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多彩的光检测题

合集下载

【最新版】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多彩的光》测试卷(含答案)

【最新版】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多彩的光》测试卷(含答案)

【最新版】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多彩的光》测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放在凸透镜主光轴上焦点F与透镜之间的光源S发出的光,通过凸透镜后的光路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第1题)A.凸透镜可以对光起发散作用B.焦点F是凸透镜起会聚作用和发散作用的分界点C.凸透镜对光的作用的光路是不可逆的D.通过凸透镜后的光发散程度比原来小,因此凸透镜的作用是对光起会聚作用2.如图所示,MN为透镜L的主光轴,AB为一条从左边射向透镜后折射的光线,由此可以判定()(第2题)A.若L是凸透镜,B点一定是L的焦点B.若B点是L的焦点,则L一定不是凸透镜C.若B点是L的焦点,AB的入射光线一定平行于主光轴D.若AB的入射光线是从无穷远处主光轴上一点发出的,则L一定不是凹透镜3.[2024·长治模拟]摄影师在东方明珠塔下,利用水晶球作为道具拍摄。

在水晶球中可以看到“东方明珠塔”倒立、缩小的像。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晶球相当于一个凸透镜B.水晶球相当于一个凹透镜C.水晶球中所成的像是虚像D.水晶球远离东方明珠塔时,其中的像变大4.[2024·扬州江都区月考]如图所示,A、B、C、D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F为焦点,若保持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则物体放在哪个位置时,可能在光屏上观察到物体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第4题)A. A点B. B点C. C点D. D点5.[2024·溧阳模拟]小明同学的奶奶年龄大了,总看不清手机屏幕,需要把手机拿得远远的才能勉强看清,细心的小明在网上帮奶奶购买了一个手机屏幕放大器,将手机放在支架处,透过透明的屏幕放大器即可看到手机屏幕放大的像,如图所示为其观看效果。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第5题)A.屏幕放大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B.透过屏幕放大器看到的像是实像C.手机放在屏幕放大器的1倍焦距以内D.小明奶奶戴远视眼镜即可看清近处物体6.[2024·淄博一模]小李利用纸筒M、N,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和半透明薄膜,制成一个模型照相机,如图所示。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册第四章 多彩的光 素养检测含解析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册第四章 多彩的光 素养检测含解析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册第四章多彩的光素养检测(含解析)第四章素养综合检测(满分100分,限时45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3分)1.(2023江苏丰县期中)下列物体属于光源的是()A.放映电影时的银幕B.人的眼睛C.激光笔D.反射阳光的平面镜2.【新独家原创】2022年10月25日,我国多地迎来了天文奇观——日食,为了避免直视太阳,可以采取如图所示的方式,在一盆滴有墨水的水中观察,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日食是由光沿直线传播时,遇到月球遮挡形成的B.太阳在水中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C.不能直视太阳是因为太阳光会灼伤眼睛D.航天员在月球上将会更方便观察日食现象3.(2022湖北鄂州中考)起床后,你开始洗漱,洗完脸照镜子,镜子里出现了你的像。

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成的像是实像B.成像大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有关C.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D.成像原理是光的折射4.【跨学科·物理学与日常生活】(2023江苏苏州中考改编)提词器是由一个高亮度显示器和一块与其成45°角的专用镀膜玻璃组成的,镀膜玻璃将显示器上的文稿内容反射到演讲者前方。

当演讲者前方呈现“”四个字时。

他直接看显示器会看到()A. B. C. D.5.【跨学科·物理学与日常生活】(2022山东威海中考)如图所示,一辆玩具车放入水中,从侧面看车轮浸入水中的部分变“扁”了,其原因是发生了()A.光的直线传播B.光的反射C.光的折射D.光的色散6.【物理跨语文】(2022辽宁鞍山中考)下列诗句中有关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瀑水喷成虹”,彩虹是光的色散形成的B.“潭清疑水浅”,水浅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C.“绿树阴浓夏日长”,树阴是光的反射形成的D.“楼台倒影入池塘”,楼台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7.【物理跨数学】(2023江苏镇江中考)如图所示,平面镜M直立在水平地面上,长6 cm 的铅笔平放在地面上且与平面镜垂直,笔尖离平面镜10 cm,现铅笔以2 cm/s的速度垂直平面镜向它匀速靠近,则()A.铅笔的像为虚像,且尖端朝右B.笔尖的像移动速度大于笔尾的像移动速度C.经过3 s,笔尖的像与笔尾的像相距6 cmD.将M逆时针转动45°,铅笔的像竖直且尖端朝上8.(2022湖南湘潭中考)如图,将印有花的透明胶片,贴在发光手电筒前端玻璃上,正对着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调整位置,墙上出现一朵清晰放大的“花”。

