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印机印刷资料

合集下载

胶印机作业指导书

胶印机作业指导书

胶印机作业指导书一、胶印机的基本概述胶印机是一种常见的印刷设备,用于大批量印刷各种纸张、名片、海报等印刷品。

它采用了胶印技术,通过油墨与印版的相互作用,将图案或文字印刷到纸张上。

二、胶印机的组成部分1. 机架:胶印机的主体部分,支撑其他组件并提供稳定的工作平台。

2. 进纸系统:将纸张送入机器,并确保纸张的准确对位。

3. 墨斗系统:储存和供给油墨,控制油墨的流动。

4. 印版系统:将印版固定在印版缓冲器上,并确保印版与纸张之间的接触。

5. 印刷系统:通过胶辊和印刷辊的运动,将油墨转移到纸张上。

6. 干燥系统:用于快速干燥印刷品,以便进行后续处理。

7. 出纸系统:将已印刷的纸张送出机器并堆放整齐。

三、胶印机的操作步骤1. 准备工作:a. 检查胶印机的各个部件是否完好,并进行必要的维护和保养。

b. 准备所需的纸张和油墨,并确保质量良好。

c. 根据印刷品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印版,并进行必要的处理。

d. 调整机器的工作参数,如印刷速度、压力等。

2. 进纸操作:a. 将纸张放入进纸系统,并调整对位装置,确保纸张的准确对位。

b. 启动进纸系统,使纸张顺利进入胶印机。

3. 墨斗操作:a. 将所需的油墨倒入墨斗,并调整墨斗的供墨量。

b. 检查墨斗的清洁程度,并确保墨斗与印版之间的连接畅通。

4. 印版操作:a. 将印版固定在印版缓冲器上,并调整印版的位置和角度。

b. 确保印版与纸张之间的接触均匀,调整印版压力以达到最佳印刷效果。

5. 印刷操作:a. 启动印刷系统,使胶辊和印刷辊开始运动。

b. 调整印刷速度和压力,以确保油墨均匀地转移到纸张上。

c. 观察印刷效果,如有需要,及时调整相关参数。

6. 干燥操作:a. 启动干燥系统,使印刷品快速干燥。

b. 根据纸张的特性和印刷品的要求,调整干燥系统的温度和风速。

7. 出纸操作:a. 启动出纸系统,使已印刷的纸张顺利送出机器。

b. 将纸张堆放整齐,并进行必要的整理和检查。

四、胶印机的常见故障与解决方法1. 纸张堵塞:a. 停止机器运行,并切断电源。

胶印机作业指导书

胶印机作业指导书

胶印机作业指导书一、胶印机的基本介绍胶印机是一种常见的印刷设备,用于印刷各种平面材料,如纸张、塑料薄膜等。

它采用胶印技术,通过墨水与印版的相互作用,将图案或文字转移到印刷材料上。

二、胶印机的工作原理1. 印版制作:首先,需要制作印版,通常使用光敏树脂印版。

将设计好的图案或文字通过光敏树脂印版的曝光和显影过程,形成凹凸的图案。

2. 墨水传输:胶印机通过墨水系统将墨水传输到印版上。

墨水系统包括墨水槽、墨水辊和墨水盘等组成。

墨水槽中的墨水被墨水辊吸取,然后通过墨水盘均匀地分布在印版上。

3. 墨水转移:当印版转动时,墨水被印版上的凹凸部分吸附。

印版与印刷材料接触时,墨水被转移到印刷材料上,形成图案或文字。

4. 印刷材料传输:胶印机通过传送带或进纸辊将印刷材料送入印刷区域。

在印刷区域,印版与印刷材料进行接触,完成墨水的转移。

三、胶印机的操作步骤1. 准备工作:检查胶印机的墨水和印版是否充足,确保印刷材料的质量和数量符合要求。

2. 调整胶印机参数:根据印刷材料的尺寸和要求,调整胶印机的进纸辊、墨水辊和印版的位置和压力。

