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晓南矿180万吨年矿井通风及矿井排水设计

合集下载

范各庄煤矿180wt初步设计方案书方案 学位论文

范各庄煤矿180wt初步设计方案书方案 学位论文

太原理工大学阳泉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毕业生姓名:李珍珍专业:采矿工程学号:0504121043指导教师周贵全所属系(部):资源开发系二〇〇九年五月太原理工大学阳泉学院毕业设计评阅书题目:范各庄煤矿180万吨初步设计资源开发系采矿工程专业姓名李珍珍设计时间:200 年月日~200 年月日评阅意见:成绩:指导教师:(签字)职务:200年月日太原理工大学阳泉学院毕业设计答辩记录卡系专业姓名答辩内容问题摘要评议情况记录员:(签名)成绩评定指导教师评定成绩答辩组评定成绩综合成绩注:评定成绩为100分制,指导教师为30%,答辩组为70%专业答辩组组长:(签名)200年月日摘要范各庄井田位于开平向斜之东南翼,南北走向长约4.2公里,东西倾向宽约3.0公里,井田面积约14.5平方公里。

主要开采7、9、12号煤层,各层煤自燃性不强,属于不易自燃煤层。

且瓦斯浓度都比较低。

本设计的对象是12号煤层。

矿井地质储量21210.7万吨,可采储量16098万吨。

矿井服务年限63.8年,设计生产能力180万t/a。

三层煤分别为3.25米、2.52米厚,3.54米厚,相距20米左右,倾角13.5度。

采用立井、双水平、集中大巷开拓方式。

矿井移交生产至达到设计能力时,共开凿3个井筒,即主、副立井、回风立井。

工业广场位于井田中部。

本井田12号煤层划分为4个采区,采用采区式准备。

设计采用走向长壁采煤方法开采。

回采工艺采用后退式、一次采全高综合机械化采煤法。

作业制度为“四六制”,三班采煤、一班检修。

工作面的设备有双端可调双滚筒采煤机、液压支架、可弯曲刮板运输机、破碎机、转载机等。

采空区采用全部跨落法管理顶板。

矿井运输大巷采用矿车运输作为主运输,通风方式为中央分列式通风。

关键字:立井带区式走向长壁采煤方法中央分列式通风ABSTRACTFangezhuang mine located in Kaiping syncline on the south-east wing, about 4.2 kilometers north-south, 3.0 kilometers wide east-west tendency, mine an area of about 14.5 square kilometers. No. 7,9,12 major coal mining, is not spontaneous combustion of coal at all levels, and spontaneous combustion of coal is not easy. And low gas concentration. The design of the target coal seam is on the 12th. Mine 212,107,000 tons of geological reserves, recoverable reserves of 160.98 million tons. Mine 63.8 years of service, the design production capacity of 1.8 million t / a.Three coal were 3.25 meters, 2.52 meters thick and 3.54 meters thick, about 20 meters away from an inclination of 13.5 degrees. The use of vertical, bi-level, focused on ways to develop roadway. Mine the transfer of production capacity to meet the design of drilled shaft 3, that is, Lord, Vice-shaft, return air shaft. Industry Square is located in the central mine.Coal mine on the 12th of this is divided into four mining area, mining area-type ready to adopt. Design approach to the exploitation of longwall mining. Extraction process using back-style, a mining-wide integrated mechanized mining method Gao. Operating system as "system 46", three coal mining, a group of maintenance. Equipment face a double-side double-drum shearer adjustable, hydraulic support, flexible scraper plane, broken machines, etc. are reproduced. Goaf method make use of all cross-loading roof management.Mine roadway transport tramcar transport used as the main transportation, ventilation breakdown for the central ventilation.Keywords: shaft style bands to longwall mining methods are a central ventilation第一章矿井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 --------------------------------------------------------------------------------- 1 第一节矿井概况--------------------------------------------------------------------------------------------------- 1 第二节井田地质特征------------------------------------------------------------------------------------------- 3一、地质构造 ------------------------------------------------------------------------------------------------- 3二、井田水文地质特征 ------------------------------------------------------------------------------------ 4第三节煤层埋藏特征 -------------------------------------------------------------------------------------------- 5 第二章井田境界及储量 ----------------------------------------------------------------------------------------------- 7 第一节井田境界--------------------------------------------------------------------------------------------------- 7一、井田划分的依据---------------------------------------------------------------------------------------- 7二、井田划分的结果---------------------------------------------------------------------------------------- 7第二节地质储量的计算 ----------------------------------------------------------------------------------------- 8 第三节可采储量的计算 -------------------------------------------------------------------------------------- 9一、可采储量的计算 -------------------------------------------------------------------------------------- 9二、工业场地保护煤柱 ------------------------------------------------------------------------------------ 9 第三章矿井工作制度及生产能力--------------------------------------------------------------------------------- 13 第一节矿井工作制度 ------------------------------------------------------------------------------------------ 13 第二节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 13 第三节各种参数校核 ------------------------------------------------------------------------------------------ 14一、生产能力进行校核 ---------------------------------------------------------------------------------- 14二、校核各种辅助生产环节能力---------------------------------------------------------------------- 14三、校核储量条件----------------------------------------------------------------------------------------- 14四、校核安全生产条件 ---------------------------------------------------------------------------------- 15 第四章井田开拓------------------------------------------------------------------------------------------------------- 16 第一节井田开拓发式的确定--------------------------------------------------------------------------------- 16一、确定井筒的形式、数目、配置、通风方式 --------------------------------------------------- 16二、确定开采水平和阶段高度 ------------------------------------------------------------------------- 17三、开采水平布置----------------------------------------------------------------------------------------- 18四、采区划分及开采-------------------------------------------------------------------------------------- 20五、矿井开拓设计方案的确定 ------------------------------------------------------------------------- 21六、矿井开拓设计方案的经济技术比较------------------------------------------------------------- 24第二节工作面的配备----------------------------------------------------------------------------------------29 第五章矿井基本巷道及建井计划--------------------------------------------------------------------------------- 30 第一节井筒、石门与大巷 ------------------------------------------------------------------------------------ 30 第二节井底车场和硐室 --------------------------------------------------------------------------------------- 