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脉畸形致慢性硬脑膜下血肿误诊重新鉴定1例
重庆麻醉科模拟题2021年(34)_真题-无答案

重庆麻醉科模拟题2021年(34)(总分96.78,考试时间120分钟)A1/A2题型1. 有关颅底骨折的特点,下列不正确的是A. 颅前窝骨折可出现"熊猫眼"B. 颅中窝骨折可出现鼻漏C. 颅后窝骨折可出现乳突区皮下瘀斑D. 有脑脊液漏时禁行腰穿E. 脑脊液漏时一般应在2周内自行停止,若不停止,即应行手术修补2. 减速伤常造成A. 脑干损伤B. 弥漫性轴索损伤C. 冲击点伤D. 对冲伤E. 冲击点伤和对冲伤同时出现3. 下列对脑震荡的治疗,不正确的是A. 多数情况下无须特殊治疗B. 头痛剧烈者可用吗啡类药物C. 失眠患者可用地西泮、利眠宁等药物D. 消除患者的畏惧心理E. 需卧床休息数日4. 男性,47岁。
左侧面部痛并右侧颞肌萎缩14个月。
头颅MRI示左侧中后颅窝哑铃形占位病变,增强扫描病灶呈均一强化,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正常。
诊断考虑为A. 听神经鞘瘤B. 三叉神经鞘瘤C. 脑膜瘤D. 胶质瘤E. 以上都不是5. 男性,35岁。
头部车祸伤1小时。
查体::BPl80/100mmHg,HR64次/分。
躁动。
左瞳孔5mm,对光反应消失,头部CT检查示左额硬脑膜下血肿,血肿量约40ml,中线明显向右移位。
应立即采取的救治措施是A. 开颅清除血肿B. 开颅清除血肿及去骨瓣减压C. 脑室外引流D. 加大脱水药剂量E. 腰池外引流6. 颈内动脉狭窄病变,造影发现管腔内径缩小超过50%时,应行A. 溶栓治疗B. 扩容治疗C. 高压氧治疗D.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E. 颅内、外血管搭桥7. 男性,30岁。
颅脑外伤,来院已昏迷,一侧瞳孔散大。
紧急处理措施是A. CT检查B. 脑血管造影C. 快速静滴甘露醇D. 脑室穿刺外引流E. 钻孔探查8. 男性,36岁。
摔伤头部,左颞部着力,昏迷,左瞳孔散大。
X线摄片示左颞骨折线跨过脑膜中动脉。
最可能的诊断是A. 急性硬膜外血肿B. 急性硬膜下血肿C. 原发脑干损伤D. 左颞脑挫裂伤E. 弥漫性轴索损伤9. 患者,男性,32岁,从高处坠落,左侧枕部着地,伤后即出现昏迷,左侧瞳孔3mm,右侧瞳孔4.5mm,对光反应消失。
神经外科重症专科护士理论试卷(入科)

神经外科重症专科护士理论试卷(入科)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60分)1.外伤性颅内血肿的致命因素是() [单选题] *A.急性脑受压导致脑疝(正确答案)B.一侧瞳孔散大光反射消失C.弥漫性脑水肿D.蛛网膜下腔出血E.昏迷导致肺部感染2.急性枕骨大孔疝时,最有效的抢救措施是() [单选题] *A.快速静脉点滴高渗性脱水药B.紧急颅后窝开颅术C.额角钻孔脑室外引流术(正确答案)D.静脉注射速尿E.脑脊液分流术3.观察颅脑损伤病人,下述哪项对决定手术定侧有指导意义() [单选题] *A.双侧瞳孔缩小B.一侧瞳孔已散大,光反射消失(正确答案)C.昏迷不醒D.早期出现偏瘫E.克氏征阳性4.颅内高压危象是指() [单选题] *A.脑组织在颅内的移位(正确答案)B.血管源性脑水肿C.脑血管自动调节功能丧失D.弥漫性颅内压增高E.应激性消化道溃疡出血5.颅内压增高病人,腰椎穿刺放脑脊液后突然呼吸停止,这是由于诱发了() [单选题] *A.小脑扁桃体下疝(正确答案)B.颞叶海马沟回疝C.脑室系统出血D.脑肿瘤继续出血E.脑血管意外6.颅内压增高患者的一般处理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单选题] *A.注意观察意识、瞳孔、血压、脉搏及呼吸的变化B.频繁呕吐时,予以禁食C.意识不清及吸痰困难作气管切开D.做高压灌肠以疏通大便(正确答案)E.静脉补液量以维持每日尿量不少于600ml即可7.关于颅内压的生理调节,下面那种说法是错误的() [单选题] *A.颅内压增高时,脑收缩性血管官腔扩大,血管阻力下降,脑血流量增加(正确答案)B.颅内压降低时,脑收缩性血管管腔缩小,血管阻力增加,脑血流量减慢C.颅内压增高时,通过脑脊液的调节作用可使颅腔得到的体积缩减不会超过颅腔总体积的10%D.动脉血的二氧化碳分压增高时,脑血管舒张,颅内压增高E.颅内压增高时,主要靠脑组织缩减其体积的调节作用,使颅内压力可暂得以平衡8.