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大臣画像离间
宋代功臣画像考述

宋代功臣画像考述
(原创版)
目录
1.宋代功臣画像的概述
2.宋代功臣画像的历史背景
3.宋代功臣画像的艺术特点
4.宋代功臣画像的历史价值和影响
正文
【1.宋代功臣画像的概述】
宋代功臣画像是指在宋代时期,为了纪念和表彰那些在政治、军事等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人物而创作的一系列画像。
这些画像通常被收录在《宋史》、《东都事略》等史书中,不仅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同时也是研究宋代历史、文化和艺术的重要资料。
【2.宋代功臣画像的历史背景】
宋代是一个政治稳重、经济繁荣的时代,同时也是中国绘画艺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
在这一时期,绘画艺术不仅在技法上有了长足的进步,而且在题材上也更加丰富多样。
其中,功臣画像就是这一时期绘画艺术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
【3.宋代功臣画像的艺术特点】
宋代功臣画像在艺术上具有鲜明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画像的创作注重写实,力求真实地再现功臣们的形象特征和精神风貌。
其次,画像在构图上讲究对称和均衡,画面显得稳重而和谐。
再次,画像在用色上注重层次和对比,色彩搭配鲜艳而协调。
最后,画像在技法上采用工笔重彩,线条流畅,色彩丰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4.宋代功臣画像的历史价值和影响】
宋代功臣画像作为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影响。
首先,这些画像是研究宋代历史的重要资料,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当时的政治、军事和社会状况。
其次,这些画像是研究宋代绘画艺术的重要实物,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当时的绘画技法和艺术风格。
宋代的李飞雄,他做了什么事,能惊动了宋太宗赵光义?

宋代的李飞雄,他做了什么事,能惊动了宋太宗赵光义?展开全文中国古代,冒充官员欺诈的案件不算少数,大都是冒充朝廷要员敲诈一些钱财和招待什么的。
但在宋代有一起官员欺诈事件。
主犯假冒的钦差不仅骗取了银两和马匹,还差点欺骗了整个边关的军队来和自己造反!为首的这个人名叫李飞雄。
那么这个李飞雄是什么样的胆子和智谋,做出如此巨大的欺诈案呢?接下来,小编给你介绍这个事件的始末。
这起案件的是从宋太宗赵光义继位开始的。
当时,这个李飞雄是个纨绔子弟,他父亲是任泰州节度使判官的李若愚。
作为富二代的李飞雄不仅整天的游手好闲,花天酒地。
还结交了一批无赖恶少。
但也是在那个时候,整天惹是生非的他也从那些狐朋狗友中学会了欺诈之术。
宋太宗赵光义画像《宋史·李飞雄》记载:“李飞雄者,太保致仕鏻之孙,秦州节度判官若愚之子。
性凶险,不为其家所容,往来岳丈周氏室,盗马匹一匹。
”李飞雄年轻时去他老丈人家看望,回来的时候还偷了一匹马。
可以看得出来,这种鸡鸣狗盗的事也是他的老毛病了。
话说回赵光义,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他继位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罢免了一些老臣。
而罢免的这些老臣当中,就有李飞雄的父亲李若愚。
