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高鸿业第五版1~5章课后习题答案
微观经济学课后答案(第五版)

东方经济学——高鸿业主编第五版第二章训练题参考谜底1.曾经明白某一时代内某商品的需要函数为Qd=50-5P,供应函数为Qs=-10+5p。
〔1〕求平衡价钱Pe战争衡数目Qe,并作出几多何图形。
〔2〕假设供应函数稳定,因为花费者支出程度进步,使需要函数变为Qd=60-5P。
求出响应的平衡价钱Pe战争衡数目Qe,并作出几多何图形。
〔3〕假设需要函数稳定,因为花费技巧程度进步,使供应函数变为Qs=-5+5p。
求出响应的平衡价钱Pe战争衡数目Qe,并作出几多何图形。
〔4〕应用〔1〕〔2〕〔3〕,阐明静态剖析跟比拟静态剖析的联络跟区不。
〔5〕应用〔1〕〔2〕〔3〕,阐明需要变更跟供应变更对平衡价钱战争衡数目的妨碍.解答:(1)将需要函数Qd=50-5P跟供应函数Qs=-10+5P代入平衡前提Qd=Qs,有:50-5P=-10+5P得:Pe=6以平衡价钱Pe=6代入需要函数Qd=50-5p,得:Qe=50-5*6=20或许,以平衡价钱Pe=6代入供应函数Qe=-10+5P,得:Qe=-10+5因而,平衡价钱战争衡数目分不为Pe=6,Qe=20...如图1-1所示.(2)将因为花费者支出进步而发生的需要函数Qd=60-5p跟原供应函数Qs=-10+5P,代入平衡前提Qd=Qs,有:60-5P=-10=5P得Pe=7以平衡价钱Pe=7代入Qs=60-5p,得Qe=60-5*7=25或许,以平衡价钱Pe=7代入Qs=-10+5P,得Qe=-10+5*7=25因而,平衡价钱战争衡数目分不为Pe=7,Qe=25(3)将原需要函数Qd=50-5p跟因为技巧程度进步而发生的供应函数Qs=-5+5p,代入平衡前提Qd=Qs,有:50-5P=-5+5P得Pe=5.5以平衡价钱Pe=5.5代入Qd=50-5p,得Qe=50-5*5.5=22.5或许,以平衡价钱Pe=5.5代入Qd=-5+5P,得Qe=-5+5*5.5=22.5因而,平衡价钱战争衡数目分不为Pe=5.5,Qe=22.5.如图1-3所示.(4)所谓静态剖析是调查在既定前提下某一经济事物在经济变量的互相感化下所实现的平衡形态及其特点.也能够说,静态剖析是在一个经济模子中依照所给的外生变量来求内生变量的一种剖析办法.以(1)为例,在图1-1中,平衡点E的确是一个表达了静态剖析特点的点.它是在给定的供求力气的互相感化下所到达的一个平衡点.在此,给定的供求力气分不用给定的供应函数Qs=-10+5P跟需要函数Qd=50-5p表示,平衡点E存在的特点是:平衡价钱Pe=6且当Pe=6时,有Qd=Qs=Qe=20;同时,平衡数目Qe=20,得当Qe=20时,有Pd=Ps=Pe.也能够如此来了解静态剖析:在外生变量包含需要函数的参数(50,-5)以及供应函数中的参数(-10,5)给定的前提下,求出的内生变量分不为Pe=6,Qe=20依此类推,以上所描素的对于静态剖析的全然要点,在(2)及其图1-2跟(3)及其图1-3中的每一个独自的平衡点Ei(1,2)都掉掉了表达.而所谓的比拟静态剖析是调查当所有的前提发作变更时,原有的平衡形态会发作什么变更,并剖析比拟新旧平衡形态.也能够说,比拟静态剖析是调查在一个经济模子中外生变质变更时对内生变量的妨碍,并剖析比拟由差别数值的外生变量所决议的内生变量的差别数值,以(2)为例加以阐明.在图1-2中,由平衡点变更到平衡点,的确是一种比拟静态剖析.它表示当需要添加即需要函数发作变更时对平衡点的妨碍.非常清晰,比拟新.旧两个平衡点跟能够看到:因为需要添加由20添加为25.也能够如此了解比拟静态剖析:在供应函数坚持稳定的前提下,因为需要函数中的外生变量发作变更,即此中一个参数值由50添加为60,从而使得内生变量的数值发作变更,其结果为,平衡价钱由本来的6回升为7,同时,平衡数目由本来的20添加为25.相似的,应用(3)及其图1-3也能够阐明比拟静态剖析办法的全然请求.〔5〕由(1)跟(2)可见,当花费者支出程度进步招致需要添加,即表示为需要曲线右移时,平衡价钱进步了,平衡数目添加了.由(1)跟(3)可见,当技巧程度进步招致供应添加,即表示为供应曲线右移时,平衡价钱下落了,平衡数目添加了.总之,普通地有,需要与平衡价钱成同偏向变更,与平衡数目成同偏向变更;供应与平衡价钱成反偏向变更,与平衡数目同偏向变更.2假设表2—5是需要函数Qd=500-100P在必订价钱范畴内的需要表:〔1〔2〕依照给出的需要函数,求P=2是的需要的价钱点弹性。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第五版(宏观+微观)课后习题答案

