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练习题:填空题(1)及答案
人教版2019学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基础题系列(11套含解析)【高考复习】

2019高考化学一轮基础题系列(1)李仕才1、(2018届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 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0.1 mol NaHSO4晶体中,含有H+的数目为0.1N AB. 28g乙烯和丙烯(CH2=CHCH3)混合气体中含共价单键的数目为4N AC. 1L 0.1 mol/L的Na2CO3溶液中CO32-和HCO3-离子数目之和为0.1N AD. 质量均为22g的T2O与D218O中所含中子数均为12N A【答案】D【解析】硫酸氢钠的晶体中存在的是钠离子和硫酸氢根离子,不存在氢离子,选项A错误。
设乙烯和丙烯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mol和Ymol,有28X+42Y=28,即2X+3Y=2;一个乙烯分子有4个单键(碳氢键),一个丙烯分子有7个单键(6个碳氢键和1个碳碳键),所以单键为:4X+7Y,由上有:4X+7Y>4X+6Y=4,选项B 错误。
根据物料守恒,1L 0.1 mol/L的Na2CO3溶液中CO32-、HCO3-和H2CO3离子数目之和为0.1N A,选项C错误。
T2O与D218O的分子量都是22,所以22g的T2O与D218O的物质的量都为1mol。
T原子有2个中子,O原子有8个中子,18O原子有10个中子,D原子有1个中子,所以两个分子都有12个中子,各自为1mol时,含有的中子均为12mol,因此选项D正确。
2、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14 g乙烯和丙烯混合气体中的氢原子数为2N AB.1 mol N2与4 mol H2反应生成的NH3分子数为2N AC.1 mol Fe溶于过量硝酸,电子转移数为2N AD.标准状况下,2.24 L CCl4含有的共价键数为0.4N A【答案】A过量硝酸生成硝酸铁,反应中电子转移数目为3N A,错误;D.在标准状况下四氯化碳是液态,不能用气体摩尔体积进行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错误。
3、(2018届天津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下列关于误差分析的判断正确的是( )A. 酸碱中和滴定中滴定终点读数时滴定管内吸入气泡,会使测得浓度偏大B. 用托盘天平称取药品时,药品和砝码位置颠倒,药品质量一定偏小C. 配制1moI/L的NH4NO3溶液时未恢复至室温就转移并定容,所得溶液浓度偏小D. 用湿润的pH试纸测稀酸溶液的pH,测定值偏小【答案】C【解析】A. 酸碱中和滴定中滴定终点读数时滴定管内吸入气泡,会使终点读数偏小,从而使计算出的标准溶液体积偏小,测得的浓度偏小,故A错误;B. 用托盘天平称取药品时,药品和砝码位置颠倒,若未使用游码,则结果无影响,故B错误;C. 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未恢复至室温就转移并定容,最终恢复至室温后溶液体积偏大,配制的溶液浓度偏小,故C正确;D. 用湿润的pH试纸测稀酸溶液的pH,相当于稀释了稀酸,则测得的pH偏大,故D错误;答案选C。
人教版2019高考化学一轮练练题填空题5含解析

(人教版)化学2019 高考一轮练练题:填空题(5)含答案1、已知反响Ⅰ:2SO2 (g) + O2(g) ??2SO3(g)- 1H=-196.6 kJ·mol反响Ⅱ:2NO(g) + O2(g) ??2NO(g)- 1H=-113.0 kJ·mol则 SO2(g) 与 NO2(g) 反应生成 SO3(g) 和 NO(g) 的热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SO(g) +NO(g) ??SO(g) + NO(g)223H=-41.8 kJ- 1· mol剖析已知反响Ⅰ: 2SO2(g) + O2(g) ??2SO(g)3H=-196.6 kJ· mol-1,反响Ⅱ: 2NO(g) + O(g) ??2NO(g)2H=-113.0 kJ·mol-1,依照盖斯定律(Ⅰ-Ⅱ)/2即获取 SO2(g) 与 NO2(g) 反响生成 SO3(g)和 NO(g) 的热反响方程式:SO2(g) + NO2(g) ??SO3(g) + NO(g)=- 41.8 kJ ·mol -1。
H2、在催化剂作用下合成气合成甲烷过程中会发生以下反响:242Ⅰ .CO(g) + 3H(g)=== CH(g) +HO(g)1=-206 k J·mol-1HⅡ .CO(g) + H2O(g) === CO 2(g) +H2(g)- 12H=-41 kJ·molⅢ .2CO(g) + 2H2(g)===CH4(g) +CO2(g)H3=-247.4 kJ·mol- 1(1) 图 1 是太原理工大学煤化工研究所利用热力学数据剖析获取温度对反响Ⅰln ( 化学K平衡常数 K 的自然对数)的曲线图,请剖析出现这样趋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最新2019年高考化学填空题复习试题及答案全套