30一、选择井底车场形式的经验及原则:------------------------------------------------------------- 30二、采区主要硐室的布置 ------------------------------------------------------------------------------- 31二、采区巷道布置及生产系统 ------------------------------------------------------------------------- 35 第六章采煤方法 ----------------------------------------------------------------------------------------------------- 42 第一节采煤方法-------------------------------------------------------------------------------------------- 42 第二节工作面巷道布置方式 ---------------------------------------------------------------------------- 43 第三节回采工艺与劳动组织------------------------------------------------------------------------------ 44一、综采工作面的设备选型及配套---------------------------------------------------------------- 44二、综采工艺方式的选择 ---------------------------------------------------------------------------- 48三、采煤机的工作方式和进刀方式 -------------------------------------------------------------- 48四、采煤机滚筒螺旋的选择 ------------------------------------------------------------------------- 50五、综采工作面巷道布置及端头支架------------------------------------------------------------- 50六、综采工作面组织循环作业及循环图表的编制--------------------------------------------- 51第四节采区的准备与工作面接替------------------------------------------------------------------------ 53一、采区主要巷道参数确定 ------------------------------------------------------------------------- 53二、确定采区生产能力 ------------------------------------------------------------------------------- 54三、计算采区回采率 ---------------------------------------------------------------------------------- 54 第七章井下运输 -------------------------------------------------------------------------------------------------- 55 第一节运输系统和运输方式的确定------------------------------------------------------------------- 55 第二节运输设备的选择 ---------------------------------------------------------------------------------- 55 一矿车、材料车和人车 ---------------------------------------------------------------------------- 55 二大巷内运输设备的选型和计算 ----------------------------------------------------------------- 56 第八章矿井提升 -------------------------------------------------------------------------------------------------- 57 第九章矿井通风与安全----------------------------------------------------------------------------------------- 58 第一节矿井通风设计的内容和要求---------------------------------------------------------------- 58一、矿井基建时期的通风 ---------------------------------------------------------------------------- 58二、矿井生产时期的通风 ---------------------------------------------------------------------------- 58三、矿井通风设计的内容 ---------------------------------------------------------------------------- 58四、矿井通风设计的要求 ---------------------------------------------------------------------------- 59第二节矿井通风系统的选择 ---------------------------------------------------------------------------- 59一、选择矿井通风系统 ------------------------------------------------------------------------------- 59二、选择矿井主要通风机的工作方法------------------------------------------------------------- 61三、选择矿井通风方式 ------------------------------------------------------------------------------- 62第三节全矿所需风量的计算及其分配---------------------------------------------------------------- 62一、矿井风量计算原则------------------------------------------------------------------------------ 62二、矿井风量计算方法 ------------------------------------------------------------------------------- 63三、风速验算-------------------------------------------------------------------------------------------- 68第四节通风阻力及等积孔的计算---------------------------------------------------------------------- 70一、矿井通风阻力的计算原则---------------------------------------------------------------------- 70二、矿井通风阻力计算 ------------------------------------------------------------------------------- 70三、等积孔计算-------------------------------------------------------------------------------------------- 72第五节矿井通风设备的选择--------------------------------------------------------------------------- 72一、矿井通风设备的要求 ---------------------------------------------------------------------------- 72二、选择主要通风机 ---------------------------------------------------------------------------------- 73三、选择电动机----------------------------------------------------------------------------------------- 75四、电费计算-------------------------------------------------------------------------------------------- 76第六节矿井灾害防治 ------------------------------------------------------------------------------------ 76一、防治瓦斯-------------------------------------------------------------------------------------------- 76二、防治煤尘 ------------------------------------------------------------------------------------------ 77三、防灭火 ----------------------------------------------------------------------------------------------- 77 第十章经济技术比较 ----------------------------------------------------------------------------------------------- 79 第一节矿井设计概算----------------------------------------------------------------------------------------- 79一井巷工程概算的编制依据 ------------------------------------------------------------------------- 79 二井巷工程概算的编制方法 ------------------------------------------------------------------------- 80 三矿建工程费用的计算方法 ------------------------------------------------------------------------- 80 第二节劳动定员和劳动生产率 ---------------------------------------------------------------------------- 81 一定员范围 ----------------------------------------------------------------------------------------------- 81 二定员依据 ----------------------------------------------------------------------------------------------- 81 三定员方法 ----------------------------------------------------------------------------------------------- 81 四计算劳动生产率-------------------------------------------------------------------------------------- 82 第三节原煤生产成本 --------------------------------------------------------------------------------------- 83 第四节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84 参考文献------------------------------------------------------------------------------------------------------------------ 88第一章矿井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第一节矿井概况范各庄井田位于开平向斜之东南翼,属河北省唐山市东北滦县境内,为开采煤田的一部分,矿区地理位置为东经118.28,北纬39.38。

