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市2012届高三年级第二次质量检测题--语文
河南省开封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试题 语文含答案

开封市2024届高三年级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答案在最后)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生号、姓名、考点学校、考场号及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要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
__________习近平文化思想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
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化繁荣兴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强大精神力量。
__________新时代以来,我们党领导人民不断厚植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不断夯实人民幸福生活的物质条件,同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承中华文明,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繁荣发展。
我们要紧紧围绕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顺应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让全体人民始终拥有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开拓进取的主动精神、健康向上的价值追求,努力推动文化创新,勇担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__________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民族记忆和民族精神,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也是我们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治国之道、道德理念、人文精神、思想方法等,为我们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丰厚思想资源。
__________新时代,中国提出全球文明倡议,强调促进世界文明多样性,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加强人文交流合作,就是要促进不同文明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赓续人类文明薪火。
开封市高三下学期语文第二次质检考试卷

开封市高三下学期语文第二次质检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 . 漂亮、时尚而又有个性的手机越来越多,这对青年人来说无疑是一件大好事,他们可以择善而从,选择适合自己的最好手机。
B . 十年,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只是吉光片羽;然而,对于处在二十一世纪初的社会而言,已经是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C . 住房问题牵扯面广,如何厘清政府与市场的界限、如何看待住房在经济社会中的作用等都是需要破解的方向性问题。
D . 老板欠薪,固然有其经营状况不善等多种因素,而且作为用人单位的管理者,理应将保护劳动者权益放在首位。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2. (6分)(2020·包头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据新京报报道,2019年11月3日,北京市朝阳医院急诊科接诊了两例患者,其体检样本经中国疾控中心检测,于11月12目中午确诊为肺鼠疫病例。
根据有关部门的要求,所有开设发热门诊的医疗机构,即日起重点筛查发热门诊就诊患者。
自2019年11月12日至2019年11月15日,在传播媒体中共有与鼠疫事件相关信息49,491条,其中来自微博的相关信息最多,总计26,295条,占比53.13%。
据舆情发展趋势显示,事件于11月12日晚发酵,13目热度达到顶峰,在北京市卫健委回应后,关注度逐渐下降。
