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指导书 3-6章(1)

合集下载

物理实验作业指导书

物理实验作业指导书

物理实验作业指导书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进行一系列物理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加深对物理理论的理解及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二、实验设备
本实验所需的设备包括:
- 实验器材1
- 实验器材2
- 实验器材3
...
三、实验步骤
1. 步骤1:描述步骤1的操作内容和注意事项。

2. 步骤2:描述步骤2的操作内容和注意事项。

3. 步骤3:描述步骤3的操作内容和注意事项。

...
四、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
1.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应准确记录实验数据。

2. 实验完成后,学生应根据实验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并将结果
整理成报告。

五、实验安全提示
1. 在进行实验操作时,学生应注意安全,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

2. 在使用实验器材时,学生应按照操作规程,正确使用设备,
避免操作失误引发事故。

六、实验评估与总结
1. 实验结束后,学生应根据实验数据及实验结果进行评估,并
撰写实验总结。

2. 实验总结应包括对实验过程、结果及可能的改进方向进行分
析和总结。

七、参考资料
1. 参考书籍1:作者,书名。

2. 参考书籍2:作者,书名。

...
以上是本次物理实验作业的指导书,请学生们按照指导书的要求进行实验操作。

如有任何问题,请及时向实验教师咨询。

祝实验顺利!。

医学实验作业指导书

医学实验作业指导书

医学实验作业指导书一、实验目的本次医学实验的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某种特定的医学实验操作技巧,提供实际操作的机会,促进学生对医学科学的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实验材料与仪器- 实验材料:根据实验需要准备相应的材料,如细胞培养物、患者样本等。

- 实验仪器:根据实验需要准备相应的仪器,如离心机、显微镜等。

三、实验步骤1. 实验准备a. 检查所需实验材料和仪器的数量和完好性。

b. 清洁和准备实验台面,确保操作区域整洁。

c. 充分阅读实验操作指导书,了解实验的整体流程和注意事项。

2. 样本处理a. 准备样本:根据实验需求,选择患者样本或制备相关细胞培养物。

b. 处理样本:根据实验要求,采取相应的样本处理方法,如离心分离、培养液处理等。

3. 实验操作a. 操作步骤:按照指导书中详细描述的实验操作步骤进行实验操作,如加样、加试剂、控制变量等。

b. 注意事项:严格遵守实验安全和操作规范,注意个人防护措施,并留意实验中的安全提示。

4. 数据记录与分析a. 数据记录:在实验过程中准确记录实验操作所获得的数据,包括观察结果、计量数据等。

b. 数据分析:根据实验目的进行数据分析并综合考虑实验过程中的其他相关因素,得出结论。

5. 实验总结a. 总结内容:对实验过程进行总结,包括实验操作的成功与失败因素、改进措施等。

b. 讨论与展望:结合实验结果和现有医学知识,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并对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提出展望。

四、实验注意事项1. 安全注意: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操作规范,如佩戴防护眼镜、手套等防护用具。

2. 仪器使用:正确使用仪器设备,遵循相应的操作步骤和规范。

3. 样本处理:根据实验要求准确处理样本,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操作规范:按照实验指导书的操作步骤进行实验操作,严格控制实验的各个变量。

5. 数据记录:及时、准确地记录实验数据,确保实验结果的可追溯性和可重复性。

五、实验风险评估在进行医学实验时,可能会面临一些风险,包括但不限于意外伤害、生物样本感染等。

植物生理学作业指导书

植物生理学作业指导书

植物生理学作业指导书1.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帮助学生加深对植物生理学相关知识的理解与应用,通过实际操作实验室中的常见技术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2. 实验仪器和材料- 植物样本(如豆芽、植物叶片等)- 干燥器- 秤- 显微镜- 毛细管- 温度计- pH计- 高速离心机- 甘油3. 实验步骤3.1 实验准备3.1.1 准备不同植物材料,确保植物样本的健康状态。