安静状态下,供应脑部的血液约占全身供血量的() [单选题] *A.10%B.15%C.20%(正确答案)D.25%E. 30%9.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右侧瞳孔已散大,抢救过程中应首先() [单选题] *A.头颅CT扫描,明确血肿部位B.20%甘露醇250ml快速静脉滴注(正确答案)C.钻孔探查,寻找血肿D.急诊行右颞肌下减压E.快速穿刺左侧脑室额角,行脑室液外引流10.脑卒中后1-6小时最佳治疗方案() [单选题] *A.静脉溶栓(正确答案)B.动脉溶栓C.介入治疗D.机械取栓11.呼吸机相关肺炎是指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患者在接受机械通气多行时间后发生的肺炎。
副高卫生职称《神经外科学》(题库)预测试卷一

副高卫生职称《神经外科学》(题库)预测试卷一[单选题]1.枕骨大孔疝病人的诊断要点是 ()A(江南博哥).昏迷,患侧瞳孔散大B.呼吸功能障碍早于意识障碍C.四肢共济失调D.四肢瘫痪合并感觉障碍E.去大脑强直发作参考答案:B[单选题]2.小脑幕切迹疝时,出现意识障碍的损害部位是 ()A.大脑皮质B.丘脑C.脑桥D.中脑E.延髓参考答案:D[单选题]3.最易形成小脑幕切迹疝的是 ()A.小脑肿瘤B.顶叶肿瘤C.额叶肿瘤D.颞叶肿瘤E.枕叶肿瘤参考答案:D[单选题]4.相对最容易产生一侧小脑幕切迹疝的是 ()A.颞叶占位性病变B.阻塞性脑积水C.弥漫性颅内压增高D.小脑幕下占位性病变E.顶叶占位性病变参考答案:A[单选题]5.发生小脑幕切迹疝时,引起患者昏迷的直接原因是 ()A.脑缺氧B.脑缺血C.呼吸循环障碍D.脑干受压E.脑脊液循环受阻参考答案:D[单选题]6.关于慢性硬脑膜下血肿叙述不恰当的是A.小儿有嗜睡,囟门突出,抽搐为特点B.老年人以痴呆、精神异常和锥体束征阳性为多C.主要表现为慢性颅内压增高,神经功能障碍及精神症状D.偶有癫癎发作E.都有轻微头外伤史参考答案:E[单选题]7.急性硬脑膜外血肿CT扫描的典型表现是A.片状混杂密度区B.梭形高密度区C.楔形低密度区D.环形低密度区E.半月形高密度区参考答案:B[单选题]8.颅内压增高引起头痛的特点哪项恰当A.夜间明显B.为阵发性疼痛C.多位于顶枕部D.疼痛部位和性质与原发病无关E.疼痛是脑膜血管和神经受刺激与牵扯所致参考答案:E[单选题]9.脑包虫病的发病机制为A.细粒棘球绦虫六钩蚴侵入人体B.细粒棘球绦虫虫卵侵入人体C.细粒棘球绦虫成虫侵入人体D.细粒棘球绦虫虫卵误食后孵化出六钩蚴经肠内消化侵入门脉系统E.误食含有虫卵的狗肉参考答案:D[单选题]10.脊髓病变中马鞍回避是指A.马尾病变的表现B.是脊髓髓内病变的表现C.是脊髓髓外病变的表现D.是脊髓髓外硬膜下病变的表现E.以上都不是参考答案:B[单选题]11.女,76岁,车祸致脑外伤12小时,伤后昏迷1小时,头痛,呕吐3次,CT检查示右额颞脑挫裂伤,中线结构未见移位,对症治疗后症状好转,但伴有脑脊液鼻漏,此时应A.开颅手术修补漏口B.经鼻窦手术修补漏口C.加强脱水治疗D.填塞鼻腔E.预防感染参考答案:E[单选题]12.有关大脑镰旁脑膜瘤,下列哪项说法不恰当A.大脑后1/3脑膜瘤常引起视野改变B.CT常可见点状或不规则钙化C.运动障碍出现顺序一般从上肢开始,逐渐影响下肢,最后波及头面部D.起始于大脑镰E.癫痫发作以大脑前中1/3脑膜瘤多见参考答案:C[单选题]13.下列哪个部位损害可产生双颞侧异向性偏盲A.视交叉B.视束C.外侧膝状体D.颞叶E.枕叶参考答案:A[单选题]14.颅压高所致脑神经麻痹容易出现的是A.面神经B.滑车神经C.展神经D.动眼神经E.位听神经参考答案:C[单选题]15.男性,40岁,右侧面部痛并麻木1年,近3个月出现右耳听力下降,右侧咀嚼力弱,CT示右侧小脑桥脑角区类圆型占位病变,增强扫描病灶呈均一强化,双侧内听道无改变,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正常。
脑静脉及脑静脉窦血栓形成被误诊病例的临床分析

脑静脉及脑静脉窦血栓形成被误诊病例的临床分析周弟弥,魏麓云,陈琳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湖南省衡阳市,421011摘要:目的:探讨脑静脉及窦血栓形成(CVST)临床表现机制,病因,治疗及误诊的原因.方法:将我院自2008以来收治的两例被误诊的脑静脉及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分析其临床表现及可能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并对相关文献进行总结.结果;通过对两例脑静脉及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采用针对病因及发病机制采用内科保守治疗方法,均治愈出院。
