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汽车发动机原理3
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汽车发动机是汽车动力系统的核心部件,它通过燃烧燃料产生动力,驱动汽车前进。
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吸气、压缩、燃烧和排气四个过程。
首先是吸气过程。
汽车发动机通过进气门,引入空气和燃料混合物。
进气门打开时,汽缸内的活塞向下运动,汽缸容积增大,此时会产生一个负压,使进气门自动打开,吸入空气和燃料混合物。
接着是压缩过程。
活塞开始向上运动,将进气门关闭,汽缸容积逐渐缩小。
在此过程中,汽缸内的空气和燃料混合物被压缩,使其温度和压力显著上升,形成一个高压高温的混合气体。
然后是燃烧过程。
当活塞接近上死点时,由于汽缸内的混合气体已被压缩到一定程度,点火系统发出火花,引燃混合气体。
燃烧过程产生的高温和高压气体使活塞向下突进,驱动曲轴旋转,从而转化为机械能。
最后是排气过程。
随着活塞向上运动再次接近上死点,排气门打开,高温废气通过排气门排出汽缸,同时新的吸气过程开始进行。
整个工作过程中,发动机通过连续不断的吸气、压缩、燃烧和排气循环,实现能量的转化,产生连续的动力输出。
同时,发动机还需要润滑系统、冷却系统、点火系统等辅助系统的配合,确保发动机的正常运行和提供稳定的动力输出。
(完整版)汽车发动机原理课后习题答案

第二章发动机的性能指标1.研究理论循环的目的是什么?理论循环与实际循环相比,主要作了哪些简化?答:目的:1.用简单的公式来阐明内燃机工作过程中各基本热力参数间的关系,明确提高以理论循环热效率为代表的经济性和以平均有效压力为代表的动力性的基本途径2.确定循环热效率的理论极限,以判断实际内燃机经济性和工作过程进行的完善程度以及改进潜力3.有利于分析比较发动机不同循环方式的经济性和动力性简化:1.以空气为工质,并视为理想气体,在整个循环中工质的比热容等物理参数为常数,均不随压力、温度等状态参数而变化2.将燃烧过程简化为由外界无数个高温热源向工质进行的等容、等压或混合加热过程,将排气过程即工质的放热视为等容放热过程3.把压缩和膨胀过程简化成理想的绝热等熵过程,忽略工质与外界的热交换及其泄露等的影响4.换气过程简化为在上、下止点瞬间开和关,无节流损失,缸内压力不变的流入流出过程。
2.简述发动机的实际工作循环过程。
四冲程发动机的实际循环由进气、压缩、燃烧、膨胀、排气组成3.排气终了温度偏高的原因可能是什么?有流动阻力,排气压力>大气压力,克服阻力做功,阻力增大排气压力增大,废气温度升高。
负荷增大Tr增大;n升高Tr增大,∈+,膨胀比增大,Tr减小。
4.发动机的实际循环与理论循环相比存在哪些损失?试述各种损失形成的原因。
答:1.传热损失,实际循环中缸套内壁面、活塞顶面、气缸盖底面以及活塞环、气门、喷油器等与缸内工质直接接触的表面始终与工质发生着热交换2.换气损失,实际循环中,排气门在膨胀行程接近下止点前提前开启造成自由排气损失、强制排气的活塞推出功损失和自然吸气行程的吸气功损失3.燃烧损失,实际循环中着火燃烧总要持续一段时间,不存在理想等容燃烧,造成时间损失,同时由于供油不及时、混合气准备不充分、燃烧后期氧不足造成后燃损失以及不完全燃烧损失4.涡流和节流损失实际循环中活塞的高速运动使工质在气缸产生涡流造成压力损失。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原理

第1篇汽车发动机构造与原理第1章发动机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内容提要1.四冲程汽油机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2.四冲程柴油机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3.二冲程汽油机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4.发动机的分类5.发动机的主要性能指标发动机:将其它形式的能量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
