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 七年级上 科学《地球》知识点

合集下载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科学上册复习知识点:第一章地球上的生物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科学上册复习知识点:第一章地球上的生物

第一章地球上的生物第1节、艳丽多姿的生物1、动物和植物都是生物,它们生活和居住的地方叫做栖息地或生境。

2、陆地环境复杂,水分不够充分,温度变化较大,陆生生物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影响也较大,造就了适应多种环境的、形态和生活习性各异的生物。

(1)陆生植物的生活离不开土壤,大多数陆生植物将根系固定在土壤中,茎支撑着枝、叶向空中伸展。

①叶片大多数为绿色扁平状,特殊环境下的植物的叶片会发生适应环境的变化。

如沙漠中仙人掌的针状叶;②茎大多数为直立茎,为了适应生存空间,有的茎特化为匍匐茎、缠绕茎和攀援茎;③花大多数很鲜艳,这是花对昆虫传粉环境的适应,很轻的花则适应于风力传粉;④果实形式多样,颜色鲜艳的能引诱动物捕食,结构轻巧的有利于风力传播,比重轻的有利于水流传播等。

(2)陆生动物栖息地的环境不稳定,气候、土壤和生物环境经常变化,使陆生生物对环境的变化产生许多适应。

①发达的附肢支撑身体,能在陆地上运动,以捕食和避敌;②身体表面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皮肤,以适应水分相对较少的陆地环境;③有的能长毛和脱毛,以适应环境气温的变化;④有的有“拟态”、保护色或警戒色,以逃避敌人;⑤有的进行土壤穴居生活等。

(3)水环境比陆地环境稳定,营养物质比较容易获得,温度变化小,但氧气的含量较空气中低。

水生植物多种多样、形态各异。

水生动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也与其生存环境相适应。

第2节、生物的基本特征1、生物的共同特性是生物都能感觉、运动、生长,能从环境中摄取营养物质(食物)和氧气,并排出废物。

生物通过氧气的作用,从食物中获得能量。

生物都能进行生殖,产生像双亲的新个体。

2、生物能进行生命活动而非生物则不能。

3、生物的基本特征是能进行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具有应激性和运动能力,以及进行繁殖和遗传。

【启迪与拓展】例1 下列动物对环境的适应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拟态的是()A、大刀螂B、黄蜂C、竹节虫D、避役分析:不同的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方式是不同的。

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7章《地月系》知识点回顾

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7章《地月系》知识点回顾

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7章《地月系》知识点回顾、二节地球的运动昼夜与四季一、“地心说”和“日心说”1、地心说:希腊天文学家拖勒玫地球是世界万物的中心,天上的日月星辰都在围绕地球旋转2、日心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天体运行论》3、伽利略用自制望远镜观测天空,为“日心说”提供有力的观测依据二、太阳高度角与竿影的变化(一)太阳高度角1、定义:太阳光与地面之间的夹角,简称太阳高度2、太阳高度角与竿影长短的关系:太阳高度角越大,竿影越短;太阳高度角越小,竿影越长;当竿影为0时,出现太阳直射的现象。

3、太阳高度角与季节的关系(1)春、秋两季:太阳高度角适中(2)夏季:太阳高度角较大,竿影较短;其中夏至日太阳高度角最大,竿影最短。

(3)冬季:太阳高度角较小,竿影较长;其中冬至日太阳高度角最小,竿影最长。

买楼时应以冬至日的楼影长度来计算两幢楼房间的距离。

(二)竿影的变化1、方向变化(对于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上午太阳位于东南,竿影位于西北;正午太阳位于正南,竿影位于正北;下午太阳位于西南,竿影位于东北。

