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第七章 第1讲
合集下载
2025届高三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1讲+氧化还原基础知识(课件)

这是青蒿素
这是过氧键
设:过氧化铬里有x个-1价氧,y个-2价氧
氧原子总数5个
化合物总负价和总正价的绝对值相等
2个-1价氧形成1个过氧键→该化合物有2NA个过氧键
例2、过二硫酸根是一种超强氧化剂,其中硫元素的价态为+6价,求该化合物中过氧键的数目。
结构相似
这个物质很特殊,我们需要了解它的结构
+6
-14
+1
-1
-1
+5
+4
-3
+3
三、氧化还原分析
这个东西高考不会出现,主要在掌握电子转移量的判断和氧化还原实质的理解
1.单线桥和双线桥
2.复杂氧化还原分析——关系式法
+2
Step1:标变价元素的化合价(不知道变不变就都标上,太复杂的就演算纸上进行)
【方法】挨个元素标价态、一个一个屡、问啥算啥、关系式法~
2025高考大一轮复习
保罗化学系列
第1讲 氧化还原基础知识
Paul Classroom
2025高考必胜
模块一 氧化还原反应
【模块说明】此部分知识是高中化学中最重要板块之一,学习氧化还原反应的时候,很多学生把更多把时间花在了氧化还原反应定义和规律、复杂方程式配平的训练和复杂的化学计算上。很容易走偏,忽视了此部分知识在高考中真正的意义。具体来说,学好这部分知识至少有以下几个显著的作用1.解决方程式只能靠死记硬背的尴尬,彻底实现方程式“靠常识靠推不靠背”2.熟悉高中元素化学中氧化还原反应最核心的性质,为后续工业流程、化学实验的综合分析打下基础3.整合氧化还原和电化学的知识模块,为后续复杂电化学装置、氧还反应探究打下基础。
(2)归中反应:反应中,同一种元素的高低两种化合价变为某中间价态
这是过氧键
设:过氧化铬里有x个-1价氧,y个-2价氧
氧原子总数5个
化合物总负价和总正价的绝对值相等
2个-1价氧形成1个过氧键→该化合物有2NA个过氧键
例2、过二硫酸根是一种超强氧化剂,其中硫元素的价态为+6价,求该化合物中过氧键的数目。
结构相似
这个物质很特殊,我们需要了解它的结构
+6
-14
+1
-1
-1
+5
+4
-3
+3
三、氧化还原分析
这个东西高考不会出现,主要在掌握电子转移量的判断和氧化还原实质的理解
1.单线桥和双线桥
2.复杂氧化还原分析——关系式法
+2
Step1:标变价元素的化合价(不知道变不变就都标上,太复杂的就演算纸上进行)
【方法】挨个元素标价态、一个一个屡、问啥算啥、关系式法~
2025高考大一轮复习
保罗化学系列
第1讲 氧化还原基础知识
Paul Classroom
2025高考必胜
模块一 氧化还原反应
【模块说明】此部分知识是高中化学中最重要板块之一,学习氧化还原反应的时候,很多学生把更多把时间花在了氧化还原反应定义和规律、复杂方程式配平的训练和复杂的化学计算上。很容易走偏,忽视了此部分知识在高考中真正的意义。具体来说,学好这部分知识至少有以下几个显著的作用1.解决方程式只能靠死记硬背的尴尬,彻底实现方程式“靠常识靠推不靠背”2.熟悉高中元素化学中氧化还原反应最核心的性质,为后续工业流程、化学实验的综合分析打下基础3.整合氧化还原和电化学的知识模块,为后续复杂电化学装置、氧还反应探究打下基础。
(2)归中反应:反应中,同一种元素的高低两种化合价变为某中间价态
高考化学第一轮全程复习课件 PPT

①将小块钠投入滴有石蕊试液的水中,反应后溶液变红 ②将
钠投入稀盐酸中,钠先与水反应,后与盐酸反应 ③将两小块质量
相等的金属钠,一块直接投入水中,另一块用铝箔包住,在铝箔上
刺些小孔,然后投入水中,两者放出的氢气质量相等
A.①②
B.③
C.②③
D.①②③
解析:钠与水反应生成的 NaOH 能使石蕊试液变蓝,①不正 确;钠投入稀盐酸中先与盐酸反应,过量的钠再与水反应,②不正 确;Na 与水反应生成 H2 和 NaOH,Al 与 NaOH 会进一步反应产 生 H2,故③不正确。
二、氧化钠和过氧化钠
问题思考: 1.Na2O2 是否属于碱性氧化物?为什么? 答案:不属于碱性氧化物。因为 Na2O2 与酸反应除生成盐和水外还 有 O2;另外 Na2O2 中氧元素为-1 价,而碱性氧化物中氧元素均为-2 价。
2.Na2O2 与 H2O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答案:Na2O2+SO2===Na2SO4
4.1 mol Na2O2 与足量 CO2 完全反应时转移 2NA 个电子,对 吗?
