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P协议原理及配置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实验六:RIP协议

实验六:RIP协议

实验六:RIP协议一、理论基础1、RIP简介RIP是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路由信息协议)的简称。

它是一种相对简单的动态路由协议,在实践中被广泛的应用。

RIP是基于距离向量路由算法。

这种算法提供了互联网与运行RIP的路由器的有限拓扑网络视图。

在相邻的路由器之间进行广播,以(几乎)完全路由表的形式作周期性的更新。

它通过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报文交换路由信息,使用跳数(Hop Count)来衡量到达目的地的距离(被称为路由权-Routing cost)。

RIP允许的最大跳数为15,任何大于15的目标地址节点都将视为不可访问的。

RIP最大节点数在大型网络中很大程度上限制它的使用,但是却防止了无限计数问题,从而避免了引起无止境的网络路由环路。

所以RIP一般用于采用同类技术的中等规模的网络,如校园网及一个地区范围内的网络,RIP并非为复杂、大型的网络而设计。

运行RIP协议的路由器间以30秒为间隔周期性的交换路由表信息。

在一个RIP广播信息中,包含了每个IP网络中RIP信息能到达的网络以及此网络的距离(以跳计数)的列表对。

在RIP中,路由器定义为到直接链路网络为一跳,到另一个路由器可达的网络为两跳,如此继续下去。

为提高性能,防止产生路由环,RIP支持水平分割(Split Horizon)、毒性逆转(Poison Reverse),并采用触发更新(Triggered Update)。

RIP的缺点:因为跳数的最大值是15,所以不适合于大型网络。

因为仅依据Hop Count(跳数)作为路由选择的度量标准,所以会选择距离最近的路径,不一定会选择最快的路径。

因为每30秒更新路由信息,所以产生大量的广播,消耗带宽资源。

RIP启动和运行的整个过程可描述如下:(1)某路由器刚启动RIP时,以广播形式向其相邻路由器发送请求报文,相邻路由器收到请求报文后,响应该请求,并回送包含本地路由信息的响应报文。

RIP协议实验范文

RIP协议实验范文

RIP协议实验范文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是一种基于距离向量的路由选择协议,用于在计算机网络中的路由器之间交换路由信息,以实现最优路径的选择。

下面我们将对 RIP 协议的实验进行详细讲解。

实验目的:1.了解和掌握RIP协议的工作原理。

2.实现RIP协议,并验证其在网络中的路由选择功能。

实验材料:1.多台计算机。

2.路由器器件。

3.实验网络拓扑。

实验步骤:1.配置网络拓扑:根据实验要求,设置实验网络的物理连线,包括计算机节点和路由器连线,并保证网络的正常通信。

2.配置路由器:将路由器正确连接到计算机节点,并配置路由器的IP地址和子网掩码。

3.实现RIP协议:使用C语言或其他编程语言编写RIP协议的实现代码。

4.路由器端配置:在每个路由器上配置RIP协议,指定路由器的IP 地址、子网掩码和唯一的路由标识。

5.路由器之间的通信:通过路由器之间的链路交换路由信息,使用RIP协议传递路由表。

6. Routetable 的更新:根据收到的 RIP 报文更新本地的Routetable。

7.路由选择:利用最小跳数法则选择最短路径,更新最优路径。

实验注意事项:1.确保网络拓扑结构合理,所有计算机和路由器均正常连接。

2.编写RIP协议的实现代码时,应仔细理解RIP协议的工作原理,并确保代码的正确性。

3.在路由器之间配置RIP协议时,注意配置正确的IP地址、子网掩码和唯一的路由标识。

4.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路由器之间的路由信息交换情况,并及时处理出现的错误。

实验结果和分析:1.观察实验网络中路由器之间的路由信息交换情况,确保RIP报文正常传递。

2.比较实验中不同路径的选择和路由器之间的通信质量,验证RIP协议的路由选择功能。

3.检查局域网内每个计算机是否能够正常访问其他计算机,验证RIP 协议的正确性。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RIP协议实验,我们深入了解和掌握了RIP协议的工作原理和实现方法。

RIP协议实验范文

RIP协议实验范文

RIP协议实验范文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是一种用于在计算机网络中动态计算路由表的协议。

