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素质测评与方法
人员素质测评的方法

人员素质测评的方法
人员素质测评的方法包括:
1. 笔试:使用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等形式,测试被测人员在知识、技能等方面的掌握程度。
2. 面试:通过与被测人员面对面交流,了解其个人素质、态度、思维能力、应变能力等情况,从而对其做出评价。
3. 绩效考核:根据被测人员在工作中的表现与业绩,评估其职业素养、工作能力、业务水平等素质。
4. 考察:通过对被测人员的真实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进行观察和记录,评估其工作结果的质量和效率,推断其工作态度及能力特点。
5. 教育训练:对被测人员进行培训和练习,以检验其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和进步空间。
6. 360度评估:收集被测人员本人、上司、同事、下属及客户等多方面的评价,综合分析其素质和能力。
7. 评估中心:通过组织各种测试和考察,收集多维度的评价数据,进行科学、
客观的人员素质测评。
人员素质测评的三大方法

人员素质测评的三大方法
人员素质测评是指通过对员工进行一系列的测试和评估,来评估员工的能力、技能和潜力,以便为企业选择合适的人才或者对员工进行培训和发展。
那么,人员素质测评的方法有哪些呢?下面介绍三种常用的方法。
1. 个人能力测试
个人能力测试是一种通过对员工进行各种各样的测试和测评来评估
其技能和潜力的方法。
这些测试可以涉及多个方面,例如智力、语言、逻辑、数学、空间感知等等。
通过这些测试,能够更加准确地评估员工的能力和潜力,从而为企业选择合适的人才提供科学的依据。
2. 专业技能评估
专业技能评估是一种通过对员工的专业技能进行评估来确定其在特
定领域的能力和潜力的方法。
这种评估通常会涉及到员工的专业知识、技能、经验和成就等各个方面。
通过这种方法,企业可以更加准确地评估员工的能力和潜力,为企业选择合适的人才提供有效的依据。
3. 综合评估
综合评估是一种将多种评估方法综合起来进行评估的方法。
这种评估包括了个人能力测试、专业技能评估、面试、实际表现等多个方面,通过综合评估,可以更加全面地评估员工的能力和潜力,从而为企业选择合适的人才提供最基本的保障。
总之,人员素质测评是企业选择人才的重要方法,各种评估方法都有其各自的优点和局限性,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综合考虑,寻找最适合企业需求的方法,以达到最佳效果。
06090-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

06090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考核目标(考核知识点、考核要求)第一章素质测评导论(一)素质测评的基本概念1、识记:(1)素质:指个体完成一定活动与任务所具备的基本条件和基本特点是行为的基础与根本因素。
(2)素质的构成:素质结构的基本划分,包括基本成分、因素与层次.(3)素质测评:指测评主体在较短时间内,采用科学的方法,收集被测试者在主要活动领域中的表征信息,针对某一素质测评目标体系作出量值或价值的判断过程,或者直接从所收集的表征信息引发与推断某些素质特性的过程。
2、领会:(1)素质的特性:①基础作用性,②稳定性,③可塑性,④内在性,⑤表出性,⑥差异性,⑦综合性,⑧可分解性,⑨层次性与相对性;(2)人员素质测评与人才素质测评的关系。
人员素质测评与人才素质测评相比,只有一字之差,大同小异.相异的地方是测评所指向的范围不同,人员素质测评与人才素质测评的指向的范围具有交叉关系.但是,它们在测评理论、方法与技术上却是相同的.(二)素质测评的主要类型1、识记:一.选拔性素质测评:是一种以选拔优秀人员为目的的素质测评,是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经常要用到的一种素质测评。