.结论: CVST病因及其发病机制复杂,容易被误诊,MR I、MRV 的检查是目前CVST确诊的主要依据,大多患者对于内科保守治疗有效,而多途径联合血管内治疗CVST 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关键词] 静脉窦血栓形成; 病因;发病机制;治疗;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2 cases of misdiagnosed Cerebral Veins and 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ZHOU di-mi, WEI lu-yun, CHEN lin,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nhua University,Hengyang,Hunan,421011,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and research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etiology and misdiagnosis of 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 Methods Medical records of 2 CVST patients was misdiagnosis and mistreatment since 2008 in my hospital.,To explore the methods of dignosis and treating, as well as clinical presentations, and prognosis for cerebral venous thrombosis are discussed in comparison with the literatures. Results: 2 CVST patients were cured by conservative medical treatment of the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ConclusionsCVST was misdiagnosis and mistreatment as the complex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MR I, MRV examination is the main basis for diagnosis of CVST, most patients with conservative treatment were cured. However, there is good prospect for clinical application by variety of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endovascular treatment of CVST.[Key Words] Cerebral Veins and 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 ; Etiology; Pathogenesis; Therapy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venous sinus thrombosis CVST)是一种特殊类型脑血管病,大约仅占成人脑卒中的1%~2%[1].由于病因不同、部位各异,临床症状、体征复杂多变,早期CT 及MRI 均无典型征象,影像学错综复杂,有时确诊比较困难,容易造成误诊及漏诊,病死率及致残率均较高[2]。
血管畸形与硬膜下脑外血肿1例报告

4 参 考 文 献
[ 1 ] 王 忠 诚 神 经 外 科 学 [ M] .武 汉 : 湖北科 学技术出版社 , 2 0 0 2
6 3 2 .
