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原理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制冷原理知识点总结

制冷原理知识点总结

制冷原理知识点总结1. 制冷原理概述制冷原理是利用某一制冷剂在内外受热、膨胀、压缩和其他物理性质变化规律的基础上,通过电能、热能、机械能等形式的能量输入,使制冷剂完成循环过程,从而实现对被制冷物体的制冷效果。

制冷原理是制冷技术的核心内容,也是制冷设备和系统设计、运行的基础。

2. 制冷剂的种类和性质制冷剂是制冷循环系统中的工质,它要能承载、存储、传递和释放热量,发生相变、压缩、膨胀等物理过程,具有较高的比热容和潜热;同时要具有较高的冷凝温度和较低的蒸发温度。

常见的制冷剂有氨、氮、二氧化碳、氟利昂等。

制冷剂的选择应根据制冷系统的工作条件和要求,确保安全、稳定和高效的制冷运行。

3. 制冷循环系统制冷循环系统是由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节流阀等四个基本部件以及连接它们的管道和附件组成的。

它的基本工作原理是:制冷剂在蒸发器中蒸发吸收热量,经过压缩机增压并排入冷凝器,冷凝器中冷凝成液体,释放热量,然后通过节流阀减压并回到蒸发器再次循环。

这一循环过程不断地吸热、排热,从而达到制冷的目的。

4. 制冷循环系统的工作过程(1)蒸发过程:制冷剂在低压条件下,通过吸收外界热量而蒸发成气体,从而降低被制冷物体的温度。

(2)压缩过程:蒸发后的制冷剂以气态进入压缩机,受到压缩机的压缩,升高了压力和温度。

(3)冷凝过程:经过压缩后的制冷剂进入冷凝器,在高温高压条件下,释放热量而冷凝成液体,给出热量。

(4)节流过程:冷凝成液态的制冷剂通过节流阀迅速减压,降低了温度和压力,准备进入蒸发器。

5. 制冷循环系统的热力分析制冷循环系统是在冷凝器和蒸发器之间进行热量交换的,这两个部件是系统工作热力分析的关键。

冷凝器的工作原理是:制冷剂冷凝,放热至外界冷却介质;蒸发器的工作原理是:制冷剂蒸发,吸收外界热量。

通过对蒸发器和冷凝器的热力分析,可以计算出系统的冷量、功率、效率等参数。

6. 制冷循环系统的性能评价对制冷循环系统的性能评价主要包括冷量、功率、效率、性价比等技术指标。

制冷基础的知识点整理.doc

制冷基础的知识点整理.doc

第一章制冷基础知识一、制冷原理1.基本概念a.制冷:从某一物体或区域内移走热量,其反向过程即为制热。

b.能效比:单位时间内移走的热量与所耗的功之比。

一般来说,常规制冷机的能效比约为2.2-4.0,这就是说,耗费1W的输入功率,制冷机可以移走2.2-4.0W单位热量(即制冷量为2.2-4.0W),它并没有“制造”或“消灭”能量。

这也是机械压缩式制冷(制热)比其它方式如热电式、吸收式制冷能量利用率高的原因。

2.基本制冷循环及其在压焓图上的表示蒸气压缩式制冷的工作原理是使制冷剂在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等热力设备中进行压缩、放热、节流和吸热四个主要热力过程以完成制冷循环,如下图所示。