确保印刷材料能够顺利进入印刷区域,并且墨水能够均匀地转移到印刷材料上。

3. 开始印刷:将印刷材料放置在传送带或进纸辊上,启动胶印机。

印刷材料会被送入印刷区域,与印版接触,完成墨水的转移。

4. 质量检查:在印刷过程中,需要定期检查印刷材料的质量。

检查图案或文字的清晰度、颜色的均匀性等。

如发现问题,及时调整胶印机的参数或更换印版。

5. 停止印刷:当完成印刷任务或需要更换印版时,停止胶印机的运行。

清洁印版和墨水系统,确保下次印刷的质量。

四、胶印机的维护保养1. 定期清洁:胶印机需要定期清洁,包括清洁墨水系统、印版和印刷材料传输部分。

清洁过程中,注意使用专用的清洁剂和工具,避免损坏机器。

2. 润滑维护:胶印机的移动部件需要定期润滑,以减少摩擦和磨损。

使用适当的润滑油或脂进行润滑,注意不要过量。

3. 故障排除:在使用胶印机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故障,如墨水不均匀、印刷材料卡住等。

胶印机技术与印刷技巧及注意事项

胶印机技术与印刷技巧及注意事项

胶印机技术与印刷技巧及注意事项一、油墨的性能:1) 浓度:浓度大的油墨在印刷中墨量使用比较少,墨色比较好;浓度小的油墨在印刷中墨量使用比较多,墨色清淡;2) 细度:即油墨颗粒的大小,油墨细度高,油墨浓度大,印刷品网点清晰、饱满有力;油墨细度低,印刷品的网点易发毛,印版的耐印率低;3) 粘度,黏度大,易造成传墨不匀、网点拉毛以及花版等现象;黏度小,易造成油墨乳化和版面浮脏现象;4) 流动度:流动度大,会使图文的层次不明,墨色不饱满;流动度小,使油墨的传布不流畅、不均匀,易造成在同一印刷面上有前深后淡或前淡后深的现象;5) 耐光性:耐光性好的油墨,印出产品色泽绚丽,图文网点饱满、结实,富有立体感,并可以长期保存;耐光性差的油墨,印出的产品颜色容易变浅、变暗;6) 耐水性、耐酸性、耐碱性:对胶印油墨,要特别注意其耐水性、耐酸、耐碱性,耐水耐酸、耐碱强的油墨,印刷出的产品色泽鲜艳,层次分明,网点清晰;耐水、耐酸、耐碱、差的油墨,印刷出的产品灰暗无力,层次不明,网点不光洁。

二、润版水润版水的PH植一般在3.8-4.6之间,在实际生产中要根据印刷条件的具体情况加以调证,如果润版水酸性过强,对版面空白部分的砂眼和图文的亲油基础腐蚀性就回加大,易造成花版现象,使印版的耐印力下降;同时油墨易乳化,墨辊产生脱墨,印刷品灰暗无光。

如果润版水酸性过弱,就会使印版空白部分亲水斥油性能减弱,版面易起脏和因印刷品网点扩大而造成糊版现象(UV墨印刷时,如果润版水酸性过酸,版面易起脏)三、色序色序指的是在多色印刷中,各色印版的先后套印顺序,不同的色序会产生各种不同的印刷效果,合理安排色序很重要。

但色序不是绝对的,色序一般安排是:单色机:黄→品红→青→黑双色机:黑→黄、品红→青(印风景画)或青→红(印人物);有金、银、满版实地印刷时,一般要先金、银、满版实地,待油墨干后再套四色墨。

四、批量印刷1)检查四色胶片规格是否一致(四张胶片是否成套);2)对照样张,检查图文是否完整;3)稳定水分、墨量,达到水墨平蘅,以保证同批印刷品墨色的一致;4)尽量做到少停机或停机后清洗橡皮布(已可放一些过版纸)四、正式印刷时正式印刷时,操作者应集中精力地做到:(1)看:看机器运行情况,看样张墨色、套准及网点质量;(2)听:听机器响声有无异常,听机器震动灵敏区有无杂音;(3)摸:摸一摸机器易于因磨损而升温的部件,是否有显著的温度变化;(4)闻:闻有没有电器烧焦及其它不正常的怪味。

