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 Word版

合集下载

福建省厦门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月考化学试卷(11月份) Word版含解析

福建省厦门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月考化学试卷(11月份) Word版含解析

2017-2018学年福建省厦门一中高二(下)月考化学试卷(6月份)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每小题6分)2.设N 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1L 0.1mol•L碳酸钠溶液中,阴离子数目小于0.1N AB.0.lmol铁粉与足量水蒸气反应生成的H2分子数目为0.1N AC.常温常压下,6g乙酸所含共价键数目为0.7N AD.1mol苯和苯甲酸的混合物完全燃烧时消耗O2的分子数为7.5N A3.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四种元素同周期,X的金属性再同周期元素中最强,Y原子的电子层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Z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居于第二位,W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 n WO2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2A.简单离子半径:X<Y<WB.Y、Z两种元素的氧化物均具有两性C.X、W分别形成的氢化物中所含化学键种类相同D.Z、W形成化合物的电子式为4.一种高能纳米级Fe3S4和镁的二次电池,其工作原理为:Fe3S4+4Mg3Fe+4MgS,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放电时,镁电极为负极B.放电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Fe3S4+8e﹣=3Fe+4S2﹣C.充电时,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MgS+2e﹣=Mg+S2﹣D.充电时,S2﹣从阴离子交换膜左侧向右侧迁移A.A B.B C.C D.D6.2015年,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而荣获诺贝尔奖,由青蒿素合成衍生药物蒿甲醚的合成线路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②反应依次为加成反应、取代反应B.上述三种有机物的含氧官能团完全相同C.青蒿素因含酯基具有氧化性和杀菌功能D.蒿甲醚的化学式为C16H24O57.某同学在实验室探究NaHCO3的性质:常温下,配制0.10mol/LNaHCO3溶液,测其pH为8.4;取少量该溶液滴加CaCl2溶液至pH=7,滴加过程中产生白色沉淀,但无气体放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NaHCO3溶液呈碱性的原因是HCO3﹣的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B.加入CaCl2促进了HCO3﹣的水解C.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HCO3﹣+Ca2+═CaCO3↓+H2CO3D.反应后的溶液中存在:c(Na+)+2c(Ca2+)═c(HCO3﹣)+2c(CO32﹣)+c(Cl﹣)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58分)8.氰化钠是一种重要的基本化工原料,同时也是一种剧毒物质,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一旦泄露需要及时处理,一般可以通过喷洒双氧水或硫代硫酸钠溶液来处理,以减轻环境污染.Ⅰ、已知:氰化钠化学式为NaCN(C元素+2价,N元素﹣3价),氰化钠是一种白色结晶颗粒,剧毒,易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1)用离子方程式说明氰化钠水溶液呈碱性的原因.(2)CN﹣中C元素显+2价,N元素显﹣3价,则非金属性N C(填“<”、“>”或“=”),请设计实验证明:.(3)NaCN用双氧水处理后,产生一种酸式盐和一种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Ⅱ、某化学兴趣小组实验室制备硫代硫酸钠(Na2S2O3),并检测用硫代硫酸钠溶液处理后的氰化钠废水能否达标排放.【实验一】实验室通过下图装置制备Na2S2O3.(4)b装置的作用是.c装置中的产物有Na2S2O3和CO2等,d装置中的溶质有NaOH、Na2CO3,还可能有.(5)实验结束后,在e处最好连接盛(选填“NaOH溶液”、“水”、“CCl4”中任一种)的注射器,然后再,最后拆除装置.【实验二】测定用硫代硫酸钠溶液处理后的废水中氰化钠的含量.已知:①废水中氰化钠的最高排放标准为0.50mg/L.②Ag++2CN﹣═[Ag(CN)2]﹣,Ag++I﹣═AgI↓,AgI呈黄色,且CN﹣优先与Ag+反应.实验如下:取20.00mL处理后的氰化钠废水于锥形瓶中,并滴加几滴KI溶液作指示剂,用1.000×10﹣4mol/L的标准AgNO3溶液滴定,消耗AgNO3溶液的体积为1.50mL.(6)滴定终点的判断方法是;(7)处理后的废水是否达到排放标准(填“是”或“否”),写出判断依据.9.氯化锶晶体在工业上常用作铝的缓蚀剂,工业上用难溶于水的碳酸锶(SrCO3)为原料(含少量钡和铁的化合物等),制备高纯六水氯化锶晶体(SrCl2•6H2O)的过程为:已知:Ⅰ.SrCl2•6H2O晶体在61℃时开始失去结晶水,100℃时失去全部结晶水.()操作在实际工业生产中常常把碳酸锶粉碎并加以搅拌,其目的是,碳酸锶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酸性条件下,加入30% H2O2溶液,将Fe2+氧化成Fe3+,其离子方程式为,能否用新制氯水代替双氧水(填“能”或“否”)(3)在步骤②﹣③的过程中,将溶液的pH值由1调节至;宜用的试剂为A.1.5 B.4 C.9.7D.氧化钠E.氢氧化锶粉末F.碳酸钠晶体G.氧化锶粉末(4)操作③中所得滤渣的主要成分是(填化学式).(5)工业上用50~60℃热风吹干六水氯化锶,选择该温度的原因是.(6)步骤⑥中,洗涤氯化锶晶体最好选用A.水B.稀硫酸C.氢氧化钠溶液D.氯化锶饱和溶液.10.煤的综合利用对于改善大气质量和能源充分利用有重要的意义.(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序号).a.煤是由有机物和少量无机物组成的复杂混合物b.煤在燃烧过程中会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等有害物质c.可利用生石灰、熟石灰、石灰石等固硫剂使煤在燃烧过程中生成稳定的硫酸盐d.煤的干馏属于化学变化、煤的气化和液化都属于物理变化(2)煤的气化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气体H2S用氨水吸收生成正盐的离子方程式是.(3)燃煤烟气的一种脱硫方案﹣火碱一石灰一石膏法流程图1如下.①常温下,用NaOH溶液吸收SO2得到pH=6的NaHSO3溶液,该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顺序是.②氢氧化钙与NaHS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4)煤的间接液化法合成二甲醚的三步反应如下:Ⅰ.2H2(g)+CO(g)⇌CH3OH(g)△H=﹣90.8kJ•mol﹣1Ⅱ.2CH3OH(g)⇌CH3OCH3(g)+H2O(g)△H=﹣23.5kJ•mol﹣1Ⅲ.CO(g)+H2O(g)⇌CO2(g)+H2(g)△H=﹣41.3kJ•mol﹣1①总反应热化学方程式:3H2(g)+3CO(g)⇌CH3OCH3(g)+CO2(g)△H=;②Y(Y1、Y2),X可分别代表压强或温度.如图2表示Y一定时,总反应中CO的平衡转化率随X的变化关系.判断Y1、Y2的大小关系,并简述理由:.﹣1pH能力最强的是,根据表中数据,浓度均为0.01mol•L﹣1的下列四种酸的溶液分别稀释100倍,pH变化最大的是(填编号).A.HCN B.HClO C.CH3COOH D.H2CO3(2)碳酸氢钠是一种(填“强”或“弱”)电解质,写出HCO3﹣水解的离子方程式:,常温下,0.1mol•L﹣1NaHCO3溶液的pH大于8,则溶液中Na+、HCO3﹣、H2CO3、CO32﹣、OH ﹣五种微粒的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3)实验室中常用NaOH来进行洗气和提纯.如下表:当向含相同浓度Cu2+、Mg2+、Fe2+离子的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时,(填离子符号)先沉淀,要使0.2mol/L硫酸铜溶液中Cu2+沉淀较为完全(使Cu2+浓度降至原来的千分之一),则应向溶液里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使溶液pH为.(K sp Cu(OH)2=2×10﹣20mol2•L﹣2)(4)难溶电解质FeS在水溶液中存在着溶解平衡:FeS(s)⇌Fe2+(aq)+S2﹣(aq),在一定温度K sp=c(Fe2+)c(S2﹣)=6.25×10﹣18,在该温度下,氢硫酸饱和溶液中存在c2(H+)c(S2﹣)=1.0×10﹣22.将适量FeCl2投入氢硫酸饱和溶液中,欲使溶液中c(Fe2+)=1.0mol/L,应调节溶液的pH=(已知lg2=0.3)2015-2016学年福建省厦门一中高二(下)月考化学试卷(6月份)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每小题6分)【考点】镁、铝的重要化合物.【分析】A.用惰性电极电解MgCl2溶液,阴极周围氢离子的氧化性强于镁离子;B.耐高温材料应具有较高的熔点;C.钡离子为重金属离子,能够使蛋白质变性;D.明矾不能使蛋白质变性,所以不能用于水的消毒、杀菌;【解答】解:A.用惰性电极电解MgCl2溶液,阴极周围氢离子的氧化性强于镁离子,所以轮不到镁离子放电,而是氢离子放电生成氢气,镁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氢氧化镁沉淀,故A 错误;B.氧化铝具有较高熔点,可以做耐火材料,故B正确;C.钡离子为重金属离子,能够使蛋白质变性,所以钡离子有毒,故C错误;D.明矾水解产生具有吸附性的胶体粒子,可以吸附水中杂质做净水剂,不能使蛋白质变性,所以不能用于水的消毒、杀菌,故D错误;故选:B.2.设N 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1L 0.1mol•L碳酸钠溶液中,阴离子数目小于0.1N AB.0.lmol铁粉与足量水蒸气反应生成的H2分子数目为0.1N AC.常温常压下,6g乙酸所含共价键数目为0.7N AD.1mol苯和苯甲酸的混合物完全燃烧时消耗O2的分子数为7.5N A【考点】阿伏加德罗常数.【分析】A.1L0.1mol•L﹣1碳酸钠溶液中,还含有OH﹣,阴离子总数大于0.1N A;B.铁和水蒸气反应时,3mol铁生成4mol氢气;C,求出乙酸的物质的量,然后根据1mol乙酸中含8mol共价键来分析;D.1mol苯和1mol苯甲酸燃烧时均消耗7.5mol氧气.【解答】解:A.1L0.1mol•L﹣1碳酸钠溶液中,还含有OH﹣,阴离子总数大于0.1N A,故A错误;B.铁和水蒸气反应时,3Fe+4H2O Fe3O4+4H2,3mol铁生成4mol氢气,故0.1mol铁生成mol氢气,故B错误;C.6g乙酸的物质的量为0.1mol,而1mol乙酸中含8mol共价键,故0.1mol乙酸中含0.8N A个共价键,故C错误;D.1mol苯和1mol苯甲酸燃烧时均消耗7.5mol氧气,故1mol苯和苯甲酸的混合物燃烧消耗7.5mol氧气,即7.5N A个氧气分子,与两者的比例无关,故D正确;故选D.3.