二.配置性素质测评:以合理人事配置、人尽其才、才得其用的目的进行.三.开发性素质测评:主要目的是开发人员素质,有针对性地挖掘人的潜力、发挥人的特长,从长远的角度启发和引导员工发展.四.诊断性素质测评:是以了解素质现状和素质开发问题为目的的素质测评,从测评方面找出相关原因,帮助企业解决现实问题.五.考核性素质测评:又称鉴定性测评,是以鉴定与验证某种(些)素质是否具备或者具备程度大小为目的的素质测评,经常穿插在选拔性素质测评与配置性测评之中.2、领会:(1)选拔性测评的特点:①强调测评的区分功能,②测评标准刚性最强,③测评过程强调客观性,④测评指标具有选择性,⑤测评结果是分数或等级;(2)选拔性测评操作与运用的基本原则:①公平性②公正性③差异性④准确性⑤可比性原则;(3)配置性素质测评的特点:针对性﹑客观性﹑严格性﹑准备性;(4)开发性素质测评的特点:勘探性,配合性,促进性;(5)诊断性素质测评的特点:①测评内容十分精确或者十分广泛,②测评过程追根究底,③测评结果不公开,④测评具有较强的系统性;(6)考核性素质测评的特点:①测评结果主要是提供证明或证据鉴定求职者素质,②侧重于求职者现有素质的价值与功用,③具有概括性,④测评结果有较高信度和效度;(7)运用考核性测评时应注意的原则:全面性,充足性,可信性,权威性和公众性原则。
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

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第一章(结合素质测评实践说明保证素质测评可靠性和有效性的原则)(一)素质和素质测评1.素质的含义:广义,一个人在活动前所具有的稳定的身体的、精神的及社会的基本特质狭义,人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上的先天的特点。
2.素质测评:根据一定的目的,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各类人员的德、能、勤、绩、体等素质进行的测量与评定。
3.素质的特性:基础性、系统性、稳定性、可塑性、差异性、难测性4.素质的构成: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1.素质测评的原则:客观与主观测评相结合、精确与模糊测评相结合、静态与动态测评相结合、分项与综合测评相结合(二)素质测评的功能1.素质测评的鉴定功能:表现为促进个体对自我素质的认知水平,形成统一认可的规范,给人力资源管理带来积极效应。
2.诊断功能:3.预测功能:被测评者在实际工作岗位和业绩上所能达到的程度的预测,提供客观准确的有关个体当前发展水平的信息。
4.激励功能:激发人们进取向上的愿望和动机,使人们自愿努力工作和学习,从而提高个体的素质和工作能力。
5.导向功能:(三)素质测评的意义1.素质测评对人力资源的科学配置:①是人力资源科学配置的基础②是人力资源有效开发的重要依据③是人力资源优化管理的起点④是人力资源合理使用的工具(四)素质测评的基本类型1.选拔性测评:根据职位需要以选拔优秀人员为目的的素质测评,是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经常进行的一种测评。
特点:①区分性②确定性③客观性④选择性⑤直观性2.诊断性测评:以了解员工素质现状或素质开发中的问题为目的的素质测评。
特点:①系统性强②结果保密③测评过程寻根究底④测评内容多变3.配置性测评:以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为目的的素质测评。
特点:①针对性②客观性③严格性④准备性4.鉴定性测评:以鉴定与验证测评对象是否具备某种素质或具备程度大小为目的的素质测评。
特点:①证明性②概括性③可靠性5.开发性测评:以开发员工素质为人力资源开发提供科学性与可行性依据为目的的测评。
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06090

1为什么说人员素质测评已经成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一项非常重要的综合性技术?答:说其重要,是因为它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领域都有应用,如招聘、培训、安置、考核、晋升等,都必须参照人员素质测评的结果。
说其综合,是因为它涉及了心理学、管理学、测量学、统计学、行为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和方法。
