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六记》几个翻译版本对比研究

合集下载

林语堂_浮生六记_英译研究述评

林语堂_浮生六记_英译研究述评

林语堂《浮生六记》英译研究述评翟红梅1,姜家涛2(11安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安徽芜湖241000;21定远县第一中学,安徽定远233000) 摘 要:近年来,对林语堂《浮生六记》英译研究多数属微观研究。

深化林语堂翻译研究应坚持国内外研究相结合,翻译思想和实践研究相结合,汉英和英汉翻译研究相结合,语言学、诗学、文化学翻译研究方法相结合,翻译主、客体研究相结合。

关键词:林语堂;《浮生六记》;翻译研究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9247(2006)0520084203A Survey of the E nglish V ersion of Lin Yutang ’s Fu Sheng Liu J iZH AI H ong 2m ei 1,JIANG H ong 2tao 2(1.School of Foreign Studies ,Anhui Normal University ,Wuhu 241000Anhui ,China ;2.Dingyuan No.1Middle School ,Dingyuan 233000,Anhui ,China )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research of the English version of Lin Yutang ’s Fu Sheng Liu Ji has been done from mi 2crocosmic.T o deepen the research of his translation ,we should stick to the combination of domestic with abroad ,theory with practice ,Chinese 2English with English 2Chinese ,linguistics with poetics ,culture ,and subject with object etc. K ey w ords :Lin Y utang ;Fu Sheng Liu Ji ;research of translation 20世纪90年代后,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林语堂的翻译家身份,研究其翻译思想和翻译实践,通过其,对中西文化交流所作出的杰出贡献。

《浮生六记》两个英译本的比较——文化视角的开题报告

《浮生六记》两个英译本的比较——文化视角的开题报告

《浮生六记》两个英译本的比较——文化视角的开题报告开题报告题目:《浮生六记》两个英译本的比较——文化视角一、研究背景《浮生六记》是中国明代作家沈复的自传体小说。

自问世以来,一直被人们所喜爱,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之冠”。

该作品主要以作者的亲身经历为基础,融入了历史、文化、人情等多种因素,展现出明代社会的各种风貌和特点,是一部关于“自我”、“人性”、“社会”等议题的深刻探讨。

由于《浮生六记》的特殊性质,其英译本在传达原著思想与文化方面存在一定的难度,导致翻译工作的复杂化。

目前,已有多位学者对《浮生六记》进行过英文翻译,其中最著名的是唐国强和杨宪益的两本英译本,分别被称为《Six Records of a Floating Life》和《Slices of Life》。

然而,由于译者的不同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两本英译本存在一些差异,这也给人们对于原著思想和文化内涵的理解带来了一些困难。

因此,本文以《浮生六记》两个英译本为研究对象,旨在通过对两本译本的比较分析,探讨译者在传达原著思想和文化方面的处理方法,从文化视角探讨原著的翻译问题。

二、研究内容本研究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分析比较《浮生六记》两个英译本:1.译者的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在翻译中的影响。

本文将以译者的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为线索,分析两本英译本在翻译中存在的不同,探讨译者如何在翻译中处理好原著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2.对于原著中存在的文化难点的翻译处理。

与其他文学作品不同,因为《浮生六记》所蕴含的中国文化元素较多,很多译者在翻译时常常面临到文化难点的翻译。

本文将就一些常见的文化难点,如汉字的翻译、古诗文的翻译等,分析两本英译本的不同之处,探讨如何更好地传达原著的文化内涵。

三、研究意义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浮生六记》两个英译本的比较,探讨文化视角下的翻译问题。

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1.对于《浮生六记》的学术研究提供参考。

本文将全面比较两本英译本的异同,展现出不同的翻译风格和文化内涵,为学者研究原著的文化价值提供参考。

书话浮生六记版本比较

书话浮生六记版本比较

书话浮生六记版本比较上学时曾学过《浮生六记》,不过课本上只是《卷二闲情记趣》的一部分,后来找了原文才知道学校教的是“删减净化版”,于是就对这本书来了兴趣,尤其是沈复和芸娘琴瑟和鸣的爱情故事曾经多次打动过我。

沈复生活在清朝,大概是乾嘉道光年间,在那个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年代,他却没有考取过丝毫功名,毕生就是到处转转,偶尔赚点小钱,是一个没什么社会地位的人,虽然有点才气,但对外他没有任何成就,对内他甚至保不了妻儿周全,甚至还曾经沾沾自喜地炫耀自己在外嫖娼的经历……可以这的一个人,他的文字却又有种难得的美感,让人不能割舍。

