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概论A卷
东师课程与教学概论18春在线作业1

(单选题) 1: “五段教学法”属于A: 斯宾塞B: 赫尔巴特学派C: 蔡斯D: 凯洛夫正确答案:(单选题) 2: 最早在理论上论述了班级授课制的教育学家是A: 赫尔巴特B: 乔伊斯C: 夸美纽斯D: 裴斯泰洛齐正确答案:(单选题) 3: 关于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早在19世纪,()在《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文中就曾阐述过。
A: 泰勒B: 布鲁纳C: 杜威D: 斯宾塞正确答案:(单选题) 4: 关于课程内容选择的取向,()是产生较早,比较传统的观点。
A: 课程内容即教材B: 课程内容即学习经验C: 课程内容即活动正确答案:(单选题) 5: 倡导高难度进行教学的是A: 布鲁纳B: 根舍因C: 赞科夫D: 查斯特正确答案:(单选题) 6: ()是学生进行学习特别是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心理因素。
A: 问题意识B: 批判意识C: 怀疑意识D: 创新意识正确答案:(多选题) 1: 课程与教学关系的类型有A: 独立模式B: 循环模式C: 包含模式D: 渗透模式E: 对比模式正确答案:(多选题) 2: 教学过程的矛盾包括A: 学生与所学知识之间的矛盾B: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矛盾C: 校长与教师之间的矛盾D: 教师与教材之间的矛盾正确答案:(多选题) 3: 关于课程资源的认识正确的是A: 课程资源是指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如图书馆、实验室等,不包括知识、技能等。
正确答案:(多选题) 4: 传统教学论中较有影响的人物有A: 夸美纽斯B: 赞科夫C: 赫尔巴特D: 凯洛夫正确答案:(判断题) 1: 合作式学习分为六种基本的类型:实验性的探索、逻辑推理任务、基于测量的研究、工程性设计、技术性设计、开放性研究。
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判断题) 2: 课程与教学目标不能够为课程实施提供依据。
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判断题) 3: 理智能力的发展不是探究式学习的三个基本的目标当中的一个。
2018年秋季《课程与教学概论(高起专)》期末考核答案

期末作业考核《课程与教学概论》满分100分一、辨析题(每题15分,共30分)1、没有教学过程的矛盾存在,教学就不能称其为教学。
答:我认为这个观点是错误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矛盾是教学过程中的主要矛盾。
教学通常由四个因素组成,即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
教学是由这些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影响而形成对立统一的整体。
于是便形成了四种关系,即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教师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的关系,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的关系。
这四种关系,也就构成了教学过程中的四个矛盾。
在四个矛盾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矛盾是教学过程中的主要矛盾,其他则为次要矛盾。
教与学之间的矛盾,对其他矛盾起领导、决定、制约、支配的作用。
教学过程,其实就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一个又一个的矛盾不断得到解决的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不过是师生关系的中介,是连接二者之间的纽带。
教学内容虽然关系到每个教师的教学工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内容的把握也会因人而异,会带有主观的、个性化的色彩;但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统一性、稳定性和权威性,教师和学生自主选择的余地不大,在教学中不会起到关键和决定性的作用。
至于教学手段,更是受教师的常识和教学能力的制约,受教学内容的制约,在教学中,一般只能起到辅助的作用。
由此看来,抓住教与学这个矛盾,把它当作主要矛盾来解决,其他矛盾才有可能迎刃而解。