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四种元素同周期,X的金属性再同周期元素中最强,Y原子的电子层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Z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居于第二位,W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 n WO2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2A.简单离子半径:X<Y<WB.Y、Z两种元素的氧化物均具有两性C.X、W分别形成的氢化物中所含化学键种类相同D.Z、W形成化合物的电子式为【考点】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分析】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Z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居于第二位,则Z为Si元素;四种元素同周期,X的金属性在同周期元素中最强,则X为Na元素;Y原子的电子层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则Y最外层含有3个电子,为Al元素;W的最高价,设W的最高正化合价为x,则x+n=4n+4,则x=3n+4,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 n WO2n+2n只能为1,即其最高正化合价为+7,故W为Cl元素,据此进行解答.【解答】解: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Z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居于第二位,则Z为Si元素;四种元素同周期,X的金属性在同周期元素中最强,则X为Na 元素;Y原子的电子层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则Y最外层含有3个电子,为Al元素;W的,设W的最高正化合价为x,则x+n=4n+4,则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 n WO2n+2x=3n+4,n只能为1,即其最高正化合价为+7,故W为Cl元素,A.离子的电子层越多,离子半径越大,电子层相同时,离子的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则离子半径大小:Y<X<W,故A错误;B.Y的氧化物为氧化铝,Z的氧化物为二氧化硅,氧化铝具有两性,而二氧化硅为酸性氧化物,故B错误;C.X的氢化物为NaH,W的氢化物为HCl,NaH含有离子键,而HCl中含有共价键,故C 错误;D.Z、W形成化合物为四氯化碳,四氯化碳的电子式为,故D正确;故选D.4.一种高能纳米级Fe3S4和镁的二次电池,其工作原理为:Fe3S4+4Mg3Fe+4MgS,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放电时,镁电极为负极B.放电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Fe3S4+8e﹣=3Fe+4S2﹣C.充电时,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MgS+2e﹣=Mg+S2﹣D.充电时,S2﹣从阴离子交换膜左侧向右侧迁移【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分析】根据电池反应式知,放电时为原电池反应,Mg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则Mg是负极,电极反应式为Mg﹣2e﹣=Mg2+,Fe3S4为正极,正极反应式为Fe3S4+8e﹣=3Fe+4S2﹣,充电时,原电池的负极与电源的负极连接,发生还原反应,原电池的正极与电源的正极相连,发生氧化反应,结合电极方程式解答该题.【解答】解:根据电池反应式知,放电时为原电池反应,Mg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则Mg是负极,电极反应式为Mg﹣2e﹣=Mg2+,Fe3S4为正极,正极反应式为Fe3S4+8e﹣=3Fe+4S2﹣,A.通过以上分析知,Mg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则Mg是负极,故A正确;B.放电时,Fe3S4为正极,正极反应式为Fe3S4+8e﹣=3Fe+4S2﹣,故B正确;C.充电时,原电池的负极与电源的负极连接,发生还原反应,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MgS+2e ﹣=Mg+S2﹣,故C正确;D.原电池的负极与电源的负极连接,原电池的正极与电源的正极相连,则左侧为阳极,右侧为阴极,充电时,S2﹣应移向阳极即从阴离子交换膜右侧向左侧迁移,故D错误;故选D.()A.A B.B C.C D.D【考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分析】A.还原性气体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氨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小,应利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C.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可氧化KI生成碘单质;D.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HClO,均为酸,且HClO具有漂白性.【解答】解:A.还原性气体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不一定是二氧化硫,故A错误;B.氨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小,应利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图中收集气体的装置不合理,故B错误;C.氧化氮密度比空气大,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可氧化KI生成碘单质,碘遇淀粉变蓝,NO2有氧化性,故C错误;D.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HClO,均为酸,且HClO具有漂白性,结论应为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物具有酸性,HClO具有漂白性,故D正确.故选D.6.2015年,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而荣获诺贝尔奖,由青蒿素合成衍生药物蒿甲醚的合成线路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②反应依次为加成反应、取代反应B.上述三种有机物的含氧官能团完全相同C.青蒿素因含酯基具有氧化性和杀菌功能D.蒿甲醚的化学式为C16H24O5【考点】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有机物分子中的官能团及其结构.【分析】A.①中C=O转化为﹣OH,②中﹣OH上H被甲基取代;B.青蒿素含﹣COOC﹣,而另两种有机物不含;C.青蒿素中含有﹣O﹣O﹣化学键,与双氧水分子结构(H﹣O﹣O﹣H)相似;D.由结构可知分子式.【解答】解:A.①中C=O转化为﹣OH,②中﹣OH上H被甲基取代,则分别发生加成、取代反应,故A正确;B.青蒿素含﹣COOC﹣,而另两种有机物不含,则三种有机物中的官能团不完全相同,故B 错误;C.青蒿素中含有﹣O﹣O﹣化学键,与双氧水分子结构(H﹣O﹣O﹣H)相似,则具有强氧化性,可杀菌消毒,但与酯基无关,故C错误;D.由蒿甲醚结构可知分子式为C16H26O5,故D错误;故选A.7.某同学在实验室探究NaHCO3的性质:常温下,配制0.10mol/LNaHCO3溶液,测其pH为8.4;取少量该溶液滴加CaCl2溶液至pH=7,滴加过程中产生白色沉淀,但无气体放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NaHCO3溶液呈碱性的原因是HCO3﹣的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B.加入CaCl2促进了HCO3﹣的水解C.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HCO3﹣+Ca2+═CaCO3↓+H2CO3D.反应后的溶液中存在:c(Na+)+2c(Ca2+)═c(HCO3﹣)+2c(CO32﹣)+c(Cl﹣)【考点】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盐类水解的应用.【分析】A.NaHCO3既能电离又能水解;B.加入CaCl2消耗CO32﹣;C.HCO3﹣与Ca2+生成CaCO3和氢离子,氢离子结合HCO3﹣生成H2CO3;D.根据电荷守恒分析.【解答】解:A.NaHCO3既能电离又能水解,水解显碱性,电离显酸性,NaHCO3溶液呈碱性的原因是HCO3﹣的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故A正确;B.溶液中存在HCO3﹣⇌CO32﹣+H+,加入CaCl2消耗CO32﹣,促进HCO3﹣的电离,故B错误;C.HCO3﹣与Ca2+生成CaCO3和氢离子,氢离子结合HCO3﹣生成H2CO3,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HCO3﹣+Ca2+═CaCO3↓+H2CO3,故C正确;D.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c(Na+)+c(H+)+2c(Ca2+)=c(HCO3﹣)+2c(CO32﹣)+c(Cl﹣)+c(OH﹣),溶液至pH=7,c(H+)=c(OH﹣),c(Na+)+2c(Ca2+)=c(HCO3﹣)+2c(CO32﹣)+c(Cl﹣),故D正确;故选B.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58分)8.氰化钠是一种重要的基本化工原料,同时也是一种剧毒物质,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一旦泄露需要及时处理,一般可以通过喷洒双氧水或硫代硫酸钠溶液来处理,以减轻环境污染.Ⅰ、已知:氰化钠化学式为NaCN(C元素+2价,N元素﹣3价),氰化钠是一种白色结晶颗粒,剧毒,易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1)用离子方程式说明氰化钠水溶液呈碱性的原因CN﹣+H2O⇌HCN+OH﹣.(2)CN﹣中C元素显+2价,N元素显﹣3价,则非金属性N>C(填“<”、“>”或“=”),请设计实验证明:取少量碳酸氢钠于试管中,加入稀硝酸,有无色气泡产生,说明酸性硝酸大于碳酸,则非金属性N>C.(3)NaCN用双氧水处理后,产生一种酸式盐和一种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CN﹣+H2O2+H2O═HCO3﹣+NH3↑;Ⅱ、某化学兴趣小组实验室制备硫代硫酸钠(Na2S2O3),并检测用硫代硫酸钠溶液处理后的氰化钠废水能否达标排放.【实验一】实验室通过下图装置制备Na2S2O3.(4)b装置的作用是安全瓶,防止倒吸.c装置中的产物有Na2S2O3和CO2等,d装置中的溶质有NaOH、Na2CO3,还可能有Na2SO3.(5)实验结束后,在e处最好连接盛NaOH溶液(选填“NaOH溶液”、“水”、“CCl4”中任一种)的注射器,然后再关闭K2打开K1,最后拆除装置.【实验二】测定用硫代硫酸钠溶液处理后的废水中氰化钠的含量.已知:①废水中氰化钠的最高排放标准为0.50mg/L.②Ag++2CN﹣═[Ag(CN)2]﹣,Ag++I﹣═AgI↓,AgI呈黄色,且CN﹣优先与Ag+反应.实验如下:取20.00mL处理后的氰化钠废水于锥形瓶中,并滴加几滴KI溶液作指示剂,用1.000×10﹣4mol/L的标准AgNO3溶液滴定,消耗AgNO3溶液的体积为1.50mL.