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论的遗漏
相对论和狭义相对论

相对论和狭义相对论相对论和狭义相对论是物理学中的两个重要理论。
它们不仅深刻影响着人们对于时间、空间和物质运动的理解,也对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基本原理和应用领域等方面探讨相对论和狭义相对论。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相对论和狭义相对论的历史背景。
相对论最早由爱因斯坦于20世纪初提出,他的著名论文《论相对运动的电气力学的基础》标志着相对论的诞生。
而狭义相对论则是在这一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成。
相对论的提出是为了解决经典力学中的矛盾和问题,尤其是光速恒定的事实与牛顿力学相对论中的绝对时空观之间的冲突。
其次,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相对论和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原理。
相对论的基本原理包括对于光速的恒定性、惯性系的等价性和物质与能量之间的转化关系。
其中,光速的恒定性是相对论的核心理论之一。
它表明无论观察者的运动状态如何,光的传播速度都是不变的,即光速是相对于任何参考系都恒定的。
这一原理的提出彻底颠覆了牛顿力学中的时空观念。
狭义相对论是相对论的基础,它是以相对时间和相对空间为基础的理论。
相对时间指的是不同参考系中时间的流逝速度不同。
简单来说,当一个物体以接近光速的速度运动时,它在自己的参考系中的时间流逝较慢,在其他参考系中看来时间流逝更快。
相对空间指的是运动物体的长度在朝光速靠近的速度下会出现收缩的现象,即在运动方向上的长度会变小。
这种收缩效应称为洛伦兹收缩。
除了基本原理之外,相对论和狭义相对论在实际应用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相对论为宇宙学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它揭示了宇宙的时空结构以及星体的运动规律,对于人们对宇宙起源和演化的认识提供了有力支持。
其次,相对论的研究和应用对于卫星导航和定位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相对论修正改变了卫星发射前的轨道计算和卫星导航系统的设计,确保了导航系统的精确性和准确性。
此外,相对论在高能物理学、核能工程和粒子加速器等领域也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总结来说,相对论和狭义相对论是重要的物理学理论,它们的提出和发展对于我们对时间、空间和物质运动的理解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对论像差

相对论像差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曾说:“相对而言,没有像差”。
这句话深刻地暗示着,任何事物都存在相对性,因而没有任何东西是完全一样的。
这句话同样适用于现代物理学中的相对论。
相对论是1905年莱布尼茨提出的一种概念。
它指出,任何物体,都是在不断变化的空间和时间中来回运动的,而在空间和时间的构成中,既有空间又有时间。
它强调了物体的运动及其在运动中的改变,从而改变空间和时间的状态。
因此,通常可以认为,相对论意味着“没有像差”。
在相对论中,有一种相对观点,即“像差观点”。
这种观点认为,不同物体之间会存在像差,即每个物体都会有其独特的属性。
根据这种观点,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不可能存在,因为每个物体都是独一无二的。
这种观点也被称为“唯一性观点”,它告诉我们:即使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本质上是同一个物体,由于空间和时间的不同状态,其形状和属性也有所不同。