第二章练习题参考答案1.已知某一时期内某商品的需求函数为Qd=50-5P,供给函数为Qs=-10+5p。
(1)求均衡价格Pe和均衡数量Qe ,并作出几何图形。
(2)假定供给函数不变,由于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使需求函数变为Qd=60-5P。
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Pe和均衡数量Qe,并作出几何图形。
(3)假定需求函数不变,由于生产技术水平提高,使供给函数变为Qs=-5+5p。
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Pe和均衡数量Qe,并作出几何图形。
(4)利用(1)(2)(3),说明静态分析和比较静态分析的联系和区别。
(5)利用(1)(2)(3),说明需求变动和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影响.解答:(1)将需求函数Qd=50-5P和供给函数Qs=-10+5P代入均衡条件Qd=Qs,有: 50-5P=-10+5P 得: Pe=6以均衡价格Pe=6代入需求函数Qd=50-5p ,得:Qe=50-5*6=20或者,以均衡价格Pe =6 代入供给函数Qe=-10+5P ,得:Qe=-10+5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e =6 , Qe=20 ...如图1-1所示.(2) 将由于消费者收入提高而产生的需求函数Qd=60-5p和原供给函数Qs=-10+5P, 代入均衡条件Qd=Qs,有: 60-5P=-10=5P 得Pe=7以均衡价格Pe=7代入Qs=60-5p ,得Qe=60-5*7=25或者,以均衡价格Pe=7代入Qs=-10+5P, 得Qe=-10+5*7=25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e=7,Qe=25(3) 将原需求函数Qd=50-5p 和由于技术水平提高而产生的供给函数Qs=-5+5p ,代入均衡条件Qd=Qs,有: 50-5P=-5+5P得Pe=5.5以均衡价格Pe=5.5代入Qd=50-5p ,得Qe=50-5*5.5=22.5或者,以均衡价格Pe=5.5代入Qd=-5+5P ,得Qe=-5+5*5.5=22.5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e=5.5,Qe=22.5.如图1-3所示.(4)所谓静态分析是考察在既定条件下某一经济事物在经济变量的相互作用下所实现的均衡状态及其特征.也可以说,静态分析是在一个经济模型中根据所给的外生变量来求内生变量的一种分析方法.以(1)为例,在图1-1中,均衡点E就是一个体现了静态分析特征的点.它是在给定的供求力量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个均衡点.在此,给定的供求力量分别用给定的供给函数Qs=-10+5P和需求函数Qd=50-5p表示,均衡点E具有的特征是:均衡价格Pe=6且当Pe=6时,有Qd=Qs=Qe=20;同时,均衡数量Qe=20,切当Qe=20时,有Pd=Ps=Pe.也可以这样来理解静态分析:在外生变量包括需求函数的参数(50,-5)以及供给函数中的参数(-10,5)给定的条件下,求出的内生变量分别为Pe=6,Qe=20 依此类推,以上所描素的关于静态分析的基本要点,在(2)及其图1-2和(3)及其图1-3中的每一个单独的均衡点Ei(1,2)都得到了体现.而所谓的比较静态分析是考察当所有的条件发生变化时,原有的均衡状态会发生什么变化,并分析比较新旧均衡状态.也可以说,比较静态分析是考察在一个经济模型中外生变量变化时对内生变量的影响,并分析比较由不同数值的外生变量所决定的内生变量的不同数值,以(2)为例加以说明.在图1-2中,由均衡点变动到均衡点,就是一种比较静态分析.它表示当需求增加即需求函数发生变化时对均衡点的影响.很清楚,比较新.旧两个均衡点和可以看到:由于需求增加由20增加为25.也可以这样理解比较静态分析:在供给函数保持不变的前提下,由于需求函数中的外生变量发生变化,即其中一个参数值由50增加为60,从而使得内生变量的数值发生变化,其结果为,均衡价格由原来的6上升为7,同时,均衡数量由原来的20增加为25.类似的,利用(3)及其图1-3也可以说明比较静态分析方法的基本要求.