[ 2 ] 赵 洪 洋 神 经 外 科 学 新 进 展 [ M] .武 汉 : 湖 北 科 学 技 术 出 版社
2 0 0 3: 2 0 3 .
ma mo t o S, Mo mo s e T, Ao y a g i M [ 8 ] Ya , e t a 1 . S p o n t a n e o u s i nt r a c e —
r e b r a l h e ma t o ma s e x p a n d i n g d u r i n g t h e e a r l y s t a g e s o f h e mo r
・
9 6 ・
中 国实 用 神 经 疾 病 杂 志 2 0 1 3 年 2月 第 1 6 卷 第 4期
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P r a c t i c a l Ne r v o u s Di s e a s e s F e b . 2 0 1 3 , Vo 1 . 1 6 No . 4
Hi r s h LF, S p e c t o r H B, Bo g d a n o f f BM , e t a 1 . C o n i c e n c a p s u l a —
为 等信 号或 者高 、 等或混杂信号 , 增 强 扫 描后 , 病 灶 内 部 无 强
化 表现 。 由 于 缺 乏 特 征 性 的 信 号 改 变 , MR I用 于 诊 断 C E I C H 也 可 能存 在 误 诊 。诊 断 建 议 行 D S A, D s A 检 查 目的 在 于 判 断有 无 血 管 畸 形 存 在 , 但也 可能 因为较小 , 或 者 已 经 被 出血 破 坏 或 血 栓 形 成 而 不 能 显 示 导 致 阴 性 。 现 在 应 用 S P E C T 作 为 鉴 别 有 无 肿 瘤 和 判 断 肿 瘤 良恶 诊 率 较 高 。其 病 因 和 慢 性 扩 展 性 脑 内血 肿 一样 , 可能与隐匿型血管畸形 、 脑动静 脉畸形 、 微 小 动 脉 瘤 及 血 管 淀 粉样 变 性 l 4 及 慢 性 炎 症 等 有 关 。隐 匿 性 血 管 畸 形 是最常见 病因 , 发 病 机 制 目前 尚不 太 清 楚 , 外伤 、 放射 治疗 、
急诊手术治疗脑动静脉畸形1例

畸形的发 生部位 、 大小供 血动 脉 以及 引流 静脉 的多少 , 均需
在血管造影后确定 。国内王忠诚将脑 动静脉畸形 分为 四级 , I级 : 小于 2m位于哑区 的浅 部 ;I : 中型 ) 4 m位 于 e I级 ( 2~ c 功能区的浅 部 ; m级 : 大 型 ) ( 4~6 m位 于 脑室 周 围;V级 : e I ( 特大型 )e 6 m位于脑深部或脑干 区。 脑部 动静脉畸形 的治疗 , 病变 范围小 位于 功能 区者 , 目 前多采用 刀治疗 , 如首发 为蛛 网膜下 隙出血 , 则待其 恢 复
存在 , 提睾反 射 、 腹壁反射消失 , 尿失禁。
辅助 检 查 : 常 规 WB 6 0×1 L 中 性 粒 细 胞 血 C 1. 0/ , 8 . % , 巴细胞 1. % , T扫描报告 : 1 左额颞 顶硬膜下 56 淋 37 C () 血肿并蛛 网膜下腔出血 ;2 左颞 叶缺 血性改变 ; 3 左枕部 () () 高密度影 ( 占位 、 血管畸形 ) ( ) ;4 脑疝形成。诊断 : 内血 肿 、 颅 枕 叶表面脑血管畸形 , 叶沟 回疝。 颞 经必要的术前 检查 , 急诊 手术 探查 。患 者人手 术室 , 取 俯卧位 , 插管全麻成功后 , 线 , 划 取侧 卧位 , 消毒头皮 、 无菌 铺 单, 取左颞枕 马蹄形切 口人颅 , 骨窗 约 8m×8 m大小 , c c 严密
・
1l 第 5卷第 3 2月 6期
M dcln oai f hn . ee br20 . o 5N . 6 e i n vt no ia D cm e.0 8 V 1 0 3 aI o C .