除了相对观点和唯一性观点,相对论还包括一种称为“绝对观点”的观点。
绝对观点指出,万物皆有绝对存在,即说任何物体都是存在于一个绝对空间和时间中的,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本质上也是完全相同的。
因此,尽管物体可以在空间和时间中形成不同状态,但这些状态并不影响物体的实质,物体的本质一直保持不变。
从这些观点来看,可以总结出相对论的核心思想:万物皆有相对性,即所有的事物都存在一种相对性,因此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物体,而这种相对性是由空间和时间构成的,也就是说,物体的状态会随空间和时间的变化而改变。
在相对论中,大多数物理学家认为没有像差,但有些物理学家认为存在像差。
在现代物理学中,有一种“双性论”模型,双性论认为既有相对观点,又有绝对观点。
它结合了相对论和绝对论的思想,认为存在一定的像差,即每个物体的属性是独一无二的,这种相对性是由于物体所处的空间和时间状态而引起的。
总之,从老子的言语中可以推断出,相对论像差是指物体之间存在相对性,由此可知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是不可能存在的,这种相对性是由空间和时间而产生的,不同物体之间会存在着像差。
相对论带来的奇妙发现

相对论带来的奇妙发现1905年11月,爱因斯坦在德国《物理学纪事》杂志上发表了关于狭义相对论的第二篇文章:《物体的惯性同它所包含的能量有关吗?》,这是一篇短文,在这篇论文中,他提出一个物体的质量并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随着运动速度的增加而增加。
这就是运动中物体的“质增效应”。
现在我们想象我们在推一辆小板车,板车很轻,上面什么东西也没有。
假设这是一辆在真空中的“理想”板车,没有任何摩擦力、也没有任何阻力,因此,只要我们持续地推它,它的速度就越来越快,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质量也越来越大,起初像车上堆满了钢铁,然后好像是装着一座喜马拉雅山、再然后好像是装着一个地球、一个太阳系、一个银河系……当小板车接近光速时,好像整个宇宙都装在它上面——它的质量达到无穷大。
这时,你无论施加多大力,无论推多长时间,它都不可能运动得再快一些。
由此可见,光子既然以光速传播,它的静止质量就必须等于零,否则它的运动质量就会无穷大。
当物体运动接近光速时,我们不断地对物体施加外力,供给能量,可物体速度的增加越来越困难,我们施加的能量去哪儿了呢?其实能量并没有消失,而是转化为了质量。
这就是说,物体质量的增加与动能增加有着密切联系,或者说物体的质量与能量之间有着密切联系。
爱因斯坦在说明这种联系的过程中,提出了著名的质能关系式:E=mc2.能量等于质量乘以光速的平方,即使是在不甚关心其实用价值的纯理论型的物理学家看来也是惊心动魄的,而在绝大多数人眼里,能量等于质量乘以光速的平方,即能量是质量的900万倍,是多么诱人的前景呀!指甲盖般大小的物质的质量如果完全消失,其释放的能量是用以万吨煤炭来计算的。
遗憾的是,没人能随便减少质量,譬如一块石头,我们尽可以用锤子砸成小块,然后碾成碎末,可是当你仔细地收集这些碎末后就会发现它的质量并未变化。
但是,十几年后的1939年,约里奥·居里、费米、西拉德这三位科学家分别独立发现了链式反应,使人类找到了释放巨大原子能的方法。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已被证实是真的,但为什么相对论叫相对论,不叫绝对论?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已被证实是真的,但为什么相对论叫相对论,不叫绝对论?相对论一词是从狭义相对论开始的。
相对论名字来源的故事1905年6月30日,爱因斯坦在《物理学纪事》上发表了他那篇著名的论文《论动体的电动力学》。
在这篇文章里,大量使用了“相对”这个词。