答案:不对,应转移 NA 个电子。
三、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问题思考: 1.将 CO2 气体通入到饱和 Na2CO3 溶液中有何现象?原因是 什么?
答案:有沉淀析出,原因是 NaHCO3 的溶解度小于 Na2CO3 的 溶解度,而且反应消耗溶剂水。
熔融 4Na+TiCl4=====4NaCl+Ti(还原性:Na>Ti)。
高考化学 一轮复习 有机化学基础 第1讲 认识有机化合物(选修5)

4.按官能团的不同,可以对有机物进行分类,请指出下列有 机物的种类,填在横线上。
(1)CH3CH2CH2OH
。
(2)
。
(3)
。
(4)
。
(5)
。
(6)
。
(7)
。
(8)
。
解析:要做好这类试题,需熟悉常见的官能团与有机物类别 的对应关系。(1)和(2)中官能团均为—OH,(1)中—OH 与链烃基直 接相连,则该物质属于醇类,(2)中—OH 与苯环直接相连,故该 物质属于酚类;酚和醇具有相同的官能团,根据—OH 连接基团的 不同确定有机物的类别。(3)为仅含苯环的碳氢化合物,故属于芳 香烃[其通式满足 CnH2n-6(n>6),属于苯的同系物]。(4)中官能团 为酯基,则该有机物属于酯。
中含有的官能团除了羰基外,还有 3 个 个—COOH。
、1 个—OH、1
考向二 有机物的分类 3.下列有机化合物中,均含有多个官能团:
(1)可以看作醇类的是
。(填字母,下同)
(2)可以看作酚类的是
。
(3)可以看作羧酸类的是
。
(4)可以看作酯类的是
。
答案:(1)BD (2)ABC (3)BCD (4)E
提示:(1)含有 的烃叫芳香烃;含有 且除 C、H 外还
可以有其他元素(如 O、Cl 等)的化合物叫芳香化合物;芳香化合物、 芳香烃、苯的同系物之间的关系为:
(2)不对;应为
;
。
考向一 官能团的识别
1.下列物质的类别与所含官能团都正确的是( )
①
酚类 —OH
②
羧酸 —COOH
③
醛类 —CHO
考向一 官能团的识别
A.10 种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1讲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返回目录
第一单元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考
向
②化合态:元素以__化__合__物___形式存在的状态。
互
(5)元素、物质及微粒间的关系如图2-3-1所示
动
探
究
2.混合物和纯净物 (1)纯净物:_由__同__种__单__质__或__化__合__物__组__成__的__物__质_____。 (2)混合物:_由__几__种__不__同__的__单__质__或__化__合__物__组__成__的__物__质。
4.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因涉及电解质的电离、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 气体摩尔体积等知识,又是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教学时应准确把握概念、公式, 在应用时还要注意溶质的质量守恒、物质的量守恒以及溶液的电荷守恒、质量守恒等。
返回目录
第一单元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考点剖析
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和含义。了解原子团 的定义。
1.物质分类的方法有多种,依据不同的标准对物质有不同的分类,高考中往往 会综合考查物质的分类。因此复习时要注意:溶液内容仍围绕 S、w、c 命题;胶体内 容有考查胶体的基础知识与科技、生活、生产相结合的问题的趋势。
2.阿伏加德罗常数正误判断是物质的量的一个难点。这类题目是高考的热点, 涉及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子转移知识、电化学知识等。知识的综合性强,思考容量大。 教学时要注意以物质的量为核心,一切知识都是从物质的量入手的。在教学过程中要 善于运用归纳、小结的方法,引导学生从物质的量入手,明确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误区。 阿伏加德罗常数渗透到整个高中化学知识中,综合性强,对思维的严密性和准确性要 求比较高,是历年高考的必考内容之一。
返回目录
知识点解读