最新2019年高考化学填空题复习试题及答案全套(人教版)化学2019高考一轮练练题:填空题(1)含答案【展示题】化合物A、B是中学常见的物质,其阴、阳离子只能从下表中选择。
(1)若A、B的水溶液均为无色,且A的水溶液呈强酸性,B的水溶液呈强碱性。
混合后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及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的气体。
①B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
②A、B溶液混合加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A的水溶液呈浅绿色,B的水溶液无色且其焰色反应为黄色。
向A的水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再加入B后溶液变黄,但A、B的水溶液混合亦无明显变化。
①A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
②经分析上述过程中溶液变黄的原因可能有两种:I.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③请用一简易方法证明上述溶液变黄的原因。
答案(1)①Ba(OH)2②H++SO+NH+Ba2++2OH-BaSO4↓+NH3↑+2H2O (2)①FeI2②6I-+2NO+8H+===3I2+2NO↑+4H2O2I-+Fe2++NO+4H+===I2+NO↑+2H2O+Fe3+或3Fe2++NO+4H+===NO↑+2H2O+3Fe3+(只要有I-、Fe2+参与反应且配平即可)③取少量变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KSCN溶液,若变血红则Ⅱ合理(其他合理即可)1、红磷P(s)和Cl2(g)发生反应生成PCl3(g)、PCl5(g),反应过程如下:2P(s)+3Cl2(g) === 2PCl3(g)ΔH=-612 kJ·mol-12P(s)+5Cl2(g) ===2PCl5(g)ΔH=-798 kJ·mol-1气态PCl5生成气态PCl3和Cl2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高考化学一轮练练题填空题和选择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全套共13份)

(人教版)化学2019高考一轮练练题:填空题(1)含答案李仕才1、红磷P(s)和Cl2(g)发生反应生成PCl3(g)、PCl5(g),反应过程如下:2P(s)+ 3Cl2(g) === 2PCl3(g) ΔH=-612 kJ·mol-12P(s)+ 5Cl2(g) ===2PCl5(g) ΔH=-798 kJ·mol-1气态 PCl5生成气态PCl3和Cl2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PCl5(g)??PCl3(g)+ Cl2(g) ΔH=+93 kJ·mol-1解析已知:①2P(s)+3Cl2(g)===2PCl3(g) ΔH=-612 kJ·mol-1,②2P(s)+5Cl2===2PCl5(g) ΔH=-798 kJ·mol-1,根据盖斯定律可知(①-②)/2即得到气态PCl5生成气态PCl3和Cl2的热化学方程式:PCl5(g)??PCl3(g)+Cl2(g) ΔH=+93 kJ·mol-1。
2、一定条件下,CO和H2合成CH3OH:CO(g)+2H2(g)??CH3OH(g)。
在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按物质的量之比1∶2充入CO和H2,测得平衡混合物中CH3OH的体积分数在不同压强下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
(1)A、B、C三点平衡常数K A、K B、K C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压强:p1________(填“>”“<”或“=”,下同)p2;逆反应速率:v逆(A)________v逆(B)。
(2)在C点,CO的转化率为________;在C点,若再按物质的量之比1∶2充入一定量的CO 和H2,当其他条件不变,达到新的平衡时,CH3OH的体积分数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烃的含氧衍生物专项练习(含答案)

2019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烃的含氧衍生物专项练习(含答案)烃的衍生物,从组成上看,除了碳(C),氢(H)元素之外,还含有氧(O)。
以下是烃的含氧衍生物专项练习,请考生练习。
1.分子式为C5H12O且可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的有机化合物有(不考虑立体异构)()A.5种B.6种C.7种D.8种【答案】D【解析】C5H12O能与Na反应产生H2,可确定该有机物是醇,故C5H12O可看作是戊烷中的H被OH取代的产物,戊烷有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三种同分异构体,正戊烷对应的醇有3种,异戊烷对应的醇有4种,新戊烷对应的醇有1种,故共有8种。
