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毕业设计内容

合集下载

矿井毕业设计图

矿井毕业设计图

矿井毕业设计图【篇一:煤矿毕业设计】目录目录...............................................................01 摘要...............................................................03 英文摘要.. (04)第一章井田概述和井田地质特征 (07)第一节矿区概述 (07)第二节井田地质特质 (09)第三节煤层的埋藏特征 (10)第四节水文地质 (13)第二章井田境界与储量 (15)第一节井田境界 (15)第二节地质储量计算 (16)第三章矿井工作制度及生产能力 (19)第一节矿井工作制度 (19)第二节矿井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19)第四章井田开拓 (20)第一节井田开拓方式的确定 (20)第二节达到设计生产能力时工作面的配备 (26)第五章矿井基本巷道及建井计划 (27)第一节井筒 (27)第二节井底车场 (28)第三节建井工作计划 (30)第六章采煤方法 (32)第一节采煤方法的选择 (32)第二节工作面主要设备选型 (34)第三节确定采(盘)区巷道布置和要素 (39)第四节巷道掘进 (41)第七章井下运输 (44)第一节运输系统和运输方式的确定 (44)第二节运输设备的选择和计算 (44)第八章矿井提升 (57)第一节主斜井的提升 (57)第二节副斜井的提升 (62)第三节矿井的排水 (68)第九章矿井通风与安全 (73)第一节矿井通风安全情况 (73)第二节矿井的通风 (75)第三节计算负压及等积孔 (91)第四节通风设施、防止漏风和降低风阻的措施 (97)第十章经济部分 (98)第一节劳动定员和劳动生产率 (98)第二节技术经济指标表...........................................102 致谢..........................................................107 参考文献. (108)摘要本设计所选题目为《上深涧煤业90万t/a矿井初步设计》,根据山西省上深涧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的井田概况和地质特征资料。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任务书范文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任务书范文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任务书范文一、设计题目。

