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纲各章复习要点及命题特点汇总(八)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考试要点资料整理1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简答题:1、简述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在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在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综上所述,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2、为什么说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第一次鸦片战争以中国失败而告终,主权独立受到侵犯,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中国逐渐沦入国家政权形式上仍然存在,而主权受制于外国列强的半殖民地社会;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一方面促使中国传统的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的农业也日渐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并成为其市场体系中的一部分,另一方面促进了中国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发展造成了某些客观条件,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不再是全完意义上的封建社会,而是一个半封建社会。
3、简述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是什么?资本帝国主义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中国的封建势力成为外国列强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封建剥削制度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再广大地区内保持着;中国资本主义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体;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是及不平衡的;人民毫无政治权利和生活的极端贫困化。
4、简述中国工人阶级的特点?深受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三重压迫和剥削,革命性最强;人数虽少,但相对集中,便于形成革命的力量和传播先进的思想;同农民天然的联系,便于结成工农联盟;因此中国工人阶级是近代中国社会中最先进、最革命、最有力量的阶级。
5、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
(1)分作上层和中下层。
(2)一方面受帝、封压迫,一定条件下可以参加反帝反封的革命或保持中立。
另一方面,因力量薄弱,与帝、封有千丝万缕联系,斗争中缺乏彻底性。
(3)因两种特点和双重性格,民族资产阶级不能引导中国民主革命走向胜利。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资料大全(完美版)《纲要》复习题大全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资料大全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即地主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基本生产结构是:小农经济。
小农经济的特征是: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政治上:高度中央极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也被称作“大一统中央极权制”)。
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社会结构上: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核心是宗族家长制。
2、四次次大的侵略战争及其之后所签不平等条约第一次中英鸦片战争的时间和所签订的《南京条约》及其陆续签订的《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签订的《天津条约》(与英法美俄)和《北京条约》(与英法),中日甲午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的《辛丑条约》。
这些都有划时代意义。
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894年日本在中国的旅顺大屠杀、1900俄国制造的“江东六十四屯”惨案。
通商口岸:第一次鸦片战争开五口(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第二次鸦片战争及其后所签《北京条约》开天津。
中国资产阶级的来源:一些买办、商人、地主、官僚、手工业者等。
中国资产阶级的分层:官僚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中国近代社会的开端:鸦片战争及其《南京条约》等的签订。
近代中国社会的社会性质和两大矛盾: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前一对是最主要矛盾。
中国人民在近代史上最早的反侵略武装斗争: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领导台湾人民抗击日本占领台湾的人:黑旗军首领刘永福。
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殉国的将领: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江南提督陈化成。
甲午海战中殉国的将领:北洋舰队统帅丁汝昌、管带邓世昌、林永生、刘步蟾等。
近代中国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人:林则徐。
魏源的《海国图志》中提出的主张: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中国早期维新思想家:马建忠、王韬、郑观应等。
中国人民族意识觉醒开始普遍觉醒是在中日甲午战争之后。
严复在《救亡决论》中最先喊出“救亡“口号。
史纲的知识点总结

史纲的知识点总结一、史纲的概念和作用1.史纲是研究历史发生发展规律和历史时期特点的学科,是历史学的一项重要分支。
2.史纲具有总揽全局、把握历史发展趋势、概括历史时期特点等作用。
3.史纲的撰写需要全面、客观地分析历史事件和历史变迁,概括历史发展的主要规律。
二、写作史纲的基本原则1.客观真实。
撰写史纲要尽量避免主观色彩,要以客观的态度看待历史事件。
2.全面系统。
史纲要对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
3.精炼简明。
史纲要言简意赅,凝练表达历史发展的主要规律和特点。
三、史纲的主要内容1.史纲的基本结构(1)历史时期的划分(2)历史时期的特点(3)历史发展的主要规律2.史纲的主要内容(1)古代史纲(2)中世纪史纲(3)现代史纲四、史纲的撰写方法和技巧1.研究历史资料。
史纲的撰写需要充分研究历史资料,了解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
2.归纳总结。
史纲要对历史发展的主要规律和特点进行归纳总结,突出历史时期的主要特点。
3.理论联系实际。
史纲的撰写要结合国内外历史发展的实际情况,思考历史问题,提出解决历史问题的建议。
五、史纲的应用1.指导历史研究。
史纲可以指导历史研究人员进行深入的历史研究,探索历史事件的原因和发展规律。
2.教学参考。
史纲可以作为教学参考,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了解历史时期的特点和发展规律。
3.政策制定。
史纲可以为政府制定历史文化政策提供参考,保护和弘扬优秀历史文化传统。
六、史纲的发展趋势1.跨学科研究。
史纲将和其他学科进行深度交叉,形成多学科交叉研究的新趋势。
2.数字化研究。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史纲的研究方法将更加数字化,利用大数据等手段进行历史研究。
3.国际化视野。
史纲的研究将更加开放和国际化,借鉴国外历史研究经验,形成更加广泛的视野。
以上就是史纲的基本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对大家对史纲有更加全面的了解。
史纲大题必考知识点总结

