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度试验
建筑施工:密度试验

试验二 密度试验(环刀法)一、指标含义与试验目的单位体积土的质量称为土的密度。
它是土的基本物理性质指标之一,其单位为g/cm 3。
测定土的湿密度,以了解土的疏密和干湿状态,供换算土的其它物理性质指标和工程设计以及控制施工质量之用。
二、试验方法与原理环刀法是采用一定体积环刀切取土样并称土质量的方法,环刀内土的质量与体积之比即为土的密度。
密度试验方法有环刀法、蜡封法、灌水法和灌砂法等。
对于细粒土,宜采用环刀法;对于易破裂土和形状不规则的坚硬土,可用蜡封法;现场测定粗粒土的密度,可用灌水法或灌砂法。
三、仪器设备1.环刀:内径61.8mm 或79.8mm ,高度20mm 。
2.天平:称量200g ,最小分度值0.01g 。
3.其它:切土刀、钢丝锯、玻璃板、凡士林等。
四、操作步骤1.按工程需要取原状土或制备成所需状态的扰动土样,土样的高度和直径应大于环刀,整平其两端,放在玻璃板上。
2.量测环刀:取出环刀,称出环刀的质量,并在环刀内壁涂一薄层凡士林。
3.切取土样:将环刀的刃口向下放在土样上,将环刀垂直下压,并用切土刀沿环刀外侧切削土样,边压边削至土样高出环刀,根据试样的软硬采用钢丝锯或切土刀整平环刀两端土样。
4.土样称量:擦净环刀外壁,称出环刀和土的总质量。
五、试验注意事项1.用环刀切试样时,环刀应垂直均匀下压,防止环刀内试样结构被扰动。
2.夏天室温很高,为了防止称质量时试样中水分蒸发,影响试验结果,宜用两块玻璃片盖住上下口称取质量,但计算时必须扣除玻璃片的质量。
3.称取环刀前,把土样削平并擦净环刀外壁。
4.如果使用电子天平称重则必须预热,称重时精确至小数点后二位。
5.每组做两次平行测定,平行差值不得大于0.03g/cm 3 ,取两次侧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最后结果。
六、计算公式按下式计算土的湿密度:V m m V m 21-==ρ式中:ρ—密度,计算至0.01g/cm 3; m —湿土质量,g ; m 1—环刀加湿土质量,g ; m 2—环刀质量,g ; V —环刀体积,cm 3。
建筑材料试验--密度试验

建筑材料试验--密度试验1.试验目的材料的密度是指在绝对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密度是材料的一项很重要的物理指标,利用密度可计算材料的孔隙率和密实度。
孔隙率的大小及孔隙的特征会影响到材料的吸水率、抗冻性、耐久性、强度等。
2.主要仪器设备(1)密度瓶(又名李氏瓶)(2)天平,(称量1kg,感量0.01g)。
(3)筛子(孔径0.2mm或900孔/cm2)。
(4)烘箱。
(5)干燥器、温度计、量筒、漏斗、小勺等。
3.试样制备将试样研碎,用筛子除去筛余物质,将试样放置在105℃~110℃的烘箱中,烘至恒重,再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备用。
4.试验步骤(1)在李氏瓶中注入与试样不起反应的液体(如水、煤油等)至凸颈下部,记下刻度数V。
(2)将李氏瓶置于(20±2)℃的恒温水槽中,在试验过程中水温保持恒定。
(3)用天平准确称取试样60g~90g(mo),用漏斗和小勺小心地将试样缓慢装入李氏瓶内(要防止在李氏瓶喉部发生堵塞),直至液面上升至20ml刻度为止。
再称量剩余试样的质量(m1),计算出送入瓶中试样的质量m=m=m;(g)。
(4)用瓶内的液体将黏附在瓶颈和瓶壁的试样洗入瓶内液体中,轻轻振动李氏瓶使液体中的气泡排出,记下液面刻度V1.(5)根据李氏瓶前后两次液面读数V。
、V1,可计算出试样的密实体积V=V1-V。
5.试验结果计算按下式计算出材料的密度(精确至小数后两位):P=m/v式中:p——材料的密度(g/cm3);m——装入瓶中试样的质量(g);V——装入瓶中试样的绝对体积(cm3)。
按规定,密度试验用两个试样平行进行,以其计算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最后结果,但两个结果之差不应超过0.02g/cm3,否则重新取样进行试验。
密度试验实验报告

密度试验实验报告1. 引言密度是物质的一个重要性质,它描述了物质的质量与体积之间的关系。
密度的测量对于研究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密度试验测量不同物质的密度,并探究影响物质密度的因素。
2. 实验目的•测量不同物质的密度;•探究不同因素对物质密度的影响。