胶印机基础知识介绍

胶印机基础知识介绍

第一章胶印机基础知识介绍第一章胶印机基础知识介绍章节要求:1.胶印发展的历史及现状2.胶印机的一般分类及命名3.胶印机工作部件的组成及各部件的作用4.胶印机的传动系统第一节胶印机基础知识目的要求:1.了解印刷机的发展历史2.熟悉印刷机的种类3.掌握国产胶印机的命名原则,能根据机器名称说出胶印机的基本参数一、印刷机的演变和发展过程印刷术是我国发明的,它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凸版印刷是最早采用的印刷方式。

约在公元636年,我国已有雕版印刷。

公元1041--1048年,毕舁发明了活字印刷。

1400年德国人腾堡发明了手扳平压式凸版印刷机;1812年德国人凯尼希利制成第一台圆压平式凸版印刷机;1860年美国制造了第一台圆压圆式轮转印刷机。

凸版印刷的特点是墨层厚实、笔锋挺秀、字迹清晰。

1798年,逊纳菲尔德发明了采用石版的平版印刷;1890年鲁贝尔在石版的础上发明了胶印机。

以后胶印印刷技术不断发展,并出现了自动输纸机等设备。

1923年制造的“罗兰”平版胶印机采用等径滚筒系统;1933年双面印刷的单张纸平版胶印机问世;1938年出现了五滚筒型双色平版胶印机;1950年推出速度达10000印/小时的胶印机。

如今单张纸平版胶印机的生产速度已达到18000印/小时,卷筒纸平版胶印机的速度已达70000印/小时以上了。

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只能生产一些手工输纸平版胶印机,现在已可生产多种类型的单色、双色、四色单张纸平版胶印机和正反面单色、双色、四色的卷筒纸平版胶印机,以及彩色印报轮转胶印机,这些设备在结构和精度上已达到较先进的水平。

二、印刷机的分类1.印刷机分类方法较多,其类别多种多样。

1)根据印版种类分平版印刷机、凸版印刷机、凹版印刷机、孔版印刷机、特种印刷机。

1胶印机的组成与调节2)根据纸张类别分单张纸胶印机、卷筒纸胶印机。

3)根据印刷色数不同分单色胶印机、双色胶印机、四色和其它多色印刷机。

4)胶印机根据承印材料不同又分为:印纸胶印机和印铁皮胶印机。

胶印机实验报告

胶印机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胶印机操作与印刷效果分析实验日期:2023年X月X日实验地点:XX印刷厂实验目的:1. 掌握胶印机的操作流程和基本原理。

2. 了解胶印机的性能特点和应用范围。

3. 分析胶印印刷的效果,探讨影响印刷质量的因素。

一、实验原理胶印是一种使用柔性版作为印刷版,通过橡皮布将油墨传递到纸张上的印刷方式。

胶印机主要由印刷单元、输纸单元、润版单元、干燥单元等组成。

实验过程中,我们将通过操作胶印机,将油墨均匀地印刷到纸张上,观察和分析印刷效果。

二、实验器材1. 胶印机:XX型号2. 印刷版:XX型号3. 橡皮布:XX型号4. 油墨:XX型号5. 纸张:XX型号6. 砚台、墨辊、墨斗、刮刀等辅助工具三、实验步骤1. 胶印机开机与调试(1)打开胶印机电源,检查设备是否正常运行。