2.能证明乙醇分子中有一个羟基的事实是()A.乙醇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B.0.1 mol乙醇与足量钠反应生成0.05 mol氢气C.乙醇能溶于水D.乙醇能脱水【答案】B【解析】乙醇与生成的氢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0.1∶0.05=2∶1,说明乙醇分子中有一个活泼的氢原子可被金属钠取代(置换),即乙醇分子中有一个羟基。
3.下列关于苯酚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苯酚呈弱酸性,能使石蕊试液显浅红色B.苯酚分子中的13个原子有可能处于同一平面上C.苯酚有强腐蚀性,沾在皮肤上可以用NaOH溶液洗涤D.苯酚能与FeCl3溶液反应生成紫色沉淀【答案】B【解析】苯酚的酸性太弱,不能是酸碱指示剂变色,A不正确;由于苯环是平面型结构,所以苯酚中的原子有可能都在同一平面上,B正确;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应当用酒精洗涤,C不正确;苯酚和氯化铁发生显色反应,生成的不是沉淀,D不正确。
4.可以鉴别出C2H5OH、C2H5ONa、C6H5OH、AgNO3、Na2CO3、KI 六种物质的一种试剂是()A.稀盐酸B.溴水C.KMnO4酸性溶液D.FeCl3溶液【答案】D5.冬青油结构为,它在肯定条件下可能发生的反应有()①加成反应②水解反应③消去反应④取代反应⑤与Na2CO3反应生成CO2 ⑥加聚反应A.①②⑥B.①②③④C.③④⑤⑥D.①②④【答案】D【解析】由冬青油结构简式,可知含有苯环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含有酯基能水解,羟基邻、对位的碳原子上均有氢原子,与溴水能发生取代反应,不能消去、加聚,也不能与Na2CO3反应生成CO2,故D正确。
2019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练习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全套10份)

人教化学2019高考一轮练习题(1)李仕才一、选择题1、在密闭容器中发生下列反应aA(g)cC(g)+dD(g),反应达到平衡后,将气体体积压缩到原来的一半,当再次达到平衡时,D的浓度为原平衡的1.5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的转化率变大B.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D的体积分数变大D.a<c+d解析:气体体积刚压缩平衡还未移动时D的浓度应是原来的2倍,当再次达到平衡时,D 的浓度为原平衡的1.5倍,D的浓度减小,所以压缩体积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A的转化率变小,A错误;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B错误;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D的体积分数减小,C错误;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该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所以a<c+d,D正确。
答案:D2、下图是某有机物分子的比例模型,有关该物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其结构简式为CH3—O—CH3B.其官能团为OH-C.能与金属钠反应D.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解析:该比例模型对应的有机物为乙醇,结构简式为CH3CH2OH,官能团为—OH,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
答案:C3、实验是化学研究的基础,关于下列各实验装置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装置①可用于石油的分馏B.装置②可用于酒精提取溴水中的Br2C.装置③可用于吸收HCl气体,并能防止倒吸D.装置④验证乙烯的生成解析:①是蒸馏装置,可用于石油的分馏,A项正确;因为酒精易溶于水,与溴水互溶,故不能用酒精提取溴水中的Br2,B项错误;HCl极易溶于水,导气管的出口在水中,所以会引起倒吸,应将苯换为CCl4,C项错误;温度计测得的是溶液的温度,水银球应该放在液面以下,并且制得的乙烯气体中可能混有挥发出的乙醇也能使乙烯的检验造成干扰,D项错误。