3.1.2 对植物样本进行干燥处理,使其水分含量降至一定程度。

3.1.3 使用秤量取干燥后的植物样本质量,并记录下来。

3.2 水分传导实验3.2.1 取一段长度适当的毛细管,将其一端与水分容器相连,另一端插入植物茎部。

3.2.2 观察水分在毛细管中的上升高度,并记录下来。

3.2.3 根据水分上升高度计算植物茎部的水势。

3.3 光合作用实验3.3.1 准备好一片健康叶片,并在其表面涂抹甘油。

3.3.2 使用显微镜观察叶片中的叶绿素体,并记录下来。

3.3.3 在不同光强下测量光合作用速率,并绘制光合作用速率与光强之间的关系曲线。

3.4 酶活性实验3.4.1 取一定量的酶液,并在不同温度下进行酶活性测定。

3.4.2 使用高速离心机离心酶液,并测定上清液中的酶活性。

3.4.3 根据测定结果,分析酶活性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4. 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步骤中所记录的数据,对每个实验环节进行结果分析。

可以通过绘制图表、计算数据指标等方式呈现实验结果,并结合理论知识进行解释和讨论。

5. 思考题5.1 就水分传导实验结果,探讨植物水势与植物体内水分传导之间的关系。

5.2 对光合作用实验结果进行解读,分析光合作用速率与光强之间的关系,以及甘油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5.3 对酶活性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并探讨酶活性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6. 实验总结结合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和思考题,总结本次实验的目的、方法、结果和意义,提出改进措施,并陈述你在本次实验中的收获和体会。

计算方法实验指导书

计算方法实验指导书

第一章 绪论一、主要要求通过实验,认真理解和体会数值计算的稳定性、精确性与步长的关系。

二、主要结果回顾:1、算法:电子计算机实质上只会做加、减、乘、除等算术运算和一些逻辑运算,由这些基本运算及运算顺序规定构成的解题步骤,称为算法.它可以用框图、算法语言、数学语言或自然语言来描述。

用计算机算法语言描述的算法称为计算机程序。

(如c —语言程序,c++语言程序,Matlab 语言程序等)。

2、最有效的算法:应该运算量少,应用范围广,需用存储单元少,逻辑结构简单,便于编写计算机程序,而且计算结果可靠。

3、算法的稳定性:一个算法如果输入数据有误差,而在计算过程中舍入误差不增长,则称此算法是数值稳定的,否则称此算法为不稳定的。

换句话说:若误差传播是可控制的,则称此算法是数值稳定的,否则称此算法为不稳定的。

4、控制误差传播的几个原则: 1)防止相近的两数相减; 2)防止大数吃小数;3)防止接近零的数做除数;4)要控制舍入误差的累积和传播;5)简化计算步骤,减小运算次数,避免误差积累。

三、数值计算实验(以下实验都需利用Matlab 软件来完成) 实验1.1(体会数值计算精度与步长关系的实验)实验目的:数值计算中误差是不可避免的,要求通过本实验初步认识数值分析中两个重要概念:截断误差和舍入误差,并认真体会误差对计算结果的影响。

问题提出:设一元函数f :R →R ,则f 在x 0的导数定义为:hx f h x f x f h )()(lim)('0000-+=→实验内容:根据不同的步长可设计两种算法,计算f 在x 0处的导数。

计算一阶导数的算法有两种:hx f h x f x f )()()('000-+≈(1)hh x f h x f x f 2)()()('000--+≈(2)请给出几个计算高阶导数的近似算法,并完成如下工作: 1、对同样的h ,比较(1)式和(2)式的计算结果;2、针对计算高阶导数的算法,比较h 取不同值时(1)式和(2)式的计算结果。

小学科学实验指导书

小学科学实验指导书

小学科学实验指导书一、引言科学实验是小学科学教育的重要环节,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本文旨在为小学科学实验提供一份指导书,以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开展实验教学。

二、实验目的通过开展实验,让学生亲身参与,观察和体验自然现象,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他们的实验动手能力。

三、实验设计根据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设计与学科内容和学生年龄相适应的实验。

确保实验所需的材料和设备简便易得,操作步骤清晰易懂。

四、实验前准备在开展实验前,教师应对实验过程进行准备。

确保实验器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根据需要准备好实验材料。

同时,教师还要对实验原理和步骤进行理解和备课,以便能够对学生提供有效的指导。

五、实验操作在进行实验前,教师应向学生介绍实验目的和操作步骤。

然后,学生们可以依照指导书进行实验操作。

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的操作过程,及时指导和纠正错误。

六、结果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应注重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他们可以通过绘图、记录数据等方式,将实验结果呈现出来。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结果比较和分析,引导他们提出问题和猜想。

七、结果分析基于实验结果,学生可以进行简单的结果分析,得出结论。

同时,他们也可以思考一些问题,如为什么会得到这样的结果,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是什么等等。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讨,促进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的发展。

