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新疆公务员招录考试笔试模拟试卷答桉-
2009年9月13日新疆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完整+答案+解析】(联考)汇总讲解

2009年9月13日公务员考试(六省联考)(福建、重庆、海南、辽宁、内蒙古、新疆)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试卷第一部分常识判断(共20题,参考时限10分钟)根据题目要求,在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恰当的答案。
请开始答题:1.《清明上河图》反映了我国哪个朝代的都市生活?()A. 北宋B. 南宋C. 明朝D. 元朝2.有关地方戏与发源地之间的对应关系,错误的一项是()。
A. 评剧——天津B. 黄梅戏——安徽C. 吕剧——山东D. 花鼓戏——湖南3.对下列农业知识的掌握有误的一项是()。
A. 农作物肥料的三要素是氮、磷、钾B. 种植棉花,苗肥要“轻”,蕾肥要“控”,花铃肥要“重”C. 一般小麦的亩产量高于水稻,水稻的亩产量高于玉米D.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谷物生产国4.关于天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农历纪年的闰年一般为383、384或385天B. 根据小孔成像的原理,日偏食的时候树荫下的光斑也会缺一块C. 黑洞巨大的引力场使得包括光子在内的任何物质只能逃逸而无法进入D. 北斗七星的勺柄一年四季指北,可据此在夜间辨明方向5.一个国家中的文化精华,称其为“国粹”。
中国的三大国粹为()。
A. 儒学、国画和针灸B. 茶艺、昆曲和武术C. 瓷器、书法和儒学D. 国画、京剧和中医6.小王从农贸市场买来一条金鱼,没过几天鱼就死了,下列最有可能导致金鱼死亡的原因是()。
A. 用河水养金鱼,每天为鱼换水B. 把鱼缸放在窗台上,让鱼晒太阳C. 在鱼缸里放入一些石头、水草,和金鱼做朋友D. 从自来水管接水后,直接倒入鱼缸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铜B. 内蒙古境内最大的湖泊——呼伦湖C. 最早发现X射线的科学家——伦琴D. 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8.下列少数民族政权及其创建者之间对应关系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鲜卑族∶前秦∶拓跋珪B. 契丹族∶辽∶耶律阿保机C. 蒙古族∶元∶成吉思汗D. 女真族∶后金∶皇太极9.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定的标准,下列哪个国家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A. 甲国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数的9%B. 乙国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数的8%C. 丙国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数的7%D. 丁国7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数的3%10. 对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叙述错误的是()。
2009年新疆公务员面试真题

2009年新疆公务员面试真题一、2009年5月14日下午新疆公安系统面试真题1.阿勒泰地区在网络上公布了县(处)级领导干部的工资水平,引起争议,有人支持有人反对,谈谈你对此事件的看法。
【参考答案】阿勒泰地区在网络上公布县(处)级领导干部的工资水平是一次勇敢的破冰之举,从官员财产申报到官员财产公示,是一个质的飞跃,是遏制党政官员腐败的重要措施。
我对这一事件谈一下我自己的看法:首先,领导干部工资水平的公开,能够让人民参与到实质性的监督中来,对预防党政官员腐败具有重要意义。
自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实行以来,在反腐上并没有收到什么效果。
因为财产申报本身仅仅是组织或机关内部的监督,恰恰缺少了人民群众的监督,人民群众的监督才是最有力的监督,这就使申报制度陷入了“自己人监督自己人”的怪圈,几近形同虚设。
事实证明,最有力、最彻底的监督就是人民群众的监督,而我国的宪法也赋予人民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监督权,要想保证群众的监督权,首先必须保证人民的知情权,而知情就必须开放媒体,将领导干部申报的财产公示于众,才能保证群众的监督。
新疆阿勒泰地区打破了多年的坚冰,率先在网上公示官员财产,接受群众监督,开启了官员财产公示的先河,是一件利民利国的大好事。
其次,在看到积极方面的时候,我们也应该看到,这次公示的只是申报人的收入和收礼情况,而申报人的汽车、住房等动产、不动产,购买股票、证券等理财产品,由遗产继承、赠与等形式获得的财产,债权债务以及个人银行存款等七项内容,列为秘密申报范畴不予公开。
而只有当官员申报财产的信息足够细致和完整时,老百姓才能从中发现问题,对官员进行有效的监督,所以阿勒泰地区这次的对领导干部工资水平的公示对于反腐所起到的实际作用是很有限的。