它被广泛用于局域网和广域网中,以及互联网的早期阶段。

RIP协议采用了距离矢量的路由选择算法,通过交换路由信息来更新路由表。

首先,我们来介绍一下RIP协议的特点。

RIP协议采用的是基于距离的路由选择算法,其中距离被定义为到达目标的跳数。

RIP协议使用UDP协议进行路由信息的交换,使用固定的端口号520。

RIP协议支持最大15个跳数,超过15个跳数的路由被认为是无效的。

RIP协议使用周期性的路由信息更新,通常是每30秒一次。

RIP协议的工作原理是通过路由器之间的交换路由信息来建立和维护路由表。

每个路由器会广播自己所知道的全部路由信息,并接收其他路由器发送的路由信息。

通过比较接收到的路由信息和本地路由表中的信息,路由器会选择最短路径,并更新自己的路由表。

当一个路由器的路由表发生变化时,它会向相邻的路由器发送更新信息,其他路由器接收到更新信息后会重新计算路由表。

为了验证RIP协议的工作原理,我们可以进行以下实验。

首先,搭建一个局域网或广域网的实验环境,选择至少两台路由器。

通过配置路由器的IP地址和子网掩码,以及启用RIP协议,建立路由器之间的连接。

然后,通过在路由器上查看路由表和交换路由信息的日志,可以观察RIP协议的工作过程。

可以模拟网络中一些节点的故障或路由链路的变化,观察路由表的变化过程,以及路由器之间的路由信息交换。

通过对比路由表的变化和路由信息的交换过程,可以验证RIP协议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最后,我们来讨论一下RIP协议的优缺点。

RIP协议的优点是简单易用、实现成本低、配置简单,适用于中小规模网络。

RIP协议的缺点是速度较慢,因为它采用的是固定时间间隔发送路由信息和周期性的路由计算。

此外,RIP协议只考虑了跳数,没有考虑具体的带宽和延迟等因素,因此在复杂网络中可能会导致路径选择不优。

实验RIP路由协议的配置报告

实验RIP路由协议的配置报告
【实验问题】
1.RIP,IGRP,EIGRP三种路由协议有什么不同?各协议分别适用应用在什么网络?
答:不同种类的路由协议。RIP和IGRP之间的主要区别是距离矢量协议;EIGRP主要是连接状态协议。配置RIP动态路由协议是通用的路由协议,而IGRP,EIGRP是CISCO专用的路由协议。
【实验心得和体会】
2.配置路由器r2
1)清空路由器原有配置
[Router]reset saved-configuration
[Router]reboot
2)更改路由器名称
[Router]sysname r2
3)配置s0接口
[r2]interface s0
[r2-serial0]link-protocol ppp
[r2-serial0]ip address 192.168.3.2 255.255.255.0
了解了RIP的基本知识,掌握了它的基本作用,适用于小型的同类网络,它以从源端到目的端所经过的路由器个数作为唯一的度量标准,从实验的错误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实验中体会到知识的无穷,从实践中学到了知识。
指导教师评语及成绩:
评语:
成绩:指导教师签名:
批阅日期:
实验内容:
【实验步骤】
1.配置路由器r1
1)清空路由器原有配置
[Router]reset saved-configuration
[Router]reboot
2)更改路由器名称
[Router]sysname r1
3)配置s0接口
[r1]interface s0
[r1-serial0]link-protocol ppp
[r1-serial0]ip address 192.168.3.1 255.255.255.0