八年级物理第四章《多彩的光》测试题

八年级物理第四章《多彩的光》测试题

八年级物理第四章《光的世界》测试题一、填空题:1、天气晴朗,河水清澈见底,我们看到河水中的鱼在白云中游嬉,所看到的云实际是由于而形成的云的;所看到的鱼实际是由于光而形成鱼的,看到的鱼的位置在鱼的实际位置的方。

2、在玻璃和空气的界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的情况,可以判定右图中是界面, 是入射光线,角是反射角,角是折射角,界面的侧是空气.3、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到某液面上发生反射和折射,入射光线与液面成30°角(如图),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夹角为83°,则反射角的大小为,折射角的大小为。

4、身高1.6 m的人,站在平面镜前2m处,则人在镜中的像高m,像与人的距离为m,若此人以1m/s的速度远离平面镜运动2s,像与平面镜的距离为m。

5、日食现象可以用我们学过的光的道理解释。

观察日食时要注意保护眼睛,不能用肉眼或通过没有减光设备的望远镜直接观看,否则容易造成视网膜损伤,甚至失明。

比较简易的做法是如图所示,用一盆滴有墨水的水来观看,这是利用了。

6、照相机、摄像机已经进入了普通家庭,它们的镜头相当于一个透镜,拍摄时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选填“虚”、“实”)像。

7、如果一束来自远处某点的光,经人眼的角膜和晶状体折射后,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前,这眼就是眼。

用凸透镜可以矫正眼。

8、风景旖旎的镜湖,各式现代建筑环湖矗立,充满时代气息。

建筑物在湖中的“倒影”是由光的所形成的(选填“实像”或“虚像”).这些“倒影”看起来比建筑物本身“暗”一些,主要是因为建筑物的光射到水面时,有一部分发生进入了水中;拍摄该照片的照相机镜头相当于透镜,这种透镜对光线具有作用,可用来矫正(选填“近”或“远”)视跟。

9、小丽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立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

在此实验中:(1)小丽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目的是;(2)蜡烛A的像是由于光射到玻璃表面发生(填“反射”或“折射”)形成的;(3)小丽将蜡烛A逐渐向玻璃板靠近时,蜡烛A的像将逐渐向(填“靠近”或“远离”)玻璃板的方向移动,像的大小将(填“变大”、“变小”或“不变”);(4)当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时,小丽移去蜡烛B,并在蜡烛B所在位置放一光屏,则光屏上(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此现象说明平面镜所成的是像(填“实”或“虚”)。

八年级物理第四章《多彩的光》综合测试题试题(含答案)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第四章《多彩的光》综合测试题试题(含答案)沪科版

一、选择题1.A2.A 4.5 m/s 3.A.1点20分C.10点40分4.A.B.C.D.5..略大于30 mmA.小于7.5 10ABCD11.A、三棱镜12.A、等于C、小于()D、一样的厚100,则())“水中倒影”是物体经水面形°,那么反射角是,要想入射光线跟镜面的夹角应为 .。

当光垂直镜面19.身高1.74米.小”或“不变”)20.把新版50强的。

21.22.23.这时,适当(填“增大”或“减小”或“下”)移动。

24.25.调整后烛焰能在光屏上成立的实像,的_____能改善物体在视网膜上的成___m。

,若来自,若要研究这二12.C 13.A17. 直线传播,虚18. 60°,70°;019. 1.74 3 不变20. 荧光紫外线21. 会聚发散22.小倒23.增大下24.凸凹25.凸透镜虚26.降低光屏的高度倒右27.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28.晶状体倒立缩小实29.近视前凹30.近视0.431.(1)容易确定像的位置(2)不能,两次实验记录像和物到玻璃的距离一次相等,一次不等,根据该记录不能得出像和物到镜面距离相等的结论。

