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管理岗位等级对应表
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设的等级共)级A13B12C10D11

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设的等级共)级A13B12C10D11管理岗位的级别分为1级—10级,通常适用于事业单位当中的主要负责人、各机关负责人以及各科室或者办公室人员等。
管理岗位级别分别是部级正职、部级副职、厅级正职、厅级副职、处级正职、处级副职、科级正职、科级副职、科员和干事员。
新入职的事业单位人员通常会从干事员做起,逐级升迁。
在升迁过程中,除了副处级升正处级和副厅级升正厅级需要在原来岗位任职满2年,其他岗位晋升都要在原来岗位任职满3年。
事业单位管理岗十个职员等级对应行政职务的次序及单位分布分别为:1、一级职员:对应正部级。
岗位主要集中在中央层面,像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等都是正部级事业单位,其主要负责人的岗位等级就是一级职员。
2、二级职员:对应副部级。
岗位分布主要也集中在中央层面,比如经济日报、光明日报、求是杂志社、中国日报、科技日报等,主要负责人都是二级职员。
另外像故宫博物馆、国家博物馆等虽然机构不是副部级单位,馆长普遍高配副部级,也是二级职员。
3、三级职员:对应正厅级。
相对一二级职员,三级职员数量要多得多,在中央、省市自治区层面都有不少类似规格的单位,比如中央层面各部委办局下属的事业单位,像国家体育总局下属的各种球类中心、体武中心,国家发改委下属的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家信息中心、价格认证中心、国家投资项目评审中心等;省市自治区的省级档案馆、日报社、广播电视台等,其主要负责人都是正厅级别的干部,定三级职员。
4、四级职员:对应副厅级。
四级职员在中央和省级层面就更多了,特别是省级层面,很多省直机关下属的事业单位都是副厅级设置,像农业农村厅下属的农科院、发改委下属的水库移民中心、住建厅下属的住房保障中心等单位的一把手都是副厅级规格的四级职员。
5、五级职员:对应正处级。
这个层面的岗位不仅在中央和省级层面,地市一级也大量可见。
像省级机关下属的很多事业单位,地市的日报社、广播电视台、不动产中心等,都是正处级规格。
事业单位职称级别工资表

事业单位职称级别工资表事业单位职称级别工资表根据《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基本工资标准表》,专业技术岗位一级工资标准为2800元,二级工资标准为1900元,三级工资标准为1630元,四级工资标准为1420元,五级工资标准为1180元,六级工资标准为1040元,七级工资标准为930元,八级工资标准为780元,九级工资标准为730元,十级工资标准为680元,十一级工资标准为620元,十二级工资标准为590元,十三级工资标准为550元。
各专业技术岗位的起点薪级分别为:一级岗位39级,二至四级岗位25级,五至七级岗位16级,八至十级岗位9级,十一至十二级岗位5级,十三级岗位1级。
事业单位工资包括哪些1.岗位工资:体现工作人员所聘岗位的职责和要求。
分为:专业技术岗位、管理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设5个等级),每个岗位等级对应一个工资标准。
2.薪级工资:主要体现工作人员的工作表现和资历。
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设置65个薪级,工人设置40个薪级,每个薪级对应一个工资标准。
事业单位职称级别1.管理岗位:.-级(部级正职);二级(部级副职);三级(厅级正职);四级(厅级副职、局级正职);五级(厅级副职、处级正职);六级(处级副职);七级(科级正职);八级(科级副职):九级(科员);十级(办事员)。
2.专业技术岗位:正高级(--级、二级、三级、四级);副高级(五级、六级、七级);中级(八级、九级、十级);助理级(十--级、十二级);员级(十三级)。
3.技术工:一级高级技师;二级技师;三级高级工;四级中级工;五级初级工;普通工。
机关事业单位包括哪些机关事业单位是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的统称。
公务员的待遇比事业单位好一些,公务员不用缴纳养老保险。
公务员还分为行政编制和工勤岗位。
事业单位是指事业编制的单位,待遇也不错,但是和公务员比还是要差一些。
事业单位实际上按照人员工资供给形式分类可分为三类,一类是全额供给,就是人员工资和办公经费全部由同级财政支付。
管理(职员)岗位等级对应表-二级员工岗