(6)滴定终点的判断方法是滴入最后一滴硝酸银溶液,出现淡黄色沉淀;(7)处理后的废水是否达到排放标准否(填“是”或“否”),写出判断依据消耗3的物质的量为1.5×10﹣3L×0.0001mol/L=1.50×10﹣7mol,根据方程式Ag++2CN=[Ag(CN)7mol×2×49g/mol=1.47×10﹣5g,废水中氰化钠2]﹣,处理的废水中氰化钠的质量为1.50×10﹣的含量为=0.735mg/L>0.50mg/L,处理后的废水未达到达到排放标准.【考点】探究物质的组成或测量物质的含量.【分析】(1)NaCN为强碱弱酸盐,水解呈碱性;(2)非金属性强的元素显示负价,非金属性弱的则显示正价;非金属的非金属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越强.(3)NaCN用双氧水处理产生一种酸式盐和一种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说明二者反应生成氨气、和碳酸氢钠;【实验一】a装置制备二氧化硫,c装置中制备Na2S2O3,反应导致装置内气压减小,b为安全瓶作用,防止溶液倒吸,d装置吸收多余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4)由仪器结构特征,b装置为安全瓶,防止溶液倒吸;d装置吸收二氧化硫,d中溶质有NaOH、Na2CO3,碱过量,还有亚硫酸钠生成;(5)实验结束后,装置b中还有残留的二氧化硫,为防止污染空气,应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关闭K2打开K1拆除装置,防止污染空气;【实验二】(6)Ag+与CN﹣反应生成[Ag(CN)2]﹣,当CN﹣反应结束时,Ag+与I﹣生成AgI 黄色沉淀,说明反应到达滴定终点;(7)计算消耗硝酸银物质的量,再根据方程式Ag++2CN﹣=[Ag(CN)2]﹣计算出氰化钠的含量与废水中氰化钠的最高排放标准为0.50mg/L比较判断是否符合排放标准.【解答】解:(1)氰化钠化学式为NaCN(C元素+2价,N元素﹣3价),氰化钠是一种白色结晶颗粒,剧毒,易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NaCN为强碱弱酸盐,水解呈碱性,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N﹣+H2O⇌HCN+OH﹣,故答案为:CN﹣+H2O⇌HCN+OH﹣;(2)CN﹣中C元素显+2价,N元素显﹣3价,说明N非金属性强,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越强,其检验方法为:取少量碳酸氢钠于试管中,加入稀硝酸,有无色气泡产生,说明酸性硝酸大于碳酸,则非金属性N>C;故答案为:>;取少量碳酸氢钠于试管中,加入稀硝酸,有无色气泡产生,说明酸性硝酸大于碳酸,则非金属性N>C;(3)用双氧水处理氰化钠,产生一种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为氨气,根据原子守恒一种酸式盐为碳酸氢钠,所以反应为:NaCN+H2O2+H2O═NaHCO3+NH3↑,离子反应为:CN﹣+H2O2+H2O═HCO3﹣+NH3↑,故答案为:CN﹣+H2O2+H2O═HCO3﹣+NH3↑;【实验一】a装置制备二氧化硫,c装置中制备Na2S2O3,反应导致装置内气压减小,b为安全瓶作用,防止溶液倒吸,d装置吸收多余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4)由仪器结构特征,可知b装置为安全瓶,防止倒吸,d装置吸收二氧化硫,d中溶质有NaOH、Na2CO3,碱过量,还有亚硫酸钠生成,故答案为:安全瓶,防止倒吸;Na2SO3;(5)实验结束后,装置b中还有残留的二氧化硫,为防止污染空气,应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再关闭K2打开K1,防止拆除装置时污染空气,故答案为:NaOH溶液;关闭K2打开K1;【实验二】(6)Ag+与CN﹣反应生成[Ag(CN)2]﹣,当CN﹣反应结束时,滴入最后一滴硝酸银溶液,Ag+与I﹣生成AgI黄色沉淀,说明反应到达滴定终点,故答案为:滴入最后一滴硝酸银溶液,出现淡黄色沉淀;(7)消耗AgNO3的物质的量为1.5×10﹣3L×0.0001mol/L=1.50×10﹣7mol,根据方程式Ag++2CN﹣=[Ag(CN)2]﹣,处理的废水中氰化钠的质量为1.50×10﹣7mol×2×49g/mol=1.47×10﹣5g,废水中氰化钠的含量为=0.735mg/L>0.50mg/L,处理后的废水未达到达到排放标准,故答案为:否;消耗AgNO3的物质的量为1.5×10﹣3L×0.0001mol/L=1.50×10﹣7mol,根据方程式Ag++2CN﹣=[Ag(CN)2]﹣,处理的废水中氰化钠的质量为1.50×10﹣7mol×2×49g/mol=1.47×10﹣5g,废水中氰化钠的含量为=0.735mg/L>0.50mg/L,处理后的废水未达到达到排放标准.9.氯化锶晶体在工业上常用作铝的缓蚀剂,工业上用难溶于水的碳酸锶(SrCO3)为原料(含少量钡和铁的化合物等),制备高纯六水氯化锶晶体(SrCl2•6H2O)的过程为:已知:Ⅰ.SrCl2•6H2O晶体在61℃时开始失去结晶水,100℃时失去全部结晶水.Ⅱ.有关氢氧化物开始沉淀和完全沉淀的pH在实际工业生产中常常把碳酸锶粉碎并加以搅拌,其目的是加快反应速率,碳酸锶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rCO3+2HCl=SrCl2+CO2↑+H2O.(2)酸性条件下,加入30% H2O2溶液,将Fe氧化成Fe,其离子方程式为2Fe2++H2O2+2H+=2Fe3++2H2O,能否用新制氯水代替双氧水能(填“能”或“否”)(3)在步骤②﹣③的过程中,将溶液的pH值由1调节至B;宜用的试剂为EG A.1.5 B.4 C.9.7D.氧化钠E.氢氧化锶粉末F.碳酸钠晶体G.氧化锶粉末(4)操作③中所得滤渣的主要成分是Fe(OH)3、BaSO4(填化学式).(5)工业上用50~60℃热风吹干六水氯化锶,选择该温度的原因是温度高有利于除去湿存(晶体表面附着的)水,但温度高于61℃时,氯化锶晶体中的结晶水也会失去.(6)步骤⑥中,洗涤氯化锶晶体最好选用DA.水B.稀硫酸C.氢氧化钠溶液D.氯化锶饱和溶液.【考点】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分析】以SrCO3为原料制备六水氯化锶(SrCl2•6H2O),由流程可知,SrCO3和盐酸反应后溶液中除含有Sr2+和Cl﹣外,还含有少量Fe2+、Ba2+杂质,然后加硫酸生成硫酸钡沉淀,加入过氧化氢,调节溶液pH可生成氢氧化铁沉淀,所以过滤后滤渣为硫酸钡和氢氧化铁,滤液中含SrCl2,最后蒸发、冷却结晶得到SrCl2•6H2O,为减少氯化锶的损失,用氯化锶饱和溶液洗涤,以此来解答.【解答】解:(1)把碳酸锶粉碎并加以搅拌,可以加快反应速率,碳酸锶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锶、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rCO3+2HCl=SrCl2+CO2↑+H2O,故答案为:加快反应速率;SrCO3+2HCl=SrCl2+CO2↑+H2O;(2)酸性条件下,加入30% H2O2溶液,将Fe2+氧化成Fe3+,同时生成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H2O2+2H+=2Fe3++2H2O,也可以用新制氯水代替双氧水,将亚铁离子氧化成铁离子,故答案为:2Fe2++H2O2+2H+=2Fe3++2H2O;能;(3)在步骤②﹣③的过程中,主要目的是将铁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铁沉淀,而除去铁元素,要使铁沉淀完全,要将溶液的pH值由1调节至4左右,故选B,调节pH除去Fe3+等,要不能引入杂质,最好选用氢氧化锶粉末或氧化锶粉末,故选EG,故答案为:B;EG;(4)由于前面加入了稀硫酸故有硫酸钡生成,水解可生成氢氧化铁沉淀,所以操作③中所得滤渣有两种即BaSO4、Fe(OH)3,故答案为:Fe(OH)3、BaSO4;(5)由于温度高有利于除去湿存(晶体表面附着的)水,但温度高于61℃时,氯化锶晶体中的结晶水也会失去,所以工业上用50~60℃热风吹干六水氯化锶,故答案为:温度高有利于除去湿存(晶体表面附着的)水,但温度高于61℃时,氯化锶晶体中的结晶水也会失去;(6)步骤⑥中,洗涤氯化锶晶体时,要尽可能减少氯化锶的损失,根据沉淀溶解平衡移动的原理可知,用氯化锶饱和溶液洗涤,可以减少氯化锶的损失,故选D.10.煤的综合利用对于改善大气质量和能源充分利用有重要的意义.(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填序号).a.煤是由有机物和少量无机物组成的复杂混合物b.煤在燃烧过程中会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等有害物质c.可利用生石灰、熟石灰、石灰石等固硫剂使煤在燃烧过程中生成稳定的硫酸盐d.煤的干馏属于化学变化、煤的气化和液化都属于物理变化(2)煤的气化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气体H2S用氨水吸收生成正盐的离子方程式是H2S+2NH3•H2O═2NH4++S2﹣+2H2O.(3)燃煤烟气的一种脱硫方案﹣火碱一石灰一石膏法流程图1如下.①常温下,用NaOH溶液吸收SO2得到pH=6的NaHSO3溶液,该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顺序是(+)>(3﹣)>(+)>(32﹣)>(﹣).②氢氧化钙与NaHS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3═3↓+NaOH+H2O.(4)煤的间接液化法合成二甲醚的三步反应如下:Ⅰ.2H2(g)+CO(g)⇌CH3OH(g)△H=﹣90.8kJ•mol﹣1Ⅱ.2CH3OH(g)⇌CH3OCH3(g)+H2O(g)△H=﹣23.5kJ•mol﹣1Ⅲ.CO(g)+H2O(g)⇌CO2(g)+H2(g)△H=﹣41.3kJ•mol﹣1①总反应热化学方程式:3H2(g)+3CO(g)⇌CH3OCH3(g)+CO2(g)△H=﹣246.4 kJ•mol ﹣1;②Y(Y1、Y2),X可分别代表压强或温度.如图2表示Y一定时,总反应中CO的平衡转化率随X的变化关系.判断Y1、Y2的大小关系,并简述理由:1<2,由2()+()⇌CH3OCH3(g)+CO2(g)可知,压强增大,CO的平衡转化率增大,温度升高,CO的平衡转化率减小,所以X代表压强,Y代表温度,压强一定时,温度越低平衡转化率越大..【考点】煤的干馏和综合利用.【分析】(1)a.煤是由有机物和少量无机物组成的复杂的混合物;b.从煤中含有的元素和不完全燃烧分析;c.碳酸钙受热分解为氧化钙,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能与碱、碱性氧化发生反应;d.煤的干馏、煤的气化和液化都属于化学变化;(2)H2S用氨水吸收生成正盐硫化铵和水;(3)①常温下,NaHSO3溶液的pH=6,NaHSO3溶液呈酸性,说明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②氢氧化钙与NaHSO3反应生成沉淀亚硫酸钙、NaOH和水;(4)①据盖斯定律由已知的热化学方程式乘以相应的数值进行加减,来构造目标热化学方程式,反应热也乘以相应的数值进行加减;②3H2(g)+3CO(g)⇌CH3OCH3(g)+CO2(g)△H<0,正反应气体体积减小,通过分析升高温度和增大压强导致平衡的移动方向,通过CO的平衡转化率的变化判断X、Y.【解答】解:(1)a.煤是由有机物和少量无机物组成的复杂的混合物,主要含有C元素,故a正确;b.煤中伴有硫元素和氮元素,不完全燃烧时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等有害物质,故b正确;c.碳酸钙受热分解为氧化钙,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能与氢氧化钙、氧化钙发生反应生成亚硫酸钙,然后被氧气氧化生成稳定的硫酸盐,故c正确;d.煤的干馏、煤的气化和液化都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误;故答案为:abc;(2)H2S用氨水吸收生成正盐硫化铵和水,离子方程式为:H2S+2NH3•H2O═2NH4++S2﹣+2H2O;。