目前,人力资源测评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成为公司、企业、非营利组织乃至政府机构招聘新员工、经营人力资源的不可缺少的工具。
2人员素质测评的基本理论?答:人员素质测评的核心思想是“人-岗兀配”或“人-组织匹配”,主要包括人力资本、能级对应和职业发展三大基本理论。
3人员素质测评的特点?答:人员素质测评的研究对象是个体的各种素质与特性,而每个人的行为规律和心理特性互不相同,这就决定了人员素质测评是一种特殊的、复杂的社会认知活动,其主要特点包括:1.人员素质测评主要针对心理属性2.人员素质测评属于间接测量4人员素质测评的结果是不是绝对的?答:任何测评都力求全面客观地反映被测评者素质的实际状况,但是任何一个测评都不可能避免误差,这主要是由测评的主观性决定的,人员素质测评毕竟是人对人的测评。
首先,测评方案的设计和实施过程都由人完成,不同的人对测评目标的理解、测评工具的使用及对测评分数的解释也不同,因此结果也不可能完全一致。
其次,被测评人员的素质是抽象模糊的,其构成相当复杂,测评的工具又有一定的局限性。
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在1927年提出物理学中的“测不准原理”,人员素质测评中也存在“测不准关系”,即测评结果不完全符合对象的实际情况,往往与被测试者真实素质有一定程度的偏离。
从这个意义上讲,人员素质测评的结果只有相对意义,不可能百分之百精确。
此外,由于人员素质测评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开展的,不可能掌握被测评者的全部信息,而只能采用行为抽样的方法对部分要素进行测评,并根据行为样本的测量结果来推断全部待测评内容的特征。
5 1989年美国心理学家麦克雷和科斯塔(McCrae& Costa)等人提出的“大五”(Big Five) 人格模型,把人格进一步统计归纳为哪五种人格特质?答:•外向型(extraversion):健谈、果断、有活力、热情、活跃等;•宜人性(agreeableness):友好、合作、真诚、愉快、利他、有感染力等;•责任感(conscientiousness):有责任心、有条理、坚韧不拔、公正、拘谨、克制等;•情绪稳定性(emotional stability):冷静、忧郁、镇定、神经质、情绪消极、神经过敏等;•开放性(openness to experience):富有想象力、有洞察力、聪明、有修养、直率、创造性、思路开阔等。
最新《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试题及答案

《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2分)明尼苏达操作速度测验主要用来测验人的()能力A.文书倾向B.运动技能倾向C.机械倾向D.技能技巧答案D2.(2分)在胜任力模型中,常用于关键工作模型建构的是()。
A.单一工作胜任力模型B.通用胜任力模型C.多种工作胜任力模型D.特殊胜任力模型答案A3.(2分)人力资源最佳发挥的前提是“人事相宜,人适其事,事得其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实践表明,每种工作职位对其任职者都有一种基本要求,当任职者现有的素质合乎职位要求时,个体的人力资源就能主动发挥作用,创造出高水平的绩效,因此,在人事配置中经常需要运用()测评。
A.选拔性B.诊断性C.配置性D.开发性4.(2分)20世纪初,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是()。
A.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B.麦克米兰C.马克斯·韦伯D.亨利·法约尔答案A5.(2分)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适用于()岁以上的成人。
A.15B.16C.17D.18答案B6.(2分)在选拔驾驶员、飞行员时,较为常用的是()。
A.文书能力测试B.机械能力测验C.创造力倾向测验D.一般能力测验答案B7.(2分)工作分析活动的实质就是要从不同个人职业生涯与职业活动的调查入手,顺次分析工作者、职务、职位、职责、任务与要素的过程,并由此确定工作的性质要求与()。
B.任职条件C.工作描述D.责任答案B8.(2分)认知测验可以按其具体的测验对象分为成就测验、智力测验和()测验。