这篇论文招到了科学界同行的嘲笑,其中曾经大名鼎鼎的洛伦兹更是讥讽这篇论文为相对论。
爱因斯坦觉得这个名字还不错,后来就沿用了下来。
实际上,爱因斯坦一直喜欢把它的理论称作“相对性原理”(Relativity Principle)。
大概在1906年,马克斯·普朗克(Max Planck)最先把“相对性原理”改称作了“相对理论”(Relative Theory)。
后来,阿尔弗雷德·布赫雷尔(Alfred Bucherer)又稍微修改了一下措辞,把这个名字变成了“相对性的理论”(Theory of Relativity),也就是今天中文里所简称的“相对论”。
可能很多小伙伴并没有读过爱因斯坦这篇论文的原文,下面就让老郭带着大家一起简单的来回顾一下这篇震撼人心的理论巨作的部分内容。
这篇论文的开篇讲了一种“非对称”现象,即磁体和线圈产生感应电流仅仅基于它们之间的相对运动,但是在法拉第之后,对于感应电流却有两种不同的理论解释,它们分别对应于磁体运动和线圈运动。
“在这里,可观察的现象只同导体和磁体的相对运动有关,可是按照通常看法,这两个物体之中,究竟是这个在运动还是那个在运动,却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
”这两者之间的区别乃是基于大多数科学家仍然秉持的一个信念,即存在着一种相对于以太的“静止”状态。
但是磁体-线圈的例子以及任何对光的观测都暗示,“在力学和电动力学现象中并没有什么性质对应于绝对静止概念”。
这促使爱因斯坦把相对性原理提升到“基本假设的地位”,认为在所有以恒定速度做相对运动的参照系中,力学定律和电动力学定律是一样的。
接下来,爱因斯坦又提出了作为理论前提的另一个基本假设;“不论发射体的运动状态如何”光速不会发生改变。
《相对论初步》 知识清单

《相对论初步》知识清单一、相对论的诞生背景在 19 世纪末,经典物理学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似乎能够解释自然界中的几乎所有现象。
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实验精度的提高,一些新的实验现象开始出现,经典物理学无法给出合理的解释。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迈克尔逊莫雷实验。
这个实验试图测量地球在以太中的运动速度,但结果却令人震惊——无论如何改变实验条件,都无法观测到以太风的存在。
这意味着经典物理学中关于绝对时空的观念可能存在错误。
此外,黑体辐射、光电效应等实验现象也对经典物理学提出了挑战。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爱因斯坦经过深入思考,提出了相对论。
二、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原理1、相对性原理相对性原理指出,物理规律在所有惯性参考系中都是相同的。
这意味着不存在一个绝对静止的参考系,所有的惯性参考系都是平权的。
例如,在一辆匀速行驶的火车上进行的物理实验,其结果与在地面上进行的相同实验结果应该是一致的。
2、光速不变原理光速不变原理是狭义相对论的核心之一。
它表明,真空中的光速在任何惯性参考系中都是恒定不变的,与光源和观察者的相对运动状态无关。
无论你是静止的还是在高速运动的飞船中,测量到的真空中的光速都将是约 30 万千米每秒。
三、时间膨胀和长度收缩1、时间膨胀时间膨胀是指运动的时钟会变慢。
当一个物体相对于观察者以高速运动时,观察者会发现运动物体上的时间流逝比自己所在参考系中的时间流逝要慢。
举个例子,假如有一对双胞胎,其中一个乘坐高速飞船去旅行,当他返回地球时,会发现留在地球上的兄弟比自己更老。
2、长度收缩长度收缩是指运动物体的长度在其运动方向上会缩短。
当一个物体相对于观察者以高速运动时,观察者测量到的物体长度会比其静止时的长度短。
比如,一根静止时长度为 L 的杆子,当它以高速运动时,观察者看到的长度会小于 L。
四、相对论速度变换在经典力学中,速度的叠加是简单的线性相加。
但在狭义相对论中,速度变换遵循更为复杂的公式。
假设在参考系 S 中,一个物体的速度为 u,另一个参考系 S' 相对于S 以速度 v 运动。
