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容式位移传感器的设计

合集下载

电容位移传感器课程设计

电容位移传感器课程设计

电容位移传感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电容位移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掌握其基本构成和功能。

2. 学生能掌握电容位移传感器的应用范围,了解其在工程测量和自动控制领域的重要性。

3. 学生能描述电容位移传感器在测量过程中的精度和线性度特点。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电容位移传感器电路设计,并完成组装和调试。

2. 学生能通过实验操作,学会使用电容位移传感器进行距离测量,具备实际应用能力。

3. 学生能分析实验数据,评估电容位移传感器的性能,并提出改进措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电容位移传感器,培养对传感器技术的兴趣,提高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2. 学生在团队协作中进行实验操作,培养沟通与协作能力,增强集体荣誉感。

3. 学生关注电容位移传感器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到科技发展对人类生活的积极影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高二年级物理选修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传感器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高二年级学生对物理知识有一定的基础,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对新技术和新设备充满好奇心。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后续相关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电容位移传感器基本原理:讲解电容位移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包括电容的基本概念、电容传感器测量位移的原理以及影响测量精度的因素。

教材章节:第五章“传感器”第2节“电容传感器”2. 电容位移传感器的结构及特点:介绍电容位移传感器的结构组成、性能指标(如线性度、灵敏度、分辨率等)及其在测量中的应用优势。

教材章节:第五章“传感器”第2节“电容传感器”3. 电容位移传感器电路设计:讲解电容位移传感器的典型电路设计方法,包括传感器信号放大、滤波和线性化处理等。

传感器技术与应用任务3.3 电容式位移传感器的设计

传感器技术与应用任务3.3 电容式位移传感器的设计

(2)圆柱形电容式传感器
如图3-39(b),变面积型电容传感器中,平板形结构对极 距变化特别敏感,测量精度受到影响,而圆柱形结构受极 板径向变化的影响很小,成为实际中最常采用的结构。其
电容计算式为:
(3)用于角位移测量的电容式传感器 如图3-39(c),当动片有一角位移 时,两极板间的覆盖面积 就改变,从而改变了电容量。当转动角时,
1.电容式接近开关
电容式接近开关的测量头是构成电容器的一个极板,而另外 一个极板是开关的外壳。这个外壳在测量中通常是接地或与 设备连接。当物体移向接近开关时,无论是否为导体,由于 它的接近会使电容的介电常数发生变化,从而使电容量发生 变化,从而使得和测量头相连的电路状态也发生变化,由此 可控制开关的通与断。电容式接近开关所检测的物体并不限 于金属导体,也可是绝缘的塑料、玻璃、液体或其它任何材 质的物体。图3-48为电容式接近开关实物。
产生大小正比于被测加速度的位移。
图3-49为电容开关在工程中的一个应用。要求对 某个工件进行加工,工件用夹具固定在移动工作
台上,工作台由一个主电机拖动,作来回往复运
动,刀具作旋转运动。现用两个电容开关来决定 工作台何时换向。当“A”号传感器有输出信号时, 使主电机停止反转,同时,接通其正转电路,从 而使工作台向右运动;当“B” 号传感器有输出信 号时,使主电机停止正转,同时,接通其反转电
任务3.3 电容式位移传感器的设计
3.3.1电容式传感器的外形
电容式传感器做成差动式结构后,灵敏度比单极距电容传 感器提高了一倍,非线性误差大大降低了。与此同时,差 动式电容传感器还能减小静电引力给测量带来的影响,并 有效改善由于环境影响所造成的误差。
2.变面积型电容式传感器 (1)用于线位移测量的电容式传感器

电容式传感器测位移.

