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四年级上语文第四组教材分析

人教部编四年级上语文第四组教材分析
人教部编四年级上语文第四组教材分析

人教部编四年级上语文第四组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1.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以神话为主题,教学时要抓住文本特点,激活学生想象,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感受故事的神奇、人物的神奇,积淀语文素养,本单元主要由《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普罗米修斯》三篇精读课文和《女娲补天》一篇略读课文,习作——我和_____过一天和园地四组成。

《盘古开天地》本文讲述的是古代的一个神话故事:很久很久以前,宇宙本来是混沌一团的,后来大神盘古凭借他的神力把天地分开。盘古死后,他的身躯又化生出世间万物。故事赞扬了盘古开创天地的功绩和崇高精神。

本文是一篇神话故事,主人公是“神”。神话,作为古代人们集体的口头创作,由于认识的限制,对自然界的许多问题还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只能借助“神”的力量,让“神”无所不能。丰富的想象力和积极的浪漫主义色彩,就成了神话极为明显的特色。全文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使文章显得生动感人。主要有对偶:“左手持凿,右手握斧”、“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头顶天,脚踩地”。排比:口中呼出的气变成了风和云,发出的声音变成了轰隆的雷霆,左眼变成了光芒万丈的太阳,右眼变成了皎洁明媚的月亮,隆起的肌肉变成

了三山五岳,流淌的血液变成了奔腾的江河……比喻:“整个宇宙混沌一团,像个大鸡蛋”、“这个巍峨的巨人,就像根长柱子似的,撑在天和地之间”。借代:“大鸡蛋”裂开了一条缝;“大鸡蛋”破碎了。

《精卫填海》出自《山海经·北山经》,是中国远古神话中最为有名,也是最为感人的故事之一。本篇课文是中国神话故事的经典之作,这个故事围绕精卫日日夜夜填海展开,让我们充分感受到精卫坚强不屈、坚韧不拔的精神,这正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此文言文言简意赅,通过教师范读、领读、学生自由读、配乐朗诵等不同形式的朗读,指导学生读通、读顺古文,读出适当的停顿和节奏,在读的过程中感受精卫鸟的精神魅力,受到人格的浸染和熏陶,感受古文的语言特点;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和联想等多种方法,在理解字词意思的基础上,理解故事内容;知道“精卫填海”这一成语来自神话故事,体现学习的延展性。教学文言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文下的注释,先了解相关字词的意思,再串连起来理解句子的意思,从句子再慢慢过渡到把整个故事讲清楚,讲明白。讲述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增加语汇,使句意表达更清楚、流畅。

普罗米修斯是古希腊神话传说中的提坦神。他创造了人,同时仿造音神,终于使人类发出声来,而且教给人类知识和技术方法,同时他同众神之王宙斯及其对人类的统治霸

权发起挑战。本文就是写普罗米修斯为了解除人类没有火种的困苦,不惜触犯天规,勇敢地盗取天火,从而给人类带来光明和智慧,并与宙斯进行不屈不挠斗争的动人传说,颂扬了普罗米修斯不畏强暴,为民造福不惜牺牲一切的伟大精神。

《普罗米修斯》是根据古希腊神话故事改编的。它浓缩了《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和《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的主要情节,课文重点写了普罗米修斯盗取火种后所受的残酷惩罚。宙斯让火神把普罗米修斯锁在悬崖上,让他日夜遭受风吹雨淋的痛苦,普罗米修斯不屈服;宙斯又派凶恶的鹫鹰啄食普罗米修斯的肝脏,让他的肝脏日食夜长,痛苦没有尽头,普罗米修斯被折磨了许多年,依然没有屈服,直到被大力神所救。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记叙了普罗米修斯为了解除人类没有火种的痛苦,不惜触犯天规,勇敢地盗取天火,从而给人类带来光明与智慧,并且与宙斯进行不屈不挠斗争的动人传说,颂扬了普罗米修斯富有同情心、勇敢机智、甘愿为人类受苦的伟大精神。

课文以“无火—盗火—受罚—获救”为主要线索。在具体叙述上,作者有意识地留下一些空白,如普罗米修斯把火种带到人间后人们的反映,这些空白的存在给人以想象的空间,为我们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供了资源,是一篇训练语言、发展思维的好课例。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学中以课文第5自然段这个关键段落组织教学,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反复感受文本语言,潜心研读、品词析句,感悟普罗米修斯的高大形象,从而巧妙地突破课文重点。“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在教学中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的教师可抓住文本的价值取向,在品读和想像中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促进学生对普罗米修斯品质的进一步感悟,激发对英雄普罗米修斯的崇敬之情,引导学生从人物身上去汲取力量,做一个善良、无私、坚强、勇敢的人。