冷凝器:放热压缩机:压在制冷工程计算中,常用压焓图来表示各个过程的状态变化,并可从其上直接查出制冷剂的各种状态参数,大大简化计算。

纵坐标是绝对压力P的对数值,横坐标是焓值,所谓焓值即是制冷剂的内能与推动功之和,是系统中的总能量。

焓的变化意味着制冷剂从外界吸收或向外界放出热量。

图中焓差△h=h2-h1,即为制冷量。

二、制冷系统中主要部件简介1.压缩机:将制冷剂由低温低压的气体压缩成为高温高压的气体,是制冷系统的心脏。

压缩机的形式如下所示:按开启方式分类 按压缩形式分类●全封闭式压缩机 ●往复式(活塞式)压缩机 (天加风冷式冷热水机组、风冷管道式分体空调机组采用) ●滚动转子式压缩机 ●半封闭式压缩机 ●涡旋式压缩机●开启式压缩机 ●螺杆式压缩机●离心式压缩机2. 冷凝器:将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冷凝成为液体,冷凝器的热交换形式如下:(1)风冷式冷凝器:其结构为翅片管利用风机冷却(2)水冷式冷凝器结构有板式、套管式、壳管式三种形式●板式冷凝器 ●套管式冷凝器●壳管式冷凝器3.膨胀阀:使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液体降压膨胀成为低温低压的液体。

膨胀阀有内平衡和外平衡两种,内平衡式适于较小阻力的蒸发器,外平衡型可抵消蒸发器中的过大压力降。

制冷原理知识点总结

制冷原理知识点总结

制冷原理知识点总结制冷原理及设备期末复习有不全的⼤家相互补充题型:填空20分;选择10分;判断10分;简答45分(5道);计算1道,带计算器。

绪论实现⼈⼯制冷的⽅法(4⼤类,简单了解原理)1.利⽤物质的相变来吸热制冷;融化(固体—液体),⽓化(液体—⽓体),升华(固体—⽓体)⽓化制冷(蒸⽓制冷):包括蒸⽓压缩式制冷、吸收式制冷、蒸汽喷射式制冷、吸附式制冷。

2.利⽤⽓体膨胀产⽣低温⽓体等熵膨胀时温度总是降低的,产⽣冷效应。

3.⽓体涡流制冷⾼压⽓体经涡流管膨胀后,可分为冷热两股⽓流;4.热电制冷(半导体制冷)利⽤半导体的温差电效应实现的制冷。

根据制冷温度的不同,制冷技术可⼤体上划分三⼤类:普通冷冻:>120K【我们只考普冷】深度冷冻:120K~20K低温和超低温:<20K。

t=T-273.15 (t, ℃; T, Kelvin 开)T=273+t常⽤制冷的⽅法有:液体蒸发制冷循环必须具备以下四个基本过程:液体⽓化制冷制冷剂液体在低压下汽化产⽣低压蒸⽓,⽓体膨胀制冷将低压蒸⽓抽出并提⾼压⼒变成⾼压⽓,涡流管制冷将⾼压⽓冷凝成⾼压液体,热电制冷⾼压液体再降低压⼒回到初始的低压状态。

按照实现循环所采⽤的⽅式之不同,液体蒸发制冷有蒸⽓压缩式制冷蒸⽓吸收式制冷蒸⽓喷射式制冷吸附式制冷等蒸⽓压缩式制冷系统组成:1-压缩机2-冷凝器3-膨胀阀4-蒸发器组成的密闭系统。

⼯作原理:制冷剂在蒸发器中吸收被冷却对象的热量⽽蒸发,产⽣的低压蒸⽓被压缩机吸⼊,经压缩机压缩后制冷剂压⼒升⾼,压缩机排出的⾼压蒸⽓在冷凝器中被常温冷却介质冷却,凝结成⾼压液体。

⾼压液体经膨胀阀节流,变成低压、低温湿蒸⽓,进⼊蒸发器,低压液体在蒸发器中再次汽化蒸发。

如此周⽽复始。

蒸⽓吸收式制冷系统组成:发⽣器、吸收器、冷凝器、蒸发器、溶液热交换器、溶液泵、冷剂泵等⼯质对:制冷剂与吸收剂常⽤:氨—⽔溶液溴化锂—⽔溶液⼯作原理:Ⅰ.溴化锂溶液在发⽣器中被热源加热沸腾,产⽣出制冷剂蒸汽在冷凝器被冷凝成冷剂⽔。