福建省厦门市高二下学期月考化学试卷(3月份)

福建省厦门市高二下学期月考化学试卷(3月份)

福建省厦门市高二下学期月考化学试卷(3月份)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8题;共16分)1. (2分) (2017高一上·合肥期中) 某国外化学教材中有一张关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插图:由图可知,在该反应中是()A . 还原剂B . 氧化剂C . 氧化产物D . 还原产物2. (2分) (2016高三上·长春期中)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 CaCO3(s)=CaO(s)+CO2(g)室温下不能自发进行,说明该反应的△H>0、△S<0B . 使用催化剂能够降低化学反应的反应热(△H)C . 由Ka(HCN)<Ka(CH3COOH)可说明在相同条件下,氢氰酸的酸性比醋酸弱D . 化学平衡常数的大小与温度、浓度、压强有关,与催化剂无关3. (2分) (2016高二上·葫芦岛期中) 燃烧1g乙炔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放出热量50kJ,则这一反应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A . 2C2H2(g)+5O2(g)═4CO2(g)+2H2O(l)△H=+50 kJ•mol﹣1B . C2H2(g)+ O2(g)═2CO2(g)+H2O(g)△H=﹣1300 kJ•mol﹣1C . 2C2H2+5O2═4CO2+2H2O△H=﹣2 600 kJD . 2C2H2(g)+5O2(g)═4CO2(g)+2H2O(l)△H=﹣2600 kJ•mol﹣14. (2分) (2017高二下·河南期中) 一定条件下N2(g)+3H2(g)⇌2NH3(g);△H=﹣92.4kJ/mol,用1.5molN2和一定量H2反应时,当N2的转化率为80%,达到平衡状态,放出的热量为()A . 136.8kJB . 110.9kJC . 83.2kJD . 82.4kJ5. (2分) (2017高二上·濉溪期中) 某公司设计的用于驱动潜艇的液氨﹣液氧燃料电池示意图如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 电池总反应为:4NH3+3O2=2N2+6H2OB . 电池工作时,OH﹣向正极移动C . 电极 2 发生的电极反应为:O2+4H++4e﹣=2H2OD . 电流由电极 1 经外电路流向电极26. (2分) (2017高二上·天津期末) 全钒液流电池是一种新型的绿色环保储能电池,其电池总反应为:V3++VO2++H2O VO2++2H++V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放电时正极反应为:VO2++2H++e﹣=VO2++H2OB . 放电时每转移2mol电子时,消耗1mol氧化剂C . 充电过程中电子由阳极经导线移向阴极,再由阴极经电解质溶液移向阳极D . 放电过程中,H+由正极移向负极7. (2分)(2018·安阳模拟) 近几年科学家发明了一种新型可控电池一一锂水电池,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最新-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2018届高三化学第二次月考新

最新-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2018届高三化学第二次月考新

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2018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化学)说明:1.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2.请将全部答案填到答题卷中。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l C12 N14 016 Na23 Mg24 S32 Fe56第Ⅰ卷(选择题共66分)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均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每小题3分,共66分。

1.人类将在未来几十年内逐渐由“碳素燃料文明时代”过渡至“太阳能文明时代”(包括风能、生物质能等太阳能的转换形态),届时人们将适应“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煤、石油和天然气都属于碳素燃料B.发展太阳能经济有助于减缓温室效应C.太阳能电池可将太阳能直接转化为电能D.目前正在研究的菠菜蛋白质“发电”不属于太阳能文明2.检验下列物质X是否已部分被氧化变质,所选用的试剂Y不正确的是()3.某地污水中含有Zn2+、Hg2+、Fe3+和Cu2+四种阳离子。

甲、乙、丙三位同学设计的从该污水中回收金属铜的方案如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甲方案中的反应涉及到置换、分解、化合、复分解四种反应类型B.乙方案中加过量铁粉可以将四种阳离子全部还原C.丙方案也发生环境污染D.三种实验方案中都能制得纯净铜4.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测定Na2CO3和NaHCO3混合物中Na2CO3质量分数的是()A.取a克混合物充分加热,减重b克B.取a克混合物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加热、蒸干、灼烧,得b克固体C.取a克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逸出气体用碱石灰吸收,增重b克D .取a 克混合物与足量Ba (OH )2溶液充分反应,过滤、洗涤、烘干,得b 克固体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Fe 分别与氯气和稀盐酸反应所得氯化物相同B .K 、Al 分别与不足量的稀硫酸反应所得溶液均呈中性C .Li 、Na 、K 的原子半径和密度随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增大D .C 、P 、S 、Cl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增强6.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用来表示物质变化的化学用语中,正确的是( )A .电解饱和食盐水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CI —→Cl 2↑+2e— B .氢氧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式:O 2+2H 2O+4e —→4OH —C .粗铜精炼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是纯铜,电极反应式为:Cu→Cu 2++2e —D .钢铁发生电化学腐蚀的正极反应式:Fe→Fe 2++2e 一7.Al 、Fe 、Cu 都是重要的金属元素。