3. 实验材料和方法3.1 实验材料•不同物质样品(如金属球、塑料球、木块等)•量筒•天平•测量尺3.2 实验方法步骤一:测量物质的质量1.使用天平测量并记录物质的质量。
2.将质量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中。
步骤二:测量物质的体积1.使用测量尺测量物质的线性尺寸(如球的直径、木块的长宽高等)。
2.根据物质的形状,计算物质的体积(如球的体积可通过球体积公式计算)。
3.将体积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中。
步骤三:计算物质的密度1.使用密度公式:密度 = 质量 / 体积,计算物质的密度。
2.将密度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中。
步骤四:影响密度的因素探究1.选择两种不同材料的物质进行密度试验。
2.比较这两种物质的密度。
3.尝试使用不同的形状或尺寸的物质样品进行密度试验,观察它们的密度是否有差异。
4.讨论影响物质密度的因素。
4. 实验结果与分析在实验中,我们使用了不同的物质样品进行密度试验,并分别测量了它们的质量和体积,计算出了它们的密度。
以下是实验结果的一个示例:物质质量(g)体积(cm³)密度(g/cm³)金属球10 5 2塑料球8 4 2木块15 10 1.5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的密度,金属球和塑料球的密度相等,但与木块的密度不同; - 物质的体积对密度有直接影响,体积越大,密度越小; - 物质的质量对密度也有直接影响,质量越大,密度越大。
5.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测量了不同物质的密度,并探究了影响物质密度的因素。
我们发现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的密度,且物质的体积和质量是决定密度的重要因素。
本实验为进一步研究物质的组成和性质提供了基础数据和方法。
第03章 密度和比重试验

1、密度试验(试验步骤) 密度试验(试验步骤) 方法主要有:环刀法(细粒土)、蜡封法(坚硬易碎)、灌 砂法和灌水法(砂砾石野外适用)。 (1)环刀法 一般选用体积为60立方厘米的环刀,施工现场检查压实 度时用的较大些;环刀壁越薄越好; 试验时先做比环刀内径大的土柱,再压入环刀。 (2)蜡封法 适用于易破碎和不规则的土(去掉松、浮和棱角土)。 用蜡封法封闭土体测土体体积。蜡的温度刚过熔点,不 要出现气泡,试样要缓慢放入。所用水的密度随温度变化, 因此要测水温。
Southeast University
Southeast University
(3)灌砂法(注意标准砂密度测定步骤) )灌砂法(注意标准砂密度测定步骤) 适用于粒径小于15mm的试样。在试坑中灌入标准砂, 然后求得土的密度。试坑尺寸必须与试样颗粒粒径相一致( P36)。开挖试坑时必须将松动的土全部取出,否则结果偏 高。可以使用套环减少试坑表面不平带来的误差。灌砂过程 中切忌不要震动。 2、比重试验(试验步骤) 、比重试验(试验步骤) 比重是土粒在105—110度下烘干后与同体积4度纯水质 量之比。数值上等于土粒密度。可以消除加速度带来的影响 ,是无量纲量。主要用来计算孔隙比和进行分类。方法有: 比重瓶法、浮称法、虹吸筒法。
Southeast University
(1)比重瓶法 比重瓶法 适用于粒径小于5mm的土。 用砂浴煮沸是为了去掉土中的空气,砂和低液限粘土 大于30分钟,高液限粘土不少于60分钟。 (2)浮称法 ) 适用于粒径大于等于5mm,且粒径为20mm的质量应小 于总质量的10%。 试样要洗净浸水1昼夜,然后放入篮中摇动排除空气。 (3)虹吸筒法 ) 适用于粒径大于等于5mm,且粒径为20mm的质量应大 于等于总质量的10%。 试样要洗净浸水1昼夜后晾干。 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对于有可溶性盐或有机质的土样,可用中性液体代替纯 水,用真空抽气代替煮沸法。
混凝土密度试验规格

混凝土密度试验规格一、前言混凝土密度试验是评估混凝土强度和质量的重要方法之一。
混凝土密度试验规格的制定旨在保证试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确保试验数据具有可比性和可重复性。
本文将从试验设备、试验方法、试验要求等方面详细介绍混凝土密度试验规格。