内燃机:将燃料在气缸内部燃烧产生的热能直接转化为机械能的动力机械。
有活塞式和旋转式两大类。
本书所提汽车发动机,如无特殊说明,都是指往复活塞式内燃机。
内燃机特点:单机功率范围大(0.6—16860kW)、热效率高(汽油机略高于0。
3,柴油机达0.4左右)、体积小、质量轻、操作简单,便于移动和起动性能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汽车、火车、工程机械、拖拉机、发电机、船舶、坦克、排灌机械和众多其它机械的动力。
1.1 四冲程发动机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1.1。
1 四冲程汽油机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1。
四冲程汽油机基本结构(图1—2)2。
四冲程汽油机基本工作原理(图1-2)图1-2 四冲程汽油机基本结构简图1-气缸 2-活塞 3-连杆 4-曲轴 5-气缸盖 6-进气门 7-进气道 8-电控喷油器 9-火花塞 10-排气门2223表1-1 四冲程汽油机工作过程3.工作过程分析(1)四冲程发动机:活塞在上、下止点间往复移动四个行程(相当于曲轴旋转了两周),完成进气、压缩、作功、排气一个工作循环的发动机就称为四冲程发动机。
四个行程中,只有一个行程作功,造成曲轴转速不均匀,工作振动大。
所以在曲轴后端安装了一个质量较大的飞轮,作功时飞轮吸收储存能量,其余三个行程则依靠飞轮惯性维持转动.(2)冲程与活塞行程: 冲程:指发动机的类型;行程S :指活塞在上、下两个止点之间距离;气缸工作容积V s :一个活塞在一个行程中所扫过的容积。
S D Vs10624⨯=π式中 V s ——工作容积(m 3);D ——气缸直径(mm); S -—活塞行程(mm)。
发动机的排量V st :一台发动机所有气缸工作容积之和.i VV sst=式中 V st ——发动机的排量(L );i ——气缸数。
汽车发动机启动原理

汽车发动机启动原理
汽车发动机的启动原理是通过同时引入燃料和空气混合物,并通过电火花点燃混合物,从而产生爆炸燃烧的动力。
具体而言,汽车发动机的启动过程可以分为四个步骤:
1. 空气进入:当驾驶员转动钥匙启动车辆时,电瓶会为启动电机提供电力。
启动电机通过齿轮将输出扭矩传递给发动机的飞轮。
飞轮开始旋转时,活塞就会开始移动,从而引入空气。
2. 燃料喷射:同时,汽车的燃料系统会向气缸内喷射燃油,燃油会与进入气缸的空气混合在一起。
3. 点火:在进入气缸的混合物达到适当的比例后,发动机控制单元会通过一个或多个火花塞产生高电压电火花,点燃混合物。
该火花塞位于每个气缸的顶部,并通过电瓶供电,产生足够的能量点燃空燃比合适的混合物。
4. 燃烧和冲压:当混合物被点燃时,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会推动活塞,将动力传递到曲轴。
曲轴的旋转运动将通过连杆传递给驱动轮,从而推动汽车前进。
整个启动过程中,发动机需要燃油和电力的供应,并且各个组件的配合工作以确保顺利启动。
启动成功后,发动机会继续通过正常的四冲程循环工作,不再依赖外部的启动装置。
引擎的工作原理

引擎的工作原理引擎是汽车的心脏,是汽车动力系统的核心部件。
它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内燃机的燃烧过程,将燃料转化为机械能,驱动汽车前进。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引擎的工作原理。
首先,引擎的工作原理涉及到燃烧过程。
在汽油机中,燃油和空气混合后被喷入汽缸内,然后通过火花塞点火,使混合气燃烧,产生高温高压的气体。
在柴油机中,燃油被压缩后自燃,也会产生高温高压的气体。
这些高温高压的气体推动活塞向下运动,驱动曲轴旋转,从而产生动力。
其次,引擎的工作原理还涉及到气缸和活塞的工作。
气缸是引擎内部的一个密闭容器,活塞则是在气缸内上下运动的零件。
在燃烧过程中,活塞被推动向下运动,然后通过连杆将动力传递给曲轴。
曲轴的旋转运动最终驱动汽车的轮胎转动,使汽车前进。
最后,引擎的工作原理还涉及到气门和点火系统的工作。
气门是控制气缸内混合气进出的阀门,它的开合时机对引擎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点火系统则是控制火花塞的点火时机,确保燃烧过程的顺利进行。