(2)调整印刷单元、输纸单元、润版单元等,确保各部件工作正常。

2. 印刷版安装与调整(1)将印刷版安装在印刷单元上,调整印刷版与橡皮布的接触压力。

(2)调整印刷版与纸张的相对位置,确保印刷版与纸张接触良好。

3. 润版单元调整(1)在砚台中注入适量的水,调整墨辊与水辊的压力,使墨辊均匀地吸收油墨。

(2)调整墨辊与印刷版的接触压力,确保墨辊能够将油墨均匀地传递到印刷版上。

4. 印刷操作(1)将纸张放置在输纸单元上,调整纸张的进纸速度。

(2)开启胶印机,使油墨均匀地印刷到纸张上。

(3)观察印刷效果,如遇问题及时调整。

5. 实验结束与设备维护(1)关闭胶印机电源,清理印刷版、橡皮布等。

(2)检查设备各部件是否损坏,进行必要的维护。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印刷效果分析通过实验,我们观察到印刷效果良好,油墨均匀地印刷到纸张上,无明显印刷缺陷。

2. 影响印刷质量的因素分析(1)印刷版质量:印刷版质量直接影响印刷效果,应选用优质印刷版。

(2)橡皮布质量:橡皮布质量会影响油墨的传递,选用合适的橡皮布对印刷质量至关重要。

(3)油墨质量:油墨质量直接影响印刷效果,应选用符合要求的油墨。

胶印机作业指导书

胶印机作业指导书

胶印机作业指导书一、胶印机的基本概念和作用胶印机是一种常用的印刷设备,用于将图文信息从印版上转移到印刷媒介上,如纸张、塑料薄膜等。

它采用胶印技术,通过墨水与橡皮布滚筒的接触和传递,实现图文的印刷。

胶印机在印刷行业中广泛应用,能够高效、精确地完成大批量印刷任务。

二、胶印机的操作步骤1. 准备工作在使用胶印机之前,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 确保印版的质量良好,无损坏或磨损。

- 检查墨水的质量和颜色是否符合要求。

- 清洁印版和滚筒,确保无杂质。

2. 调整胶印机在开始印刷之前,需要对胶印机进行一些调整:- 调整印刷压力,使之适应不同的印刷材料。

- 调整墨水供给系统,保证墨水的均匀供给。

- 调整印版和滚筒的对位,确保图文的准确传递。

3. 开始印刷完成准备工作和调整后,可以开始进行印刷操作:- 将印版固定在印版架上,并确保其与滚筒的接触紧密。

- 打开墨水供给系统,使墨水均匀地涂布在滚筒上。

- 将印刷材料放置在印刷台上,并调整好位置。

- 启动胶印机,使滚筒与印刷材料接触,开始印刷。

- 监控印刷过程,确保墨水的供给和图文的传递均匀稳定。

4. 完成印刷当印刷任务完成后,需要进行一些收尾工作:- 关闭墨水供给系统,清洁滚筒和印版,避免墨水干燥。

- 将印刷材料取下,并进行质量检查。

- 清理工作区域,保持胶印机的整洁。

三、胶印机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1. 印刷颜色不准确可能原因:- 墨水颜色不正确。

- 墨水供给不均匀。

- 印版或滚筒损坏。

解决方法:- 更换正确的墨水颜色。

- 调整墨水供给系统,确保均匀供给。

- 检查和更换损坏的印版或滚筒。

2. 印刷图案模糊可能原因:- 印版磨损或损坏。

- 印刷压力不足。

- 墨水供给不足。

解决方法:- 更换新的印版。

- 调整印刷压力,增加压力。

- 调整墨水供给系统,增加墨水供给量。

3. 印刷材料移位或变形可能原因:- 印刷材料摆放不稳定。

- 印刷材料过厚或过薄。

- 印刷材料质量不好。

解决方法:- 确保印刷材料平整稳定地放置在印刷台上。

胶印机作业指导书

胶印机作业指导书

胶印机作业指导书引言概述:胶印机是一种常见的印刷设备,广泛应用于印刷行业。

为了能够正确使用胶印机进行印刷作业,本文将详细介绍胶印机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正文内容将分为五个部分,分别为材料准备、机器设置、印刷调整、印刷操作和机器维护。