二、试验设备1.密度计:应符合GB/T 611-2008《密度计》标准,具有精确的测量范围和测量精度。
2.水桶:应符合GB/T 3098.4-2010《塑料制品中密度的测定》标准,外形应为圆形,容量应为5L。
3.天平:应符合GB/T 6379.2-2008《计量器具通用技术要求及检验规则》标准,具有高精度和稳定性,测量范围应符合试验要求。
三、试验方法1.试验前准备(1)将密度计放置在水平台面上,并根据密度计使用说明进行校准。
(2)准备混凝土试样,试样应符合GB/T 50080-2016《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标准中的有关要求。
2.试验操作(1)将清洁的水桶放在水平台面上,并将水桶充满水。
(2)将已制备好的混凝土试样放在水桶中,使其完全浸没在水中。
(3)用手轻轻拍打,使混凝土试样中的空气全部排出。
(4)测量混凝土试样的质量m1,并记录下来。
(5)取出混凝土试样,用干净的布或纸巾擦干表面水分。
(6)将擦干表面水分的混凝土试样放入密度计中,并记录下读数ρ1。
(7)将混凝土试样再次放回水桶中,并将水桶充满水。
(8)将混凝土试样轻轻压入水中,直到浸没在水中,并记录下读数ρ2。
3.试验计算(1)根据密度计的读数ρ1,计算混凝土的密度ρ。
ρ=ρ1÷1000(2)根据质量m1和读数ρ2,计算混凝土的密度ρ0。
ρ0=m1÷(m1/ρ2-1)(3)根据密度ρ和密度ρ0,计算混凝土的相对密度Dr。
Dr=ρ÷ρ0四、试验要求1.试验应在温度为20℃±2℃的室内进行。
2.试验前应将密度计进行校准,校准间隔不得超过1年。
3.混凝土试样应在混凝土浇筑后28天进行试验。
测量物体的密度

实验:测量物体的密度试验一:测量固体的密度命题要点:1. 实验原理:ρ=m/v2. 天平的使用和读数(见本讲考点清单)3. 量筒的使用和读数(见本讲考点清单)4. 实验数据表格设计及补充(设计表格时需注意:①至少进行3组实验;②物理量必须要带单位)5. 测固体密度实验步骤(1)测质量:用天平测出固体的质量m;(2)测体积:利用排水法测出固体的体积V=V总-V水(3)计算固体密度:利用公式ρ=计算6. 实验误差分析(1)实验仪器使用不规范引起的误差:①砝码生锈或沾有杂物:测得的质量偏小;②砝码磨损或缺角:测得的质量偏大;③天平使用时物体和砝码位置放反:不使用游码时质量测量值准确;使用游码时测得的质量偏大;④天平称量过程中向右(左)移动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测得的质量偏小(大);⑤量筒读数引起的实验误差:仰视时测得的体积偏小;俯视时测得的体积偏大(2)实验操作不当引起的误差(3)待测固体吸水导致误差:排水法测固体体积时由于固体吸水,测得固体的体积偏小,测出的密度值偏大(4)特殊物质引起的误差:颗粒状物质由于摇动不充分,测得的体积偏大,测得的密度值偏小[2011.20(4)]7. 实验评估及改进(1)实验操作的正确性评估:①排水法测体积,物体一定要浸没;②排水法测体积,溢水杯中一定要装满水;(2)仪器测量精度过低,容易导致较大误差,无法进行实验8. 测量特殊物质的密度(1)吸水性物质:①让其吸足水再测量,并注意吸水性对实验结果的影响;②利用排沙法测量体积;(2)密度小于水的固体:可用针压法+排水法,使物体浸没在水中测得体积,注意使用的针要细;(3)颗粒状物质:利用排沙法测量其体积;(4)易溶于水的物质:利用排沙法测量其体积9. 特殊方法测量物质的密度:详见第15讲特殊方法测密度针对训练:1. 同学们在实验室测量某合金块的密度,选用天平、弹簧测力计、量筒、细线、烧杯和水等,进行如下的实验操作:(1)本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2)小明选取天平和量筒来进行实验,首先把天平放在________台上,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_____________处,发现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小明将合金块放在天平________(选填“左”或“右”)盘,用________(选填“手”或“镊子”)按__________(选填“先大后小”或“先小后大”)的顺序向另一个盘中依次加减砝码,当他加上质量最小的砝码时,发现指针偏向了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右侧,则小明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天平调节平衡后,小明按图乙所示的方法来测量合金块的质量,他的实验操作有两点错误,请你帮他找出: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小明改正错误,天平示数和量筒示数如图丙、丁所示.