[具体矿山名称]地下开采初步设计。

二、设计目的。

嘿呀,同学!这个毕业设计呢,就是想让你把在采矿工程专业里学到的那些个知识,像什么开采方法、通风系统、运输系统这些东西啊,全都给综合运用起来。

就好比是把你学过的各路武功秘籍都拿出来,打造出一个属于你自己的采矿“武林秘籍”(初步设计方案),而且这个方案还得能真正在实际的矿山开采中派上用场呢。

三、矿山概况。

# (一)地理位置。

这个矿山呢,位于[具体地理位置],你要是去那儿啊,说不定还能发现周围有一些独特的风景呢。

不过咱的重点还是在矿山本身哈。

# (二)地质条件。

1. 地层与岩石。

这里的地层可复杂啦,就像一个千层蛋糕似的(这只是个玩笑哈)。

有[列举主要地层名称]这些地层,岩石种类也是多种多样,像[列举主要岩石类型]。

这些岩石有的硬得像铁疙瘩,有的又相对软一些,这对咱们的开采工作可有着不小的影响呢。

2. 构造。

矿山里的地质构造就像是老天爷在地下玩的拼图游戏。

有[描述主要构造,如断层、褶皱等],这些构造就像一个个小陷阱或者小弯道,咱们在设计开采方案的时候,得小心翼翼地绕开或者处理好它们,不然开采的时候就容易出乱子。

# (三)矿体特征。

1. 矿体形态与产状。

矿体的形状就像是一个调皮的小精灵在地下随意勾勒的形状,有的地方胖一点(厚度大),有的地方瘦一点(厚度小)。

它的产状呢,就像它在地下睡觉的姿势,有一定的走向、倾向和倾角,你得好好研究这个姿势,这样才能知道从哪个方向下手开采最合适。

2. 矿石品位与储量。

矿石品位就像是这个矿体这个大蛋糕里的巧克力含量(哈哈,这么理解比较有趣吧),[给出矿石品位范围]。

而储量嘛,就是这个大蛋糕的大小啦,经勘探,这个矿山的矿石储量大概是[具体储量数值],这可是咱们开采的宝贝总量呢。

四、设计要求。

# (一)开采方法选择。

1. 你得像一个超级侦探一样,把矿山的地质条件、矿体特征这些线索都收集起来,然后从咱们学过的那些开采方法里,挑出一个最适合这个矿山的开采方法。

矿井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矿井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
1396(50)
13-1
气煤
0.70~2.63
────
1.52(82)
11.18~32.31
────
19.20(82)
7.40~14.07
────
9.81(80)
37.93~45.48
────
41.75(79)
8~16.5
────
11.7(68)
44.2~90
────
71.7(20)
1.24~1.55
综上所述,本井田新生界第四含水层孔隙水、二叠系砂岩裂隙水和石炭系太灰岩溶裂隙水对井下开采均有较大影响。但是,只要在可采煤层浅部留设适当的防水煤柱,四含水一般不致于溃入矿坑而对煤层开采构成大的威胁。这样,二叠系砂岩裂隙水和石炭系太灰岩溶裂隙水便成为本矿井开采的主要充水因素。
表1-2-2可采煤层主要特征表
泥岩
简单
基本全区可采
稳定
40
4-1
0~5.20
0.68
泥岩
泥岩
简单
局部可采
不稳定
83
1
1.85~11.89
7.46
砂质泥岩,部分为砂岩
砂质泥岩
较复杂
全区可采
稳定
表1-2-3可 采 煤 层 物 理 性 质
煤层
名称
颜 色
结构、构造
光 泽
煤岩成份
煤岩类型
其它
17-2
黑色局部
灰黑色
粉末状为主,少量块状、
鳞片状
3.10
浅部为中\、细砂岩,
其它地段为泥岩
泥岩
简单~较简单
全区可采
稳 定
80
8
0~5.15

矿井建设毕业设计

矿井建设毕业设计

矿井建设毕业设计引言矿井建设是矿业行业的核心环节之一,它涉及到矿井的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营等多个方面。

矿井建设的优化和合理性对于矿山的安全、高效运营以及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围绕矿井建设进行毕业设计,并对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关键因素进行详细分析和探讨。

设计目标和背景本毕业设计的设计目标是通过合理设计和优化矿井的结构、参数和布置等要素,提高矿井的安全性、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降低矿井建设和运营成本。

同时,还要考虑到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确保矿井的建设和运营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以提高矿山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设计方法和步骤1. 数据收集和分析首先,需要收集和分析相关的矿山地质和水文地质数据,了解矿井周围的自然环境和地质条件。

还需要收集矿井运营数据和管理经验,了解矿山的生产规模和需求,以及目前的生产状况和问题。

2. 规划和设计矿井结构根据前期的数据分析和矿山的需求,进行矿井结构的规划和设计。

矿井结构设计包括井筒、巷道、采区和支护等要素的布置和参数的确定。

应综合考虑地质条件、矿山规模、采矿方法和设备等因素进行优化设计。

3. 矿井施工和装备选择在矿井建设阶段,需要选择适合的施工方法和装备,确保矿井的安全和质量。

同时,还要考虑施工的效率和成本,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案和装备,提高施工速度和质量。

4. 矿井运营管理矿井建设完成后,需要进行矿井的运营管理。

包括矿井的排水和通风系统的运行维护,矿井设备的维修和更新,以及矿井传输和储存系统的管理等。

通过运营管理,提高矿井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减少停工和事故的发生。

5. 监测和优化在矿井建设和运营过程中,需要进行定期的监测和评估,了解矿井的运行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通过监测数据和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和优化矿井的设计和运营策略,以提高矿井的效益和安全性。

设计成果和应用前景通过本毕业设计的矿井建设优化方案,能够提高矿井的安全性、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降低矿井建设和运营成本。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

回采工艺流程设计
凿岩
根据矿岩的物理力学性质和采场 条件,选择合适的凿岩设备和凿 岩方式,如浅孔凿岩、中深孔凿
岩等。
爆破
根据矿岩性质、炸药性能及采场条 件等因素,制定合理的爆破方案和 安全措施,确保爆破效果和作业安 全。
装运
采用合适的装载设备和运输方式, 将矿石从采场运至选矿厂或堆场, 同时处理采空区和废石。
矿区内发育有多条断层和褶皱 ,其中主要的断层有F1、F2、 F3等,主要的褶皱有M1、M2 等。
矿区的岩石类型主要为岩、岩 和岩,岩石普遍受到不同程度 的变质作用。
矿体形态与分布规律
矿体主要呈层状、似层状和透镜状产 出,与围岩的产状基本一致。
矿体的厚度变化较大,最厚处可达米 ,最薄处仅为米左右。
矿体的走向为°,倾向为°,倾角为°。
02
CATALOGUE
矿区地质概况及资源储量
矿区地理位置及交通条件
矿区位于省市县境内,地理坐标为东 经°′″-°′″,北纬°′″-°′″。
矿区交通便利,有公路、铁路和水路 等多种交通方式可达。其中,最近的 公路距离为公里,铁路距离为公里, 水路距离为公里。
矿区地质构造特征
矿区处于构造带的部位,主要 受到方向和方向构造应力的影 响。
通风系统智能化程度不够
当前通风系统主要依赖人工调 节,未来可以引入智能化技术 ,实现自动调节和远程控制。
排水系统应对极端天气能 力不足
设计的排水系统在应对极端天 气条件时可能存在不足,需要 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和措施。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及建议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智能化采矿技术
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 技术的发展,未来采矿 工程将更加智能化,包 括智能选矿、智能采矿 装备、智能生产管理等 。建议加强相关技术的 研发和应用。

