2001年);“让地球充满生机”(2002年);“水──20亿生命之所系”(2003年)。

这些主题都与生态环境(影响人类与其他生物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外界条件的总和)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说它们都与人口增长有关。

2.解决这类问题的办法主要有:通过宣传教育,使各级行政负责人、企业负责人、全体职工以及当地居民都树立起人口与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协调发展的新思维以及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观念;各级政府要加大资金的投入,以便大力开展有利于环保事业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改造;对于近期无望解决环境污染的企业,结合产业结构的调整,依法并妥善实施“关”、“停”、“并”、“转”。

例1 (2003年江苏卷)火灾常给森林带来较大危害,但是某些国家有时对寒带地区森林中的残枝落叶等进行有限度的人工火烧,以对森林进行资源管理,这种人工火烧的主要目的是()
A.消灭森林病虫害 B.刺激树木种子萌发
C.加速生态系统的分解过程 D.提高森林的蓄水能力
解析这是因为寒带地区分解者较少,分解森林中的残枝落叶等有机物的数量非常有限,同时,残枝落叶等有机物所积累给害虫提供了藏身之处,进行有限度的人工火烧不仅加速生态系统的分解过程而且可以减少虫害的发生,对森林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答案 C
3.阅读下列三个事例
事例一:我国某海岛的天然林覆盖率在1965年为25.7%,1964年为18.7%,1981年仅为8.53%,并且因遮蔽地面程度大大降低,从而导致了坡垒等珍稀树种濒临灭绝,有的珍贵药用植物已经绝迹。

事例二:我国西北某县野生甘草的面积在1967年为4 万多公顷,30年后已有一半
被挖尽,我国的野马已经绝迹,野骆驼等野生动物也濒临灭绝。

事例三:一种原产日本的林业害虫,在20世纪80年代侵入华西沿海地区,并且由于缺少天敌而迅速漫延开来,据1990年统计,这种害虫使该地区十三万多公顷的马尾松林受到危害。

依据上述事例,回答下列问题:
(1)事例一说明造成这些野生生物濒危或灭绝的主要原因是。

(2)事例二说明造成这些野生生物资源明显减少或绝迹的原因是生态环境的
和开发利用。

(3)事例三说明:由于入侵或引种到的地区,使得这些地区原有物种受到威胁。

参考答案
1.D 2、B
3、(1)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 (2)滥捕乱猎和滥采乱伐掠夺式 (3)外来物种缺少天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