所以,我对这个人的爱恨情愁交缠在心头,一言难尽。

抱着这种对沈复的“剖析”,也是对《浮生六记》的喜爱,我也跟风买过多个版本的《浮生六记》,今天闲来无事,便把市面上卖的比较好,或者说有特色的浮生六记拿来比一下。

版本说明本次特地选了三个版本的《浮生六记》,分别是:天津人民出版社《浮生六记》,译者张佳玮浙江文艺出版社《浮生六记》,译者周公度北京联合出版公司《浮生六记》,译者关熙潮译者介绍三个版本的作者各有特色,其中张佳玮是知乎大V,周公度是诗人,关熙潮不太熟悉,查了下百度百科,得知是央视《中国成语大会第二季》的八强选手,也出过几本书,看起来长得挺帅的。

张佳玮,知乎大V,第四届新概念作文比赛获得二等奖,现在在法国留学。

周公度,诗人、随笔作家。

曾主编《诗选刊》杂志多年,《佛学》月刊杂志主编。

关熙潮,作家,《中国成语大会第二季》总决赛八强选手。

封面对比审美这个东西各花入各眼,每个人有自己的喜好,这三本书也各有风格,摆在一起,特点鲜明,各有特色。

张佳玮版本的《浮生六记》书封较为朴素,大片留白,看起来十分素雅。

周公度版本的《浮生六记》看起来恢弘大气,封面用了硬壳纸,看着很厚的一本。

关熙潮版本的《浮生六记》看着……怎么说呢,封面的镭射反光在灯光下看着十分奢华,而且封面颜色又很跳,跟其它两版比起来,完全不是一个风格,并且封面配着沧浪亭的一角照片,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感觉,设计的很艳丽。

意识形态对翻译策略的操控——以《浮生六记》两个英译本为例

意识形态对翻译策略的操控——以《浮生六记》两个英译本为例
o o r wi o s c me b c o y u, fy u f d e o a k t o e s e i o o g r a h ma eng b t h s a r a y h s n ln e u n b i u a le d b c me p r ft e n t e rd o de .’ e o a to h eh rwo l fHa s ’
现了他妻子的纯洁、 美丽的形象, 也表达了对妻子深 深 的爱 。林语 堂对 之 进 行逐 字 翻译 , 留 了 中国独 保
特 的文 化 。在译 文 中 , 还 用 异 化 的 翻译 策 略保 留 林 了许多 其 他 的 中 国 特 有 的 文 化 词 汇 , “ 股 时 如 八
宗 教信仰 是每Leabharlann 国家文化 的重要 组成 部分 。原
文 中的“ 阳” 中 国佛 教 文 化 中重 要 的 术语 。 中 阴 是
文” “ 、 童媳 ” “ 明 1 、 马褂 ” “ 饨 ” , 、 清 3” “ 和 馄 等 向西
方 读者 介绍 了 中国特有 的文 化 。
国 的佛 教信徒 把世 人所 生存 的世 界 称 作 “ 阳间 ” 他 , 们相 信人死后 , 灵魂 会 在 另一 个 世界— — “ 间 ” 其 阴 继续 生存 。布 莱 克 将 之 翻 译 成 “h ehrw r f tente ol o d H ds ae”—— 一个 希腊神 话 中人死后 , 魂所 去 的地 灵 方 , 西方读 者认 为 中国古人 都相 信希腊 神话 , 让 曲解
绍 了“ 鸿案相庄 ” 这个 中文成语所涉及 的两个 主人公 ,
理解和接受 , 在对《 浮生六记》 的翻译过程中主要采 用 了归 化策 略 。他 以 自以为不 致 让 人含 混 的顺 序 ,

从《浮生六记》两种英译本看林语堂的翻译思想

从《浮生六记》两种英译本看林语堂的翻译思想
No . 0 1 6 2 1
文 章 编 号 :6 4—93 (0 10 0 5 0 17 2 5 2 1 ) 6— 0 5— 6