公路交通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及结构比例总体控制标准- 1 -公路交通事业单位管理(职员)岗位等级对应表公路交通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等级对应表- 2 -公路交通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岗位等级对应表- 3 -附件5:重庆市事业单位特设岗位审核表填表单位:(盖章)填表人:电话:填表日期:年月日2、经费形式是指主要由财政拨款、部分由财政支持和经费自理三种形式;3、现岗位聘用人数是指本单位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现聘用的人员数量;4、岗位类别是指拟设置的特设岗位属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还是工勤技能岗位;5、岗位名称是指拟设置的特设岗位的具体岗位名称;6、岗位等级是指拟设置的特设岗位的等级;7、岗位设置时限是指拟设置的特设岗位起止时间;8、本表一式四份,核准后政府人事行政部门、主管部门、工资审核部门、事业单位各一份;9、本表用A4纸打印,上报时附电子版。
4附件6:重庆市公路交通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方案表填表单位:(盖章)填表人:电话:填表日期:年月日2、内设机构是指经机构编制部门或市级主管部门核定的事业单位内设机构;3、现有人员数是指事业单位现有在册(在编、在岗、在聘)的正式工作人员数量;4、本表填报一式三份,核准后政府人事行政部门、主管部门、事业单位各一份;5、本表用A4纸打印,上报时附电子版。
- 5 -附件7:重庆市公路交通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及结构比例控制审核表单位名称(盖章):填表人:电话:填报日期:年月日- 6 -填表说明:1、本表用于事业单位设置及结构比例控制的审核;2、单位岗位总量应与机构编制部门核定的编制总数保持一致,未核编的,应先由机构编制部门核定编制后填写;3、机构规格指单位的行政级别,未明确行政级别的,应先由机构编制部门核定机构规格后填写;4、填写内容时,单位首先确定本单位属于“管理岗位占主体”、“专业技术岗位占主体”、“工勤技能岗位占主体”的哪一类型,而后填写目标比例和目标数量;5、本表中所有的目标数量(包括目标数量1、2)取整;6、单位岗位总量一栏中,目标比例指单位应依据文件比例控制标准,立足本单位当前实际,结合单位持续发展需要,合理确定单位三类岗位之间的比例关系,且三类岗位目标比例之和为100%,如:专技岗位占主体的单位,假设管理岗位A1=20%,专技岗位A2=75%,工勤岗位A3=5%,且20%+75%+5%=100%;7、单位岗位总量一栏中,目标数量指单位确定目标比例后确定的岗位数量,即单位岗位总量×目标比例,如:B2=J1×A2;8、管理岗位一栏中,目标数量各栏中若编制部门或市级主管部门已经核定的领导职数请填写核定数量,其它数量根据单位发展情况填写,目标数量不能超过单位岗位总量中管理岗位目标控制数量,即:D1+D2+……+D10=B1;9、管理岗位一栏中,目标比例各栏,根据已经填写的管理岗位目标数量对应成比例填写,即:C3=(D3/B1)×100%(保留两位小数,采取五舍六入),且此栏中目标比例之和为100%,即:C1+C2+……+C10=100%;10、专业技术岗位一栏中,“填写单位层级”指单位属于岗位设置哪一层面,即对应附件1中各层级填写;11、专业技术岗位一栏中,“目标比例1”指确定单位层级后,将相应比例填写至高、中、初级比例各栏中;12、专业技术岗位一栏中,“目标数量1”指将单位岗位总量一栏中专技岗位的目标数量×单位岗位层级比例所得,如:F1=B2×E1;13、专业技术岗位一栏中,正高级和副高级之间的比例关系为3:7;即专业技术岗位高级岗位的30%为正高级,70%为副高级;14、专业技术岗位一栏中,各等级比例即“二、三、四……十”级比例的填写,以各等级中的小比例对应填写,如:以专技占主体的单位,按文件规定,岗位设置可设置到二级岗的单位,二级岗位比例G2=30%(正高级)×10%(1:3:6),三级岗位比例G3=30%(正高级)×30%(1:3:6),四级岗位比例G4=30%(正高级)×60%(1:3:6),五级岗位比例G5=70%(副高级)×20%(2:4:4)……十级岗位比例G10= 30%(3:4:3);15、专业技术岗位一栏中,对第十一、十二、十三级岗位的目标比例填写,第十三级占初级岗位数,单位需要根据实际,结合持续发展需要,合理确定第十三级岗位占初级岗位的比例,第十一、十二级岗位之间的比例关系确定为5:5,且十一、十二、十三级岗位的目标比例之和为100%,即:G11+G12+G13=100%;16、专业技术岗位一栏中,各等级岗位的目标数量2即“二、三、四……十三”级岗位目标数量的填写,分别用高、中、初级岗位的目标数量1×各等级目标比例2所得,如:二级岗位目标数量H2=F1×G2;17、专业技术岗位一栏中,目标数量1各栏总和等于岗位总量中专技岗位总量,目标数量2各栏总和等于岗位总量中目标数量1各栏总和,即:H1+……+H13=F1+F2+F3=B218、工勤技能岗位一栏中,“一、二、三”级技工岗位比例依据文件对应比例为1%、4%、20%,“四级、五级、普通工“的比例由单位根据实际,结合持续发展需要,合理确定,且此栏中目标比例之和为100%,即:1%+4%+20%+四级%+五级%+普通工%=100%;19、工勤技能岗位一栏中,目标数量填写用单位岗位总量中工勤技能岗位目标数量分别乘以目标比例所得,如:专业技术岗位占主体的单位,技术工三级岗位目标数量I3=B3×20%;20、工勤技能岗位中各等级技术工的目标数量总和等于在单位岗位总量中工勤技能岗位的目标数量,即:I1+I2+……+I6=B3;21、本表一式四份,核准后政府人事行政部门、主管部门、工资审核部门、事业单位各一份;22、本表用A4纸打印,上报时附电子版。
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基本工资标准表

