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多彩的光知识点与典型例题

合集下载

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四章《多彩的光》第4节《光的色散》讲解与例题(含详解) 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四章《多彩的光》第4节《光的色散》讲解与例题(含详解) 沪科版

《4.4光的色散》讲解与例题答案:(1)红(2)橙(3)黄(4)绿(5)蓝(6)靛(7)紫(8)色光(9)绿(10)蓝(11)三基色光(12)光的颜色(13)色光颜色1.光的色散在17世纪以前,人们一直认为白色是单纯的颜色,直到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做了光的色散实验,才揭开了光的颜色的秘密,如图所示,让一束太阳光(或白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在光屏上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从上往下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

(1)光的色散:把复色光分解为几种单色光的现象,叫做光的色散。

(2)单色光:不能分解为其他颜色的光,如红光、绿光、蓝光等。

(3)复色光:能分解为其他颜色的光,如太阳光、白光等。

谈重点剖析光的色散(1)白光是复色光,不是单色光。

(2)光的色散的实质是光的折射。

当白光通过三棱镜时,不同颜色的单色光的偏折程度不同,所以就在光屏上形成了一条彩色的光带,其中红光的偏折程度最小,紫光的偏折程度最大。

(3)雨后的天空悬浮着大量的细小水珠,太阳光照射到这些小水珠上时就被分解成绚丽的七彩光,这就是雨后彩虹。

【例1】下列物理事实中属于光的色散现象的是()。

A.五颜六色的霓虹灯B.画面五彩缤纷的彩色电视机C.色彩丰富的水彩画D.雨后天空出现的彩虹解析:光的色散是指复色光分解为单色光的现象,彩虹是太阳光照射到空中的小水珠(相当于三棱镜)上被分解成各种色光的现象,属于光的色散现象。

答案:D2.色光混合光的三基色实验研究表明,自然界中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光是无法用其他颜色的光混合而成的,而其他颜色的光则都可以通过红、绿、蓝光的适当混合而得到。

因此,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光被称为光的“三基色”。

用放大镜看彩色电视机画面上的各色光条,我们将会看到屏幕是由红、绿、蓝的色光组成的,电视屏幕上显现出的丰富多彩的颜色,都是由红、绿、蓝三色光合成的。

(1)光的“三基色”等比例混合后为白色;(2)光的“三基色”按不同的比例混合可以得到各种色光,不同的色光混合后呈不同色光的基本规律如图所示。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第四单元 多彩的光【速记清单】(解析版)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第四单元 多彩的光【速记清单】(解析版)

第四单元多彩的光考点1 光的直线传播一、光源1.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光源可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自然界中存在的光源为天然光源,常见的天然光源的有太阳、萤火虫、灯笼鱼。

人为制造的光源为人造光源,常见的人造光源的有电灯、电视屏幕、无影灯。

二.光的直线传播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在真空中沿直线传播。

2. 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不同,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大约是3×108m/s,在其它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都比真空中的要小。

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3. 光年是天文学上表示长度的单位。

三、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小孔成像原理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考点2 光的反射1.光的反射定律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一点、三线、两角(1)一点:投射到两种介质表面上的光线与表面的交点,改点叫入射点。

(2)三线分别是:入射光线是入射到介质表面的光线;法线是经入射点做垂直于两种介质表面的辅助线,用虚线表示;反射光线是经介质表面,反射回原来介质的光线。

(3)“两角”: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2.镜面反射和漫反射(1)镜面反射:当一束平行光照射到平面镜上时,在平面镜上发生光的反射,反射光也平行射出,这种发生叫镜面反射。

(2)漫反射:当一束平行光照射到凹凸不平的表面时,反射光会朝四面八方射出,这种反射叫漫反射。

考点3 平面镜成像1.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设计和进行实验:在桌面上铺一张大白纸,用一块透明薄玻璃板垂直放在纸的正中央,沿玻璃板在纸上画一条线,代表平面镜的位置。

取两支相同的蜡烛,一支点燃放在玻璃板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另一支不点燃,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

这个位置就是前面那支蜡烛的像的位置,在纸上记下这两个位置。

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四章《多彩的光》第3节《光的折射》讲解与例题(含详解) 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四章《多彩的光》第3节《光的折射》讲解与例题(含详解) 沪科版