爱因斯坦一句话解释相对论

爱因斯坦一句话解释相对论
因此科学不存在相对论。
爱因斯坦相对论本是用来解释运动速度接近测量速度时会发生什么现象的。
因速度是相对的,因此各种测量速度,都有相对接近的情况出现,所以相对论应有更广泛的使用范围。
传统上,在爱因斯坦刚刚提出相对论的初期,人们以所讨论的问题是否涉及非惯性参考系来作为狭义与广义相对论分类的标志。
随着相对论理论的发展,这种分类方法越来越显出其缺点—参考系是跟观察者有关的,以这样一个相对的物理对象来划分物理理论。
被认为不能反映问题的本质。
一般认为,狭义与广义相对论的区别在于所讨论的问题是否涉及引力(弯曲时空),即狭义相对论只涉及那些没有引力作用或者引力作用可以忽略的问题,而广义相对论则是讨论有引力作用时的物理学。
用相对论的语言来说,就是狭义相对论的背景时空是平直的,即四维平凡流型配以闵氏度规,其曲率张量为零,又称闵氏时空。
常见逻辑谬误(中英对照Fallacy)

分散注意力的谬误(Fallacies of Distraction)两难推理(False Dilemma)错谬:为多于一个答案的问题提供不足(通常两个)的选择,即是隐藏了一些选择,最典型的表现是非黑即白观点。
例子:萨达姆是邪恶的,所以美军是正义之师。
解释:除正邪之争外,还有邪邪之争及许多难分正邪的纷争,所以不能单以萨达姆邪恶便认定美军正义。
诉诸无知(From Ignorance)错谬:因为不能否定,所以必然肯定,反之亦然。
例子:没有人能证明鬼不存在,那么鬼肯定存在。
解释:总有些事是既不能否定,亦不能肯定的。
除了肯定和否定,我们还可以存疑吧!滑坡谬误(Slippery Slope)错谬:不合理使用连串因果关系。
例子:迟到的学生要判死刑。
因为迟到是不用功的表现;将来工作也不勤力;不勤力导致公司损失;公司损失就会倒闭;公司倒闭会使人失业;失业造成家庭问题;家庭问题导致自杀率上升,为了防止自杀率上升,我们应判迟到的学生死刑。
解释:滑坡谬误中假定了连串“可能性”为“必然性”。
比方说,迟到是否“必然”是不用功的表现?将来工作又是否“必然”不勤力?答案可想而知。
例子虽然夸张,但其实许多时候大家亦会犯相同错误而不自知。
复合问题(Complex Question)错谬:一条问题内包含两个无关的重点。
例子:你还有没有干那非法勾当?(你有干非法勾当吗?是否还有继续?)解释:简单的一句提问,其实隐藏了两个问题。
你给予其中一条问题的答案,并不一定和另外一条的一样。
例如你有干非法勾当,但未必等于你还有继续。
诉诸其他支持(Appeals to Motives in Place of Support)诉诸势力(Appeal to Force)错谬:以势力服人。
例子:若你不想被解雇,你必须认同公司的制度。
解释:这是以工作机会强迫员工认同制度,员工不是依据制度好坏来决定认同与否。
诉诸怜悯(Appeal to Pity)错谬:以别人的同情心服人。
相对论的基本概念及狭义相对论

相对论的基本概念及狭义相对论相对论是现代物理学的重要理论之一,由爱因斯坦在20世纪初提出。
它对时间、空间、质量和能量的理解进行了颠覆性的改变,极大地推动了科学的发展和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本文将介绍相对论的基本概念,并重点探讨狭义相对论的原理和应用。
一、相对论的基本概念1. 时间与空间的相对性相对论认为,时间和空间并不是绝对存在的,而是与观察者的参考系相关。
不同的观察者在不同的参考系中,会对事件的发生顺序和空间间隔有不同的认知。
因此,时间和空间是相对的。
2. 光速不变原理相对论提出了光速不变原理,即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恒定不变的,约为每秒30万公里。
无论观察者的运动状态如何,他们所测得的光速都将是相同的。
这个原理是相对论理论的基础,对于我们理解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至关重要。
二、狭义相对论的原理狭义相对论是相对论的其中一个分支,主要研究不受引力影响的参考系之间的变换规律。