A.知识B.技能C.品德D.能力倾向答案D9.(2分)素质为人员发展与事业成功提供了一种可能和前提,任何有成就、有发展的个体或组织,都必须以良好的素质为基础,这反映了素质的()。
A.系统性B.稳定性C.基础性D.可塑性答案C10.(2分)1938年,默瑞与摩尔根编制了投射测验之一的()测验,简称TAT。
A.主体统觉测验B.智力测验C.因素测验D.墨迹测验答案A11.(2分)韦氏成人智力量表包括()个分量,其中语言类量表()个,操作量表()个。
第六章 人员素质测评

第六章人员素质测评第一节人员素质测评概述1、简述素质的涵义?答:素质是指个体为完成某项活动与任务所具备的基本条件和基本特点,是行为的基础与根本因素。
它包括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等方面。
2、简述素质的冰山模型?答:所谓冰山模型,就是将人员个体素质的不同表现形式划分为表面的“冰山水上部分”和深藏的“冰山水下部分”。
其中,“冰山水上部分”包括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是外在表现,是容易了解与测量的外线部分,相对而言也比较容易通过培训来改变和发展。
而“冰山说下部分”包括角色定位、价值观;自我认识、品质与动机,是内在的、难以测量内隐的部分。
它们不太容易通过外界的影响而得到改变,但却对人员的行为与表现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如下图:素质的冰山模型3、简述素质的洋葱模型?素质的洋葱模型素质洋葱模型中的核心要素由内至外分别是动机和个性、自我认知与社会角色、价值观、态度、知识、技能等,个性是指个人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动机是引起、维持和指引人们从事某一活动的内在动力;自我认识是指个人对于自身能力和自我价值的认识;社会角色是指个体在社会中的地位、身份一级和这种地位身份相一致的行为规范;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客观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体评价和总看法;态度是个体对待客观事物所持有的一种持久而一致的心理和行为倾向;知识是指个体在某一领域所拥有的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技能是指个体运用知识完成具体工作的能力。
所谓洋葱模型,是把胜任素质由内到外概括为层层包裹的结构。
越向外层,越易于培养和评价;越向内层,越难以评价和习得。
4、简述人员素质测评的含义?答:人员素质测评是指,测评者采用科学的测量方法和手段对被测评者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进行测量和评价的过程。
人员素质测评包括“测”和“评”两层含义。
“测”指测试,是以量化的方式对人的能力水平及倾向、个性特点和行为特征等进行测量。
“评”指评价,是以定性化的方式对人的能力水平及倾向、个性特点和行为特征等进行评价。
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

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人员素质测评是指对个体在某一特定领域内的能力、品质、特征等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
在现代社会,人才是各行各业的核心竞争力,而人员素质测评则成为选拔、评价和激励人才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从理论与方法两个方面,探讨人员素质测评的相关内容。
一、人员素质测评的理论。
1. 人力资源理论。
人力资源理论认为,人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
在这一理论框架下,人员素质测评被视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员工的能力、潜力、动机等方面进行评估,以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
2. 心理学理论。