八、实验拓展在一些较为简单的实验完成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拓展。

这样的实验可以是对基础实验的改进、扩展,也可以是与实际生活有关的问题。

通过实验拓展,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科学原理和现象。

九、实验总结在实验结束后,教师应安排一定的时间,与学生一起总结实验过程。

可以讨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学生的感受和体会。

同时,教师还可以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提高实验能力。

十、安全注意事项在进行实验时,学生应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定,保证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教师应对实验室进行安全检查,并向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演示。

物理化学实验实训指导书

物理化学实验实训指导书

《物理化学》实验(实训)指导书制定人:职业学院《物理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物理化学实验课程总学时:128 实验学时:38本大纲主撰写人:开课单位(系部):一、实验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物理化学实验是石油化工、应用化学等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必修基础课程。

《物理化学实验》是继《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和《有机化学实验》之后而独立开设的实验课程,是化学类专业的必修基础课程。

其目的主要是使学生了解物理化学的基本实验方法和研究方法,掌握物理化学的基本实验技术和数据处理的技能,加深理解并掌握物理化学的基本知识和原理。

通过实验训练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学生今后从事化学研究或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本课程以实践环节为主,它由技术讲座、基础性实验两个部分组成。

讲座内容包括课程的学习方法、安全防护、数据处理、报告书写和实验设计思想等。

实验部分介绍相应的研究方法和实验技术,常见物理量(如:温度、压力、电势等)的测量,要求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训练。

实验包括热力学、电化学、化学动力学、表面化学与胶体化学等方面的内容,以及物理化学的重要实验方法和技术,由此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基础训练,应达到下列要求:1. 使学生初步了解物理化学的研究方法,掌握物理化学的基本实验技术和技能。

2. 学会重要的物理化学性能测定,熟悉物理化学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实验条件的判断和选择、实验数据的测量和处理、实验结果的分析和归纳等一套严谨的实验方法。

3. 了解常用仪器的构造、原理及其使用方法,了解近代大型仪器的性能及其在物理化学中的应用。

4.在上述基础上,达到巩固并加深对物理化学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增强解决实际化学问题的能力之目的。

5.在实验的全过程中,培养学生勤奋学习、求真、求实的科学品德,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查阅文献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实验指导书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实验指导书

电⼒系统继电保护课程实验指导书电⼒系统继电保护实验指导书王荆中编著2014年4⽉⽬录第⼀章学⽣实验守则 (1)第⼆章电⼒系统继电保护实验 (5)实验⼀电流、电压继电器实验............................ . (5)实验⼆功率⽅向继电器特性实验........................ . (9)实验三电流速断保护及电压联锁 (11)实验四⽅向性过流保护 (15)实验五电流保护综合实验........................... ...... .17 实验六⽅向阻抗继电器特性实验...................... . (21)实验七负序电压继电器特性测试................ . (25)实验⼋⾃动重合闸前加速保护实验 (27)实验九差动继电器特性实验 (31)实验⼗变压器保护综合实验 (33)附TQXDB-IB多功能继电保护实验台说明 (37)第⼀章学⽣实验守则实验时应保证⼈⾝安全,设备安全,爱护国家财产,培养科学作风。

为此,在本实验室应遵守下列守则:1、严守纪律,按时开始实验。

2、特性实验信号源24V电源和电压源出⼝严禁短接。

3、严禁带电拆线、接线。

4、⾮本次实验⽤的设备器材,未经教师许可不得动⽤。

5、实验中如有异常情况要保持镇定,⽴即停⽌实验,迅速切断电源,并向教师报告。

6、若⾃⼰增加实验内容,须事先征得教师同意。

7、保持实验室整洁、安静,实验室内不得吸烟、喧哗,乱扔杂物,实验台上严禁放书包,⾐物。

8、实验结束应先拆电源端接线,后拆除负荷端接线。

必须将设备关闭电源,整理好桌椅后征得指导⽼师同意再离开教室。

9、实验完成后须按时上交实验报告。

第⼆章电⼒系统继电保护实验实验⼀:电流、电压继电器实验⼀、实验⽬的1、了解常规电流、电压继电器的构造及⼯作原理,动作定值的⽅法;2、测试DL-31型电流继电器的动作值、返回值和返回系数。

3、测试DY-36型电压继电器的动作值、返回值和返回系数。

工程设计实验指导书-Read

工程设计实验指导书-Read

工程设计实验指导书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电子工程系陆继庆第一章:工程设计概述一、课程目的本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与实践能力。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研素质、工程意识和创新精神。