最后,官员财产公示是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官员财产公示在我国的推行既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阿勒泰地区的这一举动的重要意义在于走出了官员财产公示的第一步,展现出了十足的勇气,对于这一制度的完善,需要更多智慧的参与,直到能够以立法的形式将这一制度固定下来。
2009年9月新疆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2009年9月新疆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一、注意事项1.申论考试是对应考者阅读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测试。
2.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参考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作答要求”作答。
二、给定资料1.相关研究指出,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农村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农村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较差;社会保障制度没有覆盖农民和农民工。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在城市发展中实行“土地剪刀差”,农村土地虽然是“集体所有”,但实际上村集体并不能买卖,只能由政府买,而且由政府定价。
政府征用、征购农地之后,再将使用权出让给企业,政府从中获得了巨额“剪刀差”,投入到城市建设等方面。
企业再在以后的出让、转租、开发等经营行为中赚取巨额利益,产生大量的富豪。
城市居民通过购买房地产,改善自己的生活条件,有的还随着土地的升值,获得了财富的增长。
实际上,地方政府和企业,一直到购买房地产的城市居民,正是利用这一“剪刀差”制度,分享了农民土地的商业价值。
这种做法以很低的代价和很高的效率促进了快速的城市化。
随着城市房地产的发展,政府从中赚取的土地差价越来越大,时至今日,“土地财政”已经为各级政府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但由此也给社会的和谐发展,尤其是城乡统筹发展带来不少问题。
在政府和农民处于市场不平等地位的情况下,尽管随着经济的发展,土地价值日益显现,农民的利益却没能随着城市化的进展同步增长,反而受到损害。
近年来,中央十分重视“三农”问题,致力于保障和扩大农民权益,比如延长农民土地承包期,不断提高农民种田补偿标准,等等。
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应当考虑采取各项措施,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工业发展了,可以反哺农业。
社会财富积累到了一定阶段,发展的主要任务就转到城乡统筹发展,实现社会和谐、公平,促进全面现代化。
2009年新疆公务员招录考试笔试模拟试卷-答案

- 1 -答案解析1.【答案】A 。
解析:本题属于等比数列变式。
13=2×6+1,40=13×3+1,61=40×1.5+1,( )=61×0.75+1=46.75。
2.【答案】C 。
解析:本题属于二级等差数列变式。
二级数列58,28,12,x ;此数列符合和差倍积的特点,58=28×2+2,28=12×2+4,12= x ×2+8,x=2,所以( )=20-2。
3.【答案】B 。
解析: 14 6 2 0 (-1)二级数列是等差数列 8 4 2 1 4.【答案】D 。
复杂组合数列。
解析:2×7=14,7+14=21,14×21=294,21+294=3155. 【答案】D 。
相邻两项的商为后一项。
6. 【答案】C 。
解析:本题规律为前面两个图形对角线的乘积为另一个对角线乘积的2倍,所以按照此规律4×8的2倍应该64,所以应该选择C 。
7.【答案】B 。
解析:4×8=16+16 2×3=4+2 0×2=5+(-5)8.【答案】D 。
解析:本题规律为第二个图和第二个图都是对角线的乘积减去另一个对角线的两个数的差,所以按照此规律应该是3×6-(7-2)=13。
9.【答案】D 。
解析:前两组的规律为对角线的两个数(8-2)×(2+4)=36,所以(5-5)×(5+5)=0,所以选择D 。
10.【答案】B 。
解析:本题规律为对角线的乘积+另一个对角线的商,所以按照此规律应该为5×9+(8÷2)=49。
11.【答案】D 余数是8,那么一位数作为除数,只能是9。
因此推出商只能是10,被除数是98。
那么四个数之和为98+9+10+8=125。
12.【答案】A 解析:以1开始的10个连续奇数和为210)191(⨯+=100,那么10个连续偶数的和即为250。
2009公务员录用考试.答案6

2009年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模拟卷六参考答案第一部分数量关系一、数字推理1.B【解析】该数列为倍数数列,即an+2=(an+an+1)×3。
9=(2+1)×3,30=(1+9)×3,117=(9+30)×3。
故空缺处应为(30+117)×3=441。
所以答案选B项。
2.C【解析】该数列为和数列的变式,即an+3=(an+an+1+an+2)-n。
