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建平中学高中语文 山水田园诗教案(三) 苏教版
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建平中学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系列《

明确:思乡之情,“归思欲沾巾”
(3)找出前三联中与“思想之情”相对应的词语,并分析其作用。
明确:(独),宦游人,(偏)惊,新
“独”强调唯有自己是宦游的外地人。说明自己做客他乡为下文抒情做铺垫。
“惊,新”体现出作者对周围环境的陌生;
“偏”强调只有自己有此感受。
(4)中间两联是写景的句子,概括一下这是一幅怎样的江南春景图?并赏析其中“出,渡,催,转”这四个动词好在哪里?
明确:春意盎然,鸟语花香。
“出,渡”化静为动,“云霞”“梅柳”乃常见之物,并不新奇,可诗人将原本不易察觉的物候迁移贴切传神的展现在读者眼前,使人仿佛感受到春天的脉搏和动感。化平凡为神奇,把熟悉的境界转化为令人惊讶的新境界。
“催”字,突出了江南二月春鸟一声紧似一声欢鸣的特点。且用拟人的手法赋予客观事物“淑气”以人的情态,表现了春气之暖,之浓,之生机勃勃。
在江阴县任职时,杜审言与陆某是同郡邻县的僚友。他们同游唱和,可能即在其时。陆某原唱应为《早春游望》,内容已不可知。此诗是杜审言为唱和而作。
三、诵读诗文: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找准情感。
2)个体范读,教师纠正。
3)教师或录音范读。
1)回顾《乡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转”化静为动,将细微的环境变化春天的盎然生机展现在读者面前。四个动词使语言更加生动。
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建平中学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诗歌语言特色教学案 苏教苏教

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建平教学目标1、复习常见的诗歌语言风格,掌握区分语言风格的根本方法。
2、了解高考诗歌鉴赏中考查语言风格类题型的提问方式,归纳相应答题模式。
3、学会用归纳出的答题模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1、归纳诗歌鉴赏中关于语言风格的答题模式并解决实际问题。
2、区分语言风格的根本方法。
教学参考授课方法案例分析,导学训练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无专用教室无教学过程设计教学二次备课一、明确目标二、实施步骤1、诗歌的语言风格及鉴赏术语〔师生共同温习〕:常见的概述语言特色风格的词语清新、朴素、平实、华美、绚丽、幽默、诙谐、庄重、简约、简洁、精练、精当、生动、凝练、洗练、含蓄、明快、通俗、口语化、明白如话、豪放、雄奇、直率、婉约、婉转、幽默、工丽、苍凉雄健、委婉蕴藉、飘逸洒脱、苍凉悲壮、自然流畅、沉郁顿挫、清新典雅、婉约凄切、新鲜活泼、气势磅礴、奇特新颖等。
〔师补充:诗歌的语言风格不止上述词语,还比方:朦胧隐晦、幽默挖苦、婉转缠绵、雄壮浑厚、强健刚毅等等,需要同学们在实际训练中总结积累。
〕3、方法指津〔生讨论,师点拨〕:区分诗歌语言风格的一般途径。
①知人论世,了解名家风格;②品读诗句,把握思想情感;③明确类别,区分题材体裁;④重视背景,关注朝代文风。
师生共同温习明确方法教学教学二次备课高三语文知识点稳固:鉴赏诗歌语言中的语言风格 XXXX 、3、2〔学案〕 编写人:魏颖 审核人:王苏梅教学目标1、复习常见的诗歌语言风格,掌握区分语言风格的根本方法。
过程设计 三、典例分析〔生讨论,师点拨〕: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 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问:该诗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答:本诗语言朴实无华,平易通俗。
〔点明特色,步骤一〕“抱膝〞二字生动地勾画出作者呆坐思亲的神态,“影半身〞更显形影相吊孤单寂寞的情状,给人极大的孤独感和真实感。
诗歌鉴赏之田园诗鉴赏教学案(苏教版高三) 教学设计

⒈《考试说明》对诗歌鉴赏的总体要求:⑴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⑵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E。
⒉《考试说明》对古代诗歌鉴赏的要求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具体阐释:①理解诗歌中词语的含义。
诗歌中的词语多是内涵丰富、文学性很强的词语,正确理解这些词语在诗歌中的含义,对于正确分析综合并鉴赏诗歌,有着重要的意义。
如果对诗歌中词语的含义不能正确理解,也就很难谈得上对于整首诗作分析和鉴赏。
②概括诗歌的中心思想。
每一首诗歌都表达一定的思想,高考通过对概括诗歌中心思想的考查,透视考生的整体概括能力。
