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基本理论知识
制冷维修入门知识点总结

制冷维修入门知识点总结一、制冷原理1. 压缩机制冷原理压缩机是制冷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能够将低温低压的蒸汽吸入,通过增压和压缩转化为高温高压的高温蒸汽,从而实现对物体降温的目的。
2. 蒸发器制冷原理蒸发器是制冷系统中另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能够将高温高压的液态制冷剂通过膨胀阀进入蒸发器中,从而蒸发并吸收空气中的热能,从而降低空气温度。
3. 制冷循环原理制冷循环主要是指制冷系统中的制冷剂在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之间的流动,从而实现热能的转移和降温。
二、制冷设备维修1. 制冷设备的故障检测制冷设备可能会出现诸如制冷效果不佳、噪音大、漏水等故障,维修人员需要通过检查设备的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等部件,来判断出故障原因并进行维修。
2. 制冷设备的清洗保养定期对制冷设备进行清洗和保养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有效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减少故障的出现。
清洗保养主要包括清洗冷凝器、更换滤网、清洗蒸发器等操作。
3. 制冷设备的维修保养维修保养主要包括对制冷设备中的部件进行检修、更换、维修等,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性能。
这些工作需要维修人员具备一定的电气知识和制冷技术。
三、常见制冷设备故障及处理方法1. 制冷设备制冷效果不佳可能是由于制冷剂不足、蒸发器积灰、过滤器堵塞等原因引起的。
处理方法包括添加制冷剂、清洗蒸发器、更换过滤器等。
2. 制冷设备无法制冷可能是由于压缩机故障、膨胀阀堵塞、制冷剂泄漏等原因引起的。
处理方法包括更换压缩机、清洗膨胀阀、修复泄漏等。
3. 制冷设备出现噪音可能是由于制冷设备安装不平衡、压缩机轴承磨损等原因引起的。
处理方法包括重新安装设备、更换噪音部件等。
四、制冷设备维修的安全注意事项1. 制冷设备维修过程中,维修人员需要关注设备的高压、高温以及制冷剂的毒性等特点,做好防护措施。
2. 制冷设备维修过程中,维修人员需要遵守相关的操作规程和标准,严格按照维修流程进行维修。
五、制冷设备维修人员的技能要求1. 维修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机械、电气和制冷知识,以判断设备故障的原因并进行维修。
制冷原理知识-简单易懂

目录一、蒸气压缩式制冷原理 (1)二、制冷循环 (2)三、制冷剂在制冷系统中状态 (2)四、制冷量 (3)五、制冷剂 (3)对制冷剂的要求 (3)制冷剂的种类 (3)制冷剂的使用与存放 (4)六、制冷系统的构造及组成 (4)压缩机 (4)冷凝器 (5)蒸发器 (6)节流装置 (6)七、吸收式制冷原理 (8)基本原理 (8)溴化锂吸收式制冷 (9)一、蒸气压缩式制冷原理蒸气制冷是利用某些低沸点的液态制冷剂在不同压力下汽化时吸热的性质来实现人工制冷的。
在制冷技术中,蒸发是指液态制冷剂达到沸腾时变成气态的过程。
液态变成气态必须从外界吸收热能才能实现,因此是吸热过程,液态制冷剂蒸发汽化时的温度叫做蒸发温度,凝结是指蒸汽冷却到等于或低于饱和温度,使蒸汽转化为液态。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能够观察到许多蒸发吸热的现象。
比如,我们在手上擦一些酒精,酒精很快蒸发,这时我们感到擦酒精部分反应很凉。
又如常用的制冷剂氟利昂F—12液体喷洒在物体上时,我们会看到物体表面很快结上一层白霜,这是因为F—12的液体喷到物体表面立即吸热,使物体表面温度迅速下降(当然这是不实用的制冷方法,制冷剂F—12不能回收和循环使用)。
目前一些医疗机构采用的冷冻疗法即是利用了这一原理。
