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位因素的分析

合集下载

区位因素分析

区位因素分析

1.自然因素:(1)有利自然条件:地形:地势低平,地势平坦开阔,以平原/河谷/山间盆地/河口三角洲为主。

地广人稀,耕地面积广。

(平原或三角洲,适合发展种植业;丘陵适合发展林果业等) 土壤:土壤肥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

(黑土、黑钙土、紫色土、水稻土肥沃或黄土深厚;火山灰覆盖等)气候:气候类型:①降水丰富,雨热同期。

②气温适宜,热量充足,日照时间长。

(可通过所处纬度位置或热量带进行判断)③昼夜温差大,利于有机质(或瓜果糖分)的积累/利于粮食作物高产稳产 。

水源:临近水源地(河流或冰川融水区),灌溉水源充足。

灌溉便利(干旱地区农业的主导区位因素)。

(2)不利自然条件:洪涝、干旱、台风、春季低温、寒潮等气象灾害;热量、光照水源等不足;土壤酸碱度偏高;病虫害等问题。

2.社会经济因素:市场:经济发达(工矿业发达)或人口稠密,城市众多,市场需求广阔。

交通:临近河湖,水陆(海陆)交通便利或河流交汇处,内河航运发达。

连河通海,便于农产品的运输。

政策:国家优惠政策的支持(扶持、鼓励)。

科技:农业科技水平高或农业科技发达。

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且廉价,劳动力和土地价格低。

农业基础:农业基础好,农业发展历史悠久,农业种植传统经验丰富。

工业基础:工业基础好,工业基础雄厚。

为农业提供农药、化肥、农业机械等;重工业发达,农业机械化水平高;地广人稀,适合大规模机械化作业。

1.自然因素:土地:地势平坦开阔,利于建厂。

水源:临近河流、湖泊或降水多,水源充足。

2. 社会经济因素:原料:临近某原料产地,原料充足, (矿产)资源丰富。

能源:临近某能源产地(如煤、石油、天然气、水能、风能等),能源充足。

临近能源燃料基地(临近火电厂/水电站/核电站等)。

市场:人口稠密,城市众多,经济发达,消费市场广阔,市场潜力大。

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廉价丰富,劳动力素质高。

交通:临海或海港、临河或河流交汇处、临铁路、高速公路或航空港,交通便利。

地理区位因素分析

地理区位因素分析

地理区位因素分析一、进行区位选择需坚持以下原则1. 可持续原则这是区位选择的核心原则。

多角度、多层面地分析该地区工业、农业、商业、城市、交通、旅游等的区位因素,以寻求这种布局能够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最大化。

它强调经济发展首先要与资源、环境协调,工农业生产布局完成后要能得到很好的经济效益,要能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发展。

2. 主导性原则不同的产业部门,其投资要素中各要素所占的比例不同,区位选择中一般要看是否满足其主导性需求。

如装配工业类(普通服装)要看是否有廉价劳动力;冶金工业(炼铝业)看是否有廉价电力和原料;饮料业(啤酒)看是否有便捷的市场;商品粮基地的主导因素是优良土地和水热条件;花卉业的主导因素是市场和水源;宁夏平原水稻种植的主导因素是水源;南疆长绒棉种植主导因素是昼夜温差大。

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要了解和把握区域特征。

因此我们在日常学习中,要注意对典型区域区位特征的归纳和概括。

如以农业为例:东北平原——优势主要表现为耕地面积广大,土壤肥沃,适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制约因素主要是纬度高,热量不足,农作物只能一年一熟。

青藏高原河谷农业——优势在于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农作物单产高,质量好;制约因素是海拔高,气温低,热量不足。

西北地区灌溉农业——有利条件是光热充足;制约因素是降水稀少,水源缺乏。

华北平原——优势是地势平坦,土层深厚疏松,光热充足;制约因素是水源不足,旱涝、盐碱、风沙灾害严重。

南方平原地区——优势是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热条件充足;制约因素是洪灾较为严重,如长江流域、淮河流域多发洪涝灾害。

3. 因地制宜原则细心地分析给定的环境特点,发挥“比较优势”是合理进行产业布局的基本方法。

如“珠三角”的区位优势是邻近港澳台,面向东南亚,对外贸易的优势无限,宜大力发展外需性产业;武汉的区位优势是“九省通衢”,对内贸易的优势无限,宜大力发展内需性产业;上海的区位优势是具有中国“大地理中心”的位置——长江流域出海口、南北沿海航线的中点,对内、对外均有无限优势,发展内、外需性产业均可。