此次事件中,“是否出现传染患者”“如何预防鼠疫”“鼠疫如何传播”成为网友舆论的焦点,“病例”“北京市”“患者”等词出现频率较高;因媒体的科普,“旱獭”、“跳蚤”也成为了大家热议的主题词。
此次事件中,中性情绪占比82.21%,负面情绪占比17.18%。
(摘编自新浪网)材料二:鼠疫又称黑死病,属于甲型传染病。
鼠疫起病急、病程短、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未及时治疗的情况下病死率可达50%-80%。
开封六校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测试卷答案

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测试卷答案1.B 2.B 3.C【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题干的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选项B,“因景而造,隐人工显自然”理解有误。
原文是:也可因景而造,将人工环境巧妙地隠含于自然环境之中,隐人工显自然。
说的是“也可”,而并不是武汉因景而造,故答案选B。
【2题详解】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考生要认真研读文本内容,结合对内容的理解和选项的把握,进行仔细的斟酌。
选项B,“分析现代化城市建设中的诸多问题”理解有误。
根据对文本的理解,文中是以现代典型城市作为例子。
故答案选B。
【3题详解】题干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
选项A,“已经成为世界城市建设的主流”理解有误。
原文是: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出现了山水城市的概念;选项B,“造就了特定的文化”说法有误。
原文说的是:在人类日常生活中,不同地区的人们在同当地自然环境的长期磨合之中,人性与自然性相互渗透、影响,逐步形成了“人景”互喻互指的文化个体,即地域特色文化;选项D,“就必须在城市建设中添加更多的自然生态元素”说法过于绝对。
原文说的是:自城市出现以来,对城市和自然平衡的追求就成为人类自我完善的一个重要部分,“显山露水”的本质依旧在于思考如何使城市更好地融入自然,实现人生精神的本真状态。
提出了隠、喻、融等原则,力求回归一种人与天地万物欣合和畅、息息相通的诗意境界。
故答案选C.我:4.C5.①讲述了小民母亲爱珍的故事,使内容更加丰富,②表现了小民爸对妻子的深切怀念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③引发了小民的心理转变,使小民对父亲的理解显得更加真实。
6.①突出环境的地域特色,展现原始、古老的风貌,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如“蓝莹莹”“漫天漫地的黄土"“红褐色的石头”等,②突出人物的淳朴美丽,展示了独具特色的民俗习惯,“白羊肚毛巾”红袄绿裤等。
河南开封2012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

河南省开封市2012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第Ⅰ卷阅读题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河洛地区指黄河和洛水交汇处的广大地区。
洛阳素以“九朝古都”享誉国内外,根本原因在于河洛地区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
“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史记·封禅书》),决定了河洛文化的起源。
之后朝代兴簪,中原逐鹿,河洛地区首当其冲。
河洛文化有其独有的地域文化特征,风土人情、生活习俗、宗教信仰等都显示着河洛人的个性。
诞生、成长、发展、繁荣于河洛大地的河洛文化,不同于其他的地域文化。
它是中央文化、国家文化、国都文化、统治文化,长期占据着主导地位,成为中国文化的源头和核心,构成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相传伏羲氏时,有龙马从黄河浮出,背负“河图”;有神龟从洛河浮出,背负“洛书”。
伏羲依“图”“书”画作八卦,此即《周易》的来源。
后来文王为《易》之卦辞,周公为爻辞,开辟了我国哲学史上独树一帜的易学。
儒学、道学、佛学等也均起源于河洛。
周公营建洛邑,并在此“制礼作乐”,创立中国最早的礼乐文化,以致孔子“入周问礼”,历代儒家尊周公为“元圣”。
老子久居洛阳,是东周管理图书的官吏。
他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写的《道德经》被称为“万经之王”,对我国政治、军事等思想的发展影响深远。
