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物实验绪论
合集下载
《大学物理实验绪论》课件

案例二: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即物体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质量成反比。
实验原理
在相同力的作用下,质量越大,加速度越小;在相同质量的情况下,作用力越 大,加速度越大。通过测量力和加速度的关系,可以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案例二: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实验步骤
1. 准备实验器材,包括小车、滑轮、砝码、弹簧测力计等。
实验步骤 1. 准备实验器材,包括计时器、尺子、重物等。
2. 将尺子固定在墙上,让重物从尺子顶端自由下落。
案例一:测量重力加速度
3. 使用计时器记录重物下落的时间。
实验结果:通过测量和计算,可以得 出重力加速度的值,并与其他已知值 进行比较,验证实验的准确性。
4. 根据测量数据计算重力加速度的值 。
实验结果分析
数据处理
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计算和图表绘制,确 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读性。
结果分析
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是否符合预期 ,探讨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
误差分析
对实验中的误差来源进行分析,评估误差对 实验结果的影响。
实验结论与建议
实验结论
根据实验结果和误差分析,总结实验的主要发现和结论。
实验原理
当两束或多束相干光波在空间某一点叠加时,会产生加强或减弱的现象,形成明 暗相间的干涉条纹。光的干涉是光学中的重要现象之一。
案例三:光的干涉实验
实验步骤
1. 准备实验器材,包括激光器、分束器、反射镜 、光屏等。
2. 将激光器发出的光束通过分束器分成两束相干 光波。
案例三:光的干涉实验
1
3. 让两束光波在空间某一点叠加,并观察干涉现 象。
防止机械伤害
在使用机械设备或进行具有危险性的实验操作时,应佩戴防护眼镜、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大学物理实验基础知识(1)

大学物理实验
§1.3 实验者须知
1.实验课前应充分做好预习工作,真正了解本次实验“做什么、 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并设计好数据表格,完成“实验 报告册”上“预习部分”内容。教师上课时将检查学生预习 情况,凡未预习或预习不充分的学生,不可实验。 2.实验时应严肃认真,养成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不得伪造实 验数据或相互抄袭实验结果。 3.实验课应注意安全,爱护仪器,如有遗失或损坏仪器等情况 发生,请及时向指导教师报告,教师将酌情按有关章程制度处 理。实验结束应将仪器、桌凳等整理好后再离开实验室。
大学物理实验
4.每次实验必须携带实验讲义、实验报告本、图纸、计算器及 必备的文具 。
5.每次实验的数据,请记录在“实验报告册”的“实验部分”, 实验完毕须经指导教师审核实验结果(包括数据处理)并签阅后 方可结束实验。
6.选做内容可网上自行选择,在规定的范围内,可自由选择实 验内容和实验时间。由于选择了实验时间,即占用了实验资源, 因此,选了实验却没有做的同学,后果自负。
大学物理实验
§1.2 物理实验课的基本程序
预 习
实验操作
撰写报告
大学物理实验
预习
• 仔细阅读实验教材和有关的资料,明确实验目的、原理和方法,
了解主要的实验步骤。对实验中使用的仪器,要弄清操作方法和 注意事项。
• 在统一的实验报告册上书写实验预习报告,包括:目的、原理、内
容、注意事项;要求简明 • 书面回答预习思考题 • 另备纸张绘制好数据记录表格(实验数据不能直接记入实验报告)
在实际测量中,将多次测量的算术平均值作为 测量结果的近真值,即测量结果的最佳估计值。
大学物理实验
f ( x)
置信概率:
p
x2
大学物理实验 绪论

实验报告整洁占实验成绩的10%
5 、关于数据涂改问题
