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区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经验和问题探讨
黄土高塬沟壑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措施

黄土高塬沟壑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措施黄土高塬地区是我国西北地区特有的地貌类型,它的地表覆盖以黄土为主,地势起伏,沟壑纵横,自然条件较差,土地资源丰富但易受水土流失的影响。
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黄土高塬地区的土壤水分和养分往往被大量消耗,加之气候的恶劣和地形的险峻,导致土地水土流失加剧,对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产生严重影响。
水土流失治理成为当地生态环境改善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
为了解决黄土高塬地区的水土流失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综合治理措施。
一、加强水土保持工程建设1. 架设防风固沙设施。
在黄土高塬地区,风蚀是造成土壤水土流失的重要原因之一,需要在适当的地段架设风固沙设施,减少风蚀对土壤的侵蚀。
2. 建设梯田和梯坎。
在坡度较大的地区,可以采取修建梯田和梯坎的方式,减缓水流速度,减少水土流失的风险,同时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
3. 构筑土坝拦沙。
对于沟壑纵横的地区,可以通过构筑土坝的方式,拦截沟壑中的泥沙,减少泥沙对下游水域的污染。
二、合理开展植被恢复和保护1. 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通过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将原本耕种的土地恢复成林地或草地,增加植被覆盖,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
2. 加强植被保护。
在黄土高塬地区,由于地形险峻,地表裸露的情况比较严重,因此需要加强对植被的保护,通过植被的恢复和保护,减少水土流失的风险。
三、推广节水灌溉技术1. 推广滴灌和渗灌技术。
在黄土高塬地区,水资源短缺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需要通过推广滴灌和渗灌技术,减少农业用水的浪费,提高用水效率。
2. 采用土壤水分监测技术。
通过土壤水分监测技术,实时监测土壤的水分情况,科学合理地进行灌溉,避免由于过度灌溉导致的水土流失。
四、加强流域综合治理1. 实施河道整治工程。
通过对河道进行整治,增加河道的自净能力,减少河道中的泥沙含量,保护下游水域的生态环境。
2. 加强洪水防治工作。
在黄土高塬地区,由于地表裸露和植被稀疏的情况比较严重,一旦发生暴雨侵袭,容易导致洪水发生,因此需要加强洪水防治工作,减少洪水对土地的侵蚀。
中国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与生态环境保护对策研究

中国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与生态环境保护对策研究中国黄土高原位于我国大陆中部,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区和水源地。
然而,长期以来,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黄土高原面临着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
为了保护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必须采取一系列的对策。
首先,加强植被恢复和保护。
黄土高原的植被状况直接影响了水土保持能力。
因此,要积极开展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促进植被恢复和生态修复。
通过种植适宜的树木和草种,可以增加土壤的黏结力,减少土壤侵蚀。
同时,加强监测和保护野生植物资源,保护物种多样性,促进生态平衡的形成。
其次,推行耕作制度改革。
传统的耕作方式对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能力造成了很大的破坏。
因此,应推行节水农业,采用覆膜、滴灌、雨养等技术,减少耕地水分蒸发和土壤侵蚀。
同时,引导农民合理利用水资源,避免夸大和浪费。
另外,加大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力度。
制定土地利用规划,合理划定农田、林地和草地的边界,严禁非法占用农田和盗伐森林。
加强土地执法力度,对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形成有效的预防和惩治机制。
同时,加强土地和水资源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此外,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
通过科学研究,深入了解黄土高原的地貌、气候和土壤特征,为制定科学的保护措施提供依据。
同时,加强技术创新,开发适合黄土高原特点的水土保持技术和设备。
推广应用新技术,如激光测量、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提高水土保持工作的效益和准确性。