27=(5+9+14)-1,48=(9+14+27)-2,86=(14+27+48)-3。
故空缺处应为(27+48+86)-4=157。
所以答案选C 项。
3.A【解析】该数列为三级等差数列。
故空缺处应为9+21+42=72。
所以答案选A项。
4.B【解析】该数列为幂数列的变式,即an=nn-1。
0=11-1,3=22-1,26=33-1,255=44-1。
故空缺处应为55-1=3124。
所以答案选B项。
5.D【解析】该数列为一质数数列,四个选项中只有D项符合题意。
二、数学运算6. A【解析】任意两个数的和是2的倍数,所以这些数的奇偶性相同。
任意三个数的和是3的倍数,所以这些数除以3,所得余数必定相同(否则在三个数的和中换一个数,和将不是3的倍数)。
于是、这些数除以6所得余数相同,故这最小的四个数为1、7、13、19。
所以这四个数的和为1+7+13+19=40。
7. B【解析】设小明存入银行x元,则小红存入银行(x+20)元。
由题意可得:(x-12)×3=(x+20)-12,故x=22。
所以两人原来共存入银行22+(22+20)=64(元)。
8. D【解析】设船数为x,则10x+2=12(x-1),故x=7,所以人数为7×10+2=72,由“每人可节省5角钱”可得一条船的租金是72×5=360(角)=36(元)。
9. A【解析】由题意可得,书的用2包还多5本(14÷7=2,35÷7=5),因此书的用10包还多25本(2×5=10,5×5=25),即1包(1=11-10)装35+25=60本,这批书共有60×(14+11)=1500(本)。
200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能力测验试题和答案详解

200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能力测验试题和答案详解说明这项测验共有五个部分,135道题,总时限为120分钟。
各部分不分别计时,但都给出了参考时限,供你参考以分配时间。
请在机读答题卡上严格按照要求填写好自己的姓名、报考部门,涂写准考证号。
请仔细阅读下面的注意事项,这对你获得成功非常重要:1.题目应在答题卡上作答,不要在题本上作任何记号。
2.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时,你才可以开始答题。
3.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你应立即放下铅笔,将试题本、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留在桌上,然后离开。
如果你违反了以上任何一项要求,都将影响你的成绩。
4.在这项测验中,可能有一些试题较难,因此你不要在一道题上思考时间太久,遇到不会答的题目,可先跳过去,如果有时间再去思考。
否则,你可能没有时间完成后面的题目。
5.试题答错不倒扣分。
6.特别提醒你注意,涂写答案时一定要认准题号。
严禁折叠答题卡!第一部分常识判断(共25题,参考时限10分钟)根据题目的要求,在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恰当的答案。
请开始答题:1、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展示的巨大的“和”字,其蕴含的思想源自:A.墨家B.道家C.儒家D.法学2、今年是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三十年前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始于:A.上海B.安徽C.广东D.浙江3、经济学上所推崇的“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是指低收入和高收入相对较少、中等收入占绝大多数的收入分配结构。
我国正在采取措施,实施“提低、扩中、调高、打非、保困”的方针,使收入分配朝着“橄榄型”方向发展。
这主要是为了促进:A.生产的发展B.效率的提高C.社会的公平D.内需的扩大4、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政府制定了“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这一战略目标的实现是在:A.20世纪50~60年代B.大跃进时期C.20世纪60~70年代D.文革时期5、从2006年元旦起我国政府正式取消了延续2600年的农业税,我国农业税的征收始于:A.春秋时期鲁国的初税亩B.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C.秦朝的按亩纳税D.西汉的编户齐民6、地热资源、太阳能、水能资源均丰富的地区是:A.青藏高原B.海南岛C.塔里木盆地D.四川盆地7、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独立掌握空间出舱关键技术的国家B.今年5月12日发生的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C.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更好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D.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8、晚于欧洲文艺复兴运动(14至15世纪)的历史大事是:A.成吉思汗统一蒙古B.哥白尼提出“日心说”C.英国的工业革命D.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9、我国领导人多次表示,西藏事务完全是中国内政。