《区位因素分析》课件

《区位因素分析》课件

区位因素的变化与影响
动态性
区位因素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 某些因素的重要性会发生变化。
时效性
不同发展阶段,同一区位因素可能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在分析 区位因素时,需要充分考虑时效性。
不可预测性
某些突发事件或外部环境变化可能导致区位因素发生重大变化,需 要做好应对措施。
区位因素的综合评价
区位因素的相互关系
自然因素与经济因素
自然环境为人类活动提供基础条件,如 土地、水源、气候等,而经济因素则影 响人类活动的规模和方向,如市场、交 通、政策等。
VS
直接因素与间接因素
直接因素对区位选择起决定性作用,如资 源、劳动力等,而间接因素则通过影响直 接因素来影响区位选择,如技术、环境政 策等。ຫໍສະໝຸດ 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总结词
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是区位因素分析的重要应 用领域,通过对特定区域内的自然条件、资 源禀赋、交通状况等区位因素的深入分析, 制定符合区域特点的发展策略。
详细描述
在区域经济发展规划中,区位因素分析为决 策者提供了科学依据,帮助确定区域发展的 重点方向、产业布局和资源配置。通过对区 位优势和劣势的识别,可以制定出针对性的 发展策略,推动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
政策法规
政策法规
政策法规是指政府制定的一系列规范 和制度,包括产业政策、税收政策、 环保政策等,这些政策法规会影响企 业的经营成本和市场环境。
经营成本
政策法规的制定和实施会影响企业的 经营成本,包括税收成本、环保成本 、劳动力成本等,这些成本的变化会 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05
区位因素的相互作用 与影响
文化传统
文化传统
文化传统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特征和价值观念,包括 风俗习惯、宗教信仰、语言文字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

区位因素分析概括总结

区位因素分析概括总结

区位因素分析概括总结(一)一、农业区位因素分析1.自然因素地形:为冲积平原或三角洲,地形平坦开阔或地势低平土地:土地面积广阔、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气候:日照充足、热量丰富、降水充沛、雨热同期、光热水组合好、昼夜温差大水源:靠近水库0、河流、冰川融水区或地下水丰富区,水源充足,灌溉便利土壤:土壤肥沃深厚或土壤较肥沃2.人文(社会经济)因素市场:该区人口稠密、工矿业发达、城市较多、靠近大城市,市场广阔(对商品农业影响大)交通:临近河、湖、海,水陆交通便利,河流交汇处,内河航运发达(对商品农业影响大)政策:国家政策的支持(扶持、鼓励)科技:科技水平高或科技发达,冷藏保鲜技术高习俗:生产历史悠久、饮食偏好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劳动力工资低工业基础:工业发达、工业基础雄厚,能提供技术支持3.自然对农业的不利的区位因素洪涝、干旱、台风、春季低温、寒潮等气象灾害;热量、光照、水源、土壤肥力等不足,酸碱度偏高二、工业区位因素分析1.自然因素土地:土地平坦开阔,利于建厂,土地租金低水源:临近河流、湖泊或降水多,水源充足,水质好环境:环境优美、气候宜人,有利于高科技工业的布局2.经济因素原料:靠近原料产地,原料充足──原料指向型工业能源:靠近能源产地(煤、石油、天然气、水能、风能…),能源充足──动力指向型市场:人口稠密或人口密集、位于或靠近大城市,市场广阔(对市场指向工业更明显)交通:临海港、河湖或河流交汇处、临铁路、高速公路或航空港,交通和通讯便利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密集型工业;劳动力质优价廉,生产成本低技术:科教发达或临近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劳动力素质高──技术密集型工农业基础:临近商品农业基地或农业发达,能提供充足的原材料和消费市场;当地工业发达,生产协作条件好3.社会因素国家政策:国家政策的扶持、鼓励;国家政策的变化(解决就业的工厂设在不盈利的区位;为缩小经济差距进行的西部大开发)国防安全:某时期国防需要(多在山区、边区)个人行为(或偏好):如海外华人、华侨的投资工业惯性:考虑搬迁费用或政府的影响或出于对当地经济的考虑等4.环境因素风向:严重污染大气的工厂,应该在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口地带,或者在主导风向的垂直两侧选择厂址,季风区布置在当地最小风频的风向的上风地带水源:有废水排放的工厂应布局在远离水源地或远离河流上游区;自来水厂布局在居民区的水源地上游或河流上游地区距离居民区、农田的远近:占地面积小无污染的工业,布局在城区;用地规模较大、污染较轻的工业可布局在城市的边缘或近郊地区;严重污染难以治理的大型企业,宜布局在远离市区的远郊或郊外生态环境:工业布局应远离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区位因素分析概括总结(二)三、城市区位因素分析:城市常常是因单个区位因素而兴起,却会因多个区位因素而发展。