电容式传感器测位移.
作为一个团队分工就显得尤为重要完成了初步的工作后来到了实验室准备调试但第一次调试的结果就不是很理想于是我们反复的分析和修改还对电路模块进行了修改经过一次次的尝试之后我们把问题慢慢的解决了然后我们就针对这部分模块进行了深入思索和修改才能完成这次的课程设计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设计
题目:电容式传感器测位移
C=Ɛ /d = /d
式中,
C :电容(微微法);
Ɛ:极板间介质的介电常数,空气的Ɛ= 1;
:两个极板相互覆盖的面积(cm²);
d :两个极板间的距离(cm²);
:相对介电常数;
:真空介电常数; = 0.088542*10 F/cm。
由式可见,在3个参数中,只要改变其中一个参数,即可使电容C发生变化。如果保持其中两个参数不变,就可把另一个参数的单一变化转换成电容量的变化,即可以把3个参数中的任意一个的变化转换成电容C的变化。这就是电容式传感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本实验采用传感器为两组静态级片和一组动级片组成两个平板式变面积差动结构(两个平板是变面积电容变化量只△C=△C1-△C2)的电容位移传感器(具体平板式变面积电容式传感器原理参阅教课书),差动时一般优于单组(单边)式的传感器。它的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稳定性高。
电容量和两个极板的间隙、表面积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式表示
2、将模板上的Rw调节到中间位置(逆时针转到底再顺时传3圈)。
3、将主机箱上的电压表量程开关打到2v档,合上主机箱电源开关,旋转测微头改变电容传感器的动极板位置使电压表显示0v,再转动测微头(同一个方向)5圈,记录此时的测微头读数和电压表显示值为实验起点值。以后,反方向每转动测微头1圈即△X=0.5mm位移读取电压表读数(这样转10圈读取相应的电压表读数),将数据填入表1并作出X—V实验曲线(这样单行程位移方向做实验可以消除测微头的回差)。

一种新型电容式位移传感器电路设计

一种新型电容式位移传感器电路设计

一种新型电容式位移传感器电路设计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电容式位移传感器正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各种领域,如机械制造、汽车工业、医疗器械等。