煤矿矿井通风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煤矿矿井通风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矿井通风课程设计目录前言(一)矿井概况(二)拟定矿井通风系统(三)矿井总风量计算与分配1、矿井需风量计算原则2、矿井需风量计算方法3、矿井总风量的分配(四)矿井通风总阻力计算1、矿井通风总阻力计算的原则2、矿井通风总阻力的计算方法3、绘制矿井通风网络图(五)选择矿井通风设备1、选择矿井通风设备的要求2、主要通风机的选择(六)通风耗电费用概算1、主要通风机的耗电量2、局部通风机的耗电量3、通风总耗电量4、吨煤通风耗电量5、吨煤通风耗电成本(七)矿井通风系统评述1、系统的合理性2、阻力分布的合理性3、主要通风机工作的安全性、经济性前言《矿井通风》设计是学完《矿井通风》课程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是对学生进行的一次综合性专业设计训练。

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获得以下几个方面能力,为毕业设计打下基础。

1、进一步巩固和加深我们所学矿井通风理论知识,培养我们设计计算、工程绘图、计算机应用、文献查阅、运用标准与规范、报告撰写等基本技能。

2、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及独立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严肃认真的治学态度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

依照老师精心设计的题目,按照大纲的要求进行,要求我们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计算,绘图及编写说明书等全部工作。

设计中要求严格遵守和认真贯彻《煤炭工业设计政策》、《煤矿安全规程》、《煤矿工业矿井设计规范》以及国家制定的其它有关煤炭工业的方针政策,设计力争做到分析论证清楚,论据确凿,并积极采用切实可行的先进技术,力争使自己的设计达到较高水平,但由于本人水平有限,难免有疏漏和错误之处,敬请老师指正。

(一)矿井基本概况1、煤层地质概况单一煤层,倾角25°,煤层厚4m,相对瓦斯涌出量为13m3/t,煤尘有爆炸危险。

2、井田范围设计第一水平深度140m,走向长度7200m,双翼开采,每翼长3600m。

3、矿井生产任务设计年产量为0.6Mt,矿井第一水平服务年限为23a。

矿井通风与安全专业毕业设计

矿井通风与安全专业毕业设计

矿井通风与安全专业毕业设计1. 引言矿井通风与安全是矿工生命安全和矿山生产的重要保障,毕业设计的主要目标是研究并设计一套高效可靠的矿井通风系统,确保矿井内部的空气质量和瓦斯浓度处于安全范围内。

2. 毕业设计背景矿山作为重要的资源开发和能源供应基地,对于矿井通风与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

近年来,矿井灾害事故频发,严重威胁到矿工的生命安全和矿山生产的持续性。

因此,设计一套高效可靠的矿井通风系统成为矿井通风与安全专业毕业设计的重要课题。

3. 设计目标本毕业设计的主要目标是设计并实现一套高效可靠的矿井通风系统。

具体的设计目标如下:•提高矿井内部空气质量,确保矿工的健康与安全;•控制矿井内的瓦斯浓度,预防瓦斯爆炸事故的发生;•优化通风系统的运行效率,降低能耗并提高矿山生产效率。

4. 设计方案4.1 矿井通风系统结构矿井通风系统主要包括风机、风管、进风口、排风口、防治装置等组成部分。

本设计采用集中控制的方式,通过自动化系统实现对整个通风系统的监控和控制。

4.2.1 风机选择和布置合理选择风机类型和布置位置,确保通风系统能够有效地实现矿井内部空气的循环和更新。

4.2.2 风管设计根据矿井的结构和布置情况,确定风管的数量、直径和布局方式,降低风阻,提高通风效果。

4.2.3 进排风口设计合理布置进排风口,实现矿井内空气的均匀分布和有序流通。

4.2.4 防治装置设计设计并安装瓦斯浓度监测装置、防爆设备等,及时预警并采取措施防止瓦斯爆炸事故的发生。

本设计采用PLC控制系统和传感器技术实现对通风系统的自动化控制。

通过监测矿井内部的空气质量和瓦斯浓度,调整风机的转速和风量,实现矿井通风系统的智能控制,提高通风系统的运行效率。

5. 设计实施方案5.1 设计流程本毕业设计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调研矿井通风与安全的相关技术和现状;2.确定设计目标和技术要求;3.进行系统结构设计和关键技术的选取;4.进行通风系统的仿真模拟和性能测试;5.设计通风系统的自动化控制方案;6.进行系统的实际搭建和调试;7.进行系统性能测试和评估。