张 卿
( 青海师范大学 外语 系 , 青海 西 宁 8 00 ) 10 8

要: 沈复所著 《 浮生六记》 是一部水平极高 、 影响颇大的 自传体随笔 , 在清代笔记体 文学 中 占有 相 当重要 的位置 。《 浮
M i safl ne wa u l—d e s fmiy.o e o c o — r s a l n fs h l
asa d g nl e pe … ( hr y M. lc ) r n e t P o t … e S ie Ba k1 l
汉 语 中 的“ 冠之 家 ” 学 者 文 人 之 家 的意 思 , 衣 是 所 以 , 语 堂 的 译 文 是 “ c o r Sf l” 但 是 林 a shl ’ a y ; a mi S ie Bak将 其 翻 译 为 “ul rs fm l ,n hr yM. l l c fl—des a i o e y o h l sadg n ep ol. 她对 “ 冠 之 家 ” 翻 f c oa n e d epe ” s r 衣 的 译 又是 字 字对 译 , 与林 语 堂 的翻译 比较而 言 , 言显 语
收 稿 日期 :0 1 1 O 2 1 一l 一 1
作者简介 : 张
卿 (9 5一) 女 , 17 , 青海西 宁人 , 青海师范大学外语

5 ・ 5
青 海 民族 大 学 学 报 ( 育 科 学 版 ) 教
“ ” 出一 个 明确 具 体 的定 义 , 从 后来 学 者 们 的 信 给 但
生六记 》 向英语 国家 的译介 是 由林语堂和英 国汉学家 Sie ・ l k h l M Ba 完成 的。本 文以《 ry c 浮生六记 》 译介 本为对 象 , 语堂 对林

这一版《浮生六记》特别在哪儿?

这一版《浮生六记》特别在哪儿?

这一版《浮生六记》特别在哪儿?各位好,经鉴定本文并无剧透,请放心阅读。

我是这一版《浮生六记》的编辑,写作这篇小文,是想给诸位读者朋友增添一些阅读的趣味。

A.本次出版所选底本系开明书店民国三十七年第六版,参考林语堂英译本(外研社1999年1版1印)、光绪三十二年《雁来红丛报》本、霜枫社民国十三年初版本及陈毓罴先生的《浮生六记研究》重新点校。

又比对现今市面所售诸公认优质版本,对各版本之间的差异及多年来困扰读者的数处疑点进行考证和修订——一为读者可以读到更精进的版本,一为还原作品本真。

以下所列九处,过往版本多有分歧,本版已修订:1、《闺房记乐》“……坐于所设宝座后……”底本及数个版本中,“宝座”作“宝庭”。

因前文有述“中设宝座”,此处应为排印错误,抄本之故。

2、《闲情记趣》“……或轩阁设廚处……”各简体版中,“廚”均作“厨”,底本作“廚”。

“廚”虽可通“厨”,但此处费解。

此“廚”应为“橱柜”解,不能通“厨”。

3、《闲情记趣》“……月下之趣……”数个简体版本中,“趣”作“趋”。

底本作“趨”——“趨”通“趋”,亦通“趣”。

此处应是简体出版时的编校失误。

4、《坎坷记愁》“……佳人已属沙吒利矣……”底本及各版本中,“吒”有作“咤”有作“叱”。

经本版特约勘校刘朋兄考证,此处典自宋代许顗《彦周诗话》所引王诜(字晋卿)诗句“佳人已属沙吒利”。

《太平广记》所录《柳氏传》亦有提及“番将沙吒利”云云。

5、《坎坷记愁》“……途长费钜……”各版本中,“钜”有作“巨”有作“短”。

作“短”或有失勘校,作“巨”则不如“钜”精确。

6、《浪游记快》“……第一知交也……”各版本中,“第一知交也”有作“第一知己交也”。

底本作“第一知交也”。

“第一知己交也”亦无不可,但就前后文音韵通畅来讲,后者稍逊。

7、《浪游记快》“莲性寺”底本及各版本中,“莲性寺”均作“莲心寺”。

此处是扬州朋友那边反应来的,查《扬州画舫录》中,亦作“莲性寺”。

想来可能是吴语中前后鼻音分得不清,误听误解之故。

浅析互文性翻译三原则的应用——以《浮生六记》两英译本为例

浅析互文性翻译三原则的应用——以《浮生六记》两英译本为例

2452020年17期总第509期ENGLISH ON CAMPUS浅析互文性翻译三原则的应用——以《浮生六记》两英译本为例文/马睿朵一、 引言 互文性与翻译有着密切的关系,罗选民提出了“互文性翻译的三个原则”来指导翻译实践,这些原则包括关联原则、经济原则和中和原则。

三种原则具备实践意义及指导性。

二、互文性翻译三原则的理解运用1.关联原则。

罗选民在讨论这一原则时,从Gutt身上获得了一些启示。

Gutt在他的《翻译与关联——认知与语境》一书中认为,关联理论的中心主张是人类交流至关重要地创造了一种最佳关联的期望,即,听者期望他的解释尝试将以最小的处理成本产生足够的语境效果。

