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五年制教学计划进程表

合集下载

建筑设计教学进程安排

建筑设计教学进程安排

建筑设计教学进程安排在建筑设计课程中,教学进程的安排是至关重要的,它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建筑设计理论和实践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本文将介绍一种有效的建筑设计教学进程安排,旨在帮助教师合理组织教学内容和时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第一阶段:导入和激发学生兴趣(预计时长:1周)在建筑设计教学的开始阶段,教师应该通过一系列的引导和激发学生兴趣的活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这一阶段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建筑设计的重要性,并激发他们对建筑设计的兴趣和向往。

教师可以通过介绍建筑设计的背景、历史和发展趋势等方面,引发学生对建筑设计的思考和讨论。

第二阶段:理论基础讲解和学习(预计时长:2周)在第二阶段,教师将重点介绍建筑设计的理论基础知识,包括建筑结构、材料、布局和比例等方面。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的方式,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建筑设计理论的基本认识和理解,以及相关的设计思维和方法。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小组讨论和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阶段:实践项目和设计作业(预计时长:4周)在第三阶段,教师将引导学生进行实践项目和设计作业,以应用他们所学的理论知识和设计技巧。

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真实或模拟的建筑设计项目,例如设计一个小型建筑或对一个现有建筑进行改造。

在这个阶段,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方面地考虑问题,包括功能性、美学、可持续性等方面,并帮助他们提高设计方案的质量和创造性。

第四阶段:作品展示和评价(预计时长:1周)在第四阶段,学生将展示他们的设计作品,并接受教师和同学的评价和反馈。

教师可以组织一个作品展示和评价的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设计成果,并从他人的意见中获得启发和改进。

这个阶段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自己设计作品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并通过反思和修正,提高他们的设计能力和水平。

第五阶段:总结和闭环(预计时长:1周)在最后一个阶段,教师将帮助学生总结整个建筑设计教学过程,并进行闭环的思考。

2019级五年制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进程表--上报

2019级五年制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进程表--上报

32 2 32
32
3 001A003 经济政治与社会
32
必 4 001A375 哲学与人生
32
修 德课
5
000A485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48
育 课
6
000A491-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 000A492 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1-2
64
7
001A487001A490
形势与政策1-4
32
2 32 2 32 3 48 4 64

修 课
4
000A025000A029
英语1-5
化 课
5
001A030001A032
英语6-8
320 20 320
64 64 64 64 32 32
256 16 256
64 64 64 64

96 6 96
64 32

320 20 320
64 64 64 64 64

96 6 96
32 32 32
6
3
001C046001C047
公益劳动1-2
小计
1 411A001 应用文写作与训练
3 411A003 音乐欣赏
6 411A006 文学欣赏
小计
1 411B012 给排水工程
2 411B013 房地产开发
3 411B014 钢结构施工
4 411B037 B与实务
30
1
30
2W 2W 2W 2W
2W 1W
9 410C081 顶岗实习
420 14
420
14W
10 410C082 毕业设计
120 4
120
4W

建筑设计教学进程安排模板

建筑设计教学进程安排模板

建筑设计教学进程安排模板一、课程目标及背景在建筑设计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制定一套科学的教学进程安排模板来指导学生学习和实践,以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提高设计能力的目标。

本文将以建筑设计教学进程安排模板为主题,介绍一种适用于建筑设计专业的教学进程安排模板。

二、课程大纲及教学目标1. 课程大纲建筑设计课程大纲主要包括课程背景、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等内容。

教师应该明确课程背景,描述课程所属学科、基本原理和应用领域等信息。

教学目标应明确具体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目标,提高学生的设计思维和创新能力。

教学内容要详细介绍每个教学单元的主题、目标、内容和评价方式等。

最后,教学方式应选择适合建筑设计教学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活动。

2. 教学目标建筑设计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提高其对建筑设计美学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2) 增强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使其具备独立完成建筑设计项目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使其能够与他人合作完成复杂的设计任务。

(4)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设计中的难题。

三、教学进程安排模板1. 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教学内容应根据课程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安排。

一般建筑设计教学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前期准备阶段:介绍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和创新能力。

(2) 案例分析阶段:通过分析典型的建筑设计案例,加深学生对建筑设计原理和方法的理解。

(3) 设计方案阶段: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完成一个小规模的建筑设计方案。

(4) 方案优化与展示阶段:学生对设计方案进行修改和优化,并进行展示与评价。

2. 学生作业和评价方法在每个教学单元结束后,教师可以布置相应的作业和评价方法,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提升。