教与学的矛盾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再好的教学内容,再好的教学手段,都不会在教学过程中起到积极的、促进的作用,甚至还会出现东施效颦的笑话。
2、现阶段,我们所提到的课程资源就是指教材或文本形式的资源。
答:错.课程资源可以按空间分布不同主要分成三个部分:一是校内的课程资源,如实验室、图书馆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二是校外的课程资源,包括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工厂、农村、部队、科研院所等广泛的社会资源及丰富的自然资源;三是信息化课程资源,如校内信息技术的开发利用,内外的网络资源等。
课程与教学论.pdf

单选题1.要开发()课程,各学科课程的标记必须消失。
A.广域B.融合C.相关D.活动答案:D2.研究课程与教学的理论基础一般需要考虑心理学基础、()基础、社会与文化学基础。
A.教育学B.社会科学C.自然科学D.哲学答案:D3.根据评估参照的标准不同,可将教育评估分为:A.诊断性评估、形成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估B.定性评估与定量评估C.自我评估与他人评估D.相对评估与绝对评估答案:D4.德国教育家根舍因首创A.发现法B.结构主义的课程论C.要素主义的课程论D.范例教学理论答案:D5.下列哪一句成语是比喻弟子恭敬接受师教?A.程门立雪B.老蚌出明珠C.实繁有徒D.甘棠有荫答案:A6.加涅按照学生的学习结果,把学习分为五类,它们是A.意义学习、机械学习、发现学习、接受学习、研究性学习B.辨别学习、具体概念学习、定义概论学习、简单规则学习、高级规则学习C.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动作链索学习、言语联想学习、辨别学习D.理智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态度答案:D7.()是根据特定的教育价值观及相应的课程目标,从学科知识、当代社会生活经验或学习者的经验中选择课程要素的过程。
A.课程编制B.课程开发C.课程实施D.课程选择答案:D8.认为“教师的角色是课程开发者”,这是课程实施的A.忠实取向B.相互适应取向C.主体取向D.课程创生取向答案:D9.五六十年代出现了所谓的“三大新教学论流派”,()是其中之一。
A.行为主义教学论B.人本主义教学论C.尝试教学论D.发展性教学论答案:D10.在“学科结构运动”中诞生的一种新的课程形态是A.学术中心课程B.社会问题中心课程C.儿童活动中心课程D.人格中心课程答案:A11.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各种提示活动教授课程内容、学生接受并内化这些内容的教学方法类型为A.共同解决问题型B.启发型C.提示型D.自主型答案:B12.“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的创立者是A.斯金纳B.赞可夫C.罗杰斯D.布鲁纳答案:C13.认为“教学就是从外部对心灵进行塑造”的教学观可以简称为A.塑造说B.展开说C.预成说D.内烁说答案:A多选题1.校本教研的形式有哪些A.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B.学校的领导培训C.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D.专业人员的专业引领2.发展性评价体系应包括以下哪几个步骤A.明确评价内容和标准B.设计评价工具C.对反映学习情况的资料进行搜集和分析D.制定促进学生发展的改进计划答案:A,B,C,D3.课程评价的发展大约经历了哪几个时期A.测验时期B.描述和判断时期C.评价时期D.建构时期答案:A,B,C,D4.以下不是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的心理机制是A.顺应B.同化C.联想D.平衡答案:A,C,D5.在学习经验的组织方面,以下()是泰勒提出的指标。
955课程与教学论考研资料

基础班-955课程与教学论955课程与教学论的重要性对于小学教育专业的考生来说不言而喻。
150分的分值占到总分的一半,且无大纲解析作参考,题型也未作说明,如何把握知识重点成为了基础班看书的难点,大家可以根据我下面所做的梳理来看书。
课程与教学论的参考书目是张传燧主编的《课程与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这本书包括十个章节,根据对学科专业知识和历年真题的把握,这里抽出主要部分,(其余部分基本不考可以忽略)即:一、课程与教学概论(第一章)二、课程与教学目标(第三章)三、课程与教学的主体(第四章)四、课程与教学内容(第五章)五、课程与教学设计(第六章)六、课程与教学实施(第七、八章)在无大纲解析的情况下,真题的分析至关重要。