一、材料准备:1.1 纸张选择:根据印刷品的要求,选择合适的纸张,包括纸张种类、克重和尺寸等。

1.2 墨水选择:根据印刷品的要求,选择适合的墨水,包括颜色、稠度和特殊效果等。

1.3 印版准备:将印版安装在印刷机的印版滚筒上,并进行调整和固定,确保印版的平整度和位置准确。

二、机器设置:2.1 压力调整:根据纸张和印版的特性,调整胶印机的压力,确保印刷品的清晰度和色彩还原度。

2.2 墨水供给:调整墨水供给系统,确保墨水的均匀分布和稳定供给。

2.3 水墨平衡:调整印版和湿布的水墨平衡,使得墨水和水分的分布均匀,避免印刷品出现水墨不平衡的问题。

三、印刷调整:3.1 印版调整:通过调整印版滚筒的位置和角度,使得印版与纸张的接触均匀,避免印刷品出现位置偏移或者模糊不清的问题。

3.2 墨水调整:通过调整墨水供给系统和墨辊的位置,控制墨水的厚度和分布,保证印刷品的色彩饱满和清晰度。

3.3 水墨平衡调整:根据印刷品的要求,调整湿布的水墨平衡,使得印刷品的水墨分布均匀,避免出现水墨不平衡的问题。

四、印刷操作:4.1 开始印刷:确认所有机器设置和调整已完成,将纸张放置在进纸台上,并启动胶印机进行印刷。

4.2 监控印刷质量:在印刷过程中,及时观察印刷品的质量,如有问题及时停机检查并进行调整。

4.3 完成印刷:印刷完成后,将纸张从出纸台上取下,进行整理和包装。

五、机器维护:5.1 清洁保养:定期清洁胶印机的各个部件,如印版滚筒、墨水供给系统和墨辊等,确保机器的正常运行。

5.2 润滑维护:定期给机器的关键部件进行润滑,减少磨损和摩擦,延长机器的使用寿命。

5.3 故障排除:当胶印机出现故障时,及时排除故障,确保机器的正常运行。

胶印机作业指导书

胶印机作业指导书

胶印机作业指导书引言概述:胶印机是一种常见的印刷设备,广泛应用于印刷行业。

为了保证胶印机的正常运行和印刷质量,操作人员需要掌握正确的作业指导。

本文将详细介绍胶印机的作业指导,包括机器的基本操作、印版的安装与调整、墨水的调配与控制、纸张的进料与定位以及机器的维护与保养。

一、机器的基本操作:1.1 打开胶印机电源:确保胶印机连接到稳定的电源,并按照操作手册上的指示打开电源开关。

1.2 启动胶印机控制系统:根据胶印机型号,按照操作手册上的步骤启动控制系统。

通常需要输入相关参数,如纸张尺寸、印刷速度等。

1.3 操作机器控制面板:熟悉控制面板上的各个按钮和指示灯的功能,包括启停按钮、速度调节按钮、张力调节按钮等。

二、印版的安装与调整:2.1 安装印版:将印版固定在胶印机的印版滚筒上,确保印版的位置准确,以避免印刷图像偏移或模糊。

2.2 调整印版位置:根据印刷要求,使用胶印机的微调功能,调整印版的水平和垂直位置,以确保印刷图像的准确对位。

2.3 检查印版质量:检查印版表面是否有划痕或污渍,必要时进行清洁或更换印版,以保证印刷质量。