RIP协议原理及配置实验报告

RIP协议原理及配置实验报告

RIP协议原理及配置实验报告Title: RIP Protocol: Principle and Experimental Configuration1. Introduction (Approximately 150 words)2. RIP Protocol Principles (Approximately 400 words)RIP operates on the principle of distance-vector routing, where routers exchange information to determine the shortest path to a destination network. Key principles of the RIPprotocol include the following:a. Distance Metric: RIP uses hop count as its distance metric, where each router counts the number of hops required to reach a particular network.b. Split Horizon: RIP prevents routing loops by implementing the split horizon rule, which prohibits a router fromadvertising a route back to the same interface from which it was learned.3. Experimental Configuration (Approximately 550 words)For the experimental setup, the following hardware and software are required:a. Hardware: A minimum of two routers connected via Ethernet cables is needed for the experiment.b. Software: Router simulation software, such as Cisco Packet Tracer, is utilized to emulate the routers and configure the RIP protocol.The configuration process involves the following steps:Step 1: Build the network topology: Use the simulation software to connect the routers using Ethernet cables, ensuring a functioning LAN.Step 2: Configure router interfaces: Assign IP addresses to each router interface and enable the RIP protocol on all interfaces.Step 3: Set RIP version and network addresses: Specify the RIP version (RIPv1 or RIPv2) and segment the network into different areas using appropriate network addresses.Step 4: Configure routing updates: Determine the frequency of RIP updates and specify the type of networks to be includedin the routing updates.Step 5: Verify and test the network: Ensure all configurations are correctly implemented and run routing tests to evaluate the efficiency of the RIP protocol.4. Conclusion (Approximately 100 words)In conclusion, RIP is a widely used distance-vector routing protocol that facilitates efficient data transmission within LANs and small networks. This report provided an overview of theRIP protocol's principles and presented a detailed experimental configuration using router simulation software. By conducting experiments and evaluating performance metrics, it is possible to determine the effectiveness of RIP in routing data and make informed decisions regarding network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Word Count: 450 words.。

RIP协议配置实验报告

RIP协议配置实验报告

【实验题目】RIP 协议配置实验 【实验目的】学习RIPv2的配置方法。

【配置命令】▪ 配置RIPv2协议。

R1(config)# router rip R1(config-router)# version 2R1(config-router)# network 192.168.2.0 ! 发布属于有类网络的网络的接口的子网 R1(config-router)# network 192.168.3.0▪ 把交换机接口变为三层接口,然后就可以配置IP 地址。

(config)#interface f0/1 (config-if)#no switchport(config-if)#ip address 192.168.1.5 255.255.255.0▪ 为环回接口配置IP 地址。

环回接口是路由器内部的软接口,除非路由器失效,否则,环回接口一直有效。

(config)#interface loopback 0 !号码范围:0~2147483647 (config-if)#ip address 192.168.1.5 255.255.255.0 ▪取消自动汇总(config-router)#router rip(config-router)#auto-summary !启动自动汇总 (config-router)#no auto-summary !取消自动汇总▪配置水平分割(config)#interface f0/1(config-if)#ip split-horizon ! 配置水平分割(默认) (config-if)#no ip split-horizon ! 取消水平分割▪显示调试信息#debug ip rip !显示rip 调试信息 #no debug ip rip !停止显示rip 调试信息 #no debug all !停止显示所有调试信息【实验任务】1、 按下图配置RIP 路由协议。

rip实验原理与实验步骤

rip实验原理与实验步骤

rip实验原理与实验步骤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是一种基于距离向量算法的路由协议,它通过交换路由信息来更新网络的路由表。

本实验将介绍RIP协议的原理和实验步骤。

1. 实验原理RIP协议采用距离向量算法,每个路由器通过向相邻路由器发送自己的路由表来获取网络拓扑信息。

路由器收到路由表后,更新自己的路由表,并将更新后的路由表发送给相邻路由器。

通过不断地交换路由信息,整个网络构建一个路由信息表,路由器就可以根据该表选择最优路径进行数据传输。

RIP协议使用了Hop Count(跳数)作为度量单位,即每个数据包经过的路由器数。

默认情况下,RIP协议的最大跳数限制是15,超过这个跳数的数据包将会被丢弃。

RIP协议还具有自适应能力,如果某个路由器网络的拓扑结构发生了改变,RIP协议将会相应地调整路由表。

2. 实验步骤步骤一:准备实验环境为了进行实验,需要组建一个网络实验环境。

可以通过模拟器或者真实的设备来实现。

在实验环境搭建完成后需要确认网络连接正确,并确保所有路由器和主机设备能够相互通信。

步骤二:启用RIP协议在每个路由器上启用RIP协议,设置相应的参数。

启用RIP协议后,路由器将会开始收集并更新路由信息表。

步骤三:测试路由为了测试RIP协议的工作效果,需要利用ping命令或者traceroute命令来测试路由。

在测试过程中要尽量模拟实际网络环境,进行多次测试并记录测试结果,可以根据测试结果来调整路由器的设置和参数。

步骤四:观察路由信息表在测试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观察路由信息表,确保路由器的路由信息表与实际网络拓扑相符。