总的来说,引擎的工作原理是通过燃烧过程产生高温高压气体,驱动活塞运动,最终通过曲轴转动产生动力,驱动汽车前进。
同时,气门和点火系统的工作也对引擎的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在日常使用中,我们需要注意保养好汽车引擎,定期更换机油、清洁空气滤清器等,以确保引擎的正常工作。
同时,在行驶过程中也要注意合理的油门和换挡操作,避免过度磨损引擎零部件。
总的来说,了解引擎的工作原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保养和使用汽车,延长汽车的使用寿命,确保行车安全。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们对引擎的工作原理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图解

活塞
排气门关闭
作功终了:温度 1500~1700 K, 压 力300~500 kPa
4·排气行程
作用:
进气门关闭
排出膨胀做功后的废气
过程:
排气门开启,进气门仍然
关闭,活塞从下止点向上 止点运动,曲轴转动 180°。排气门开启时, 燃烧后的废气一方面在汽 缸内外压差作用下向缸外 排出,另一方面通过活塞 的排挤作用向缸外排气
3·作功行程
作用:
进气门关闭
燃烧高温高压气体膨胀做功
过程:
当活塞接近上止点时,由
火花塞点燃可燃混合气, 混合气燃烧释放出大量的 热能,使汽缸内气体的压 力和温度迅速提高高温高 压的燃气推动活塞从上止 点向下止点运动,并通过 曲柄连杆机构对外输出机 械能。
瞬时最高:温度 2200~2800 K, 压 力3~5MPa
排气门
吸气行程
压缩行程 作功行程
排气行程
瞬时:温度 1800~2200K压力
喷油泵
5~10 MPa
二·二冲程汽油机的工作原理
火花塞 换气孔
压缩混合 气
排气孔
点火燃烧
曲轴箱
进气孔
进气
排气
压缩
进气
燃烧
排气
过程: 活塞向上运动,将三排孔都关闭,活塞上部开始压缩,当活塞
继续上时,活塞下方打开了进气孔,可燃混合气进入曲轴箱,活塞接 近上止点时,火花塞点燃混合气,气体燃烧膨胀,推动活塞向下运动 ,进气孔关闭,曲轴箱内的混合气受到压缩,当活塞接近下止点时, 排气孔打开,排出废气,活塞再向下运动,换气孔打开,受到压缩的 混合气便从曲轴箱经进气孔流入气缸内,并扫除废气。
排气门打开
活塞
残余废气
发动机原理动画

发动机原理动画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是汽车动力的源泉。
它的工作原理虽然复杂,但通过动画的形式,我们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发动机是如何工作的。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发动机的结构。
发动机通常由气缸、活塞、曲轴、点火系统、燃油系统等部件组成。
气缸是发动机的工作室,活塞在气缸内上下运动,曲轴通过连杆与活塞相连,将活塞的线性运动转化为旋转运动。
点火系统负责在活塞达到顶点时点燃混合气,燃油系统则提供燃油和空气的混合物。
这些部件协同工作,完成了发动机的工作过程。
接下来,让我们来看一下发动机的工作过程。
发动机工作的基本原理是通过燃烧燃料来产生热能,然后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驱动汽车前进。
在一个完整的工作循环中,活塞先是向下运动,从气缸内吸入混合气,然后活塞向上运动,将混合气压缩,最后点火系统点燃混合气,产生爆炸,推动活塞向下运动,完成一个工作循环。
现在,让我们通过动画来展示发动机的工作过程。
首先,我们可以看到活塞向下运动,吸入混合气,然后活塞向上运动,将混合气压缩。
接着,点火系统点燃混合气,产生爆炸,推动活塞向下运动。
这个过程就是发动机的工作原理,通过循环往复的工作,驱动曲轴旋转,最终驱动汽车前进。