佛教最新传入中国首先落脚于洛阳,洛阳白马寺被称为“中国第一古刹”千百年来一直以“祖庭”“释源”的身份在佛教中居于超然的地位。
“河洛王者之里”。
特珠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河洛文化具有正统性的特征。
所谓正统,就是说河洛地区的文化在当时就是人们追求、信仰的象征,引导了华夏文化的发展方向。
儒学渊源于河洛三代的礼乐文化。
此后,儒学的每一次大的变革几乎都离不开洛阳。
东近时期,经学大师云集于此,尤其是郑玄,所创郑学成为官定儒经标本。
北宋时洛阳成为全国文化中心,“五星聚奎,伊洛钟秀”。
程颐、程颢融合佛道内容,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理学体系,被称为“洛学”,后经朱熹发展成为封建社会的官方哲学。
2012届高三第二次模拟测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2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卷语文Ⅰ试题(满分160分,时间150分钟)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粮囤/囤积居奇觊觎/坚贞不渝坍圮/杞人忧天B.玷污/拈轻怕重信笺/流水浅浅弩弓/呶呶不休C.委曲/曲高和寡埋没/阴霾密布时髦/耄耋之年D.蹊跷/独辟蹊径喑哑/深谙此道咋呼/令人咋舌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A.一些医学书刊称每天喝八杯八盎司的水对健康很有益,于是此说成了许多人养身的金科玉律,但《美国肾脏学会期刊》重申:目前无明确证据显示多饮水有益健康。
B.这个老者生得一副吉人天相:浑身没有多余的肉,精瘦得像一只老鱼鹰,脸色黑红且很有光泽,短短的花白胡子特别有精神,而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尤其明亮。
C.别看这位教授口若悬河、振振有辞的演讲只有半个小时,讲稿却是以几十年的学养做根基,在做了大量的社会调研,研究了几十个经典案例后,数易其稿写成的。
D.入冬以来,剧烈降温并没有影响年轻人快乐的情绪,上海衡山路一些酒吧用新潮的文艺演出吸引顾客,即使不是周末,这些娱乐场所也天天爆满,一片歌舞升平。
3.阅读下面的文字,找出人造生命诞生过程的四个关键性词语。
(4分)美国科学家将一种丝状支原体细菌的染色体解码,生成DNA的4个碱基A、G、C 和T,并利用化学方法将碱基拼接成新的DNA。
再将人工合成的DNA放入酵母液中使之聚合,聚合后的人造DNA被植入一个受体细菌中。
通过生长,受体细菌分裂成两个细胞,一个带人造DNA,另一个带天然DNA。
接着,利用抗生素杀死带天然DNA的细胞,筛选出带人造DNA的细胞,这就是人造的新生命。
随后,新的生命不断繁殖,越来越多。
4.这一话题,分别以赞成者和反对者的不同口吻,选择某一角度,简要陈述理由。
(5分)赞成的理由:反对的理由: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通议大夫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李公行状归有光公讳宪卿,字廉甫。
2012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测试试题试卷及答案

2012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慷慨(kǎi)封妻荫子(yīn)缘木求渔小题大做B.拎包(līn)风光旖旎(yǐ)繁文缛节美轮美奂C.店铺(pù)压轴好戏(zhú)各行其是名门旺族D.砧板(zēn)闭目塞听(sè)乌七八糟鸠占鹊巢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不少网友在微博上抢发各类暴雨和积水图片,更有网友将照片归纳成集,戏称为“陶然碧波”“大望垂钓”“机场观澜”等新燕京七景。
B.“压力”功效奇特,竟然使人越来越年轻。
如何延缓衰老的脚步,让生命在时间的“侵蚀”下依然能够永葆青春,是千百年来人类共同的梦想。
C.她动了右腿股骨头置换手术,腰痛腿麻,忍无可忍,需要不时按摩,但绝大部分时间里,她忍着不吭声。
D.刘谦连续在央视春晚上露脸,让曾经无人问津的魔术一时间炙手可热,不过,要说知名度和关注度,刘谦比起自己的祖师爷还是略有不及的。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微博是舆论放大器,也是是非搅拌机,要想避免不被这一“双刃剑”所伤,我们还要进一步了解、学习网络的相关知识。
B.每到清晨,浓浓的云雾笼罩着玉色湖,巨大的铁灰色山岩倒映在明镜般的玉色湖水里,就像雄壮的巨人倒进了旖旎的丽人怀抱。
C.SKA射电望远镜必须建在偏僻地区,以确保现代生活中的移动电话、收音机、电视及其他电子产品产生的无线电波不会干扰到从太空中接收到的微弱信号。
D.2011年我国网民总数持续攀升,但增速明显减缓。