地理中的区位因素

地理中的区位因素

地理中的区位因素
地理中的区位因素是指一个地区的具体位置所带来的自然和人文条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自然条件:包括地形地势、气候、水资源等。

例如,一个地区的地势高低、山川纵横的情况会影响其交通发展,气候条件会影响农业产能等。

2. 交通运输条件:包括陆路、水路、航空等交通网络的情况。

交通运输便利度直接影响一个地区的发展和联系程度。

例如,一个地区有发达的交通网络,可以更便捷地与其他地区进行物资和信息交流。

3. 资源条件:包括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

自然资源如矿产、水力资源、农业土地等影响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而人力资源则包括人口数量、素质等因素。

4. 市场条件:包括市场规模、消费水平等。

市场条件也是一个地区发展的重要因素,能够影响当地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

5. 政策因素:包括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地方政府的发展战略等。

政府的政策是对地区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的因素之一。

综上所述,区位因素是地理中一个地区所具有的关于地理位置、自然条件、交通运输、资源、市场和政策等方面的要素,对该地区的发展和联系具有重要影响。

分析工业的区位因素

分析工业的区位因素

分析工业的区位因素
工业的区位因素是指影响工业企业选择特定地理位置的因素。

以下是工业区位因素的分析:
1. 市场因素:工业企业选择的区位通常会受到市场需求的影响。

距离市场消费者近,能够更快地满足市场需求,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2. 劳动力因素:工业企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支持,因此劳动力的可获得性和成本是区位决策的重要因素。

一些地区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对工业企业具有吸引力。

3. 能源和物流因素:工业企业对能源和物流的需求很高。

因此,选择临近能源和运输节点的地点能够降低能源和物流成本,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

4. 政策和法规因素:政府的政策和法规对于工业企业的区位选择有重要影响。

一些地区可能会出台一系列的政策和法规来吸引工业企业,例如提供税收优惠、土地开发等。

5. 基础设施因素:工业企业对基础设施的需求很高,包括道路、铁路、港口、机场等。

选择临近完善的基础设施的地区,能够提供更便捷的物流和运输条件。

6. 生态环境因素:一些工业企业对生态环境的要求较高,选择需要考虑到是否
符合环保标准。

一些地区可能会存在污染物排放和废物处理等环境问题。

综上所述,工业的区位因素是一个综合性的考量,其中市场因素、劳动力因素、能源和物流因素、政策和法规因素、基础设施因素和生态环境因素都是影响工业企业选择特定地点的重要因素。

地理视角看区位因素分析

地理视角看区位因素分析

【地理视野】地理视角看区位因素分析2.社会经济因素: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社会经济因素是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

3.农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等条件在不断变化中,其通过对地形、光热、土壤的改造或对市场、交通等因素的影响,间接或直接影响农业发展,具体分析如下所示:【典型例题2】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大城市郊区土地利用示意图。

读图回答⑴~⑵题。

⑴影响当地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的主导因素是A.气候B.水源C.地形D.土壤⑵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郊区的农业结构将发生变化。

下列土地利用类型在该地农业用地中的比重最可能降低的是A.稻田B.鱼塘C.果园D.菜地花圃■图形解码【答案】⑴C ⑵A【解析】第(1)题,本题考查地形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意在考查考生的读图能力。

图中显示的是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立体农业”的布局模式,这种农业的发展主要是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地形复杂、水热资源丰富的自然条件而发展起来的。

第(2)题,本题考查农业区位的发展变化,解题关键在于审清题意。

题中假定条件是“随着城市的发展”,这就需要考生明确引起该地农业结构变化的指挥棒应是市场这一重要因素,由此联想到城郊农业的发展对象主要为花卉、蔬菜、乳肉、果品等。

【考点透析】农业部门的布局原则1.一般农业部门的布局原则:⑴依据农业部门的生产特点布局①种植业——湿润、半湿润的平原和盆地区;②林业——山地、丘陵区;③畜牧业——干旱、半干旱区;⑵根据农作物的生活习性布局①渔业——湖泊、水库、池塘、沿海海域等;②水稻——水热条件较好的平原地区;③玉米——夏季高温多雨、生长季节较长的平原地区;④棉花——光照充足、夏季高温的平原地区;⑤甘蔗——高温多雨的热带、亚热带区;⑥甜菜——气候温凉的中温带区;⑦柑橘——气候湿润的亚热带丘陵区;⑧苹果——湿润、半湿润的暖温带区。