通过2011-2014年的真题可以发现,课程与教学论的题型基本为名词解释(10’*4)、简要回答题(15’*4)、分析论述题(25’*2),而且需要注意的是,2013年955课程与教学论有更换参考书目,因此2013年和2014年的真题更具参考价值。
近几年的真题分布情况为:题型年份名词解释题简要回答题分析论述题2011年第一章(2)第五章(2)该年题型为判断正误题第三章(1)第四章(1)第五章(1)第三章(1)第八章(1)接下来我们详细分析下各个部分的知识点。
(特别重要基本年年考的知识用加粗下划线,重点知识部分加下划线标记,考的可能性不大可忽略知识部分用虚线标记) 一、 课程与教学论概论 1、课程与教学的内涵 2、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3、课程与教学的地位及其价值 4、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历史及其关系 5、课程与教学论性质及其研究对象 6、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范式及其方法论分析:从真题部分我们可以发现,基本每年都会有题目出自第一章,而且题型一般为名词解释,其中课程与教学出现的频率特别高,也有可能出简答题(如2014年)。
二、课程与教学目标(第三章) 1、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内涵与特点 2、课程与教学目标的结构与功能第七章(1) 2012年第一章(1) 第五章(1) 第七章(1) 第八章(1)第三章(1) 第四章(1) 第五章(1) 第七章(2) 该年为12’*5 第七章(1) 第八章(1)2013年第一章(1) 第五章(2) 第八章(1)第三章(1) 第四章(1) 第五章(1) 第七章(1) 第七章(1) 第八章(1)2014年第五章(3) 第六章(1) 第八章(1) 该年为8’*5第一章(1) 第三章(1) 第四章(1) 第七章(1)第三章(1) 第七章(1)3、课程与教学目标的价值取向4、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制定5、新课程背景下的课程与教学目标的特点分析:这个部分特别好出大题,尤其是简答题,基本年年考,而目标价值取向更是重头戏,要特别仔细的看重点知识点。
《课程与教学概论》练习题

《课程与教学概论》练习题一一、单项选择题1、对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起到里程碑作用的是:()A、斯腾豪斯B、泰勒C、博比特D、查斯特2、五段教学法”属于:()A、斯宾塞B、赫尔巴特学派C、蔡斯D、凯洛夫3、从各国的课程来看,各国都关注学生的经验,并依据学生心理发展阶段特征设置()和分科课程,协调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关系,注意信息技术方面的内容。
A、综合课程B、核心课程C、跨学科课程D、潜在课程4、教师对已有的课程材料进行重新设计,这种课程设计属于:()A、宏观B、中观C、微观5、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学生接受一定教育阶段之后的结果所作的具体描述,着眼于()。
A、未来国民素质B、教学重点C、教学难点D、教学时间分配6、生成性目标的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A、杜威B、赫尔巴特C、派纳D、泰勒7、以下不属于综合课程形态的是:()A、分科B、相关课程C、融合课程D、广域课程8、()认为,任何学科都可以用某种形式教给任何年龄阶段的任何人。
A 、布鲁姆B、布鲁纳 C、杜威 D 、赫尔巴特9、校本课程开发是以()为核心,他们的能力状况制约着校本课程开发的深度和价值。
A、教育研究者B、学校行政管理人员C、校长D、教师和学生10、以下不属于学生获得感性知识的直接途径的是()A 、做实验 B、教学参观C、看书D、到自然界观察11、提出“功用分析”课程目标的是:()A查斯特 B布鲁纳 C赫尔巴特 D根舍因12、()是现代学习方式的首要特征A 独立性B 主动性C 体验性D 探究性1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在课程结构的调整上,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为()。
A:选修课B:必修课14、20世纪90年代,在我国()开始自行设计课程。
A、吉林B、黑龙江C、浙江D、辽宁15、此次课程改革将儿童()的培养放在一个突出的位置上,强调儿童在其中反思、创造。
A:实践能力B:记忆能力C:思维能力D:创造能力二、多项选择题1、在课程编制中,出现以下()形式的课程目标的取向。
教学论复习资料

教学论复习资料第一章课程与教学概论1、课程要求:课程是预期的,课程要对教学具有指导作用,因此课程目标要事先设计,课程编制人员的根本任务在于发现、选择和组织课程目标。
2、现代课程观的变化:1.强调课程是学习者实际经验与学科知识的有机整合,课程观念呈现出从学科中心到以人为本的转向。