通过动画,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发动机内部部件的运动轨迹,更直观地了解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同时,动画还可以配合文字说明,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发动机的工作过程。
总的来说,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是通过燃烧燃料产生热能,然后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驱动汽车前进。
发动机内部部件的协同工作完成了这一过程,而动画则可以更直观地展示这一过程。
通过动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发动机的工作原理,为我们的学习和工作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希望通过这个动画,大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发动机的工作原理,为汽车的维护和修理提供更多的帮助。
同时,也希望通过这个动画,能够激发更多的人对汽车发动机的兴趣,为汽车行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发动机作为汽车的核心部件,它的工作原理对我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希望大家能够更加重视和关注。
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及总体构造

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及总体构造
一、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1.吸气:发动机的活塞下行时,活塞腔内的气门打开,通过气门进入
汽缸的混合气。
2.压缩:活塞上行时,活塞腔内的气门关闭,活塞将混合气压缩成高
压气体。
3.爆燃:在活塞接近顶死点时,火花塞产生火花,将混合气点燃爆炸,释放出能量。
4.排气:活塞下行时,废气通过排气门排出汽缸,为新的混合气提供
空间。
通过这四个基本过程循环运作,汽车发动机可以持续地产生动力,驱
动汽车运行。
二、汽车发动机的总体构造
1.气缸体系:汽缸是发动机燃烧的主要部分,通常由铁合金或铝合金
制成。
汽缸体内设置有活塞和气门,通过这些部件的运动来实现吸气、压缩、爆燃和排气的过程。
2.曲轴与连杆机构:曲轴是将活塞运动转化为有用功的装置,具有一
定的几何结构,可以将来自活塞的线性运动转化为旋转运动。
连杆连接活
塞与曲轴,将活塞的线性运动转化为曲轴的旋转运动。
3.气门机构:气门控制气缸内的进气和排气。
气门通过气门杆与凸轮
轴相连接,由凸轮轴的转动带动气门的开闭。
4.燃油供给系统:燃油供给系统包括燃油箱、燃油泵、喷油器等。
燃油从燃油箱经过燃油泵被送入汽缸,与空气混合后形成可燃气体。
此外,还有点火系统、冷却系统、润滑系统等辅助系统,保证发动机正常运行。
总之,汽车发动机通过吸气、压缩、爆燃和排气这四个基本过程,不断地将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从而驱动汽车运行。
其总体构造包括气缸体系、曲轴与连杆机构、气门机构和燃油供给系统等。
这些构造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发动机的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常要求柴油的十六烷值应在45~60之间。
燃料、工质与热化学
三、 烃燃料的成分与结构
大多数燃料都是多种单烃的化合物,各种单烃的 成分、结构及其在燃料中所占比例不同,导致燃料的 性能指标有很大的变化范围。
烃分子(CnHm)分类 烷烃:CnH2n+2 烯烃:CnH2n 炔烃:CnH2n-2 环烷烃:CnH2n 芳香烃:CnH2n-6
车用燃料的主要理化特性及评定
汽油国标T10<70℃,T50<120℃,T90<190℃
车用燃料的主要理化特性及评定
10%蒸发温度标志燃油的起动性
发动机冷启动时,不仅转速低,燃烧室壁面温度
低,燃料的气化条件不好,因此要求一定比例的汽油