答案:(1)偏折(2)同一平面内(3)两侧(4)增大(5)减小(6)小于(7)大于(8)光的折射1.光的折射(1)定义:光从一种物质斜射入另一种物质时,传播方向通常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①光的折射现象发生在两种介质的界面上或发生在同一种不均匀的物质中;②由于光折射时是在两种物质中传播,所以传播速度不相同。

释疑点为什么光的折射定义中是“斜射入”?当光垂直射向两种物质的界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2)与光的折射有关的几个名词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如图所示。

入射光线(AO):从光源发出的光线。

入射点(O):入射光线在两种物质界面上的投射点。

法线(NN′):过入射点,与界面垂直的直线。

折射光线(OB):进入另一种物质后发生偏折的光线。

入射角(∠AON):入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

折射角(∠BON′):折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

【例1】一束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如图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入射角为∠AOPB .法线为MNC .折射角为∠BOQD .折射光线为BO解析:A × 入射角为∠AOM B√ 法线与界面垂直 C× 折射角为∠BON D × 折射光线为OB答案:B2.光的折射规律(1)内容:光折射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随入射角的减小而减小。

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等透明物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水或玻璃等透明物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光的折射规律可简记为“三线共面、两线异侧、法线居中、两角不等”。

光的折射规律内容这么多,怎样才能很快记牢呢?不难!两线关系可以仿照光的反射定律记忆,两角关系一般只需要记住“空气中的那个角总是大角”就可以了。

记住吆,不要犯逻辑错误。

(2)光的折射规律的延伸①对光的折射规律的叙述具有严格的逻辑性,折射光线是由入射光线决定的,二者存在因果关系,入射光线是“因”,折射光线是“果”。

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四章《多彩的光》第1节《光的反射》讲解与例题(含详解) 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四章《多彩的光》第1节《光的反射》讲解与例题(含详解) 沪科版

《4.1光的反射》讲解与例题答案: (1)直线 (2)3×108 m/s (3)34 (4)23(5)反射回去 (6)同一 (7)两侧 (8)等于 (9)漫反射 (10)镜面反射1.光源(1)定义:正在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

(2)分类:①按其来源可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太阳是最重要的自然光源,还有其他的自然光源如闪电、萤火虫发出的光、含磷矿物发出的光;人造光源如篝火、火把、点燃的油灯和蜡烛、发光的电灯等。

②按其是否具有发热特性可分为热光源和冷光源。

谈重点 理解光源应注意的两个问题①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是光源,关键是看它自身能否正在发光,而不是看它是否有光,月球自身不能发光,但能反射太阳光,所以它不是光源。

②人眼是不发光的,人眼能够看到物体都是由于光源发出的光或非光源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人眼。

【例1】下列看似有光射出来的物体中,全部是光源的是( )。

A .耀眼的玻璃墙、正在燃烧的火柴、萤火虫B .篝火、正在发光的灯泡、夜空中的月亮C .萤火虫、煤油灯的火焰、光彩夺目的钻石D .发光的灯泡、燃烧的篝火、太阳解析:光源是指本身正在发光的物体,耀眼的玻璃墙、夜空中的月亮、光彩夺目的钻石自身都不能发光。

答案:D2.光的传播路径(1)光的传播路径:日常生活中,我们有这样一些生活经验:夜幕中从汽车头灯射出的光束是直的;穿过森林树叶密缝间的光束是直的;手电筒射出的光束也是直的。

大量的实践和事实告诉我们,光在均匀的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同理,光在同种均匀的液体和固体中也是沿直线传播的。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怎样显示光的传播路径呢?可以将光射到烟雾或带颜色的水中,显示光的传播路径,这种方法叫做转换法。

谈重点 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也就是说如果介质不是同一种或介质不均匀,光将会发生弯曲。

例如早晨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时,我们就看见了它,就是因为不均匀的大气层使光线变弯了。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四章 多彩的光 一课一练(基础知识)(含答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四章 多彩的光 一课一练(基础知识)(含答案)

第四章 多彩的光第一节 光的反射第1课时 光的直线传播1.我们把那些正在______的物体称为光源。

太阳、发光的电灯、萤火虫都属于光源,月亮、被照亮的镜子由于自身不能发光,所以不属于光源。

2.光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在物理学中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________和________,并将这条带箭头的直线称为光线。