6、交实验报告和 实验报告评分的说明
*每次实验后实验报告须在一周内由物理课 代表收齐集中交到物理实验室。
*实验报告评分标准:(共100分)
卷面 10分
报告格式 10分
操作和数据记录 30
数据处理 30分
结果表示 10分
问题讨论 10分
7、实验内容和 实验成绩评定的说明
B类不确定度 uB ——主要涉及系统误差。由 仪器误差造成。
六、直接测量不确定度的估算
1. A类不确定度——可用统计方法计算 一般用平均值的标准偏差来表示。即:
uA
S x
S x
1 n(n 1)
n i 1
( xi
x)2
六、直接测量不确定度的估算
2. B类不确定度——用非统计方法估算
消除系统误差产生的因素
四. 精密度、准确度和精确度
a) 精密度高, b) 准确度相对 c) 精确度高, 测量重复性好, 较高,测量结 随机误差、系 随机误差小。 果较接近真值。 统误差均小。
五、不确定度及其分类
——不确定度是对测量结果可信度的描述, 表征误差可能存在的范围。
A类不确定度 u A——对测量结果离散性的评价。 主要涉及随机误差。
在实验教学中约定:
uB
仪 3
仪 为仪器误差限,可按以下三个原则确定:
六、直接测量不确定度的估算
(1) 对可估读测量数据的仪器: △仪 = 最小刻度的1/2
(2) 对不可估读测量数据的仪器: △仪 = 仪器最小分辨读数
(3) 对有仪器说明书的仪器: △仪按仪器说明书计算
3、直接测量的合成不确定度 和相对不确定度:
5 、关于数据涂改问题
6、交实验报告和 实验报告评分的说明
*每次实验后实验报告须在一周内由物理课 代表收齐集中交到物理实验室。
*实验报告评分标准:(共100分)
卷面 10分
报告格式 10分
操作和数据记录 30
数据处理 30分
结果表示 10分
问题讨论 10分
7、实验内容和 实验成绩评定的说明
B类不确定度 uB ——主要涉及系统误差。由 仪器误差造成。
六、直接测量不确定度的估算
1. A类不确定度——可用统计方法计算 一般用平均值的标准偏差来表示。即:
uA
S x
S x
1 n(n 1)
n i 1
( xi
x)2
六、直接测量不确定度的估算
2. B类不确定度——用非统计方法估算
消除系统误差产生的因素
四. 精密度、准确度和精确度
a) 精密度高, b) 准确度相对 c) 精确度高, 测量重复性好, 较高,测量结 随机误差、系 随机误差小。 果较接近真值。 统误差均小。
五、不确定度及其分类
——不确定度是对测量结果可信度的描述, 表征误差可能存在的范围。
A类不确定度 u A——对测量结果离散性的评价。 主要涉及随机误差。
在实验教学中约定:
uB
仪 3
仪 为仪器误差限,可按以下三个原则确定:
六、直接测量不确定度的估算
(1) 对可估读测量数据的仪器: △仪 = 最小刻度的1/2
(2) 对不可估读测量数据的仪器: △仪 = 仪器最小分辨读数
(3) 对有仪器说明书的仪器: △仪按仪器说明书计算
3、直接测量的合成不确定度 和相对不确定度:
大学物理实验绪论答案与解析

L4=4.242mm ,L5=4.251mm ,L6=4.261mm ;求算数平均值L 的A 类不确定度u (L ) A = ?
结果:u (L ) A =0.005mm
五、用作图法处理实验数据(共14 分)
35. 在初速v0 =0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中,测得速度v 随时间t 的变化为:
t (s) 12.0 20.0 25.5 37.1 60.0 78.5
A. 表明该物理量的数值有两种可能,即n=1.6525 或n=1.6539 。
B. 表明该物理量的数值是(1表明该物理量的真值有较大的概率位于(1.6525,1.6539)区间内。
D. 表明该物理量的真值不在(1.6525,1.6539)区间内。
下面哪种说法正确?D
A.由于使用的是同一台仪器,因此三次测量结果属于等精度测量。
B.由于第三次测量的周期数最多,因此该次测量结果的相对不确定度最大。
C.由于第一次只测量了一个周期,因此该次测量结果的相对不确定度最小。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9.测量过程中会出现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正态分布),在相同条件下多次重复测量同一物理量时,C
3
2
5 A C
N = B ,A、B、C的标准不确定度分别为u(A)、u(B)、
u(C),N 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表达式应为:
19. 某测量列的算数平均值为X ,标准偏差σ 的概率含义是:测量列中任一次测量值落在X ?σ 到
X +σ 之间的可能性为。(68.27%或68.3%)
20. 下列因素产生的误差属于哪一类(填写“系统误差”或“随机误差”)
A. M 的测量对ρ的不确定度影响最大。
B. D 的测量对ρ的不确定度影响最大。
结果:u (L ) A =0.005mm
五、用作图法处理实验数据(共14 分)
35. 在初速v0 =0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中,测得速度v 随时间t 的变化为:
t (s) 12.0 20.0 25.5 37.1 60.0 78.5
A. 表明该物理量的数值有两种可能,即n=1.6525 或n=1.6539 。
B. 表明该物理量的数值是(1表明该物理量的真值有较大的概率位于(1.6525,1.6539)区间内。
D. 表明该物理量的真值不在(1.6525,1.6539)区间内。
下面哪种说法正确?D
A.由于使用的是同一台仪器,因此三次测量结果属于等精度测量。
B.由于第三次测量的周期数最多,因此该次测量结果的相对不确定度最大。
C.由于第一次只测量了一个周期,因此该次测量结果的相对不确定度最小。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9.测量过程中会出现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正态分布),在相同条件下多次重复测量同一物理量时,C
3
2
5 A C
N = B ,A、B、C的标准不确定度分别为u(A)、u(B)、
u(C),N 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表达式应为:
19. 某测量列的算数平均值为X ,标准偏差σ 的概率含义是:测量列中任一次测量值落在X ?σ 到
X +σ 之间的可能性为。(68.27%或68.3%)
20. 下列因素产生的误差属于哪一类(填写“系统误差”或“随机误差”)
A. M 的测量对ρ的不确定度影响最大。
B. D 的测量对ρ的不确定度影响最大。
大学物理实验绪论课

大学物理实验
绪 论 课
物理实验绪论课
实验报告主要内容如下:
1、实验名称--实验项目或实验选题. 2、实验目的—希望得到的结果和实现的目标. 3、实验原理—用高度概括的文字语言给出实验的理论 依据、计算公式及原理图.
4、实验仪器--仪器名称、型号 、规格等. 5、实验环境—时间、地点 、温度 、气压等. 6、实验步骤--主要实验步骤. 7、实验数据处理. 8、分析与讨论—对实验结果以合理评价.
2 Ai
+ ∑U
(2)B类不确定度分量UBj
2 Bj
对于单次测量
U=
2 U Bj ∑
(a)定义:由不同于A类分 量的其它方法分析评定的不 确定度,也称非统计不确定 度。 (b)大小:
二、测量结果评价
⒈测量结果的表达形式
U Bj 仪 / c
c 3(正态分布); c 3(均匀分布).
五、数据处理举例
1、直接测量数据处理
用螺旋测微计测某一钢丝的 直径,6次测量值di分别为: 0.190, 0.195, 0.190, 0.195, 0.193, 0.190;
同时读得螺旋测微计的零位 d0为:0.000, 单位mm,已 知螺旋测微计的仪器误差限 为Δ仪=0.004mm,请给出完 整的测量结果。
Δ仪是仪器误差限
x = X ±U(单位)
3、不确定度的合成 当各分量互相独立且有相 同的置信概率时
x──待测物理量;
X ──为该物理量的测量值
(已修正); U──不确定度。 (1)物理意义
U=
∑U
2 Ai
+ ∑U
2 Bj
对于单次测量
U=
2 U Bj ∑
二、测量结果评价
绪 论 课
物理实验绪论课
实验报告主要内容如下:
1、实验名称--实验项目或实验选题. 2、实验目的—希望得到的结果和实现的目标. 3、实验原理—用高度概括的文字语言给出实验的理论 依据、计算公式及原理图.
4、实验仪器--仪器名称、型号 、规格等. 5、实验环境—时间、地点 、温度 、气压等. 6、实验步骤--主要实验步骤. 7、实验数据处理. 8、分析与讨论—对实验结果以合理评价.
2 Ai
+ ∑U
(2)B类不确定度分量UBj
2 Bj
对于单次测量
U=
2 U Bj ∑
(a)定义:由不同于A类分 量的其它方法分析评定的不 确定度,也称非统计不确定 度。 (b)大小:
二、测量结果评价
⒈测量结果的表达形式
U Bj 仪 / c
c 3(正态分布); c 3(均匀分布).