2.市场型农业部门的布局原则(1)花卉、蔬菜、园艺:布局在交通便利、靠近水源、邻近城市的近郊。

区位分析的内容有哪些

区位分析的内容有哪些

区位分析的内容有哪些区位分析是指对一个地理位置的环境、资源、交通、人口等各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以便为相关决策提供依据。

在进行区位分析时,需要考虑到各种因素的相互影响和作用,以及对未来发展的预测和规划。

本文将从环境、资源、交通和人口等方面对区位分析进行详细的探讨。

首先,环境因素在区位分析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地理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着一个地区的发展潜力和竞争力。

例如,气候条件、自然灾害风险、土地利用状况等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一个地区如果气候宜人、自然灾害少、土地资源丰富,将对该地区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其次,资源是区位分析中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

资源的丰富程度和类型将直接影响到一个地区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向。

例如,一个地区如果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等,将具备发展相关产业的基础条件。

而如果资源匮乏或者过度开发导致资源枯竭,将对地区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此外,交通因素也是区位分析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

交通的便利程度将直接影响到地区的物流、人流和信息流。

一个地区如果交通便利,将更有利于吸引投资和人才,促进产业发展。

而如果交通不便,将成为地区发展的瓶颈。

最后,人口因素也是区位分析中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之一。

人口的数量、结构、素质将直接影响到一个地区的劳动力资源、市场规模和消费能力。

一个地区如果人口众多、素质高、结构合理,将为地区的发展提供强大支持。

而如果人口质量低下、结构失衡,将成为地区发展的障碍。

综上所述,区位分析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考虑到环境、资源、交通和人口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只有全面、深入地进行区位分析,才能为相关决策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为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希望本文对区位分析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怎样理解分析区位因素
一、基础知识
1.区位的概念:某事物的区位包括两层涵义:一是指这种事物的位置,二是指这种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联系。

它不仅表示的是一个位置,还表示防止某事物或为特定目标而定的一个地区和范围。

2.区位分析的基本原则:考虑一定要全面,要追求三个效益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共同发展,不能单纯顾眼前的经济效益而忽略了社会效益,更重要的是不能只顾我们的经济收入,而不管生态环境。

3.区位因素分类:分为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其中自然因素包括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资源等及有关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社会经济因素包括人口、城市、市场、交通、劳力、政治、技术、经济、文化等。

具体的问题还要具体的分析,抓住主要问题的主要因素。

下面就我们在中学地理中学习的有关区位因素的内容做一归纳总结。

二、分析主要问题主要区位因素
1.农业
1)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自然因素:气候、地形、水源、土壤这几项是主要的因素,是可以加以改造和利用的;还有社会经济因素:市场(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交通、政策、科技、劳动力、饮食等,这是一些会发展变化的因素。

2)各种农业地域类型区位分析:各种类型都有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2工业
1)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自然因素:工业生产一般受自然因素影响很小,但是土地和水源是工厂所必需的。

有的工厂对环境就有很高的要求。

比如硅谷就需要结晶的空气。

社会经济技术因素:经济因素有原料、动力、交通、市场、劳动力、技术、地价、社会协作等因素;社会因素就有国家政策、个人偏好、工业惯性等;环境因素。

2)影响工业区为的主要因素分类
原料指向型工业。

原料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或者是运输成本较高的工业。

比如甜菜或甘蔗汁糖厂。

应该布局原料产地。

市场指向型工业。

产品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或运输成本较高的工业,如啤酒厂、家具厂、面粉厂。

布局时应接近市场。

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的工业,普通服装厂、电子装配厂、包带、制伞、制鞋等工业,就应该接近具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方。

动力指向型工业。

需要消耗大量能量的工业,如炼铝厂、炼铜厂。

技术指向型工业。

技术要求高的工业,如集成电路、卫星、飞机、精密仪表等工业,就应布局在接近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的地区。

3交通区位
有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关于交通线的区位分析,二是交通站点的区位分析。