32.(1)器材:放大镜、纸;(2)方法:将放大镜正对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来回移动,直到纸上的光斑最小最亮,过片刻会使纸点燃;(3)理由:放大镜实质上是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33.⑴同一高度⑵①其焦距为10cm 烛焰离凸透镜越近,像就越大,像离凸透镜就越远②另烛焰34.凸透镜晶状体凸透镜是否近视测定两组学生空腹时血清中的锌含量。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多彩的光》综合测试题(含答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多彩的光》综合测试题(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第四章《多彩的光》综合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各2分,共32分)1.小军对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和对应解释,正确的是( )【答案】CA .水中的月亮——光的直线传播B .路灯下人影相随——光的反射C .用镜子增大空间感——平面镜成像D .近视眼镜的镜片——凸透镜 2.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答案】D 3.光线从空气斜射到一块玻璃表面时,下图中可以较全面、正确反映光传播路径的是( )4.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被测者设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的像。

如右图所示,则如下说法正确的是( )A.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4.2mB.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视力表相距4.6mC.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4.6mD.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5.4m5.电动车的反光镜是用来观察车后情况的平面镜。

在某次行驶时, 发现左侧反光镜中看到是车后的树梢和天空,却看不见路面的情况。

为确保行驶安全,左侧反光镜的镜面应该( )6.图1所示的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的现象是 ( ) 【答案】DA.。

C. D. B. 透过放大镜形成的像花瓶在平面镜中的像烛焰通过小孔成的像指针在阳光下形成影子A .树荫下圆形光斑B .海市蜃楼C .露珠下的叶脉D .水中“倒影”7.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属于光的折射的是( ) 【答案】C8.下列现象中,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的是( )【答案】A9.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应用非常广泛,下列仪器中,属于利用紫外线工作的是( )【答案】CA .电视遥控器B .医用“B 超机”C .验钞机D .夜视仪10.下列词语中涉及的光现象与“小孔成像”形成原因相同的是 ( ) 【答案】AA .凿壁偷光B .海市蜃楼 c .猴子捞月 D .杯弓蛇影 11.如图7所示,下列成语与其物理知识相符的是( )【答案】DA.凿壁偷光—光的折射 B .井底之蛙—光的反射 C.猴子捞月—光的折射 D.杯弓蛇影—光的反射12.广告公司在拍摄水果广告时,为了追求某种艺术效果,在暗室里用红光照射装在白色瓷盘中的红色苹果及黄色香蕉。

八年级物理《多彩的光》单元检测题(附答案)

八年级物理《多彩的光》单元检测题(附答案)

第四章《多彩的光》单元测试姓名:成绩:一选择题1、“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所反映的科学道理是()A、镜面反射B、光的折射规律C、漫反射D、光的直线传播2、一条光线垂直射到平面镜上,若保持入射光线不变,使镜面绕入射点转20°,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是()A、10°B、20°C、40°D、70°3、晚上,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小块平面镜放在纸上,让手电筒的光正对着平面镜照射,如图2所示,则从侧面看去:()A.镜子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B.镜子比较暗,它发生了镜面反射C.白纸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D.白纸比较暗,它发生了漫反射4、下面关于光学现象与相应的光学知识的连线,正确的是()A.日食的形成------光的反射B.斜插入水中的筷子看上去变弯了------光的折射C.楼房在水中的倒影------凸透镜成像D.放大镜看物体变大了------凹透镜成像5、如图1所示,画中人出现了错误判断.以下四幅光路图中,能正确说明产生这一现象原因的是( ).6、一凸透镜的焦距是8cm,当物体距焦点5 cm时,则物体的成像情况是()A、一定能用光屏接收到B、一定成放大的虚像C、一定成放大的实像D、可能成放大的实像,也可能成放大的虚像7、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眼睛能看到实像,也能看到虚像B、可用光屏显示的像一定是实像C、光的折射产生的像都是虚像D、平面镜中的像都是虚像8、许多照相机镜头到胶片的距离是可调的。