五、数据处理举例
1、直接测量数据处理
用螺旋测微计测某一钢丝的 直径,6次测量值di分别为: 0.190, 0.195, 0.190, 0.195, 0.193, 0.190;
同时读得螺旋测微计的零位 d0为:0.000, 单位mm,已 知螺旋测微计的仪器误差限 为Δ仪=0.004mm,请给出完 整的测量结果。
Δ仪是仪器误差限
x = X ±U(单位)
3、不确定度的合成 当各分量互相独立且有相 同的置信概率时
x──待测物理量;
X ──为该物理量的测量值
(已修正); U──不确定度。 (1)物理意义
U=
∑U
2 Ai
+ ∑U
2 Bj
对于单次测量
U=
2 U Bj ∑
二、测量结果评价
大学物理实验绪论

四、有效数字尾数的舍入规则
尾数大于五进,小于五舍,等于五时取偶。 ——“逢五取偶” 这个原则比“四舍五入”的截尾规则更合理。
例4 将下列数截去尾数成四位有效数字。 2.345 26 → 2.345 2.345 52 → 2.346 2.346 50 → 2.346 2.347 50 → 2.348
5、注解和说明
要求注明图线的名称、作图者姓名、日期以及必要的 简单说明(如实验条件:温度、压力等)。
3 ——极限误差
三、偶然误差的数据处理——多次测量 结果与误差计算
被测物理量的算术平均值——测量结果的最佳估 计值
1 n x xi n i 1
等精度测量条件下,当测量次数相当多时,算术 平均值是真值的最佳值。
四、标准偏差
等精度测量条件下,若测量次数n有限 任意一次测量值的标准偏差
1 n x ( xi x )2 n 1 i 1 平均值的标准偏差
实验报告剩余部分的完成(即数据处理和 思考题部分): 1)数据处理(含有数据处理主要过程、作图及实 验结果); 2)回答思考题及分析讨论。 3)将带有教师签字的原始记录纸,沿粘贴线粘 贴好(用胶水或透明胶带粘贴)。
交报告的时间、地点: 一周内由指定的同学将上周完成的实验报告 交到对应的实验室。逾期未交报告,酌减报告 分,一个月不交,按无报告处理。
B类不确定度 合成不确定度
uj
j C
uc
i2 u j2
二、不确定度的传递公式
设间接测得量与各直接测得量有下列函数关系 N f ( x, y, z ) ,其中x、y、z……相互独立。 u u 各直接测得量的不确定度为 uc x 、 c y 、 c z ……
间接测得量 N 的不确定度 f 2 2 f 2 2 uc N ( ) uc x ( ) uc y x y 相对不确定度
大学物理实验实验绪论及准备知识

V1
(mV)
+Is、+B 1.23 1.80 2.17 2.35 2.44 2.55 2.57 2.56 2.56 2.57 2.56 2.55 2.45 2.38 2.24 1.93 1.37
V2
(mV) -Is、+B -1.27 -1.85 -2.20 -2.38 -2.47 -2.58 -2.60 -2.60 -2.60 -2.59 -2.58 -2.56 -2.45 -2.36 -2.21 -1.88 -1.30
0 0.0008 0.0016
n
Di
D i1 60.26 (mm ) n
n
Di
D
2
uA D
i 1
nn 1
0.017 (mm )
D 60.26(mm) uA 0.017 (mm)
uB
0.02(mm) 0.012 (mm)
3
3
uC
u
2 A
u2 B
0.017 2 0.0122 0.021 (mm)
由此,我们取5个间隔为一组,求平均后再除以5,即:
1 5
[(
L5
L0 ) (L6
L1) (L7 L2 ) (L8 L3 ) (L9
L4 )]
2
5
B(mT)
800 600 400 200
0 -200 -400 -600 -800
-3000
-2000
-1000
0
H(A/m)
1000
2000
3000
3、回归法
回归法是指各物理量之间存在某种 函数关系,最简单的是线性关系。
y Bx A
有关回归的理论比较复杂,在此不 详细介绍,使用到时再做详细介绍。
大学物理实验绪论

六、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
1、有效数字:仪器、仪表上直接读得的可靠数字 和最后一位估计得到的可疑数字记录下的这些数 字通称为有效数字。如图:
它的记录结果为13.4mm ,有三位有效数字 。
2、有效数字的科学计数法:
例如,38.30g=3.830×10-2kg=3.830×104mg,
3、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
3
3
再计算D的标准误差:
D1 D1 - D 0.508- 0.484 0.024 mm
D2 D2 - D 0.489- 0.484 0.005 mm
D3 D3 - D 0.455- 0.484 0.029 mm
Di2 0.0242 0.0052 0.0292 0.021 0.03mm
12.34 +) 2.3574
14.6974
