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电缆导电线芯中控标准

合集下载

产品中间检验规范

产品中间检验规范

产品中间检验规范中高压电缆和架空绝缘电缆导体绞制工序1 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中高压电力电缆和架空绝缘导电线芯绞制工序的检验。

2 依据GB/T3956-2008 《电缆的导体》GB/T1179-2008 《铝绞线和钢芯铝绞线》3 质量要求3.1 电缆线芯所用的铜、铝单线质量应符合GB/T3953-2008《电工圆铜线》和GB/T3955-2008《电工圆铝线》的规定。

3.2 钢芯铝绞线导体中所用的钢芯结构尺寸应符合工艺规定,性能应符合有关标准规定。

3.3 绞制线芯最外层绞向一律为左向(S)绞向,相邻层之间绞向必须相反;相邻层节径比,外层应小于内层;各层节距的实测值应符合工艺规定。

3.4 紧压圆铜(铝)线在20℃时的直流电阻、截面、线芯外径均应符合GB/T3956-2008标准和工艺规定。

3.5 线芯表面基本光滑、无明显油污、无明显损伤屏蔽及绝缘的毛刺、锐边、松股及凸起或断裂的单线。

3.6 线芯不得使用表面呈黑色或严重氧化的铜单线。

3.7 各种绞合导体不允许整芯焊接。

绞合导体中的单线允许焊接,但在同一层内,相邻两个接头之间的距离应不小于300mm,且焊头应修理平整,保持光洁。

过模过断线按工艺文件要求执行。

3.8 裸绞线收盘应符合下列规定:(1)凡圆绞线的收盘最小盘芯不得小于绞线外径的50倍。

(2)装盘后盘边留隙应大于25mm。

(离盘口距离)4 检验规则及检验方法4.1 检验方法4.1.1 单线线径,应用千分尺检测,绞合导体中单线根数采用计数检查。

4.1.2 测量绞线外径应用游标卡尺测量,每次测量三处,各测量点之间的距离应不小于200mm。

测量绞线节距,用钢皮直尺沿试样轴向紧靠在试样上,测量(n+1)股距离,n为该层股数;或用铺纸法测量(用薄纸带沿试样方向紧贴在试样上,用铅笔复制出该层股数的绞合条纹,然后用钢皮尺测量(n+1)股的距离。

4.1.3 绞线截面应采用称量法测量,应根据下式计量得出。

重量计算公式S=长度×密度先用精确到0.1g天平称出试样的重量,用精确到1mm的钢尺量出长度,代入公式计算便得。

线束质量控制标准

线束质量控制标准

线束质量控制标准一、引言线束是电子设备中的关键组成部份,质量控制对于保证产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线束质量控制的标准,包括材料选择、创造工艺、测试方法等方面的要求。

二、材料选择1. 导线:应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优质铜线,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耐腐蚀性。

2. 绝缘材料:应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绝缘材料,具有良好的绝缘性和耐高温性能。

3. 外护套材料:应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外护套材料,具有良好的耐磨损性和耐腐蚀性。

三、创造工艺1. 导线剥皮:导线剥皮的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剥皮过程中应避免损伤导线。

2. 绝缘处理:绝缘处理应均匀、坚固,确保导线与导线之间以及导线与外护套之间的绝缘性能。

3. 组装:线束的组装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确保连接的稳固性和可靠性。

4. 标识:线束上应标识清晰的产品信息,包括型号、批次号、生产日期等。

四、测试方法1. 电阻测试:使用专业的电阻测试仪对线束的电阻进行测试,确保导线的导电性能符合要求。

2. 绝缘测试:使用绝缘测试仪对线束的绝缘性能进行测试,确保绝缘材料的质量。

3. 强度测试:对线束进行强度测试,确保线束的承受能力符合设计要求。

4. 温度测试:对线束进行高温、低温等温度测试,确保线束在不同温度环境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五、质量控制1. 过程控制:创造过程中应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流程,确保每一个环节的质量可控。