三、墨水的调配与控制:3.1 调配墨水:根据印刷品的要求,按照墨水供应商提供的配方,将墨水与溶剂混合调配,确保墨水的颜色和浓度符合要求。

3.2 控制墨水供给:通过胶印机的墨水供给系统,控制墨水的流量和压力,以确保墨水的均匀分布和稳定供给。

3.3 检查墨水质量:定期检查墨水的质量,包括颜色的准确性和流动性,必要时进行调整或更换墨水,以保证印刷品的色彩鲜艳和清晰度。

四、纸张的进料与定位:4.1 纸张进料:将印刷纸张放置在胶印机的进纸器上,并根据纸张尺寸和厚度调整进纸器的位置和张力,确保纸张的平整进料。

4.2 纸张定位:使用胶印机的定位系统,调整纸张的位置和对位,以确保印刷图像的准确放置和对齐。

4.3 纸张张力控制:通过胶印机的张力控制系统,调整纸张的张力,以避免纸张的松弛或过紧,从而影响印刷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印刷角度谈设计制作应该注意的问题从印刷角度谈设计制作应该注意的问题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许多企业开始设置内部设计制作人员,而不再由专业广告公司来完成设计和制作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缩减成本,也便于企业控制设计制作环节,但与此同时,由于内部设计制作人员可能并不象专业机构那样熟悉印前要求,而会出现一些常识性的失误。

在设计制作完成之后,许多企业会要求印刷厂直接去出片和印刷,这就把问题转移到了印刷厂。

本期内部通讯根据我们积累的常见问题,介绍一些与印前制作有关的基本常识。

这些常识适用于内部设有设计人员的最终用户,也适用于初创的、对印刷要求还不太熟悉的广告公司。

1. 设计制作是印刷前必不可少的环节。

印刷成品的完成,必须经过设计制作 - 出片打样 - 上机印刷- 后期加工四个环节,缺一不可。

2. 设计制作是使用软件进行图文混排的过程,是出片打样的前一环节,因此在设计制作时必须考虑出片打样的要求。

但是,仅仅从出片打样角度考虑是不够的,因为其最终目的是印刷成品,因此还必须从印刷角度考虑设计制作。

否则,某些设计制作方式对出片打样并不算问题,但对印刷却会导致相当大的问题。

3. 设计制作可以使用不同的软件完成,软件之间并没有大的优劣之分,而只是基于设计制作人员的偏好和熟悉程度。

但是一般来说,在四色(彩色)印刷中,不能使用微软办公软件(Microsoft Office)排版,因为微软的Word和Excel是文字处理软件,而不是专业排版软件,不能用来输出彩色印刷使用的四色胶片(红、黄、蓝、黑)。

在彩色印刷中,排版应使用Photoshop、PageMaker、Illustrator、Freehand、CorelDRAW 等专业排版软件,QUARK是近来在国外日益流行的另一种专业排版软件。