小明设计了下表所示的数据表格,请你指出其中的一处不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在下表中的实验数据表格中空白处填入合适的内容(6)实验中若先测合金块的体积,再测质量,用这种方法测得的密度与真实值相比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仍然准确”),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7)小明在进行图丁实验时未使用细线,导致合金块浸入量筒时有水溅出,其他操作均正确,则小明测得合金块的密度测量值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仍然准确”).(8)整理实验器材时发现,天平的左盘有一个缺角,则测量结果__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仍然准确”).(9)小蒋重复小明的实验,完成实验后整理器材时发现所用的20 g砝码沾有粉笔灰,若粉笔灰的质量不能忽略,小蒋测出的合金块密度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仍然准确”).(10)小周利用小明的实验仪器和方法测量一个吸水性小石块的密度,实验操作均正确,她测得的密度值将比真实值__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针对这一问题,在可增添、更换仪器等条件下,请你提出一条改进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同组的小赵在测量另一块材质相同但较大的合金块密度时,发现合金块不能放入量筒中,于是他利用已经测出的合金块的质量m,采用如下方法也测出了合金块的密度,请将小赵的实验步骤补充完整:①用天平测出烧杯和适量水的总质量为m1;②将合金块浸没在水中,在水面处做一个记号,再取出合金块;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调节天平再次平衡,读出此时天平的示数m2.④合金块的密度表达式ρ合金块=______________(用物理量的符号表示,水的密度为ρ水).实验二:测量液体的密度命题要点(部分与测量固体密度相同,不再展示):1. 测液体密度实验步骤(1)测倒入量筒中的液体质量: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总,将部分液体倒入量筒中,测出烧杯及剩余液体的质量m剩,则倒入量筒中的液体质量m=m总-m剩;(2)测量筒中液体的体积:测出倒入量筒中的液体的体积V;(3)计算液体密度:利用公式ρ=计算2. 实验误差分析(1)由于实验步骤不合理导致误差:①若先测液体的体积,再分别测出空烧杯及烧杯与液体的总质量,由于量筒上残留了少量液体,使测得的质量偏小,从而导致密度测量值偏小;②若先测空烧杯和烧杯与液体的总质量,再测全部液体的体积,由于烧杯上残留少许液体,使测得的体积偏小,从而导致密度测量值偏大;(2)由于实验操作不当导致误差:将部分液体从烧杯倒入量筒时洒出:测得量筒中液体的质量偏大,测出的密度值偏大3. 测量结果的应用针对训练:2. 小明所在的课外兴趣小组需要配制密度为1.05 g/cm3的盐水,为检验配制的盐水是否合格,小明取少量样品,利用天平和量筒进行了如下实验:(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__________处,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右侧,要使横梁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调.(2)天平调节好之后,小明依次进行了如下操作:①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m1=20 g;②向烧杯中倒入适量的盐水,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2,如图甲所示;③将烧杯中的盐水全部倒入量筒中,测出盐水的体积V,如图乙所示.