2、长度变化:上午逐渐变短,正午最短,下午逐渐变长。

三、地球的运动(一)自转1、自转周期:大约是24小时,即1日1日=24小时=1440分=86400秒2、特点:倾斜,自转几乎是均匀的3、围绕的中心:地轴4、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5、为何感受不到地球在自转:(1)地球非常巨大,旋转时非常平稳(2)我们以同样的速度跟着地球一起转动6、如何证明地球在自转: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昼夜交替现象7、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1)昼夜交替现象(2)一天中太阳高度角的变化(一天中竿影长度的变化)(二)公转1、周期:365.25日把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间隔称为地球公转周期2、围绕的中心:太阳3、方向:自西向东4、公转轨道:接近于圆形的椭圆5、公历:(1)定义:以地球公转运动为依据编制的历法(2)1年=365日1闰年=366日每隔4年为一闰年闰年多出一日为2月29日逢世纪年需被400整除才算闰年6、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1)形成四季的变化(2)造成一年中昼夜长短的变化(3)造成一年中太阳高度角的变化(一年中竿影长度变化)(三)古代的计时仪器:日晷、日圭、沙漏、漏刻(四)古代天著名的文学家:张衡(地动仪、浑天仪)、祖冲之、一行、郭守敬四、昼夜现象1、成因(1)内因: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近乎圆球的球体(2)外因:在同一时间内,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2、昼半球和夜半球(1)地球向着太阳的一面是白天,叫做昼半球;背着太阳的一面是黑夜,叫做夜半球。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科学上册复习知识点:第一章 地球上的生物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科学上册复习知识点:第一章 地球上的生物

第一章地球上的生物第1节、艳丽多姿的生物1、动物和植物都是生物,它们生活和居住的地方叫做栖息地或生境。

2、陆地环境复杂,水分不够充分,温度变化较大,陆生生物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影响也较大,造就了适应多种环境的、形态和生活习性各异的生物。

(1)陆生植物的生活离不开土壤,大多数陆生植物将根系固定在土壤中,茎支撑着枝、叶向空中伸展。

①叶片大多数为绿色扁平状,特殊环境下的植物的叶片会发生适应环境的变化。

如沙漠中仙人掌的针状叶;②茎大多数为直立茎,为了适应生存空间,有的茎特化为匍匐茎、缠绕茎和攀援茎;③花大多数很鲜艳,这是花对昆虫传粉环境的适应,很轻的花则适应于风力传粉;④果实形式多样,颜色鲜艳的能引诱动物捕食,结构轻巧的有利于风力传播,比重轻的有利于水流传播等。

(2)陆生动物栖息地的环境不稳定,气候、土壤和生物环境经常变化,使陆生生物对环境的变化产生许多适应。

①发达的附肢支撑身体,能在陆地上运动,以捕食和避敌;②身体表面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皮肤,以适应水分相对较少的陆地环境;③有的能长毛和脱毛,以适应环境气温的变化;④有的有“拟态”、保护色或警戒色,以逃避敌人;⑤有的进行土壤穴居生活等。

(3)水环境比陆地环境稳定,营养物质比较容易获得,温度变化小,但氧气的含量较空气中低。

水生植物多种多样、形态各异。

水生动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也与其生存环境相适应。

第2节、生物的基本特征1、生物的共同特性是生物都能感觉、运动、生长,能从环境中摄取营养物质(食物)和氧气,并排出废物。

生物通过氧气的作用,从食物中获得能量。

生物都能进行生殖,产生像双亲的新个体。

2、生物能进行生命活动而非生物则不能。

3、生物的基本特征是能进行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具有应激性和运动能力,以及进行繁殖和遗传。

【启迪与拓展】例1 下列动物对环境的适应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拟态的是()A、大刀螂B、黄蜂C、竹节虫D、避役分析:不同的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方式是不同的。

华东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 地球上的生物知识点复习(含答案)

华东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 地球上的生物知识点复习(含答案)

一、艳丽多姿的生物1.生物生活和居住的地方称为__________或__________。

2.土壤为植物的生长提供了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大多数陆生植物的根具有__________的作用。

3.陆生植物的叶对环境的适应(1)植物的叶片大多呈__________色扁平状,能吸收__________进行光合作用,制造__________。

(2)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是对__________环境的适应;捕蝇草的捕虫叶是对__________环境的适应;阔叶树在冬天有的落叶有的不落叶,是对__________的适应。

4.陆生植物的茎对环境的适应(1) __________:茎直立且结实(大部分植物的茎)。

(2) __________:匍匐在地面上生长。

(3) __________:沿着其他物体呈螺旋状缠绕。

(4) __________:特有的结构攀援支持物上升。

5.陆生植物的花和果实对环境的适应(1)虫媒花:有些植物的花具有鲜艳的色彩和甜美的花蜜,柱头膨大,这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