是对前面所学内容作综合的应用与总结。

在结合多门理论课程与设计课程之后,根据专业特点与就业方向,通过设计符合专业特色的工程内容或直接参与到与专业相关的具体的工程实践之中,给学生一个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工程实践的机会。

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应用能力与工程实践能力。

对参加过电子设计竞赛的同学是个巩固和提高的机会,对没有参加竞赛培训的同学是个锻炼的机会。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本专业学生对电子电路、信号采集与处理、电路与系统、现代电子设计技术、工程的步骤与组织实施、专业实践等环节的教学在实践的基础上有进一步的提高与理解。

使学生初步认识、掌握如何从实际问题出发,通过具体的分析和处理,求得具体问题的解决,这样做到书本知识和实际相结合,并培养和强化创新意识。

使学生在脱离教师指导的情况下,能对已有的或专门设计的工程任务进行分析,并通过资料文献和学生自己的实践活动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行性与方法。

在经过确认方案之后,执行实践该工程。

通过实验掌握以下知识点:●产品开发工程的过程和内容。

●用PROTEL软件设计硬件电路的方法。

●熟悉C51编程和电路调试方法。

●产品维修中故障的分析、判断与解决。

●按国家标准编写各种产品文档。

二、课程说明及开题:1.工程的概念:综合多种学科知识,有计划、分步骤地实现某种社会需要的过程。

2.课程内容及课程安排:老师出题目,由学生自己参与完成一种小产品的开发过程。

模仿达到现有产品的全部功能。

了解产品从调研、方案、设计、试产、调试、量产、验收、销售、安装和售后服务的整个过程。

做文字记录。

编写工程报告。

3.项目要求及实现方法:举例1:集中空调客房控制终端。

现在很多酒店使用的是集中空调,而客房里的空调开关只有几个风量档位,没有温度显示和温度控制功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三 离散傅里叶变换一、实验目的1. 学习编制离散傅里叶变换程序.2. 理解DFT 在数字信号处理中的核心地位和作用. 二、实验内容1. 编制计算离散傅里叶变换程序.2. 用编制程序处理时间抽样信号.3. 根据实序列离散傅里叶变换的对称性,初步判定程序的正确性. 三、实验说明1.离散傅里叶变换公式如下21011()()22()cos ()sin N jnkNn N N n n X k x n ex n nk j x n nk N N πππ--=--===⎛⎫⎛⎫=-⎪ ⎪⎝⎭⎝⎭∑∑∑构造离散傅里叶正、反变换函数的MA TLAB 实现程序如下,其中dft(xn,N)为离散傅里叶正变换,idft(Xk,N)为离散傅里叶反变换:---------------------------------------------------------------------------------------------------------------function [Xk]=dft(xn,N) n=[0:1:N-1]; k=n;WN=exp(-j*2*pi/N); nk=n'*k; WNnk=WN.^nk; Xk=xn*WNnkfunction [xn]=idft(Xk,N) n=[0:1:N-1]; k=n;WN=exp(-j*2*pi/N); nk=n'*k;WNnk=WN.^(-nk); xn=(Xk*WNnk)/N;---------------------------------------------------------------------------------------------------------------2.利用离散傅里叶变换函数求解序列傅里叶变换的MA TLAB 实现程序如下(N=8, a=0.7)。

---------------------------------------------------------------------------------------------------------------clearN=8; a=0.7; n=[0:7]; xn=a.^n; Xk=dft(xn,N); subplot(3,1,1)stem(n,xn,'.k');axis([0,8,0,1.5]) subplot(3,1,2)stem(n,abs(Xk),'.k');axis([0,8,0,5]) subplot(3,1,3)stem(n,angle(Xk),'.k');axis([0,8,-1.5,1.5]) 3.下图所示为()k X 的幅度特性与相位特性。

其中,N 为总的抽样点数;T 为抽样时间间隔. 在这种条件下分析结果中的()k X ,以2N 点左右对称,说明该程序基本正确,可以进行其它分析.4.在实验中同学们会发现,抽样信号分析得到的()k X 的幅度与连续傅里叶变换分析该信号幅度不相同,这是值得大家深入讨论的问题.3.14 已知序列()x n =(3,11,7,0,-1,4,2),令()y n 为()x n 加入噪声干扰并移位后的序列:()(-2)()y n x n n ω=+其中,()n ω为具有零均值和单位方差的高斯序列。