3.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应用。命题的热点是已知同温同压(或同温同容)下不同气 体的某些条件,推断或比较某些物理量(如体积、质量或密度)的大小;或者根据反应 原理,结合质量守恒定律、阿伏加德罗定律推断气体产物的化学式。由于推导出的结 论和公式比较多,学生容易弄混,学习时感到困难。对于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 引导学生自己推导,解题时注意所给条件,仔细审题。把握相关知识点的命题规律及 主要题型的解题思路。通过课时作业加以强化巩固,紧扣相关理论的本质,提高学生 认识、分析、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第一单元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考
向
②化合态:元素以__化__合__物___形式存在的状态。
互
(5)元素、物质及微粒间的关系如图2-3-1所示
动
探
究
2.混合物和纯净物 (1)纯净物:_由__同__种__单__质__或__化__合__物__组__成__的__物__质_____。 (2)混合物:_由__几__种__不__同__的__单__质__或__化__合__物__组__成__的__物__质。
4.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因涉及电解质的电离、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 气体摩尔体积等知识,又是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教学时应准确把握概念、公式, 在应用时还要注意溶质的质量守恒、物质的量守恒以及溶液的电荷守恒、质量守恒等。
返回目录
第一单元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考点剖析
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和含义。了解原子团 的定义。
1.物质分类的方法有多种,依据不同的标准对物质有不同的分类,高考中往往 会综合考查物质的分类。因此复习时要注意:溶液内容仍围绕 S、w、c 命题;胶体内 容有考查胶体的基础知识与科技、生活、生产相结合的问题的趋势。
2.阿伏加德罗常数正误判断是物质的量的一个难点。这类题目是高考的热点, 涉及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子转移知识、电化学知识等。知识的综合性强,思考容量大。 教学时要注意以物质的量为核心,一切知识都是从物质的量入手的。在教学过程中要 善于运用归纳、小结的方法,引导学生从物质的量入手,明确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误区。 阿伏加德罗常数渗透到整个高中化学知识中,综合性强,对思维的严密性和准确性要 求比较高,是历年高考的必考内容之一。
返回目录
知识点解读
3.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应用。命题的热点是已知同温同压(或同温同容)下不同气 体的某些条件,推断或比较某些物理量(如体积、质量或密度)的大小;或者根据反应 原理,结合质量守恒定律、阿伏加德罗定律推断气体产物的化学式。由于推导出的结 论和公式比较多,学生容易弄混,学习时感到困难。对于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 引导学生自己推导,解题时注意所给条件,仔细审题。把握相关知识点的命题规律及 主要题型的解题思路。通过课时作业加以强化巩固,紧扣相关理论的本质,提高学生 认识、分析、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讲 化学常用计量全套课件

和1.60 g氧气混合,该混合气体的体积是
A. 6.72 L
B. 13.44 L
C.12.32 L
D.
【解析】n(混合气体)=2.0 g/4 g·mol−1+7.0 g/28 g·mol−1+1.60 g/32 g·mol−1=0.8 mol,在273 K和101 kPa的条件下,V=0.8 mol×22.4 L/ mol=17.92 L。
23
【解析】A选项中氧气的体积没有注明是否为标准状况,因此22.
2AxBy,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得x=1,y=3。
C中CO2所处的温度、压强不明确,气体不一定为0.
35 mol,质量为4.
在273 K和101 kPa的条件下,将2.