制冷空调原理与基础知识

制冷空调原理与基础知识

制冷空调原理与基础知识一、空调制冷原理将蒸发器中的制冷剂蒸气吸入,并将其压缩到冷凝压力,然后排至冷凝器。

将来自压缩机的高压制冷剂蒸气冷凝成液体。

在冷凝过程中,制冷剂蒸气放出热量,故需用水或空气来冷却。

制冷剂液体流过节流装置时,压力由冷凝压力降到蒸发压力,一部分液体转化为蒸气。

使经节流装置供入的制冷剂液体蒸发成蒸气,以吸收被冷却物体的热量。

蒸发器是一个对外输出冷量的设备,输出的冷量可以冷却液体载冷剂,也可直接冷却空气。

二、制冷基本概念:制冷量:空调器进行制冷运行时,单位时间内从密闭空间、房间或区域内除去的热量总和,单位:KW、Rt、Kcal/h等。

制热量:空调器进行制热运行时,单位时间内送入密闭空间、房间或区域内的热量总和,单位:KW、Rt、Kcal/h等。

房间送风量(循环风量):空调器在通风门和排风门完全关闭、并在额定制冷运行条件下,单位时间内向密闭空间、房间或区域送入的风量,单位:m³/h。

能效比(EER):在额定工况和规定条件下,空调器进行制冷运行时,制冷量与有效输入功率之比,其值用KW/KW表示。

性能系数(COP):在额定工况(高温)和规定条件下,空调器进行热泵制热运行时,制热量与有效输入功率之比,其值用KW/KW 表示。

输入功率(KW):机组总的消耗功率,包括压缩机、电机、控制系统发热、压缩机加热带等所有部件的消耗功率总和。

三、中央空调产品分类水系统室外机一般称为冷热水机组,室内机一般称为风机盘管,通过水管连接。

(室外机压缩冷媒,冷媒再去与水换热,产生冷/ 热水,用水泵将水送入每个室内机,室内空气与水换热达到温度调节的目的。

风管系统室外机通过冷媒管与一台风管式室内机连接,风管式内机统一处理室内空气,然后通过风管把处理过的空气送入每个房间。

冷媒系统冷媒系统室外机通过冷媒管 ( 一般是铜管 ) 与多台室内机连接,每个房间的内机均为冷媒与空气直接换热。

( 室外机对冷媒进行压缩,然后冷媒通过铜管被输送到室内机,在室内机处冷媒与室内空气进行换热 ) 风冷与水冷冷水机组有风冷和水冷之分,其实就是冷却方式的差异。

制冷维修入门知识点总结

制冷维修入门知识点总结

制冷维修入门知识点总结一、制冷原理1. 压缩机制冷原理压缩机是制冷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能够将低温低压的蒸汽吸入,通过增压和压缩转化为高温高压的高温蒸汽,从而实现对物体降温的目的。

2. 蒸发器制冷原理蒸发器是制冷系统中另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能够将高温高压的液态制冷剂通过膨胀阀进入蒸发器中,从而蒸发并吸收空气中的热能,从而降低空气温度。

3. 制冷循环原理制冷循环主要是指制冷系统中的制冷剂在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之间的流动,从而实现热能的转移和降温。

二、制冷设备维修1. 制冷设备的故障检测制冷设备可能会出现诸如制冷效果不佳、噪音大、漏水等故障,维修人员需要通过检查设备的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等部件,来判断出故障原因并进行维修。

2. 制冷设备的清洗保养定期对制冷设备进行清洗和保养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有效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减少故障的出现。

清洗保养主要包括清洗冷凝器、更换滤网、清洗蒸发器等操作。

3. 制冷设备的维修保养维修保养主要包括对制冷设备中的部件进行检修、更换、维修等,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性能。