作业可以包括设计报告、设计草图、设计模型等形式,评价可以通过作业评分、小组讨论和设计成果展示等方式进行。

建筑学生五年学习计划

建筑学生五年学习计划

建筑学生五年学习计划第一年: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在建筑学专业的第一年,学生需要建立对建筑学的基本概念和技能的了解。

在这一年中,学生将学习基本的建筑理论、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以及建筑材料和结构的基本知识。

此外,学生还将学习一些基本的建筑绘图和模型制作的技能。

在课程设置上,学生需要学习建筑史、建筑设计原理、建筑构造、建筑材料、建筑绘图和建筑制图。

在这一年中,学生将建立对建筑学的基本认识和技能储备,为将来的学习奠定基础。

第二年: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深化在建筑学专业的第二年,学生将深化对建筑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学生将在建筑设计、建筑结构、建筑材料和建筑技术等方面进行更深入的学习。

该阶段将涉及建筑设计原理的深入理解,建筑模型制作技能的提升,建筑绘图技术的纯熟,以及建筑结构设计和建筑材料性能的深化认识。

在课程设置上,学生将学习建筑设计原理深化、建筑结构设计深化、建筑材料性能深化、建筑设计与实践、建筑模型制作与展示等。

除了课堂学习,学生还需要参与一定的建筑设计和模型制作实践活动,提高实践能力。

第三年: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的培养在第三年,学生将主要对建筑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进行培养。

学生将通过设计实践、施工实践、调研实践等,提高对建筑设计、施工和管理的实际操作能力。

此外,学生还需进行一定的专业理论研究和学术论文撰写,学习如何进行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

在课程设置上,学生将进行建筑设计实践、建筑施工实践、建筑调研实践、建筑理论研究、学术论文写作等。

此外,学生需要参与一定的社会实践和实习活动,与实际的建筑设计和施工工作接轨,了解行业动态和就业需求。

第四年: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的提升在第四年,学生将主要进行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的提升。

学生将在建筑设计、建筑施工和建筑管理等方面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和实践。

该阶段将重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在课程设置上,学生将进行建筑设计实践深化、建筑施工实践深化、建筑管理与评估、建筑创新与创意、团队合作与领导力等。

建筑学五年学习计划

建筑学五年学习计划

建筑学五年学习计划第一年:基础阶段在建筑学的第一年,我将主要致力于打好坚实的基础。

我将学习建筑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包括建筑设计原理、建筑构造、建筑材料和建筑历史等。

我将注册参加建筑学基础课程,包括建筑史、建筑设计和建筑结构等。

此外,我还将通过实地考察和参与项目,加深对于建筑实践的理解。

第二年:理论深化在第二年,我将进一步深化学习建筑学的理论知识。

我计划注册参加更加专业化的建筑学课程,包括建筑科学、建筑技术和建筑环境等方面的课程。

我还将从事一些实践项目,参与一些建筑实践,以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

在这一年中,我还计划提高自己的设计能力,通过参与一些小型设计项目,逐渐积累设计经验。

第三年:设计深化第三年对于我来说将是设计的深化和毕业设计的准备阶段。

我将加强自己的设计能力,学习建筑设计的理论和实践,参与一些实际项目,并进行一些设计实践。

同时,我还将参加一些专题研究课程,扩展自己的思维和学识。

此外,我还计划注册学习建筑规划和城市设计等相关课程,从而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

第四年:实践深化在第四年,我将注重加强自己的实践经验。

我打算参加一些实践项目,包括实习和志愿者服务等,以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

我还计划注册学习一些关于建筑经济学、建筑法律和建筑管理等相关课程,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另外,我还将注册学习一些关于建筑新技术和新材料等相关课程,以跟上建筑技术的发展。

第五年:毕业设计和深化在最后一年,我将注重毕业设计的准备和深化自己的学习。

我将加强自己与导师的沟通,确定毕业设计的课题,并为毕业设计做充分的准备。

与此同时,我还将学习建筑领域的最新发展和研究成果,以推动自己的专业发展。

我还打算注册学习一些关于建筑创新和建筑理论研究等相关课程,以拓宽自己的学识领域。

总结:通过五年的学习,我将全面掌握建筑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具备扎实的实践能力和设计能力,具备综合素质和学术素养。

同时,我还将通过毕业设计和实践项目将自己深化和提升,为将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建筑学科教学工作计划表

建筑学科教学工作计划表

强师计划培训简报内容一、培训目的强师计划是为了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优秀教师培养工程。

通过本次培训,旨在帮助参训教师深入了解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的最新理论和成果,增强专业素养,提高教学水平。