2. 抽样检验:对于大批量生产的线束,应进行抽样检验,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3. 不良品处理:对于发现的不良品,应及时进行处理,包括修复、返工或者报废等。

六、总结线束质量控制标准是保证产品质量和可靠性的重要手段。

通过合理的材料选择、严格的创造工艺和有效的测试方法,可以确保线束的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同时,建立健全的质量控制流程和及时的不良品处理措施,也是保证线束质量的关键。

通过持续改进和优化,不断提高线束质量控制标准,将为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提供可靠的保障。

国标电线线芯标准

国标电线线芯标准

国标电线线芯标准
国标电线线芯标准是指用于电力传输和电气设备连接的电线的线芯规格和要求。

根据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制定的标准,一般分为单芯电线和多芯电线两种类型。

在国标电线线芯标准中,单芯电线通常由一个导体构成,常见的导体材料包括
铜和铝。

铜导体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广泛用于高负载和高温环境下;铝导体相对较轻,成本较低,主要适用于低负载和一般温度条件下。

根据导体尺寸,国标电线线芯标准将导体分为不同规格,如0.5平方毫米、1.0平方毫米、1.5平方毫
米等。

多芯电线由多个绝缘导体组成,一般由平行排列的绝缘导体组成。

根据绝缘导
体的数量,可以分为双芯电线、三芯电线、四芯电线等。

多芯电线通常用于交流电传输,其中的绝缘导体可以分别用于供电、地线和信号传输等不同功能。

除了导体规格,国标电线线芯标准还规定了各种导体的额定电压、额定温度、
绝缘材料等。

这些规定可以确保电线在不同环境和负载下的安全运行。

例如,额定电压表示电线可以承受的最大电压,额定温度表示电线所能耐受的最高温度,绝缘材料则决定了电线的绝缘性能和耐用性。

国标电线线芯标准的制定旨在保障电线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确保电力传输和电
气设备连接的正常运行。

在购买和使用电线时,我们应该根据具体需求选择符合国标电线线芯标准的产品,以确保电线的质量和安全性。

同时,在安装和维护电线时,也应遵循相关的规范和标准,确保电线的正确使用和安装质量。

控制电缆标准T

控制电缆标准T
1.0 1.2
金属铠装的一般要求:
金属铠装分双钢带铠装和钢丝铠装, 金属带铠装可为涂漆钢带或镀锌钢带,包带间隙应不大于金属带宽度的50%, 圆钢丝铠装由钢丝单层或双层绕包在内衬层上,且钢丝之间间隙的总和应不超 过一根钢丝的直径,
铠装金属带标称厚度和宽度:
铠装前假定直径 d/mm
d≤15.0 15<d≤25 25<d≤30 30<d≤35 35<d≤50
成缆圆整度的要求及计算方法:
要求:成缆圆整度应大于或等于85%,即成缆不圆整度应小于15%,
计算方法:
不圆整度f =
D大-D小 D平均
×100%
屏蔽的一般要求:
屏蔽型电缆在缆芯外应有铜带、铝塑带或圆铜线编织构成的屏蔽层,
铜带屏蔽、铝塑带屏蔽:允许采用厚度为0.05-0.15mm的铜带或铝塑带重 叠绕包, 绕包屏蔽带下应纵向放置一根标称截面不小于0.20mm2的圆铜线或镀 锡圆铜线构成的引流线,移动敷设软电缆的引流线应为多跟结构的绞合软线,
编织屏蔽:可采圆铜线或镀锡圆铜线,其编织密度应不小于80%,编织层不 允许整体接续,露出的铜线头应修齐,每1m长度上允许更换金属线锭一次,
屏蔽层和缆芯间应重叠绕包二层合适的非吸湿性带子,屏蔽后,允许绕包一层 合适的非吸湿性带子,
编织用圆铜线 镀锡圆铜线 标称直径:
编织前假定直径d/mm
d≤10 10<d≤20 20<d≤30
最小绝缘电阻/ MΩ·km
PVC绝缘
XLPE绝缘
第2种
第5种
第1种
第2种
0.013
0.014
0.011
1.20
1.40
0.013
0.010
1.10