矿井通风与安全专业毕业设计

矿井通风与安全专业毕业设计

矿井通风与安全专业毕业设计1. 引言矿井通风与安全是矿工生命安全和矿山生产的重要保障,毕业设计的主要目标是研究并设计一套高效可靠的矿井通风系统,确保矿井内部的空气质量和瓦斯浓度处于安全范围内。

2. 毕业设计背景矿山作为重要的资源开发和能源供应基地,对于矿井通风与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

近年来,矿井灾害事故频发,严重威胁到矿工的生命安全和矿山生产的持续性。

因此,设计一套高效可靠的矿井通风系统成为矿井通风与安全专业毕业设计的重要课题。

3. 设计目标本毕业设计的主要目标是设计并实现一套高效可靠的矿井通风系统。

具体的设计目标如下:•提高矿井内部空气质量,确保矿工的健康与安全;•控制矿井内的瓦斯浓度,预防瓦斯爆炸事故的发生;•优化通风系统的运行效率,降低能耗并提高矿山生产效率。

4. 设计方案4.1 矿井通风系统结构矿井通风系统主要包括风机、风管、进风口、排风口、防治装置等组成部分。

本设计采用集中控制的方式,通过自动化系统实现对整个通风系统的监控和控制。

4.2.1 风机选择和布置合理选择风机类型和布置位置,确保通风系统能够有效地实现矿井内部空气的循环和更新。

4.2.2 风管设计根据矿井的结构和布置情况,确定风管的数量、直径和布局方式,降低风阻,提高通风效果。

4.2.3 进排风口设计合理布置进排风口,实现矿井内空气的均匀分布和有序流通。

4.2.4 防治装置设计设计并安装瓦斯浓度监测装置、防爆设备等,及时预警并采取措施防止瓦斯爆炸事故的发生。

本设计采用PLC控制系统和传感器技术实现对通风系统的自动化控制。

通过监测矿井内部的空气质量和瓦斯浓度,调整风机的转速和风量,实现矿井通风系统的智能控制,提高通风系统的运行效率。

5. 设计实施方案5.1 设计流程本毕业设计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调研矿井通风与安全的相关技术和现状;2.确定设计目标和技术要求;3.进行系统结构设计和关键技术的选取;4.进行通风系统的仿真模拟和性能测试;5.设计通风系统的自动化控制方案;6.进行系统的实际搭建和调试;7.进行系统性能测试和评估。

煤矿毕业设计

煤矿毕业设计

华北科技学院毕业设计设计总说明本设计为兖州矿务局沙埠矿120万吨新井设计,全篇共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矿井概括及井田地质特征、井田境界及储量、矿井工作制度和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井田开拓、采区巷道布置、采煤方法、井下运输、矿井提升、矿井通风与安全、矿井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和矿井安全技术措施。