答案:AA.测量锌与稀硫酸反应的速B.证明非金属性:率C.进行酸碱中和滴定实验D.测定中和热解析:利用测单位时间内生成H2的量来测量锌和稀硫酸反应的速率,A项正确;一是盐酸酸性比H2CO3强,不能说明非金属性Cl>C,二是因为盐酸易挥发,挥发的HCl进入烧杯发生反应:2HCl+Na2SiO3===2NaCl+H2SiO3↓,不能说明酸性H2CO3强于H2SiO3,B项错误;NaOH是碱,应盛装在碱式滴定管中,图示盛装NaOH溶液的是酸式滴定管,C项错误;测定中和热时,大、小烧杯口应相平,以减少热量的损失,D项错误。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练习题及答案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练习题及答案1.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液体而且密度大于水的是①苯硝基苯溴苯溴乙烷正己烷四氯化碳CH3Cl⑧丁烯甲苯A.B. C. D.2.以下4种物质是常用香精的主要成分,下列说法的是A. 上述物质中只有一种成分含有1个手性碳原子B. 鉴别百里香酚和苏合香醇可和溴水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C. 苏合香醇和人造橙花油均能发生加成、消去、氧化和缩聚反应D. 与枯茗醛互为同分异构体且苯环上只有一种氢的酚类单环物质有2种由2氯丙烷制取少量的1,2丙二醇时,需要经过的反应是A.加成→消去→取代B.消去→加成→水解C.取代→消去→加成D.消去→加成→消去4.在一定条件下,下列物质不能发生消去反应的是A.C2H5OHB.CH32CHClC.CH33CClD.CH33CCH2Cl5.某有机物的化学式为C5H10O,能发生银镜反应和加成反应。
若将它与H2加成,所得产物结构简式可能是A.CH33COHB.CH3CH22 CHOHC.CH3CH23CH2OHD.CH3CH2CCH32O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香芹酮化学式为C9H12OB.Cyrneine A可以发生加成反应、氧化反应,但不能发生消去反应C.香芹酮和Cyrneine A均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D.与香芹酮互为同分异构体,分子中有4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的酚类化合物共有4种7.A、B、C三种醇同足量的金属钠完全反应,相同条件下产生相同体积的氢气,消耗这三种醇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6∶2,则三种醇分子里的羟基数之比为。
A.3∶2∶1B.2∶6∶2C.3∶1∶2D.2∶1∶38.下列关于乙醛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乙醛的官能团是—CHOB.乙醛与H2发生还原反应,生成乙醇C.银镜反应说明乙醛有还原性D.乙醛中加入CuOH2粉末并加热可看到红色沉淀生成CH3CHClCH=CH-CHO,下列各项中,该有机物不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是①氧化反应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消去反应还原反应酯化反应水解反应聚合反应A. B. C. D.10.已知,醛会发生反应:RCHO+NaHSO3RCHOHSO3Na;氯苯、苯甲醛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
2019年高考化学一轮单元卷:第十七单元有机化学基础-有机合成及推断A卷(含答案)

一轮单元训练金卷·高三·化学卷(A)第十七单元有机合成及推断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反应不属于取代反应的是A.淀粉水解制葡萄糖B.石油裂解制丙烯C.乙醇与乙酸反应制乙酸乙酯D.油脂与浓NaOH溶液反应制高级脂肪酸钠2.近年来,由于石油价格不断上涨,以煤为原料制备一些化工产品的前景又被看好。
如图是以烃A为原料生产人造羊毛的合成路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合成人造羊毛的反应属于缩聚反应B.A生成C的反应属于加成反应C.A生成D的反应属于取代反应D.烃A的结构简式为CH2=CH23.链状高分子化合物可由有机化工原料R和其他有机试剂,通过加成、水解、氧化、缩聚反应得到,则R是A.1丁烯B.乙烯C.1,3丁二烯D.2丁烯4.现有一个多肽分子,其化学式为C55H70O19N10,将其完全水解后得到下列四种氨基酸:甘氨酸(C2H5O2N)、丙氨酸(C3H7O2N)、苯丙氨酸(C9H11O2N)和谷氨酸(C5H9O4N),则一个该多肽分子完全水解后所得谷氨酸的分子数为A.1个B.2个C.3个D.4个5.对下图两种化合物的结构或性质描述正确的是A.不是同分异构体B.分子中共平面的碳原子数相同C.均能与溴水反应D.可用红外光谱区分,但不能用核磁共振氢谱区分6.下列物质是可以作为人工心脏、人工血管等人体植入物的高分子生物材料。