用MA TLAB 语言计算()x n 和()y n 之间的互相关。

3.14 解:程序及运行结果如下。

Clear n=[1:7];xn=zeros(1,length(n)); xn2=xn;wn=xn;xn(1:7)=[3,11,7,0,-1,4,2]; %signal xn2(1:7)=[4,2,3,11,7,0,-1]; %delay signal wn(1:7)=randn(1,7); %noise yn=xn+wn;%signal+noisexyn=conv(xn,yn); subplot(2,2,1);stem(n,xn,'k');title('x(n)'); subplot(2,2,2);stem(n,xn2,'k');title('x(n-2)'); subplot(2,2,3);stem(n,wn,'k');title('w(n)'); subplot(2,2,4);stem(1:(2*length(n)-1),xyn,'k');title('xy(n)');四、实验报告要求1.整理好经过运行并证明是正确的程序,并且加上详细的注释.2.用连续傅里叶变换分析(被抽样的)连续信号,将其结果与抽样信号的离散傅里叶变换结果相比较,你能发现什么问题?如何解释?3.计算抽样序列的连续傅里叶变换,将其结果与抽样序列的离散傅里叶变换结果相比较,你又能发现什么问题?如何解释?五、实验结果分析实验四 快速傅里叶变换一、 实验目的1. 学习时间抽选奇偶分解FFT 算法.2. 深入理解和掌握时间抽选奇偶分解FFT 计算程序.3. 研究如何利用FFT 程序分析确定性时间连续信号. 二、实验内容1. 用MA TLAB 编程比较DFT 和FFT 的运算时间2. 用MA TLAB 编程实现DFT 和FFT 的运算. 已知有限长序列)(n x 长度为N =4, 且:1 0=n =)(n x2 1=n –1 2=n3 3=n 用FFT 求X (k ),再用IFFT 求x(n).3. 用MA TLAB 程序分析FFT 取不同长度时,序列x(n)的频谱变化情况. 三、实验说明1.可以用以下MA TLAB 程序比较DFT 和 FFT 的运算时间:---------------------------------------------------------------------------------------------------------------N=1024; M=80;x=[1:M,zeros(1,N-M)]; t=cputime; y1=fft(x,N); Time_fft=cputime-t; t1=cputime; y2=dft(x,N); Time_dft=cputime-t1; t2=cputime;---------------------------------------------------------------------------------------------------------------Time_dft = 6.0290Time_fft =0.0100由此可见FFT 算法比直接计算DFT 速度快得多。

2.利用快速傅里叶变换函数求解FFT 和 IFFT 运算的MA TLAB 实现程序如下: ---------------------------------------------------------------------------------------------------------------clearxn=[1,2,-1,3];X=fft(xn)x=ifft(X)--------------------------------------------------------------------------------------------------------------- X =[ 5.0000,2.0000 + 1.0000i,-5.0000,2.0000 - 1.0000i]x =[ 1,2,-1,3]3.设x(n)是长度为N = 6的矩形序列,用MA TLAB分析FFT取不同长度时x(n)的频谱变化。

N=8,32,64时x(n)的FFT MA TLAB实现程序如下--------------------------------------------------------------------------------------------------------------- x=[1,1,1,1,1,1];N=8;y1=fft(x,N);n=0:N-1;subplot(3,1,1);stem(n,abs(y1),'.k');axis([0,9,0,6]);N=32;y2=fft(x,N);n=0:N-1;subplot(3,1,2);stem(n,abs(y2),'.k');axis([0,40,0,6]);N=64;y3=fft(x,N);n=0:N-1;subplot(3,1,3);stem(n,abs(y3),'.k');axis([0,80,0,6]);--------------------------------------------------------------------------------------------------------------- x(n)的频谱如下图所示, N值取的越大就越接近序列真正的频谱。

4.8 设()n x 是长度为ML 的长序列,其中1,1M L ,把()n x 分成M 段,记为()n x m ,,,,2,1M m =每段长度为L 。

()()⎩⎨⎧=0n x n x m()其他11-+≤≤M m n mM()()∑-==1M m mn x n x设()h n 为L 点冲激响应,则()()()()()()∑∑-=-==*=*=110M m m M m mn y n h n x n h n x n y()()()n h n x n y m m *=显然,()n y m 是21L -点序列。