最后,加强宣传教育和社会参与。
通过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鼓励公众参与水土保持工作,倡导节约用水,引导大家关注黄土高原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同时,加强与社会组织和企业的合作,共同参与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保护事业。
总结起来,保护中国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问题,需要从植被恢复、耕作制度改革、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宣传教育和社会参与等方面综合施策。
只有全面加强水土保持工作,才能有效保护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的管理策略思考

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的管理策略思考摘要:在社会经济稳步发展的进程中,国家的生态环境呈现出恶化趋势,部分区域的生态环境遭受破坏,水土流失形势严峻,除了给人们的日常生产及生活构成威胁外,还会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
本文将结合弥勒市小塘小流域内坡耕地展开详细分析,明确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策略,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管理策略在改革开放逐步深化的背景下,国家经济水平稳步提升,群众生活状态变化明显,但随之而来的生态环境问题值得关注,应该正视多种生产建设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推动社会经济长远发展【1】。
水土流失是干扰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坡耕地则是其主要的发源地,需要结合区域情况加以分析,开展综合治理工程,完善管理方案,使得坡耕地水土流失得以有效控制。
一、项目概况小塘小流域内坡耕地面积为245.59hm2(红石岩片区85.52hm2,大麻塘片区75.01hm2,白塘子片区85.06hm2),占土地总面积的63.0%。
占耕地面积的81.22%。
项目区为岩溶区域,均在不同程度上出现石漠化。
虽然该项目坡度集中在5-15°,但是由于耕种坡面长,排水系统不完善,坡面出现明显的侵蚀沟,存在较为严重的水土流失。
加上喀斯特石山区土层本身比较薄,基岩出露浅,暴雨冲刷力强,大量的水土流失后岩石逐渐凸现裸露,呈现“石漠化”现象,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石漠化”的程度和面积也在不断加深和发展。
石漠化被称为土地癌症,“石漠化”发展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土地资源的丧失。
又由于石漠化地区缺少植被,不能涵养水源,往往伴随着严重人畜饮水困难。
二、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的意义在该项目中,石漠化问题也成为了备受瞩目的焦点,坡耕地水土流失形势严峻,无任何灌溉措施,以至于降低了土壤肥力,实际产出率受到影响【2】。
在该流域中,人均收入偏低,低于最低贫困线的建档立卡户共计105户,共427人,占总户数的28%,占总人口的25.3%,这就使得农业发展受到影响,同时也阻碍了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与生态治理的成效与建议

增加财政对水土保持与生态治理的投入,设立专项资金,支持重 点治理项目的实施。
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
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水土保持与生态治理,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和 个人投资捐资,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机制。
推、公益活动等多种形式,提高公众对水土 保持与生态治理的认知度和参与度。
黄土高原地区土壤贫瘠,土地生产力 低下,农业发展受限,农民生活贫困 ,缺乏足够的资金和技术支持来开展 水土保持和生态治理工作。
该地区气候干旱,降水集中且变率大 ,植被恢复困难,生态系统脆弱,易 受自然灾害影响,加剧了水土流失和 生态退化的趋势。
经济发展压力与生态保护矛盾突
黄土高原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地方政府和居民对经济发展的渴求强烈,往往以 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短期的经济利益。
项目实施
加强项目管理和资金保障,确 保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顺利推 进并取得实效。
监测评估
建立小流域综合治理监测评估 体系,定期对治理成效进行评
估和反馈。
04
面临挑战与问题剖析
自然条件恶劣导致治理难度大
黄土高原地区地形破碎,沟壑纵横, 土壤侵蚀严重,自然条件十分恶劣, 给水土保持和生态治理带来了极大的 困难。
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组织志愿者参与水土保持与生态治理活动,如植树造林、环保宣传 等,增强公众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建立公众参与机制