在黑白印刷中,如黑白书刊杂志,则可以使用Word、Excel等作为排版软件,输出单色胶片供印刷使用。

4. 不管使用什么软件,排版中使用的图片文件分辨率必须在300 dpi以上。

网站上使用的图片看起来很清楚,但其分辨率一般只有72 dpi或100 dpi,不能投入印刷。

dpi是指每英寸点数,点数越高,图片越清楚。

如果排版中使用的图片分辨率不是300 dpi,应把其强行改成300 dpi,并变成原大小,确定其是否清晰可用。

5. 彩色图像的模式必须变成CMYK模式,而不能使用RGB模式。

CMYK是印刷专用模式,RGB则是显示器显示图像专用模式。

如果使用RGB输出胶片,胶片上会出现色彩混乱。

6. 确认文档中有全部必需的文件,文档中已经包含图像文件。

有时图像似乎显示在了排版的文件中,但实际上缺图或分辨率较低,因此必须确认已经包括必需的图像,并保证图像具有足够的分辨率。

另外,应拷入必需的字体,对一些特殊的字体如果进行替换,可能会影响其效果,另外还可能会出现乱码。

7. 在文件制作过程中,黑字一律使用单色黑,不用套色黑或者四色黑。

这是因为如果使用四色黑字,极易导致套印不准,会使黑字中显示出其它颜色。

8. 常规尺寸:十六开的尺寸是210mm x 285mm,八开的尺寸是420mm x 285mm,这是国内标准十六开和八开尺寸。

另外还有一种国际标准十六开尺寸(称为A4)是210mm x 297mm,国际标准八开尺寸(称为A3)是420mm x 297mm。

我们使用最多的是国内标准尺寸。

9. 在排版完毕需要输出时,需要上下左右设好3mm出血。

这是为了给印刷成品裁切留出余量。

另外在拼版时,也要设置出血。

拼版完成后,要看一下有没有字或图出了裁线,以及出血是否留够。

10. 在使用Illustrator完成排版后,应进行转曲线操作,因为转曲线之后的所有文字都会变成图形,不会出现跑字或乱码现象。

在使用PageMaker排盘进行文件拷盘时,最好选用“另存为”命令,同时按下下面的“链接所有文件”,把链接文件全部拷到盘里。

一般不建议使用Photoshop进行图文混排,而只进行图像处理,因为Photoshop中排的文字会出现锯齿,印刷时会变得模糊。

另外在设计后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文字: 1、美工文字必须转换为曲线,且必须检查转换后的文字是否移位,否则会出现掉字情况而打印出错误文件; 2、禁止使用GB-2312字体,这类字体在转换曲线后笔画交叉的地方会出现明显的镂空,方正美黑在不转曲线的时候也会出现此情况; 3、段落文本必须注意文本框内的文本是否全部显示出来; 4、用了文字链和封套的文字,必须转换为曲线; 5、轮廓字,必须全选字体和轮廓一起分离后,将文字转曲线,将轮廓线删除; 6、立体字,必须一起分离后,将文字转曲线,而且立体图必须转点阵图; 7、带阴影的字,必须一起选中分离后,将文字转换为曲线,阴影转换为点阵图; 8、透明字,必须转换为曲线后重新做效果; 9、其中office办公软件,差字体不报,必须在通过工具菜单下的选项,用兼容性内的字体替换进行查看,确认是否差字体。

注意:精确裁剪框里的文字不能用查找工具查找(二)、图片: 1、旋转和裁切后的图片,必须转换为点阵图,否则会破图; 2、带阴影的图片,必须连同阴影一起转换为点阵图; 3、运用了滤镜的图片,必须转换为点阵图(要注意转图后原图的变化是否过大)注意:精确裁剪框里的旋转或裁切图片不能直接转点阵图(三)、图形: 1、用了特殊效果的图形必须转换为点阵图; 2、渐变色块必须转换为点阵图; 3、用HP 3000印刷时,必须取消图形的套印(四)、出血: 1、需要裁切的印品必须做出血和裁切线; 2、名片大小的成品,必须做2mm的出血,双面印刷的必须正反做裁切线; 3、超过名片大小的成品,必须做3mm的出血; 4、机器裁切,必须做2mm~3mm的出血(新注:若底色一样,也可以一刀切); 5、手工裁切,必须做一刀切注意:成品小于25mm不能正常裁切(五)、拼版 1、页码顺序必须正确,且必须在成品的中间或靠外侧; 2、单面打印的文件,必须拼分钉合装的版式; 3、双面打印的文件,必须拼骑马订的版式; 4、书本为单数的,必须拼骑马订的版式; 5、书本为双数的,必须拼1122的版式; 6、客户文件没有页码的,必须在成品外的位置加上页码,未打印的必须手写页码(六)、封面 1、胶装书必须在封2、封3的脊背和脊背左右5mm的位置做成白色,并且做3mm的出血 2、骑马订的中线位置上必须不做出血; 3、铁环装和胶条装的封面封底,必须四周做3mm 出血 4、文本精装:宽度在内芯的成品尺寸基础上必须加做3mm,高度在内芯的成品尺寸的基础上不变,脊背在内芯厚度的基础上加必须做5mm,软背必须做10mm ,出血必须做10mm~20mm 5、铁环在内精装:宽度在内芯的成品尺寸的基础上加6mm,高度在内芯的成品尺寸的基础上不变,脊背根据内芯的厚度而定(咨询印后服务部),软背必须做6mm ,出血必须做10mm~20mm; 6、铁环在外精装:宽度在内芯的成品尺寸的基础上必须加6mm,高度在内芯的成品尺寸的基础上不变,出血做必须10mm~20mm。