二、培训内容1. 理论课程:(1)教学理论与方法:深入探讨教学理论与方法,包括课堂教学设计、教学评价、师生关系、情感教育等方面的内容。

(2)教学技能与实践: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教学演示等形式,帮助教师掌握教学技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 实践课程:(1)课堂教学实践:参训教师将分成小组,通过组织课堂教学活动,进行实践教学,互相观摩、点评,提高教学水平。

(2)学科教研:指导教师进行学科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互相学习、交流,提高学科教学水平。

3. 线上课程:(1)在线教学:学习和掌握在线教学技能,提高教师在线教学的能力和水平。

(2)数字化教育:了解数字化教育的最新趋势和发展,培养教师适应数字化教学的能力。

三、培训形式1. 线下培训:开设理论课程、实践课程,设置互动交流环节和实践实验环节,着重培养教师的实际教学能力。

2. 线上培训:通过网络会议、直播讲座、线上讨论等形式,进行教学理论和技能的传授,让教师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

3. 实践教学:组织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实践活动,通过观摩、点评等方式相互学习、促进教学水平提高。

四、培训安排1. 线下培训时间:每周末连续进行两个月,每天上午8:30-12:00,下午1:30-5:00。

2. 线上培训时间:每周三次,每次2小时,具体时间由培训组织方根据实际情况安排。

3. 实践教学安排:每周末参训教师进行一次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由培训中心统一安排观摩和点评。

五、培训效果1. 专业素养提升:通过本次培训,教师将深入了解教育教学最新理论和成果,提高专业素养。

2. 教学技能提高:通过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相结合的培训方式,教师将掌握更多教学技能,更好地应对实际教学工作。

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本科(五年制) 教育评估程序与方法

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本科(五年制) 教育评估程序与方法

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本科(五年制)教育评估程序与方法一、评估程序框图二、程序与方法(一)申请与审核1、申请条件1.1申请单位须是经教育部批准的建筑学专业所在的高等学校。

1.2申请学校从申请日起往前推算:(1)创办专业时即是五年制的学校,必须有连续三届或三届以上的建筑学专业本科毕业生;(2)创办专业时是四年制后改为五年制的学校(需有教育主管部门批准改学制的批文),必须有连续五届或五届以上、且至少有一届五年制的建筑学专业本科毕业生。

1.3申请学校的建筑学专业办学条件必须满足《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本科(五年制)教育评估标准》中的有关要求。

2、申请报告申请学校应向评估委员会递交申请报告,申请报告内容为:一、学校概况和院系简史二、院系组织状况三、师资状况及师生比四、教学计划和教学情况五、教学空间与设施六、建筑学专业书刊状况七、教学经费在报告中应对上述所列各项内容进行说明并提供资料。

3、申请审核评估委员会收到学校申请报告后,即对申请报告进行审核,并作出审核决定:(1)受理申请。

即通知申请学校递交自评报告(时间见附表)。

(2)拒绝受理。

由于申请学校尚不具备申请评估的基本条件,或由于对其提出的问题的答复不符合要求,评估委员会可拒绝受理申请,并告知学校拒绝受理的理由。

在审核过程中,评估委员会有权要求申请学校对某些问题作出答复或进一步提供证明材料,或派视察人员进行实地审核。

申请学校必须配合评估委员会的审核工作。

在提出申请以前,申请学校可以请求评估委员会进行指导和咨询,所需费用由申请学校负担。

申请及审核工作每年举行一次,各申请学校应在8月10日以前向评估委员会递交申请报告一份,评估委员会应在9月30日以前作出审核决定,并通知申请学校。

(二)自评与审查1、自评目的自评是建筑学专业所在院系对自身的办学状况、办学质量的自我检查,主要检查办学条件、教学计划是否达到评估标准所规定的要求,以及是否采取了充分措施,以保证教学计划的实施,教学成果达到评估标准要求。

建筑生五年学习计划

建筑生五年学习计划

建筑生五年学习计划第一年在第一年里,建筑生需要打好学习的基础,主要学习基础的建筑理论知识和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

首先需要学习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建筑设计概论、建筑设计原理、建筑设计造型学等;其次是建筑的历史文化,包括中国建筑史、世界建筑史、建筑文化及相关的历史学科;此外,还需要学习相关的建筑技术和材料知识,包括建筑结构、建筑材料、建筑施工技术等。

另外,第一年还需要加强绘图能力和模型制作技能,通过绘图和模型制作来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

此外,还需要提高英语水平,因为建筑领域的大量文献和资料都是用英文撰写的,所以英语水平对于将来的学习和研究是非常重要的。

在学习的过程中,建议建筑生多参加一些实践项目或比赛,以提升自己的设计能力和实践能力。

这些实践项目可以是校内的设计课程、实习项目,也可以是校外的设计竞赛、设计实践等。

第二年在第二年里,建筑生需要进一步学习建筑设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除了继续深入学习建筑设计的理论和方法外,还要学习一些专业的设计课程,如住宅设计、商业建筑、公共空间设计等。