(2)风媒花:像小麦的花一样不鲜艳,花粉很小很轻,柱头羽毛状,这是为了__________。

(3)许多果实也有艳丽的色彩或诱人的香味,这是为了吸引鸟类__________;蒲公英的种子像降落伞,这是为了借助__________散播果实。

6.总结:陆生植物的叶、茎、花、果实的形态多种多样,这是为了与__________相适应。

7.陆生高等动物为了适应陆地环境,具有___________支撑身体和______________的身体表面。

8.鸟类适应飞行生活的特征:身体呈__________,前肢变为_______,__________中空、牙齿退化。

9.骆驼适应干旱沙漠环境的特征:四肢底部有__________,驼峰内贮有__________,具有__________个胃。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知识提纲:第五章 地球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知识提纲:第五章 地球

新版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五章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你所知道的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古人“天圆地方”的—“不识地球真面目,只缘身在此球中。

”•能证明大地是球面而不是平面的现象:1、远方来船:先见桅杆后见船身2、时月面上的地影是圆的你还有什么证据吗?(讨论一下)•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实:1、加加林在“东方一号”上所见2、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在月球上所见3、船队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阅读P78-79的内容说出人类对地球认识的三次飞跃:1、确信大地是球面;2、地球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椭球体;确切地说,地球具有独特的地球形体•人类对地球的认识是没有穷尽的地球的大小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Km。

地球、月球、和太阳的比较第2节地球仪和经纬网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地球仪是仿照地球的形状,按一定比例缩小后制成的地球模型。

地球仪的功能——查阅经纬度位置、演示地球的运动及其产生的各种地理现象。

(即作为一种仪器的功能) 上的一些概念:地轴、两极(南极、北极)经纬网•(子午线):地球表面连接南北两极的线。

从两极上空看。

规定: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那条经线为本初子午线,即0°经线。

纬线:与赤道平行的线。

人们把赤道定为0°纬线。

•和:0°经线向东180°为东经(E),向西180°为西经(W)。

赤道以南的纬度称为南纬(S),以北的纬度为北纬(N)。

东经160°表示为160°E,北纬30°表示为30°N。

90°N就是北极,90°S就是南极。

经线•所有的纬线都不相交•所有的纬线长度都不相等•除了0°纬线其他度数的纬线有两条,分别用南纬和北纬表示。

赤道和四条特殊的纬线1、赤道:是地球上距南北两极相等的大圆,是所有纬线中最大的一条纬线。

2、回归线:太阳直射点在南北纬23.5°之间来回移动,这两条特殊的纬线称为回归线南回归线——南纬23.5°的纬线;北回归线——北纬23.5°的纬线。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科学上册5.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科学上册5.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

游一游: 不识地球真面目,只缘身在此球中。
让我们乘坐宇宙飞船去太空看看地球 真实的画面。
苏联宇航员 加加林
东方1号
阿波罗11 号
证据5.太空中拍下来的地球全身照
二、地球的大小
地球是个正球 体吗?
算一算
极 半 径 6356Km
赤道半径 6378Km
扁率
约1:300
平均半径 6371Km 大圆周长 40000Km 地球表面积 5.1亿Km2
证据2. 在海边看远方驶来的船只,总是 先看见船的桅杆,再看到船身.
实验:
探究活动
实验:
思考::
1、在你眼里,篮球表面上移动的铅笔长度怎么变化? 在平木板上的铅笔长度变不变?
2、这个现象与我们生活中的哪些现象是同一个道 理?
证据3.站得高看得远
登高望远
站的越高,看到的地平圈越大
想一想
事实上我们居住的地球是球体,为 什么看到的是平地呢?
3、下面对地球形状的四种描述中,比较符合实 际的是( )
A、赤道稍扁,两极略鼓的扁球体;
B、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扁球体;
C、极半径比赤道半径稍长的扁球体;
D、赤道半径比极半径长得多的扁球体;
作业
一、回家查找关于古人对于地球形状的各 种认识的资料
二、你还能找出其他证据证明球是球形 吗?
谢谢观看
再见
原因:我们直接能看到的只是地球 表面极小的范围,因而难以觉察到 地球的曲面。
议一议
有哪些事实可以 证明我们居住的 星球是个球体?
证据4.麦哲伦船队从西班牙出发环绕地球航行 1519-1522年
依次经过的大洋是?
(葡)麦哲伦