气化,从而接近最佳的混合比,保证着火启动。
一般我们用10%的馏出温度来标志汽车的起动性。
爆震燃烧是汽油机的一种不正常燃烧现象。引起 爆燃的因素很多。但是在一定的结构和使用工况下, 燃料的抗爆性能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燃料的抗爆性是指燃料对于发动机发生爆燃的抵 抗能力。燃料的抗爆性好,有利于提高发动机的压缩 比,改善发动机的经济性。
②抗爆性
车用燃料的主要理化特性及评定
爆燃 爆燃是燃料在发动机中的自燃现象,它不仅与 燃料本身的化学性能有关,也要受到发动机结构和 运转情况(燃烧室设计、压缩比、转速、点火提前
分子结构
性质
链状结构不饱和烃;具有 不饱和双键;高温下形成 过氧化物的倾向小;着火 性差,因此抗爆性好。是 点燃式发动机的理想燃料 成分;常温下化学稳定性 差,易于生成胶质;多产 生于裂化石油。
已烯C6H12
炔 烃
CnH2n-2 乙炔C2H2 丁炔C4H6
非饱和开链结构;有一个 三价链;为热裂化产物; 化学稳定性十分差,常温 下易氧化,分解形成胶质; 不宜作为发动机的燃料成 分。
93号汽油适用于压缩比9.0~10.0的发动机; 97号汽油则适用于压缩比高于10.0发动机。
车用燃料的主要理化特性及评定
Ⅱ柴油的使用性能及选用 轻柴油用于高速柴油机 重柴油用于中、低速柴油机 ①低温流动性 温度降低时,柴油开始析出固态石蜡而呈 混浊状态的温度称为浊点。 温度继续下降,柴油失去流动性能的温度 称为凝点。 柴油达到浊点时,虽然仍具有流动性,但 石蜡结晶颗粒容易阻塞滤清器和油路。从流动 性考虑,希望柴油的凝点低,凝点与浊点的温
车用燃料的主要理化特性及评定
差小。
选用柴油时,一般要求凝点比最低工作温油规格就是以凝点编号的。例如:国产
0号柴油,它的凝固点为0℃,适合于夏季使用。-20 号柴油凝固点为-20℃,适合于冬季或寒冷地区使用。
②雾化和蒸发性
柴油的蒸发性决定了混合气形成的质量和速度。
车用燃料的主要理化特性及评定
测试辛烷值的试验方法不是唯一的,所得到的 数值也不是唯一的。通常采用的有两种方法,马达 法(MON)与研究法(ROM)。由于研究法的试验 转速及进气温度比马达法低,所以用马达法测定的 辛烷值(MON)比研究法辛烷值(ROM)低。 两者的差值反映出燃料对发动机强化程度的敏 感性。抗爆指数量是指车用汽油研究法辛烷值及马 达法辛烷值之和的二分之一。 抗爆指数 灵敏度
辛烷值的测定方法
标准燃料是由异辛烷和正庚烷按不同容积比例 混合配成。两者的密度和沸点相差不多,但抗爆性 相差悬殊。异辛烷用作抗爆性优良的标准,其辛烷 值定为100。正庚烷作为抗爆性低劣的标准,其辛 烷值定为0。将这两种燃料按照不同比例混合,就 可以得到不同抗爆等级的标准燃料。标准燃料的辛 烷值为其异辛烷的百分数。 测定时,先用待测燃料工作,逐渐增加压缩比, 直到爆震仪指示出标准的爆燃强度为止。然后,在 相同的压缩比下,用不同辛烷值的标准燃料进行对 比试验,直到产生相同的爆燃为止。这时所用标准 燃料的辛烷值即为所测燃料的辛烷值。
因此,要求柴油有较好的雾化和蒸发性。但是,如果
雾化性和挥发性过强的话,不仅贮存和运输中损失大, 而且安全性差。
车用燃料的主要理化特性及评定
评定柴油雾化性和蒸发性的主要指标是运动粘度、 馏程、闪点和密度。 ③自燃性 柴油机是依靠燃料自燃发火而燃烧的。它要求燃 料有好的自燃性。 一般十六烷值是评定柴油自燃性好坏的指标。它 与发动机的粗暴及起动性均有密切关系。 十六烷值用柴油标准样品(正十六烷(100)和 α-甲基萘(0)配成的混合液)在标准柴油机中进行 比较得到。 可用十六烷指数替代:GB/T11139-1989 十六烷指数CI=162.41×lgT50/ρ 20-418.51
燃料、工质与热化学
2 燃料的使用性能及其选用
Ⅰ汽油的使用性能及选用 汽油对发动机性能有重要影响的特性有:蒸发性、
抗爆性、燃烧热值、理化学稳定性和安全性。
①蒸发性
汽油的蒸发性常用蒸馏曲线相对地评定。在汽油
规格中,以10%,50%,90%等馏分的馏出温度作为
汽油蒸发性的主要指标。
车用燃料的主要理化特性及评定
选用柴油时,应按最低环境温度来选用。
10号轻柴油——适合于有预热设备的高速柴油机上使用;
0号轻柴油——适合于最低气温在4℃以上的地区使用; -10号轻柴油——适合于最低气温在-5℃以上的地区使用; -20号轻柴油——适合于最低气温在-14℃以上的地区使用; -35号轻柴油——适合于最低气温在-29℃以上的地区使用; -50号轻柴油——适合于最低气温在-44℃以上的地区使用。