(1.Gutt,2004:31-32)Gutt相信人们有某种期望:使用最少的处理来获得最有用的效果,这个概念为翻译提供了一些建议。

罗选民认为,在运用关联理论翻译互文指涉时,可以利用其经验和相关知识来减少各种文化之间的差异,从而建立互文背景,以增进理解。

例如,在《浮生六记》中有 “天之厚我,可谓至矣”(3.林语堂,1999:2),林语堂的译本是“So altogether I may say the gods have been unusually kind to me.” (3.1999:3),白伦和江素惠的译本是“Heaven blessedme, and life then could not have been more full.”(4.2006:3) 对于古代人来说,“天”是有些神秘而令人崇敬的。

因此,“天”成为人们广泛讨论的互文指涉。

就字符“天”而言,如果我们从关联性原则的角度评估两个版本,林语堂的翻译更恰当。

对于英语阅读者来说,“God”比“Heaven”令人印象更深刻、更雄伟。

2.经济原则。

罗选民说:“直接、准确、到位是经济性准则的要求。

译者要在充分把握原作意图的前提下,在文化层面进行双语活动,舍弃冗余信息。

”(2.罗选民,2006:119)不同的译者在翻译文本时都有自己的想法,翻译人员应删减多余的信息,以减轻读者的负担。

《浮生六记》几个翻译版本对比研究

《浮生六记》几个翻译版本对比研究

《浮生六记》几个翻译版本对比研究《浮生六记》是一篇极具文学价值的自传体作品。

清朝人沈复于1808年所作。

由于其丰富的文学价值和研究意义,使得各方不同的翻译版本流传于世。

英译本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扩大了《浮生六记》的海外知名度,目前主要以林语堂、雪莉﹒布莱克等人翻译的版本存世较多,本文对其进行综合的对比研究,旨在明确不同的译本之间的差异和共同点,为我国古典文学的现代研究提供更好的帮助。

标签:《浮生六记》;林语堂;翻译作品翻译具有鲜明的主观性,这是由译者和原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文化造诣、理解层面不同等诸多因素造成的。

就《浮生六记》而言,其作为一部古体散文,内容多记叙家庭生活、闲情异趣、山水游记等,在其中不仅体现出作者高超的作文功力,还体现出其饶有况味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审美情趣等,读来令人眼前一亮。

不同翻译版本的存在是否能很好的表达出《浮生六记》本来的旨趣和相关要点,是一个需要研究和明确的内容。

一、林语堂翻译《浮生六记》将中国文言文翻译为其他国家的语言非常困难,林语堂先生在方面走出了伟大的一步。

林语堂先生的译作Six Chapters of a Floating Life是西方世界譯介的第一部中国古典作品。

也是最见林语堂翻译功力的译作。

他自称前后改稿不下十余次,总体上体现出了《浮生六记》本来的音韵之美、情感之美、人物意象之美、意蕴优雅之美。

在用词上较为灵活,同时也注重中国传统文化与译文的结合,并根据原作者沈复真实的生活年代和经历加入了较多的情感因素,使得整部译作充满文化气质与情感体味。

林语堂的译作在引经据典的同时还讲究平仄韵律的变化,比如:相思欲回首,但上曲江楼。

林语堂翻译如下:There shall I go up the tower of winding river,when of something I wish to refresh my memory that does wither.原文是标准的五律平起式诗文,在平仄交错之间表现出了韵脚的柔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浮生六记》几个翻译版本对比研究
作者:钟丽萍
来源:《丝路视野》2017年第36期
【摘要】《浮生六记》是一篇极具文学价值的自传体作品。

清朝人沈复于1808年所作。

由于其丰富的文学价值和研究意义,使得各方不同的翻译版本流传于世。

英译本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扩大了《浮生六记》的海外知名度,目前主要以林语堂、雪莉﹒布莱克等人翻译的版本存世较多,本文对其进行综合的对比研究,旨在明确不同的译本之间的差异和共同点,为我国古典文学的现代研究提供更好的帮助。

【关键词】《浮生六记》;林语堂;翻译作品
翻译具有鲜明的主观性,这是由译者和原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文化造诣、理解层面不同等诸多因素造成的。

就《浮生六记》而言,其作为一部古体散文,内容多记叙家庭生活、闲情异趣、山水游记等,在其中不仅体现出作者高超的作文功力,还体现出其饶有况味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审美情趣等,读来令人眼前一亮。