徐州矿务局张双楼煤矿180万吨新井设计 采矿工程专业毕业论文 毕业设计

徐州矿务局张双楼煤矿180万吨新井设计 采矿工程专业毕业论文 毕业设计

摘要本设计包括三部分:一般部分,专题部分,翻译部分。

一般部分为徐州矿务局张双楼煤矿180万吨新井设计,共分十章:矿井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井田境界和储量,矿井工作制度、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井田开拓,准备方式—采区巷道布置,采煤方法,井下运输,矿井提升,矿井通风及矿井基本技术经济指标。

张双楼矿区位于距离徐州市区北约77.5千米,矿区对外交通便利。

区内地势较为平坦,井田走向长度10.7千米,倾斜方向长2.7千米。

面积为29.4平方千米。

井田可采煤层自上而下为7#,9#。

厚度分别为2.47米,3.33米,7#与9#煤层相距30.5米。

煤层倾角平均为20度。

井田可采储量为16471.7万吨,新井设计生产能力为180万吨/年,服务年限为65.4年。

张双楼煤矿矿井工作制度为“三八”制,两工作面保产。

开拓方式为立井两水平开拓,水平标高分别为-600,-950。

矿井主井采用箕斗提煤,副井采用罐笼作为辅助提升。

工作面采用走向长壁采煤法,采用集中布置,工作面长180米,采煤工艺为综采。

矿井运煤在大巷中采用3吨底卸式矿车运输,辅助运输采用1.5吨固定式矿车运输。

矿井采用两翼对角式通风,主扇工作方式为抽出式。

专题部分提出了煤矿绿色开采的概念,阐述了它的内涵和技术体系。

翻译部分列举了在改进矿山安全及采矿机械可靠性的几项工作。

即(1) 6千伏中性点不接地系统有选择性的漏电保护;(2) 矿井沼气的检测及断电保护;(3) 井下静电危险的保护;(4) 采煤机电动机可靠性的研究;(5) 采掘机械可靠性的试验和改进。

AbstractThis design contains three parts: the general part, the special part and the translated part. The general part is a new design of ZhangShuanglou mine belongs to XuZhou mining bureau whose production capacity is 1800 kt per year .It has ten chapters as follows: the outline of mine and mine field geology, boundary and reserves, working system and productive capacity and service life, development method of the mine, the main roadways, coal mining method and layout or roadways in working area, transportation of underground, mine lifting, mine ventilation and safety, main technique—economic induces.The ZhangShuanglou mine filed lies in the north of XuZhou about 77.5 kilometers .The transportation is convenient and the geological condition is simply .It covers 29.4square kilometers. The boundary of the minefield run 10.7 kilometers on the strike and the pitch length is 2.7 kilometers. The two layers of seams are 7# and 9# coal. The thickness of 7# coal is 2.47 meters; 9# coal is 3.33 meters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se two seams is 30.5 meters. The average angle of the coal seams is 20 degrees. The accessible reserves of the minefield are 164.717Mt.The design production capacity is 1800 kt per year. The service life is 65.4 years.The working system is “3--8”. Two productive places meet the requirement. The mode of development about the mine is shaft development. The mine has two levels, the first level locates in the level of –600meters, the second in the level of –950meters.The main shaft uses skip hoisting and the auxiliary shaft adopts cage hoisting. The working face adopts long wall retreating to the strike; its length is 250 meters. The technology of the working face is the full-mechanized mining. 3t rocker bottom car is used chiefly to transport coal, the auxiliary transportation uses 1.5t solid car .The ventilation style is two-way transverse ventilation, and the main fan’s working style is exhausting ventilation.The special part explores and discuss the concept of green technique in coal mining.The transportation part tells some of our efforts on the important of miningsafety and the reliabilities of mining machineries.They are: (1) The selective earth leakage protection of 6 KV underground power supply system with insulated neutral ; (2) The detection of mine methane and power supply tripping device; (3) The protection against the hazard of underground static electric charge;(4) The research of reliability of the shearer motor; (5) The test and improvements of the reliabilities of mining machineries.目录一般部分 (6)第一章矿井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 (7)第一节矿井概述 (7)第二节井田地质特征 (8)第三节煤层特征 (13)第二章井田境界和储量 (15)第一节井田境界 (15)第二节矿井工业储量 (16)第三节矿井可采储量 (17)第三章矿井工作制度、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20)第一节矿井工作制度 (20)第二节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20)第四章井田开拓 (22)第一节井田开拓的基本问题 (22)第二节矿井基本巷道 (32)第五章准备方式——采区巷道布置 (40)第一节煤层地质特征 (40)第二节采区巷道布置及生产系统 (41)第三节采区车场选型设计 (43)第六章采煤方法 (46)第一节采煤工艺方式 (46)第二节回采巷道布置 (55)第七章井下运输 (57)第一节概述 (57)第二节采区运输设备的选择 (58)第三节大巷运输设备的选择 (63)第八章矿井提升 (65)第一节概述 (65)第二节主副井提升 (65)第九章矿井通风设计 (68)第一节矿井通风系统选择 (68)第二节采区及全矿所需风量 (72)第三节通风阻力 (77)第四节选择矿井通风设备 (88)第五节井下灾害预防 (94)第十章设计矿井基本的技术经济指标 (96)专题部分 (98)煤矿绿色开采的关键技术 (99)翻译部分 (118)Some of our efforts on the improvement of mining safety and the reliabilities of mining machineries (119)在改进矿山安全及采矿机械可靠性的几项工作 (131)主要参考书目 (141)一般部分第一章矿区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第一节矿区概述一、矿区地理位置、地形特点和交通条件概述张双楼矿井位于大屯矿区的西侧。