如果出现不符合的情况,需要及时进行调整和更新。

步骤五:调整RIP协议参数在测试中,可能需要调整RIP协议的参数,比如更新频率、路由收敛时间等,来改善网络的质量。

同时也需要关注资源消耗,保证网络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通过以上实验步骤,可以深入了解RIP协议的工作原理,并且对网络拓扑结构进行更加细致的优化和管理。

实验五 RIP路由的配置

实验五  RIP路由的配置

实验五 RIP路由协议配置【实验目的】1.掌握RIP协议的工作原理。

2. 掌握RIP协议的配置方法。

【实验原理】1.路由信息协议RIP路由信息协议(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RIP)是内部网关协议中最先得到广泛应用的协议。

RIP是一种基于距离向量的路由协议,其最大优点就是简单,开销小。

(1)距离RIP协议要求网络中每一个路由器都维护从它自己到每一个目的网络的距离记录,这个距离作为衡量路由优劣的度量值。

RIP中的“距离”也称为“跳数”,路由器到直连网络的距离定义为“0”,到非直连网络的距离定义为所经过的路由器的个数。

RIP规定,当距离等于16时,表示该目的网络不可达,所以RIP仅适用于小型网络。

(2)工作原理每个运行RIP协议的路由器都周期性地向其直接相连的邻居路由器发送自己完全的路由表的信息(路由信息是封装在RIP报文中发送的,主要包括目的网络,下一跳路由器,距离等信息),同时也从邻居路由器接收路由更新信息,并按照距离向量算法更新自己的路由表。

路由器刚开始工作时,仅知道自己的直连网络及其距离,接着路由器向邻居路由器交换并更新路由信息,经过若干次的更新后,所有的路由器最终都会知道到达本自治系统中任何一个网络的最短距离和下一跳路由器。

(3)距离向量算法邻居发来的路由更新报文中包括了很重要的信息:目的网络,其距离(即最短距离),下一跳地址。

RIP路由器必须根据更新报文和自己当前路由表的内容找出到每一个目的网络的最短距离和正确的下一跳。

这种更新算法称为距离向量算法。

对每一个相邻路由器发来的更新报文,进行以下步骤处理:○1对地址为X的相邻路由器发来的更新报文,先修改报文中的项目:“下一跳”均修改为X,“距离”均加1。

○2对修改后的报文的每一项(这里为了叙述清楚,用项目A来表示)进行以下处理:若本路由器路由表中没有项目A的目的网络,则把项目A添加到路由表中。

若本路由器中某个路由的目的网络和下一跳地址均与项目A相同,则用项目A的距离更新本路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信网络实验
——RIP协议原理及配置实验报告
班级:
学号:
姓名:
RIP协议原理及配置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动态路由协议的作用及分类
2.掌握距离矢量路由协议的简单工作原理
3.掌握RIP协议的基本特征
4.熟悉RIP的基本工作过程
二、实验原理
1.动态路由协议概述
路由协议是运行在路由器上的软件进程,与其他路由器上相同路由协议之间交换路由信息,学习非直连网络的路由信息,加入路由表。

并且在网络拓扑结构变化
时自动调整,维护正确的路由信息。

动态路由协议通过路由信息的交换生成并维护转发引擎需要的路由表。

网络拓扑结构改变时自动更新路由表,并负责决定数据传输最佳路径。

动态
路由协议的优点是可以自动适应网络状态的变化,自动维护路由信息而不用网络管
理员的参与。

其缺为由于需要相互交换路由信息,需要占用网络带宽,并且要占用
系统资源。

另外安全性也不如使用静态路由。

在有冗余连接的复杂网络环境中,适
合采用动态路由协议。

目的网络是否可达取决于网络状态
动态路由协议分类
按路由算法划分:
距离-矢量路由协议( 如RIP ) :定期广播整个路由信息,易形成路由环路,收敛慢
链路状态路由协议(如OSPF):收集网络拓扑信息,运行协议算法计算最佳路由根本解决路由环路问题,收敛快
按应用范围划分:
域间路由协议(EGP)和域内路由协议(IGP)
自治域系统(AS) 是一组处于相同技术管理的网络的集合。

IGPs 在一个自治域系统内
运行。

EGPs 连接不同的自治域系统。

2.RIP协议概述
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路由信息协议
最早的动态路由协议,基于距离矢量算法实现
使用UDP报文来交换路由信息
以跳数多少选择最优路由
RIPv1协议报文不携带掩码信息
RIP的度量值,如下图所示:RIP一个比较大的缺陷是Metric只是简单的用跳数来表示,并不能准确的反映路径的真实状况。