建立公众参与水土保持与生态治理的机制,如听证会、民意调查等, 广泛听取公众意见和建议,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01
生态治理与经济发展相协调
未来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与生态治理将更加注重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实
一些地方存在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采矿等现象,导致土地退化、植被破坏、 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日益严重。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与治理技术研究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与治理技术研究黄土高原是中国重要的生态环境区域之一,也是世界上最严重的土地退化区之一。
水土流失是黄土高原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严重影响了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解决水土流失问题,研究人员长期以来不断探索和尝试各种治理技术。
本文将就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和治理技术进行探讨。
一、水土流失的原因黄土高原地质状况特殊,土质疏松,植被脆弱,气候特征复杂,加之人类活动的影响,导致了水土流失的加剧。
以下是一些主要原因:1. 降水和侵蚀:黄土高原属于干旱地区,年降水量不足,而且脆弱的土壤容易流失。
而风化破碎的黄土层次清晰,容易被水冲刷。
长期以来,降水侵蚀是水土流失过程的主要推动力。
2. 不合理的农业经营方式:黄土高原作为农业区域,由于人口密度大,人类活动频繁。
过度放牧、过度砍伐,农业耕地的过度使用和毁坏等行为,加剧了土地的脆弱性,加速了水土流失的过程。
3. 土地利用方式不合理:黄土高原地区盛行的坡耕地和旱作土地,存在很高的风险,易于发生水土流失。
而且,大片的农田经过长时间的不合理耕作,土壤质量下降,稻谷收益也逐渐下降。
二、治理技术的研究进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的根源复杂,治理技术的选择也需要多方面的考虑。
以下是一些已经被广泛研究和采用的治理技术:1. 林草植被恢复:植被对于抵御水土流失有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恢复和保护原生林草植被,可以有效地保持土壤的结构,减缓水流速度,提高水土保持能力。
植被的恢复和保护是长期有效的治理手段之一。
2. 激活地下水:地下水是黄土高原的重要水资源,但因为黄土层的流动性差,土壤缺水。
通过合理的水利工程设计和灌溉设施建设,可以有效地调节和利用地下水,为植被提供水源,减少水土流失的发生。
3. 建立防护林网:黄土高原地区风力较大,加速了水土流失的速度。
建立防护林网可以有效地阻挡风沙的侵蚀,减少水土流失的风险。
同时,防护林网可以提供风景观赏和经济效益,实现治理的多重目标。
4. 土壤修复和改良:黄土高原地区土壤贫瘠,亟需修复和改良。
黄土高原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分析

制约社会经济的发展 土壤养分流失作物产量 下降。据统计黄土高原 每年因水土流失而失去 的养分约4000万吨相当 于全国每公顷耕地冲 走375千克肥料
害
淤积河道湖泊和水库
• 水土流失使大量泥沙淤积河道湖泊和水库,威胁 其水域的防洪安全。以黄河为例每年约有16亿吨 泥沙流入黄河,约有4亿吨泥沙沉积在下游河床, 使河床以平均每年10厘米的速度向上升高,严重 威胁两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目前黄河河床平均 高出地面4~6米。在开封市出现了著名的地上河
标题
水土流失的原因 水土流失的危害 治理措施 小组成员 参考文献
水土流失的原因
水土流失的原因
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自然原因
降水。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产生水土流 失的降雨,一般是强度较大的暴雨,降雨强 度超过土壤入渗强度才会产生地表(超渗) 径流,造成对地表的冲刷侵蚀。
地形。地面坡度越陡,地表径流的流 自然原因 速越快,对土壤的冲刷侵蚀力就越强。 坡面越长,汇集地表径流量越多,冲刷 力也越强。
植被。达到一定郁闭度的林草植被有保护 土壤不被侵蚀的作用。郁闭度越高,保持水 土的越强。
土壤。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
因
降水
因
地形
因
植被
因
垂直节理
因
人为原因
对土地不合理利用
植被破坏
开矿
பைடு நூலகம்过度开垦
过度樵采
标题
开矿
因
过度开垦
因
水土流失的危害
• 制约社会经济的发展 • 淤积河道湖泊和水库
• 生态环境恶化
修 建
水库
引洪灌溉
梯田
平整土地
施
农业技术措施 采用先进的耕作 减少耕作对土壤的破坏 和灌溉技术 提高土壤蓄水能力
黄土高塬沟壑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措施

黄土高塬沟壑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措施1. 引言1.1 研究背景黄土高原是中国重要的生态脆弱区域之一,也是水土流失问题比较突出的地区之一。
随着人口增长、农业生产水平提高以及自然环境恶化,黄土高原沟壑区水土流失问题日益严重化。