脑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41例显微手术治疗评估

脑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41例显微手术治疗评估作者:张海波孙阳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06期【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脑动静脉畸形( AVM)破裂出血显微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41例AVM 破裂出血显微手术治疗的患者资料。
病变位于额叶7例,颞叶16 例,顶叶10 例,枕叶5 例,小脑半球3 例。
所有患者均在全麻状态下进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少部分AVM未能全切的病例,术后给予γ刀或血管内介入治疗。
结果:血肿全清除38例,大部分清除3例;AVM全切除36例,5例部分切除或未能切除,加用γ刀或血管内介入治疗。
手术后死亡3例,偏瘫6例,失语2例,脑神经功能障碍2例。
其余患者神经功能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
结论:显微手术治疗是AVM破裂出血的首选方法,能显著降低病死率及致残率。
但对于体积大、累及功能区、多支动脉供血,伴深静脉回流等的AVM,建议采取显微手术、血管内治疗和放射治疗等联合治疗的方法。
【关键词】脑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显微手术;疗效评估;【中图分类号】R6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4-7484(2013)06-0026-01引言颅内出血是脑动静脉畸形(AVM)最常见症状,约占52%~77%,是中青年脑出血的常见病因[1]。
AVM出血病情凶险,死亡率高。
颅内出血颅内压增高是造成AVM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2-3]。
本文回顾我科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采用显微手术治疗脑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患者的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41例,其中男26例,女15例,年龄17~58岁,平均32.5岁,41例患者全部并发脑出血,其中昏迷24例,出现脑疝11例。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3~5 分者4例,6~8 分者25例,9~12 分者5例,13~15 分7例。
1.2 辅助检查: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CT 检查,其中28例CT疑似AVM患者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术前行CTA/DSA检查。
颅脑外伤后迟发性硬膜外血肿的CT诊断

颅脑外伤后迟发性硬膜外血肿的CT诊断目的探讨头颅CT扫描对颅脑外伤后迟发型硬膜外血肿的诊断的价值及应用。
方法选取2010年03月~2014年02月于我科以颅脑外伤后迟发型硬膜外血肿为诊断而收入院患者75例,采用飞利浦MX8000型CT机进行扫描检查,根据肯定诊断、提示诊断、建议复查、未见异常四个标准,对头颅CT诊断颅脑外伤后迟发型硬膜外血肿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6h内经头颅CT平扫检查结果得到肯定诊断的患者为26例(34.67%),提示诊断的患者为13例(17.33%),得到建议复查的患者为19例(25.33%),未见异常的患者为17(22.67%)例。
6h~6d内复查,肯定诊断的患者为41例(54.67%),提示诊断的患者为24例(32.00%),建议复查的患者为6例(8.00%),未见异常的患者为4例(5.33%)。
在初查得到未见异常17例中有5例转为肯定诊断,有5例转为提示诊断,有3例转为建议复查;在初查得到建议异常19例中有7例转为肯定诊断,有9例转为提示诊断;在初查得到提示诊断13例中有3例转为肯定诊断。
结果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复查颅脑CT能够及时明确颅脑外伤后迟发型硬膜外血肿的诊断,对临床具有指导意义,值得临床深入研究。
标签:颅脑外伤后迟发型硬膜外血肿;CT;扫描;诊断颅脑外伤后迟发型硬膜外血肿(DTIH),指在颅脑损伤后首次头颅CT检查证实无血肿,后经过神经外科治疗后症状未改善,而在以后复查颅脑CT检查时发现了血肿,或在首次头颅CT检查证实有血肿后,经过神经外科治疗后症状未改善,其他部位又出现新的血肿的一种疾病,其发生较为隐匿[1]。