如图所示,有三条路径的跳数是一样的,所以RIP就认为这三条路径是一样的路径,但实际上三条路径的带宽差异很大。

最多支持相同hop数的6条路径,实现负载均衡。

路由回路:
如上图所示,正常状态下,每个路由器的路由表是正常的。

如上图所示,当RouterC的E0端口down掉了,便失去与10.4.0.0网络的连接。

如果RouterB这时发送路由更新(该更新信息包里包含了到网络10.4.0.0的路由信息,跳数为1),RouterC就会接受该信息(因为接受到的路由信息更新包里的有关网络10.4.0.0的路由比自己的要好),并将到网络10.4.0.0的路由安装到自己的路由表里。

此时,RouterC将发送新的路由更新信息,可以到达网络10.4.0.0,且跳数为2。

路由回路的解决办法:
定义最大跳数——定义一个跳数上限,来防止无穷大的回路;
水平分割(Split Horizon)——工作原理:路由器从某个接口上接收到某条路由信息之后,将不再通过该接口去宣告这条路由信息。

毒性逆转(Poisoned Reverse)——路由器从某个接口上接收到某个网段的路由信息之后,并不是不往回发送信息了,而是发送,只不过是将这个网段标志为不可达,再发送出去。

收到此种的路由信息后,接收方路由器会立刻抛弃该路由,而不是等待其老化时间到(Age Out)。

这样可以加速路由的收敛。

触发更新(Triggered Update)——“触发更新”可以用来加快路由信息的扩散,当每个路由器检测到某个接口正在或已经停止工作,或者是某个相邻节点瘫痪了,或者是一个新的子网或邻居节点加入进来,这时它将立刻发送一个“触发更新”,这将大大的加速了网络的收敛速度。

Hold-Down 定时器——当路由表中某条路由被标示为不可达时,触发抑制定时器。

抑制定时器和清除定时器用来计量该条路由彻底从路由表中删除前的时间。

当网络路由处于抑制状态时,关于该路由的刷新就会被忽略。

抑制定时器计时终止后,该路由仍将作为一条可能已经断掉的路由保持在路由表中,但是,任何一条接受到的网络刷新都将是可用的。

3.RIP的缺点
收敛慢,路由选取到无限,不能检测路由环路,度量值只是跳跃计数,网络直径小(15个跳跃)
三、实验内容
1.在2个节点的树型网络里配置RIP协议。

拓扑结构如图所示:
首先,设置主机以及路由器的IP地址
PC0:192.168.90.1 默认网关:192.168.90.2
Router0: FastEthernet0/0 192.168.90.2
FastEthernet0/1 192.168.91.1
Router1: FastEthernet0/0 192.168.91.2
FastEthernet0/1 192.168.92.1
PC1:192.168.92.2 默认网关:192.168.92.1
然后用PING语句测试两主机之间的连通性;如下图所示,两主机之间可以连通;
第三步,显示路由表,用show ip route命令显示路由表,如下图所示:
用命令clear ip route *清除路由表后,再用PING命令测试两主机间的连通性,结果不连通,如图所示:
再用show ip route,如图所示:
2.RIP的Metric是如何计算而来的?它有什么缺陷?
答:RIP根据到目标网段的跳数当做Metric值。

缺陷就是它不能很好的反应网络情
况(比如带宽和时延),而且RIP最大跳数在15跳,限制了网络范围。

3.什么是水平分割,毒性逆转和触发更新?
答:水平分割:路由器从某个接口接收到的更新信息不允许再从这个接口发回去。

毒性逆转:路由器从某个接口上接收到某个网段的路由信息之后,并不是不往回发送信息了,而是发送,只不过是将这个网段的跳数设为无限大,再发送出去。

收到此种的路由信息后,接收方路由器会立刻抛弃该路由,而不是等待其老化时间到(Age Out)。

触发更新:“触发更新”可以用来加快路由信息的扩散,当每个路由器检测到
某个接口正在或已经停止工作,或者是某个相邻节点瘫痪了,或者是一个新的子网或邻居节点加入进来,这时它将立刻发送一个“触发更新”,这将大大的加速了网络
的收敛速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