燃料、工质与热化学
十六烷值与辛烷值的关系
CN 60.96 0.56 MON CN 68.54 0.59 RON
车用燃料的主要理化特性及评定
燃油十六烷值的测量
车用燃料的主要理化特性及评定
测量燃料十六烷值的CFR发动机
车用燃料的主要理化特性及评定
④柴油的分类及选用
轻柴油按质量分为优等品、一等品和合格品。每个等级柴 油按凝点不同分为10号、0号、-10号、-20号、-35号、-50号六 种牌号,其凝点分别不高于10℃、0℃、-10℃、-20℃ 和-35℃、 -50℃。
Ai MON 0.5Sa
Ai RON 0.5Sa
车用燃料的主要理化特性及评定
辛烷值马达法和研究法的测量条件
车用燃料的主要理化特性及评定
测量燃料辛烷值CFR发动机
车用燃料的主要理化特性及评定
③汽油的选用 在选用时,根据发动机的压缩比来选择其
相应使用的汽油:
90号的汽油适用于压缩比小于9.0的发动机;
10%蒸发温度低,则起动性好,为了保证起动,所必
需的发动机的温度也越低。但是太过低了的话,容易 引起“气阻”,使发动机断火。影响它的正常运转。
车用燃料的主要理化特性及评定
50%馏出温度标志汽油的平均挥发性 发动机起动后,其温度逐步上升到正常运转温度的 时间称为暖车时间。一般以汽油的50%馏出温度标志 汽油的平均蒸发性。
燃料、工质与热化学
二、发动机燃料的分类
燃料、工质与热化学
三、常用燃料
1、燃料成分 汽车发动机所使用的燃料主要是汽油和柴油两种 液体燃料,他们是石油的炼制产品。石油的主要化学 元素是碳和氢两种元素,含量占约96%~98%。石油 产品即复杂的碳氢化合物的混合物,分子式为CnHm, 统称为烃。 烃分子中碳原子的数目的不同直接导致了不同相 对分子量和不同沸点的物质。在碳氢化合物分子中, 碳、氢原子的数目和排列位置对燃料的性能影响很大, 燃料中H的质量大,燃烧污染低;H的质量小,燃烧 污染高,当m近似为零时,便成为煤炭。
角、气门定时、化油器结构等)的影响。因此该将
燃料和发动机联合起来评定“燃料——发动机的抗 爆性”。
车用燃料的主要理化特性及评定
汽油的抗爆性指标
汽油的抗爆性能取决于其化学组成。对于组成汽 油的各种烃来说,烷烃抗爆性最差,烯烃次之,环烷 烃较好,芳香烃最好;在同一种烃内比较,轻馏分优
于重馏分,异构物优于正构物。因此,我们通过试验,
燃料、工质与热化学
2.1 燃料及其理化特性
一、对车用燃料的要求: 1、资源丰富、价格适宜、供应充足。 2、理化性能适应车用发动机的运行要求。 3、燃烧排放满足环保及安全法规要求。 4、能量密度高,使用、加注安全方便。 5、燃料供给及燃烧装置能够工业化生产。 当前汽油、柴油仍是汽车发动机的主要燃 料。
90%的馏出温度标志着燃料中含有难于挥发的重质 成分的数量
燃料本身导致燃烧不完全和机油稀释的相对倾向, 都与90%馏出温度有关。 此温度越低,表明燃料中重质成分少,挥发性好, 有利于完全燃烧。 如若此温度越高,则燃料中含有较多的重质成分, 从而燃烧不充分,附着在气缸壁上,燃烧容易形成积 炭或者排气冒烟;凝在气缸壁上的汽油滴还会流入曲 轴箱,稀释润滑油,破坏发动机零部件的润滑,加速 发动机的磨损。 由此可见,90%馏出温度也是一个重要指标。
车用燃料的主要理化特性及评定
汽油的蒸发性总结
汽油机的最低起动温度、气阻和蒸发损耗等方面
的相对性能可根据10%馏出温度来预测;
平均蒸发性、暖车时间、加速性以及工作稳定性
可根据汽油的50%馏出温度评估;
燃料中重质成分的数量、燃烧冒烟、对机油的稀
释程度可根据90%的馏出温度来评估。
车用燃料的主要理化特性及评定
它影响着发动机的暖车时间、加速性以及工作稳定
性。若此温度低,则说明这种汽油的平均蒸发性好,在 较低温度下可以有较多的汽油挥发,容易保证必要的混 合气浓度。这样可以缩短暖车时间;其温度越低,则当 发动机由较低负荷向较大负荷过渡时,能够及时供给所
需浓度的混合气,使发动机的加速性能良好。
车用燃料的主要理化特性及评定
第2章 燃料、工质与热化学
学习目标
重点掌握:国标汽油及柴油牌号的划分标准及其 如何被选用。 理解:汽油及柴油的基本性能及其对汽车产生 的影响。 了解:HC化合物燃烧的着火特征;及内燃机的 燃烧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