在这种方法中,需要保存中间卷积结果,在相加之前进行恰当的重叠,形成()n y 。

(1) 利用循环卷积,开发一个MATLAB 函数实现重叠相加法;(2) 利用(1)开发的函数采用基-2FFT ,编写一个高速重叠相加分段卷积的MATLAB 程序。

4.8 解:程序及运行结果如下。

(1)循环卷积子函数:function fn=circonvt(x1,x2,N);%circonvt函数实现输入序列x1和x2的循环倦积,fn为输出序列%N为循环卷积长度if(length(x1)>N|length(x2>N)%判断输入信号的长度error('N的长度必须大于输入数据的长度');endx1=[x1,zeros(1,N-length(x1))];x2=[x2,zeros(1,N-length(x2))];m=0:N-1;x=zeros(N,N);for n=0:N-1x(:,n+1)=x2(mod((n-m),N)+1)';end;fn=x1*x;主函数:function[y]=ovrlpadd(x,h,L)x=input('请输入x序列:');h=input('请输入y序列:');L=input('请输入段长L:');lenx=length(x); %x的长度M=length(h); %h的长度N1=L+M-1; %圆周卷积点数,即每一个输出序列Yi的长度 m=rem(lenx,L); %求余if m=0x=[x zeros(1,L-m)]; %末尾补零,使每段长度为NK=floor(lenx/L)+1; %段数elsex=x;K=floor(lenx/L);endytemp=zeros(1,N1-L); %N1-N为重叠部分,使其初始化为零n1=1;n2=L;for k=1;Kxk=x(n1:n2);Y(k,:)=circonvt(xk,h,N1);for i=1:N1-LY(k,i)=Y(k,i)+ytemp(i);ytemp(i)=Y(k,i+L);endy(n1:n2+M-1)=Y(k,1:N1);n1=n1+L;n2=n2+L;endstem(y);title('ovrlpadd');请输入x序列:[1,2,3,4,5,6,7,8,9,10,11,12,13,14,15,16]请输入y序列:[1,0,0,-1]请输入段长L: 4ans =1 2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14 -15 -16(2)function[y]=ovrlpaddfft(x,h,L)x=input('请输入x序列:');h=input('请输入y序列:');L=input('请输入段长L:');lenx=length(x); %x的长度M=length(h); %h的长度N1=L+M-1; %满足循环卷积等于线性卷积的长度N1=2^(ceil(log10(N1)/log10(2)));m=rem(lenx,L);if m=0x=[x zeros(1,L-m)]; %末尾补零,使每段长度为NK=floor(lenx/L)+1; %段数elsex=x;K=floor(lenx/L); %段数endytemp=zeros(1,N1-L); %N1-N为重叠部分,使其初始化为零n1=1;n2=L;for k=1;Kz=x(n1:n2)xk=fft(z,N1);Y(k,:)=real(ifft(xk. *h));for i=1:N1-LY(k,i)=Y(k,i)+ytemp(i);ytemp(i)=Y(k,i+L);endy(n1:n2+N1-L)=Y(k,1:N1); %输出结果n1=n1+L;n2=n2+L;endy=y(1:(lenx+M-1));stem(y);title('ovrlpadd- 2fft');请输入x序列:[1,2,3,4,5,6,7,8,9,10,11,12,13,14,15,16]请输入y序列:[1,0,0,-1]请输入段长L: 4ans =Columns1through121.00002.00003.0000 3.0000 3.0000 3.0000 3.0000 3.00003.0000 3.0000 3.0000 3.0000Columns13through193.0000 3.0000 3.0000 3.0000 -14.0000 -15.0000 -16.0000四、实验报告要求1.整理好经过运行并证明是正确的程序,并且加上详细的注释.2.把N=1024点FFT分析所用的时间与直接计算DFT所用的时间相对比,从感性上理解”快”字.3.深入讨论如何运用FFT来研究序列的频谱,为第八章的学习做好准备.五、实验结果分析实验五 IIR 滤波器设计一. 实验目的1. 学习模拟滤波器的设计方法.2. 学习模拟---数字变换滤波器设计方法.3. 掌握双线性变换数字滤波器设计法.4. 掌握用频带变换设计数字滤波器的具体方法. 二. 实验内容1.设计一个巴特沃斯模拟低通滤波器,满足以下性能指标:通带的截止频率10000/p r a d s Ω=,通带最大衰减dB A p 3=,阻带的截止频率s rad s /40000=Ω,阻带最大衰减dB A s 3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