《女娲补天》是一篇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讲的是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人们,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故事。赞扬了女娲勇敢、善良的品质以及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精神。

学生非常喜欢神话故事,在生活中也接触过部分神话故事,如《盘古开天》、《嫦娥奔月》等,对神话已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由于故事浅显易懂,了解故事主要内容并不难,难的是体会到女娲的献身精神和神话语言夸张、富有想象力的特点以及故事的神奇色彩。

神话故事是我国民间文学的瑰宝,让学生爱读、会讲,从中感悟、熏陶,直至喜爱,这是我们教学的出发点。关注在描写女娲补天的过程中使用的一连串动词,体现了语文学

科的工具性。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以读为本,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和情感体验。关注了学生的独特体验,鼓励学生自主、合作、创新地学习。

习作——《我和______过一天》,“谁”“过一天”是习作的题眼。因此,我们要确定好和谁过一天,在哪里过一天。这样,我们才能确定中心,才不会出现文题不符的现象。这次习作,要引导学生展开大胆丰富的想象,想象自己和喜欢的人物在一天之内,发生的有趣、难忘的事情。神奇的想象,可以让人畅游在一个神奇的世界,做出一些有意义而难忘的事情,并且把自己的真实感受表达出来。

可以引导学生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把故事的来龙去脉交代清楚,让读者更清楚地了解故事内容。此外,还要把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生动具体地描写出来,刻画出精彩传神的人物形象。

园地四要求对本单元学习的神话故事的特点进行回顾与整理。借助拼音识记与花卉有关的词语,进行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训练。指导学生积累表现人物特点的成语,激发学生积累、运用成语的兴趣。在读句子中体会想象的神奇,并与同学交流神话故事中神奇的情节。熟读、背诵古诗《嫦娥》。加强语言积累,激发孩子们学习、积累古诗的兴趣。引导学生感受神话故事的特点,激发学生阅读中外神话故事的兴趣。

2.单元重点:

《盘古开天地》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能借助插图和课文内容,说说盘古开天地的经过。感受盘古敢于开创、勇于献身的精神。《精卫填海》重点掌握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精卫不畏困难、坚韧不拔的精神。能够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精卫填海的故事。《普罗米修斯》教学重点让学生读通课文,感知课文大意。借助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了解普罗米修斯盗火的英雄壮举,通过品读课文中重点语句,感悟其感人的品质,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和想象能力。《女娲补天》抓住重点字词,感受到人类遭受的苦难,理解女娲补天的艰辛,体会女娲的善良和勇敢。从小树立远大的志向,为实现自己的志向而不懈努力。习作——我和_____过一天,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把故事写具体。学会抓住题眼,把一天中发生的事情写清楚、写具体。园地四教学重点能够对本单元学习的神话故事的特点进行回顾与整理。借助拼音识记与花卉有关的词语,进行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训练。在读句子中体会想象的神奇,并与同学交流神话故事中神奇的情节。。

【学情分析】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应该具备一定的自学生字词的能力,生字词的教学应放手让学生自学,教师检查自学情况。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也学过大量的写景文章,知道一些写

景的常用方法,如移步换景法、定点观察法。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再通过本单元几篇写景课文的学习,进一步掌握写景文章的学习方法及写作方法,引导学生感受语言之美,想象文中描绘的情景,感受大自然所富有的灵性、童真童趣。【教法建议】

1.可以课前布置学生搜集中外著名的神话传说。注意增加生字出现的机会,引导学生在游戏中,在阅读中巩固识字,提高识字效率。

2.结合图片,引导学生透过文字想象画面,让学生在轻声读、自由读的同时边读边想象。

3.要从学习目的出发,合力搭建教学平台。采取以读为主,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在读中质疑,然后归纳问题,找出对于理解文本具有价值的问题,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4、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指导学生学生复述课文内容。

5.激发学生的习作乐趣。教学中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选择身边的美景。结合课文提示对习作进行指导。讨论交流法引导学生表达习作。

【注意事项】

1、依据教材编排的梯度和层次,逐步达成单元教学目标。

2、重视引导学生借助提出的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3、要充分尊重学生提出的问题。

4、重视小组合作学习。

5、要多给学生运用提问策略进行阅读的机会。

【课时安排】

12、盘古开天地 2课时

13、精卫填海 2课时

14、普罗米修斯 2课时

15、女娲补天 1课时

习作我和_____过一天 2课时

园地四 2课时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