水土流失不仅导致土壤贫瘠、植被减少,还直接影响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
开展黄土高原沟壑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当前,我国政府部门和科研机构对黄土高原沟壑区水土流失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治理效果不明显、措施不够全面等。
有必要对黄土高原沟壑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进行深入研究,总结经验和教训,提出更有效的治理措施,为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研究背景】已经成为当前学术界和决策者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深入探究黄土高原沟壑区水土流失问题的根本原因,分析当前综合治理措施的不足之处,提出改善和加强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的具体对策和措施。
通过研究,旨在为进一步完善黄土高原沟壑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促进该地区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整体改善。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深入调查研究,为政府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和参考,为相关部门制订更为科学的水土流失治理政策和措施提供支持,为黄土高原沟壑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通过对黄土高原沟壑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措施的研究,旨在找到综合治理策略,最大程度地减少水土流失对沟壑区的危害,实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
1.3 研究意义黄土高塬沟壑区水土流失是一个长期存在且严重影响生态环境和人类生活的问题。
在这一背景下,进行黄土高塬沟壑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加强对黄土高原沟壑区水土流失问题的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该地区水土流失的成因和发展规律,为科学制定针对性的治理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有效治理黄土高塬沟壑区水土流失,可以提高该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保护土壤资源,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刘宗艳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西部环境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刘宗艳(靖边县水土保持工作队 陕西靖边 718500)【摘要】文章概述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现状,分析了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讨有效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对策:生物措施、工程措施、林草措施、管理措施等。
【关键词】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治理措施由于黄土高原自身所具有的独特地理特征和气候特征(如沟多坡陡,地形起伏破碎,气候差异大,缺乏水资源,供需矛盾明显,山地丘陵面积大,植被覆盖率低等),造成了土质疏松、植被稀疏等水土流失的问题。
除了黄土高原自身所具有的种种地理和气候特征导致的水土流失问题以外,人为的不合理利用土地,如毁坏植被、开荒扩种、陡坡耕种、滥垦滥牧以及各项工程建设中的不合理利用土地等使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现象日益加剧。
这两种因素给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如:严重破坏了农田、破坏了生态系统、加重了气候条件的恶化、降低了土壤肥力、土地退化严重、泥沙淤积河道、旱涝灾害频发等。
这些水土流失的危害对当地和河流下游的生态环境、生产、生活和经济发展都造成了极大的危害,进而严重制约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所以,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治理问题已然成为我们水利工作者当前面临的一项艰难而繁重的任务。
一、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概况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现状十分严峻,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面积占总面积的一半以上,这就使得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难度加大,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也就由此而形成。