结果为14. 70
22222 ×) 111
22222 22222 22222
2466642 结果为2.47×106
测量结果的表示
测量结果
x x (单位) x
测量值: x
误差: x
直接测量
间接测量
直接测量误差
间接测量误差
单次 测量
X=X1
多次 测量
x x x =123.2 0.6米
用科学计数法表示:1.232 0.006102 米
它所表示的含义是:x的值在122.6米到123.8米之间。 它的置信度是68.3%
测量值 x
进位原则: 四舍六入五凑偶
直接测量值的单次测量
• 测量值表示: x x
直接测量值的多次测量
(2)培养与提高同学的实践与动手能力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实验A(1): 1次绪论+6次必做+2次自选
物理实验B(1): 1次绪论+6次必做 实验上课时间:上午8:30-11:50,下 午1:30 -4:50,晚上6:30-9:50 实验地点:六教5—7层,按循环表上必做实验课
注意: 实验不得无故迟到缺席,补课,…
关于实验预习、实验室开放规则 A(1)自选实验网站http://166.111.214.111/, 期末也可以查成绩。
函数也可直接求得 a、b、r ; 3.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己编程求 a、b、r 。
常见的可转化为线性回归的非线性关系:
y c1e
c2 x
两边取对数 ln y ln c1 c2 x
y a bxn 令z x n y a bz
Ⅱ-2电磁学实验基本仪器
x2
P (x)
px dx 0.683
简写为: 换写为:
x
0.683
x
0.683
μ -σ μ +σ
表示真值落在(x-σ, x+σ )区间 x 的概率为0.683,其它区间的概率为:
x 2 x 3
A(1.00,2.76)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10.00
0
U (V)
电阻伏安特性曲线
用最小二乘法进行直线拟合优于作图法。 最小二乘法最佳经验公式 y = a+bx 中a、b的求解 :
实验数据:(xi,yi,i =1,2…n),设x、y 满足直线关系式: y =f(x)=a+bx 当所测各yi值与拟合直线上各估计 值 f (xi)= a+bxi之间偏差的平方和最小
x
假定对一个量进行了n次测量,测得的值为yi (i =1, 2,… n),可以用多次测量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被测量的最 佳估计值(假定无系统误差)
y ( yi ) / n
i 1
n
用标准偏差 S表示测得值的分散性
S按贝塞耳公式求出:
s
( yi y)
i 1
n
2
n 1
L L 250.09mm
位(不能任意减少)。
加减运算的结果末位以参与运算的末位最高的数为准。
如 11.4+2.56=14.0 75-10.356=65
乘除运算结果的有效位数,可比参与运算的有效位数最
少的数多取一位。 如 4000×9=3.6×104 2.000÷0.99=2.00
总不确定度Δ的有效位数取2位(首位3以上可取1位)
能确定的程度。不确定度是一定概率下的误差限值。
不确定度反映了可能存在的误差分布范围,即
随机误差分量和未定系统误差的联合分布范围。
由于真值的不可知,误差一般是不能计算的,
它可正、可负也可能十分接近零;而不确定度总是 不为零的正值,是可以具体评定的。
Y f x1,x2,x3, Y= f x xi i
完整的测量结果应表示为: Y
以电阻测量为例
y
R (913.0 1.4)
测量对象 测量对象的量值 测量的不确定度 测量值的单位
Y = y 表示被测对象的真值落在(y ,y )范围 内的概率很大, 的取值与一定的概率相联系。
不确定度表示由于测量误差存在而对被测量值不
ΔV 0.08cm
3
§2-3 作图法处理实验数据
I (mA)
20.00 18.00 16.00 14.00 12.00 10.00 8.00 6.00 4.00 2.00
B(7.00,18.58)
由图上A、B两点可得被测电阻R为:
R UB UA 7.00 1.00 0.379 ( k) IB IA 18.58 2.76
麦克斯韦方程组
电磁场理 论才得到 公认
统一了电、磁、 光现象,预言了 电磁波的存在并 预见到光也是一 种电磁波
1887年赫兹实验 发现了电磁波的 存在并证实电磁 波的传播速度是 光速
物质波假说与电子衍射 光的粒子性与光电方程
2013希格斯粒子发现(1964希格斯预言) 62种粒子中:13种规范粒子,12种轻子,36种 夸克早已被实验证实。
2. 课上实验操作 阅读资料、调整仪器、观察
现象、获取数据、仪器还原。
由教师在原始数据上签字认可后实验完成
3. 课后写实验报告 并在规定时间交到六教B
区5层的学生交报告柜中。
课上、课后 严禁抄袭!