主要可表现在意识障碍、颅内压增高、神经系统体征等方面,如:恶心呕吐、头痛、神志不清等[2]。
随着近年螺旋CT扫描技术的发展及应用,DTIH的诊断率升高,本文通过对本院神经外科2010年03月~2014年02月间于我院行螺旋CT扫描的DTIH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03月~2014年02月与我院以DTIH为诊断而住院治疗的患者75例,其中男性58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52.58±2.83)岁,首次CT检查时间为伤后6h内,发现血肿距伤后1h~6d,其中6h内25例,6~12h内9例,12~48h内23例,48h以上19例,平均时间(22.44±5.92)h。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February 2019,Vol.35,No.1[5]MUTHUKUMAR N.Growing skull fracture :two rarecauses[J].Childs Nerv Syst ,2014,30(5):971-975.[6]王振龙.儿童颅骨生长性骨折的影像诊断与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5(5):84-85.[7]是德海,杨志宏,杨枫.儿童颅骨生长性骨折的影像诊断与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2(31):87-88.(收稿日期:2018-03-23)(本文编辑:夏晴)1案例1.1简要案情及病史摘要李某,男,49岁,某年4月20日因“驾驶二轮摩托车与小型轿车相撞,头疼1h ”入院。
入院查体见神志清楚,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四肢肌力、肌张力尚可,神经系统检查阴性。
病程中出现头昏、头痛加重,伴右侧肢体偏瘫,右上肢肌力1级,右下肢肌力2级,右侧巴氏征阳性。
头颅CT 平扫示“左额顶硬脑膜外、硬脑膜下血肿,中线右偏”,有开颅血肿清除术指征。
考虑患者有肝硬化、脾肿大病史,凝血功能异常,且患者意识清楚,予保守治疗后出院。
出院时四肢活动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
出院诊断为“左额顶硬脑膜外、硬脑膜下血肿”。
初次鉴定机构以“脑外伤所致器质性精神障碍,日常活动能力部分受限”,参照《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GB 18667—2002)评定为九级伤残。
被告对鉴定意见不服申请重新鉴定。
根据委托单位提供的调查资料显示,被鉴定人伤前智力、精神状况基本正常。
1.2法医学重新检验1.2.1法医临床学检验步入检查室,神清,检查合作。
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应灵敏,无面瘫。
四肢肌力肌张力尚可,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1.2.2法医精神病学检查意识清楚,表情稍呆板,反应慢,注意力集中,接触交谈欠合作,问答尚切题,能大概叙述自己的身体不适及家庭情况。
一般常识稍差;计算力下降(100连续减7心算不能完成);理解判断力未见明显异常;记忆力减退,对事故经过不能完全回忆,存在部分顺行性遗忘和逆行性遗忘。
检查过程中情绪稳定,意志力减退。
家属反映伤前从事车床工作,初中文化,脾气好,同事邻里关系融洽。
伤后不能胜任原工作,脾气暴躁,记忆力差,反应慢,沉默少语,与他人沟通交流少,与人交往受限,日常生活能自理。
1.2.3辅助检查韦氏成人智力测定:IQ 为66。
Barthel 自理能力评估表总分为95分。
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为4分。
1.3阅片所见某年4月20日头颅CT 平扫(图1)示:左侧额顶部颅板下见类梭形稍高混杂密度影,境界清晰;左侧枕部见团片状高低混杂密度影。
提示左侧额顶部慢性硬脑膜下血肿,左侧枕叶混杂密度病灶。
次年5月2日头颅CT 平扫示:左侧额顶部颅板下梭形稍高密度影与前影像学资料(某年4月20日)所示相似,边界清晰;左侧枕部团片状高低混杂密度影与前影像学资料(某年4月20日)所示相似,病灶周围可见片状低密度影。
提示左侧额顶部慢性硬脑膜下作者简介:黄建松(1970—),男,主要从事影像学及法医临床学研究;E-mail :530471996@ 通信作者:程荷英,女,主检法医师,主要从事法医临床学鉴定及研究;E-mail :120175527@·案例报道·动静脉畸形致慢性硬脑膜下血肿误诊重新鉴定1例黄建松1,李春晓1,鲁勇虎2,程荷英1(1.常州市德安医院司法鉴定所,江苏常州213003;2.泰兴市人民法院司法鉴定科,江苏泰兴225400)关键词:法医学;颅内动静脉畸形;血肿,硬膜外,颅内;血肿,硬膜下中图分类号:DF795.4文献标志码:Bdoi :10.12116/j.issn.1004-5619.2019.01.027文章编号:1004-5619(2019)01-0122-03··122法医学杂志2019年2月第35卷第1期血肿无变化,左侧枕部混杂密度病灶较前进展。