2.课程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不断创新的过程。
3.强调师生的经验、教材、环境等因素整合的广阔的课程资源新视野。
4.从只关注显性课程到强调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并重。
3、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的意义(一)课程是学校培养人才蓝图的具体表现(二)课程是教师从事教育活动的基本依据(三)课程是学生吸取知识和经验的主要载体之一(四)合理的课程设置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决定作用(五)课程是评估教学质量的主要依据和标准4、课程论的诞生◆1.1918年博比特(F. Bobbitt)出版的《课程》,标志着课程论的诞生。
2.杜威1902 年出版的《儿童与课程》与博比特的《课程》共同标志着课程论作为独立学科诞生。
5、理论界对教学的基本认识(一)对教学的基本涵义的理解1.将教与学看成是一个联合词:指施教者指导受教者进行的学习活动。
2.将教学当作一种行为:相当于施教者的“教”;是教学实践中施教者的行为。
(二)教学的逻辑起点--- “学习”(三)教学的本质---引导学生“学”现代教学观——教学并不是给予,教学质量的高低与教师讲解程度并不成正比关系。
教学应当是在教师指引下学生的获取.教科书是写给学生看的,是学生接受知识信息的渠道之一;6、何谓学定教?——学是教的根据,教法要适应学法,教的规律要符合学的规律7、如何学定教?◆教为学服务的要求:教师要做到“三个服从”一是教师思维要服从于学生的思维当学生的思维方向与教师不一致时,教师不要强迫学生跟着自己走。
二是教案服从于课堂当教学实施过程与教学设计不一致时,教师不要用教案来框住学生。
三是教学进度要服从于效果当学生进行研究、讨论、思考而占用了较多时间时,教师不要为赶进度而打断学生的思维,要切实改变过去教师教学的速度、深度与学生实际失调的毛病。
课程与教学概论19春在线作业1-0004.3A34EA73-9B27

课程与教学概论19春在线作业1-0004
“按单元进行学习,各单元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具体的学习内容,并配以小步子的自学教材;每个单元结束后,经测验诊断,接着学习新的单元;教师随时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是那种国外教学组织形式的特征
A:道尔顿制
B:文纳特卡制
C:特朗普制
D:开放课堂
答案:B
新教育坚持()中心说。
A:教师
B:学生
C:教材
答案:B
级上课的特殊组织是
A:班内小组教学
B:全班上课
C:复式教学
D:个别教学
答案:C
主要由教师、管理者、学区所建立的学生作品集。
评价的标准是预定的。
这属于()成长记录袋。
A:理想型
B:展示型
C:文件型
D:评价型
答案:D
开启了课程开发的科学化运动的是
A:博比特
B:泰勒
C:斯腾豪斯
D:查斯特
答案:B。
《课程与教学概论》练习题

《课程与教学概论》练习题《课程与教学概论》练习题一一、单项选择题1、对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起到里程碑作用的是:()A、斯腾豪斯B、泰勒C、博比特D、查斯特2、五段教学法”属于:()A、斯宾塞B、赫尔巴特学派C、蔡斯D、凯洛夫3、从各国的课程来看,各国都关注学生的经验,并依据学生心理发展阶段特征设置()和分科课程,协调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关系,注意信息技术方面的内容。
A、综合课程B、核心课程C、跨学科课程D、潜在课程4、教师对已有的课程材料进行重新设计,这种课程设计属于:()A、宏观B、中观C、微观5、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学生接受一定教育阶段之后的结果所作的具体描述,着眼于()。
A、未来国民素质B、教学重点C、教学难点D、教学时间分配6、生成性目标的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A、杜威B、赫尔巴特C、派纳D、泰勒7、以下不属于综合课程形态的是:()A、分科B、相关课程C、融合课程D、广域课程8、()认为,任何学科都可以用某种形式教给任何年龄阶段的任何人。
A 、布鲁姆B、布鲁纳 C、杜威 D 、赫尔巴特9、校本课程开发是以()为核心,他们的能力状况制约着校本课程开发的深度和价值。
A、教育研究者B、学校行政管理人员C、校长D、教师和学生10、以下不属于学生获得感性知识的直接途径的是()A 、做实验 B、教学参观C、看书D、到自然界观察11、提出“功用分析”课程目标的是:()A查斯特 B布鲁纳 C赫尔巴特 D根舍因12、()是现代学习方式的首要特征A 独立性B 主动性C 体验性D 探究性1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在课程结构的调整上,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为()。