福建高二高中化学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福建高二高中化学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福建高二高中化学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化学式只表示一种纯净物的是A .C 2H 6B .C 4H 10 C .C 2H 4Cl 2D .C2.如图分别是A 、B 两种物质的核磁共振氢谱,已知A 、B 两种物质都是烃类,都含有6个氢原子,试根据两种物质的核磁共振氢谱推测A 、B 有可能是下面的( )A .A 是C 3H 6,B 是C 6H 6 B .A 是C 2H 6,B 是C 3H 6C .A 是C 2H 6,B 是C 6H 6D .A 是C 3H 6,B 是C 2H 63.等质量的下列烃燃烧,消耗 O 2最多的是A .C 2H 6B .C 3H 6 C .C 6H 6D .C 3H 84.与等物质的量的Br 2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的产物是 A . B . C . D .5.两种气态烃组成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后所得到CO 2和H 2O 的物质的量随混合烃总物质的量的变化如图所示,则下列对混合烃的判断正确的是( )①一定有乙烯 ②一定有甲烷 ③一定有丙烷 ④一定没有乙烷 ⑤可能有甲烷 ⑥可能有乙炔A .②⑤⑥B .②⑥C .②④D .②③6.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不正确的是( )A .乙烯分子的结构简式:CH 2=CH 2B .甲基的电子式为C .硫离子结构示意图:D .CH 4分子的比例模型: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26C 和146C 是2种核素,它们互为同位素B .物质变化中炭化、钝化、皂化、酯化、熔化都属于化学变化C . 与 互为同分异构体D .石油分馏的馏分之一是石油气,石油气中含有大量的己烷8.鲨鱼是世界上惟一不患癌症的动物,科学研究表明,鲨鱼体内含有一种角鲨烯,具有抗癌性。

已知鲨烯分子含有30个C原子及6个C=C且不含环状结构,则其分子式为( )A.C30H48B.C30H62C.C30H60D.C30H509.某烷烃相对分子质量为86,跟Cl2反应生成一氯取代物只有两种,它的结构简式、名称全正确的是( ) A.CH3 CH2C (CH3)3 2,2-二甲基丁烷B.(C2H5)2CHCH3 2-乙基丁烷C.(CH3)2CHCH(CH3)2 2,3-二甲基丁烷D.CH3(CH2)4CH3己烷10.下列关于的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碳原子不可能都在同一平面上B.最多只可能有9个碳原子在同一平面上C.有7个碳原子可能在同一直线上D.至少有14个原子在同一平面上11.不能与溴水发生反应的是①苯②乙烯③亚硫酸④NaOH溶液⑤AgNO3溶液⑥裂化汽油⑦甲烷⑧镁粉A.①B.①⑦C.①⑦⑧D.①②⑤⑦12.某有机化合物6.2g完全燃烧生成8.8g CO2和5.4gH2O,无其它物质生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化合物属于烃B.该化合物肯定含O元素C.该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1D.该化合物的结构只有一种13.六苯乙烷为白色固体,其结构如图所示。

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含解析

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含解析

厦门双十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 (下)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可能用到的相对霣子成量:H-l C-12 N-14 0-16 Na-23 Cl-35.5 Fe-56 Cu-64 S-32一、单选题(本大雇共16小共48分)1.磷酸亚铁锂(LiFePO4)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之一。

采用湿法冶金工艺回收废旧硫酸亚铁锂电池正极片中的金属,其流程如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合理处理废旧电池有利于保护环境和资源再利用B. 从“正极片”中可回收的金属元素有Al、Fe、LiC. “沉淀”反应的金属离子为Fe3+D. 上述流程中可用硫酸钠代替碳酸钠【答案】D【解析】分析:正极片碱溶时铝转化为偏铝酸钠,滤渣中含有磷酸亚铁锂,加入硫酸和硝酸酸溶,过滤后滤渣是炭黑,得到含Li、P、Fe的滤液,加入碱液生成氢氧化铁沉淀,滤液中加入碳酸钠生成含锂的沉淀,据此解答。

详解:A、废旧电池中含有重金属,随意排放容易污染环境,因此合理处理废旧电池有利于保护环境和资源再利用,A正确;B、根据流程的转化可知从正极片中可回收的金属元素有Al、Fe、Li,B正确;C、得到含Li、P、Fe的滤液,加入碱液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因此“沉淀”反应的金属离子是Fe3+,C正确;D、碳酸锂沉淀,硫酸锂能溶于水,因此上述流程中不能用硫酸钠代替碳酸钠,D错误。

答案选D。

点睛:本题以废旧电池的回收为载体考查金属元素的回收,明确流程中元素的转化关系是解答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2.高温高压液态水具有接近常温下弱酸的c(H+)或弱碱的c(OH−),油脂在其中能以较快的反应速率水解。

与常温常压水相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高温高压液态水中,体系温度升高,油脂水解反应速率加快B. 高温高压液态水中,油脂与水的互溶能力增强,油脂水解反应速率加快C. 高温高压液态水中,c(H+)增大,可催化油脂水解反应,且产生的酸进一步催化水解D. 高温高压液态水中的油脂水解,相当于常温下在体系中加入了相同c(H+)的酸或相同c(OH−)的碱的水解【答案】D【解析】【详解】A.对于任何化学反应,体系温度升高,均可加快反应速率,A项正确;B.由于高温高压液态水中,c(H+)和c(OH−)增大,油脂水解向右移动的倾向变大,因而油脂与水的互溶能力增强,反应速率加快,B项正确;C.油脂在酸性条件下水解,以H+做催化剂,加快水解速率,因而高温高压液态水中,c(H+)增大,可催化油脂水解反应,且产生的酸进一步催化水解,C项正确;D.高温高压液态水中的油脂水解,其水环境仍呈中性,因而不能理解成相当于常温下在体系中加入了相同c(H+)的酸或相同c(OH−)的碱的水解,而是以体系升温、增加水和油脂的互溶以及提高水中H+浓度的方式,促进油脂的水解,D项不正确。

双十中学二模考化学真题含答案.pdf

双十中学二模考化学真题含答案.pdf

厦门双十中学2017届初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化 学 试 题(考试时间:45分钟;满分:75分) 班级 姓名 座号 注意事项:1.试卷分为Ⅰ、Ⅱ两卷,共16题,共4页,另有答题卡。

2.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否则不能得分。

3.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Mg-24 Al-27 Cl-35.5 Ca-40第Ⅰ卷 选择题本卷共10题,每题3分,共3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厨房里发生的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 .开水沸腾B .铁锅生锈C .沼气燃烧D .蔬菜腐烂2.关于“舌尖上的厦门”,下列说法不科学的是A .土笋冻——补充蛋白质B .鱿鱼——用甲醛保鲜C .海蛎煎——补锌和钙D .馅饼——制作时,加小苏打有利发酵3.无土栽培是现代农业栽培植物的一种方法。

栽培西红柿的某种营养液中含有的NH 4H 2PO 4属于A .钾肥B .氮肥C .磷肥D .复合肥4.常用的“灭火弹”里装有液态四氯化碳,使用时,液态四氯化碳迅速转化为气态并覆盖在火焰上。

据此推测,四氯化碳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是A .气态时密度比空气大B .沸点较低,容易气化C .不支持燃烧D .可燃性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稀释浓硫酸 B .蒸发食盐水 C .套橡胶管D .测溶液pH6.根据如图的信息判断,下列关于铝的说法错误的是A .属于金属元素B .原子的核电荷数是13C .相对原子质量是26.982gD .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易失去电子形成Al 3+7.右图为NaCl 、KNO 3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KNO 3的溶解度一定大于NaCl 溶解度B .20℃时,50g 水最多能溶解31.6gKNO 3C .50℃的NaCl 饱和溶液降温到20℃时变成不饱和溶液D .t ℃时,NaCl 和KNO 3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水润湿后水pH 试纸 待测液用水润湿玻 璃管浓硫酸水8.二甲醚(C2H6O)以其无污染、易于制造的特征,可能成为一种全新的替代能源而普及。

(完整word版)厦门市2017-2018年高二化学第二学期期末质检含答案

(完整word版)厦门市2017-2018年高二化学第二学期期末质检含答案

厦门市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质检化学试题说明: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N-14 O-16 Cl-35.5 Fe-56 Cu-64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题3分,共45分。