某次拍摄前摄影师已经“调好焦”,使被摄者在胶片上形成了清晰的像。

如果在拍摄前被摄者移动了位置,他和摄影者的距离变远了,为了使他在胶片上仍然成清晰的像,镜头与底片的距离应( )A、变大 B.变小 C.先变小后变大 D.先变大后变小9、某物体经凸透镜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像, 现将透镜上部遮住不让光通过,则屏上的像()A.缺少上部分B.缺少下部分C.大小变化了D.像性质不变,只是变暗了10、潜水员在水中看见岸上的“景物”实质是( )A. 景物的虚像,像在景物的上方B. 景物的实像,像在景物的下方C. 景物的实像,像在景物的上方D.景物的虚像,像在最物的下方11、给凸透镜“戴”上近视眼镜,此时光屏上能成一清晰的像,若“取下”近视眼镜,为使光屏上的像清晰,在保持烛焰和透镜位置不变的条件一下应将光屏()A、靠近透镜B、远离透镜C、靠近透镜或远离透镜都可以D、保持在原来位置12、.放映幻灯时,想使银幕上出现大的“F”字母,那么幻灯片正确的放法应选择图下的()13、一群少先队员带黄色帽子系红领巾,穿白上衣浅蓝色运动裤,用红色的追光灯照射下在舞台上表演节目,观众看到的是()A、黄帽、红领巾、白上衣、蓝裤B、上衣、红领巾均为红色,帽裤均为黑色的C、黄帽、红领巾、红上衣、红裤D、四种都为红色的14.如图所示是在镜中看到的钟面指针位置,则实际时刻是()A.9:30 B. 2:30C. 6:15D. 12:15二、填空题15、为了防止森林火灾,在森林里不允许随意丢弃透明的饮料瓶,这是由于雨水进入饮料瓶后相当于一个,它对太阳光的作用可能导致森林火灾。

第四章《多彩的光》单元测试题

第四章《多彩的光》单元测试题

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元测试题《多彩的光》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晴朗天空,在树阴下,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地面上有许多圆形的光斑,它们是()A.太阳的影子 B、太阳光照到树叶上小水珠而成的C、小孔成像所成的太阳的实像D、树叶形成的缝都是圆形的2、用激光器向月球发射激光信号,经过2.56秒接收到从月球返回的激光信号,则用此方法测得地球与月球之间的距离为()A、7.68×108千米 B 7.68 ×105千米C 3.84 ×105千米D、3.84×108千米3、一条反射光线和镜面的夹角是30o,此时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夹角是()A、60oB、90oC、120oD、150o4、下列光学元件中都遵循光的折射规律的是()A、平面镜,显微镜B凸面镜,凸透镜C、凹透镜,凸透镜D、潜望镜,望远镜5、一个身高1、80米的同学,要想站在平面镜前看到自己的全身像,此时平面镜被打坏了一半,问此同学在镜中像的高度()A.大于1、80米 B、等于1.80米 C 、等于0、90米 D、小于1、80米6、如图所示,从平面镜里看到背后墙上电子钟示数,这时的时间应(A、21:05B、21:15C、20:15 D:20:057、图中的三角形PˊQˊRˊ是三角形PQR经平面镜所成的像,其中正确的是()8、下列现象中,①人用放大镜看书;②在岸上看水中的鱼;③湖面上映出白云的“倒影”;④水中的筷子变弯;⑤教室里的同学都看到黑板上的字。