心理学理论认为,个体的行为和表现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而人员素质测评正是基于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进行的。
通过心理测试、面试、问卷调查等手段,可以客观地评估个体的智力、情绪、性格等素质特征,为组织提供科学的人才选拔和管理依据。
3. 绩效管理理论。
绩效管理理论强调个体的绩效评价与组织目标的一致性,而人员素质测评则是绩效管理的重要基础。
通过对个体工作表现的评估,可以发现和激励优秀员工,同时也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员工的问题,提高整体绩效水平。
二、人员素质测评的方法。
1. 测评工具。
常见的测评工具包括心理测试、能力测试、行为面试、360度反馈等。
心理测试可以客观地评估个体的智力水平、性格特征等;能力测试可以评估个体在特定领域内的技能水平;行为面试可以通过模拟情境评估个体的应变能力和沟通能力;360度反馈则可以全面评估个体在工作中的表现和影响力。
2. 数据分析。
在测评过程中,需要收集大量的数据,而数据分析则是对这些数据进行加工和分析的过程。
通过统计学方法和数据挖掘技术,可以挖掘出隐藏在数据背后的规律和趋势,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 综合评估。
人员素质测评是一个综合评估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个体的能力、品质、潜力等多方面因素。
在综合评估过程中,需要权衡各种因素的重要性,以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综上所述,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对于人力资源管理和绩效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素质测评导论第一节素质测评的基本概念一、素质:1、定义:个体完成一定活动与任务所具备的基本条件和基本特点,是行为的基础与根本因素,包括生理与心理素质方面2、特点:它的基础作用性、稳定性、可塑性、内在性、表出性、差异性、综合性、可分解性、层次性与相对稳定性3、构成:分为生理与心理素质两方面身体素质:体质、体力、精力心理素质:智能、品德、文化、心理健康智能素质包括:知识、智力、技能、才能文化素质:学校教育程度、自我学习程度、社会化程度品的素质包括:政治品质、思想品质与创新意识、道德品质二、素质测评1、基本界定定义:测评主体在较短时间内,采用科学的学习方法,手机被测者在主要活动中的表现信息,针对某一素质测评目标体系作出量值或者价值的判断过程,或者直接从所收集的表征信息引发与推断某些素质特征的过程。
2、注意:测评分为两部分:测评主体采用科学的方法收集被测者在该测评活动中的表现信息详细见p5-63、他与其他概念的区别详见p6-7三、人员素质测评与人才测评1、测评所指向的范围不同2、人员素质测评针对16岁以上具有正常劳动能力个体的素质的测评3、人才素质测评只对具有一定才能的个体素质的测评,包括某些儿童测评学社测评与人员素质测评4、测评理论,方法与技术上他们是相同的增加:人才素质测评的定义:狭义:指通过量表对人才品德、智力、技能、知识、经验的一种评价活动广义:通过量表、面试、评价中心技术、观察评定、业绩考评等多种手段综合测量人才的一种活动第二节素质测评的主要活动用不同的标准划分则有不同的测评主要可分为选拔/诊断/配置/考核/开发性素质测评下面一次做介绍分析:一\选拔性素质测评以选拔优秀人才为目的1、特点:整个测评强调测评的区分功用测评标准的刚性最强即严格准确测评过程强调客观性测评指标具有选择性测评结果或是分数或是等级2、选拔性素质测评基本原则:公正、公平、、差异、准确、可比、二、配置性素质测评以人事合理配置为目的1、特点:针对性、客观性、严格性、准备性、三、开发性素质测评已开发前能与组织人力资源开发为目的1、开发性素质测评也成为勘探性素质测评主要为人力资源开发提供科学性与可行性依据2、特点勘探性、配合性、促进性、四、诊断性素质测评以服务与了解素质现状或以组织诊断问题为目的的素质测评1、特点:测评内容或者十分精细,或者十分广泛,诊断素质测评目的是查找问题原因测评的结果是寻根究底的测评结果使不公开的测评有较强的等流行五、考核性素质测评以鉴定与验证某种