光线是为了便于描述光的传播路径而引入的一个物理模型,光线实际是不存在的。

4.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是________米/秒,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略小于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通常视为等于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在水中的传播速度约是真空中的34;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约是真空中的23。

由上可见,虽然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但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

5.光的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现象非常广泛,如:小孔成像、影子、射击时的三点一线、激光准直、日食、月食等。

第2课时光的反射1.当光射到物体表面时,被物体表面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________。

2.如图1所示,反射光线为________,入射光线为________,反射角为________,入射角为________。

3.光的反射定律: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________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________;反射角________入射角。

4.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________(填“可逆”或“不可逆”)的。

5.实例:(1)眼睛看到不发光的物体;(2)平面镜成像、物体在水中的倒影等。

6.镜面反射和漫反射(1)定义:①镜面反射:一束平行光投射到光滑的物体表面,其反射光束仍然是______的,这种反射叫做镜面反射。

②漫反射:一束平行光投射到粗糙的物体表面,其反射光束射向各个方向,这种反射叫做漫反射。

(2)异同点:现象原因反射面平整、光滑反射面粗糙结果反射光束集中,其他方向没有反射光各个方向都有反射光相同点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实例黑板反光平静的水面玻璃幕墙反光电影幕布比较粗糙书本的表面比较粗糙第二节平面镜成像第1课时平面镜成像特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表面____________的镜面叫做平面镜。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 多彩的光 例题解析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 多彩的光 例题解析

第四章多彩的光例题解析一.知识结构二.知识要点一、光的直线传播:1、光在中沿直线传播。

2、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米/秒。

在其它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真空中的速度。

3、能表明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的例子有、、等。

4、排纵队时,如果看到自己前面的一位同学挡住了前面所有的人,队就排直了,这可以用来解释。

二、光的反射:5、光的反射定律:(1);(2);(3)。

6、反射光路图:(1)AO 、(2)OB(3)ON 、(4)∠i(5)∠r 。

7、光的反射分和两类。

反射使我们从不同方向都能看到物体。

8、平面镜成像特点:(1)平面镜所成的像是,(2)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3)像与物体大小。

9、平面镜可以改变光的,因此可用平面镜制作潜望镜。

10、平面镜成像光路图:三、光的折射:11、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

12、光的折射规律:①;②;③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④光从水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⑤;⑥。

13、折射光路图:14、凸透镜对光线有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作用。

15、折射光路图:16、凸透镜成像特点:问题:1)、三条特殊光线是什么?传播规律怎样?2)、物距、像距、像的大小的变化关系是样的?1、凸透镜成像规律说明:当物距u减小时,像变大,像距变大。

2、凸透镜的应用(1)、照相机——2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幻灯机、投影器、电影放映机——2倍焦距和1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实像(3)、放大镜——短焦距凸透镜,成正立放大虚像三、难点知识剖析利用透镜的特殊光线作透镜成像光路。

(1)、物体处于2倍焦距以外(2)、物体处于2倍焦距和1倍焦距之间(3)、物体处于焦点以内(4)、凹透镜成像光路【例1】太阳光穿过树叶间的孔隙,在地面上出现无数个小圆点,这是太阳的______,是由于______而形成的。

【分析】树叶间的孔隙相当于小孔,从太阳射出的光进入孔隙后,投射到地面上,就形成了太阳的像,即所谓的小孔成像。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归纳及对点训练:第四章《多彩的光》复习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归纳及对点训练:第四章《多彩的光》复习

第四章多彩的光复习【知识点一】光的直线传播1.光速:3×108 m/s;3×105 km/s2.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激光准直、影子、日食月食、小孔成像3.虚实像的区别:实像为实际光线会聚而成,而虚像没有实际光线到达【经典例题】例1. 下列现象中,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规律解释的是( )A.雨后天空的彩虹B.水中的“月亮”C.斜插入水中“变弯”的筷子D.阳光下人在地上的影子例2. 排纵队时,如果看到前面的一位同学挡住了他前面所有的同学,队就排直了,这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解释,光在_______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其速度是_____________m/s。

