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碘加热 它一定升华吗?
碘升华实验的题

碘升华实验的题
以下是一道碘升华实验的题目及其参考答案:
题目:密封在试管内的碘粒是固态的小粉末。
用酒精灯对玻璃管内的碘粒加热,碘会发生什么现象?
答案:
(1)密封在试管内的碘粒是固态的小粉末。
(2)用酒精灯对玻璃管内的碘粒加热,固态碘吸热直接变成“气态”的碘,碘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发生了“升华”现象,固体升华需要“吸热”。
(3)停止加热,在玻璃管冷却的过程中,碘没有液化,而是直接变成固态碘并有一部分附着在烧杯内壁上,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是凝华现象。
解析:
本题考查了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是一道基础题,知道升华和凝华的定义是关键。
物体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升华需要吸热;物体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凝华需要放热。
此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升华和凝华定义的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碘为什么会直接升华

碘为什么会直接升华
碘直接升华的原因是因为碘的升华点和熔点比较接近,升华后易凝华。
碘在化学元素周期表中位于5周期系ⅦA族是卤族元素之一,有毒性和腐蚀性。
碘的蒸气压是随着温度升高而急剧增加的。
碘的熔点是112.7℃,碘的三相点是114.15℃,这时蒸气压为11.9kPa。
在三相点O,固态、液态、气态的碘共存。
显然,三相点的蒸气压越高,固态物质的升华越容易。
通常在敞口容器中加热碘的固体,由于碘的蒸气不断逸出,达不到11.9kPa的气压,固态的碘不经熔化而直接升华。
如要得到液态碘,就要创造蒸气压超过11.9kPa的条件。
把足量的碘放在细口蒸馏瓶中加热,就可以得到液态碘。
我们在一般碘升华的实验中,如果加热比较快,碘的蒸气比较浓,又没有及时冷凝,就会有可能有液态碘出现。
碘和四氯化碳的分离

《碘和四氯化碳的分离》碘和四氯化碳混在一起啦,咱得想法子把它们分开。
碘这东西可有意思,紫黑色的,有股特殊的气味。
在很多实验里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四氯化碳呢,是一种有机溶剂,无色透明的,就像个安静的小透明,但本事可不小。
要分离碘和四氯化碳,咱得利用它们性质的不同。
碘有个特性,它容易升华。
啥是升华呢?就是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都不经过液态这一步。
咱可以利用这个特性来分离它们。
可以找个合适的装置,把碘和四氯化碳的混合溶液放进去。
然后给这个装置加热。
加热的时候要注意温度,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
温度合适了,碘就开始升华啦。
它会变成气态,从混合溶液里跑出来。
这时候得有个收集装置,把升华出来的碘蒸气收集起来。
收集装置得设计得巧妙点,得能让碘蒸气在里面冷却变回固态。
这样就能把碘收集起来啦。
那剩下的就是四氯化碳了。
四氯化碳在这个过程中不会跟着碘一起跑掉,它还是乖乖地待在原来的地方。
还有一种方法,利用蒸馏的原理。
不过这得小心操作。
把碘和四氯化碳的混合溶液放在蒸馏烧瓶里。
给烧瓶加热,四氯化碳的沸点比较低,它会先沸腾变成气态。
气态的四氯化碳通过冷凝管的时候,会被冷却变回液态,然后流到收集瓶里。
这就把四氯化碳分离出来了。
不过蒸馏的时候得注意控制温度,要是温度太高,碘也可能会跟着一起跑出来,那就达不到分离的目的了。
要是在实验室里做这个分离,设备得准备齐全。
酒精灯得好用,烧瓶得干净,冷凝管得能正常工作。
每一个小环节都很重要。
要是不小心操作失误,可能就分不好了。
比如说加热温度没控制好,或者收集装置有问题,都可能导致分离失败。
碘和四氯化碳的分离需要我们了解它们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方法,认真仔细地操作,这样才能把它们成功分开。
初中物理中碘的升华和熔化发生的温度条件