同在温H2同O压2【+下C,l评2原子注数2H均】C为l+6.O使2反用应中气,每体生成摩32 g尔氧气体,则积转移,2 N要A个指电子明温度和压强,要确认物质
所含分子数相等
【解析】H2O、CHCl3在标准状况下均不是气体,A、B不正 确 ; C 中 CO2 所 处 的 温 度 、 压 强 不 明 确 , 气 体 不 一 定 为 0.1 mol,C不正确;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等体积 的气体所含分子数相同,D正确。
课前体验
2.在273 K和101 kPa的条件下,将2.0 g氦气、7.0 g氮气
数为 a 6.021023 ,D正确。 22.4
课前体验
4.同温同压下,单质气体A2和B2以体积比1∶3完全反应,生 成2体积气体C,C的化学式是__A__B_3___。
【解析】设C为AxBy,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得A2+3B2 2AxBy,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得x=1,y=3。
课前体验
步步高高中化学一轮复习课件:第七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第24讲PPT119张

答案
4.在一定温度下的定容容器中,当下列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①混合
0.1 0.3 0.2 0.1 0.1 0.2 0 0.2 0.4
假设反应逆向进行到底:X2(g)+Y2(g) 2Z(g)
起始浓度(mol·L-1)
0.1 0.3 0.2
改变浓度(mol度(mol·L-1)
0.2 0.4 0
平衡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范围为X2∈(0,0.2),Y2∈(0.2,0.4),Z∈(0,0.4)。
C.X2为0.2 mol·L-1
B.Y2为0.4 mol·L-1 D.Z为0.4 mol·L-1
答案
2.(2018·长沙一中月考)一定条件下,对于可逆反应X(g)+3Y(g) 2Z(g), 若X、Y、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c1、c2、c3(均不为零),达到平衡时,X、Y、 Z的浓度分别为0.1 mol·L-1、0.3 mol·L-1、0.08 mol·L-1,则下列判断正 确的是 A.c1∶c2=3∶1 B.平衡时,Y和Z的生成速率之比为2∶3 C.X、Y的转化率不相等
正误判断·辨析易错易混
(1)2H2O
电解 点燃
2H2↑+O2↑为可逆反应(
×
)
(2)二次电池的充、放电为可逆反应( × )
(3)对反应 A(g)+B(g) C(g)+D(g),压强不随时间而变,说明反应已达
平衡状态( × )
(4)对于 NO2(g)+SO2(g) SO3(g)+NO(g)反应,当每消耗 1 mol SO3 的同
时生成 1 mol NO2 时,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 )
答案
(5)化学平衡状态指的是反应静止了,不再发生反应了( × ) (6)对于 A(g)+B(g) 2C(g)+D(g)反应,当密度保持不变,在恒温恒容 或恒温恒压条件下,均不能作为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 ) (7)恒温恒容下进行的可逆反应:2SO2(g)+O2(g) 2SO3(g),当 SO3 的生 成速率与 SO2 的消耗速率相等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 ) (8)在 2 L 密闭容器内,800 ℃时反应 2NO(g)+O2(g) 2NO2(g)体系中, 当该容器内颜色保持不变时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 √ )
4.在一定温度下的定容容器中,当下列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①混合
0.1 0.3 0.2 0.1 0.1 0.2 0 0.2 0.4
假设反应逆向进行到底:X2(g)+Y2(g) 2Z(g)
起始浓度(mol·L-1)
0.1 0.3 0.2
改变浓度(mol度(mol·L-1)
0.2 0.4 0
平衡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范围为X2∈(0,0.2),Y2∈(0.2,0.4),Z∈(0,0.4)。
C.X2为0.2 mol·L-1
B.Y2为0.4 mol·L-1 D.Z为0.4 mol·L-1
答案
2.(2018·长沙一中月考)一定条件下,对于可逆反应X(g)+3Y(g) 2Z(g), 若X、Y、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c1、c2、c3(均不为零),达到平衡时,X、Y、 Z的浓度分别为0.1 mol·L-1、0.3 mol·L-1、0.08 mol·L-1,则下列判断正 确的是 A.c1∶c2=3∶1 B.平衡时,Y和Z的生成速率之比为2∶3 C.X、Y的转化率不相等
正误判断·辨析易错易混
(1)2H2O
电解 点燃
2H2↑+O2↑为可逆反应(
×
)
(2)二次电池的充、放电为可逆反应( × )
(3)对反应 A(g)+B(g) C(g)+D(g),压强不随时间而变,说明反应已达
平衡状态( × )
(4)对于 NO2(g)+SO2(g) SO3(g)+NO(g)反应,当每消耗 1 mol SO3 的同
时生成 1 mol NO2 时,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 )
答案
(5)化学平衡状态指的是反应静止了,不再发生反应了( × ) (6)对于 A(g)+B(g) 2C(g)+D(g)反应,当密度保持不变,在恒温恒容 或恒温恒压条件下,均不能作为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 ) (7)恒温恒容下进行的可逆反应:2SO2(g)+O2(g) 2SO3(g),当 SO3 的生 成速率与 SO2 的消耗速率相等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 ) (8)在 2 L 密闭容器内,800 ℃时反应 2NO(g)+O2(g) 2NO2(g)体系中, 当该容器内颜色保持不变时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 √ )
第01讲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高频考点精讲(新教材新高考)