史纲大题必考知识点总结一、史学概论1. 史学的定义、特点和方法2. 史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学派3. 史学研究的价值和意义二、人类社会的起源和发展1. 旧石器时代的人类社会2. 新石器时代的人类社会3. 世界各大洲古代文明的发展4. 古代东方文明的兴起和发展三、世界中古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1. 罗马帝国的兴衰和分裂2. 古代印度的国家和社会3. 希腊城邦的政治体制和社会制度4. 古代中东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5. 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和文化四、世界近代史1. 欧洲文艺复兴的社会背景和意义2. 宗教改革和宗教战争3. 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扩张4. 统一的意大利和统一的德国5. 世界近现代政治、经济和文化五、中国古代社会和文化1. 夏商周的政治体制和社会结构2. 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3. 魏晋南北朝的政治变革和社会变迁4. 唐宋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5. 元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六、中国近代史1. 清朝的政治体制和社会结构2. 鸦片战争和条约的签订3. 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4. 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5. 中华民国的建立和发展七、世界两次世界大战1.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结果2.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结果3. 海战、空战和地面战役4. 世界两次世界大战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八、当代世界政治、经济和文化1. 冷战的背景和全球体系2. 东西方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3. 世界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与变革4. 当代世界的主要国家和国际组织九、中国当代社会和文化1.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党的领导2. 新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3. 中国的对外关系和对外政策4. 当代中国的社会和文化变革。
史纲导论知识点总结归纳

史纲导论知识点总结归纳一、世界史概念及研究方法1. 世界史的概念世界史是研究全球历史进程的学科,它强调历史事件和文明之间的联系和影响。
世界史不是简单地把一个国家的历史和另一个国家的历史拼接在一起,而是通过比较和联系,让读者对历史发展有更全面的认识。
2. 世界史的研究对象世界史研究的对象是全球范围内的历史事件、文明、社会制度等。
在这一研究对象中,世界史着重研究各个国家、地区之间的交流、影响和互动。
3. 世界史的研究方法横断性研究方法、纵向对比研究方法、区域研究法等。
二、中国史概念与研究方法1. 中国史的概念中国史是研究中国历史的学科,强调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联系和影响。
中国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强调对中国历史的全面认识,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方面。
2. 中国史的研究对象中国史研究的重点是中国境内历史事件、文明、社会制度等。
在这一研究对象中,中国史强调对中国的地域特点、传统文化、历史事件等的全面了解。
3. 中国史的研究方法中国史的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研究、考古研究、田野调查等。
这些方法可以让学者对中国历史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为中国史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资料。
三、世界历史主要时期及事件1. 古代世界史古代世界史的主要时期包括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等。
古代世界史的主要事件包括古代世界的大国兴衰、宗教改革、文明交流等。
2. 中世纪世界史中世纪世界史的主要时期包括罗马帝国的衰落、基督教的传播、伊斯兰教的兴起等。
中世纪世界史的主要事件包括十字军东征、蒙古征服、黑死病的流行等。
3. 近代世界史近代世界史的主要时期包括文艺复兴、大航海时代、工业革命等。
近代世界史的主要事件包括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等。
4. 现代世界史现代世界史的主要时期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战、冷战时期、全球化时代等。
现代世界史的主要事件包括二战后的重建、苏联的解体、恐怖主义的威胁等。
四、中国历史主要时期及事件1. 远古中国历史远古中国历史的主要时期包括夏、商、周、春秋战国等历史时期。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考试复习重点