这些工作需要维修人员具备一定的电气知识和制冷技术。

三、常见制冷设备故障及处理方法1. 制冷设备制冷效果不佳可能是由于制冷剂不足、蒸发器积灰、过滤器堵塞等原因引起的。

处理方法包括添加制冷剂、清洗蒸发器、更换过滤器等。

2. 制冷设备无法制冷可能是由于压缩机故障、膨胀阀堵塞、制冷剂泄漏等原因引起的。

处理方法包括更换压缩机、清洗膨胀阀、修复泄漏等。

3. 制冷设备出现噪音可能是由于制冷设备安装不平衡、压缩机轴承磨损等原因引起的。

处理方法包括重新安装设备、更换噪音部件等。

四、制冷设备维修的安全注意事项1. 制冷设备维修过程中,维修人员需要关注设备的高压、高温以及制冷剂的毒性等特点,做好防护措施。

2. 制冷设备维修过程中,维修人员需要遵守相关的操作规程和标准,严格按照维修流程进行维修。

五、制冷设备维修人员的技能要求1. 维修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机械、电气和制冷知识,以判断设备故障的原因并进行维修。

制冷原理基础知识

制冷原理基础知识

制冷原理基础知识制冷原理⼀、概述(⼀)制冷技术发展史古代地窖作冷贮室、⽔蒸发降温等1755年德国库仑利⽤⼄醚蒸发使⽔结冰。

布莱克导出潜热概念,发明了冰量热器,标志着现代制冷技术的开始。

1834年美国波尔⾦斯造出第⼀台以⼄醚为⼯质的压缩式制冷机,成为后来蒸⽓压缩式制冷机的雏形。

1844年美国⾼⾥⽤封闭循环的空⽓制冷机建⽴了⼀座空调站,标志着空⽓制冷机开始应⽤。

1875年美国林德采⽤氨作制冷剂,从此蒸⽓压缩式制冷机在制冷领域中开始了它的统治地位。

1859年凯利发明氨⽔吸收式制冷系统。

1910年莱兰克在巴黎发明蒸⽓喷射式制冷系统。

1930年起发现氟利昂制冷剂;全封闭压缩机研制成功;混合制冷剂应⽤等。

(⼆)制冷的定义⽤⼈⼯的⽅法在⼀定的时间和⼀定空间内将某物体或流体冷却,使其温度降到环境温度以下,并保持这个低温。

(三)制冷⽅法1、蒸汽压缩式制冷2、蒸汽吸收式制冷3、蒸汽喷射式制冷4、吸附式制冷5、空⽓膨胀制冷6、热电制冷(温差电制冷)7、涡流管制冷⼆、制冷剂与载冷剂(⼀)制冷剂的种类1、⽆机化合物如:⽔、氨、⼆氧化碳、⼆氧化硫2、氟利昂:饱和碳氢化合物的氟、氯、溴的衍⽣物的总称。

如:R12、R22、R134a、R152a3、碳氢化合物如: R600、R600a、R1704、混合制冷剂混合制冷剂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氟利昂组成的混合物。

(1)共沸制冷剂如:R500(R12/R152a)、R502(R22/R115)(2)⾮共沸制冷剂如:R404A(R125/R143a/134a)、R407C(R32/R125/R134 a)(⼆)对制冷剂的要求1、热⼒学性质(1)在⼤⽓压⼒下的沸点要低,凝固点也要低;(2)蒸发压⼒最好稍⾼于⼤⽓压⼒;(3)在常温下的冷凝压⼒不应过⾼;(4)在给定的温度条件下,对应的冷凝压⼒和蒸发压⼒之⽐较⼩;(5)制冷剂在给定的蒸发温度下的汽化潜热值要⼤;(6)制冷剂的临界温度⾼于环境⼤⽓温度;(7)对于⼤中型制冷压缩机,要求单位容积制冷剂的制冷能⼒较⼤,以减⼩压缩机的尺⼨、重量和⾦属消耗量,对于⼩型制冷装置,则要求单位容积制冷剂的制冷能⼒不太⼤,以免压缩机及流道的尺⼨过⼩⽽增加制造上的困难。

制冷空调 知识点

制冷空调 知识点

制冷空调知识点制冷空调知识点:一、制冷空调的原理制冷空调是通过制冷循环原理实现室内空气的冷却。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制冷剂在低压下吸热蒸发,然后在高压下放热凝结。