同时还要加强对建筑技术和材料的了解,学习建筑结构设计、建筑材料选用、建筑施工工艺等知识。

另外,在第二年里建筑生还需要学习一些与建筑相关的辅助学科,如城市规划、景观设计、室内设计等。

这些学科虽然不是建筑生的主要专业,但对于了解建筑与环境、建筑与景观等方面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同时,建议建筑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开展一些小型的设计项目,并参与一些实践性的实习活动,以提高自己的设计能力和实践能力。

第三年在第三年里,建筑生需要开始着手进行一些中等规模的设计项目,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中。

这些设计项目可以是校内的大型设计课程,也可以是校外的实习项目或竞赛项目。

通过这些设计项目的实践,建筑生可以逐渐提高自己的设计水平和实践能力。

另外,第三年还需要进一步学习建筑设计的理论和方法,包括建筑设计的创意方法、建筑设计实践、建筑设计理论与方法等方面的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期分配(周学时*周数) 7 20周 8 20周 9 20周 10 20周
2*16
2*16
2*16
2*161*16来自8学时4*16 4*16 6*16 4*16 6*16 4*16 4*16 4*16 4*16 40*3 40*20 20*8 40*12
2*16 4*16
28 27
叶琴
最后3周为课程设计 。
4*16 4*16 4*16 4*16 4*16
选 41 3070415 建筑法规 修 42 3070416 工程招标与合同管理 课 总数 总 计 理论学时 实践学时 总学时
4
227
主管院长:
张鑫
教研室主任:
叶琴
计划编写人:
叶琴
备注:每学期共计20周,其中课堂周数按16周计,每学期里面有1周为考试时间,考试周不作学时, 每学期最后3周为课程设计 。
20周 20周 20周
20周 20周 20周
入学教育 军训 劳动课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 基础 体育 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英语 语文 数学 计算机文化基础 毛、邓、三 形势与政策 就业与创业教育 建筑制图与识图 建筑力学 建筑材料 房屋建筑学 土建工程CAD 建筑施工技术 建筑工程测量 建筑工程概预算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 混凝土与砌体结构 钢结构 建筑施工组织管理 建筑抗震设计 高层建筑施工 社会实践 顶岗实习 毕业设计(论文) 毕业实习 课程设计
附件1
课 序 程 类 号 型 1 2 3 4 5 公 共 基 础 课 6 7 8 9 课 程 编 号 306x001 306x002 306x003 3060101 3060102 3060103 3060104 3040101 3060105
五年制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进程计划表
课程名称 学 分 数 1 2 1 4 8 8 8 28 20 16 8 4 1 2 4 4 4 4 4 4 4 6 4 6 4 4 4 4 3 23 8 12 4 2 64 256 128 128 448 320 256 128 64 16 32 64 64 64 64 64 64 64 96 64 96 64 64 64 64 120 920 160 480 240 32 64 4816 2165 2555 2165 2555 128 128 448 320 154 51 64 16 32 32 64 40 40 24 48 32 80 64 80 64 64 64 64 120 920 160 480 240 16 24 24 40 16 32 16 32 102 77 64 256 总 学 时 数 课 内 学 习 实 践 教 学 课 程 性 质 考查 考查 考查 考查 考试 考查 考查 考查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查 考查 考查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查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查 考查 23周 考查 考查 考查 12周 考试 考试 17 必修课学时 选修课学时 17 21 21 4720 96 21 28 8周 40*3 1*16
10 3060106 11 3130101 12 3060102 13 3060103 14 3130102 15 3070401 16 3070402 专 业 基 础 课 17 3070403 18 3070404 19 3070405 20 3070406 21 3070407 22 3070408 23 3070409 24 3070410 25 3070411 26 3070412 专 27 3070413 业 技 28 3070414 能 36 307X004 课 37 307X001 38 307X002 39 307X003 40
8学时
按学期分配(周学时*周数) 备 注 1周 2周 1周 1*16 1*16 1*16 2*16 2*16 2*16 2*16 2*16 2*16 2*16 4*16 4*16 4*16 4*16 4*16 4*16 4*16 4*16 4*16 2*16 1*16 2*16 2*16 2*16 2*16 2*16 2*16 2*16 4*16 4*16 4*16 4*16 2*16 2*16 4*16 2*16 2*16 2*16 4*16 1 2 3 4 5 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