③分析作者在诗歌中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
诗歌是作者思想的产物,同一事物,作者的世界观不同,处境不同,审美情趣不同,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就不同。
古代诗歌阅读,就是要透过诗歌的语言外壳,发掘出作者在作品中的思想情感。
④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诗歌是艺术地运用语言,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高考通过对诗歌形象、语言和艺术技巧鉴赏的考查,可以评估出一个人的文学品位。
⑤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对文学作品思想内容的评价属于创造思维的范畴,不但需要调动考生阅读的积极性,还要开动考生主观思维的机器,因此,科学地评价一首诗的思想内容,非要下一番苦功不可。
近年来高考诗歌命题有以下特点:⒈取材多样化。
唐诗宋词虽然仍占主要地位,但古诗、元曲、明清诗词也有录用。
⒉题材丰富多彩。
遍及田园、山水、咏怀、羁旅行役、边塞、风物、咏史等多个侧面。
⒊考查方式多样。
除传统的单诗鉴赏外,2007全国高考卷中,比较鉴赏的比重明显加大,共有5套考查了比较鉴赏,其中浙江卷将三篇作品进行了比较鉴赏,一首唐诗,一首金词,一首元曲。
⒋主观题型是命题的主流。
除上海卷有1题采用客观题外,其余各卷均为主观题。
⒌考查综合程度高。
往往有将语言、形象、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多个因素放在一起综合考查,单独考查其中一个方面的很少。
⒍分值一般设定在6~8分,题量大多为1~2个。
高三语文《山水田园诗》导学案苏科版[推荐]
![高三语文《山水田园诗》导学案苏科版[推荐]](https://img.taocdn.com/s3/m/520278c3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96.png)
高三语文《山水田园诗》导学案苏科版[推荐]第一篇:高三语文《山水田园诗》导学案苏科版[推荐]江苏省灌南高级中学高三语文《山水田园诗》导学案苏科版学习目标① 了解归纳山水田园诗词的相关常识。
② ②掌握鉴赏山水田园诗的基本方法。
一、学习过程(一)高考真题:1.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2012 广东卷)余杭四月 [元]白珽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
①朱樱青豆酒,绿草白鹅村。
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
②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
【注】①朱樱:樱桃的一种。
②昼门关:蚕人家为防外人冲犯而终日紧闭门户。
(1)颔联在写景上多种表现手法。
指出其中一种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一晴生意繁”是什么意思?体现在诗中哪些地方?请简要分析。
(4分)2.阅读这首宋诗,完成问题(2012 辽宁卷)初见嵩山张耒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注】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
(5分)(1)作者初见嵩山是什么心情?这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出来的?请结合全诗简析。
(5分)(2)“数峰清瘦出云来一句妙在何处?“清瘦”有何精神内涵?(6分)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2012 安徽卷)①最爱东山晴后雪[宋]杨万里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只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注]①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首。
(1)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
(4分)(2)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涌”二字的妙处。
(4分)4.阅读下面的这首诗,回答问题。
(2011 福建卷)①晓至湖上【清】厉鹗出郭晓色微,临水人意静。
水上寒雾生,弥漫与天永。
②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
稍见初日开,三两列舴艋。
③安得学野凫,泛泛逐清景。
【注】①湖:杭州西湖。
②折:弯曲。
③景:影。
(1)这首诗情感丰富,请作分析。
(3分)(2)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进行赏析。