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A、①②③B、②④⑤C、①②④D、③④⑤9、台上一演员上身着绿色衣服,下身着红色裙装,舞台上空红色追光灯的光照到她的身上后,台下观众看见她上装和下装的颜色是()A、上装为绿色,下装为红色B、上下装都为红色C、上装为黑色,下装为红色D、上下装都是黑色10、“九寨沟”的镜海中有着“鱼在水中游的美景奇观,这水中画面的“鱼”是由于光的______形成的_______像,“鸟”是由于光的_______形成的________像A.折射,虚象;反射,实象; B、折射,实象;反射,实象C、反射、虚象,折射,虚象;D、折射,虚象;反射,虚象10、幻灯机成像的特点是()A、倒立、放大、实像B、正立、放大、实像C、正立、放大、虚像D、倒立、放大、虚像11、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正立的一定是实象B、放大的都是实象C、倒立、缩小的一定是虚象D、倒立的一定是实象12、凸透镜焦距为f,要使物体通过凸透镜成缩小的像,物距应满足条件是()A、u<fB、f<u<2fC、u>2fD、u>f13、关于实象和虚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虚象可成在光屏上,实象不能成在光屏上B.虚象只能用眼看,不能用光屏接收C.实象是清晰的,虚象是模糊的D.实象一般都是正立的14、物体放在凸透镜前,在离透镜15厘米的光屏上得到物体清晰的放大的像,所使用的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下列的哪一个数值()A、4厘米B、8厘米C、12厘米D、18厘米15、蜡烛放在凸透镜1.5倍焦距的地方,当它向离透镜3倍焦距的地方移动时,它的像()A、先放大后缩小B、先缩小后放大C、逐渐变大D、逐渐变小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光的反射定律可以总结成三个简单的口诀,请写出它们的含义。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多彩的光检测(新版)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多彩的光检测(新版)沪科版

第四章 多彩的光(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1. 生活中许多物体可以发光,下列物体不属于光源的是( )2. 小明在学习“光的传播”时,看到老师的一个演示实验,过程如下:①用激光笔射向水中,观察到光线是一条直线(如图1所示);②在A 点处用漏斗向水中慢慢注入海波溶液,观察到光线发生了弯曲;③经搅拌后,观察到光线又变直。

小明根据上述现象得出的结果,正确的是( )C.光在海波溶液里不能沿直线传播3. 下列关于“影”的形成,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A.在阳光直射下,大树底下出现的“阴影”“手影”“影”“倒影”4. 光学实验课上,小叶用激光笔对着光滑的大理石地面照射,无意中发现对面粗糙的墙壁上出现了一个明亮的光斑,而光滑地面上的光斑很暗,对此现象解释较合理的是( )5. 在清澈的湖面上空,小燕子正在向下俯冲捕食。

在小燕子向下俯冲的过程中,关于它在湖水中的像的虚实,它和像之间的距离,正确的说法是( )A.虚像,距离变小B.实像,距离变小C.实像,距离变大D.虚像,距离变大6. 图2中,正确表示光从水斜射入空气的情况的是( )图27. 一束与水面成50°夹角的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则折射角( ) °°°°8. 站在岸上的人看到平静的水面下有一静止的物体,如图3所示,如他想用一束强光照亮物体,则应瞄准( )C.看到的物体的上方D.看到的物体的前方 图3 9. 许多照相机镜头到胶片的距离是可调的。

某次拍摄前摄影师已经“调好焦”,使被摄者在胶片上形成了清晰的像。

如果在拍摄前被摄者和摄影师的距离变远了,为了使他在胶片上仍然成清晰的像,镜头与胶片间的距离应( )A.变小B.变大C.先变小后变大D.先变大后变小10. 夏天的早晨,树叶上常常会有一些露珠,透过露珠看树叶,叶脉会变大,而且更清晰,这是因为露珠相当于一个“放大镜”,这种情形下,叶脉应位于“放大镜”的( )A 图111.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位于距离凸透镜一倍焦距以内时,人眼观察到烛焰成像的情形是图4中的()图412. 高老师戴着眼镜正在批作业,听到远处有学生叫她,为了看清该学生的容貌,高老师立即摘下眼镜跟这位学生打招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多彩的光检测题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 成绩
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3×12=36分)
1、下列选项中都是光源的是___________
A、电池和萤火虫;
B、电池和烛焰;
C、萤火虫和月亮;
D、萤火虫和烛焰。