芯电缆标准

芯电缆标准

编制说明本标准依据GB/《额定电压1kV(Um=挤包绝缘电力电缆》进行编制,对电缆的芯数进行了增加,同时根据目前国内电缆销售市场的需求规定了电缆芯数三大二小(3+2)和四大一小(4+1)两种结构,在电气设备电源连接上增加了一根保护线芯,加强了安全保护措施。

本标准规定上述电缆所用材料、主要技术参数、试验项目、试验条件及性能指标均与GB/标准相一致。

本标准由河北博瑞线缆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河北博瑞线缆有限公司技术部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建廷方纪录。

本标准发布日期:2007年1月1日。

额定电压1kV五芯塑料绝缘电力电缆第一部分:一般规定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额定电压1kV五芯塑料绝缘电力电缆的材料、技术要求、检验规程、包装、贮存及运输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额定电压1kV五芯聚氯乙烯绝缘或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T2951电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GB/T2952电缆外护层GB/T3048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GB/裸电线试验方法尺寸测量GB/额定电压1kV(Um=挤包绝缘电力电缆GB6995电线电缆识别标志JB/T8137-1999电线电缆交货盘GB8170数值修约规定GB/T3956-1997电线电缆铜、铝导电线芯GB/T18380电缆在火焰条件下的燃烧试验3.产品名称及代号产品名称及代号按GB/附录D《电缆型号和产品表示方法》的规定执行。

产品表示方法产品用型号、规格(芯数、标称截面)、额定电压及标准编号表示举例a.铜芯聚氯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电力电缆,额定电压为1kV,五等芯,标称截面为16mm2,表示为:1 5×16 Q/b.铜芯交联聚乙烯绝缘钢带铠装聚氯乙烯护套电力电缆,额定电压为1kV,五芯(3+2型),主线芯标称截面为185mm2,地线及中性线标称截面95mm2表示为:1 3×185+2×95 Q/4.材料电缆的制造材料应符合GB/。

线束质量控制标准

线束质量控制标准

线束质量控制标准一、引言线束是电子设备中重要的电气连接元件,质量控制对于保证产品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制定线束质量控制的标准,以确保生产过程中线束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二、线束质量控制标准1. 材料选择1.1 导线: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高品质铜芯导线,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耐腐蚀性。

1.2 绝缘材料: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绝缘材料,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和耐高温性能。

1.3 外护套材料:选用耐磨损、耐腐蚀、耐高温的材料,确保线束在不同环境下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2. 制造工艺2.1 剥皮:使用专业剥皮工具,确保剥皮长度和剥皮质量符合要求。

2.2 焊接:采用标准焊接工艺,确保焊点牢固可靠,焊接处不出现断裂、虚焊等缺陷。

2.3 绝缘处理:绝缘材料应均匀包覆导线,不得出现裸露或过度绝缘的情况。

2.4 弯曲半径:线束的弯曲半径应符合设计要求,避免导线过度弯曲导致线束损坏或电气故障。

3. 外观要求3.1 表面光洁度:线束表面应平整光滑,不得有明显的凹凸、划痕或污渍。

3.2 颜色一致性:线束外护套的颜色应一致,不得出现色差或斑点。

3.3 标识清晰:线束上的标识应清晰可辨,不得模糊或脱落。

4. 电气性能4.1 导通测试:对线束进行导通测试,确保导线之间没有短路或断路。

4.2 绝缘电阻测试:对线束进行绝缘电阻测试,确保绝缘材料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

4.3 电气参数测试:根据产品设计要求,对线束进行电阻、电容、电感等电气参数测试,确保符合规定的范围。

5. 环境适应性5.1 耐温性能:线束应具有良好的耐高温性能,能够在规定的温度范围内正常工作。

5.2 耐湿性能:线束应具有良好的耐湿性能,能够在潮湿环境下正常工作。

5.3 耐腐蚀性能:线束应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能够在腐蚀性介质中正常工作。

6. 检测要求6.1 检测设备: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线束检测设备,确保测试结果准确可靠。