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建平中学高中语文第三专题声声慢教案1苏教版必修4

3、全班齐读
教学过程设计
教
学
二次备课
明确:A、“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B、“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详析首句:“寻寻觅觅”写词人的神情、动作,反映了她内心若有所失的精神状态。这丢失的东西,可能是流亡以前的太平生活,也可能是丈夫在世的爱情,还可能是心爱的文物或别的什么。“冷冷清清”写的是环境的“冷清”,更衬托出词人心境的“清冷”。这般的寻觅不仅没找回失去的东西,不但没减轻词人内心的伤痛,反而让她在这冷清的环境中产生一种凄凉、惨淡、悲戚的情感来,“凄凄惨惨戚戚”三组叠词反映出了词人内心世界的巨大伤痛。这七组叠字的使用虽后有来者,却绝对是前无古人的。使用叠字,一方面可使词作读来琅琅上口,增加作品的音乐美,另一方面也使词人的悲凄感情进一步增强。
2、间接抒情—抓意象分析愁情
明确:主要意象——淡酒、急风、过雁、黄花、梧桐、细雨
A、酒——“愁”的象征
“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的曹操曾发出“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的感慨,但这种功业难就的苦痛并不是几杯酒可以消融的,以致于“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这也正如“斗酒而出百篇”的“诗仙”李白所言“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之所以说是淡酒,则更突出了词人愁情太重,酒力压不住心愁。一个“淡”字,表明了作者晚年是何等凄凉惨淡。
二、知人论世
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南渡前:内容——闺怨离愁
词风——清丽柔媚
南渡后:内容——怀旧悼亡
词风——凄婉哀怨
三、朗读感知
1、学生朗读,正音
2、自由朗读,体会感情
3、读了这首词你读出了什么?
四、鉴赏
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建平中学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三第四

贯:指要根据上下文语境,灵活贯通地翻译。这往往指前五种方法都用上了还不能解决问题时。
因为对文言文翻译而言,我们首先要“直译”(留删换调补),在“直译”不能完成时,不得已才用“意译”,这个“贯句翻译课文。
六.课堂小结:
6.找出固定句式并翻译。
7.请6位同学每人翻译一句话。要求直译。
课外作业
完成《秋水》学案
教学小结
备课时间
年月日
编写人:董志坤审核人:郭广华
上课时间
第周周月日
班级节次
课题
《秋水》(二)庄子
总课时数
第节
教学目标
1.学生明确文言文翻译“信,达,雅”的基本原则,并了解“留、删、换、补、调、贯”的基本方法。
2.学生可以运用工具书为本课加注。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明确基本翻译方法。
难点:凭借工具书活学活用为本课加注释。
“信”的要求是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和每个句子的含义,用现代汉语字字落实、句句落实直译出来。
“达”的要求是译文要表意要明确、语言通畅、语气不走样。
“雅”的要求是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以及风格准确的表达出来。
三.文言文的翻译步骤:
第一步:联系语境明大意
联系具体语境,把握句子大意,写出主干,抓住基本
教学参考
语文教材,语文教学参考。
授课方法
讨论法,练习法。
教学辅助手段
多媒体
无
专用教室
无
教学过程设计
教
学
二次备课
一.导入:古代柳宗元曾感慨“苛政猛于虎。”现在我们学生面对文言文学习也回有感而发“翻译猛于虎。”如何打倒这只拦路虎,请同学们将书打到p109我们一起讨论完成。
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建平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复习教案:诗词鉴赏意象3 Word版

2.点氛围:用两个复音词即可(有时需要结合诗句分析)。
3.析情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具体)情感。
三、例题分析:
夜喜遇王处士① 王绩
北场芸藿②罢,
东皋刈黍归。
相逢月满,
更值夜萤飞。
注:①处士,古代对隐居民间而有方法之人的敬称。②芸藿:锄豆,和刈黍一样,都是天的农事活动。
四、练习巩固:
吴松道中二首(其二)
晓路雨萧萧, 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 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 霜月系枫桥。
注:吴松:即吴淞,江名。
2.开头两句描写了怎么样的景色 ? 营造了怎样的氛围?(3分)