宋朝官员影视形象李若愚罢免回乡后,家里的日子也是一天不如一天。
而李飞雄因为少了经济来源的支持也是混的大不如前。
日渐惨淡的他不由得的恨起了当朝的皇帝。
他认为,都是因为皇帝的下旨罢免了他的父亲,才会让他们现在过得这么穷困潦倒。
每天心怀怨恨的居然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既然当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就是在士兵的拥簇下当上了皇帝。
那为什么我不能带领一支军队当皇帝呢”?在这种想法下,他有了一个大胆的计策。
至此,震惊了当时朝野的大案件,由此拉开了序幕。
宋朝官员影视形象首先第一步,他先换上了自己父亲之前的官服。
然后趁着夜色跑到了最近的驿站,到了驿站后,李飞雄要求驿卒给他一匹驿站最好的马匹供他使用。
刚开始,驿卒还要求李飞雄出示凭证。
但在李飞雄露出了他父亲曾经的马缨后。
名画故事之《雪夜访普图》

名画故事之《雪夜访普图》明刘俊《雪夜访普图》绢本设⾊纵143.3厘⽶横75厘⽶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此图是⼀幅历史故事画,描绘的是北宋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夜访重⾂赵普,询问计谋的史实。
赵普(922年-992年),字则平,幽州蓟⼈,后徙居洛阳,北宋著名的政治家。
显德七年(960年)正⽉,与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以黄袍加于赵匡胤之⾝,推翻后周,建⽴宋朝。
乾德⼆年(964年),任宰相,协助宋太祖筹划削夺藩镇,罢禁军宿将兵权,实⾏更戍法,改⾰官制,制定守边防辽等许多重⼤措施。
宋太祖常常便装出⾏经过功⾂之家,赵普每次退朝,不敢随便穿戴。
⼀天,傍晚时下⼤雪,赵普以为宋太祖不会出来。
过了⼀段时间,听见叩门声,赵普急忙出门,宋太祖站在风雪中,赵普惶恐迎拜。
宋太祖说“已经约好晋王了。
”⼀会⼉后赵光义来到,赵普铺设厚垫⼦在地上请他们坐在堂中,在炽红的:炉⽕上烧⾁吃。
赵普的妻⼦敬酒,宋太祖称她为嫂。
于是与赵普商议攻伐太原。
赵普说:“太原地当西、北⼆⾯,太原如果攻下,则我国须单独抵挡这两⾯,不如等削平诸国以后,则太原这⼀弹丸⿊⼦之地,能够哪⾥逃得掉呢?”宋太祖笑着说:“我的意思正是这样,特地来试试你罢了。
”这番谈话表明在确定所谓“先南后北”的⽅针上,赵普襄赞有功。
关于先南后北决策的核⼼,主要是统⼀北汉,夺取燕云⼗六州是以后的事情。
就这样,宋太祖先南后备的统⼀战略得以制定。
《雪夜访普图》局部刘俊《雪夜访普图》便是根据这⼀史实所绘制。
画家⼏乎完全是按照《宋史》的叙述,将其变为图画的。
画幅层次分明:下部为赵普家的⼤门及院墙,门半启半闭,门外站着赵匡胤的随从数⼈;进⼊门内,有⼀段空地,然后便是全图的中⼼。
赵匡胤和赵普⼆⼈盘腿⽽坐,⾝边置炭盆,既可取暖,⼜为烤⾁。
他们⾝后是⼀座⼤屏风,赵普的妻⼦露出半个⾝⼦,双⼿捧酒壶。
君⾂⼆⼈交谈正酣。
画家运⽤线条⼗分纯熟,很富表现⼒。
从⼈物形象的设定上,正⾯⽽坐的宋太祖,⾝形明显⽐侧坐的赵普雄伟庞⼤,显⽰出帝王⾄⾼⽆上的威仪。
图解宋朝官职等级

图解宋朝官职等级展开全文图解宋朝官职等级从北宋名臣司包拯、司马光、李迪三人的官职全称上可以更好地了解北宋官制。