A BA :左枕叶混杂密度灶;B :左额顶部慢性硬脑膜下血肿图1某年4月20日头颅CT 平扫伤后第3年5月16日头颅CT 平扫示:左侧额顶部颅板下新月形及梭形稍高密度影与前相似,边界清晰,中线结构右偏;左侧枕叶团片状高低混杂密度影,左侧枕部蛛网膜下腔见高密度影。
提示左侧额顶部慢性硬脑膜下血肿无变化,左侧枕叶动静脉畸形伴出血。
伤后第3年5月31日头部MRI 增强扫描(图2)示:左侧额顶部颅板下见梭形异常信号,呈短T1、长T2信号,境界清晰,中线结构稍右偏;左侧枕叶团片状异常信号,增强扫描可见迂曲扩张血管影。
提示左侧额顶部慢性硬脑膜下血肿,左侧枕叶动静脉畸形。
1.4重新鉴定伤后第3年申请重新鉴定。
本鉴定机构认为其应诊断为左额顶部慢性硬脑膜下血肿,为左枕部动静脉畸形伴出血所致,车祸当时所受外力对其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症状的显现及加重有促进作用。
结合案情及伤情材料、临床表现,家属提供的情况和现场精神检查所见,对照ICD-10[1]诊断为器质性精神障碍,日常活动能力部分受限,维持九级伤残。
但其自身脑血管病变是导致其目前伤残的根本原因,本次交通事故所受的外伤与其目前伤残之间存在间接因果关系(轻微原因)。
2讨论2.1颅内动静脉畸形的概述颅内动静脉畸形(intracranial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 ,AVM )是一团发育异常的病态脑血管,病变部位脑动脉与脑静脉之间缺乏毛细血管,导致动脉直接与静脉相连接,形成了脑动、静脉之间的短路,使血流动力学发生一系列的改变。
其体积可随人体发育而生长,畸形血管内有脑组织,其周围脑组织因缺血而萎缩,呈胶质增生带,有时伴陈旧性出血[2]。
50%~68%的AVM 可发生颅内出血,还有10%~15%为临床无症状性阴性出血[3-6]。
AVM 的发生、再生长和出血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其出血存在相应的危险因素,特别是血管构筑的特点,畸形血管团静脉的引流方式具有异常的血流动力学改变。
AVM 在慢性血流动力学改变下,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血管生成素(an⁃giogenin ,ANG )等细胞因子的异常表达,导致异常的血管生成。
该过程在促进血管发育的细胞因子或炎症介质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可能导致AVM 破解出血[7]。
当AVM 破裂出血流入蛛网膜下隙,致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 ,SAH ),临床产生相应症状的同时,出血部位的脑皮质和蛛网膜明显黄染,软脑膜和蛛网膜受刺激增厚并可与硬脑膜发生粘连。
如果出血发生在脑实质内,则常在畸形动静脉附近形成血肿,反复的少量出血,常可见不同期龄的凝血块,脑内血肿吸收消失后可遗留空腔及质地坚韧的胶质瘢痕组织[8]。
亚急性及慢性血肿一般病情较轻,患者神志清楚[9]。
2.2慢性硬脑膜下血肿与急性硬脑膜下、硬脑膜外血肿的鉴别慢性硬脑膜下血肿是指伤后3周以上出现症状,是亚急性硬脑膜下血肿的延续。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的CT 表现,由于形成时间不同,形态和密度各异。
典型血肿多呈梭形,形成于伤后1~2个月,血肿多为低密度,但也可因再次出血致密度改变,并可因血肿大小、吸收程度不同,表现为均一或混杂密度影。
急性A :左枕叶动静脉畸形,左额顶部慢性硬膜下血肿;B :左额顶部慢性硬膜下血肿;C :左枕叶动静脉畸形,血管迂曲扩张图2伤后第3年5月31日头部MRI 增强扫描CA B ··123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February2019,Vol.35,No.1硬脑膜下血肿发生于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为脑外伤较常见的一种病变,多见于头部着力点的对称部位,病情多较重、发展迅速,颅内高压、脑受压及脑疝等症状出现早,但常缺乏局部定位体征。
急性硬脑膜下血肿的CT表现呈新月形,几乎均为高密度,且半数以上并发脑挫伤等,血肿范围较广。
硬脑膜外血肿与外伤的着力点关系密切,大多位于头部遭受打击部位的下方,多为骨折引起的脑膜中动脉破裂所致,CT表现为颅骨内板下双凸形高密度影,血肿内可见气泡,边界锐利,常伴有骨折[10-11]。
2.3法医学鉴定本案首诊医院根据李某的主诉及案情误诊为外伤性硬脑膜外、硬脑膜下血肿。
首次鉴定时鉴定机构未对李某的所有影像学资料作全面细致的分析,同时鉴定过程中未复查头颅CT,予以观察其颅脑损伤的恢复情况,仅根据病历记载及首次影像学资料,认为其为外伤性颅内血肿,从而导致鉴定意见的不客观。