A:选修课B:必修课14、20世纪90年代,在我国()开始自行设计课程。
A、吉林B、黑龙江C、浙江D、辽宁15、此次课程改革将儿童()的培养放在一个突出的位置上,强调儿童在其中反思、创造。
A:实践能力B:记忆能力C:思维能力D:创造能力二、多项选择题1、在课程编制中,出现以下()形式的课程目标的取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与教学概论》试卷
A卷
一、单项选择题(20分,每小题2分)
1、世界上最早论述教学问题的专著是()
A、《雄辩术原理》
B、《学记》
C、《普通教育学》
D、《大教学论》
2、对()的重视一向是我国教育的传统。
A、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B、过程
C、方法
D、体验
3、在教学方法上倡导“发现法”的是:()
A、杜威
B、布鲁纳
C、赫尔巴特
D、根舍因
4、课程改革的目标是推行()教育。
A、素质
B、全球化
C、义务
D、应试
5、( )的课程管理模式强调社会需求多样化,强调学校自身的独特性,强调学生的个别差异,强调发展人的个性,实质上强调以人的发展为本。
A.中央集权型 B.地方分权型 C.蛋糕型 D.学校自主型
6.下面各国中比较典型的实行中央集权型课程管理模式的国家为( )。
A.法国 B.美国 C.日本 D.瑞典
7.新课程改革体现在政策上的一个鲜明特点是( )。
A.国家、地方和学校之间的权利平衡 B.国家、地方和学校之间的管理平衡
C.国家、地方和学校之间的决策一致 D.国家、地方和学校之间的有了统一的教材
8、就我国而言,我们的教育要遵循()的战略思想,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A、面向现代化,面向社会主义,面向未来
B、面向现代化,面向社会主义,面向世界
C、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C、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21世纪
9、最早的选修课程诞生在18世纪的()
A、德国
B、英国
C、美国
D、捷克
10、()是指每一个学生在具体教育情境的各种相互作用中所产生的个性化表现。
A、生成性目标 C、普遍性目标
C、行为性目标
D、表现性目标
二、多项选择题(20分,每小题2分,多选、少选、错选均不给分)
1、课程内容是指各门学科中特定的事实、观点、原理和问题,以及处理它们的方式。
从课
程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以来,出现()不同的取向。
A、课程内容即学科知识
B、课程内容即学习活动
C、课程内容即学习经验
D、课程内容即社会生活
2、现代教学论的三大流派代表人物有:
A赞科夫B根舍因C布鲁纳D杜威E查斯特
3、课程组织的准则有()
A、连续性
B、顺序性
C、整合性
D、跳跃性
4、教学的本质涵义包括()
A、教学是有目的的活动。
B、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有机统一,以学为依据,以交往为形式。
C、教学活动是以课程内容为中介的共同活动。
D、教学是科学与艺术的统一。
5、杜威提出来的“新三中心”指的是()
A、教师中心 B学生中心
C、活动中心 D经验中心
6、课程与数学政策的研究意义有()
A、课程与教学政策是课程与教学理论的重要内容
B、课程与教学政策是教育实践的保证
C、课程与教学政策是理论与实践的中介
D、课程与教学政策是课程开发的前提
7、课程共有主要是通过()来表征的。
A、教学目标
B、课程与教学计划
C、课程与教学标准
D、教科书
8、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功能有()
A、定向功能
B、选择功能
C、计划与操作功能
D、评价功能
9、课程开发业被称为()
A、课程编制
B、课程研究
C、课程编订
D、课程建设
10、课程实施的基本观点有()
A、相互对应观
B、忠实观
C、相互适应观
D、创生观
三简答题(30分,每小题5分)
1、简述课程与教学的涵义。
2、简述课程与教学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的涵义。
3、简要论述泰勒原理的主要内容。
4、简要论述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
5、教学组织的涵义是什么?
6、什么是行动研究?有哪些特点?
四、论述题(30分,每小题15分)
1、谈谈你对选择与编排课程与教学内容的原则与标准的认识。
2、有代表性的教学设计有哪几种?试对它们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