一、司马光(1019-1086)官职全称: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太中大夫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上柱国河内郡开国公食邑二千六百户食实封一千户赐紫金鱼袋-端明殿学士:职官,正三品官职-翰林侍读学士:皇帝顾问-太中大夫:散官阶,从四品-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兼职-上柱国:勋位级别,正二品-河内郡开国公:爵位等级,正二品-食邑二千六百户:名誉上的特权封赏-食实封一千户:实际上的福利,相当于一千户所纳税收--赐紫金鱼袋:三品以上官员的特殊配饰二、包拯(999-1062)官职全称:枢密副使朝散大夫给事中上轻车都尉东海郡开国侯食邑一千八百户食实封四百户赐紫金鱼袋赠礼部尚书-枢密副使:职官,正二品高官-朝散大夫:散官阶,从五品;-给事中:工资等级;-上轻车都尉:勋位等级,属于八等四品-东海郡开国侯:爵位等级,属于九等从三品-食邑一千八百户:名誉上的特权封赏-食实封四百户:实际上的福利补贴,相当于四百户所纳税收-赐紫金鱼袋:三品以上官员的特殊配饰-赠礼部尚书:去世后皇帝的追封三、李迪(971-1047)官职全称:资政殿大学士金紫光禄大夫工部尚书判尚书都省上柱国陇西郡开国公食邑二千五百户食实封七百户-资政殿大学士:官职,殿学士,正三品-金紫光禄大夫:文散官阶,正三品)-工部尚书:寄禄官阶,正三品)-判尚书都省:差遣-上柱国:勋位等级,正二品-陇西郡开国公:爵位等级,正二品-食邑二千五百户:名誉上的特权封赏-食实封七百户:实际上的福利补贴,相当于七百户所纳税收。
宋朝皇帝画像及简介

宋太祖(927—976)即赵匡胤。
宋朝创建者(960—976)。
涿州(今河北涿县)人。
原为后周殿前都点检。
建隆元年(960年)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夺后周政权,称帝于开封,建宋朝,史称北宋。
自建隆三年(963年)起采取“先南后北”的统一战略,攻灭荆南等南方割据政权,且在北方要地驻兵防守。
又以杯酒释兵权等策,削夺禁军宿将及藩镇兵权。
改革官制,以文臣出任州县长官。
中央增设副相(参知政事),又使枢密使、三司使分掌兵财,以分相权。
在位时加强中央集权,结束了藩镇割据局面,但其重文轻武、“守内虚外”的方针,对宋代的“积贫积弱”有较大影响。
宋太宗(939—997)北宋皇帝(976—997)。
名赵炅。
太祖弟,初名匡义,后改光义,即位后,改名炅。
他曾参加陈桥驿兵变,拥立其兄为帝。
继承太祖各个击破割据政权的方针,迫吴越王献土归降,又亲征灭北汉,试图收复幽云十六州。
但在两次对辽征战失败后,采取消极防守的方针。
对内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扩大科举取士制度,建崇文院编《太平御览》等。
他注重兴修水利,开垦荒地,统治晚期剥削加重,激起王小波、李顺起义。
他背弃了“金匮之盟”,费其弟光美为庶人后杀掉,又费其长子楚王元左为百姓。
997年,病逝于汴京万授殿,终年五十九岁。
在位22年,因箭伤屡发而死,葬于永熙陵(今河南省巩县西南堤东保)。
宋真宗(968—1022)北宋皇帝(997—1022)。
名赵恒,原名赵德昌,太宗第三子。
曾被封为韩王、襄王、寿王。
后立为太子。
统治前期的咸平、景德年间因勤于政事, 经济发展,号称治世。
但景德元年(1004年)辽国进犯澶州,真宗亲征,澶渊之役订城下之盟,开创纳岁币求和苟安的先例,以物质换取和平,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后期任用王钦若大兴祥瑞,东封泰山,西祀汾阳,又广建佛寺道观,劳民伤财,导致社会矛盾激化.1022年病逝于忭京宫中延庆殿,终年五十五岁,在位二十五年,葬于永定陵。
宋仁宗(1010—1063)北宋皇帝(1022—1063)。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ppt课件