麦哲伦海峡
好望角

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7章《地月系》知识点回顾

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7章《地月系》知识点回顾

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7章《地月系》知识点回顾、二节地球的运动昼夜与四季一、“地心说”和“日心说”1、地心说:希腊天文学家拖勒玫地球是世界万物的中心,天上的日月星辰都在围绕地球旋转2、日心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天体运行论》3、伽利略用自制望远镜观测天空,为“日心说”提供有力的观测依据二、太阳高度角与竿影的变化(一)太阳高度角1、定义:太阳光与地面之间的夹角,简称太阳高度2、太阳高度角与竿影长短的关系:太阳高度角越大,竿影越短;太阳高度角越小,竿影越长;当竿影为0时,出现太阳直射的现象。

3、太阳高度角与季节的关系(1)春、秋两季:太阳高度角适中(2)夏季:太阳高度角较大,竿影较短;其中夏至日太阳高度角最大,竿影最短。

(3)冬季:太阳高度角较小,竿影较长;其中冬至日太阳高度角最小,竿影最长。

买楼时应以冬至日的楼影长度来计算两幢楼房间的距离。

(二)竿影的变化1、方向变化(对于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上午太阳位于东南,竿影位于西北;正午太阳位于正南,竿影位于正北;下午太阳位于西南,竿影位于东北。

2、长度变化:上午逐渐变短,正午最短,下午逐渐变长。

三、地球的运动(一)自转1、自转周期:大约是24小时,即1日1日=24小时=1440分=86400秒2、特点:倾斜,自转几乎是均匀的3、围绕的中心:地轴4、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5、为何感受不到地球在自转:(1)地球非常巨大,旋转时非常平稳(2)我们以同样的速度跟着地球一起转动6、如何证明地球在自转: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昼夜交替现象7、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1)昼夜交替现象(2)一天中太阳高度角的变化(一天中竿影长度的变化)(二)公转1、周期:365.25日把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间隔称为地球公转周期2、围绕的中心:太阳3、方向:自西向东4、公转轨道:接近于圆形的椭圆5、公历:(1)定义:以地球公转运动为依据编制的历法(2)1年=365日1闰年=366日每隔4年为一闰年闰年多出一日为2月29日逢世纪年需被400整除才算闰年6、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1)形成四季的变化(2)造成一年中昼夜长短的变化(3)造成一年中太阳高度角的变化(一年中竿影长度变化)(三)古代的计时仪器:日晷、日圭、沙漏、漏刻(四)古代天著名的文学家:张衡(地动仪、浑天仪)、祖冲之、一行、郭守敬四、昼夜现象1、成因(1)内因: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近乎圆球的球体(2)外因:在同一时间内,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2、昼半球和夜半球(1)地球向着太阳的一面是白天,叫做昼半球;背着太阳的一面是黑夜,叫做夜半球。

华师大版七年级科学 地理重点知识归纳

华师大版七年级科学   地理重点知识归纳

华师大版七年级科学地理复习资料1、地球是一个两级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球体。

2、经线是指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线垂直相交的线(半圆),它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是指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它指示东西方向。

特殊经线:0°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180°经线(日界线);西经20°经线和东经160°经线(它们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特殊纬线:0°纬线(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北纬23.5°纬线(北回归线,是热带和北温带的分界线);南纬23.5°纬线(南回归线,是热带和南温带的分界线);北纬66.5°纬线(北极圈,是北温带和北寒带的分界线);南纬66.5°纬线(南极圈,是南温带和南寒带的分界线)3、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4、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天或24小时),知道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更替、不同的经度时刻不同。

5、地球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年或365天),春分(3月21日前后)、夏至(6月22日前后)、秋分(9月23日前后)、冬至(12月22日前后)四个节气的日期和太阳直射的纬度范围。

日期太阳直射的纬度范围春分3月21日前后赤道夏至6月22日前后北回归线秋分9月23日前后赤道冬至12月22日前后南回归线 6、我国大部分位于北温带7、地图的基本要素:三大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8、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9、郊外进行越野行动选地形图;想知道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哪选政区图;去博物馆参观想知道如何坐车选交通图。

10、地球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其中陆地占29%,海洋占71%,既是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11、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红海、曼德海峡。

12、简单的天气预报图,认识常用的天气符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地球
1、我们居住的地球是个球体,地面是而不是。