制冷剂在蒸发器中吸收室内热量,使室内空气温度下降,然后通过压缩机将制冷剂压缩成高温高压气体,通过冷凝器散发热量,使制冷剂变成液体再次循环使用。

二、制冷空调的组成部分1. 压缩机:负责将制冷剂压缩成高温高压气体,提高制冷剂的温度和压力。

2. 冷凝器:通过散发热量,使制冷剂从高温高压气体变成高温高压液体。

3. 膨胀阀:通过调节制冷剂的流量,使制冷剂从高温高压液体变成低温低压液体。

4. 蒸发器:通过吸收室内热量,使制冷剂从低温低压液体变成低温低压蒸汽。

5. 风扇:用于循环室内空气,加速热量交换和空气循环。

三、制冷空调的工作过程1. 压缩过程:压缩机将低温低压蒸汽吸入,通过增加压力和温度,将其压缩成高温高压气体。

2. 冷凝过程:高温高压气体进入冷凝器,在外部环境的作用下,散发热量,变成高温高压液体。

3. 膨胀过程:高温高压液体通过膨胀阀,流入蒸发器,压力骤降,温度降低,变成低温低压蒸汽。

4. 蒸发过程:低温低压蒸汽在蒸发器中吸收室内热量,使室内空气温度下降,同时变成低温低压蒸汽,再次进入压缩机,循环往复。

四、制冷空调的分类1. 窗式空调:安装在窗户或墙壁上,适用于小型房间或办公室。

2. 中央空调:通过管道连接多个房间,适用于大型建筑或大面积空间。

3. 分体式空调:室内机和室外机分开安装,适用于中小型房间或办公室。

4. 多联机空调:一台室外机连接多个室内机,适用于多个房间或办公室。

5. 可变频空调:通过调节压缩机的转速,实现制冷和制热的自动调节,提高能效。

五、制冷空调的工作原理优化1. 可变频技术:通过调节压缩机的转速,根据室内温度需求实现能效优化。

2. 换热器材料优化:使用高效换热器材料,提高热量交换效率。

3. 空气流动优化:通过设计合理的风道和风口,使空气流动更加均匀,提高制冷效果。

制冷原理知识点整理

制冷原理知识点整理

制冷原理知识点整理制冷原理是指通过能量传递的方式将物体的温度降低,以达到制冷目的的过程。

制冷技术广泛应用于空调、冰箱、冷库等冷却设备中。

下面将从制冷循环过程、制冷剂、制冷设备和制冷系统四个方面对制冷原理进行整理。

首先,制冷循环是制冷过程的核心。

常用的制冷循环有蒸发制冷循环和压缩制冷循环。

蒸发制冷循环是将液态制冷剂通过蒸发器中的换热器蒸发为气态制冷剂,吸收冷源或物体的热量,然后通过压缩机将气态制冷剂压缩,升高其温度和压力,再通过冷凝器中的换热器使其冷凝为液态制冷剂。

压缩制冷循环则是将液态制冷剂通过蒸发器中的换热器蒸发为气态制冷剂,吸收冷源或物体的热量,然后通过压缩机将气态制冷剂压缩,升高其温度和压力,再通过冷凝器中的换热器使其冷凝为液态制冷剂。