初中物理中碘的升华和熔化发生的温度条件示例文章篇一:哇塞!同学们,你们知道初中物理里碘的升华和熔化发生的温度条件吗?这可太有趣啦!有一次上物理课,老师就给我们讲了这个神奇的知识。
当时老师拿着一小瓶碘,那碘啊,黑黑紫紫的,看着挺神秘。
老师先问我们:“同学们,你们猜猜碘会在什么温度下发生变化呀?”大家都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
有的同学说:“可能得特别高的温度吧!”还有的同学说:“说不定温度很低就行。
”我心里也在嘀咕:这碘到底会怎么样呢?老师笑了笑,开始给我们做实验。
只见老师把装着碘的瓶子放在酒精灯上加热。
一开始,啥变化都没有,我们都着急地盯着瓶子看。
突然,神奇的事情发生啦!瓶子里的碘没有变成液体,而是直接变成了紫色的气体!这就是碘的升华啊!老师说:“同学们,碘升华的时候,温度可不需要太高,一般在常压下,稍微加热到100 摄氏度左右,碘就升华啦!”我们都惊讶得张大了嘴巴,“哇,这么神奇!”那碘的熔化呢?老师又接着做实验。
这次温度升得更高了,慢慢地,碘从固体变成了液体。
老师告诉我们:“碘熔化的温度可就高多啦,要113.5 摄氏度左右呢!”这就好比我们跑步,升华就像是一下子飞起来,轻松跨越障碍;熔化呢,就像是一步一步艰难地爬过一个高高的山坡。
我就想啊,这物理世界可真是奇妙无比!碘的升华和熔化居然有这么不同的温度条件。
那其他物质是不是也有这样神奇的变化呢?所以说,同学们,初中物理里这些知识是不是特别有趣?咱们可得好好学,才能发现更多神奇的现象!我觉得呀,物理就像一个藏满宝藏的神秘城堡,等着我们去探索发现呢!示例文章篇二:哎呀!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初中物理里碘的升华和熔化那可太有意思啦!先来说说碘的升华吧!就好像冬天里的雪花一下子变成水蒸气消失在空中一样神奇。
碘在常温常压下,稍微加热一下,它就直接从固态变成气态啦!这是为啥呢?我刚开始学的时候也觉得特别奇怪,这不就像孙悟空七十二变一样,一下子就变没了?还记得有一次上物理课,老师给我们做实验。
单质碘的熔点

单质碘的熔点1. 哎,说起单质碘,你可能会觉得这玩意儿离咱们的生活挺远的,但其实它还挺有意思的。
你知道吗,我最近在实验室里捣鼓这玩意儿,发现了一个让我哭笑不得的现象。
2. 事情是这样的,我那天在实验室里,手里拿着一块单质碘,就是那种紫黑色的固体,看起来有点像巧克力。
我心想,这玩意儿熔点是多少来着?我记得好像是挺低的,但具体多少度,我还真没印象了。
3. 于是我就决定亲自做个实验,看看这单质碘到底在多少度会融化。
我找来一个酒精灯,把碘块放在一个铁片上,然后开始加热。
我得说,这碘块加热的时候,那味道真是够呛的,有点像是烧塑料的味道,但又没那么刺鼻。
4. 我一边加热,一边用镊子轻轻拨弄那碘块,想看看它啥时候开始变软。
你猜怎么着?这碘块在加热的过程中,竟然开始慢慢变红了!对,你没听错,就是那种从紫黑色慢慢变成暗红色,然后是鲜红色,最后竟然变成了亮黄色!5. 我当时就惊呆了,这碘块变色的过程,简直就像变魔术一样。
我心想,这玩意儿是不是在跟我开玩笑呢?我是不是在做梦?但那碘块就在我眼前,一点一点地变软,最后竟然变成了液体。
6. 我赶紧查了一下资料,原来这单质碘的熔点是113.5摄氏度。
也就是说,只要温度达到这个点,它就会从固体变成液体。
而且,这碘在加热的过程中,还会发生升华现象,就是直接从固体变成气体,跳过了液态这个阶段。
7. 我看着那碘块慢慢变成液体,然后又有一部分直接变成了气体,飘散在空气中,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感觉。
这玩意儿真是太神奇了,它就像是一个会变魔术的小丑,一会儿变红,一会儿变黄,最后还能直接消失。
8. 我还记得,当我把加热的碘块从火焰上移开时,它竟然又开始慢慢变回原来的紫黑色。
这过程就像是时间倒流一样,让我有种穿越的感觉。
9. 通过这次实验,我对单质碘的熔点有了更深的理解。
我得说,这玩意儿虽然看起来不起眼,但它的变化过程真的很神奇,让人不得不佩服大自然的奇妙。
10. 而且,这次实验也让我意识到,我们平时看似普通的物质,其实都蕴含着不为人知的秘密。
碘的升华和凝华