请你帮助小明设计一个记录本次实验数据的表格.根据上述实验步骤,可知烧杯中盐水的质量为________g,盐水的密度为________g/cm3,小组配制的盐水________(选填“合格”或“不合格”).(3)小明测出的盐水密度与真实值相比会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同组的小刚认为小明的实验过程只需调整先后顺序,就可以消除上述误差,调整后的实验顺序是________(填序号).(4)小明在实验前调节天平横梁时,游码位于标尺中点,但他忘记将游码归零,实验中一直没有改正,则测出盐水的质量将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准确”).(5)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同组的小雨提出了另一种方案,实验步骤为:①用天平测出空量筒的质量;②往量筒中倒入适量的盐水,测出盐水的体积;③用天平测出量筒和盐水的总质量.针对小雨的方案,客观、正确的观点是___.A. 能测出盐水的密度且步骤合理B. 测出盐水的密度偏小,不可取C. 易使量筒从天平上倾斜而摔碎,不提倡(6)同组的小涛在一根塑料吸管的下端装入适量的小钢珠后用蜡封住并使底部平整,自制了一个“密度计”,用该“密度计”测量盐水的密度:先将“密度计”放入水中,静止时处于漂浮状态,用刻度尺测出“密度计”底端到液面的距离为h1;然后将“密度计”擦干,再放入盐水中,静止时仍处于漂浮状态,用刻度尺测出“密度计”底端到盐水液面的距离为h2.①小涛测出盐水的密度表达式为ρ=________(用已知量和测量量表示,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②在塑料吸管的底部放入小钢珠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7)小涛还想利用自制的“密度计”测量一瓶“宋河粮液”白酒的密度,但发现吸管在白酒中沉底.请你帮他想出一种对自制密度计进行“改良”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三:特殊方法测量密度一、缺天平、量筒1. (称重法)小红利用弹簧测力计、烧杯、石块、细绳和水(密度为ρ水)测量石块和盐水密度的过程如下:①用细绳拴住石块,并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石块重力为G,如图甲;②将石块浸没在水中,记录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1,如图乙,石块的密度ρ石=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记录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2,如图丙;④盐水密度的表达式为ρ盐水=___________.(用已知量和测量量表示)【思路点拨】石块在水中和在盐水中均浸没→V排水=V排盐水;石块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F浮水=G-F1=ρ水gV排水→石块的密度ρ石= G/g V排水;石块浸没在盐水中受到的浮力F浮盐水=G-F2=ρ盐水g V排盐水.2. (双漂法)小明在一根粗细均匀的木棒一端缠上少量细铁丝,制成一个简易“密度计”.另外还准备了两个烧杯、刻度尺、待测液体和足量的水.利用上述器材测量待测液体的密度,请你将实验步骤补充完整(忽略细铁丝的体积,水的密度用ρ水表示).①用刻度尺测量木棒的长度为h;②向一个烧杯中装入适量的水,将简易密度计缠细铁丝的一端放入烧杯内,静止时木棒竖直漂浮,用刻度尺测量木棒露出水面的高度为h1;③向另一个烧杯中装入适量待测液体,将简易密度计放入烧杯内,使其静止时竖直漂浮,用刻度尺测量木棒露出液面的高度h2;④待测液体的密度ρ=.(用已知量和测量量表示)【思路点拨】木棒在水中和待测液体中均漂浮→F浮水=F浮液;V排3. (等压强法)小明用刻度尺、玻璃管、细线、橡皮膜和水(密度为ρ水)测量醋的密度的过程如下:(1)使用刻度尺测出玻璃管的长度为h,通过细线用橡皮膜将玻璃管一端密封住;(2)玻璃管内部装有适量的醋,用刻度尺测量液面高度为h1,缓慢浸入盛有水的烧杯内,直至橡皮膜水平;(3)测得玻璃管露出水面的高度为Δh;(4)醋的密度为ρ醋=.【思路点拨】橡皮膜水平→橡皮膜两侧受到水和醋的压强相等.二、缺量筒4. (等体积法)小华利用天平、量筒测量酱油的密度时,不小心将量筒打碎了,老师说只用天平也能测量出酱油的密度.