劝学文——宋真宗 富豪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种粟。 安屋不用加高粱,书中自有黄金屋。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有女颜如玉。 出门莫恨无随人,书中车马多如簇。 男儿与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北宋童谣
——邓广铭
小结
宋 初
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中
(权、钱、兵)
央
集
分散机构权力
权
(中央、地方)
的
加
边 防 压 力 与 财 政 危
王 安
富国之法
石 (青苗法、市易法…)
变 法
强兵之法
南 宋 偏 安
(保甲法……)
强 实行崇文抑武方针 机
真题演练(2017·北京高考·13)
北宋名臣包拯清正廉洁、刚正不阿,民间尊称他为“包相爷”。他曾担任过转运使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五代时期,天子“兵强马壮者为之”,中原王朝更迭频繁。 960 年,后周禁军统帅赵匡胤发动兵变夺取帝位,建立宋朝, 定都东京,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新政权结束了五代 十国分裂局面,形成长时间的稳定统治。
图为明朝人绘制的《雪夜访普图》,描绘了宋太祖与谋士 赵普筹划治国方略的场景。
3. 评价
结合p52 【学思之窗】
①成效:王安石变法达到了富国目的,增加大笔收入。
②不足:强兵的效果并不明显,北宋与西夏开战,又以失败告终。 一些措施在执行过程中加重了 人民的负担,也引起激烈争议。统治集团内部的分裂日益严重,北宋逐渐走向衰亡。
四.南宋的偏安
1.南宋建立
2.宋金和战
南宋初年,宋军抗金。
三.王安石变法
历代名画记

历代名画记卷一○叙画之源流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与六籍同功,四时并运,发於天然,非由述作。
古圣先王受命应箓,则有龟字效灵、龙图呈宝。
自巢燧以来,皆有此瑞,迹映乎瑶牒,事传乎金册。
庖牺氏发於荣河中,典籍、图画萌矣;轩辕氏得於温洛中,史皇、苍颉状焉。
奎有芒角,下主辞章;颉有四目,仰观垂象。
因俪乌龟之迹,遂定书字之形。
造化不能藏其秘,故天雨粟;灵怪不能遁其形,故鬼夜哭。
是时也,书画同体而未分,象制肇创而犹略,无以传其意,故有书;无以见其形,故有画。
天地圣人之意也。
按字学之部,其体有六:一古文,二奇字,三篆书,四佐书,五缪篆,六鸟书。
在幡信上书端象鸟头者,则画之流也。
(汉末大司空甄丰校字,体有六书。
古文,即孔子壁中书。
奇字,即古文之异者。
篆书,即小篆也。
佐书,秦隶书也。
缪篆,所以摹印玺也。
鸟书,即幡信上作虫鸟形状也)颜光禄云:“图载之意有三:一曰图理,卦象是也;二曰图识,字学是也;三曰图形,绘画是也。
”又周宫教国子以六书,其三曰象形,则画之意也。
是故知书画异名而同体也。
(周礼保章氏掌六书:指事、谐声、象形、会意、转注、假借。
皆苍顿之遗法也)洎乎有虞作绘画明焉,既就彰施,仍深比象,于是礼乐大阐,教化由兴,故能揖让而天下治,焕乎而词章备。
《广雅》云:“画,类也。
”《尔雅》云:“画,形也。
”《说文》云:“画,畛也。
象田畛畔所以画也。
”《释名》云:“画,挂也。
以彩色挂物象也。
”故鼎锺刻,则识魑魅,而知神奸;旂章明,则昭轨度,而备国制。
清庙肃而樽彝陈,广轮度而强理辨。
以忠以孝,尽在于云台;有烈有勋,皆登于麟阁。
见善足以戒恶,见恶足以思贤。
留乎形容,式昭盛德之事;具其成败,以传既往之踪。
记传,所以叙其事,不能载其容;赋颂,有以咏其美,不能备其象。
图画之制,所以兼之也。
故陆士衡云:“丹青之兴,比《雅》、《颂》之述作,美大业之馨香。
宣物莫大于言,存形莫善于画。
”此之谓也,善哉。
曹植有言曰:“观画者,见三皇五帝,莫不仰戴;见三季异主,莫不悲惋;见篡臣贼嗣,莫不切具;见高节妙士,莫不忘食;见忠臣死难,莫不抗节;见放臣逐子,莫不叹息;见淫夫妒妇,莫不侧目;见令妃顺后,莫不嘉贵。