素质是否具有或者具备成都大小为目的素质测评1、特点:测评结果主要是给想了解求职者素质结构与水平的人或者雇佣者提供依据或者证明,是对求职者素质结构与水平的鉴定侧重于求职者现在有素质的价值与功用,注重素质现有差异而不是素质发展的原有基础或者发展过程的差异具有概括性的特点要求测评结果具有较高的信度与效度2、基本原则:全面性、充足性、可信性、权威性、公众性以上这五种测评类型是相互交织的、应用时需要综合发挥,但有所侧重第三节素质测评的主要功用功用:功能作用对素质测评活动来说,功能是潜在的机制,作用是外在的效应主要功用有:评定、诊断反馈、预测其他共功能:有助于组织人力资源配置的科学化有助于人力资源开发有助于人力资源的优化管理有助于人事制度的改革与深化第二章为非考核章节第三章素质测评的历史与发展第一节中国古代人员素质测评思想与方法一、测评思想1、人员素质测评是必要的、人的素质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体现在”性”、“智”、“勇”、“情”、“知”等几方面。
、2、人员素质测评是可能的人员素质隐之于身心,但却会表之于语性3、人员素质测评可以量化三、测评内容古代人员素质测评的内容包括德行、识、绩(功、黜)、智等主要体现选举在人才与考评制度中三、测评指标测评目标与测评指标是构成人员素质测评标准的两个方面测评目标规定了测评标准的内容与范围,测评指标是揭示测评目标特征的标志指标有:日常言行特定情境下的言行工作绩效生理因素及其特征服饰等外在客观标志五行阴阳等中介标志四、测评技术观察问忖与揆论试访听第二节中国古代人才选拔制度的素质测评思想研究1、德才是我国古代比较早、较全面的标准,一直为后人沿用2、人才选拔实际包括两方面:人才的选拔与提拔选择以素质测评为依据提拔一德才考评为依据3、古代人次选拔方法:察举、征辟、荐举、贡举、试举、保举、九品中正、考深、科举十种主要用于学校教育制度与人事制度一、察举及其测评思想1、察举;通过观察比较的方式来选举人才2、差距中首先重品德测评,特点是察言观色,考行究德3、察举是以真实言行及长期的观察为依据,故它对素质的测评比较实事求是,确实可行,但其会受到个人的情感及经验的影响二、九品中正及其测评思想、1、九品中正创立的目的是想来选择州郡中哪些贤能且有识鉴的专家,来负责人才选拔的事情,从而保证人才选拔的质量2、实施之初,仍以品德测评为重3、九品中正要求有哪些公正无私且富有是人评判经验的专家担任选拔之职中正官所定的品级一般三年一清定三、科举及其测评思想1、开创之始以品德测评为主2、开始时是试策,后发展为口试贴经、墨义、策问、诗赋、经义伦策与制义等3、察举,九品中正、科举和世袭是中国历史上选拔人才和委任官职的四大形式第三节中国现代人员素质测评的发展1、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员素质测评活动分为两个方向一个是在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中,另一个是存在于非公有制企业中2、新中国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实践的精华,主要体现在干部的选拔和录用上,其先后经历了审查、考察、鉴定、考核、考试、与测评、评定等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阶段测评的功用、内容、标准、方法、组织机构和测评时期的不同3、近年来人员素质测评发展趋向呈多元化:在测评目的上,由评价型向开发型发展;在测评过程方面,由主观随意性向客观化发展;测评方法方面,由单独择用向综合化发展;测评手段上,由传统向现代化方向发展第四节素质测评方法改革的趋势一、评价型转向开发型二、主观随意型转向客观化人员素质测评最本质的特征之一,是力求准确地方应求职者的素质状况,帮助雇主与管理者正确的认识与把握被测者的素质——客观化是最基本的要求客观化趋势体现在:测评标准的统一化、明确化、与行为化步骤的程序化、多层次、测评内容的具体化、写实化、等级化与数量化三、单一型转向综合型测评目的的功用的全面兼顾日益重视素质结构的整体性测评内容与标准的综合扩展测评方式的综合并用四、传统型转向现代化传统——品经验积累现代——借助量化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第四章素质测评的原理第一节素质测评理论分析一、人事配置原理螺母螺栓相配套可以看做是人员素质测评的一个简化模型(具体分析见p64)当素质高于职位要求时,则会发生素质消退的现象。