蒸气压缩式制冷是利用液态制冷剂汽化时吸热,蒸汽凝结时放热的原理进行制冷的。
二、制冷循环压缩机是保证制冷的动力,利用压缩机增加系统内制冷剂的压力,使制冷剂在制冷系统内循环,达到制冷目的。
开始压缩机吸入蒸发制冷后的低温低压制冷剂气体,然后压缩成高温高压气体送冷凝器;高压高温气体经冷凝器冷却后使气体冷凝变为常温高压液体;当常温高压液体流入热力膨胀阀,经节流成低温低压的湿蒸气,流入蒸发器,从周围物体吸热,经过风道系统使空调房间温度冷却下来,蒸发后的制冷剂回到压缩机中,又重复下一个制冷循环,从而实现制冷目的。
三、制冷剂在制冷系统中状态从压缩机出口经冷凝器到膨胀阀前这一段称为制冷系统高压侧;这一段的压力等于冷凝温度下制冷剂的饱和压力。
制冷基础知识

制冷基础知识制冷基础知识⼀、制冷术语:什么叫⼯质?凡是⽤来实现热能与机械能的转换或⽤来传递热能的⼯作物质统称为⼯质。
在制冷装置中,不断循环流动以实现能量转换的⼯作物质称为⼯质。
也是制冷系统中完成制冷循环的⼯作介质。
例如:氟利昂、氨、⽔等。
什么叫制冷剂?制冷剂即制冷⼯质,是制冷系统中完成制冷循环的⼯作介质。
制冷剂在蒸发器内吸取被冷却对象的热量⽽蒸发,在冷凝器内将热量传递给周围空⽓或⽔⽽被冷凝成液体。
制冷机借助于制冷剂的状态变化,达到制冷的⽬的。
什么叫载冷剂?载冷剂也称冷媒是指在间接制冷系统中⽤以传送冷量的中间介质。
载冷剂在蒸发器中被制冷剂冷却后,送到冷却设备中,吸收被冷却物体或环境的热量,再返回蒸发器被制冷剂重新冷却,如此不断的循环,以达到连续制冷的⽬的。
载冷剂传递冷量是依靠显热作⽤,⽽不象别的制冷剂那样依靠蒸发潜热来实现制冷。
例如:空⽓、⽔、盐⽔、有机化合物及其⽔溶液等。
⼆、制冷系统中的⼯作参数的概念1、温度:温度是表⽰物质冷热程度的量度。
常⽤的温度单位(温标)有三种:摄⽒温度、华⽒温度、绝对温度。
1)摄⽒温度(t ,℃):我们经常⽤的温度。
⽤摄⽒温度计测得的温度。
2)华⽒温度(F ,℉):欧美国家常⽤的温度。
3)绝对温标(T,oK):⼀般在理论计算中使⽤。
三种温度单位之间换算:A、华⽒温度F (℉) = 9/5×摄⽒温度t(℃) +32 (已知摄⽒温度求华⽒温度)B、摄⽒温度t (℃)= [华⽒温度F(℉)-32]×5/9 (已知华⽒温度求摄⽒温度)例: F (℉) t (℃)212 10032 05 -150 -17.8C、绝对温标T(oK)= 摄⽒温度t (℃) +273 (已知摄⽒温度求绝对温度)例:t (℃) T(oK)-30 243-10 2630 27330 3032、压⼒(P):在制冷中,压⼒是单位⾯积上所受的垂直作⽤⼒,即压强。
通常⽤压⼒表、压⼒计测得。
1)压⼒的常⽤单位有:Mpa(兆帕),Kpa(千帕),Pa(帕),bar(巴或巴帕),kgf/cm2(平⽅厘⽶公⽄⼒),atm或B0 (即标准⼤⽓压,⼀般看作是:1bar、0.1MPa),at(⼯程⼤⽓压),mmHg(毫⽶汞柱),mmH2O(毫⽶⽔柱)。
制冷知识基础

制冷知识基础制冷是指将物体的温度降低到低于周围环境温度的过程。
制冷技术广泛应用于家庭、商业和工业领域,为人们提供舒适的环境和保鲜的食品。
本文将从制冷原理、制冷剂、制冷循环和制冷设备等方面介绍制冷知识的基础内容。
一、制冷原理制冷原理基于热力学的第一和第二定律。
第一定律表明能量守恒,热量会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使得高温物体温度降低,低温物体温度升高。
而第二定律则说明热量自然向低温传递的趋势,即热量不会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
利用这些原理,制冷系统可以将热量从室内或食品中移除,使其温度降低。
二、制冷剂制冷剂是制冷系统中用于传递热量的介质。
常见的制冷剂有氨、氟利昂、丙烷等。
制冷剂具有低沸点和高蒸发潜热的特性,可以在低温下蒸发吸收热量,然后在高温下冷凝释放热量。
制冷剂在制冷循环中循环流动,起到传递热量的作用。
三、制冷循环制冷循环是制冷系统中的核心部分,通过循环流动的制冷剂实现热量的传递。
常见的制冷循环有蒸发冷凝循环和吸收制冷循环。
蒸发冷凝循环由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组成,通过制冷剂的蒸发和冷凝来实现热量的传递。
吸收制冷循环则利用制冷剂和吸收剂的吸收和析出来实现热量的传递。