中国历朝历代名臣画像

中国历朝历代名臣画像(1)文字之父--四眼仓颉仓颉又作“苍颉”。
传说中黄帝的史官。
他用祖传的结绳记事的办法替黄帝记载史实。
时间一长,那些大大小小、奇形怪状的绳结都记了些什么,连他自己也忘记了。
因此,仓颉想造出一种简单易记的符号,用来表达思想,传授经验,记载历史。
大农业家后稷周后稷,其母姜原,原为帝喾元妃。
姜原出野,见巨人足迹,踏之,践之而动如孕。
生一子,以为不祥,弃之隘巷,马牛从他旁边过都不踩它;徙置之林中,适会山林多人,迁之;而弃渠中冰上,飞鸟以其翼覆荐之。
姜原以为神,遂收养长之。
初欲弃之,因名曰弃。
因谏被杀的夏代忠臣夏桀时大臣,因忠谏而被桀所杀。
据《韩诗外传》记载,夏桀时,建造的酒池中可以运船;堆起的酒糟足有十里长,池中之酒可供牛饮者三千人。
关龙逢向夏桀进谏说:古代的君王,讲究仁义,爱民节财,因此国家久安长治。
如今国王您如此挥霍财物,杀人无度,您若不改变,上天会降下灾祸,那时定会有不测的结果。
他恳请国王改变这种情况。
说毕,立于朝廷不肯离去。
夏桀大怒,命人把他囚而杀之。
关龙逢因忠谏被杀,在夏王朝内外引起很大不满,很多人都不敢直言进谏,只想远远离去。
大禹亲定的继承人-伯益伯益禹之大臣,名益,嬴姓。
伯为爵称。
舜时任虞,禹治水时益辅佐有功。
禹按传统的禅让制度,曾举荐皋陶为他的继承人,但皋陶早逝。
于是,禹又举荐益为他的继承人。
禹在东巡途中死于会稽「以天下授益」。
益继位后,禹之子启与益发生争夺王位的斗争,益被启所杀。
一说益推让,到箕山之阳隐居,于是启继帝位。
泰伯让王相传,泰伯、仲雍二人是亲兄弟,生父即周朝太王古公父。
心有七窍的比干比干商末贵族。
纣王的叔父,官少师。
以纣王淫乱,曾屡次强谏,曰:『君有过而不以死争,则百姓何辜!』乃直言谏纣。
纣怒曰:『吾闻圣人之心有七窍,信有诸乎?』乃遂杀王子比干,刳视其心」。
相传武王克商后,曾封祭其墓.周代宋国的始祖微子周代宋国的始祖。
名启(又作开),殷商帝乙之子,纣的庶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大臣画像离间
阅读天地
0608 1240
宋大臣画像离间
公元972 年(北宋太祖开宝五年),北宋朝廷平定不少叛乱后,定下大计,要灭掉定都金陵(今江苏南京)的南唐。
但是,北宋朝野内外仍顾虑重重。
原来,当时南唐出了位出类拔萃的将领,他就是南都留守兼侍中(官职名)林仁肇。
林仁肇足智多谋,不除掉他,短期内是无法灭掉南唐的。
怎样除掉林仁肇呢?一位大臣向来太祖赵匡胤献计:“咱们使用离间计,借南唐主的快刀把他杀死。
我看,在林仁肇的画像上做篇‘文章’。
”
宋朝廷暗中派出最能干的官廷画师,乔装改扮,潜入林仁肇府中,偷偷画下了他的像。
然后,这画师溜回宋朝,将画献上。
皇帝一声令下,林仁肇的画像悬挂在了都城的一个豪华的屋子里。
有一天,南唐使者来北宋朝廷办事。
朝廷官员特意领着那使者来到那间房子里,细看画像后,官员突然发问:“你看这是谁?”
使者心里一沉:“是林仁肇啊!”
那宋朝官员神秘兮兮地压低嗓子说:“林仁肇快要来投降大宋了,他先派人送来画像给我们做凭证。
”言毕,他又指着附近一所漂亮的空房子告诉南唐使者:“你瞧,房子都准备好了。
我们将把这所馆舍赐给林仁肇居住。
像你这样有才华的人来大宋谋事,我们大宋天子肯定也不会薄待。
”
南唐使者信以为真,心里暗暗恨林仁肇:“好个林贼,表面像个君子,原来藏着满肚子坏水。
”回国后,这使者马上报告了南唐主。
南唐主哪曾想到这会是宋朝的离间计,一听说林仁肇身在南唐心在宋,拍案大怒,赐一壶毒酒给林仁肇喝。
林仁肇一壶酒下肚,药力发作,七窍流血,命赴黄泉。
这消息传到北宋都城,君臣都拍手称快:攻克南唐的障碍,终于让南唐人自己扫除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