例3. 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_________。

若光源是圆形的,小孔是方形的,则成的像是_________形的。

【知识点二】光的反射1.反射定律:一面、两侧、等大、光路可逆2.反射常考的现象:镜子、水面的倒影、月光下的水坑、潜望镜、黑板反光3.反射的分类:镜面发射与漫反射【经典例题】例1. 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A.日食B.通过河面看到树木,房屋的倒影C.手影游戏D.树荫下的“光斑”例2. 在暗室的桌面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块小平面镜平放在纸上(镜面朝上),让手电筒正对平面镜照射如图1,从侧面看去( ) A.镜子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B.镜子比较暗,它发生了镜面反射C.白纸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D.白纸比较暗,它发生了漫反射例3. 有一光电控制液面高度的仪器,它是通过光束在液面上的反射光线反射到光电屏上的光斑位置来判断液面高低的。

如图2所示光路中,一光束与液面的夹角为40°,则反射角的大小为________;当液面升高时,光电屏上的光斑S将向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

图1 图2例4. 利用如图3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1)将一束光贴着纸板A 沿EO 射到O 点,若将纸板B 向前或向后折,此时在纸板B 上看不到反射光,这样做的目的是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多彩的光复习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多彩的光复习
1、物点发出的光线经反射或折射后能够会聚到一点,这一点就是物点的实像;光线经反射或折射后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于一点,看起来光线好像从这一点发出,而实际上不存在这样一个发光点,这点就是物点的虚像。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3、实验探究: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4).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
物像关于平面镜对称
平面镜成像的作图方法
方法一
根据平面镜成像原理:光的反射
A
B
A
B
第一步
A
B
A’
B’
第二步
O
O’
A
B
A’
B’
第三步
O
O’
方法二: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
两面互成直角的平面镜可以成几个像?
平 面 镜 成 像 实 验 专 题
3、为什么有时会看见两个像
4、为什么要用直尺?
5、为什么用两根等长(相同)的蜡烛
思考:
1、为什么用玻璃板而不用平面镜
因为玻璃板既可以反射蜡烛的火焰成像,又可以透射光,使我们能够观察到像的位置.
便于观察和确定像的位置.
(1).像与物体的大小相同
(2).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3).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N


α
γ
入射光线
折射光线
法线
说出一点二角三线
空气

S
S’
空气

S
S’
看水中物体
水中看岸上物
像比物体浅
像比物体稍高
下列四种折射光路图正确的是
空气

空气

A
B
空气

C
空气
空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多彩的光知识点与典型例题 It was last revised on January 2, 2021重难点知识精析(一)光的直线传播1、光的直线传播规律是有条件的,即只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光才是沿直线传播的。

当介质不是同一种,或即使是同种介质,但分布不均匀,光在其中传播也有可能发生弯折现象。

2、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因此,在讲光的传播速度时,一定要指明是在哪种介质中,不指明何种介质,去讲光的传播速度是毫无意义的。

光在真空中传播得最快,速度为3×105km/s.例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A、小孔成像B、影子的形成C、“月食”现象D、光的反射现象解析: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影子”的形成也说明了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沿直线传播的;“月食”则是月球运行到地球的影子里形成,它可以用光的直线传播规律来解释;“光的反射”是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

故答案为D。

(二)光的反射1、光的反射现象: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在遇到障碍物时,光在障碍物的表面发生反射,改变传播方向。

一般说来,各种物体的表面都能反射光,我们能够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就是因为它们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2、反射定律:光在反射时遵守一定的规律(1)规律内容①反射光线OB、入射光线AO、法线ON在同一平面上;②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③反射角γ(即∠BON)等于入射角i(即∠AON).(2)注意理解①要注意抓住一面一点两角三线,即镜面、入射点、反射角、入射角、法线、入射光线、反射光线。

②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在上面的光路图中,若入射光线沿BO方向入射,则反射光线一定沿OA方向射出。