沙埠矿位于山东省兖州市境内。

矿井东西长约为8900m,南北宽约为3100m,面积为27.59km2。

含远景开发区2.34km2 。

井田内的主要可采煤层为5煤、7煤,该煤层赋存稳定,5煤层煤层厚度为3.65m,7煤层煤层厚度为1.93m,平均厚度2.79米。

倾角平均为13°,为近水平中厚煤层。

煤层间距为51.3m。

井田储量为2.2120×108吨,井田内工业储量2.0378×108吨,可采储量1.5048×108吨。

矿井平均涌水量为240m3/h,绝对瓦斯涌出量为11.25m3/min,相对瓦斯涌出量2.97 m3/t,属于低瓦斯矿井,有自然发火现象。

沙埠矿年设计生产能力120万t/年,服务年限89.8年。

第一水平服务年限为30年。

采用立井而上山开拓(暗斜井延伸),第一水平标高-325m,第二水平标高-550m,第三水平标高为-775m。

矿井采用单面走向长壁综合机械化采煤法。

本矿井采用四六制,每班工作6 h,三班出煤,一班检修,矿井工作日为300d,每天净提升时间为16h。

本矿井计划用二个采区的二个高产、高效工作面保证全矿井的产量。

主采煤层厚度3.65m,工作面长度143m,工作面年推进度为869m,煤容重1.4t/m3,工作面回采率95%,综采面的生产能力为:120.68万吨。

煤的运输采用架线式电机车牵引3吨侧卸式矿车运输。

沙埠矿可采煤层为2个煤层,采用下行式开采,先采上层煤层,再采下层煤。

主要通风机采用抽出式通风,矿井通风方式为两翼对角式通风。

采煤工作面为后退式开采,采用上行式通风,为U型后退式通风。

矿井建设专业毕业设计大纲

矿井建设专业毕业设计大纲

土木工程(单招,矿井建设)专业毕业设计大纲一毕业设计的目的和任务矿建专业毕业设计是矿井建设工程专业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

通过毕业设计,使学生对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进行一次系统地总结,并结合实际条件加以综合运用,以巩固和扩大所学的知识,巩固和发展学生的运算和绘图的工程技能,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素质,丰富学生的生产实际知识。

在毕业设计中,通过对某一理论或生产实际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技论文写作能力和科研能力。

通过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进一步培养和锻炼学生热爱劳动,善于理论联系实际,尊重科学和实践的良好思想作风。

通过毕业设计,使学生进一步煤矿的建设程序,施工技术与管理方法,以便毕业进入工作单位后,能尽快胜任自己的工作岗位,早日作出成绩。

二毕业设计资格学生必须完成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全部课程,完成所有的课程设计,教学实习,并取得合格成绩后,才准许做毕业设计。

三完成毕业设计遵循的原则毕业设计分一般部分和专题部分。

一般部分是按指定矿井的地质条件及矿井初步设计,完成一个矿井的施工组织设计的主要内容。

毕业计一般部分必须按照毕业设计大纲规定的内容和顺序进行,完成大纲规定的全部工作量设计中必须贯彻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规定与发展规划要求,遵守煤炭工业部颁发的《煤矿安全规程》以及其他涉及安全、质量及环保等方面的有关规范、规定和决议。

毕业设计中的方案选定必须注意生产安全和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要因地制宜地采用现代施工新技术;尽可能地简化生产系统,缩短建井工期和减少初期工程量,提高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尽可能地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原材料消耗,以获得较好的技术经济指标,实现矿井建设的高效率;尽可能缩短建井总工期。