主要考虑社会经济的需要;自然因素影响线路的选择;科技是保障。

4商业
1)影响商业网点的区位因素:自然环境条件、交通条件、商品生产能力、腹地条件。

2)城市商业中心的布局:①商业街布局原则,有两个原则,一是以市场最优为原则,建立在城市的几何中心处,商业活动的范围很大。

如各城市的商业街。

二是以交通最优为原则,建立在市区环路边缘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

如沈大高速公路边上的服装市场。

②商业小区布局,位于居民小区内,满足居民日常生活的需要。

5.城市
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自然因素是地形、气候、河流,人文因素有资源、交通、政治、科技、旅游、
宗教、军事等。

这些因素在不同时期,对城市的影响是不同的。

是发生变化的。

6旅游业区位分析
1)旅游活动是由旅游者、旅游资源和旅游业三要素组成的。

2)旅游业的区位分析:①游览价值,由三者组成,旅游资源的质量、旅游资源的集群情况和地域组合状况;
②市场距离;旅游地的最优吸引半径是有限的;③交通位置及通达性,直接影响到游客的数量;④地区接待能力;⑤环境承载能力;
工业区位问题思路点拔
一工业区位分析的一般思路
一)工业区位因素分析
1.自然因素:工业生产出采掘业外,一般受自然因素影响很小,土地和水源为一般工厂所必需。

①土地:有一定数量的、适合建筑的用地。

②能源:主要是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核能、地热能等。

③水源|有比较近的、丰富且优质的水源。

④资源:主要是矿产资源的分布。

⑤环境:气候宜人、洁净的空气、优美的环境。

2.经济因素:①农业经济基础:好坏。

②距离问题:距离原料产地、燃料产地或消费市场的远近。

③交通条件:沿海、沿河、沿江、沿铁路、公路、航空运输线等。

④劳动力:数量、素质。

⑤科学技术。

3.社会因素:国家政策(促进就业、社会进步、区域均衡发展,加强民族团结、巩固国防)、个人偏好、工业惯性等。

4.环保因素:①大气污染:一定要结合当地气候考虑当地风向,对大气有污染的企业应该布局在常年盛行风向的下风向或者是最大风频的下风向为使居民区不受污染,还要用卫生防护带隔开。

②水体污染:要结
合区域图中等高线信息确定河流流向,
相对于居民区的位置合理布局自来水
厂和易造成水污染的企业。

③噪声和固
体废弃物污染:要远离居民区和农田。

因时因地制宜,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布
局,不能给人民的生产生活及环境带来
损害。

因此,和农业区位分析相比增加
了环境因素,这是由工业本身的特点和
影响决定的。

(二)工业区位分析的一般思路和步骤
1,阅读试题,准确归类。

认真阅读试题,对题中所涉及的问
题进行归类,明确题中所涉及的问题是
不是属于工业区位分析问题。

2.审清题意,展示区位影响因素。

结合
试题中的材料,并根据所在区域寻找区位信息,分析题中要求是分析该事物的全面因素,也就是说分析有利和不利因素,还是有分析哪一方面的问题,是有利因素还是不利因素。

3.抓住要点,综合分析。

在思考工业区位问题时,要结合具体案例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一定要抓住关键信息,关注变化的因素,分清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还要分析那个是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

一定要全面把握影响该事物的各种因素,才能进行全面、客观、正确的分析与评价,在考试时用到什
么就用哪个方面的知识。

4.按题作答,全面完整。

如果是综合题,在回答问题时一定要用地理术语回答问题,做到要点分明、严密的逻辑、简介的文字叙述。

二、试题分析
例题1.以三大钢铁工业基地为背景,关注区域差异,区分有利因素。

【例1】上海市建立了大型钢铁企业,分析其有利区位条件。

海南省为何目前仍没有建立钢铁企业?
思路点拨:该问题问的是钢铁企业,分析他的有利区位条件,不需回答不利条件。

上海市布局钢铁工业有利区位因素有:①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河运运海和陆运)、。

②接近消费市场(沪宁杭工业基地)。

③工业用水方便(临近长江)。

④技术力量雄厚。

海南省布局钢铁工业不利区位因素有:①能源紧缺。

②开发较晚。

③技术落后。

④市场狭小。

【例2】试分析唐山成为“京津唐”地区钢铁工业中心的区位优势。

思路点拨:北京作为首都、天津作为物流中心均不适宜发展钢铁工业。

唐山发展钢铁产业的区位优势:①临海、京沈铁路通过,交通便利。

②处于高速工业化、城市化阶段,市场广阔。

③依托首都,技术基础雄厚。

④旅游资源丰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