“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认识升华和凝华现象。
二、实验器材
烧瓶(≥250毫升)、碘、酒精灯等。
三、实验原理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
四、实验过程
1.将两三粒固态的碘(与芝麻大小相当)放入烧瓶内,拿着烧瓶走到学生中去,让他们看一看固态碘的存在。
2.用酒精灯给烧瓶均匀地加热,少时,碘由固态升华变成气态,瓶内充满紫色气体。
3.停止加热,等到瓶内气体变冷时,碘又由气态凝华变成固态,紫色逐渐消失。
这时会看到许多小晶粒附着在瓶壁,使玻璃的透明度减低。
4.再给烧瓶加热,会重复出现上面的现象。
五、实验结论:
六、实验小组成员:。
碘升华的温度是多少

碘升华的温度是多少碘从45℃左右即开始升华,到77℃时,碘升华管中已充满浓密的紫色碘蒸气。
碘:53号元素碘属于周期系ⅦA族元素。
111年法国药剂师库尔图瓦利首次发现单质碘。
单质碘呈紫黑色晶体,易升华。
有毒性和腐蚀性。
碘单质遇淀粉会变蓝色。
主要用于制药物、染料、碘酒、试纸和碘化合物等。
碘是人体的必需微量元素之一,健康成人体内的碘的总量为30mg(20~50mg),国家规定在食盐中添加碘的标准为20-30mg/kg。
紫黑色晶体,具有金属光泽,性脆,易升华。
有毒性和腐蚀性。
密度4.93 克/立方厘米。
熔点113.5℃,沸点14.35℃。
化合价-1.+1.+3.+5和+7。
加热时,碘升华为紫色蒸汽,这种蒸气有刺激性气味,有毒。
易溶于、乙醇、氯仿和其他有机溶剂,形成紫色溶液,但微溶于水(但如果水中含碘离子会使其溶解度增大:(I-)+(I2)=(I3-)),也溶于氢碘酸和碘化钾溶液而呈深褐色。
升华指物质从固态不经过液态直接变成气态的相变过程。
相反的过程叫凝华。
最常见的升华例子是干冰在常温常压下直接变成二氧化碳气体,以及灯泡里的钨丝在通电后升华成蒸气然后沉淀在灯泡内侧。
在一定的大气压强下,固体物质的蒸气压与外压相等时的温度,称为该物质在这个压强下的升华点。
在升华点时,不但在晶体表面,而且在其内部也发生了升华,作用很剧烈。
升华方法常压升华:在一个标准大气压(1.013×10^5 Pa)下固体的升华。
常温升华:在室温(25 ℃)下固体的升华。
真空升华:又称减压升华,由于升华与固体蒸气压和外压的相对大小有关,降低外压可以降低升华温度,在常压下不能升华或升华很慢的物质可以采用真空升华。
真空升华还可防止被升华的物质因温度过高而分解或在升华时被氧化。
金属镁和钐、三氯化钛、苯甲酸、糖精等都可用此法提纯。
低温升华:1976年,J.W.米切尔提出低温升华技术,即将温度和压力维持在升华物质的三相点以下,使它在很低的压力(几毫米汞柱)下升华,经冷凝后捕集在冷阱中而与杂质分离。
加热碘升华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观察碘在加热过程中的升华现象;2. 探究碘升华的条件;3. 分析碘升华过程中分子间作用力的变化。
二、实验原理碘是一种分子晶体,其分子间作用力较弱。
在加热过程中,碘分子逐渐获得能量,分子间作用力减弱,碘分子脱离固态晶格,从固态直接转变为气态,即升华。
本实验通过观察碘在加热过程中的升华现象,探究升华的条件,并分析分子间作用力的变化。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实验仪器:酒精灯、烧杯、碘升华管、镊子、温度计、冷凝管、冷凝瓶、实验记录表;2. 实验材料:固态碘、蒸馏水、酒精。
四、实验步骤1. 将固态碘放入碘升华管中,用镊子调整至适当高度;2. 将碘升华管放置在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3. 将酒精灯点燃,将烧杯底部加热,使水沸腾;4. 观察碘升华管内碘的状态变化,记录温度和碘的状态;5. 将冷凝管插入冷凝瓶中,将冷凝瓶放置在烧杯口,使碘蒸气冷凝;6. 记录碘蒸气的颜色、形状和数量;7. 重复实验,改变加热时间和温度,观察碘升华现象的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现象:在加热过程中,碘升华管内出现紫色碘蒸气,且随加热时间的增加,碘蒸气颜色加深、数量增多;2. 分析:(1)碘升华的条件:碘升华需要加热,使碘分子获得足够的能量,克服分子间作用力,从固态直接转变为气态;(2)分子间作用力的变化:在加热过程中,碘分子逐渐获得能量,分子间作用力减弱,使碘分子脱离固态晶格,发生升华;(3)温度对碘升华的影响:随着加热时间的增加,温度升高,碘分子获得更多能量,分子间作用力进一步减弱,升华现象更加明显;(4)碘蒸气的颜色、形状和数量与碘升华程度有关,加热时间越长,升华程度越高,碘蒸气颜色越深、数量越多。