相关人士认为,网民规模增长放缓,是由于互联网应用普及及缺乏新的促进因素的原因。
4.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这种独到性并不意味着,一演讲就故作惊人之语,哗众取宠。
②精彩的演讲必须显示独到性。
③所以面对穷人和富人有何区别这一问题,许多人的认识往往流于俗套。
2012届高三二次诊断性检测语文试卷试题

2012届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诊断性检测语文试卷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一、(12分,每小题3分)1.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鲫鱼(jì)夹生(jiā)中听(zhōng)宁缺毋滥(wú)B.毛坯(pī)指摘(zhāi)羟基(qiāng)靡不有初(mǐ)C.枇杷(pá)绢本(juān)祈祷(qí)心宽体胖(pán)D.马甲(jiǎ)瞋目(chēng)脐橙(jì)煊赫一时(xuān)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穹隆乐淘淘水泄不通皇天后土B.摩娑和事老白浪滔天神志不清C.桥墩钓鱼竿喋喋不休珊珊可爱D.装帧赔笑脸功于心计一副对联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3月13日12时左右,一辆大巴车在阿坝州鹧鸪山西侧翻入约60米深的山沟,截止14时,车祸已造成15人死亡,六人受伤。
B.新春伊始,西昌泸山景区发生森林火灾,由于气候干燥,风势迅猛,林间堆积物多等因素,火势迅速蔓延,过火面积之大,损失之惨重,无出其右。
C.目前,我国许多地方的房价还远远没有回到合理价位,因此,中央三令五申强调,调控不能放松,否则将前功尽弃。
D.小王深感对不住李老汉,想去道歉又磨不开,好友李强说:“这事须得你自己去找他,我只能敲边鼓。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8月24日,前美国总统吉米·卡特从美国启程,前去朝鲜访问。
他此行目的在于与朝方协商被扣美国人戈麦斯的释放问题。
B.多数网友虽然对邢质斌播报山寨版《新闻联播》感到奇怪,但对她为该企业代言并无异议,认为邢质斌在退休后有权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
C.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报告显示,到2011年12月底,我国微博用户数达到2.5亿,较上一年底增长了296.0%.网民使用率平均为48.7%左右。
D.指责《金陵十三钗》是一部反日宣传片,这绝对是西方主流媒体在报道令人忧心的中日关系时倾向于批评中国。
河南省六市2012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

河南省六市2012年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联合考试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废砖旧瓦筑“史书” 张光子 当春雨落下时,雨水沿着屋檐滴答落在青石板的裂缝与碎片中,偶尔传来木窗的吱吱呀呀,伴着细雨的轻响。
庭院三面由木门、木窗围起,形成一个颇有中国画意境的江南宅院。
三尊石佛坐在院子的角落,与水塘里昂首轻摇的芦苇动静呼应。
这里不是我们在电视剧中司空见惯的江南宅院的景致,而是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建筑系所在的“小院”。
无论整个校区还是一栋楼,象山校区呈现给大家的景观都与如今中国城市建设中常见的大学城迥然不同。
整个象山校区十几座楼都大量使用废砖瓦砌成外墙。
把城市拆迁时废弃的材料用于新建筑中,在象山校区的设计者王澍看来是对材料的节约,是一种美德。
在修建象山校区第一期的时候,王澍团队共使用了几百万块从各地收集来的不同年代、尺寸的废旧砖瓦。
“它们被砌成外墙、屋顶、雨檐、‘通道。
"王澍说,校区虽然刚建成不久,却已经有了几十上百年的历史。
不过,把废砖瓦用于新建筑要靠工人的手艺来慢慢完成。
“这种以大量手工材料和手工建造的做法,在欧洲、美国、日本已经不可能做了,因为人工费用实在太高。
而在中国,这种一度廉价的制作方式也已经逐渐变得昂贵起来。
我想抢在一切变得不可能之前,把以往只能应用在小规模实验上的做法做出一个庞大的规划,并且完成了。
”王澍说。
王澍评价自己是一个智商不高但有点智慧感的人,“我经常做的一些事情,当时在别人看来都是有点古怪的。
"当大学时代同学们对图书馆还没有概念的时候,在空荡荡的阅览室里有一个安安静静读书的身影,那就是王澍。
当大家都在课堂里拼命学习的时候,他又一个人背着包,,按照沈从文《湘行散记》的路线,一连三个月走过一个村子又一个村子。