本文将介绍一种新型的电容式位移传感器电路设计。

在传统的电容式位移传感器电路中,通常采用了电容变化量与位移之间的线性关系来实现位移测量。

然而,线性关系往往无法完全精确,且传感器精度受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

为了提高传感器的精度和稳定性,我们设计了一种新型的电容式位移传感器电路。

该电路采用了微处理器和电容变化量的比较器,通过对电容变化量的实时测量和分析,实现对位移的准确测量。

该电路的设计如下:1.传感器结构:传感器由两个金属片组成,分别固定在测量物体和静态基座上。

当测量物体发生位移时,测量物体金属片与静态基座金属片之间的电容值发生变化。

2.接口电路:传感器的金属片与电容检测电路相连接,形成一个电容。

3.电容检测电路:该电路由微处理器和电容变化量的比较器组成。

微处理器用于对电容变化量的实时测量和分析,电容变化量的比较器用于判断位移的正负,并输出相应的信号。

4.微处理器:微处理器是电路的核心部分,负责对电容变化量的测量和分析。

它通过检测电容值的变化来确定位移的大小,并将结果输出给用户。

5.电容变化量的比较器:该比较器用于判断位移的正负,并输出相应的信号。

当位移为正时,比较器输出高电平;当位移为负时,比较器输出低电平。

6.供电电路:为了保证电路的正常工作,需要为电路提供稳定的电源。

7.输出接口:通过输出端口将测量结果传输给用户,用户可以根据测量结果做出相应的操作。

通过该新型的电容式位移传感器电路设计,我们可以大大提高传感器的精度和稳定性。

该电路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和抗干扰能力,能够准确测量位移并输出相应的信号。

同时,该电路具有较低的功耗和小尺寸,适用于各种场合的位移测量。

总之,本文介绍的新型电容式位移传感器电路设计,通过引入微处理器和电容变化量的比较器,实现了对位移的准确测量。

电容式微位移传感器检测电路的设计

电容式微位移传感器检测电路的设计
分解成傅立 叶级数为 :
偏置 。A。C , r R。 , 。Ct f 和 构成 高通 滤波器 , 滤除低频 干扰 。双 T型滤波 器 的陷波 频率选 为 10k , 0 Hz运 算 放大器 A 对 于 10k 。 0 Hz的激 励 信 号 相 当 于 开 环 。运算放 大器 A。A。 , 和高 通滤 波器的 串联 电路 ,
U2 一Ul 一 2 R 1 ( R ( +j RC) o R2 2 ( R+R3 IR。 。 +2t C) 一c C R3 j R。 , 。 o
() 3
时, 这种误差 相 当小 。因此 , 设计一种改进型 的运 算
放大器检测 方法 , 大大 提 高 放 大倍 数 , 大 输 人 阻 增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0 1~2 5 (0 5 0 —0 3 10 2 7 2 0 ) 1 0 3—0 3
Ab ta t sr c :N o e i p o e i t ra e ic ir v l m r v d n e f c cr ut y f r c p ct n e t a s u e s i e eo e a e n o a a i c r n d c r s d v l p d b s d o a o e a in l a p iir Ex e i e tl e u t s o p r to a m l e . f p rm n a r s ls h w t a i e rt f0 1 a d r s l to f0 1 m a h tl a iyo . n n e o u in o . cn b c iv d ea h e e . Ke wo d :c p ct n e e s r ip a e e t y r s a a ia c ;s n o ;d s lc m n

利用电容式位移传感器测量物体位移的实验步骤

利用电容式位移传感器测量物体位移的实验步骤

利用电容式位移传感器测量物体位移的实验步骤引言: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广泛发展,利用电容式位移传感器测量物体位移的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它通过测量电容的变化来获取物体的位移信息,具有高精度、快速响应和可靠性强的特点。

本文将介绍利用电容式位移传感器测量物体位移的实验步骤。

实验材料:1. 电容式位移传感器2. 电容检测电路3. 定位台4. 信号处理器5. 示波器6. 可变电源7. 实验样品实验步骤:步骤一:搭建实验装置首先,将定位台放在水平平稳的台面上,并调整好水平,保证测量的准确性。

然后将电容式位移传感器放置在定位台上,并通过螺丝固定好。

将电容式位移传感器的输出端与电容检测电路相连,再将电容检测电路的输出端连接到信号处理器以及示波器。

步骤二:调整实验参数将可变电源连接到电容检测电路上,根据实验要求设置适当的电压值。

在信号处理器上设置适当的增益和滤波参数,以保证得到清晰、稳定的测量信号。

此外,还需根据实验需求选择合适的采样频率和触发方式。

步骤三:校准电容式位移传感器在进行实际测量之前,需要对电容式位移传感器进行校准。

首先,将实验样品放置在传感器下方,并确保测量范围内没有其他物体干扰。

然后,调整电容检测电路输出的直流电压,使得示波器显示出零位的电压。

此时,可以将样品从初始位置移动到期望的位置,记录示波器上的实时电压。

步骤四:实际测量位移将实验样品放置在传感器下方,并通过定位台调节位置,使样品位于测量范围内。

在示波器上观察传感器输出的电压信号,并记录下对应的位置。

可以通过移动样品,观察位置与电压变化的关系,并得到物体位移曲线。

通过调整实验参数和测量范围,可以得到不同精度和范围的位移测量结果。

步骤五:数据处理与分析将实验测得的位移数据导入计算机,并利用相应的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

可以通过拟合曲线,求解出位移与电压的数学模型,并计算出位移的准确值。

此外,还可以进行误差分析和精度评价,探究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偏差大小。

电容式位移传感器

电容式位移传感器

题目:电容式位移传感器设计学院: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专业:土木工程班级:08级1班姓名:李向阳学号:25120082201461电容式位移传感器设计以电容器为敏感元件,将机械位移量转换为电容量变化的传感器称为电容式传感器。