毕业设计的专题部分是针对理论上或生产实际中某一具体问题进行较为深入细致的设计和研究。

完成这部分内容时,学生应尽量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在内容、方法或结论的某一方面应尽可能有创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设计
7 劳动定员与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7.1 劳动定员
对劳动定员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要求,达到设计产量时矿井定员和劳动生产率 指标。
7.2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4)
煤质分析,瓦斯含量,煤的自燃及发火期,煤尘爆炸指数。
水文地质特征:采区内含水层的特征及充水条件,承压水的水位及对开采的影响,采区 预计涌水量。 采区储量计算:储量计算的方法和参数,并将计算结果汇总成表。
毕业设计
4.2 采区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工作面作业方式确定。 采区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计算。
4.3 采煤方法及采区参数
e)主要参考文献(按正文中引用的先后顺序列出,包括文献编号、作者姓名、书
名或文集名、期刊名、出版单位、出版年月、页码等); f)致谢辞;
g)附录(包括设计图纸、原始数据、计算程序及说明、过长的公式推导以及外文
文献译文等。其中,设计图纸可另附)。
毕业设计
3)毕业设计说明书的编写 对说明书的编写要求: a)叙述要简明扼要。对所采用的资料和主要依据要结合实习矿井的条件叙述确 5~2万字为宜(包括专题部分)。 b)文理通顺,字体工整清楚,要求用钢笔书写或由计算机打印。由计算机打印 说明书时,打印前打印的原稿应由指导教师审查批准。 c)文字说明应与所绘制的图表密切配合,不得出现矛盾。对不符合上述要求的 说明书,指导教师应使其重新编写或抄清。 d)对于所引用的公式和主要原理,以及引证的依据,均应在文字说明的右上方 加注编号该编号应与说明书正文后所附的参考文献编号相符。
表1 编号 巷道 名称 掘进断面 上宽 /m 下宽 /m 高 /m 断面 /m2 上宽 /m 采区巷道断面表 净断面 下宽 /m 高 /m 断面 /m2 掘进 方法
4.6 采煤工作面配备和生产能力验算
计算采煤工作面单产,确定采区内同时生产的工作面数目,备用工作面及掘进头的设 置,采区生产能力验算。
毕业设计
切。不能生搬照抄《煤矿开采学》等教科书的相关内容,说明书正文一般以1.
毕业设计
f)说明书中引用的公式,均应将所有符号及单位加以说明,计算时将数字代入 后,可直接写出答案,不必将计算过程详细列出。
g)说明书中所出现的计量单位及符号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h)说明书中所有的表格,均应注明名称,并按章编号。 i)说明书的章节,一般应按大纲规定编号,如果次序及内容需要变动时,应经
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图纸应满足以下要求:
1)正确反映设计的内容和意图;
2)设计符合《采矿制图标准》的各项要求; 3)图面布置整齐、均匀、清洁、美观; 4)线条清楚,尺寸准确,比例标准; 5)字体工整。
毕业设计
对毕业设计图纸的图幅作如下规定; 1)图纸一般采用一开(0号)原张绘制,若井田或采区尺寸较小时亦可采用对开(1 号),若不满足井田或采区尺寸要求时,图纸亦可拼接。 2)图纸四周应有图框,四边各留15~20cm。 3)图的右下角应有规定式样的图题栏,其格式和尺寸(mm)如下:
图(1∶5000,1∶2000,1∶1000)。
以上两图尽可能绘制在煤层底板等高线图和地质剖面图上。
3.2 井筒及井底车场
所选主要下山(集中下山或暗斜井),竖井或斜井的具体位置(坐标及标高), 井筒或巷道断面与装备(附井筒断面图1∶50或1∶20)。 井底车场形式,硐室布置和调车方法(附井底车场平面布置图1∶500,机车运 行图表)。
生产条件 面长×采高×近尺
表3 编 巷道 号 名称 巷道 长度 /m 掘进 速度 /m/月
200×年 掘进 时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2 3 4 /月
巷道施工顺序表 200×年
毕业设计
5.2 井下灾害预防
5.2.1 预防瓦斯和煤尘爆炸
防止瓦斯积聚。煤尘飞扬和防止瓦斯煤尘爆炸的具体措施,井下有害气体 的预防。
4.7 采掘工作
采煤工作面的回采工艺,采煤机械设备,作业制度,循环方式人员配备和劳动组织 (附工作面布置图、循环图表、工人出勤表,炮采时附炮眼布置图及爆破说明书),回
采工作面技术经济指标。
各类巷道断面及支护方式的选择,掘进机械配备,各类巷道的掘进速度。 移交生产及达到设计产量时回采工作面接续安排(格式见表2)。
毕业设计
1.3 井田开拓方式
井田开拓方式。 阶段划分与上(下)山开采,开采水平的数目和位置。 井筒形式、数目、位置,井筒断面和装备(附井筒断面图)。 井底车场形式(附井底车场图)。 井田开采程序,回采方法,主要生产系统。 说明书中附井田开拓平面、剖面图。
1.4 矿井延深的必要性