4
3
102
11
3
2
91
11
2
1
80
80
1
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会努力把内容做得更好!
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基本工资标准表
岗位工资
薪级工资
管理岗位与薪级对应
管理岗位工资等级
岗位工资标准
薪级
薪级工资标准
级差
一级(正部级)
2750
65
2600
80
一级管理岗位
二级管理岗位
三级管理岗位
四级管理岗位
五级管理岗位
六级管理岗位
七级管理岗位
八级管理岗位
九级管理岗位
十级管理岗位
64
2520
80
63
2440
80
46
1334
45
45
1289
45
45
44
1244
45
44
四级(副局级)
1305
43
1199
45
43
42
1154
45
42
41
1109
45
41
40
1064
40
40
39
1024
40
39
38
984
40
38
37
944
40
37
五级(正处级)
1045
36
904
35
36
35
869
35
35
34
834
35
34
33
799
62
2360
80
61
2280
事业单位岗位等级和工资标准对照表

终止时间: 年 月 日
设置
原因
聘用
人员
情况
姓名
性别
出生
年月
参加工作时间
最高
学历
毕业
时间
原工作单位
原聘岗位类别
原聘岗位名称
原聘岗位等级
审
核
意
见
主管部门意见
政府人事部门意见
(盖章)
年 月 日
(盖章)
年 月 日
填表
说明
1、本表用于事业单位设置特设岗位的审核;2、经费形式是指主要由财政拨款、部分由财政支持和经费自理三种形式;3、编制员额是指机构编制部门核定的本单位的人员编制数量;4、现岗位聘用人数是指本单位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现聘用的人员数量;5、岗位类别是指拟设置的特设岗位属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还是工勤技能岗位;6、岗位名称是指拟设置的特设岗位的具体岗位名称;7、岗位等级是指拟设置的特设岗位的等级;8、岗位设置时限是指设置的特设岗位起止时间;9、本表一式三份,核准后政府人事部门、主管部门和事业单位各一份;10、本表用A4纸打印。
附件1:
事业单位岗位等级和工资标准对照表
管理岗位
专业技术岗位工资
工勤技能岗位工资
一级职员
岗 位
工资标准
岗 位
工资标准
二级职员
高级
一级
2800
技术工
一级
830
三级职员
二级
1900
二级
690
四级职员
三级
1630
三级
615
五级职员
四级
1420
四级
六级职员
五级
1180
事业单位工资等级

事业单位⼯资等级事业单位⼯资等级是怎么分的?⼀共有多少个等级?分别对应的⼯资⼤概是多少呢?请⼤家阅读下⽂了解!。
管理岗位(岗位⼯资):⼀级2750,⼆级2130,三级1640,四级1305,五级1046,六级850,七级720,⼋级640,九级690,⼗级550。
专业技术岗位:⼀级2800,⼆级1900,三级1630,四级1420,五级1180,六级1040,七级930,⼋级780,九级730,⼗级680,⼗⼀级620,⼗⼆级590,⼗三级550。
其中⼀到四级是正⾼,五到七级是副⾼,⼋到⼗级是中级,⼗⼀级到⼗三级是初级。
⼯勤技能岗位:技术⼯⼀级830,⼆级690,三级615,四级575,五级545。
普通⼯540。
事业单位新旧岗位⼯资对照1.专业技术⼈员。
聘为正⾼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员,执⾏四级岗位⼯资标准;聘为副⾼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员,执⾏七级岗位⼯资标准;聘为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员,执⾏⼗级岗位⼯资标准;聘为助理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员,执⾏⼗⼆级岗位⼯资标准;聘为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员,执⾏⼗三级岗位⼯资标准。
2.管理⼈员。
聘⽤在处级正职岗位的⼈员,执⾏五级职员岗位⼯资标准;聘⽤在处级副职岗位的⼈员,执⾏六级职员岗位⼯资标准;聘⽤在科级正职岗位的⼈员,执⾏七级职员岗位⼯资标准;聘⽤在科级副职岗位的⼈员,执⾏⼋级职员岗位⼯资标准;聘⽤在科员岗位的⼈员,执⾏九级职员岗位⼯资标准;聘⽤在办事员岗位的⼈员,执⾏⼗级职员岗位⼯资标准。
3.⼯⼈。
聘⽤在⾼级⼯岗位的⼈员,执⾏技术⼯三级岗位⼯资标准;聘⽤在中级⼯岗位的⼈员,执⾏技术⼯四级岗位⼯资标准;聘⽤在初级⼯岗位的⼈员,执⾏技术⼯五级岗位⼯资标准;聘⽤在普通⼯岗位的⼈员,执⾏普通⼯岗位⼯资标准。
事业单位专技、管理、工勤人员薪级工资对照表