2、光在下列物质中传播速度由小到大的排列是__________
A、空气、水、玻璃;
B、空气、玻璃、水;
C、水、玻璃、空气;
D、玻璃、水、空气;
3、关于光的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
A、光在所有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都是3×108m/s;
B、光总是沿直线传播的;
C、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D、光只有在真空中沿直线传播。

4、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
A、阳光下,微风吹拂的水面,波光粼粼,这里蕴含着光的反射选项;
B、汽车在夜间行使时,应打开驾驶室内的电灯;
C、人在照镜子时,总是靠近镜子去看,其原因是靠近时,平面镜所成的像会变大;
D、
在暗室里。

为了能从镜子中看清自己的脸部,应把手电筒正对着镜子照射。

5、下列的各种“影”,属于光的折射的是_________
A、立竿见影;
B、水中倒影;
C、看电影;
D、皮影戏。

6、若凸透镜的焦距为20cm,则当物体距离凸透镜30cm时,在光屏上得到的像的情况是______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等大的实像;
C、倒立、放大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

7、照集体像时,发现有一些人没有进入镜头,为了把全体人员都照上,其方法是_________
A、照相机、镜头不动,只要人站近些;
B、人不动,照相机离人远一些,镜头向外伸一些;
C、人不动,照相机离人近一些,镜头往里缩一些;
D、人不动,照相机离人远一些,镜头向里缩一些。

8、对于光的折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
A、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折射角一定小于入射角;
B、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光线和发射光线的夹角变小;
C、光从空气进入玻璃时,传播速度一定要改变;
D、光在空气和水的界面上,同时要发生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9、平静的水面上映出了天上的白云,小红说:“你看,鱼在云里游呢!”,她看到的云和鱼实际上是___________A、云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鱼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B、云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实像,鱼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C、云和鱼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D、云是光的
反射形成的虚像,鱼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实像。

10、某汽车在平静湖边的平直公路上以10m/s的速度匀速直线行驶,如果以汽车在水中的像为参照物,则汽车的速度是__________A、10m/s;B、0;C、5m/s;D、20m/s。

11、小明站在河边看到水中正在游动的小鱼,他看到的鱼实际上是_________
A、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变浅的虚像;
B、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变浅的虚像;
C、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变浅的实像;
D、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变浅的实像。

12、某同学站在河边拍摄了一张风景像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 A、要想使人的像更大一些,照相机应当向人靠近一些再拍摄;B、人在水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C、人在水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D、拍摄时底片上的像是倒立、放大的虚像。

二、填空题(2×12=24分)
13、一束与水面成30o角的光线从空气射入水中,若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恰好垂直,此时入射角和折射角分别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14、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要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_____,如果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当物距为15cm,光屏的将得到一个倒立、________的实像。

15、小明在他家的玻璃台板上面滴了一滴水,透过水滴看过去,他发
现压在玻璃台板下的报纸上的字变大了。

这是由于此时的水滴相当于
一个________________,报纸上的文字经过折射后形成的一个放大的
_________(“实”“虚”)像。

16、古诗中“池水映明月”指的是光的__________现象,“潭清疑水
浅”指的是光的________现象。

17、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_______入射角,当光从玻璃
垂直入射到空气中时,光的传播方向____________(“改变”“不变”)
18、老奶奶戴的老花镜是一个___________镜,小明的近视镜是一个
______________镜。

三、作图题(完成下列的光路图24
F A

(3分)(3分)空气(3分)
B (3分)
(1)作出反射光线(2)作出折射光线(3)作出折射光线
(4)作出AB在平面镜中的像


(5)确定发光点(6)作出从P发出的光线(7)作出经平面镜
S的位置(4分)经反射后恰好过Q (4分)反射后的光线(4分)
四、实验探究题(2×8=16分)
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依次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焦距为10cm)和光屏安放在同一条直线上A、O、B的位置,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烛焰的像,如图所示。

(1)此时,能在光屏上得到的像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的像。

(2)如果要在光屏上得到缩小的像,蜡烛应在________________处。

(3)某次实验中,小明同学发现无论怎么移动光屏,都不能找到像,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要用玻璃代替平面镜,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实验中要用到刻度尺,刻度尺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中,要用到两只完全相同的蜡烛,这样做的目的是研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