能证明大地是球面而不是平面的现象:
①海边看远方来船:先见桅杆后见船身
②月食时月面上的地影是圆的
人类对地球认识的三次飞跃:
①确信大地是球面;
②地球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椭球体;
③经精确测算,夸张地说地球是个“梨球体”
确切地说,地球具有独特的地球形体。

人类对地球的认识是没有穷尽的
2、地球的平均半径为km。

3、地球的扁率。

5、地球仪是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缩小后制成的地球模型。

6、地球仪的功能——查阅经纬度位置、演示地球的运动及其产生的各种地理现象。

7、地球自转时,旋转围绕的轴线叫做。

地轴通过并于地球表面相较于两点,指向附近的一端叫北极,另一端叫南极,合称两极。

8、经线(子午线):地球表面连接的线。

从两极上空看。

9、国际上规定: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那条经线为,即经线。

10、纬线:与赤道的线。

人们把赤道定为0°纬线。

11、从0°经线向东180°为东经(E),向西180°为西经(W)。

赤道以南的纬度称为南纬(S),以北的纬度为北纬(N)。

东经160°表示为160°E,北纬30°表示为30°N。

90°N就是北极,90°S就是南极。

习惯上,以哪两条经线来划分东西两半球?
12、所有的经线都相交于两极;
所有的经线长度都基本相等;
除了0°经线和180°经线其他度数的经线都有两条,分别用东经和西经表示。

所有的纬线都不相交;
所有的纬线长度都不相等;
除了0°纬线其他度数的纬线有两条,分别用南纬和北纬表示。

13、赤道:是地球上距南北两极相等的大圆,是所有纬线中最大的一条纬线。

相关链接
回归线:太阳直射点在南北纬23.5°之间来回移动,这两条特殊的纬线称为回归线南回归线——南纬23.5°的纬线;
北回归线——北纬23.5°的纬线。

相关链接
极圈:昼夜长短达到极端,即24小时昼长和24小时夜长的南北界线
即南北纬66.5°的纬线。

南极圈——南纬66.5°的纬线;
北极圈——北纬66.5°的纬线。

14、五带的划分
(1)地球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五个带。

(2)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是划分五带的界线。

五带的气候
(1)热带终年炎热,全年皆夏。

(2)温带冷暖适中,四季分明。

(3)寒带终年寒冷,长冬无夏。

五带的成因:
(1)阳光直射,地面得到的热量多;斜射,地面得到热量少。

(2)纬度低,地面得到的热量多;纬度高,地面得到的热量少。

15、我国大部分位于什么带?
哪三大洲大部分在北温带?
哪两个大洲大部分在热带?
哪个大洲绝大部分在南寒带?
哪个大洋在北寒带?
16、以来确定的时刻称为地方时。

同一经线上的地方时相同,不同经线的
地方时不同;较东的地方时比较西的地方来得早。

17、两地经度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即经度相差1°,地方时相差4分钟)。

18、时区:是地球球面空间的划分,国际上把全球划分为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15°。

区时:各个时区采用各自的统一时刻,叫做区时,也叫标准时。

每个时区中央经线所在的地方时就是该时区的区时。

两地相隔几个时区,区时就相差几个小时。

较东的时区比较西的时区时刻来得早。

19、我国为了全国计时方便,采用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作为全国除新疆外的统一时刻,
称为“北京时间”(新疆为东六区区时称“乌鲁木齐时间”)
20、日界线三处偏离180°经线的原因:为了使日界线避免通过陆地,造成一个国家或地区
同一天分别出现两个日期。

21、东12区位于日界线西侧成为全球最东的时区而时刻最早;日界线东侧的西12区成了全
球最西的时区而时刻最迟。

经过日界线变更日期:向西+1日,向东-1日。

22、地图是提供的重要媒介。

23、地面上的各种地理事物在地图上都用各种符号表示。

地图符号是传输地理信息的特殊语言,从外形上看有点状、线状、面状之分。

地图上的注记,有的表示地名、有的表示地理事物数量。

不同性质的地理事物名称,常用不同的颜色、不同的字体来表示。

24、地图上的方位包括和。

大区域的地图上,一般应以经纬线来判定方向,用经纬网定位置。

小区域的平面图上一般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有的地图用方向标指示图上的北方。

25、地图上的比例尺,也叫缩尺,就是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的比例,即图上1cm所表示的
实地距离。

比例尺的表现形式,一般可分三种,即数字式、文字式、线段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