2009年公务员录用考试试题及答案

2009年公务员录用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试卷2009年公务员录用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试卷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注意事项:1.在作答前,考生按要求在机读答题卡上填写、填涂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在题本上的一律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题本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客观题一、单项选择题(共30分)下列各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其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对应题号后的字母涂黑。
(每小题1分)1.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所得税税率为( )。
A.33% B.25% C.15% D.17%2. 2006年10月8日~11日,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 )。
A.《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B.《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若干意见》C.《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D.《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3.公务员培训的原则关键是( )。
A.学以致用 B.讲求实效C.理论联系实际 D.按需施教4.“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是( )。
A.主张物质和意识具有统一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B.主张思想就是物质的庸俗唯物主义观点C.认为世界是绝对精神外化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D.夸大了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5.宋朝画家文与可住宅的周围有很多竹子。
他一年四季注意观察竹子的变化,对竹子的形状、姿态有透彻的了解,因而画出的竹子生动逼真。
有诗云:“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
”这一事实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意识是物质长期发展的产物 B.意识是人脑的机能C.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 D.物质具有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性6.同质的事物也是有区别的,把它们区别开来的依据是( )。
A.事物的度 B.事物的属性C.事物的量的规定性 D.事物的特殊矛盾7.“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对立,属于( )。
2009年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试卷1答案

2009年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模拟卷一参考答案第一部分 数量关系一、数字推理1.C 【解析】经过仔细观察与简单的计算后可以看出,本题中的相邻两项之差构成一个等差数列3,6,9,12,…,相差数为3。
根据这一规律,推算出最后两项之差应为15,所以选C 。
此种题型中相领项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等差数列,但其仍符合等差数列的一些特征,有着明显的规律性,所以可将其看作是等差数列的变式。
2.C 【解析】虽然此题中相邻项的商并不是一个常数,但它们是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具体为:1,1.5,2,2.5,3,因此答案应为60×3=180,像这种试题我们称之为等比数列的变式。
3.D 【解析】这个数列也是一个典型的双重数列,奇数列为等比数列,偶数项为等差数列a+8,得出这个结论后,此题就完全是一道简单的计算题了。
4.B 【解析】整数部分分别是1,2,3,4的立方,小数部分分别是4、5、6、7的平方,答案为B 。
5.D 【解析】初见这个数列,很难发现数列的规律。
找不到相邻数字间的通项。
但是经过对整个的浏览后可以发现这个数列呈现出波动的规律,奇数项和偶数项分别按照自己的规律向前延续,这就是双重数列的本质表现。
分别对奇、偶数列进行计算后得出奇数列的通项为a+4,偶数列的通项为a+7,均为较简单的等差数列。