安全工程本科毕业设计任务书(矿井通风设计)

安全工程本科毕业设计任务书(矿井通风设计)

重庆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学生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批次、层次、专业校外学习中心学生姓名学号一、设计(论文)题目XX煤矿矿井通风设计二、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自年月日起至年月日止三、毕业设计(论文)内容要求歌乐山煤矿采用平硐开拓方式。

可采煤层两层,平均厚度分别为6m和2.2m,煤层赋存稳定,倾角18~35°。

井田内工业储量为2.4亿吨,可采储量为1.8亿吨。

矿井正常涌水量200m3/h,属于低瓦斯矿井,瓦斯相对涌出量2m3/t,绝对瓦斯涌出量8m3/min。

二氧化碳相对涌出量2m3/t,绝对瓦斯涌出量8m3/min。

煤层有爆炸危险性,煤层有自然发火等级为二级自燃煤层,最短自燃发火期30天。

备注:以上设计内容为学院统一提供,学生根据所设计的实际情况,按学院要求完善选择的设计题目,变更以上横线的内容,并将变更后的文档在选题确定后主动提交给指导教师,以方便指导教师下达任务书。

四、达到的技术指标及要求:1.设计说明书一份,包括内容如下:(1)目录(2)摘要(3)矿井概况(第一章)(4)矿井通风系统(第二章)(5)矿井风量计算和风量分配(第三章)(6)矿井通风阻力计算(第四章)(7)选择通风设备(第五章)(8)概算矿井通风费用(第六章)(9)设计小结(10)参考文献2.设计图纸(标准图纸)(1)矿井采掘平面图为1:5000或1:10000,小矿井可采用1:2000;(2)矿井通风系统图;(3)矿井通风网络。

五、主要参考文献:1.《煤矿开采方法》教材2.《通风安全学》张国枢主编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3.采矿设计手册4.设计指导书六、格式要求1.图纸图纸根据要求设置图纸大小,格式如下:(dwg格式已提供在学院首页—下载专区—毕业设计专栏下载)2.设计说明书设计说明书采用A4大小设置上边距:2.5cm下边距:2.5cm左边距:2.0cm右边据:1.5cm行距:1.5倍正文字体使用小四号字,宋体,一级标题使用四号字体,黑体,加粗;二级标题使用小四号字体,黑体,加粗;三级标题使用小四号字体,宋体,加粗。

矿井通风设计论文毕设论文

矿井通风设计论文毕设论文

目录前言 (1)第一章设计依据 (2)一、矿井概况 (2)二、井巷尺寸及支护参数 (3)第二章矿井及采区通风系统 (4)一、采区通风方式 (4)二、采煤工作面的通风方式 (4)三、主扇的工作方法 (5)第三章矿井总风量和各用风地点风量 (7)一、矿井总风量计算 (7)第四章矿井通风阻力的计算 (14)一、矿井通风阻力计算原则 (14)第五章矿井主扇风机的选型 (18)一、选型依据 (18)二、主要通风机的选择 (18)第六章参考文献及感想 (20)一、参考文献 (20)二、感想 (20)附图1:通风容易时期通风系统图 (21)附图2:通风容易时期通风 (22)附图3:通风困难时期通风系统 (23)附图4:通风困难时期通风网络图 (24)前言矿井通风课程设计是本课程学习的最后一个实践教学环节。

通过课程设计,学生对所学的理论知识经行一个系统的总结,并结合实际条件加以运用,以巩固和扩大所学的理论知识,巩固和发展学生的运算和绘图的工程能力,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分析和理解的能力,丰富学生的安全生产实际知识,并进一步培养和锻炼学生热爱劳动、善于理论联系实际、尊重科学和实践的良好思想作风。

课程设计的目的包括:(1)巩固和加深专业知识的理解,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2)根据需要选学参考书籍,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3)了解与本课程有关的工程技术规范,能按照设计任务书的要求,编写设计说明书,绘制技术图表等。

(4)培养严肃,认真的工作学风和科学态度。

(5)应使学生了解课程设计工作的基本步骤和流程,初步具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点掌握设计工作的基本程序和实施方法。