)1.回收废旧磷酸亚铁锂电池中正极材料(正极成分分为LiFePO4、含有铝箔、炭黑等杂质)的金属元素流程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NaOH溶解”分离铝箔和其他正极材料B.“H2SO4+H2O2溶解”中H2O2做还原剂C.Li2CO3易溶于水D.可回收利用的物质仅有Fe(OH)32.下列说法与原电池无关的是A.高压电塔上镶嵌锌块防腐B.“炼铝”加入冰晶石降低熔点C.铁粉、活性炭、无机盐制作“暖宝宝”D.Ag2Hg3补过的牙咬到铝箔感到疼痛3.0.1mol下列物质分别于1L0.1mol/L的NaOH溶液反应,所得溶液pH最小的是A.SO3B.NO2C.CO2D.HCl4.盐酸与过量锌粉反应,加入下列物质能减慢反应速率但又不影响H2生成量的是A.NaOHB.CuSO4C.CH3COONaD.NaHCO35.在pH=1的无色溶液中,可大量共存的是A.NO3-、Fe2+、Mg2+、SO42-B.K+、Cl-、Al3+、CO32-C.Ca2+、CH3COOH、Br-、Na+D.ClO-、Ba2+、Na+、Cl-6.我国化学家张青莲命名的“小狗烯”结构如图。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分子式为C26H24B.所有碳原子可能共平面C.可发生加成反应D.一氯代物有15种(不含立体异构)7.下列实验操作或装置(省略夹持装置)正确的是8.设N 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71gCl2和足量的H2O充分反应转移电子数为N AB.精炼铜,若阳极失去0.1N A个电子,则阴极增重3.2gC.1LpH=6的纯水含有OH-数目为10-8N AD.1L 1mol/LCH3COONa溶液中含有CH3COO-数目为N A9.从工业溴中提纯溴的装置如图。

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2017-2018学年高考化学模拟试卷(11月份) Word版含解析

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2017-2018学年高考化学模拟试卷(11月份) Word版含解析