二、数学运算6.A 【解析】先用心算将两个减数相加,1728+2272=4000。
然后再从被减数中减去减数之和,即4689-4000=689。
7.C 【解析】在长方形四周植树,植树的棵数段数,不要加1,因为封闭的路线首尾相接,重合了。
长方形的周长:(50+30)×2=160(米);一共可以植树:160÷10=16(棵)。
8.D 【解析】由于题中告诉我们三个条件:①同时开启排水管甲和进水丙,用20小时可将满池水排空,由此可知,甲水管工作20小时与丙水管工作20小时的工作量之差恰好是满池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 -答案解析1.【答案】A 。
解析:本题属于等比数列变式。
13=2×6+1,40=13×3+1,61=40×1.5+1,( )=61×0.75+1=46.75。
2.【答案】C 。
解析:本题属于二级等差数列变式。
二级数列58,28,12,x ;此数列符合和差倍积的特点,58=28×2+2,28=12×2+4,12= x ×2+8,x=2,所以( )=20-2。
3.【答案】B 。
解析: 14 6 2 0 (-1)二级数列是等差数列 8 4 2 1 4.【答案】D 。
复杂组合数列。
解析:2×7=14,7+14=21,14×21=294,21+294=3155. 【答案】D 。
相邻两项的商为后一项。
6. 【答案】C 。
解析:本题规律为前面两个图形对角线的乘积为另一个对角线乘积的2倍,所以按照此规律4×8的2倍应该64,所以应该选择C 。
7.【答案】B 。
解析:4×8=16+16 2×3=4+2 0×2=5+(-5)8.【答案】D 。
解析:本题规律为第二个图和第二个图都是对角线的乘积减去另一个对角线的两个数的差,所以按照此规律应该是3×6-(7-2)=13。
9.【答案】D 。
解析:前两组的规律为对角线的两个数(8-2)×(2+4)=36,所以(5-5)×(5+5)=0,所以选择D 。
10.【答案】B 。
解析:本题规律为对角线的乘积+另一个对角线的商,所以按照此规律应该为5×9+(8÷2)=49。
11.【答案】D 余数是8,那么一位数作为除数,只能是9。
因此推出商只能是10,被除数是98。
那么四个数之和为98+9+10+8=125。
12.【答案】A 解析:以1开始的10个连续奇数和为210)191(⨯+=100,那么10个连续偶数的和即为250。
那么2)18(10++⨯a a =250,那么a=16,a+18=34。
13.【答案】B 。
解析:从3月2日开始调入的每一个人生产的产品的个数正好组成以1位公差的等差数列20,19,18,……1,得调入的人生产的总产品数是:(20+1)×20÷2=210,所以原有工人生产的产品数=840-210=630,每人每天生产一个,所以工人数=21630=30。
14.【答案】B 。
解析:小明子弹73颗,可知买了3个20粒,1个10粒,3各1粒,共有46分钱;同理小刚买了4个20粒,1各5粒,2各1粒,共有54分钱。
两人共有100- 2 -分钱,可以买8个20粒,1个5粒,共卖165粒。
15.【答案】B 。
解析:抽屉原理,最坏的情况是10个黑球和4个白球都拿出来了,最后第15次拿到的肯定是白球。
16.【答案】C 解析:解法一:用代入法逐项代入验证。
解法二,利用“年龄差”是不变的,列方程求解。
设爸爸、哥哥和妹妹的现在年龄分别为:x 、y 和z 。
那么可得下列三元一次方程:x+y+z=64;x-(z-9)=3[y-(z-9)];y-(x-34)=2[z-(x-34)]。
可求得x=40。
17.【答案】D 。
解析:本题应用代入法,只有降价8分时,价格才能被收入整除。
18.【答案】C 。
解析:由题意可知,乙厂生产的数量5件,并且每月产量是一个以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故可在6月份超过甲厂。
19.【答案】C 。
解析:设5只羊的重量由轻至重分别为a 1、a2、a3、a4、a5,所有的重量的和是536千克,每只羊都被称了4次,所以5只羊总重量应该是134千克;因为a1+a2=47,a4+a5=59,a3=134-47-59=28。
最重的两只平均29.5千克,如果a5=30,a4=29;如果a5=32,则a4=27,a4不可能小于a3,所以最重的那只羊不可能是32千克,而是30千克。
20.【答案】A 。
解析:第二次比第一次多用大豆168千克,第二次比第一次多出油21千克,出油率为12.5%,两次共出油(1264+1432)×12.5%=337(千克)21.【答案】B 。
解析:可以作图,总面积减掉4个角的面积除以4,然后再除以1.5得到边长17米,求得面积。
22.【答案】D 。
解析:由题意可知,巧克力比泡泡糖贵4元,蜂蜜比香肠贵3元,而香肠又比巧克力贵1元,可见,蜂蜜比香肠贵,向肠壁巧克力贵,巧克力比泡泡糖贵,最贵的就是蜂蜜。
23. 【答案】A设一班种了x 棵,一班种了y 棵,一班种了z 棵,则:y + z=86, x + z=65, x + y=61 ,合并整理为:x + y + z =106 , 因为x + z=65,所以y =41 (棵)24.【答案】A 。
解析:前面为(874-1)(476+1)-198=874×476+874-476-1-198=874×476+199,所以结果应该为1。
选择A 。
25.【答案】A 。
解析:方程计算,三科总和为93×3=279;语文数学总共180分,那么语文英语总成绩187,所以英语为279-180=99;数学为279-187=92;所以语文为88分。
26.【答案】A 。
解析:第一二个图形叠加,正方形区域内的线条去同存异。
- 3 -27.【答案】C 。
解析:C 项后两个图形组成前一个图形。
28.【答案】A 。