第一章设计依据一、矿井概况煤层地质概况:单一煤层,倾角25˚,煤层厚2.5m,属于瓦斯矿井,二氧化碳涌出量很小,煤尘有爆炸危险,涌水量不大。

井田范围:设计第一水平深度380m,走向长度7200m,双翼开采,每翼长3600m。

晓南煤矿通风系统改造方案设计优化

晓南煤矿通风系统改造方案设计优化

方案三 :无论站 内所有开关 和刀闸的位置为虚遥信还是 实遥信 ,也无论微机五 防与变 电站 监控 系统是否共享一个数 据库 , 不设计 或取 消电气 回路闭锁 , 但在 电动操作的刀闸或地 刀机构箱 的操作 电源 回路 中加入微机 五防接点 ,防误功能 由 微机五防系统独立完成 。
微机五防系统是计算 机及 网络通 信技术应用 于变电站 自
389 。 m
漏风率达 1%, 7 已超过 《 煤矿安全规程 》 规定 的主井作为 回风 井漏风率不得超过 1%的要求 。每年 因更换钢丝绳 、 5 处理 煤仓
32 矿井通风 系统改造方案比选 .
3 完善 的 防误解 决方 案
从 以上 的分析和 比较可知 ,片面地认 为电气闭锁 回路 可 靠和不可或缺 , 认为微机五 防万能 , 以彻底取 消电气闭锁 回 可 路, 都是不可取的。
计或取 消电气 回路 闭锁 ,所有 防误 功能 由微机五 防系统独立
完成 。
方案二 : 对于站 内所有开关和刀 闸的位 置为虚遥信 , 且微
机五 防与变 电站监控 系统共享一个数据 库的 ,可 以考虑部分 不设计或部分取消电气 回路 闭锁 ( 主要是指 地刀电磁锁和综
合 闭锁 ) 防误功能 由微机五防系统和间隔电气闭锁回路共 同 ,
( 稿 日期 :06 9 4 收 20 — - )

防系统 的漏 洞和其致命 的弱点在 于 , 五防功能 以操 作逻辑 其 为核心 , 对于无票操作和误碰 ( 主要是 检修人员 ) 则有 可能防 不住。通过分析传统 电气 闭锁 回路 和现代微机五 防系统各 自 的特点 , 对于新上和改造的变电站 , 采用 的五 防系统方案 建议
维普资讯
煤 矿 现 代 化

矿井通风与安全专业毕业设计

矿井通风与安全专业毕业设计

矿井通风与安全专业毕业设计指导书能源工程系贵州职业技术学院2012.12第一部分总体要求一、毕业设计目的和任务1.毕业设计目的《矿井通风与安全技术》毕业设计,是矿井通风与安全专业学生知识与实践相融合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即通过岗位综合实习实训和毕业实习后,进行综合实践和知识应用能力全面体现的设计。

其目的是通过毕业设计,让学生把所学习的专业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应用结合起来,以满足“学有所用、用有所学、学用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规格标准要求。

2.毕业设计的任务根据实习岗位的实际情况,完成一个矿井(或采区)通风系统的优化设计和矿井灾害防治专题设计(如矿井瓦斯防治、矿井自然火灾防治等专题)。

二、毕业设计的基本要求1. 根据岗位综合实践实习实训和毕业实习收集的有关资料,结合现场实际生产条件进行设计(即真题实作)。

2.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分章、节书写,并用四号仿宋体字书写。

除附图和附表外,必须使用蓝色或黑色墨水书写(也可打印)。

3.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的正文、附图和附表统一用阿拉伯数字编页码。

说明书文字应简练,一般不少于8000字。

4.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中引用的公式和参考资料,应在文字的右上方注明参考文献的序号。