电容传感器的形式很多,常使用变极距式电容传感器和变面式电容传感器进行位移测量。

电容位移传感器是一种非接触电容式原理的精密测量仪器,具有一般非接触式仪器所共有的无磨擦、无损磨和无惰性特点外,还具有信噪比大,灵敏度高,零漂小,频响宽,非线性小,精度稳定性好,抗电磁干扰能力强和使用操作方便等优点。

在国内研究所,高等院校、工厂和军工部门得到广泛应用,成为科研、教学和生产中一种不可缺少的测试仪器(1).变极距式电容传感器图2是空气介质变极距式电容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图。

图中一个电极板固定不变,称为固定极板,另一极板间距离d 响应变化,从而引起电容量的变化。

因此,只要测出电容量的变化量⊿C ,便可测得极板间距变化量,即动极板的位移量⊿d 。

变极距电容传感器的初始电容Co 可由下式表达,即式中:ε——真空介电常数(8.85×10-12F/m )A ——极板面积(m 2)do ——极板间距初始距离(m )传感器的这种变化关系呈非线性,如图3所示。

当极板初始距离由do 减少⊿d 时,则电容量相应增加⊿C ,即电容相对变化量⊿C/Co 为由于,在实际使用时常采用近似线性处理,即此时产生的相对非线性误差γo为这种处理的结果,使得传感器的相对非线性误差增大,如图4所式。

为改善这种情况,可采用差动变极距式电容传感器,这种传感器的结构,如图5所示。

它有三个极板,其中两个固定不动,只有中间极板可产生移动。

当中间活动极板处于平衡位置时,即d1=d2=do,则C1=C2=Co,如果活动极板向右移动⊿d,则d1=do-⊿d,d2=do+⊿d,采用上述相同的近似线性处理方法,可得传感器电容总的相对变化,为传感器的相对非线性误差γo为不难看出,变极距式电容传感器改成差动之后,不但非线性误差大大减小,而且灵敏度也提高了一倍。

电容式位移传感器课程设计

电容式位移传感器课程设计

摘要差动式电容传感器灵敏度高、非线性误差小,同时还能减小静电引力给测量带来的影响,并能有效的改善高温等环境影响造成的误差,因而在许多测量场合中被广泛应用。

把被测的机械量,如位移、压力等转换为电容量变化的传感器。

它的敏感部分就是具有可变参数的电容器。

本设计采用变压器电桥测试电路将电容变化转化为电压变化,电容式传感器的电容值十分微小,必须借助信号调理电路,将微小电容的变化转换成与其成正比的电压、电流或频率的变化,这样才可以显示、记录以及传输出。

因此,本设计中采用了运算放大器,差分脉冲调宽型电路以及低通滤波器等电路设计,并对这些单元电路进行了原理分析,通过参数的确定,实现位移向电压的转变。

在本次设计中还涉及了寄生电容的消除,以及测量过程中的误差分析,从而保证了测量的精度和准确度。

一、设计分析本文主要是设计差动变面积式电容位移传感器,以及测量电路的设计。

利用电容式传感器非接触测量的特性,测量微小位移的变化,由于位移的变化引起电容的变化,将电容的变化量转换成电压的变化,由电压的变化测出位移的变化量。

本设计主要目的是如何利用设计的差动变面积式位移传感器与转换原件,尽量消除外界干扰引起的误差,高精度测出位移的变化量。

二、设计思路电容式传感器的电容值十分微小,必须借助信号调理电路,将微小电容的变化转换成与其成正比的电压、电流或频率的变化,这样才可以显示、记录以及传输出。

其总体原理框图如图:三、设计电路3.1差动变面积电容传感器由物理学可知,两个平行金属极板组成的电容器,如果不考虑边缘效应,其电容为C=εS d式中:ε—两个极板间介质的介电常数;S—两个极板相对有效面积;d—两个极板间的距离。