重新鉴定时,为慎重起见,鉴定人先对李某进行了头颅CT复查,发现李某左额顶部血肿仍未完全吸收,且左枕部出现了团片状高低混杂密度影,左侧枕部蛛网膜下腔出血。
进一步头部MRI检查显示左枕叶动静脉畸形。
鉴定人将伤者所有的影像学资料及病历资料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讨论,医院对其左枕叶的动静脉畸形存在漏诊情况。
伤者受伤当天头颅CT平扫片显示其左枕部见混杂密度病灶,左额顶部颅内血肿的密度、形态与外伤直接导致的有明显差异,考虑为慢性硬脑膜下血肿。
可见医院对于李某的诊断不够准确,应为左额顶部慢性硬脑膜下血肿。
患者伤后出现头昏头痛加重伴右侧肢体偏瘫,考虑当时所受外伤引起的全身性反应,对其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症状的显现及加重有促进作用。
考虑伤者受伤当时无明显头部外伤的影像学征象,伤后多次CT复查显示血肿形态、密度变化均不明显,受伤当天的CT片示左侧枕叶混杂密度病灶,伤后多次复查示病变进展、增大,其出血原因考虑为左侧枕叶动静脉畸形破裂后反复少量出血,在临近部位形成不同期龄的凝血块相互混杂的血肿,故出现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的典型表现,且李某伤后两年来病情较轻,无典型的神经系统阳性体征,也符合AVM慢性少量出血的病理生理过程。
2.4鉴定注意在法医学鉴定中,切记不能先入为主,医院出具的病历资料只能作为参考,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结合患者的受伤经过、头颅影像学表现、伤后临床症状体征等,排除其他因素,同时鉴定过程中必要时应予以影像学复查,做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对合并脑部疾病的患者需要分析损伤与疾病之间的因果关系,以确保鉴定意见的公正、客观、科学。
参考文献:[1]卫生部卫生统计信息中心,北京协和医院世界卫生组织疾病分类合作中心.国际疾病分类(ICD-10)应用指导手册[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1.[2]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95-297.[3]JELLINGER K.Vascular malformations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a morphological overview[J].Neurosurg Rev,1986,9(3):177-216.[4]POLLOCK B E,FLICKINGER J C,LUNSFORDL D,et al.Factors that predict the bleeding riskof cerebral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J].Stroke,1996,27(1):1-6.[5]MARKS M P,LANE B,STEINBERG G K,etal.Hemorrhage in intracerebral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angiographic determinants[J].Radiology,1990,176(3):807-813.[6]FORSTER D M,STEINER L,HAKANSON S.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 of the brain.A long-termclinical study[J].J Neurosurg,1972,37(5):562-570.[7]赵兵,石会,钟鸣.颅内动静脉畸形出血的自然史与发生机制[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2,9(10):546-549.[8]朱朝阳.颅内AVM盗血区微血管及周围组织形态结构改变[D].长沙:中南大学,2013.[9]方绍明,丁育基.脑动静脉畸形并发血肿130例分析[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82,8(4):214-217,257. [10]冯亮,陈君坤,卢光明,等.CT读片指南[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56-60.[11]范利华,吴军,牛新伟.损伤与疾病[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12-13.(收稿日期:2017-04-24)(本文编辑:夏晴)··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