每年黄土高原都会给下游输送四分之一的泥沙,造成黄河下游淤沙现象十分严重。
导致下游河床平均每年增高10cm,河床高出两岸3~10cm,情况严重的地方处达15cm,即形成我们说的“地上悬河”。
由于黄土高原存在着水土流失区幅员广阔的特点,现已造成1亿多人口受到洪水威胁。
每年雨季降水量增加,由于河床的抬高也就使得发生洪涝灾害的可能性增加,特别是对中下游沿河地区的人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Ke y wo r d s :L o e s s P l a t e a u ;s l o p e f a r ml a n d r e c l a ma t i o n ;e x p e ie r n c e s ;c h ll a e n g e s ;s u g g e s t i o n s
划设 计 、 管护 、 管理 等 方面存在 的 问题 , 并 提 出 了相 应 建 议 。
关键 词 : 黄 土 高原 ; 坡 耕 地整 治 ; 经验 ; 问题 ; 建议
Pr a c t i c e s o f s o i l a nd wa t e r c o n s e r v a t i o n o n s l o p e f a r ml n d a i n Lo e s s Pl a t e a u a n d c h a l l e ng e s / / Da n g We i q i n ,
re a p r o p o s e d r e g rd a i n g i s s u e s w i t h e a r l y - s t a g e o f t h e p r o j e c t ,f u n d s r a i s i n g ,p l a n n i n g a n d d e s i g n ,o p e r a t i o n a n d
c o n s t r u c t e d i n s l o p e l a n d o f L o e s s P l a t e a u i n 2 01 3 — 2 01 5 wh i c h t a k e s 9 9 . 7 9 % o f p l a n n e d a r e a s .T h e c o mp l e t e d
r e ma rk a b l e b e n e it f s f o e f f e c t i v e c o n t r o l o f s o i l a n d w a t e r l o s s e s a n d i mp r o v e me n t f o e c o — e n v i r o n me n t .S u g g e s t i o n s
水 土保 持
2 0 1 6 . 2 2 中国 水 利
黄土 高原 区坡耕地 水 土流失 综合 治 理 工程经 验和 问题探 讨
党 维勤 ’ , 丛佩 娟 。 冯 伟 , 李 婧。 。 马 昌臣 , 党恬 敏 。
( 1 _ 黄 河水利 委 员会绥 德水 土保持 科 学试验 站 , 7 1 9 0 0 0, 榆 阳; 2 . 水利 部 水土保 持监 测 中心 , 1 0 0 0 5 3 , 北京; 3 . 山合林 水土保 持技 术 有 限公 司 , 1 0 0 0 3 8 , 北京)
中图分 类 号 : S 1 5 7
文献 标识 码 : B
文章 编号 : 1 0 0 0 — 1 1 2 3 ( 2 0 1 6 ) 2 2 — 0 0 1 3 — 0 4
根 据 国务 院批 复 的 《 全 国水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土保 持规划 ( 2 0 1 5 -2 0 3 0年 ) 》 , 为 进 一 步
a mo n g w h i c h 1 . 2 6 b i l l i o n y u a n f r o m c e n t r a l g o v e r n me n t b u d g e t w a s a l r e a d y c o m p l e t e d .T h e p r o j e c t h a s o b t a i n e d
i n v e s t me n t r e a c h e d t o 1 5 9 8 . 9 5 8 3 mi l l i o n y u a n t h a t a mo u n t s t o 9 6 . 5 6 % o f t h e t o t a l l i s t e d i n t h e n a t i o n a l p l a n .
摘 要: 2 0 1 3 -2 0 1 5年 黄 土 高 原 全 国 坡 耕 地 水 土 流 失 综 合 治 理 工 程 共 完 成 坡 改 梯 ( 土坎) 8 0 3 8 1 . 5 6 h m , 占 国 家
计划的 9 9 . 7 9 %, 完成 总投 资 1 5 9 8 9 5 . 8 3万 元 , 占 国家计 划 的 9 6 . 5 6 %, 其 中完成 中央预 算 内投 资 1 2 6 0 0 0万 元 , 占 国 家计 划 的 1 0 0 %。 工 程有效 地控 制 了水土 流失 , 生态环境 得 到改善 , 取 得 了显著 效益 。 提 出了项 目前 期 、 经 费、 规
C o n g P e  ̄ u a n ,F e n g We i ,L i J i n g ,Ma C h a n g c h e n ,D a n g T i a n mi n
Ab s t r a c t :I n o r d e r t o c o n t r o l s o i l a n d wa t e r l o s s e s .t h e r e a r e 8 0 3 8 1 . 5 6 h m2 t e r r a c e d f ie l d s h a d b e e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