四、制冷设备制冷设备是实现制冷过程的关键装置。
常见的制冷设备包括冰箱、空调和冷库等。
冰箱利用制冷循环原理,将室内的热量传递到冷凝器外,使冷藏室内温度降低。
空调则通过循环流动的制冷剂将室内的热量带走,实现室内温度的调节。
冷库则利用制冷设备将空间内的温度降低到低于周围环境温度,用于食品的储存和保鲜。
五、制冷效率制冷效率是衡量制冷设备性能的重要指标。
制冷效率通常用COP (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来表示,即单位制冷量所需的功率。
COP越高,表示制冷设备的能效越高。
提高制冷效率可以通过优化制冷循环、选择高效制冷剂和改进设备设计等方式来实现。
六、制冷系统的应用制冷技术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
家用制冷设备如冰箱、空调等为人们提供了舒适的居住环境和新鲜的食品。
制冷技术入门知识点总结

制冷技术入门知识点总结一、基本原理1. 制冷效应制冷效应是指通过外界的助力,把热能从低温的物体或物体的低温部分转移到高温的物体或物体的高温部分的现象。
在自然界中,有几种使物体变凉的方法,如蒸汽凝结、蒸发冷却、压缩膨胀等,就是其中的一些例子。
2. 理想制冷循环制冷循环是制冷系统的核心部分,它由四个基本过程组成:蒸发、压缩、冷凝和膨胀。
这些过程按照一定的顺序循环进行,从而实现将热量从低温的物体或系统中移开的目的。
二、常见制冷设备1. 制冰机制冰机是一种常见的制冷设备,它是用来冻结水或其它液体的设备,将液体冷冻成固体状态,从而实现冷却的目的。
2. 冰箱冰箱是一种家庭电器,用于储藏食物和保鲜食物。
它通过制冷剂的循环往复运动,将室内的热量带走,从而实现室内温度的降低。
3. 空调空调是一种用于调节室内空气温度、湿度、流速等参数的设备。
它通过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膨胀阀等部件,配合制冷剂循环工作的方式,将室内的热量转移到室外,从而实现室内温度的调节。
4. 制冷舱制冷舱是一种用于运输食品、药品、化工品等易变质品的车辆或设备,它通过制冷系统的工作方式,将舱内的温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从而实现货物的保鲜和保质。
三、制冷剂1. 制冷剂的选择制冷剂是制冷系统中起着传递热量和吸收热量作用的物质。
常见的制冷剂有氨、氯氟烃等。
在选择制冷剂时,需要考虑其对环境的影响、安全性、可靠性以及性能等因素。
2. 制冷剂的循环制冷剂在制冷系统中循环起到传热、吸热的作用,是制冷系统能够正常工作的关键部件。
一般来说,制冷剂需要具备一定的蒸汽压、凝固点等性能参数,才能满足制冷系统的工作要求。
四、制冷系统1. 制冷系统的组成制冷系统主要由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膨胀阀等部件组成。
这些部件按照一定的顺序循环工作,通过制冷剂的循环,实现对物体或系统的制冷效果。
2. 制冷系统的工作原理制冷系统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压缩机对制冷剂进行压缩,然后通过冷凝器散热,将制冷剂冷却成液体,再通过膨胀阀降压并将制冷剂喷射到蒸发器中,实现对空气或物体的制冷效果。
第1章 制冷基本知识

3、低温制冷(低温):-200℃ (73K)至-268.95℃(4.2K)。 4.2K是液氦的沸点。
4、极低温制冷(极低温):低于 4.2K。
1.1.2 无温差传热的逆卡诺循环
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热量不会自发地从 低温环境传向高温环境。要实现这种逆向传热 过程,必须要伴随一个补偿过程使整个孤立系 统的熵增等于或大于零。蒸气压缩式制冷就是 以消耗机械能作为补偿条件,借助制冷工质的 状态变化将热量从温度较低的环境(通常是空 调房间、冷库等)不断地传给温度较高的环境 (通常是自然界的水或空气)中去。逆卡诺循 环由两个可逆等温过程和两个可逆绝热过程组 成,循环沿逆时针方向进行,该循环过程的示 意图和T-s图如图1-4所示。