矿井延深的必要性。 延深水平地质资料的可靠程度及补充勘探的要求。 设计的主要依据、设计特点。 其它需要说明的问题。
毕业设计
2 开采范围与生产能力
2.1 开采范围及储量
延深水平的境界、尺寸和面积。 延深水平的地质储量,可采储量及开采损失。
2.2 生产能力与服务年限
矿井工作制度。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与服务年限。
3
井田开拓
延深水平(阶段)的划分,阶段斜长,阶段垂高,延深阶段上下水平标高,划 分的依据。选用延深井筒的方式,竖井、斜井、暗井,主要下山(集中下山或 暗斜井)、分区下山等巷道型式的选择,具体位置的确定,巷道长度。
毕业设计
2)矿井开拓剖面图,比例为:1∶1000、1∶2000、1∶5000~1∶2000。 3)采区或带区巷道布置平面图,比例为1∶1000或1∶2000。图中要求有采区范 围内的煤层底板等高线,坐标网,指北方向,采区边界,地质构造,采区内 主要准备巷道和硐室,正在生产的工作面回采巷道,为接替工作面掘进的巷 道,工作面停采线,区段或分带的划分线,与采区准备巷道相连接的一部分 开拓巷道,相应地点配备的采掘及通风设备,采区生产系统,图题栏,井巷 标号及名称等。 4)采区或带区巷道布置剖面图,比例为1∶1000、1∶2000。 5)采煤方法图或车场等施工图,比例为1∶50,图中要求有工作面平面图,最大 与最小控顶距剖面图,加强支护段两巷剖面图,正规作业循环图,劳动组织 表,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工作面设备标号及名称,图题栏等。
指导教师同意。
j)说明书应按统一的格式装订。 k)在说明书后要注明主要参考文献,其写法顺序是先作者姓名、参考资料或文
章名,出版地点,出版社名,最后是出版年月日。
m)其它未列内容应按学校教务处和有关课程的规定执行。
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基本内容(以矿井水平延深为例)
1 矿井概述 1.1 矿区概况
矿区(矿井)地理位置、交通、地形地势及地震(附交通位置图)。
毕业设计
与毕业设计说明书配套的毕业设计图纸(不包括毕业设计说明书 中的插图)5张,分别为: 1)矿井开拓平面图,比例为1∶2000、1∶5000或1∶10000。图中要求
有主采煤层底板等高线,坐标网,指北方向,矿井边界,地质构造,
矿井生产初期开拓工程,矿井生产后期开拓工程,工业场地保护煤 柱线,矿井开拓剖面图剖面位置线,开采水平、采区或带区(分带) 边界线,首采区或带区首采分带简化的巷道布置,达到设计产量时 回采工作面位置,其它采区上、下山开掘位置,图题栏,井巷标号 及名称等。
5)图中应区分出已掘和待掘巷道,已掘巷道按巷道标准图例,待掘的煤、岩及
半煤岩巷道均以虚线(双线)示之。 2.毕业设计说明书插图
说明书中的插图一般可大致按比例绘制,要求其尺寸大体与实际情况相似。
说明书插图可直接绘在说明书的纸上,亦可单独绘制附在说明书中,说明书 应留出插图的位置。 所有插图均应按章编号,并在图的下方注明图的名称。 说明书中的插图不得采用复印件。
5.2.2 防止水患
开采范围内老塘和积水情况,矿井突然涌水的可能性。 预防突然涌水的措施,避灾路线。
5.2.3 预防火灾
煤的自燃性,矿井已发生火灾的原因分析。 预防火灾的措施,避灾路线。
5.2.4 其它事故的预防
顶板、运输和其它事故以及职业病的预防。
毕业设计
6 提升运输、通风、排水和压缩空气设备
6.1 提升设备
采煤方法选择及采煤工艺。 采区参数:采区斜长及走向长度;回采工作面长度及推进速度;区段平巷维护方式
的选择,煤柱尺寸的确定;区段斜长和数目的确定。
4.4 采区巷道布置
采区巷道联合布置的确定。 采区上(下)山的位置和数目。 区段划分,区段平巷(包括集中平巷与分层平巷)与层间联络巷道的形式与布置。 采区巷道布置应提出几个可行的方案,经过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附各方案示意图)。 附图:采区巷道布置平面图、剖面图(1∶2000,1∶1000)。
井底车场通过能力。
毕业设计
3.3 水平接续时的技术措施
上下水平接续时,交替期间的技术措施; 上下水平各生产系统(提升、通风、排水)协调方法;
临时开凿井巷工程方案选择和施工方法,现有设备充分利用的可能性。
4
采区设计
4.1 采区地质特征
采区概况:采区位置、范围及煤层赋存情况;与邻近采区及地面的关系。 采区煤层及其顶底板特征:煤层厚度、夹石层及其变化规律;煤层顶底板岩性、物理力 学性质;煤层间距;煤层的煤岩类型及物理性质。 采区地质构造对煤层的影响情况。
毕业设计
3.毕业设计说明书的格式与工作量 1)为使学生掌握撰写技术报告和科研论文的基本方法,统一毕业设计的技术标准 和规格要求,所有说明书和论文报告必须按以下格式编写: a)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b)毕业设计中外文摘要及关键词; c)设计说明书或论文目录(统一按1,1.1,1.1.1等层次编写,并注明面码); d)正文:(包括文献综述、如正文中引用的符号较多,可在正文前列出符号表。 计量单位统一用国际单位制,引用的技术数据或重要论断要注明出处);
3.1 水平延深方案的选择
毕业设计
煤层分组,主要大巷的布置,采区的划分,同时生产采区的个数。 井田开采程序和顺序。 主要生产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