2017-2018学年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高考化学模拟试卷一、本卷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6分)(2013•思明区校级模拟)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3.(6分)(2014•焦作一模)如图是部分短周期元素原子半径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5.(6分)(2013•思明区校级模拟)甲、乙、丙、丁、戊是中学常见的无机物,其中甲、乙为单质,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某些条件和部分产物已略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6.(6分)(2015•漳州模拟)某研究性活动小组在实验室用三份不同初始浓度的氨基甲酸铵(NH2COONH4)溶液在不同温度下进行水解实验:NH2COONH4+2H2O⇌NH4HCO3+NH3•H2O,经测得c(NH2COO﹣)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7.(6分)(2013•思明区校级模拟)常温下,向100mL0.1mol•L﹣1H2A(二元酸)溶液中逐滴加入0.2mol•L﹣1NaOH溶液,图中所示曲线表示混合溶液的pH变化情况(体积变化忽略不计).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二、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45分)8.(16分)(2014•漳平市校级模拟)A、B、C、D、E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四种短周期元素,有关位置及信息如下:A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与其氢化物反应生成离子化合物;C单质一般保存在煤油中;(1)A元素的氢化物水溶液能使酚酞变红的原因用电离方程式解释为.(2)A、D的氢化物相互反应,产生白色固体,鉴定该固体需用到的试剂或试纸(蒸馏水除外)有.(3)B、C组成的某种化合物和B的某种氢化物反应可生成B的单质,则B、C组成的该化合物所含有的化学键为.(4)A与B可组成质量比为7:16的三原子分子,该分子释放在空气中其化学作用可能引发的后果有:.①酸雨②温室效应③光化学烟雾④臭氧层破坏(5)A和C组成的一种离子化合物,能与水反应生成两种碱,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6)已知一定量的E单质能在B2(g)中燃烧,其可能的产物及能量关系如图1所示:请写出一定条件下EB2(g)与E(s)反应生成EB(g)的热化学方程式.(7)若在D与F组成的某种化合物的溶液甲中,加入铜片,溶液会慢慢变为蓝色,依据产生该现象的反应原理,所设计的原电池如图2所示,其反应中正极出现的现象是,负极的反应式为.9.(14分)(2013•思明区校级模拟)制备锌印刷电路板是用稀硝酸腐蚀锌板,产生的废液称“烂板液”.“烂板液”中含硝酸锌外,还含有自来水带入的Cl﹣和Fe3+.在实验室里,用“烂板液”制取ZnSO4•7H2O的过程如下:(1)若稀硝酸腐蚀锌板时还原产物为N2O,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2)若步骤①的pH>12,则Zn(OH)2溶解生成四羟基合锌酸钠.写出Zn(OH)2被溶解的离子方程式.(3)滤液D中除了含有OH﹣离子外,还含有的阴离子有(填离子符号).(4)若滤液E的pH=4,c(Zn2+)=2mol•L﹣1,c(Fe3+)=2.6×l0﹣9mol•L﹣1,能求得的溶度积是(填选项).A、Ksp[Zn(OH)2]B、Ksp[Zn(OH)2和Ksp[Fe(OH)3]C、Ksp[Fe(OH)3](5)步骤③要控制pH在一定范围.实验室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的方法是:.(6)已知:①Fe(OH)3(s)⇌Fe3+(aq)+OH﹣(aq)△H=aKJ•mol﹣1②H2O(1)⇌H+(aq)+OH﹣(aq)△h=bKJ•mol﹣1请写出Fe3+发生水解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若①的溶度积常数为K SP,②的离子积常数为K W,Fe3+发生水解反应的平衡常数K=.(用含K SP、K W的代数式表示)10.(15分)(2013•广州三模)根据Mg与CO2的反应推测,Na也能在CO2中燃烧,且固体产物可能为C、Na2O和Na2CO3中的两种或三种.某兴趣小组用如下装置开实验探究.实验Ⅰ:操作步骤为:①按图连接装置,检验装置气密性,并往各装置中加入试剂;②打开装置a上活塞一段时间;③点燃d处酒精灯,使CO2与Na充分反应.停止加热,继续通气体使双通管冷却.(1)装置b中装有溶液.(2)步骤②中,当观察到时,才能进入步骤③.实验Ⅱ:探究反应产物及反应机理.取反应后双通管中固体物质29.2g进行如下实验:①将固体溶于足量的水并过滤、洗涤,得到1.8g滤渣(干燥);②将滤液加水稀释配成250mL的溶液;③取25.00mL步骤②的溶液,滴加足量BaCl2溶液,将生成的白色沉淀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得固体质量为3.94g.④另取25.00mL步骤②的溶液,滴加甲基橙作为指示剂,用3.0mol•L﹣1盐酸滴定,消耗盐酸体积为20.00mL.(3)步骤②中固体溶于水后过滤,不溶物必须经过洗涤,洗涤的具体操作是.(4)通过实验数据分析29.2g残留固体中,含有哪几种固体?.其中固体最大,为g(5)该探究条件下,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11.(13分)(2014•洛阳三模)铜是过渡金属元素,可以形成多种化合物.(1)CuCl的盐酸溶液能够与CO发生反应:CuCl+CO+H2O═Cu(CO)Cl•H2O①电负性:C O(填“>”或“=”或“<”).②CO常温下为气体,固态时属于晶体.(2)Cu+与NH3形成的配合物可表示成[Cu(NH3)n]+,该配合物中,Cu+的4s轨道及4p通过sp杂化接受NH3提供的电子对.[Cu(NH3)n]+中Cu+与n个氮原子的空间结构呈型,n=.(3)CuCl2溶液与乙二胺(H2N﹣CH2﹣CH2﹣NH2)可形成配离子[Cu(En)2]2+(En是乙二胺的简写):请回答下列问题:①该配离子[Cu(En)2]2+中的中心原子的基态外围电子排布式为.②乙二胺分子中氮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为,乙二胺和三甲胺[N(CH3)3]均属于胺,但乙二胺比三甲胺的沸点高的多,原因是.③该配离子[Cu(En)2]2+中存在的作用力类型有(填字母);A.配位键B.极性键C.离子键D.非极性键E.氢键F.金属键.[化学--有机化学基础]12.(13分)(2015•漳州模拟)肉桂醛F()在自然界存在于桂油中,是一种常用的植物调味油,工业上主要是按如下路线合成的:已知两个醛分子在NaOH溶液作用下可以发生反应,生成一种羟基醛:请回答:(1)D的结构简式为;检验其中官能团的试剂为.(2)反应①~⑥中属于加成反应的是(填序号).(3)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③.(4)在实验室里鉴定分子中的氯元素时,是将其中的氯元素转化为AgCl白色沉淀来进行的,其正确的操作步骤是(请按实验步骤操作的先后次序填写序号).A.滴加AgNO3溶液B.加NaOH溶液C.加热D.用稀硝酸酸化(5)下列关于E的说法正确的是(填字母).a.能与银氨溶液反应b.能与金属钠反应c.1mol E最多能和3mol氢气反应d.核磁共振氢谱中有6个峰(6)E物质的同分异构体有多种,其中符合条件:苯环上有两个取代基,其中一个是羧基的为:(写出其中一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即可).2013年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高考化学模拟试卷(6月份)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本卷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6分)(2013•思明区校级模拟)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3.(6分)(2014•焦作一模)如图是部分短周期元素原子半径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5.(6分)(2013•思明区校级模拟)甲、乙、丙、丁、戊是中学常见的无机物,其中甲、乙为单质,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某些条件和部分产物已略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6.(6分)(2015•漳州模拟)某研究性活动小组在实验室用三份不同初始浓度的氨基甲酸铵(NH2COONH4)溶液在不同温度下进行水解实验:NH2COONH4+2H2O⇌NH4HCO3+NH3•H2O,经测得c(NH2COO﹣)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0.0375mol/L==0.05mol=0.0083mol/L===0.05mol7.(6分)(2013•思明区校级模拟)常温下,向100mL0.1mol•L﹣1H2A(二元酸)溶液中逐滴加入0.2mol•L﹣1NaOH溶液,图中所示曲线表示混合溶液的pH变化情况(体积变化忽略不计).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二、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45分)8.(16分)(2014•漳平市校级模拟)A、B、C、D、E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四种短周期元素,有关位置及信息如下:A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与其氢化物反应生成离子化合物;C单质一般保存在煤油中;(1)A元素的氢化物水溶液能使酚酞变红的原因用电离方程式解释为NH3•H2O⇌NH4++OH ﹣.(2)A、D的氢化物相互反应,产生白色固体,鉴定该固体需用到的试剂或试纸(蒸馏水除外)有氢氧化钠溶液、红色石蕊试纸,硝酸银溶液、稀硝酸.(3)B、C组成的某种化合物和B的某种氢化物反应可生成B的单质,则B、C组成的该化合物所含有的化学键为离子键和共价键.(4)A与B可组成质量比为7:16的三原子分子,该分子释放在空气中其化学作用可能引发的后果有:①③④.①酸雨②温室效应③光化学烟雾④臭氧层破坏(5)A和C组成的一种离子化合物,能与水反应生成两种碱,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3N+4H2O=3NaOH+NH3•H2O.(6)已知一定量的E单质能在B2(g)中燃烧,其可能的产物及能量关系如图1所示:请写出一定条件下EB2(g)与E(s)反应生成EB(g)的热化学方程式CO2(g)+C(s)=2CO (g);△H=+172.5kJ/mol.(7)若在D与F组成的某种化合物的溶液甲中,加入铜片,溶液会慢慢变为蓝色,依据产生该现象的反应原理,所设计的原电池如图2所示,其反应中正极出现的现象是黄色溶液慢慢变为浅绿色,负极的反应式为Cu﹣2e﹣=Cu2+.=:=:=1O9.(14分)(2013•思明区校级模拟)制备锌印刷电路板是用稀硝酸腐蚀锌板,产生的废液称“烂板液”.“烂板液”中含硝酸锌外,还含有自来水带入的Cl﹣和Fe3+.在实验室里,用“烂板液”制取ZnSO4•7H2O的过程如下:(1)若稀硝酸腐蚀锌板时还原产物为N2O,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2.(2)若步骤①的pH>12,则Zn(OH)2溶解生成四羟基合锌酸钠.写出Zn(OH)2被溶解的离子方程式Zn(OH)2+2OH﹣=[Zn(OH)4]2﹣.(3)滤液D中除了含有OH离子外,还含有的阴离子有Cl﹣、NO3﹣(填离子符号).(4)若滤液E的pH=4,c(Zn2+)=2mol•L﹣1,c(Fe3+)=2.6×l09mol•L1,能求得的溶度积是C(填选项).A、Ksp[Zn(OH)2]B、Ksp[Zn(OH)2和Ksp[Fe(OH)3]C、Ksp[Fe (OH)3](5)步骤③要控制pH在一定范围.实验室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的方法是:将pH试纸放在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点在试纸中间,待颜色变化稳定后与比色卡对比,读出读数.(6)已知:①Fe(OH)3(s)⇌Fe3+(aq)+OH﹣(aq)△H=aKJ•mol﹣1②H2O(1)⇌H+(aq)+OH﹣(aq)△h=bKJ•mol﹣1请写出Fe3+发生水解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Fe3+(aq)+3H2O (l)⇌Fe(OH)3(aq)+3H+(aq)△H=(3b﹣a)KJ•mol﹣1.若①的溶度积常数为K SP,②的离子积常数为K W,Fe3+发生水解反应的平衡常数K=.(用含K SP、K W的代数式表示)K=;10.(15分)(2013•广州三模)根据Mg与CO2的反应推测,Na也能在CO2中燃烧,且固体产物可能为C、Na2O和Na2CO3中的两种或三种.某兴趣小组用如下装置开实验探究.实验Ⅰ:操作步骤为:①按图连接装置,检验装置气密性,并往各装置中加入试剂;②打开装置a上活塞一段时间;③点燃d处酒精灯,使CO2与Na充分反应.停止加热,继续通气体使双通管冷却.(1)装置b中装有饱和NaHCO3溶液.(2)步骤②中,当观察到e装置中产生白色沉淀时,才能进入步骤③.实验Ⅱ:探究反应产物及反应机理.取反应后双通管中固体物质29.2g进行如下实验:①将固体溶于足量的水并过滤、洗涤,得到1.8g滤渣(干燥);②将滤液加水稀释配成250mL的溶液;③取25.00mL步骤②的溶液,滴加足量BaCl2溶液,将生成的白色沉淀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得固体质量为3.94g.④另取25.00mL步骤②的溶液,滴加甲基橙作为指示剂,用3.0mol•L﹣1盐酸滴定,消耗盐酸体积为20.00mL.(3)步骤②中固体溶于水后过滤,不溶物必须经过洗涤,洗涤的具体操作是将蒸馏水沿玻璃棒注入纸漏斗中,至刚好浸没沉淀,静置待水滤出,重复上述操作2~3次.(4)通过实验数据分析29.2g残留固体中,含有哪几种固体?C、Na2O和Na2CO3.其中Na2CO3固体最大,为21.2g(5)该探究条件下,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12Na+7CO23C+2Na2O+4Na2CO3.=0.02mol×=0.2mol子守恒可知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0.1mol三者物质的量之比为:23C+2Na23C+2Na[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11.(13分)(2014•洛阳三模)铜是过渡金属元素,可以形成多种化合物.(1)CuCl的盐酸溶液能够与CO发生反应:CuCl+CO+H2O═Cu(CO)Cl•H2O①电负性:C<O(填“>”或“=”或“<”).②CO常温下为气体,固态时属于分子晶体.(2)Cu+与NH3形成的配合物可表示成[Cu(NH3)n]+,该配合物中,Cu+的4s轨道及4p通过sp杂化接受NH3提供的电子对.[Cu(NH3)n]+中Cu+与n个氮原子的空间结构呈直线型,n=2.(3)CuCl2溶液与乙二胺(H2N﹣CH2﹣CH2﹣NH2)可形成配离子[Cu(En)2]2+(En是乙二胺的简写):请回答下列问题:①该配离子[Cu(En)2]2+中的中心原子的基态外围电子排布式为3d9.②乙二胺分子中氮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为sp3杂化,乙二胺和三甲胺[N(CH3)3]均属于胺,但乙二胺比三甲胺的沸点高的多,原因是乙二胺分子之间可以形成氢键,三甲胺子之间不能形成氢键.③该配离子[Cu(En)2]2+中存在的作用力类型有ABD(填字母);A.配位键B.极性键C.离子键D.非极性键E.氢键F.金属键.[化学--有机化学基础]12.(13分)(2015•漳州模拟)肉桂醛F()在自然界存在于桂油中,是一种常用的植物调味油,工业上主要是按如下路线合成的:已知两个醛分子在NaOH溶液作用下可以发生反应,生成一种羟基醛:请回答:(1)D的结构简式为;检验其中官能团的试剂为银氨溶液或新制的Cu(OH)2悬浊液.(2)反应①~⑥中属于加成反应的是①⑤(填序号).(3)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③.(4)在实验室里鉴定分子中的氯元素时,是将其中的氯元素转化为AgCl白色沉淀来进行的,其正确的操作步骤是BCDA(请按实验步骤操作的先后次序填写序号).A.滴加AgNO3溶液B.加NaOH溶液C.加热D.用稀硝酸酸化(5)下列关于E的说法正确的是ab(填字母).a.能与银氨溶液反应b.能与金属钠反应c.1mol E最多能和3mol氢气反应d.核磁共振氢谱中有6个峰(6)E物质的同分异构体有多种,其中符合条件:苯环上有两个取代基,其中一个是羧基的为:三种任写一种即可(写出其中一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即可).,可知,结合对应物质的结构和性质解答该题..可知,为故答案为:;银氨溶液或新制的,故答案为:;)在实验室里鉴定为是羧基,则可能为,故答案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2018学年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Li-7 B-11 C-12 N-14 O-16Na-23 Mg-24 A1-27 Si-28 S-32Cl-35.5 K-39 Ca-40 Fe-56 Cu-64 Zn-65一、选择题(本题共22小题,每小题3分,共6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能影响水的电离平衡,并使溶液中的c(H+)>c(OH-)的措施是()A.向水中通入SO2B.将水加热煮沸C.向纯水中投入一小块金属钠D.向水中加入NaCl 2.25℃时,在一定体积pH=12的NaOH溶液中,加入一定体积0.01 mol·L-1的NaHSO4溶液,此时混合溶液的pH=11。