由上式可知,改变电容C的方法有三种,其一为改变介质的介电常数ε;其二为改变形成电容的有效面积S;其三为改变两个极板间的距离d。

从而得到电参数的输出为电容值的增量∆C,这就组成了电容式传感器。

极距与电容成反比,不适用与测位移,介电常数与电容呈线性相关,但介电常数不能用于测位移,面积与电容成线性相关,利用改变位移来改变面积,从而改变电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设计设计名称: 电容式位移传感器的设计_专业班级: __姓名: ____________学号: _________指导教师: ______xxxx年 xx 月目录一、设计要求………………………………………………………………3二、电容传感器工作特性 (3)三、电容传感器的优缺点 (3)四、基本原理………………………………………………………………3五、设计分析………………………………………………………………4六、消除和减少寄生电容的影响 (5)七、转换电路的设计 (6)八、差动放大电路…………………………………………………………8九、相敏检波器系统工作及原理 (9)十、心得体会 (11)十一、参考文献 (12)十二、附录 (13)1、设计要求:设计差动变面积式电容位移传感器,要求规定的设计参数。

1、测量范围(mm):0~±1mm;2、线性度(%Fs):0.5;3、分辨率(μm):0.01;4、灵敏度(PF/mm):5、通过理论设计、结构设计、理论分析等过程设计传感器结构和测量电路,画出结构示意图和测量电路图,并进行参数计算。

利用参数和结构来选择合理的方法消除或减少寄生电容的干扰影响。

结合传感器实验平台,确定传感器的静态灵敏度和线性范围,并设计电容传感器的电子秤应用实验。

2、电容传感器工作特性电容式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精度高等优点。

相对与其他传感器来说,电容式传感器的温度稳定性好,其结构简单,易于制造,易于保证高的精度,能在高温、低温、强辐射及强磁场等各种恶劣环境条件下工作,适应性强;它的静电引力小,动态响应好,可用于测量高速变化的参数,如测量振动、瞬时压力等;它能够实现非接触测量,在被测件不能受力,或高速运动,或表面不连接,或表面不允许划伤等不允许采用接触测量的情况下,电容传感器可以完成测量任务;当采用非接触测量时,电容传感器具有平均效应,可以减少工件表面粗糙度等对测量的影响。

因其所需的输入力和输入能量极小,因而可测极低的压力、很小的加速度、位移等,由于在空气等介质中损耗小,采用差动结构并连接成桥式电路时产生的零点残余电压极小,因此允许电路进行高倍率放大,使仪器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分辨力高,能敏感0.01μm至更小的位移。

本课题采用差动变面积式电容位移传感器,线性的反映电容和位移的变化关系。

3、电容传感器的优缺点优点:1.其温度稳定性好:电容传感器的电容值一般与电极材料无关,仅取决于电机的几何尺寸和介质,且空气介质等介质损耗很小,因此只要从强度、温度系数等机械特性考虑,合理选择材料和结构尺寸即可,电容传感器工作室本身发热极小,影像稳定性甚微。

2.结构简单且适应性强:电容传感器的结构简单,易于保证高的精度。

一般用金属做电极,无机材料做绝缘支架,可以做得非常小巧。

在高温、低温、强辐射及强磁场等各种恶劣的环境条件下都能正常工作。

3.静电力小。

忧郁极板间存在着静电场,因此极板上作用着静电引力或静电力矩。

一般来说,这种景点引力是很小的,因此只有对推动力很小的弹性敏感元件,才须考虑因静电考虑静电引力造成的测量误差。

4.动态响应好:由于极板间的静电引力小,需要的作用能亮极小,因此其固有频率很高,动态响应时间短.5.可实现非接触测量并且有平均效应。

在被测件不能受力或高速运动等不允许接触测量的情况下,电容传感器可以完成测量任务。

但是电容式传感器的一些缺点也是不可忽视的:1.输出阻抗高并且负载能力差.电容式传感器的容量受其几何尺寸等限制,不易做的太大,使传感器的输出阻抗很高,因此传感器负载能力差,易受外界干扰影响而产生不稳定现象,严重时甚至无法工作,必须采取平屏蔽措施,从而给设计和使用带来不便。