第三章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以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为领导;有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三民主义作为思想指导;通过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权——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第四章1、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和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个性解放,反对封建伦理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2、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一场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在中国历史上首次提出中国文化必须现代化的重大课题,反映了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从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思想文化层面的进步;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启发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3、五四运动以前新文化运动局限性P97-984、十月革命是怎样推动中国的先进分子转向社会主义P99-1005、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意义P1036、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的特点P105-1067、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活动P109-1108、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阶级基础——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
实践基础——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准备。
外部因素——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从各方面给予的实际帮助革命要求——中国革命形势的不断发展组织基础——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9、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很快与工人结合;独立自主领导革命;成分复杂;具有结成统一战线的条件。
10、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革命就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中国革命就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制定了中国革命的正确纲领和奋斗目标,代表了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反映了广大民众的根本利益;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并沟通了中国革命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之间的联系。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_考试要点资料整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_考试要点资料整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考试要点资料整理第三章辛亥革命选择题:1、1906年清末新政开始废除科举考试。
2、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组织是由孙中山组织的兴中会;其他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有黄兴的华兴会,蔡元培的光复会;近代中国第一个全国全国性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是中国同盟会,其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同盟会的机关报是《民报》;三民主义是指民族、民权、民生。
3、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宣传民主革命思想的代表作有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警世钟》和《猛回头》。
4、民生主义的基本方案是核定低价。
按价征税,涨价归公,按价收买。
5、资产阶级组织的武装起义中影响最大的是1911年的广州起义,又称黄花岗起义。
人民武装起义尤为强烈的属四川省的保路运动。
6、辛亥革命的高潮出现在1911年10月10日的武昌起义。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宣告成立,国号为“中华民国”,1912年为中华民国元年。
7、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8、北洋军阀统治了中国16年;1915年袁世凯接收了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
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与北洋军阀进行的斗争有1913年“二次革命”,1915年蔡锷的护国运动,1917年孙中山率领的第一次护法运动,1919年的第二次护法运动。
9、1914年孙中山成立的中华革命党,第二次护法战争的失败标志着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
简述题:1、简述清末新政的内容?一是改革管制,整顿吏治;二是改革兵制,训练新军;三是改革学制,提倡新学;四是奖励工商,兴办实业。
2、试述“三民主义”的内容?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性内容,一是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改变它一贯推行的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二是变“次殖民地”的中国为独立的中国,但其没有明确的反帝主张;民权主义内容是“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主义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但其没有明确劳动人民在国家中的地位;民生主义的内容是“平均主义”,但其没有正面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不能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说,提出了一套中国历史上不曾有过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建国方案,是一个比较完备的民主主义的革命纲领。
史纲总体知识点归纳总结

史纲总体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文明史纲
1. 人类起源和早期社会
2. 古代文明的兴起和发展
3. 中世纪文明的传承和转变
4. 近现代文明的演变和冲突
二、政治史纲
1. 政治制度的起源和发展
2. 古代政权的建立和巩固
3. 中世纪封建政体的形成和瓦解
4. 近现代政治制度的变革和革命
三、经济史纲
1. 农业经济的崛起和发展
2. 商业经济的繁荣与衰落
3. 工业经济的兴起和全球化
4. 信息经济的迅速崛起和发展
四、文化史纲
1. 文化的起源和发展
2. 古代文化的繁荣和传承
3. 中世纪文化的衰落和复兴
4. 近现代文化的多元发展和传播
五、军事史纲
1. 古代军事的兴起和发展
2. 中世纪军事的壮大和衰退
3. 近现代军事的迅速发展和革新
4. 当代军事的深刻变革和重组
六、外交史纲
1. 古代国际关系的形成和交流
2. 中世纪国际关系的发展和博弈
3. 近现代国际关系的剧烈变化和博弈
4. 当代国际关系的复杂和多元发展
七、宗教史纲
1. 古代宗教的形成和传播
2. 中世纪宗教的传承和分裂
3. 近现代宗教的变革和革新
4. 当代宗教的多元发展和传播
以上为史纲总体知识点归纳总结,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纲各章复习要点及命题特点汇总(八)
来源:文都教育
2015年考研大幕已经拉开,任何一位立志考研并决定为之坚持到底的朋友应该投入到紧张并充实的复习中来。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对于考研政治来说,基础学习是制胜的关键。
现在,文都教育和各位考生朋友一起开始政治基础复习的第一步,了解政治各科目各章的复习要点及命题特点。
现在我们来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部分。
第九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本章主要学习四个内容:第一,了解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后,中国共产党为寻找一条适合本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所付出的艰辛努力及其取得的初步成果。
第二,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曲折历程及其经验教训。
第三,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后的20年里,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取得的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
第四,了解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后的20年里,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中取得的重要的理论成果。
一、复习要点
1、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端
2、中共八大路线的制定
3、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成果
4、探索中形成的建设社会主义的若干重要原则
二、关键词
中共八大《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陈云“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国家和集体经营是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为补充;计划生产是主体,一定范围的自由生产为补充;国家市场是主体,一定范围的自由市场为补充
三、命题特点
本章不是考研重点章节,一般涉及到选择题,各位考生朋友关注文都教育为大家总结的相关考试要点和关键词,基本可以应对本章的所有考点。
第十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本章主要学习四个内容:第一,认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建国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历史性转折,中国由此进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第二,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辟和发展的历史进程,认识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
第三,了解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其理论成果,认识中国共产党所进行的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以及两种创新的关系。
第四,了解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认识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意义。
一、复习要点
1、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3、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
4、党的历次代表大会
二、关键词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工作重心转移四项基本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南方谈话小康社会
三、命题特点
本章是考研重点章节,选择题和分析题都能命制,各位考生朋友除了关注文都教育为大家总结的相关考试要点和关键词,还要立足课本和党的最新方针政策进行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