不同翻译版本的存在是否能很好的表达出《浮生六记》本来的旨趣和相关要点,是一个需要研究和明确的内容。

一、林语堂翻译《浮生六记》
将中国文言文翻译为其他国家的语言非常困难,林语堂先生在方面走出了伟大的一步。

林语堂先生的译作Six Chapters of a Floating Life是西方世界译介的第一部中国古典作品。

也是最见林语堂翻译功力的译作。

他自称前后改稿不下十余次,总体上体现出了《浮生六记》本来的音韵之美、情感之美、人物意象之美、意蕴优雅之美。

在用词上较为灵活,同时也注重中国传统文化与译文的结合,并根据原作者沈复真实的生活年代和经历加入了较多的情感因素,使得整部译作充满文化气质与情感体味。

林语堂的译作在引经据典的同时还讲究平仄韵律的变化,比如:相思欲回首,但上曲江楼。

林语堂翻译如下:There shall I go up the tower of winding river,when of something I wish to refresh my memory that does wither.原文是标准的五律平起式诗文,在平仄交错之间表现出了韵脚的柔和。

林语堂的译文在翻译时更注重韵脚的处理,在两行的结尾采用了river和wither,从而使得阅读时轻重音的抑扬有明显的规律,使得译文更加标准和规范。

在翻译的过程中,林语堂还更加注重原著中人物形象美的全面展现。

比如:“其形消肩长项,瘦不露骨,眉弯目秀,顾盼神飞,唯两齿微露,似非佳相。

”林译:Of a slender figure,she had drooping shoulders and arather long neck,slim but not to the ponot a mark of good omenint of being skinny.
这一段译文很好的表现出了沈复所描写的佳人袅袅婷婷、眉清目秀的样子,在字里行间表达原文意思的同时也更加注重意蕴之美,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

二、雪莉·布莱克翻译《浮生六记》
雪莉·布莱克是英籍汉学家,其翻译的《浮生六记》也被作为经典译本传世,但是她的翻译作品Chapters from a floating life: The Auto biography of a Chinese Artist(1960)与林语堂的译作呈现出了迥异的风格。

如果说林语堂善于维持原作的精髓以提炼译作的语句,那么雪莉·布莱克则是把译作当作全新的创作过程,强调改译而非传统的直译或意译。

较为著名的比如:(原文)鸿案相庄廿有三年,年愈久而情愈密。

雪莉·布莱克译:“Meng Kuang was a lady of strong mind,renowned virtue and regrettable lack of beauty…Or so the story goes!”这一段翻译的是沈复和自己的妻子“芸”的夫妻恩爱类比于古代梁鸿与孟光伉俪情深的爱情故事,雪莉·布莱克将“鸿案相庄”的爱情故事具象化,通过释译法使得内涵具体化,目标语将会更加吸引读者的注意,加深对这一段美好爱情故事的印象。

在人物描写的翻译中,雪莉·布莱克的翻译也与林语堂的有较多的不同。

比如:“其形消肩长项,瘦不露骨,眉弯目秀,顾盼神飞,唯两齿微露,似非佳相。


雪莉·布莱克译:The simplicity of her robe seemed to accentuate her fragile beauty and the slenderness of her graceful figure,with its sloping shoulders and long,delicate neck…通过与林语堂译本的比较可以发现,雪莉·布莱克的翻译更加注重形象美和用词美,比如其翻译沈复对妻子“芸”的柔弱之美的集中体现——“眉”,布莱克联想到了中国典型的深邃眼睛“dark eyes”,表达眼神之秀气,与林语堂翻译中的意象烘托更有不同的风味。

三、结语
综上所述,清代沈复所著的《浮生六记》的文学性非常强,引经据典,语言十分朴实但同时具有语义美。

林语堂和雪莉·布莱克的译文各有精彩之处,在表情达意和用词准确程度上也各有千秋,但是林语堂的译本更注重中华传统文化的表现,雪莉·布莱克的译本则体现出语言美和氛围美,对于研究《浮生六记》的翻译而言是不可或缺的范本。

参考文献
[1]张树艳.《浮生六记》林语堂译本的审美再现[J].语文建设,2015(30):55~56.
[2]李平.林译《浮生六记》研究中存在的问题[J].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013(02):74~77.
[3]文军,邓春.国内《浮生六记》英译研究:评述与建议[J].当代外语研究,2012(10):56~60,77.
作者简介:钟丽萍,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美国文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