若反应后溶液的体积等于NaOH溶液与NaHSO4溶液的体积之和,则NaOH溶液与NaHSO4溶液的体积比是()A.1∶9 B.10∶1 C.11∶9D.1∶23.下列事实能证明HCOOH为弱电解质的是()A.可与Na2CO3溶液反应生成CO2B.常温时HCOONa溶液的pH大于7C.导电能力低于同浓度的硫酸D.0.1mol·L-1HCOOH溶液可以使甲基橙变红4.25℃时,关于体积为20 mL pH=11的氨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其pH比0.001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小B.c (NH3·H2O)+c(NH4+)=0.001mol·L-1C.向其中加入20 mL pH=3的硫酸,混合溶液pH>7 D.加水稀释至200 mL,溶液的pH等于105.常温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pH=2与pH=1的CH3COOH溶液中c (H+) 之比为1∶10B.0.1mol·L-1CH3COOH溶液中,由水电离的c(H+)为1×10-13mol·L-1C.等体积pH=12的NaOH溶液和pH=2的CH3COOH溶液混合后溶液的pH<7D.等体积pH=2的H2SO4溶液和pH=2的CH3COOH溶液混合后溶液的pH=26.25℃时,在等体积的下列溶液中,发生电离的水的物质的量之比是()①pH=0的H2SO4溶液②0.05mol·L-1的Ba(OH)2溶液③pH=10的Na2S溶液④pH=5的NH4NO3溶液A.1∶10∶1010∶109 B.1∶5∶5×109∶5×108 C.1∶20∶1010∶109 D.1∶10∶104∶1097.下列事实:①明矾可做净水剂;②NaHSO4水溶液呈酸性;③Na2SiO3、Na2CO3、Na[Al(OH)4]等溶液不能贮存在磨口玻璃瓶塞的试剂瓶中;④铵态氮肥不能与草木灰混合施用;⑤加热能使纯碱溶液去污能力增强;⑥配制FeCl3溶液,需用浓盐酸溶解FeCl3固体;⑦NH4F溶液不能用玻璃瓶盛放;⑧泡沫灭火器反应原理。

其中与盐类水解有关的是()A.全部B.除⑦以外C.除②以外D.除④、⑥以外8.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9.常温下,向10mL bmol·L-1的CH3COOH溶液中滴加等体积的0.01mol·L-1的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溶液中c(Na+)=c(CH3CO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0.01B.混合后溶液呈碱性C.常温下,所得溶液中CH3COOH的的电离常数K a=mol·L-1D.向CH3COOH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的过程中,水的电离程度逐渐减小10.常温下向浓度均为0.10mol·L-1、体积均为1mL的NaOH溶液和Na2CO3溶液中分别加水,均稀释至VmL,两种溶液的pH与lgV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K a1(CO32-)(K a1为第一级水解平衡常数)的数量级为10-4B.曲线N表示Na2CO3溶液的pH随lgV的变化关系C.Na2CO3溶液中存在:c(Na+)>c(CO32-)>c(OH-)>c(HCO3-)>c(H+)D.若将Na2CO3溶液加热蒸干,由于CO32-水解,最终析出的是NaOH固体11.已知草酸是二元弱酸,0.2mol·L-1NaHC2O4溶液显酸性,关于NaHC2O4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c(Na+)>c(HC2O4-)>c(C2O42-)>c(H2C2O4)B.c(Na+)=c(HC2O4-)+c(C2O42-)+c(H2C2O4)C.c(Na+)+c(H+)=c(HC2O4-)+c(C2O42-)+c(OH-)D.c(H+)+c(H2C2O4)=c(C2O42-)+c(OH-)12.下列各组溶液中的各种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mol·L-1。

①H2S溶液;②KHS溶液; ③K2S溶液;④H2S和KHS混合溶液(已知常温下KHS溶液的pH>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pH从大到小的顺序是:③>②>①>④B.在H2S和KHS混合溶液中有:c(H2S)+c(HS-)+c(S2-)=2c(K+)C.c(H2S)从大到小的顺序是:①>④>③>②D.在KHS溶液中有:c(H+)+c(K+)=c(OH-)+c(HS-)+c(S2-)13.已知:pKa=-lgKa, 25℃时,H2A 的pK a1=1.85, pK a2=7.19。

常温下,用0.1mol·L-1NaOH溶液滴定20 mL0.1mol·L-1H2A溶液的滴定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点所得溶液中:c(H2A)>c(HA-) B.b点所得溶液中:c(H2A)+(H+)=c(HA-)+c(OH-)C.c点所得溶液中:c(A2-)=c(HA-) D.d点所得溶液中A2-水解平衡常数K h1=10-7.1914.下列有关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A.等物质的量浓度的CuSO4和(NH4)2SO4的混合溶液:c(NH4+)>c(SO42-)>c(Cu2+)>c(H+) B.向0.2mol·L-1NaHCO3溶液中加入等体积0.1mol·L-1NaOH溶液:c(CO32-)>c(HCO3-)>c(OH-)>c(H+)C.常温下,pH=7的NH4Cl和NH3·H2O的混合溶液中:c(Cl-)>c(NH4+)>c(OH-)=c(H+)D.0.10mol·L-1CH3COONa溶液中通入HCl气体至pH=7:c(Na+)>c(Cl-)=c(CH3COOH)15.25℃时,往某酸的钠盐Na2A溶液中通入HCl,溶液中-lg和-lgc(HA-)或-lg 和-1gc(A2-)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直线L2表示-lg和-lgc(HA-)的关系B.通入HCl过程中,水电离的c(OH-)与水电离的c(H+)的乘积不断增大C.c(H2A)的数量级为10-7D.在NaHA溶液中c(Na+)>(HA-)>c(H2A)>c(A2-)16.改变0.1mol·L-1二元弱酸H2A溶液的pH,溶液中H2A、HA-、A2-的物质的量分数δ(X)随pH 的变化如图所示(已知δ(X)=)。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pH=1.2时,c(H2A)=c(HA-) B.lg[K2(H2A)]=-4.2C.pH=2.7时,c(HA-)>c(H2A)=c(A2-) D.pH= 4.2时,c(HA-)=c(A2-)=c(H+)17.下列关于说法正确的是()A.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H=-57.3kJ·mol-1,则H2SO4和Ba(OH)2反应的中和热△H=2×(-57.3) kJ·mol-1B.已知C2H5OH (l)的燃烧热是1366.8kJ·mol-1,则C2H5OH (l)+3O2(g)=2CO2(g)+3H2O (g)反应的△H=-1366.8kJ·mol-1C.一定条件下2SO2(g)+O2(g)2SO3(g) △H1, 2SO2(g)+O2(g)2SO3(l) △H2则△H1>△H2D.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将0.5 molN2和1.5 mol H2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3(g),放出热量19.3kJ,则其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2NH3(g) △H=-38.6kJ·mol-1 18.将一定量的氨基甲酸铵固体置于特制的密闭真空容器中(容器体积不变,固体试样体积忽略不计),使其达到分解平衡:NH2COONH4(s)2NH3(g)+CO2(g)。

实验测得不同温度下的部分平衡数据如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M不再随时间变化时反应达平衡状态B.15℃时NH2COONH4(s)分解的平衡常数约为2.0×10-9(mol/L)3C.该反应△H>0, p2=2p1D.若在恒温下将平衡体系体积减半,再达平衡后,c(NH3)和c(CO2)均比原平衡大19.下列各图示与对应的描述相符合的是()A.图甲表示分别稀释pH=11的NaOH溶液和氨水时溶液pH的变化,图中b>a=100B.图乙表示某化学平衡的移动,在t1时改变的条件一定是加入催化剂C.图丙表示平衡2NO2(g)N2O4(g)在t1时迅速将体积缩小后c(N2O4)的变化D.图丁表示CH3COOH溶液中通入NH3至过量的过程中溶液导电性的变化20.在2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A(g)和B(g),发生反应A(g)+B(g2C(g)+D(s),所得实验数据如下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实验①中,若5min时测得n(B)=0.050mol,则0至5 min时间内平均反应速率v(A)=0.015mol/(L·min)B.实验②中达到平衡后,增大压强,A的转化率不变,平衡常数不变C.700℃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4.0D.实验③中,达到平衡时,a>0.1021.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Z为金属且Z的原子序数为W的2倍。

n、p、q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常温下,n为气体。

m、r、s分别是Z、W、X的单质,t的水溶液呈碱性,焰色反应呈黄色,上述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简单离子半径:Z>Y>X B.化合物p中只存在离子键C.图示转化关系涉及的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D.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W >X22.如图有关图示分析正确的是()A.如图a所示,集气瓶内充満Cl2和CH4的混合气体或NO2和O2的混合气体,置于光亮处,将滴管内的水挤入集气瓶后,焼杯中的水会迸入集气瓶,并可能充满集气瓶B.如图b所示,X为铁棒,Y为铜棒,M为直流电源,当S闭合后,当b为NaOH溶液,X极附近产生白色沉淀时,电子从X极流入MC.Pt内电极, 电解含0.10 mol M+和0.1 molN3+(M+、N3+均为金属阳离子)的溶液,阴极析出金属单质或气体的总物质的量(y)与导线中通过电子的物质的量(x)的关系如图c,离子氧化能力M+>N3+>H+D.图d为N2(g)和O2(g)生成NO (g)过程中的能量変化,则N N的键能为946kJ·mol-1,其热化学方程式为N2(g)+O2(g)=2NO(g) △H=-180 kJ·mol-1二、填空题(共3題, 24分)23.(10分)氨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在农业、医药、国防和化工等领域有重要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