(5)由(1)和(2)可见,当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导致需求增加,即表现为需求曲线右移时,均衡价格提高了,均衡数量增加了.由(1)和(3)可见,当技术水平提高导致供给增加,即表现为供给曲线右移时,均衡价格下降了,均衡数量增加了.总之,一般地有,需求与均衡价格成同方向变动,与均衡数量成同方向变动;供给与均衡价格成反方向变动,与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2 假定表2—5是需求函数Qd=500-100P在一定价格范围内的需求表:某商品的需求表价格(元) 1 2 3 4 5需求量400 300 200 100 0(1)求出价格2元和4元之间的需求的价格弧弹性。
高鸿业微观经济学课后习题及详细答案(128页)

高鸿业微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第1章课后习题详解1.回想你看到过或接触过的西方经济学著作。
它们各自属于本章所说的三种类别中的哪一种?答:第一类,企事业的经营管理方法和经验。
如行情研究、存货管理、产品质量控制、车间生产流程布局等内容。
著作有《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等。
第二类,对一个经济部门或经济问题的集中研究成果。
如资源经济学、商业经济学、农业经济学、石油经济学,对税收、财政和通货膨胀等问题的论述。
著作有《资源经济学》、《农业经济学》。
第三类,经济理论的研究和考察。
如微观经济学、数理经济学、福利经济学、经济思想史等。
著作有《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经济思想史》等。
2.为什么我国学员学习西方经济学的目的不同于西方?答:由于西方经济学具有双重性质,它既是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由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经验总结,这就决定了我国学员学习它所应持有的态度:在整个的理论体系上或整体倾向上对它持否定的态度,而在具体的内容上应该看到它的有用之处,是否真正有用还需要考虑到国情的差别,应结合我国的国情加以借鉴吸收,做到“弃其糟粕、取其精华、洋为中用”。
(1)我国学习下岗经济学的主要目的在于从中得到对我国有用的知识,即“学以致用”。
对西方经济学而言,“为艺术而艺术”的学习目标是不适用的。
因为,如果不是为了“实用”而学习,那么还不如去从事其它的活动。
“经济学”这一名词的英文来源是希腊文的名词“家庭管理”。
由此也可以看出西方经济学的“致用”的性质。
(2)既然学习西方经济学的目的是为了“致用”,那么就必须注意到它涉及对西方“致用”的两个特点:其一,它宣扬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以便巩固西方社会的共识或凝聚力,即增加西方学者所说的“社会无形资本”;其二,它总结西方市场运行的经验,以便为改善其运行提供对策。
西方经济学之所以能够存在于西方,其原因即在于此;这就是说:它存在于西方的原因正是由于他对西方国家有用。
(3)在以上两个特点中,第一个特点显然对我国不但没有用处,反而会引起有害的作用。
高鸿业微观第五章课后习题答案

第五章成 本第一部分 教材配套习题本习题详解一、简答题1.下面表是一张关于短期生产函数Q ),(K L f 的产量表:(2)根据(1)在一张坐标图上做出TP L ,在另一张坐标图上作出AP L 曲线和MP L 曲线。
(3)根据(1),并假定劳动的价格w=200,完成下面的短期成本表。
短期生产的成本表(4和MC 曲线。
(5)根据(2)(4),说明短期生产曲线和短期成本曲线之间的关系。
解答:(1)补充完整的短期生产的产量表如表5—3所示。
2所示。
图5—1 总产量曲线 图5—2 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3)补充完整的短期生产的成本表如表5—4所示。
如图5—4所示。
图5—3 总可变成本曲线图5—4 平均可变成本曲线和边际成本曲线(5)从图形可以看出,当边际产量高于平均产量时,平均产量上升,此时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下降。