并在说明书的最后编列出参考文献和参考书目的名称、出版时间、出版社名、作者名、参考页码等。

5.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中的附图和附表必须符合制图标准,必须有名称和说明。

6.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应附有前言。

内容包括:毕业设计目的、任务和意义;毕业设计的背景;毕业设计的感受;以及毕业设计的组织完善建议。

7.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应编有目录,写明章节、标题和页码。

8.设计图纸的数量应根据毕业设计课题内容确定。

必须使用制图统一规定标准的图纸,图面布置应整齐、均匀、整洁、美观。

图纸的比例、字体、字母及图型符号等可参考有关通风安全的设计资料。

三、设计题目名称1.矿井通风系统优化设计2.矿井灾害防治专题设计以上两个题目任选一个第二部分毕业设计毕业设计由设计(论文)说明书和设计图纸两部分组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前言 (4)1 矿井概况 (5)1.1 矿区概述 (5)1.2 井田及其附近的地质特征 (5)1.3 煤炭性质及矿层特征 (5)2 矿井生产能力和服务年限 (6)2.1 井田境界 (6)2.2 井田的储量 (6)2.3 矿井服务年限 (7)2.4 矿井的一般工作制度 (8)3 矿井开拓方式及开拓系统 (8)3.1 井筒的设计及用途 (8)3.2 开采水平的设计 (9)3.2.1 水平高度的确定 (9)3.2.2 井底车场的设计及作用 (9)3.2.3 采区划分及开采顺序 (10)3.3 采煤工艺 (11)3.3.1 回采工艺 (11)3.3.2 进刀方式 (11)3.3.3 工作面支护 (11)3.3.4 端头支护 (11)3.3.5 超前支护 (11)3.3.6 工作面劳动组织表 (11)3.3.7 技术经济指标表 (12)4 采区巷道布置及采区生产系统 (12)4.1巷道布置 (12)4.2 开采顺序 (14)4.2.1 沿井田走向的开采顺序 (14)4.2.2 沿井田倾向的开采顺序 (14)4.3 采区布置及主要参数 (14)4.3.1 首采采煤工作面长度的确定及推进方向长度 (14)4.3.2 工作面推进度与生产能力 (14)4.3.3 盘区及工作面回采率 (15)4.3.4 盘区巷道及硐室布置 (15)4.4矿井提升与运输系统 (15)4.4.1 矿井提升系统 (15)4.4.2 矿井运输系统 (18)4.5矿井供电、排水与压气系统 (18)4.5.1 矿井供电系统 (18)4.5.2 矿井排水系统 (19)4.5.3 矿井压气系统 (19)5.1 确定矿井通风系统 (21)5.2 风量计算 (21)5.2.1 采煤实际需风量 (21)5.2.2 掘进需风量 (23)5.2.3 硐室需风量 (24)5.2.4 分配矿井总风量 (24)5.3 计算井巷通风阻力 (24)5.3.1 确定矿井通风的达产时期 (24)5.3.2 确定通风容易时期和困难时期 (25)5.3.3 矿井通风阻力计算及风量调节 (25)5.3.4 局部阻力的计算 (32)5.3.5 自然风压 (32)5.4 矿井通风总阻力和等积孔计算 (32)5.4.1 通风总阻力 (32)5.4.2 等积孔 (32)5.5 主要通风机选型 (33)5.5.1 选择原则及步骤 (33)5.5.2 主要通风机的选择 (33)5.5.3 主要通风机工况点 (33)5.5.4 选择电动机 (34)5.6 概算矿井通风费用 (35)5.6.1 计算主扇运转耗电量 (35)5.6.2 吨煤通风电费计算 (35)6通风构筑物 (36)6.1 通风构筑物 (36)6.2 主要通风机附属设备 (36)7 矿井排水系统设计 (37)7.1 矿井概况 (37)7.2 矿井井下排水系统 (37)7.3 井底水仓的设计 (38)7.3.1 一般规定和要求 (38)7.3.2 水仓容量 (39)7.3.3 水仓的规格尺寸 (40)7.3.4 水仓的位置及清理 (40)7.3.5 排水方式及方法 (40)7.4 设备的选择 (40)7.5 水泵房的布置 (48)7.5.1 水泵房的布置要求 (48)7.5.2 水泵房内设备布置要求 (49)8 结论 (51)致谢 (52)参考文献 (53)附录A (54)前言矿井通风就是依靠通风动力,将定量的新鲜风流,通过设定的通道不断的通入井下,以满足回采工作面、掘进工作面、井下各种硐室的通风需要;同时将井下的污浊空气不断排出地面。

矿井通风的基本任务就是供给矿井新鲜风量,以冲淡井下有害气体和粉尘,保证井下风流的质量和数量符合国家安全卫生标准,造就良好的井下工作环境,防止各种伤害和爆炸事故的发生,保证矿井的正常生产。

矿井通风是煤矿生产的必要环节,并且在矿井建设和生产期间始终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

矿井排水就是通过各种水泵,水沟将矿井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积水排水矿井的过程,和通风一样,矿井排水在煤矿生产中也是不可或缺的,矿井的水害造成的危害并不比其他危害造成的损失小,甚至比其他危害还要严重,因此矿井排水设计也是煤矿设计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1 矿井概况1.1 矿区概述晓南矿属于铁法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属的9对生产矿井之一,现在为中国煤炭工业一级企业,全国特级高产高效矿井,其地理位置位于辽宁省调兵山市晓南镇,地处铁法煤田的东南边缘。

晓南矿南北走向长为5公里,东西宽为4.2公里,面积为21平方公里。

矿井东距铁岭市35公里,南距沈阳市100公里,矿井内公路与沈环公路相通,并由铁路进行煤炭的运输,交通十分便利。

1.2 井田及其附近的地质特征晓南矿井田地质构造简单,主要以断裂带为主,褶曲次之,并有少量火成岩形成,共发育大断裂带4条。

该井田共发育4个煤层,均在上朱罗纪的上部含煤层中,从上往下依次是1#,2#,3#,4#煤层,煤层的厚度分别为3.5m,2.5m,4m,3.5m,均是可采煤层,煤层中的夹石以泥岩和砂岩为主,炭质泥岩次之,煤层结构的总的变化规律是东北部和东南部的地质条件较复杂,断层主要集中在这两个区域,东北部和东南部都是以一条横贯煤田的断层为井田边界。