6.2 检测方法:采用适当的检测方法,包括物理测试、电气测试、环境测试等,以确保线束质量符合要求。

线束质量控制标准

线束质量控制标准

线束质量控制标准引言概述:线束质量控制标准是指为了确保线束的质量和可靠性,制定的一系列标准和规范。

线束作为电子设备中重要的连接部件,其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设备的性能和可靠性。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线束质量控制标准的内容和要点。

一、材料选择1.1 导电材料:线束中的导线材料应符合电气性能要求,如导电性能、电阻率等。

常用的导线材料有铜、铝等,应根据具体应用环境选择合适的导线材料。

1.2 绝缘材料:线束中的绝缘材料应具备良好的绝缘性能,能够有效隔离导线之间的电流,防止短路和漏电等问题的发生。

常用的绝缘材料有PVC、聚乙烯等,应根据线束的使用环境和要求选择合适的绝缘材料。

1.3 外护套材料:线束的外护套材料应具备良好的耐磨性、耐腐蚀性和阻燃性能,能够保护线束内部的导线和绝缘材料,延长线束的使用寿命。

常用的外护套材料有PVC、尼龙等,应根据线束的使用环境和要求选择合适的外护套材料。

二、创造工艺2.1 导线的剥皮和锡涂:在线束创造过程中,导线的剥皮和锡涂是关键步骤。

剥皮应保证导线裸露部份长度和质量的一致性,以确保连接的可靠性。

锡涂应均匀、完整,不得有裂纹、氧化等问题,以提高导线的导电性能和耐腐蚀性能。

2.2 绝缘套管的安装:绝缘套管的安装应符合规范要求,确保套管与导线之间的密切贴合和绝缘性能。

安装时应注意避免套管变形、断裂等问题,以确保线束的可靠性和耐用性。

2.3 外护套的注塑成型:外护套的注塑成型应保证注塑材料的均匀性和外护套的完整性。

注塑过程中应避免气泡、熔接不良等问题的发生,以提高外护套的耐磨性和阻燃性能。

三、连接方式3.1 焊接连接:线束中的焊接连接应符合焊接标准和规范,确保焊点的可靠性和耐用性。

焊接时应注意焊接温度、焊接时间和焊接材料的选择,以确保焊接质量和连接的可靠性。

3.2 绝缘套管连接:绝缘套管连接应确保套管与导线之间的密切贴合和绝缘性能。

连接时应注意套管的安装质量和连接的坚固性,以提高线束的可靠性和耐用性。

(电力行业类)电线电缆各组成部分及主要性能指标技术参数

(电力行业类)电线电缆各组成部分及主要性能指标技术参数

电缆导体电线电缆各组成部分及主要性能指标技术参数电线电缆主要用于电能传输、分配以及信号的传递,其主要组成部分包括线芯(导体)、绝缘层、屏蔽层、和护层,下面对各组成部分的性能技术指标及工艺技术参数进行逐一介绍:电缆的导体导体的作用是传送电流,当导体通过电流时,便产生电能损耗而使导体温度升高,导体温升又使导体电阻增大,同时使绝缘的性能下降,当导体温度超过绝缘材料的允许工作温度,就会加速绝缘材料的老化甚至在电缆弯曲处使绝缘首先软化变形,导致电缆寿命缩短或在电缆弯曲处短期内发生击穿,不能满足电缆长期使用的要求;线芯的损耗主要由导体的截面及材料的体积电阻率决定,因此,生产过程必须对导体截面及材料的性能指标进行严格检验和控制。