当边际产量低于平均产量时,平均产量下降,此时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上升。
当边际产量上升时,边际成本下降,总产量上升,总可变成本以递减速率上升。
当边际产量等于平均产量时,边际成本等于平均成本,此时平均产量最大而平均可变成本最小。
2.假定某企业的短期成本函数是TC =Q 3-10Q 2+17Q+66,求: (1)指出该成本函数中的可变成本部分和固定成本部分;(2)写出下列函数:TVC(Q)、AC(Q)、AVC(Q)、AFC(Q)、MC(Q)。
解:(1)已知TC =Q 3-10Q 2+17Q+66,所以可变成本部分为 TVC =Q 3-10Q 2+17Q ,不变成本部分为TFC =66 。
(2) 平均成本函数为:AC =TC Q =Q 2-10Q +17+66Q平均可变成本函数为:AVC =TVCQ=Q 2-10Q+17平均不变成本函数为:AFC =TFC Q =66Q,边际成本函数为:MC(Q)=TC ′(Q)=TVC ′(Q)=3Q 2-20Q+173.下面是一张某厂商的LAC 曲线和LMC 曲线图。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5版)课后习题详解(第1章引论)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5版)第1章引论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1.回想你看到过或接触过的西方经济学著作。
它们各自属于本章所说的三种类别中的哪一种?答:第一类,企事业的经营管理方法和经验。
如行情研究、存货管理、产品质量控制、车间生产流程布局等内容。
著作有《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等。
第二类,对一个经济部门或经济问题的集中研究成果。
如资源经济学、商业经济学、农业经济学、石油经济学,对税收、财政和通货膨胀等问题的论述。
著作有《资源经济学》、《农业经济学》等。
第三类,经济理论的研究和考察。
如微观经济学、数理经济学、福利经济学、经济思想史等。
著作有《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经济思想史》等。
2.为什么我国学员学习西方经济学的目的不同于西方?答:由于西方经济学具有双重性质,它既是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又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经验总结,这就决定了我国学员学习西方经济学所应持有的态度:在整个理论体系上或整体倾向上对它持否定的态度,而在具体的内容上应该看到它的有用之处,是否真正有用还需要考虑到国情的差别,应结合我国的国情加以借鉴吸收,做到“弃其糟粕、取其精华、洋为中用”。
(1)我国学习西方经济学的主要目的在于从中得到对我国有用的知识,即“学以致用”。
对西方经济学而言,“为艺术而艺术”的学习目标是不适用的。
因为,如果不是为了“实用”而学习,那么还不如去从事其他的活动。
“经济学”这一名词的英文来源是希腊文的名词“家庭管理”,由此也可以看出西方经济学的“致用”性质。
高鸿业微观经济学课后题答案

需求弹性
2
衡量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不同商品的需求弹性不
同,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程度也不同。
消费者偏好
影响消费者需求的个人喜好、经验、社会和文化背景等。消 费者偏好决定了在不同价格水平上消费者愿意并能够购买的 商品数量。
供给
供给定律
商品的供给量与其价格呈同方向变化,即当价格上涨时,供给量增加;反之,价格下降时,供给 量减少。
高鸿业微观经济学课后题答案
$number {01}
目 录
• 第一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 第二章弹性理论 • 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 第四章生产者行为理论
01
第一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 格
需求
1 3
需求定律