下列关于上述高分子生物材料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用于合成维通橡胶的单体是CH2=CF—CF2—CF3B.用于合成有机硅橡胶的单体是C.聚四氟乙烯、有机硅橡胶均可看作加聚反应的产物D.有机硅橡胶、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均可通过缩聚反应制得7.制备乙酸乙酯的绿色合成路线之一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淀粉与纤维素水解的最终产物不同B.M的分子式为C12H22O11C.N的结构简式为C2H4O2D.④的反应类型属于取代反应8.(2018·沈阳模拟)某高分子化合物R的结构简式为,下列有关R的说法正确的是A.R的单体之一的分子式为C9H10O2B.R完全水解后生成物均为小分子有机物C.通过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可以生成RD.碱性条件下,1 mol R完全水解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为2 mol9.蔗糖酯是联合国国际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使用的食品乳化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 高考化学(人教)一轮优编选:填空题(1)及答案1.红磷P(s)和Cl 2(g)发生反应生成PCl 3(g)、PCl 5(g),反应过程如下:2P(s)+ 3Cl 2(g) === 2PCl 3(g) ΔH =-612 kJ·mol -12P(s)+ 5Cl 2(g) ===2PCl 5(g) ΔH =-798 kJ·mol -1气态 PCl 5生成气态PCl 3和Cl 2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PCl 5(g)??PCl 3(g)+ Cl 2(g) ΔH =+93 kJ·mol -1解析 已知:①2P(s)+3Cl 2(g)===2PCl 3(g) ΔH =-612 kJ·mol -1,②2P(s)+5Cl 2===2PCl 5(g) ΔH =-798 kJ·mol -1,根据盖斯定律可知(①-②)/2即得到气态PCl 5生成气态PCl 3和Cl 2的热化学方程式:PCl 5(g)??PCl 3(g)+Cl 2(g) ΔH =+93 kJ·mol -1。
2.二甲醚也是清洁能源,用合成气在催化剂存在下制备二甲醚的反应原理为2CO(g)+4H 2(g)??CH 3OCH 3(g)+H 2O(g),已知一定条件下,该反应中CO 的平衡转化率α随温度、投料比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n (H2)n (CO)(1)a 、b 、c 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序为________。
(2)对于气相反应,用某组分(B)的平衡压强(p B )代替物质的量浓度(c B )也可以表示平衡常数(记作K p ),则该反应平衡常数的表达式K p =________。
答案 (1)a >b >c (2)p (CH3OCH3)·p (H2O )p 2(CO )·p 4(H2)解析 (1)反应2CO(g)+4H 2(g)CH 3OCH 3(g)+H 2O(g),增大H 2的浓度,平衡右移,CO 的????催化剂 转化率增大,即投料比增大,CO 的转化率增大,故a >b >c 。
n (H2)n (CO )3.甲醇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工业上可用合成气制备甲醇,反应为CO(g)+2H 2(g)??CH 3OH(g)。
某温度下在容积为V L 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其相关数据如下图;反应开始至平衡时,用H 2表示化学反应速率为________。
该温度下CO 的平衡转化率为________。
答案 mol·L -1·min -1 60%0.12V 解析 反应开始至平衡时需要时间为10 min ,H 2的变化物质的量为2.0 mol -0.8 mol =1.2mol ,则用H 2表示化学反应速率为= mol·L -1·min -1;至平衡时CO 的变化物质的量1.2 molV L 10 min 0.12V 为1.0 mol -0.4 mol =0.6 mol ,该温度下CO 的平衡转化率为×100%=60%。
0.6 mol 1.0 mol 4.已知常温下,H 2S 的电离常数:K 1=1.3×10-7,K 2=7.1×10-15,则0.1 mol·L -1H 2S 溶液的pH 约为________(取近似整数值);向浓度均为0.001 mol·L -1的AgNO 3和Hg(NO 3)2混合溶液中通入H 2S 气体,开始生成沉淀的c (S 2-)为________。
(已知:K sp (Ag 2S)=6.3×10-50,K sp (HgS)=1.6×10-52)答案 4 1.6×10-49 mol·L -1解析 已知常温下,H 2S 的电离常数:K 1=1.3×10-7,K 2=7.1×10-15,则0.1 mol·L -1 H 2S 溶≈10-4,因此pH 约为4;根据溶度积常数K sp (Ag 2S)1.3×10-7×0.1=6.3×10-50,K sp (HgS)=1.6×10-52可知首先产生HgS 沉淀,此时溶液中c (S 2-)=mol·L -1=1.6×10-49 mol·L -1。
1.6×10-520.0015.为探究CH 3Cl 与CH 4分子稳定性的差别,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实验验证CH 3Cl能被强氧化剂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