3、镜面反射与漫反射(1)镜面反射:平行光线射到平面镜或其他平滑的表面上时,反射光线也是平行的。

(如图甲)(2)漫反射:平行光线射到凹凸不平的粗糙表面上时,反射光线并不平行,而是向着各个不同的方向(如图乙)。

镜面反射与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对我们都是有用的。

利用镜面反射可以改变光行进的方向;利用漫反射可以使人从不同方向都能看到物体。

例如电影屏幕用粗糙不平的白布做成,就是利用其发生漫反射而使坐在电影院各个方位的人都能观看电影。

例2、太阳光线跟水平方向成40°角,要想使太阳光照亮井底,作图说明应当把平面镜放在跟水平方向成多大角度的位置上。

解析:数形结合,首先必须作图,把题目中所描述的情景,要求用图形,用角度表示出来;再根据光的反射定律来求解。

把物理情景用图形准确表达出来,是物理学习的能力要求之一。

(1)先画一条水平线OM;(2)作入射光线AO和反射光线OB,使∠AOM=40°,OB⊥OM;(3)作∠AOB的角平分线ON(即法线);(4)作PO⊥ON,PQ即为平面镜,如图所示:∵∠AOM=40°,OB⊥OM∴∠AOB=130°,则∠AON=65°∴∠AOP=90°-65°=25°∴∠POM=40°+25°=65°即平面镜与水平面成65°角放置.说明:利用数学中角的关系,找出各角的大小关系是解题关键。

牢牢把握两点:①法线是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的角平分线;②法线是过入射点且垂直于镜面的直线。

例3、如图所示,有两块相交成60°的平面镜,一束光线AO射到其中的一块平面镜上,要使最后反射回去的光线与AO重合,但方向相反,则AO与平面镜MQ的夹角应当等于____________.解析:首先要明确在什么情况下最后反射回去的光线才能与AO重合;第二要理解在光的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只有当光线垂直入射到镜面上时,反射光线才会沿与原来入射光线重合但方向相反的反射方向回来。

如图所示,AO射到MQ上发生反射,反射光线OB只有垂直射向QN,反射光线才能沿原方向返回,根据光路可逆,才会沿OA射出去。

∠AOM=∠BOQ=90°-60°=30°。

(三)平面镜1、平面镜成像特点(1)成虚像;(2)像与物等大;(3)像和物体关于镜面对称,即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和物的连线垂直于镜面。

2、平面镜的应用:成像,改变光的传播路线。

例4、如图所示,点燃的蜡烛AB在平面镜中成虚像A′B′,若A′B′与平面镜间放一块足够大的遮挡板EF,则人__________通过平面镜观察到像A′B′(选填“能”或“不能”)。

解析:平面镜成像是由于物体发出的光或所反射的光照射到平面镜上发生反射,遵守光的反射定律的结果。

平面镜前有一发光点S,它发出的光射到镜面上,经镜面反射成发散光线,我们沿着这些发散的反射光线的反方向看过去,人眼对光直进的感觉,觉得这些反射光线好像从它们反向延长线的交点S′发出的,S′便是发光点S的虚像。

平面镜所成的是虚像,只能用眼睛观察,而不是实际存在的,虚像不是由光实际会聚而成的,是人眼睛的错觉所产生的现象,因此不是实际存在的,故答案为“能”。

注意:此题易错填“不能”,产生错解的原因是不理解A′B′为AB的虚像,以常见的事物和习惯误认为挡板EF挡住了像,人眼就看不见像。

实际上A′B′是进入人眼的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像。

有无挡板,进入人眼的实际光线都没有改变。

例5、一人站在竖直的平面镜前,要想看到自己的全身像,镜子至少需多高镜子应怎样悬挂解析:人眼想通过平面镜看到某物点A的像,必须满足A发出的光线射到平面镜上,反射后至少有一条反射光线进入人眼。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如图所示,AEB表示人的全身,E表示人眼的位置,A′E′B′是像。

连接EA′交于平面镜C点,连接EB′交于平面镜D点,则CD就是镜子的最小高度。

在图中,连接EE′交于平面镜O点,且EO=OE′,过C点作镜面的法线交AB于Q 点。

∵ AB∥CD,AB∥A′B′,∴ CD∥A′B′则△ECD∽△EA′B′即人要想看到自己的全身像,镜子的高度至少要为人身高的一半,镜的悬挂点C 的高度,必须在人的头顶与人眼的距离中点的水平线上。