容抗还要求传感器绝缘部分的电阻值极高,否则绝缘部分将作为旁路电阻而映像仪器的性能,为此还要特别注意周围环境如湿度、清洁度等。

若采取高频供电,可降低传感器输出阻抗,但高频放大、传输远比低频的复杂,且寄生电容影响大,不宜保证工作的稳定性。

2.寄生电容影响大:传感器的初始电容很小,而传感器的引线电缆电容(1~2m 导线电缆电容可达800pF)测量电路的杂散电容以及传感器极板与周围导体构成的电容等“寄生电容”却较大,这一方面降低了传感器的灵敏度,另一方面这些电容常常是随机变化的,使传感器工作不稳定,影响测量精度。

因此对电缆的选择、安装、接法都有严格的要求,例如采取屏蔽性好、自身分布电容小的导线作为引线,引线粗而短,要保证仪器的杂散电容小而稳定等,否则不能保证高的测量精度。

4、基本原理利用电容C=εA/d和其它结构的关系式通过相应的结构和测量电路可以选择ε、A、d中三个参数中,保持二个参数不变,而只改变其中一个参数,则可以有测谷物干燥度(ε变)、测位移(d变)和测量液位(A变)等多种电容传感器。

本实验采用的传感器为圆筒式变面积差动结构的电容式位移传感器,如下图所示:它是有二个圆筒和一个圆柱组成的。

设圆筒的半径为R;圆柱的半径为r;圆柱的长为x,则电容量为C=ε2x/ln(R/r)。

图中C1、C2是差动连接,当图中的圆柱产生∆X位移时,电容量的变化量为∆C=C1-C2=ε2 2∆X/ln(R/r),式中ε2 、ln(R/r)为常数,说明∆C与位移∆X成正比,配上配套测量电路就能测量位移。

5、设计分析本文主要是设计差动变面积式电容位移传感器,以及测量电路的设计。

利用电容式传感器非接触测量的特性,测量微小位移的变化,由于位移的变化引起电容的变化,将电容的变化量转换成电压的变化,由电压的变化测出位移的变化量。

本设计主要目的是如何利用设计的差动变面积式位移传感器与转换原件,尽量消除外界干扰引起的误差,高精度测出位移的变化量。

图1.差动电容简图图1为差动式圆柱形电容传感器的原理简图,此传感器由三个圆柱形电容极板组成,中间为气体介质,两两构成电容器。

当中间的极板上下移动式,它与上下两个极板组成的电容器的面积就会改变,当中间电容极板向上移动时,与上边极板间面积增大,与下极板间面积减小;反之,当中间极板向下运动时,与上极板面积减小,与下极板间的面积增大。

所以导致两个柱形电容总能保持一个增大一个减小的状态,由此构成了差动电容。

圆柱式电容的计算公式为C=2πεx/ ln(D/d)式中:x为内、外电极重叠部分的长度;D、d分别为外电极内径与内电极外径。

当重叠部分长度x发生变化时,电容的变化量为灵敏度为K=ΔC/Δx=2πε /l n(D/d)设计一个圆柱式差动变面积电容位移传感器测量大位移,可以测量0~±1mm的距离,传感器由两组定片盒一组动片组成。

当动片上、下改变位置,与两组静片之间的重叠面积发生变化,极间电容也发生相应变化,成为差动电容。

将上层定片与动片形成的电容定位Cx1,下层定片与动片形成的电容定为Cx2,当Cx1和Cx2接入桥路作为相邻臂时,桥路的输出电压与电容量的变化有关,即与动片的位移有关。

6、消除和减少寄生电容的影响在电容式传感器的设计中,受到结构尺寸的限制影响,其自身电容量都很小(几皮法至十几皮法),属于小功率高阻抗原件,因此对寄生电容干扰非常敏感,并且寄生电容与传感器的电容相并联,影响传感器灵敏度等硬性参数,而它的变化则为虚假信号,影响仪器的精度。