两种循环的基本原理相似,但压缩制冷循环具有更高的效率和更广泛的应用。

其次,制冷剂是实现制冷过程必不可少的介质。

制冷剂的选择需要考虑其流动性、换热性能、环境友好性等因素。

常用的制冷剂有氨、氯氟烃和二氧化碳等。

氨是一种有毒有腐蚀性的制冷剂,一般应用于冷库等工业制冷场所。

氯氟烃是一种常用的制冷剂,具有良好的制冷性能和化学稳定性,但对臭氧层破坏严重,所以在许多国家已经禁用。

二氧化碳是一种环保的制冷剂,具有较高的冷却效果,但操作压力较高,所以应用范围相对较窄。

第三,制冷设备是实现制冷过程必不可少的装置。

常见的制冷设备有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和节流阀等。

压缩机是制冷系统的核心,其工作原理是通过给制冷剂施加压力,提高其温度和压力。

蒸发器则通过与物体接触并吸收其热量,使制冷剂蒸发为气态。

冷凝器通过与外界环境接触并散发热量,使制冷剂冷凝为液态。

节流阀的作用是降低制冷剂在蒸发器和冷凝器之间的压力,使制冷剂能够充分蒸发和冷凝。

最后,制冷系统是由多个制冷设备组成的一个完整系统。

制冷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组装和调节,以达到不同的制冷要求。

常见的制冷系统有单级系统和多级系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生器、吸收器、冷凝器、蒸发器、溶液热交换器、溶液泵、冷剂泵等
工质对:制冷剂与吸收剂常用:氨—水溶液溴化锂—水溶液
工作原理:Ⅰ.溴化锂溶液在发生器中被热源加热沸腾,产生出制冷剂蒸汽在冷凝器被冷凝成冷剂水。冷剂水经U型管节流进入蒸发器,在低压下蒸发,产生制冷效应。
Ⅱ.发生器中出来的浓溶液,经热交换器降温、降压后进入吸收器,与吸收器中的稀溶液混合为中间浓度的溶液。中间热度的溶液被吸收器泵输送并喷淋,吸收从蒸发器中产生的冷剂蒸汽,形成稀溶液。稀溶液由发生器泵输送到发生器,重新被热源加热,形成浓溶液。
氨水吸收式制冷循环工作原理:
在发生器中的氨水浓溶液被热源加热至沸腾,产生的蒸气(氨气中含有一小部分水蒸汽)经精馏塔精馏后(得到几乎是纯氨的蒸气),进入冷凝器放出热量后被冷凝成液体,经节流机构节流,进入蒸发器,低压液体制冷剂,吸收被冷却物体的热量而蒸发,达到制冷的目的,产生的低压蒸气进入吸收器。而发生器中发生后的稀溶液,降压后也进入吸收器,吸收由蒸发器来的制冷剂蒸气,浓溶液经溶液泵加压后送入发生器。如此不断循环。
点5:制冷剂出膨胀阀的状态。4-5表示制冷剂通过膨胀阀的节流过程。压力有Pk→P0,温度由tk→t0,进入两相区。5-1表示制冷剂在蒸发器中的等压(P0)蒸发过程。
理论循环的热力计算
单位制冷量q0:每公斤制冷剂在蒸发器中从被冷却物体中吸气的热量。
q0=h1-h4kJ/kg
看例题2-1
例:假定循环为单级压缩蒸气制冷的理论循环,蒸发温度t0=-10℃,冷凝温度tk=35℃,制冷剂为R22,循环的制冷量Q0=55kw,试对该循环进行热力计算。
热电制冷
令直流电通过半导体热电堆,即可在一端产生冷效应,另一端产生热效应。
半导体热电堆:一块N型半导体(电子型)和一块P型半导体(空穴型)联接成的热电偶。
原理:原理:利用热电效应的一种制冷方法。
无回热气体制冷机循环
定压回热气体制冷机循环
所谓回热就是把由冷箱返回的冷气流引入一个热交换器―回热器,用来冷却从冷却器来的高压常温气流,使其温度进一步降低,而从冷箱返回的气流则被加热,温度升高。这样就使压缩机的吸气温度升高,而膨胀机的进气温度降低,因而循环的工作参数和特性发生了变化。
利用半导体的温差电效应实现的制冷。
根据制冷温度的不同,制冷技术可大体上划分三大类:
普通冷冻:>120K【我们只考普冷】
深度冷冻:120K~20K
低温和超低温:<20K。
t=T-273.15(t,℃;T,Kelvin开)T=273+t
常用制冷的方法有:液体蒸发制冷循环必须具备以下四个基本过程:
液体气化制冷制冷剂液体在低压下汽化产生低压蒸气,
气体膨胀制冷将低压蒸气抽出并提高压力变成高压气,
涡流管制冷将高压气冷凝成高压液体,
热电制冷高压液体再降低压力回到初始的低压状态。
按照实现循环所采用的方式之不同,液体蒸发制冷有
蒸气压缩式制冷蒸气吸收式制冷蒸气喷射式制冷吸附式制冷等
蒸气压缩式制冷
系统组成:
1-压缩机2-冷凝器3-膨胀阀4-蒸发器组成的密闭系统。
【各点含义,计算】
与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诺循环比较
各过程的热力过程:逆卡诺循环有两个等温过程、两个绝热过程(等熵过程)。
理论循环与逆卡诺循环的区别:
①热力过程为绝热压缩(干压缩);
②凝结过程为等压过程;ﻫ③节流过程为等焓过程;ﻫ④蒸发过程为等压过程。
1-压缩机2-冷凝器3-膨胀阀4-蒸发器
图2-5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系统
点1:制冷剂出蒸发器、进压缩机的状态,是蒸发压力下的饱和蒸气。
点2:制冷剂出压缩机、进冷凝器的状态,压力为与冷凝温度tk对应的饱和压力,且s1=s2。
1-2是压缩机的压缩过程(等熵)。
点4:制冷剂出冷凝器、进膨胀阀的状态,是冷凝压力下的饱和液体,pk与饱和液体线的交点。2-3-4是制冷剂在冷凝器中的等压(Pk)冷却冷凝过程。
1.利用物质的相变来吸热制冷;
融化(固体—液体),气化(液体—气体),升华(固体—气体)
气化制冷(蒸气制冷):
包括蒸气压缩式制冷、吸收式制冷、蒸汽喷射式制冷、吸附式制冷。
2.利用气体膨胀产生低温
气体等熵膨胀时温度总是降低的,产生冷效应。
3.气体涡流制冷
高压气体经涡流管膨胀后,可分为冷热两股气流;
4.热电制冷(半导体制冷)
图5-10为定压回热式气体制冷机的系统图及其理论循环的T-s图。图中1-2和4-5是压缩和膨胀过程;2-3和5-6是在冷却器中的冷却过程及冷箱中的吸热过程;3-4和6-1是在回热器中的回热过程。
第二章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
【重点看压焓图、温熵图,各个状态点,过程描述】
§2-1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理论循环
压缩机的作用:压缩和输送制冷剂蒸气并造成蒸发器中低压力、冷凝器中高压力的作用。
节流阀的作用:对制冷剂起节流降压作用并调节进入蒸发器的制冷剂流量。
蒸发器的作用:制冷剂在蒸发器中吸收被冷却物体的热量从而达到制取冷量的目的。
冷凝器的作用:将蒸发器中吸收的热量与压缩机中消耗的功所转化的热量在冷凝器中被冷却介质带走
理论循环的假设条件:
①压缩机吸入的是饱和蒸气;
②节流前的液体是饱和液体;
③压缩过程是等熵压缩;
④制冷剂在蒸发和凝结过程及流动过程中没有阻力损失;
工作过程:
蒸发器中的制冷剂液体在低压、低温下吸收了被冷却物体的热量而蒸发,产生的低压制冷剂蒸气被压缩机吸入,经压缩后成为高压气体进入冷凝器,在冷凝器中制冷剂放出热量被凝结为液体,高压液体经膨胀阀节流降压,成为湿蒸气后进入蒸发器。
制冷原理-知识点总结
———————————————————————————————— 作者:
———————————————————————————————— 日期:

制冷原理及设备期末复习
有不全的大家相互补充
题型:填空20分;选择10分;判断10分;简答45分(5道);计算1道,带计算器。
绪论
实现人工制冷的方法(4大类,简单了解原理)
工作原理:ﻩ制冷剂在蒸发器中吸收被冷却对象的热量而蒸发,产生的低压蒸气被压缩机吸入,经压缩机压缩后制冷剂压力升高,压缩机排出的高压蒸气在冷凝器中被常温冷却介质冷却,凝结成高压液体。高压液体经膨胀阀节流,变成低压、低温湿蒸气,进入蒸发器,低压液体在蒸发器中再次汽化蒸发。如此周而复始。
蒸气吸收式制冷
系统组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