王澍的艺术理念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很深,从他的作品中不难找到独具中国画气质的大气的线条挥洒和简洁却富有韵味的造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封市2012届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高三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卷上,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当理性精神在北中国节节胜利,从孔子到荀子,从名家到法家,从铜器到建筑,从诗歌到散文,都逐渐摆脱巫术宗教的束缚突破礼仪旧制的时候,南中国由于原始氏族社会结构有更多的保留和残存,依旧强有力地保持和发展着远古传统,依然弥漫在奇异想象和炽烈情感的图腾——神话世界之中,表现在文学领域就是以屈原为代表的楚文化。
儒家在北中国把远古传统和神话、巫术逐一理性化,把神人化,把奇异传说化为君臣父子的世间秩序,例如黄帝四面脸被解释为派四个大臣去‚治四方‛,黄帝活三百年说成是三百年的影响等等。
在被孔子删定的《诗经》中,已看不见‚怪力乱神‛的踪迹,然而这种踪迹却非常活泼地保存在以屈原为代表的南国文化中。
《离骚》把最为生动鲜艳、只有在原始神话中才能出现的那种无羁而多义的浪漫想象,与最为炽热深沉、只有在理性觉醒时刻才能有的个体人格和情操,最完满地融成有机整体,开创了中国抒情诗的光辉起点。
《天问》是保留远古神话传统最多而又系统的文学篇章,它表现了当时时代意识因理性的觉醒正在由神话向历史过渡。
《离骚》《天问》《九歌》《九辩》构成了一个相当突出的南方文化的浪漫体系,实质上它们是楚地原始祭神歌舞的延续。
王夫之解释《九辩》说:‚辩,犹遍也,效夏启九辩之名,可以被之管弦,其词激宕淋漓,异于风雅,盖楚声也。
后世赋体之兴,皆祖于此。
‛这段话点明了几个关键问题:楚辞是远古氏族社会的遗风延续,可歌可舞,想象丰富奇异,尚未受儒家实践理性的洗礼,不像‚诗教‛之类有那么多的道德规范和理智约束,是汉代赋体文学的祖宗。
汉文化就是楚文化,尽管在政治、经济、法律等制度方面,刘汉王朝基本上承袭了秦代体制,但在文学艺术领域汉却依然保持了南楚故地的乡土本色。
汉起于楚,刘邦、项羽的基本队伍和核心成员大都来自楚国地区,西汉宫廷中始终是楚声作主导,不同于先秦北国。
楚汉浪漫主义是继先秦理性精神之后,与它相辅相成的中国古代又一伟大艺术传统,后世文学艺术从中汲取很多营养。
与《诗经》或先秦散文不同,汉代艺术和人们观念中弥漫的恰恰是从远古传留下来的种种神话和故事。
从世上庙堂到地下宫殿,从南方的马王堆帛画到北国的卜千秋墓室,它们都属于充满幻想、巫术的观念,把远古传统的原始活力和野性充分地保存和延续下来。
西汉经历了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变革后,以儒学为标志、以历史经验为内容的先秦理性精神日渐侵入文艺领域和人们的观念中,逐渐融成南北文化的混同合作。
楚地的神话幻想与北国的历史故事,儒学宣扬的道德节操与道家传播的荒忽之谈,并行不悖地出现在人们意识观念和艺术世界中。
人世、历史和现实越来越占据重要位臵,这是社会发展文明进步的结果。
但是,蕴藏着原始活力的传统浪漫幻想,始终没有离开汉代艺术,它们是楚汉艺术的灵魂。
(摘编自李泽厚《屈骚传统》)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无论是在物质生活方面还是意识形态领域,中国北方都逐渐突破礼仪旧制,理性精神也逐步战胜巫术宗教。
B.由于原始氏族社会结构的保留和残存,中国南方始终弥漫在神话世界中,以屈原为代表的楚文化就是其在文学领域的表现。
C.把黄帝四面脸解释为派四个大臣治理四方,孔子删除《诗经》中“怪力乱神”的踪迹,这体现了儒家关注现实、重视社会秩序的精神。
D.开创了中国抒情诗光辉起点的《离骚》,既有在原始神话中才能出现的浪漫想象,又有深沉理性觉醒时个体人格的体现。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天问》系统地保留了远古神话传统,是楚地原始的祭神歌舞的延续,是理性觉醒的时代意识从神话向历史的过渡。
B.因为刘邦、项羽的基本队伍和核心成员大都来自楚地,汉起于楚,所以西汉文化艺术领域的楚地色彩浓烈而醇厚。
C.西汉艺术的作品大多以远古的神话故事为内容,南方的马王堆帛画就充分地保存并延续了这样的远古传统。
D.西汉以后,随着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人世、历史和现实逐渐取代了充满远古传统的原始神话,占据重要位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先秦理性精神和楚汉浪漫主义精神二者相辅相成,都是我国古代伟大的艺术传统,都对后世的文学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B.王夫之认为楚辞是远古氏族社会的遗风延续,是汉代赋体文学之宗,这一看法极大地影响了后世楚辞的研究。