一、 导体用材料:导体材料必须具备良好的导电性能和机械性能、易于加工成型、资源丰富等特点,银的导电性能虽最好,但因其价格昂贵而不被采用,为减小线芯损耗和电压降,当前广泛采用的是铜材和铝材,下面就铜、铝的主要性能技术指标进行学习:1、材料的电性能及物理特性:软铜 硬铝(A2-A8)型号 T1R TU1R T2R TU2R T3R A2 A4 A6 A8纯度≥% 99.90 99.620℃体积电阻率不大于Ω·mm 2/m 0.017241 0.02801电阻温度系数1/℃ 0.00393 0.00403线膨胀系数1/℃ 16.6*10-6 23*10-6热容系数 J/kg ·℃ 414 924比重 8.89 2.703熔解点℃ 1084.5 658抗拉强度≥N/mm 2 A8(120-150)伸长率 ≥% 40 A8(6)2、影响导电性能的因素:2.1温度:金属的导电性能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当温度不是很高(接近于熔点)或很低(接近于绝对零度),电阻率和温度呈下列线性关系:ρ=ρ0[1+α(T-T 0)]。

2.2杂质:金属中含有某些杂质,将使其电阻增大。

杂质对金属电阻的影响,取决于杂质的种类、含量、和杂质在金属中存在的状态,铝、锑、砷、磷、镍、铅等是铜的有害杂质,当砷含量为0.35%时,铜的电阻率将增大50%;铝导体中的主要有害杂质是硅与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力电缆导电线芯中控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固定敷设电力电缆用圆形及扇形铜、铝导电线芯。

本标准与GB/T3957《电缆的导体》的规定相一致。

1 材料
1.1 铜导电线芯应采用符合GB/T3953《电工圆铜线》中的TR型软圆铜线。

1.2 铝导电线芯应采用符合GB/T3955《电工圆铝线》规定的圆铝线。

其中,紧压绞合铝导电线芯应采用符合GB/T3955规定的H4和H6状态的硬圆铝线,非紧压绞合和单根实心铝导电线芯应采用符合GB/T3955规定的O状态的软圆铝线。

2 结构
2.1 导电线芯结构、单线直径偏差、截面应符合表1~表11的规定。

表1 非紧压圆形导电线芯
注:绞合线芯的单线直径偏差指单线进入并线模前的实测值。

表2 紧压圆形铜导电线芯
注:绞合线芯的单线直径偏差指单线进入并线模前的实测值。

表3 紧压圆形铝导电线芯
注:绞合线芯的单线直径偏差指单线进入并线模前的实测值。

表4 720紧压扇形铜导电线芯
注:绞合线芯的单线直径偏差指单线进入并线模前的实测值。

表5 900紧压扇形铜导电线芯
注:绞合线芯的单线直径偏差指单线进入并线模前的实测值。

表6 1000紧压扇形铜导电线芯
注:绞合线芯的单线直径偏差指单线进入并线模前的实测值。

表7 1200紧压扇形铜导电线芯
注:绞合线芯的单线直径偏差指单线进入并线模前的实测值。

表8 720紧压扇形铝导电线芯
表9 900紧压扇形铝导电线芯
表10 1000紧压扇形铝导电线芯
表11 1200紧压扇形铝导电线芯
注:绞合线芯的单线直径偏差指单线进入并线模前的实测值。

2.2 绞合导体的绞合节径比和绞向应符合表12的规定。

表12
2.3 导体表面应光洁,无油污、无损伤绝缘的毛刺、锐边和凸起或撕裂的单线。

2.4 紧压圆形导体的外径应符合表2~表3的规定,紧压扇形导体的扇形高度应符合表4~表11的规定。

2.5 紧压扇形导体的偏心度:
f = [(大边- 小边)/大边]×100%
应不大于10% 。

3 直流电阻
成品导电线芯按GB/T3048《电线电缆导体直流电阻试验方法》测试,并换算成20℃的直流电阻应符合表1~表11的规定。

电阻温度校正系数见表13。

表13
4 接头
4.1 绞合导体不允许整芯焊接。

4.2 绞合导体中的单线允许采用银焊或对焊接头。

在同一层内,相邻两个接头之间的距离应不小于300mm。

接头应牢固、平滑,无明显的凸起。

通过紧压轮以后断裂的单线不允许接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