答案:诗歌开关两句写了诗人日早上乘舟在雨中赶路的情形。天刚破晓,船又启航,头天傍晚下了一场大雨,这一天清晨依旧是雨霏霏,兼以风声萧萧,江南水乡便满天飘舞树叶。营造了冷清萧条的氛围,后文抒发羁旅思乡做了铺垫。
1、了解景象题解题方法。
2、掌握景象题答题模式
教学过程设计
教
学
二次备课
1.“相逢月满,更值夜萤飞”描写了一副怎样的画面?请简要分析(4分)
答:描写一幅由溶溶明月、点点流萤所组成的山村夜画图。 月圆若白玉盘,高悬夜空,皎洁的月光洒在小路之上,田野上的流萤,也提着无数盏小灯笼在两人周围飞来飞去,映得一路星星点点,别有一番情趣。它们的出现,给这宁静安闲的山村夜增添了流动的意致和欣然的生意,使它不致显得单调与冷寂,同时,这局部的流动变幻又反过来更衬出了整个夜山村的宁静安恬。写出了两人相遇时的喜悦之情。(总写1分,分析2分,情感1分)
备 课 时 间
2016年11月12日
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建平中学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诗词鉴赏之语言教学案 苏教苏教

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建平教学目标了解炼字类和诗眼类题的答题区别能通过自主探究分析其答题思路。
教学重难点同上教学参考授课方法点拨式、讨论式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无专用教室无教学过程设计教学二次备课一、旧知回忆:炼字:这种题型要求品味这些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分析情感。
诗眼:指诗中最能表现情感意味、精神内涵的字或词。
二、自主探究:题型一炼字:木兰花〔北宋〕宋祁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红杏枝头春意闹〞是千古名句,王国维《人间词语》评此句云:〞着一“闹〞字面境界全出。
请说说你的理解?答案范例:①闹,本指热闹,此处指春意盎然。
②红杏的枝头,开满了绚烂的花朵。
③诗人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花满枝头充满生机的景象,以动写静,把无声的姿态描摹得好似有声音,在视觉里获得听觉的感受。
表现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题型二诗眼: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王昌龄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
清辉淡水木,演漾在窗户。
苒苒几盈虚,澄澄变今古。
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千里其如何,微风吹兰杜。
古人写诗讲究一字传神,请简析“是夜越吟苦〞中苦的妙用。
学生了解考题类型自主探究,归纳答题方法。
讨论完成稳固练习纠错,整理。
贾岛注重用字推敲,请对第三联中的“藏〞“透〞二字作简要赏析。
〔4分〕题2明确:①“藏〞字,运用拟人手法,描绘人行之迹很快便为大雪覆盖的边塞雪景,写景生动,颇有画意;一个“藏〞字,已包含大雪纷飞、道路莫辨、行人稀少等多重意蕴。
②“透〞字,极为传神地展现了林间本诗以“乱〞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
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暗写诗人心烦意乱。
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乱〞的局部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
颈联转写忧国之思,以天地凄凉的色教学教学二次备课诗词鉴赏炼字、诗眼〔语言〕学案题型一炼字:过程设计 答案范例:①苦是凄苦,痛苦的意思,②作者借此感慨时光流逝、朝代更替、故土难回、友人命运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水田园诗
教学目标分析讨论例诗《山居秋暝》
掌握山水田园诗的鉴赏方法及解题思路
教学重难点重点:带领学生分析《山居秋暝》
难点:掌握山水田园诗的鉴赏方法及解题思路
教学参考
网络、教材、教参
授课方法
诵读式、讨论式、点拨式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课件
专用教室无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二次备课
一、自主先学
1、走近王维
王维(701——761),字摩诘,唐朝具有多方面艺术才能的田园诗人。
其思想以四十岁为限分前后两个时期。
早年王维积极用世,是至情至性之人,用诗笔写爱情,写亲情;四十岁后,则清心寡欲,流连山水,寄情田园,他在长安东南置下宋之问的辋川别墅,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山居秋暝》就是他隐居生活中的一个篇章。
2、诵读诗词
二、小组讨论
1、诗题解读:“山居”、“秋暝”分别是什么意思?