传感器实用性的关键就是减小并消除寄生电容的影响。

1增加传感器初始电容值采用减小极片或极筒间的间距,增加工作面积来增加电容初始值,单该方法收加工及安装及装配工艺,精度,示值范围,击穿电压,结构条件因素限制。

2集成化将传感器与测量电路本身或前置级装在一个壳体内,省去传感器的电缆引线。

这样,寄生电容大为减少而且固定不变,是仪器工作稳定,但这种传感器收高,低温或环境差的影响。

3运算放大器法利用运算放大器的虚地减少引线电缆寄生电容Cl,电容的传感器Cx的一个电极经电缆芯线接运算放大器的虚地∑点,电缆的屏蔽层接仪器,这时与传感器电容相串联的为等效电缆电容Cp/(1+A),大大减少了电缆电容的影响,外界干扰因屏蔽层接仪器地,对芯线不起作用。

传感器的另一电极接大地,用来防止外来电厂的干扰。

若采用双层屏蔽层电缆,其外层屏蔽鞥接大地,干扰影响就更小。

开环放大倍数A越大,精度越高。

选择足够大的A值以确保足够的测量精度。

4 采用“电缆驱动”技术当电容式传感器的容值很小,而且因为某些原因,测量电路只能与传感器分开时,可采用电缆驱动技术,即传感器与测量电路前置级间的引线为双层屏蔽电缆,其内屏蔽层与信号传输线之间的电容。

采用这种技术可是电缆线长达10m之远也不影响仪器的性能。

此外,还可以采用整体屏蔽法以及防止和减小外界干扰给仪器带来的误差和故障7、转换电路的设计电容传感器可以把位移等被测量转换成电容量C,电容传感器的电容变化量通常非常小(一般为几十PF),如此微小的电容量不便于直接测量和传输,因此需要将电容量C进一步转换成易于数据处理的电压或电流信号,将电容量转换成电量的电路称作电容式传感器的转换电路,本文采用电桥电路作为转换电路。

电桥电路电桥法转换电路主要有普通交流电桥电路、紧耦合电感臂电桥电路、变压器式电桥电路和双T二极管电桥电路。

下图所示为双T二极管电桥电路原理图。

其中,U为高频电源,提供对称方波D1、D2是两个特性相同的二极管,R1和R2是固定电阻,且R1=R2=R,C1、C2为差动电容传感器的两个差动电容(对于单电容工作的传感器,可以选择其中之一为固定电容,另一个为传感器电容)。

电路工作原理为:当电源U0正半周时,二极管D1导通,D2截止,电路可等效为下图(a)所示电路,此时C1充电,C2放电,流经Rf的电流If为电源U供电电流If和C2放电电流I2之和;当电源U为负半周时D1截止,D2导通,等效电路如下图(b)所示,此时C1放电,C2充电,流经Rf的电流If为电源U供电电流I2‘和C1放电电流I1’之和。

由于D1、D2特性相同,且R1=R2,因此当C1=C2(即传感器极板位于中间位置,没有位移输入)时,If 与I1’的平均值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一个周期内流过Rf的平均电流为零,即Rf 上无电压输出;当C1或C2发生变化时,Rf上平均电流不为零,有电压输出,输出电压为式4.3表明,该电路的灵敏度与电源电压U 0的幅值和频率f 有关,因此,为保证电路输出的稳定性,采用的电源需要同时稳频、稳压。

该电路的最大优点是将D 1、D 2、R 1、R 2安装在C 1、C 2附近可以消除电缆寄生电容的影响,同时电路简单,不需要附加其他相敏整流电路便可得到较高的输出电压。

该电路常用来测量高速的机械运动。

8、差动放大电路差动放大电路又叫差分电路,他不仅能有效的放大直流信号,而且能有效的减小由于电源波动和晶体管随温度变化多引起的零点漂移,因而获得广泛的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