目前全国生产制冷设备的厂家有近 100家,生产空调设备的厂家有近200家。 自1989年来工业产值平均年增长20%左 右。
目前我国制冷空调行业产值约占全球 总量的12%以上,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 的第三大制冷空调生产国。
我国电冰箱、家用空调器产量已居世 界第一位,分别占到世界总产量的30%和 16%。
q0 q0 T0 c w0 qk q0 Tk T0 (1-1)
此外,逆卡诺循环也可用来获得供热效 果,例如冬季将大气环境作为低温热源,将 供热房间作为高温热源进行供热。这样工作 的装置称为热泵,也就是向泵那样把低位热 源的热能转移至高位热源。热泵的经济性用 供热系数 c表示,其值为单位耗功量所获取 的热量
到1874年林德(Linde)设计成功氨 制冷机,被公认为制冷机的始祖,这些都 对制冷技术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 1913年美国工程师拉森(Lnvsen) 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手操纵家用电冰箱; 1918年美国开尔文纳特(Kelvinator )公司首次在市场上推出自动电冰箱;
制冷的基本理论知识:理想制冷循环

c
T0 Tk T0
空调用制冷技术
空调用制冷技术
小结
4、制冷系数的定义 5、热力完善度的定义
c
Q0 N
c
1 理想制冷循环
空调用制冷技术
1 理想制冷循环
问题:
A 1、逆卡诺循环包括两个等温和 (
) 四个过程。
A 两个等熵
B 两个等容 C 两个等压 D 两个等焓
空调用制冷技术
1 理想制冷循环
C 2、制冷系数是指循环的制冷量与循环所 (
) 之比。
A 吸收的热量
B 放出的热量
C 消耗的功
空调用制冷技术
1 理达式是 c = (
)。
A T0 Tk T0
T0 B Tk
t0 C tk t0
T0 D Tk T0
空调用制冷技术
制冷的基本理论知识
空调用制冷技术
主要内容
制冷的基本理论知识
1、理想制冷循环 2、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的理论循环 3、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的实际循环
空调用制冷技术
1 理想制冷循环
制冷的基本理论知识
理想制冷循环:无不可逆损失的制冷循环 工作在两个恒温热源间的理想制冷循环---逆卡诺循环
逆卡诺循环的形式 逆卡诺循环在T-S图上的表示 逆卡诺循环的制冷系数
1 理想制冷循环
(3)逆卡诺循环的制冷系数 1)制冷系数: 指制冷循环的制冷量与循环所消耗的功之比
Q ——制冷量 0
N ——耗功
空调用制冷技术
1 理想制冷循环
2)逆卡诺循环的制冷系数
c
Q0 N
Tk
N
T0
T0 (S1 S4 ) T0 (Tk T0 )(S1 S4 ) Tk T0
制冷系统基础知识

制冷系统基础知识制冷系统是一种将热量从一个区域转移至另一个区域的技术。
它在现代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广泛应用于家庭、商业和工业领域。
本文将介绍制冷系统的基础知识,包括工作原理、主要组成部分和常见的制冷剂。
一、工作原理制冷系统的工作原理基于热力学第二定律,即热量自高温区域自发地流向低温区域。
制冷系统利用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等组件来实现热量的转移。
其基本工作流程可分为四个步骤:1. 蒸发器:制冷系统中的蒸发器是一个热交换器,其内部通过制冷剂的蒸发吸收外部环境的热量。
当制冷剂从液态变为气态时,吸收热量使周围温度降低。
2. 压缩机:蒸发器中的制冷剂蒸发后,通过压缩机被压缩并提升其温度和压力。
压缩机是制冷系统的“心脏”,其作用是将制冷剂压缩成高温高压气体。
3. 冷凝器:高温高压气体进入冷凝器,通过与外部环境的热交换,使制冷剂冷却并转变为液态。
冷凝器通常采用散热器或冷却水循环来散热,使制冷剂的温度降低。
4. 膨胀阀:制冷剂经过冷凝器后,进入膨胀阀,在膨胀阀的作用下,制冷剂的压力和温度降低,进入蒸发器重新循环。