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呈反方向变化,即当价格上涨时,需 求量减少;反之,价格下降时,需求量增加。
政策制定
政府在制定政策时也需要考虑市场弹性的影响,如对某些商品实施 价格管制时需要考虑供给和需求的弹性。
03
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效用理论
效用
效用是指消费者从消费某种物品或服务中所得到的满足程度, 是衡量消费者从消费行为中获得多少幸福或满足的尺度。
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
基数效用论认为效用可以具体衡量并加总求和,而序数效用论 则认为不同消费者对同一物品的效用评价不同,无法具体衡量
第二章弹性理论
弹性的定义
1 2
弹性的定义
弹性是衡量某一经济变量变化时,其他经济变量 变化的程度。具体来说,弹性是因变量变化率与 自变量变化率之比。
弹性的计算公式
弹性 = (因变量变化量 / 因变量原值) / (自变量 变化量 / 自变量原值)。
3
弹性的分类
《微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高鸿业)

第二章1.已知某一时期内某商品的需求函数为Q d=50-5P,供给函数为Q s=-10+5p。
(1)求均衡价格P e和均衡数量Q e,并作出几何图形。
(2)假定供给函数不变,由于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使需求函数变为Q d=60-5P。
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P e和均衡数量Q e,并作出几何图形。
(3)假定需求函数不变,由于生产技术水平提高,使供给函数变为Q s=-5+5p。
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P e和均衡数量Q e,并作出几何图形。
利用(1)(2)(3),说明静态分析和比较静态分析的联系和区别。
利用(1)(2)(3),说明需求变动和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影响.解答:(1)将需求函数dQ= 50-5P和供给函数sQ=-10+5P代入均衡条件dQ=sQ,有:50- 5P= -10+5P 得: Pe=6以均衡价格Pe =6代入需求函数dQ=50-5p ,得:Qe=50-5206=⨯或者,以均衡价格Pe =6代入供给函数sQ=-10+5P ,得:Qe=-10+5206=⨯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e =6 , Qe=20 ...如图1-1所示.(2) 将由于消费者收入提高而产生的需求函数dQ=60-5p和原供给函数sQ=-10+5P, 代入均衡条件dQ=sQ,有: 60-5P=-10=5P得7=Pe以均衡价格7=Pe代入dQ=60-5p ,得Qe=60-5257=⨯或者,以均衡价格7=Pe代入s Q=-10+5P, 得Q sQ dPe-QdQe=-10+5257=⨯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7=eP,25=Qe(3) 将原需求函数dQ=50-5p和由于技术水平提高而产生的供给函数Q s=-5+5p ,代入均衡条件dQ=sQ,有:50-5P=-5+5P得5.5=eP以均衡价格5.5=eP代入dQ=50-5p ,得5.225.5550=⨯-=eQ或者,以均衡价格5.5=eP代入sQ=-5+5P ,得5.225.555=⨯+-=eQ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5.5=eP,5.22=Qe.如图1-3所示.(4)所谓静态分析是考察在既定条件下某一经济事物在经济变量的相互作用下所实现的均衡状态及其特征.也可以说,静态分析是在一个经济模型中根据所给的外生变量来求内生变量的一种分析方法.以(1)为例,在图1-1中,均衡点E就是一个体现了静态分析特征的点.它是在给定的供求力量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个均衡点.在此,给定的供求力量分别用给定的供给函数sQ=-10+5P和需求函数dQ=50-5p表示,均衡点E具有的特征是:均衡价格6=eP且当6=eP时,有dQ=sQ=20=Qe;同时,均衡数量20=Qe,切当20=Qe时,有esd PPP==.