例6、如图所示,MN是平面镜,A为发光点,B为反射光线上的一点,试画出经过B点的反射光线和这条反射光线的入射光线。

精析:想要作出经过B点的反射光线及对应的入射光线,首先应找到入射点,根据平面镜成像原理可知,A的像点应是所有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即经过B点的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必定经过A的像点A',A'B与镜面的交点就是入射点O,然后由入射点O确定对应的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同时注意,实际光线用实线表示,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连线等用虚线表示。

答案:如图所示:重难点知识精析(一)光的折射1、光的折射与折射现象光由一种物质进入另一种物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改变的现象,称为光的折射。

光在一种物质中传播时,遇到另一种物质,在两种物质的分界面上,一般会同时发生反射现象和折射现象。

我们常见的“插入水中的筷子变弯折了”、“池底变浅”、“早晨和傍晚看到的红太阳”、“海市蜃楼”等现象都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而“对镜梳妆”、“水中倒影”等都是光的反射现象。

2、光的折射规律光在折射时遵循折射规律。

在下图中,PQ表示空气和水的分界面,O点是一束光线的入射点,AO是入射光线,NN′是过O点的法线,∠AON叫做入射角,OC是进入水中传播的折射光线,折射光线跟法线之间的夹角∠CON′叫做折射角。

(1)规律内容:①光发生折射时,折射光线OC与入射光线AO及法线NN′在同一平面内;②折射光线OC与入射光线AO分居法线NN′的两侧;③当光从空气斜射到水或玻璃等其它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靠近,折射角γ(即∠CON′)小于入射角α(即∠AON);④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⑤当光线垂直射到水或玻璃等物质的表面时,光线的传播方向不变,即与分界面垂直,此时入射角、折射角均为0°.(2)理解光的折射规律时应注意:①抓住一面一点两角三线,即分界面、入射点、折射角、入射角、法线、折射光线、入射光线;②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在上图中,若光线沿CO方向入射,则折射光线一定沿OA方向射出。

可知,当光从水中(或玻璃等其它物质)斜射入空气中,折射光线将偏离法线,则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例1、如图所示是一束光斜射向玻璃和空气的交界面上,发生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现象的光路图,则_______是入射光线,______是折射光线,______是界面,入射角大小是_______,反射角大小是_______,折射角大小是_______,光是从______射入_______中的。

解答:首先应找出两相邻相等的角。

由图可以看出∠COE=∠EOB,由此可知CO和BO,有一条是入射光线,另一条是反射光线。

它们之间所夹的直线EF便是法线,与其垂直的PQ便为界面,剩下的射线OA应是折射光线。

再根据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应分居法线(EF)两侧的特点,可确定CO为入射光线,OB为反射光线。

根据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确定入射角为∠COE=50°,反射角∠EOB=50°,折射角∠FOA=42°。

由于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则判断光是由空气射入玻璃的。

故依次应填写“CO”,“OA”,“PQ”,“50°”,“50”,“42°”,“空气”,“玻璃”。

(二)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1、凸透镜成像规律(焦距为f)2、凸透镜的应用(1)放大镜:放大镜是利用凸透镜成正立、放大虚像的原理来工作的。

物体必须置于凸透镜的焦点之内,即u<f,才能被放大为正立的虚像。

(2)照相机: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原理来工作的。

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感光胶片相当于光屏。

选定被摄景物后,调节镜头到胶片的距离即调焦,胶片上就会出现倒立、缩小的实像,必须满足景物到镜头的距离u>2f。

(3)眼睛:眼睛中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眼球后部的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注意和照相机不同的是,人的眼睛是靠调节晶状体的平凸程度,改变焦距而获得清晰的像的。

近视眼应配戴凹透镜制成的眼镜(让光线发散一些),远视眼应配戴凸透镜制成的眼镜(让光线会聚一些)。

(4)投影仪:投影仪实质上是凸透镜和平面镜的组合,我们习惯上称投影仪中的凸透镜装置为幻灯机。

它是根据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幻灯片到镜头的距离u应满足f<u<2f,为了得到正立的像,幻灯片应倒插在镜头前。

(5)显微镜(补充内容):显微镜由两个凸透镜组成,一个是目镜,一个是物镜,其成像原理是:物体通过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这个实像作为目镜的物体,再通过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人眼通过目镜看到的像与物体本身相比是倒立、放大的虚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