地表水系不发育,其中发育有两条季节性河流,由于井口标高高于最大洪水高度,含煤地层距地表水系较远并且岩层渗透性较差,地表水对井田开拓并没有太大的影响。

井田内含水层主要有第四季流沙层,白垩纪沙砾岩层,朱罗纪砂岩层和砾岩含水层,各个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多以垂直渗透为主,矿井的正常涌水量在40-60m3/h之间,最大涌水量为90m3/h。

主要的水害情况为采空区积水,一般形成采空区后的积水量多在500-3000m3之间,生产中要进行探放水工作,矿井的水文地质类型为简单型。

1996年4月测的两条河流的流量分别为319.69m3/h和268m3/h。

1.3 煤炭性质及矿层特征该设计矿井的整个煤层以长焰煤为主,深部水平有少量气煤发育。

相对瓦斯涌出量为11.95m3/t,属于高瓦斯矿井,Ⅱ类自然发火煤层,自然发火期为1~3个月,煤尘具有爆炸倾向性,煤尘爆炸指数为27.97%~56.02%。

煤层的平均倾角为5~8°之间,平均倾角为5.7°,在该井田的边界部分由于受到断层影响煤层倾角有一些变化。

2 矿井生产能力和服务年限2.1 井田境界该井田的最小倾向长度位于井田的中轴线上,长度为2958m,最长走向长度4318m,井田的总面积为13612291.9423 m2,边界总长度为15390.5464m,该井田的煤层底板标高从-350到+50m左右,在井田的四周预留了30m的边界保护煤柱,其中井田东北部和东南部是利用大的断层作为边界保护煤住。

2.2 井田的储量井田的储量分为工业储量,可采储量,设计可采储量工业储量就是井田内部赋存的煤炭的总量,该设计矿井的全部工业储量为2.413亿吨。

可采储量=工业储量-井田边界煤柱-断层煤柱-防水煤柱由于设计井田范围内只有两条季节性河流,没有永久性的湖泊,所以没有预留防水煤柱,在井田的东北部和东南部一共有4条大的断层,设计时利用断层作为边界保护煤柱,同时地面除了工业广场建筑之外没有任何居民建筑,故地面建筑压煤也不存在,只有边界预留的30米保护煤柱的压煤总量=8184972万吨所以可采储量=2.413-0.08184972=2.33115028亿吨设计可采储量=(可采储量-工业广场保护煤柱-井下主要巷道和上下山保护煤住)×回采率厚煤层回采率=0.75;薄煤层回采率=0.85;中厚煤层回采率=0.8。

工业广场位置布置及保护煤柱计算:本次设计的矿井的工业广场位于整个井田的中央部分,根据表1-1来确定工业广场建筑压煤面积表1-1 工业广场建筑压煤面积Table 1-1 The square of industry construction presses the coal area井型大型中型小型万m2/10万吨0.8~1.1 1.3~1.8 2.0~2.6本次设计的矿井的生产能力为180万吨/年,所以工业广场建筑的占地面积为15万m2,工业广场的长为500m,宽为300m,工业广场四周根据《规定》要求留15m的保护带。

本矿井表土层移位角取45°,煤田位移角取70°。

1-1几何作图法确定工业广场压煤示意图Fig.1-1 Pressure coal of the industry square表1-2为工业广场压煤量表1-2工业广场压煤量Table1-2 Amount of industry square presses the coal煤层1# 2# 3# 4# 总计1929330.9 1426508 2539573.14 231626.13 8211674.33 工业广场的压煤量/t井下主要巷道和非永久性上下山保护煤柱损失煤柱损失=1763×100+1720×100+1015×20+1077×20+1335×20+1251×20)×13.5/0.99 =6025363.63吨设计可采储量=(233115028-8211674.33-6025363.63)×0.8=175102392.032吨2.3 矿井服务年限矿井服务年限可按下式计算:AKZ T K (1-1) =175102392.032/(1800000×1.5)=64.8,年式中:T ——矿井设计服务年限,年;K Z ——矿井可采储量,Mt ;A ——矿井设计年产量,Mt/a ;K ——储量备用系数,K=1.3~1.5。

2.4 矿井的一般工作制度该设计矿井的年工作天数为300天,工作制度为“四、六制”,每天3个班采煤,一个班进行检修。

每天净提煤时间为14个小时。

3 矿井开拓方式及开拓系统3.1 井筒的设计及用途本矿井的煤层底板的等高线位于-350m 水平,最上煤层的煤层等高线位于+45m 水平,地面的水平高度为+150m ,如果采用斜井开拓的话井筒的开拓费用将会很高,而且由于斜井的斜长比较长,所以铺设管线以及电缆之类的成本将会大大提高。

所以本矿井采用立井开拓,共设置有3座立井,分别为主井、副井和风井。

主井担负矿井全部的提煤任务,副井担负矿井的人员运输,物料运输以及排矸。

由于煤层的相对瓦斯涌出量为11.95 m 3/t ﹥10 m 3/t ,属于高瓦斯矿井,所以为了便于通风,专门设置风井回风。

该井田地质构造简单,煤层分布均匀、规则。

确定井筒位置时,必须考虑矿井合理的开拓布置,为了便于井下运输,通风及巷道维护,一般应将井筒布置在井田的中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