六、实验结论1. 碘在加热过程中会发生升华现象;2. 碘升华的条件是加热,使碘分子获得足够的能量,克服分子间作用力;3. 温度对碘升华有显著影响,加热时间越长,升华程度越高;4. 碘分子之间的作用力较弱,加热后分子间作用力减弱,使碘分子脱离固态晶格,发生升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给碘加热它一定升华吗?
作者:鲁佩用邹玉
来源:《中学物理·初中》2014年第08期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第四节采用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引入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如图1).那么,碘在加热的过程中,碘的温度已经超过它的熔点,实验过程中为什么只看到气态碘,没有看到液态碘呢?笔者针对此问题,做如下的探讨和分析.
1 问题呈现
我们采用图1的装置进行实验时,发现加热过程中碘晶粒逐渐减少,同时逐渐出现紫色碘蒸汽,而且中途未发现有液态的碘出现;采用图2装置进行实验时,在试管中同时观察到了液态碘和气态碘.
问题1:碘升华实验为何采用密封的“碘锤”加热演示,而不将碘直接放入密闭试管(如图2)中加热?
问题2:为什么碘锤中的碘只升华不熔化?碘量是多点好还是少点好?
问题3:能否用控制温度的办法让碘只升华而不熔化?
2 观点支撑
升华与熔化都是物态变化,它们发生的条件及特点不同,笔者总结有以下四点:
(1)升华在物体表面发生;
(2)升华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
(3)一般情况下温度越高,升华越快;
(4)碘的熔化需要达到碘的熔点并继续吸热.
3 探讨与分析
(1)在演示碘的升华实验时,采用密封的“碘锤”加热,而不将碘放入密闭试管中进行实验,主要是将碘放到密封的“碘锤”中加热相比放在试管中加热有这样几个优点:
①碘锤的密封性比试管好.碘蒸气有刺激性气味,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属于有毒气体,放
在密封的“碘锤”中加热,使碘蒸气不易溢出;如果采用试管进行实验,碘很不容易保存,极易升华一部分到空气中,可能具有一定危险.
②“碘锤”中的碘可以重复使用.由于碘锤的对称性设计,在给碘锤加热时会让碘在“碘锤”的一端升华,停止加热后几乎全部在另一端凝华,而在下次使用时,将碘锤倒过来加热即可;但试管下端的碘升华后会在试管口凝华,却不方便从试管口对碘进行加热.
③更容易说明碘升华吸热,凝华放热.由于“碘锤”上下都有凹槽,对“碘锤”中的碘加热,当看到紫色的碘蒸气充满整个空间时,停止加热,并在“碘锤”上部凹槽滴入适量冷水,会看到紫色碘蒸气减少,而碘锤上部碘粒明显增多,说明碘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所以,采用密封的“碘锤”进行实验演示更优于采用密闭的试管进行实验演示.
(2)如图1,采用“碘锤”给碘直接加热,发现黑色的碘直接变成紫色的碘蒸气,中途没有出现液态的碘;而采用图2中的密闭试管进行实验,对试管中的碘直接加热时,发现试管中出现了液态的碘,说明固体的碘熔化了.
在该过程中了解到,单质碘是紫黑色有金属光泽的鳞片状晶体,熔点为113.5 ℃,沸点为184.35 ℃,液态温度区间为70.85 ℃,区间较小,易升华为紫色碘蒸气.对“碘锤”中少量的碘晶粒加热后,碘的温度升高,由于升华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并且一般情况下温度越高,升华越快,所以少量的碘在温度达到它的熔点前已经全部升华为碘蒸汽;而在试管中碘较多,并且升华是从物体表面发生的,在加热的过程中下面的碘还没有升华完,已经达到了碘的熔点,于是开始熔化,因此出现了液态的碘.
所以,为了成功演示碘的升华实验,我们需要用极少量的碘晶粒即可,不宜在“碘锤”中放太多碘.
(3)为了用控制温度的方法,做只升华不液化实验,我们设计如图3所示实验装置.将与图2中相同的碘放入试管中,并将密闭的试管放入装有适量水的烧杯中,通过水浴法对试管中的碘加热,发现试管中逐渐出现了紫色的碘蒸气,而且并没出现液态的碘.
在该过程中了解到:水沸腾时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且低于碘的熔点,所以碘不会熔化.
因此,采用水浴法加热,控制水温不超过碘的熔点,即可让碘只发生升华而不会发生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