它基于以下两个基本原理:1. 相对性原理相对性原理指出,自然定律在所有惯性参考系中都具有相同的形式。
也就是说,无论一个观察者处于静止还是匀速直线运动,他所观察到的物理现象都是一样的。
2. 光速不变原理光速不变原理在狭义相对论中同样适用。
光速不变原理要求,在任何惯性参考系中,光的传播速度都是不变的,不受观察者的运动状态影响。
三、狭义相对论的应用1. 时间膨胀和长度收缩狭义相对论意味着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其结果是时间膨胀和长度收缩的现象。
当物体以接近光速的速度运动时,观察者会觉得物体的时间变慢,同时长度也会在运动的方向上收缩。
这一现象已在实验中得到了验证,深刻影响着我们对时间和空间的认知。
2. 质能方程狭义相对论提出了著名的质能方程E=mc²,其中E代表能量,m代表物体的质量,c代表光速。
这个方程揭示出了质量与能量之间的等价关系,且能量可以相互转化。
这个理论为核能、宇宙学等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深刻的指导。
3. 引力的替代相对论通过重新定义了引力的概念,提出了另一种解释引力的框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对论的遗漏—惯性
[ 来源:中学生科技网| 时间:2010-4-22 9:55:03 ] [字体:大中小]
在生活中,有许多物理量与时间有关,像摆球周期,比热容等,为什么需要时间,可见,时间不是一种幻觉。
人们都认为,惯性是物质的本身属性,其实不然,惯性存在于四维空间(即时空)中,时空具有一种定性(位置不轻易改变)使物体具有惯性。
最简单的证明就是机械时钟,它就是利用物质惯性进行工作的,如果无惯性,时钟将达到光速。
还有许多例子,像LC振荡回路,物体下落也需要时间。
惯性的表现不是在空间三维中,而是与时间维的相对关系物体的加速运动对时空维中某种物质做功,减速就是这种物质对运动物体做功,关于这种物质,还有待推证,并需要了解它的微观意义。
惯性在时空中所做的功因该满足w=mav,因此说在时间维中,改变时间距离要做功,即做加速运动,不改变不要做功,即做匀速或静止运动。
没有摩擦就只受一个力,就可达到很大速度,二者是不是有直接关系,我们可以用惯性与摩擦力做比较,摩擦力可以让物体动能转化为内能而惯性使物体动能转移到时间维中,可以再次无损耗地运动,这就是惯性与摩擦力的区别。
质量大的物体达到光速是需要做很大功的,因为惯性约束物体运动,但超越光速不是不可能的。
在牛奶杀菌时用到瞬间高温,这可以用瞬间高速,这并不违背能量守恒定律。
但这并不能穿越时空,光只是物质的表现形式,也是从物质中产生的,正如我们现在看到的太阳是五分钟前的太阳,因为达到光速与人相遇的只是信息即使能穿越,也不会改变历史,因为这只是以光速传输的信息罢了。
中学生科技网 人穿越时空是很危险的,任何一个动作都将改变历史,但我们的时空从未改变,说明在人类有限时间中人类未曾穿越时空,或许穿越的时空不是我们这一维,而是我们这一维的复制品。
假如可以穿越时空,我们是怎么来的,未来怎么样,我们只知道时间的一小段,就像胶卷的一小部分,就算有什么力量使时间加速运动,人也不会感到,时空中许多事都是已确定的,有一种人不知道的物质赋予了人意识,我们都有这样的感觉,在自己意识之外的都是已确定的,而自己意识可改变这些确定的事物,自己的意识在别人看来,也是已确定的,这是一种很深奥的逻辑关系,用这种关系来确定人与人的“相对论”时间的运动是人意意识感觉不到的。
当人在太空中以9.8m/s2加速度在升降机中上升与人在地球上,效果是一样的,惯性与时间是相对的,力是一个持续量,惯性在时间维中静止表现为力,运动表现为加速度。
假如时间与光速有关,惯性是时间的一种表现,物体在时间维中运动越快,与光速比值越低,其能量越大。
惯性来自时间维,当超过光速,会不会出现反惯性,惯性大小应与v/c 成正比,再加上其它的量就可以推导这个公式。
物理理论还需不断完善,本人只是一位高二学生,不当之处还需各位高师指教!
内容转载自中学生科技网:/showart.asp?art_id=1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