未定职毕业生见习、初期工资:初中:570,中专、高中: 590专科:655,本科680,双学士(6年制本科,研究生班 为710硕士:770,博士845,学徒工:第一年540,第二年 560,第三年580,熟练工:560,技校毕业:580
薪级工资 薪级 标准 薪级 标准 薪级 1 80 14 273 27 2 91 15 295 28 3 102 16 317 29 4 113 17 341 30 5 125 18 365 31 6 137 19 391 32 7 151 20 417 33 8 165 21 443 34 9 181 22 471 35 10 197 23 499 36 11 215 24 527 37 12 233 25 555 38 13 253 26 583 39 起点薪级工资:1、技术岗:一(39),二 七(16),八至十(9),十一至十二(5) 管理岗:一(46),二(39),三(31) (21),六(17),七(12),八(8), 。3、工人岗:一(26),二(20),三( (2),普工(1)。4、新参加工作定职人 (1),中专高中、技校(2),专科(5) 士(9),硕士(11),博士(
技术人员岗位正高管理人员岗位正部副部正局副局正处副处正科副科科员办事员工人岗位薪级标准薪级标准薪级18014级别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标准2800标准2750标准83027327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普工29115295281900213069031021631729163016406154113173413014201305575512518365311180104554561371939132104085054071512041733930720816521443347806409181224713573059010197234993668055011215245273762012233255553859013起点薪级工资
事业单位岗位等级表

附件1:事业单位岗位等级表附件2 :阜阳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申报表申报单位全单位规格: 主体岗位: 报表日期:年月日门的事业单位无须在主管部门意见一栏盖章;2、专业技术二、三级岗位分别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实行总量控制和管理,符合岗位设置条件的单位,还应由县(市、区)人社局、市直主管部门或直属事业单位另表详细填写;3、本表用A4纸打印,报送时附电子版。
填报人签字:单位负责人签字:附件3 :阜阳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核准表你单位申报的岗位设置报告已收悉,经研究,同意你单位按如下结构比例进行岗位设置:1、本表填写一式四份,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主管部门、事业单位各存一份;2、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结构比例以此为准附件4 :阜阳市事业单位岗位职务(等级)聘任审核表说明:1、本表一式五份,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主管部门、聘用单位、受聘人档案及受聘人各存一份;2、经同级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审核备案后作为兑现岗位工资待遇以及岗位职务(等级)聘任的依据;3、本表用A4 纸打印。
填表单位:(印章)主管部门:(印章)填表日期:年月日说明:1、事业单位现有在册聘用在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上的正式工作人员,均应填写本表;2、“双肩挑”人员既要填写“职员职务”,也要填写“专业技术职务”,但须在备注栏中注明主要岗位;3、本表一式三份,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主管部门、事业单位各存一份;4、本表用A4纸打印,报送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时附电子版。
填表人签字:单位负责人签字:填表单位:(印章)填表人签字:单位负责人签字:填表日期:年月日附件7:阜阳市事业单位兼职人员审批表附件8颍上县XX学校岗位设置实施方案(年月日校教代会通过)为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健全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实现单位人事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根据国家和省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岗位设置方案及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事业单位管理岗位等级对应表岗位等级
1级职员
2级职员
3级职员
4级职员
5级职员
6级职员
7级职员
8级职员
9级职员
10级职员现行行政级别
正部级
副部级
正厅级
副厅级
正处级
副处级
正科级
副科级
科员
办事员备注原2级职员(正)原2级职员(副)原3级职员(正)原3级职员(副)原4级职员(正)原4级职员(副)原5级职员原6级职员说明:
我市只设4—10级职员岗位,备注栏所指系我市原职员职级。
事业单位管理岗位等级对应表
岗位等级
1级
2级
3级
4级
5级
普通工技术等级
高级技师
技师
高级工
中级工
初级工技术工备注事业单位管理岗位等级对应表
岗位等级
1级
2级
正高级
3级
4级
5级
6级
7级
8级
9级
10级
11级
助理级12级
13级初级
员级中级
副高级
专业技术职务备注国家专设省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