√ 则可制得Fe(OH)3胶体粒子少于NA个( ) 6.利用丁达尔效应可区分蛋白质溶液和食盐水(√ )
考点三
<
>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1.物质性质与变化的关系
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宏观
有新物质生成的是化学变化,反之是物理变化
微观 有旧化学键断裂,同时有新化学键形成的是化学变化,本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
胶体 大分子或 离子集合体 均匀、透明 或半透明
较稳定
浊液 巨大分子或 离子集合体
不均匀、 不透明
不稳定,静置 有沉淀或分层
(续表)
分散系 分散质能否
透过滤纸 分散质能否 透过半透膜
分类
实例
溶液 能
胶体 能
浊液 ___不_能____
能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食盐水、 蔗糖溶液
__不__能____
__不__能____
(1)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 Mn2O7 是酸性氧化物,Al2O3 是两性氧化物。
(2)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NO、CO是不成盐氧化物。
(3)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 是金属氧化物,也是酸性氧化 物。 (4)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不一定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或碱,如SiO2、 Fe2O3 都不溶于水,也不跟水反应。
还原剂
“易溶 可溶于 制难溶” 水的酸、
规律 碱、盐
CH3COONa+HCl
FeCl3+NaOH Cl2+KI
Fe+CuSO4 Na2SO4溶液与 BaCl2溶液反应
CH3COO-+H+=== CH3COOH Fe3++3OH-=== Fe(OH)3↓ Cl2+2I-===I2+2Cl- Cu2++Fe===Cu+Fe2+
考点三
<
>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1.物质性质与变化的关系
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宏观
有新物质生成的是化学变化,反之是物理变化
微观 有旧化学键断裂,同时有新化学键形成的是化学变化,本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
胶体 大分子或 离子集合体 均匀、透明 或半透明
较稳定
浊液 巨大分子或 离子集合体
不均匀、 不透明
不稳定,静置 有沉淀或分层
(续表)
分散系 分散质能否
透过滤纸 分散质能否 透过半透膜
分类
实例
溶液 能
胶体 能
浊液 ___不_能____
能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食盐水、 蔗糖溶液
__不__能____
__不__能____
(1)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 Mn2O7 是酸性氧化物,Al2O3 是两性氧化物。
(2)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NO、CO是不成盐氧化物。
(3)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 是金属氧化物,也是酸性氧化 物。 (4)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不一定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或碱,如SiO2、 Fe2O3 都不溶于水,也不跟水反应。
还原剂
“易溶 可溶于 制难溶” 水的酸、
规律 碱、盐
CH3COONa+HCl
FeCl3+NaOH Cl2+KI
Fe+CuSO4 Na2SO4溶液与 BaCl2溶液反应
CH3COO-+H+=== CH3COOH Fe3++3OH-=== Fe(OH)3↓ Cl2+2I-===I2+2Cl- Cu2++Fe===Cu+Fe2+
第1讲物质的分类及转化(课件)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讲义习题(全国通用)

(3)三种常见分散系对照
分散系
溶液
胶体
浊液
分散质粒子
单个小分子或 高分子或多分 巨大数目的分子
离子
子集合体
集合体
外观 稳定性
均一、透明 _稳___定__
均一 较稳定
不均一、不透明 不稳定
性质 能否透过滤纸
能
能
不能
能否透过半透膜 ___能___
不能
不能
鉴别
无丁达尔效应 有丁达尔效应 静置分层或沉淀
考点三 分散系 胶体 2.胶 体 (1).本质特征:分散质粒子的直径为__1_~___1_0_0__n_。m (2).制备Fe(OH)3胶体的实验 ①操作图示
考点一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名称
含义
元素
单质和 化合物
具有相同 核电荷数 (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在自
然界中存在 游离态 和 化合态 两种形式
①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②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纯净物和 ①纯净物:由同种 单质 或 化合物 组成的物质。
混合物 ②混合物:由几种不同的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链接高考
链接高考
1. [2022·湖南卷] 化学促进了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下列叙述中没有涉及化学
变化的是
( D)
A.《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的“石胆能化铁为铜”
B.利用“侯氏联合制碱法”制备纯碱
C.科学家成功将CO2转化为淀粉或葡萄糖 D.北京冬奥会场馆使用CO2跨临界直冷制冰
链接高考
2.(2022·浙江6月选考)下列消毒剂的有效成分属于盐的是( )
考点二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