也可以这样来理解静态分析:在外生变量包括需求函数的参数(50,-5)以及供给函数中的参数(-10,5)给定的条件下,求出的内生变量分别为6=eP,20=Qe依此类推,以上所描素的关于静态分析的基本要点,在(2)及其图1-2和(3)及其图1-3中的每一个单独的均衡点()2,1iE都得到了体现.而所谓的比较静态分析是考察当所有的条件发生变化时,原有的均衡状态会发生什么变化,并分析比较新旧均衡状态.也可以说,比较静态分析是考察在一个经济模型中外生变量变化时对内生变量的影响,并分析比较由不同数值的外生变量所决定的内生变量的不同数值,以(2)为例加以说明.在图1-2中,由均衡点变动到均衡点 ,就是一种比较静态分析.它表示当需求增加即需求函数发生变化时对均衡点的影响.很清楚,比较新.旧两个均衡点和可以看到:由于需求增加由20增加为25.也可以这样理解比较静态分析:在供给函数保持不变的前提下,由于需求函数中的外生变量发生变化,即其中一个参数值由50增加为60,从而使得内生变量的数值发生变化,其结果为,均衡价格由原来的6上升为7,同时,均衡数量由原来的20增加为25.类似的,利用(3)及其图1-3也可以说明比较静态分析方法的基本要求.(5)由(1)和(2)可见,当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导致需求增加,即表现为需求曲线右移时,均衡价格提高了,均衡数量增加了.由(1)和(3)可见,当技术水平提高导致供给增加,即表现为供给曲线右移时,均衡价格下降了,均衡数量增加了.总之,一般地有,需求与均衡价格成同方向变动,与均衡数量成同方向变动;供给与均衡价格成反方向变动,与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2.假定表2—5是需求函数Q d =500-100P在一定价格范围内的需求表:某商品的需求表价格(元1 2 3 4 5 需求量400300200100(1)求出价格2元和4元之间的需求的价格弧弹性。
《微观经济学》高鸿业第五版1~5章课后习题答案

微观经济学第三章1、已知一件衬衫的价格为 80 元,一份肯德鸡快餐的价格为20 元,在某消费者关于这两种商品的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上,一份肯德鸡快餐对衬衫的边际替代率MRS 是多少?解:按照两商品的边际替代率MRS 的定义公式 , 可以将一份肯德鸡快餐对衬衫的边际替代率写成:MRS XYYX其中 : X表示肯德鸡快餐的份数 ; Y表示衬衫的件数 ;MRS, 消费者表示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增加一份肯德鸡快餐时所需要放弃的衬衫消费数量。
在该消费者实现关于这两件商品的效用最大化时,在均衡点上有MRS xy = P x / P y即有MRS xy = 20/ 80=0. 25它表明:在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上,消费者关于一份肯德鸡快餐对衬衫的边际替代率MRS0 25为 .。
2假设某消费者的均衡如图1 9所示。
其中,横轴OX1 和纵轴OX2,分别表示商品 1和商品 2的数量,-线段AB 为消费者的预算线, 曲线 U 为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 E 点为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
已知商品 1 的价格P 2 元。
1=( 1)求消费者的收入;X2220U( ) 求上品的价格P 2;A B( 3) 写出预算线的方程;E104( ) 求预算线的斜率;O1020X1(5) 求 E 点的MRS12 的值。
30解:( 1)图中的横截距表示消费者的收入全部购买商品 1 的数量为 30 单位,且已知P=2 元,所以,消费者的收入M1 =2 元× 30=60。
( 2)图中的纵截距表示消费者的收入全部购买商品 2 的数量为 20单位,且由(1)已知收入M60元,所以,商品2的价格P斜率 =-P P 23PM203元=21/2=-/ ,得2=/=( 3)由于预算线的一般形式为:P1X1+P2X2=M所以,由( 1)、( 2)可将预算线方程具体写为2X1+3X2=60。
(4)将(3)中的预算线方程进一步整理为X 2 3X20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