C.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变革后,人们的观念受先秦理性精神的影响,文化艺术领域也有了变化。
D.尽管神话幻想与历史故事、儒学与道家并行不悖地出现在人们意识观念和艺术世界中,但楚汉艺术的核心始终没有脱离传统浪漫幻想。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龚遂字少卿,山阳南平阳人也。
以明经为官至昌邑郎中令,事王贺。
贺动作多不正,遂为人忠厚,刚毅有大节,内谏争于王,外责傅相,引经义,陈祸福,至于涕泣。
会昭帝崩,亡子,昌邑王贺嗣立,官属皆征入。
王即位二十七日,卒以淫乱废。
昌邑群臣坐.陷王于恶不道,皆诛,唯遂与中尉王阳以数谏争得减死,髡为城旦。
宣帝即位,渤海左右郡岁饥,盗贼并起,上选能治者,丞相、御史举遂可用,上以为渤海太守。
时遂年七十余,形貌短小,宣帝召见,不副.所闻,心内轻焉,谓遂曰:‚渤海废乱,朕甚忧之。
君欲何以息其盗贼,以称朕意?‛遂对曰:‚臣闻治乱民犹治乱绳,不可急也;唯缓之,然后可治。
臣愿丞相、御史且无拘臣以文法,得一切便宜从事。
‛上闻遂对,甚说,许焉,加赐黄金,赠遣乘传。
至渤海界,郡闻新大守至,发兵以迎,遂皆遣还,移书敕属县悉罢逐捕盗贼吏。
诸持锄钩田器者皆为良民,吏无得问,持兵者乃为盗贼。
遂单车独行至府,郡中翕然,盗贼亦皆罢。
渤海又多劫略相随,闻遂教令,即时解散,弃其兵弩而持钩锄。
盗贼于是悉平,民安土乐业。
遂乃开仓廪假.贫民,选用良吏,尉安牧养焉。
遂见齐俗奢侈,好末技,不田作,乃躬率以俭约,劝民务农桑。
民有带持刀剑者,使卖剑买牛,卖刀买犊,曰:‚何为带牛佩犊!‛春夏不得不趋田亩,秋冬课.收敛,益蓄果实菱芡。
劳来循行,郡中皆有蓄积,吏民皆富实,狱讼止息。
数年,拜为水衡都尉,典上林禁苑,为宗庙取牲,官职亲近,上甚重之,以官寿卒。
(节选自《汉书〃循吏传》)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昌邑群臣坐.陷王于恶不道坐:因犯……罪。
B.不副.所闻副:符合。
C.开仓廪假.贫民假:借。
D.秋冬课.收敛课:征收赋税。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龚遂“能治”的一组是(3分)①内谏争于王,外责傅相②丞相、御史举遂可用③移书敕属县悉罢逐捕盗贼吏④渤海又多劫略相随⑤选用良吏,尉安牧养焉⑥劳来循行,郡中皆有蓄积A.①⑤⑥B.②③④C.③④⑤D.③⑤⑥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龚遂刚毅有节操。
曾多次劝谏行为不端的昌邑王刘贺,引述经义,陈说祸福,声泪俱下,即便刘贺即位当了皇帝,也没有停止劝谏。
B.龚遂才干胜于相貌。
任命龚遂为渤海太守时,宣帝见他身材矮小,不免轻视,而龚遂的治乱奏对使宣帝改变了看法。
C.龚遂到渤海后发告公文命令各县官吏停止捕盗,不再追究偷盗抢劫者,教化百姓,不久盗贼平定,百姓富裕殷实,也不再有诉讼之事。
D.龚遂很受宣帝器重。
担任渤海太守不辱使命后,又被任命为水衡都尉,为皇帝掌管上林苑,为宗庙提供祭祀用品。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臣愿丞相、御史且无拘臣以文法,得一切便宜从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遂见齐俗奢侈,好末技,不田作,乃躬率以俭约,劝民务农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完成8~9题。
[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周德清①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②。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注】①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
②淀:即蓝靛,蓝色染料。
8.这首散曲通过哪些景物描写来表现浔阳景色?请简要分析。
(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
(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1)忳郁邑余侘傺兮,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余不忍为此态也。
(屈原《离骚》)(2)______________,所恶有甚于死者。
______________,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孟子·告子上》)(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
只能做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