将CH 3Cl 和CH 4气体通过以下洗气瓶,如果观察到下图洗气瓶中紫色褪去的实验现象则证明CH 3Cl 稳定性弱于CH 4。
实验过程中发现,图中洗气瓶中紫色褪去了,并产生一种黄绿色气体和一种无色气体,则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0CH 3Cl +14MnO +42H +===14Mn 2++10CO 2↑+5Cl 2↑+36H 2O -4解析 酸性高锰酸钾氧化CH 3Cl 会生成CO 2和Cl 2,同时自身被还原成Mn 2+,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10CH 3Cl +14MnO +42H +===14Mn 2++10CO 2↑+5Cl 2↑+36H 2O 。
-46.以某菱锰矿(含MnCO 3、SiO 2、FeCO 3和少量Al 2O 3等)为原料通过以下方法可获得碳酸锰粗产品: 硫酸 MnO 2 NaOH 滤渣1 NH 4HCO 3 ↓ ↓ ↓ ↓ ↓菱锰矿―→―→―→ ―→ ―→ ―→―→产品酸浸氧化调pH 过滤沉锰过滤取“沉锰”前溶液a mL 于锥形瓶中,加入少量AgNO 3溶液(作催化剂)和过量的1.5% (NH 4)2S 2O 8(过二硫酸氨)溶液,加热,Mn 2+被氧化为MnO ,反应一段时间后再煮沸5 min [除去过-4量的(NH 4)2S 2O 8],冷却至室温。
选用适宜的指示剂,用b mol·L -1的(NH 4)2Fe(SO 4)2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平均消耗(NH 4)2Fe(SO 4)2标准溶液的体积为V mL 。
(1)Mn 2+与(NH 4)2S 2O 8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含a 、b 、V 的代数式表示“沉锰”前溶液中c (Mn 2+)=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2Mn 2++5S 2O +8H 2O 2MnO +10SO +16H + (2) mol·L -12-8=====Ag + -42-4bV 5a 解析 (1)Mn 2+与(NH 4)2S 2O 8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Mn 2++5S2O +8H 2O 2MnO +10SO +16H +。
(2)用b mol·L -1的(NH 4)2-8=====Ag + -42-42Fe(SO 4)2标准溶液滴定时发生的反应为MnO +5Fe 2++8H +===Mn 2++5Fe 3++4H 2O ,由-4于反应前后锰元素守恒,所以n (Mn 2+)=n (Fe 2+)=×V ×10-3 L ×b mol·L -1,所以“沉锰”1515前溶液中c (Mn 2+)= mol·L -1。
bV 5a 7.已知:2CH 4(g)+O 2(g)===2CO(g)+4H 2(g) ΔH =a kJ·mol -1CO(g)+2H 2(g)===CH 3OH(g) ΔH =b kJ·mol -1试写出由CH 4和O 2制取气态甲醇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CH 4(g)+O 2(g)===2CH 3OH(g) ΔH =(a +2b ) kJ·mol -1解析 将给出的反应分别标为①、②,根据盖斯定律,把①+②×2可得CH 4和O 2制取甲醇的热化学方程式:2CH 4(g)+O 2(g)===2CH 3OH(g) ΔH =(a +2b ) kJ·mol -1。
8.若在绝热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SO 2和O 2,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SO 2(g)+O 2(g)??2SO 3(g) ΔH =-196.6 kJ·mol -1,一段时间内,正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则在a 点时,反应________(填“达到”或“未达到”)平衡状态;t 1~t 3时间内,v 正先增大后减小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未达到 t 1~t 2时间内,v 正增大的主要原因是反应放热导致容器内温度升高;t 2~t 3时间内,v 正减小的主要原因是反应物浓度减小解析 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是各物质的浓度不再改变,其实质是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a 点对应的正反应速率显然还在改变,故一定未达平衡;t 1~t 2时间内,v 正增大的主要原因是反应放热导致容器内温度升高;t 1~t 3时间内,v 正减小的主要原因是反应物浓度减小导致反应速率降低。
9.下图是当反应器中按n (N 2)∶n (H 2)=1∶3投料后,在200 ℃、400 ℃、600 ℃,反应达到平衡时,混合物中NH 3的物质的量分数随总压强的变化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