二、主要组成部分制冷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组成部分构成:1. 压缩机:将低压制冷剂气体压缩为高压气体,提高其温度和压力。
2. 冷凝器:通过散热器或冷却水循环,使高温高压制冷剂气体冷却并转变为液态。
3. 膨胀阀:控制制冷剂的流量和压力,将高压液态制冷剂转变为低压液态制冷剂。
4. 蒸发器:通过制冷剂的蒸发吸收外部环境的热量,使周围温度降低。
5. 制冷剂:制冷系统中的制冷剂起着传递热量的重要作用。
常见的制冷剂包括氟利昂、氨、二氧化碳等。
三、常见的制冷剂1. 氟利昂(Freon):氟利昂是一类无色无味的气体,具有良好的制冷性能和化学稳定性。
然而,由于其对臭氧层的破坏以及对全球变暖的影响,氟利昂的使用受到了限制。
2. 氨(Ammonia):氨是一种具有优良制冷性能的制冷剂,具有高效、环保等优点。
它在工业制冷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由于其具有毒性和易燃性,使用时需要特殊的安全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z
hu
基本制冷理论
lo ng .
c
制冷
定义:用人工的方法将某一物体或空间的热量带走, 使该物体或空间的温度低于周围环境的温度。
分类: 普冷:-150℃以上。
低温:-150 ℃以下。
常见制冷方法: 液体汽化制冷:包括蒸汽压缩式和吸附式制冷 气体膨胀制冷 涡流管制冷 热电制冷
ww
w. zh
ul on
g.
co
m
制冷剂
g. ul on zh w. ww co
制冷剂 :制冷机中的工作介质,在制冷机中循环流动,通过自身 热力状态的变化实现同外界的能量交换,达到制冷的目的。
制冷剂 标准沸点 (℃)
R-11 R-12 R-22 R-500 R-123 R-134a
- 26.16
m
23.82 -29.79 - 40.76 - 33.5 27.87
术语释义
g.
是能够被感测到的热量。
它能导致物质的温度发生变 化,但不改变其状态。
是指吸收或放出热量时只改变物质的状态,而不改变 其温度。
是指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或由液态变为固态时 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汽化潜热 液态潜热
是指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时所需的热量。
是指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放出的热量。
ww
熔化潜热
w. zh
ul
潜热
on
co
显热
m
基本概念
饱和蒸气:气态和液态共存。
过冷:冷凝后的制冷剂温度低于冷凝温度。
液态制冷剂中无蒸气时才会出现过冷。
过热:蒸气的温度超过沸点。
过热时制冷剂 完全为气态。
压力温度对应表:饱和制冷剂的温度和压力 之间存在一一对应关系。
ww
w. zh
ul on
g.
co
m
P-H 图
P
T1 T2 T3 T4
液体
气液混合
ul on
g.
co
蒸气
压力
温度线
w.
ww
冷却 温度下降
zh
冷凝
加热 温度上升 定温定压
蒸发
定温定压
m
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
co w. zh ul
低压 高压
蒸发器
膨胀阀
on
g.
m
482.3kPa
压缩机
ww
液体
1812kPa 蒸气
冷凝器
制冷循环
g. ww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w. zh
ul
on
co
m
制冷设备
蒸气压缩循环
四个主要组成部分:
压缩机 冷凝器 节流(膨胀)装置 蒸发器
ww
w.
zh
ul on
g.
co
m
制冷设备
提升压力
冷凝器
从压缩机出来的高温制冷剂气体进入冷凝器,在一定压 力下释放热量变成液体。
高温制冷剂在冷凝器中冷凝。
ww
离心
w. zh
活塞式、双 / 单螺杆、回转式
ul
低压(低温)气体被吸入压缩机并被压缩成高压(高温) 气体
on
g.
co
m
压缩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