印前制版质量的好坏和对印刷的影响影响印刷品质量的因素有很多,但如果在印前制版过程中就出现了问题,那么即使所用的印刷材料再好、印刷机的质量再高、装订再精美也都不可能生产出合格的印刷品。

印前制版是能否制作生产合格印刷品的前提。

如果印前制版过程中的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就可能给后工序造成很大的麻烦,甚至是无法挽回的损失。

由于印前制版的工序很复杂,影响最终印刷品质量因素很多,笔者在文中将对其中几个比较重要的工序的质量控制,以及它们会如何影响印刷品的质量作一些论述。

1.图像扫描的质量控制印刷最基本的工作就是对颜色的复制,而颜色又常常是通过图片来表达的。

图像扫描就是将图片上的颜色信息通过扫描设备转换为可存储和可编辑的数字信号,然后再通过图像处理软件、排版软件等应用软件对这些数字信号进行处理。

因此,能否对图像进行准确的高质量的复制,也就是尽可能地保留原稿上的阶调、层次、反差和饱和度等信息,是衡量图像扫描质量的基本标准。

印刷原稿可分为反射稿和透射稿两种。

其中,反射稿分为照片、印刷品、手绘稿和打印稿等等;透射稿分为正片和负片。

由于每种类型的原稿都有它不同的特性,所以在扫描定标时要充分考虑到每种原稿的特点。

图像扫描质量的评价:(1)定标准确对原稿进行准确的定标是能否真实还原原稿的基础,因为这关系到整个图像反差的大小以及高光、暗调损失多少等问题。

例如对于透射原稿,若原稿的反差正常,白场应选择在密度D:0.35—0.50处;若原稿偏薄,需要加重色量,白场一般应选择在密度D:0.20—0.35处;若原稿较闷,需要作得明亮些,白场一般应选择在密度D:0.60—0.80处。

(2)阶调齐全、清晰度高阶调是整幅画面的层次结构。

阶调齐全就能使画面完整,这是由于在最暗处和最亮处很容易丢失层次,尤其在大面积由浅白色组成的画面的边缘部位,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如果说阶调是图像颜色复制的躯体的话,那么图像的清晰度可以说就是图像复制的灵魂。

清晰度能使视力集中:一幅图像是否清晰,是其能否引起注意的最主要因素。

(3)忠实原稿、高于原稿当原稿的层次丰富、反差强烈、饱和度高时,在扫描时只要能够尽可能准确地还原原稿的层次、反差和饱和度就可以了。

而当原稿的质量不是很好时,甚至有时还会出现明显的偏色或饱和度偏低时,在扫描时就要注意调整,使扫描出来的图像比原稿更加真实和亮丽。

2.图文组版的质量控制(1)要考虑后工序图文组版就是将扫描的图片和录入的文字按照客户要求的排式进行组合。

如果在组版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到后工序的生产要求的话,就可能会使印刷出来的产品全部报废。

如一般印刷品的出血位要求为3mm,而包装盒的出血位一般为5mm或7mm。

如果在组版时没有按这个标准去做的话,就可能使裁切、啤盒等后工序的出错率提高,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又如在制作封面时,如没有考虑内页所用纸张的厚度和装订方式的话,就可能造成书脊不合适或翻开的书无法平放在桌子上等问题。

(2)要仔细认真、多查多问组版是一个相当复杂的操作过程,操作人员在组版过程中注意力要高度集中,否则也许一个小小的失误就会导致大批量的返工。

例如,在制作一本拍卖会的画册过程中,由于操作人员忘了将图片上玉器的背景图换成客户要求统一的黑白渐变背景,导致全部3000本画册全部重新印刷。

有的时候客户提供的版式样不是很清楚,或业务员标注的不是太准确,这就需要操作人员多查多问,直到得到确认后才能继续制作,千万不能想当然,自作主张或者怕麻烦,因为这样也许会造成更大的麻烦。

(3)增大培训力度和完善规章制度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组版人员对印刷等后工序知识的了解程度是很重要的,印刷企业儒要经常对组版操作人员进行后工序知识的培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