1. 列出实验名称、实验目的 2. 实验原理 3. 实验仪器 4. 实验任务或实验步骤 看质量, 5. 数据处理 不看厚薄! 6. 实验小结(有就写,不强求) 7. 后附原始数据表格,简单的预习报告 注意: 1-4项手写尽量不超过3页,不要抄讲义,要自 己提炼。报告重点应放在5、6项。数据处理部分由计 算机完成,则该部分可以打印。
Ⅱ-3光学实验预备知识
课程名称:物理实验A(1)/B(1) 教材: 2016秋物理实验(1)课程资料 参考书: 1 物理实验教程第二版,丁慎训,张连芳,清华出版社 2 基础物理实验,吕斯华,段家忯; 北京大学出版社 3 大学物理实验第一册,吴泳华等,高等教育出版社 4 大学物理实验第二册,谢行恕等,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师: 晋青珍、董占民等13位教师和技术人员,36名TA
§1. 关于物理实验课
§2. 课程基础知识(讲义Ⅱ部分内容)
§3. 课程概况与学生须知
§4. 怎样上好物理实验课
一、物理实验的作用:
1.实验可以发现新事实,实验结果可以为 物理规律的建立提供依据; 2.实验又是检验理论正确与否的重要判据.
●电磁场理论的提出与公认
库仑定律 麦克斯韦在 高斯定律 安培定律 法拉第定律 1865年提出 假说 电磁场理论 二十多年后
简要实验参看讲义相关内容
课程学期成绩说明
●
教材P10~11练习题2、4、6、7 P13练习题1、3
●
作业写在作业纸或实验报告纸上在第一次必做 实验课上交给上课老师。
2016探测到引力波(1916广义相对论预言)
二、实验物理与理论物理同等重要
诺贝尔物理奖得主中实验物理学家占到70%以上。
基础训练课程
1.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2.获得基本的实验知识,在实验方法和实 验技能诸方面得到较为系统、严格的训练;
3.在培养科学工作者的良好素质及科学世 界观方面,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传授知识 启迪心智
训练技能
培养作风
§2-1 测量误差及不确定度估算的基础知识
§2-2 实验数据有效位数的确定
§2-3 作图法处理实验数据
§2-4 最小二乘法处理实验数据
物理实验以测量为基础 测量分为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
如:电阻的测量(万用表,伏安法) 温度的测量(温度计,传感器)
任何测量都可能存在误差
(测量不可能无限准确)
第一注意人身安全 尤其注意防触电、防激光烧伤眼睛、防高温烫伤、防 低温冻伤… 遇紧急情况听从指挥,有序从紧急疏散通道撤离。
第二注意仪器安全 通过阅读讲义、上课听讲,了解各实验的注意事项, 爱护仪器设备,严格按照规程操作仪器,特别是精密 仪器、部件。
循环
A/AA
4、5 摆
6、7 热导 分 摆
8、9 分 摆 热导
2
Y
f ( xi )2 i 1 xi
n
Y Y
(
i 1
n
ln f xi )2 xi
Y
Y Y
§2-2 实验数据有效位数的确定
注意指针指 在整刻度线 上时读数的 有效位数。
用计算器进行计算时中间结果可不作修约或适当多取几
RSS [ yi f ( xi )]2 [ yi (a bxi )]2 min
即可得最佳拟合公式
解得
xi yi xi yi xi a 2 2 ( x i ) n x i
2
xi yi n xi yi b 2 2 ( x i ) n x i
大量相对独立微小因素共同作用下得到的随机变 量服从正态分布。
P (x)
2 1 1 x 2 p( x, , ) exp 2 2
lim
n
x
n
lim
n
(x )
n
2
x
x1 p x dx
10、11 弹 示声 焦
12、13 示声 焦 弹
14、15 焦 弹 示声
B/BB 热导 C/CC
分
…… 报告 完整 要求
…… 简要 完整 简要 完整 简要
1. 课前实验预习 看懂教材(包括预备知识)、
明确目的、写出预习报告: 实验题目 实验任务分项写出计算公式、必要的电路图、
光路图
原始数据记录表格(单独一页) 预习报告为预习时写的报告,不用冠名“预习”
•产生原因:
实验条件和环境因素无规则的起伏变化,引 起测量值围绕真值发生涨落的变化。 例如:电表轴承的摩擦力变动;
螺旋测微计测力在一定范围内随机变化; 估读不准; 操作读数时的视差影响;
①一般小误差出现的概率比大误差出现 的概率大; ②多次测量时分布对称,具有抵偿性:
因此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有利于消减 随机误差。
相关系数r :
r
(x (x
i
i
x )( yi 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