(素质消退指任职者的素质,因为得不到适当的环境与刺激条件的作用逐渐萎缩,得不到发展发挥,以致向相反方向解体)人员素质测评可以给每个求职者逐个标号,表明其所具备的素质结构与优劣程度,甚至可以说明每个求职者所能适应的工作范围二、角色要求职业、职位类别及其工作角色要求,是人员素质测评的客观要求。
、工作角色——由于特定环境与工作任务不同而形成的特定工作性质与特征三、素质差异个体素质差异的存在是进行素质测评的前提人员素质诧异地存在及其研究表明,人员素质测评在人事配置与人力资源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四、认知理论认知理论与实践是人员素质测评可能性的基础五、优化管理优化管理和动态调控是人员素质测评的发展方向目前人员素质测评主要用来招聘与选拔人才六、开发提高开发人力资源和提高工作绩效,是人员素质测评的目的素质测评的真正目的是为开发人力资源,提高工作绩效,或者提高生产质量服务,不是为测评而测评第二节素质测评的基本原理一、原理原理1:个人的每一个行为(先天性条件反射行为除外)表现,都是其相应心理素质在特定环境中的特定表征原理2:素质是一种相对稳定的组织系统,各个体不尽相同,他可以综合不同环境下的刺激,使个体对这些不同的刺激做出一致的反应行为原理1为素质提供了可能性,原理2为素质提供了现实性或充分性二、模式素质测评的基本模式是一种黑箱模式S Q R MJOS表示输入信息或者刺激;Q表示素质;R表示输出信息或者反应;M表示测评标准或者常模;J表示分析、比较与评判;O表示测评结果服从素质测评模式见P75三、特点:抽象性——效度稳定性——信度层次差异性——区分度间接性主观性互动性社会性相对性与模糊性整体性第三节素质测评的主要原则1、主观测评与客观测评相结合的原则2、静态测评与动态测评相结合3、定性测评与定量测评的原则4、精确测评与模糊测评相结合的原则5、素质测评与绩效考评相结合6、要素测评与行为测评相结合7、分项测评与综合测评相结合8、素质测评与指导开发相结合第四节素质测评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1、全时空性与有限性2、模糊性与精确性3、量化的必要性与困难性4、真实性与虚假性5、主观性与客观性6、描述性与预测性7、经验性与科学性8、个别性与统一性第五章素质测评量化方法(非考核部分)第六章素质测评标准体系的构建第一节素质测评内容标准化分析素质测评内容的确定、测评目标与测评指标是素质测评标准化分析的核心问题一、素质测评的内容及其确定1、测评内容在这里是指素质测评所指向的具体对象与范围,它具有相对性2、测评内容的确定是以测评目的与所测评的客体的特点为依据二、测评目标1、素质测评目标是对测评内容刷选综合和的产物2、测评目标确定主要依据测评后的目标与工作职位要求不同的测评目的的决定着有不同的测评目标,相同的测评目的却不一定有相同的测评目标三、测评指标1、定量素质测评目标操作的表现形式2、测评指标的编织包括对测评目标内涵与外延的分析包括揭示目标内涵与外延标志的寻找3、测评内容、测评目标、测评指标、第二节素质测评的标准化方法A、素质测评内容的标准化,主要是如何构建人员素质测评标准体系B、人员素质测评大多被用于人员选拔与人事配置,工作分析是人员素质测评标准体系制定的基础,通过工作分析明确素质测评的内容与目标。
一、工作分析的概念、1、工作分析是采用科学的方法收集工作信息,并通过分析与综合所搜集的工作信息找出主要因素,为工作评价与人员录用提供依据的管理活动2、工作分析活动的实质就是要从不同个人职业生涯与职业活动的调查入手,顺次分析工作者、职务、职位、职责、任务、与要素的过程,并由此确定工作的性质与任职条件3、职业生涯:一个在其中生活中所经历的一系列职位、职务或职业的总称二、工作分析在人员测评标准体系制定中的应用1、人员素质测评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其目的是使人事配置相适宜2、工作分析的具体应用程序详细见P143三、工作分析的方法观察法工作者自我记录法主管人员分析法访谈法关键事例法问卷法文献查阅法第三节胜任特征模型及其构建方法胜任特征:直接影响工作业绩的资格条件和行为特征一、胜任特征的概念及内涵1、胜任特征与胜任特质:无本质区别2、胜任特征的定义:指组织人员具有的、与一定职位的良好绩效存在显著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