解析:题干组中的三个图形呈现的规律是每个小方块依次顺时针方向移动,因此答案符合该规律的只有A 选项。
29.【答案】C 。
解析:前后对称。
30.【答案】A 题干组图形有问题,第二张图形的黑色右边的第一块弧形区域应为灰色。
经过修改后,我们可以知道,图形中的几块弧形区域分别以不同的速度顺时针旋转。
所以应选择A 。
31.【答案】C 。
解析: 本题属于假设前提型题目,题干的结论为这类药物可同时有效地减少日常生活的心理压力而无显著的副作用,理由是发现少量口服某种安定物,测谎所产生的心理压力能够被这类安定药物有效地抑制,可使人们在测谎的测验中撒谎而不被发现,同时没有显著的副作用,因此需要假设测谎所产生的心理压力与日常生活人们面临的心理压力类似,否则就无法达到得到这样的结论。
32.【D 】 解析:本题属于解释型题目,既然题干给出了两个不同时代大学生供给量没有太大变化,但是为什么工资水平会发生变化,一方没有变化,一定是由于另一方的供给发生了变化,所以选择D 。
33.【答案】C 。
解析: 本题属于加强型题目,题干的结论是绿色植被特别是森林的破坏,就意味着在生产二氧化碳。
工厂对植物生成的燃料的耗用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这些燃料包括木材、煤和石油,理由是如果二氧化碳气体超量产生,就会大气层中聚集,使全球气候出现令人讨厌的温室效应。
在绿色植被覆盖的地方,特别是森林中,通过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根据这个意义,A 实际上不一定大量产生二氧化碳,所以不能能被支持的结论;B 是不对的,如果超量耗用植物生成的燃料,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也会产生温室效应。
C 是正确的,因为根据充分条件假言推理是可以得到这个结论的。
D 说的比较绝对,没有考虑到绿色植被和森林破坏的情况。
34.【答案】B 。
解析:本题属于三段论,可以应用图示法,要得到题干那些不首先把注意力放在解决中青年教师住房上的校长,都不是管理得法的校长,这个结论,那么必须保证管理得法与关心教师福利是同一个概念,这样才能得到这个合理的结论,所以选择B 。
35.【答案】A 。
解析:本题属于评价型的题目,题干结论为人们对于搭乘飞机的恐惧其实是毫无道理的,理由为1995年全世界死于地面交通事故的人数超出80万,而在自1990至1999年的10年间,全世界平均每年死于空难的还不到500人,而在这10年间,我国平均每年罹于空难的还不到25人。
要评价这个论述正确性,主要是要指出全世界平均每年采用地面交通和航运的人数进行对比,二者人数比例与死亡人数相对比,就是计算出死亡概率来,如果概率相当,那么还是要恐惧的,如果乘飞机死亡概率很小,那么还是不用担心的,所以选择A 。
36.【答案】C 。
解析:本题属于假设前提型题目,结论为地球上未勘探地区的总面积是已勘探地区的一万倍。
理由是如果地球的未勘探地区中单位面积的平均石油储藏量能和已勘探地- 4 -区一样的话,那么,目前关于地下未开采的能源含量的正确估计因此要乘上一万倍,由于从平均储藏量到能源含量,到勘测面积,上述比例关系需要判断I 和II 必须作为必要条件,至于判断III 由于不涉及开采问题,所以不是必需假设的。
37.【答案】A 。
解析:本题属于削弱型题目,题干给出了结论为一个人要想摄入足够的钙,就必须用其它含钙丰富的食物来取代菠菜,至少和菠菜一起食用,理由为虽然菠菜中含有丰富的钙,但同时含有大量的浆草酸,浆草酸会有力地阻止人体对于钙的吸收。
要削弱这个结论,那么就要指出不用吃含钙丰富的事物来代替菠菜,也能涉入足够钙。
A 就是这个效果。
所以选择A 。
38.【答案】A 。
解析:两个特长生都是共产党员,则共有两个北方人(包括大连人),一个福州人,三个共产党员(包括两个特长生),共有6个人,所以是有矛盾的,其他都是可能的。
39.【答案】D 。
解析:本题属于概念之间的关系型题目,要应用图示法,所以围棋爱好者有一部分爱好武术,但是武术爱好者都不爱好健身操,所以围棋爱好者不可能都爱好健身操。
否则就会发生冲突。
40.【答案】B 。
解析:本题属于结论型题目,根据必要条件的有效推理,否定前件可以否定后件,但是却不能得到逐年缓慢上升的结论,只能得到不明显下降的结论。
而根据科学家对于活动性的揭示,可以得到II 是正确的。
而III 是无法从题干得到的结论,是主观的推断,所以选择B 。
41.【答案】B 。
解析:这是一则因奶品公司未如约履行送奶服务,最终给客户赔偿的整个过程。
42.【答案】C 。
解析:这是一则食物中毒,并予以严查的经过。
要强调的是“停业整顿”一定是在情况调查清楚之后的措施。
因此答案是C 。
43.【答案】A 。
解析:本题要注意之处就是因为“起火”,所以消防队首先赶到现场。
44.【答案】B 。
解析:按照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排列。
45.【答案】D 。
解析:按照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排列。
46.【答案】D 。
解析:回答本题只需抓住“平等主体的当事人”这一要件即可。
买卖合同、运输合同、房屋租赁合同都符合“平等主体的当事人之间”这一要件,只有农民土地承包合同的发包方为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承包人一般是农村集体的成员,不符合这一要件。
47.【答案】D 。
解析:本题需要一些有关《行政许可法》的背景知识。
根据行政许可法第十二的规定,可以判断出商品价格不在行政许可的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