“山居”:山中的居所;“秋暝”:秋天的傍晚。
本诗写山中居所秋天傍晚景象。
2、诗句意象
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雨后空山、天色已晚(背景)
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景物:月、松、泉、石(主体)
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人事:浣女归、渔舟下(主体)
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诗人归隐愿望(抒情)
王孙自可留。
3、意象解读
意象是指蕴孕着主观情感的客观景物或事物。
诗歌最
学生阅读学案完成自主先学
2、学生齐读感知诗歌情感
3、讨论分析,研读诗歌
4、鉴赏方法及解题思路:(通过例诗总结山水田园类诗词的鉴赏方法)
山水田园诗一般鉴赏方法是把握意象特点,分析意境是关键环节。
在此基础上去把握诗歌情感,鉴赏手法,体悟语言风格。
1.把握意象:
①找准、找全典型意象;
②观察物象的组合方式(上下、远近、高低、里外、俯仰等);
③体会画面的色彩,感受画面的色调;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二次备课
主要的特点是抒情,而情感的载体和媒介是意象。
诗中所选意象又承载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明月:皎洁、静谧、安宁——内心平和,情操高尚。
松柏:坚挺、傲岸、耐寒——正直,高洁,坚强。
清泉:清灵、洁净——生命,活力,高洁。
翠竹:本固性直,宁折不弯,心空节贞——积极向上,正直谦虚,气节坚贞,品质高洁。
4、情感解读:
A、美好的景色衬托出诗人怎样的心情?(缘景明情)
“一切景语皆情语”,“一片自然景色,便是一个心灵的世界。
”诗人笔下清幽明净的山景、淳朴和谐的民风,正是他理想的生活环境,因而愿意归隐于此。
表现了诗人热爱自然,安于隐逸的情怀。
景清幽、明净,以物芳而明志洁;人淳厚、朴实,以人和而望政通。
B、春芳已歇,作者为什么还乐意在此?
自然美:明月青松清泉白石翠竹青莲——清新宁静美好
生活美:淳厚朴实勤劳善良和平安乐
和谐美:景人完美组合天人合一——优美的田园生活图景
5、感悟诗境:
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清光,石上清泉的声音,浣衣村女的笑声,渔舟穿过荷丛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有声有色,有景有人,有静有动,构成了清新秀丽的乡村生活图景。
6、课堂小结:
《山居秋暝》以精确生动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幽静清新的美好山村图画。
于诗情画意中寄托了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的追求,含蕴丰富,耐人寻味。
王维山水诗主要艺术特色:清新、明丽、蕴蓄,饶有情致,富有生气。
善于抓住景物的特征,予以刻画,构成优美的意境。
同时,作者又善于赋予静态的画面以动态和音响,把画面、声响、动作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交织在一起,使画中有诗,诗中有画,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④注意画面的动态、静态;
2. 分析意境:
①结合意象特点展开联想与想象,描摹诗歌图景。
②概括景象(意境)特点。
3. 体会情感:结合意境特点剖析作者思想情感。
一切景语皆情语。
4. 鉴赏手法:注意从描写、抒情、修辞等角度考虑,并结合诗作分析。
5. 品味语言:山水田园诗的语言风格多为质朴自然、清新洗练、清幽淡雅的。
课外作业完成学案内容整理背诵
教学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