于是小华添加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和适量的水,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请你将步骤补充完整.①用天平测出空烧杯质量为m0,如图甲;②将一个烧杯________,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1,③用另一个相同的烧杯装满酱油,用天平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为m2,如图丙;④酱油的密度ρ=.【思路点拨】完全相同的烧杯装满液体时液体体积相等:V水=V酱油→根据密度公式得出5. (阿基米德原理法)小华在测量一个密度较大的塑料球密度时,准备的实验器材有:塑料球(密度大于水的密度)、天平、烧杯、水、细线等.请你将他的实验过程补充完整.(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①用天平测出塑料球的质量m1;②把盛有适量水的烧杯放在天平左盘,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2,如图甲;③用细线系着塑料球使其浸没在水中但不触碰烧杯,天平平衡时砝码和游码的总质量为m3,如图乙;④塑料球的密度表达式ρ=______________.【思路点拨】塑料球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F浮=ρ水gV=(m3-m2)g→计算出塑料球的体积V→利用密度公式计算.三、缺天平6. (漂浮法)小王在进行“测量木块的密度”实验时,选用的器材有:量筒、水、细铁丝(体积忽略不计)、待测木块(不吸水).请你帮助小王将测量过程补充完整(水的密度用ρ水表示).①向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测得其体积为V1,如图甲;②将木块放入量筒中,液面静止时木块处于漂浮状态,测得此时量筒的示数为V2,如图乙;③用细铁丝将木块全部压入水中,测得此时量筒的示数为V3,如图丙;④待测木块的密度表达式为ρ=___________.(用已知量和测量量表示)【思路点拨】物体漂浮时F浮=G物,F浮=ρ水gV排,G物=m物g=ρ物gV物7. (一漂一沉法)在“测量橡皮泥的密度”实验中,由于橡皮泥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大,小明去掉天平,利用量筒、水等器材巧妙地测出了一块橡皮泥的密度.请将实验步骤补充完整.(水的密度为ρ水)①向量筒内倒入适量的水,读出水面对应刻度值为V1,如图甲;②将橡皮泥捏成小船放入量筒内,使其静止时处于________状态,稳定后读出水面对应刻度值为V2,如图乙,橡皮泥的质量m=______________;③将橡皮泥从量筒中取出,擦干表面的水后捏成实心球,再将橡皮泥放入水中,稳定时读出水面对应刻度值为V3,如图丙;④橡皮泥密度的表达式ρ=____________.【思路点拨】物体漂浮时F浮=G,F浮=ρ水gV排→m=ρ水V 排,计算出木块的体积,根据密度公式ρ=计算.8. (标记法)小明想测量某果汁的质量,发现没有天平,他找来烧杯、水槽、量筒,测量过程如下:(1)在小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水,然后将小烧杯放入一个水槽内,标记出水槽的液面高度;(2)将小烧杯中的水倒入量筒内,测得体积为V1;(3)将小烧杯放在水槽内,逐渐向小烧杯中倒入待测果汁,直水槽内液面上升到标记处;(4)将小烧杯内的待测果汁倒入量筒内,测得体积为 V2;(5)果汁的密度ρ液=____________.【思路点拨】利用标记法,物体排开水的体积相同,则其所受浮力相同,计算出果汁密度.。
密度试验

密度试验(灌砂法一、目的与使用范围本试验适用于在现场测定基层(或底基层)、砂石路面土路基土的各种材料的压实层的密度和压实度,也使用于路清表面处治、沥青贯入式路面层的密度和压实度检测,但不适用于填石路堤等有大孔洞或大孔隙材料的压实度检测。
用挖坑灌砂法测定密度和压实度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基料的最大粒径小于15mm,测定层的厚度不超过150mm时,宜采用直径100mm的小型灌砂筒测试。
(2)、当最大粒径等于或大于15mm,但不大于40mm,测定层的厚度超过150mm,但不超过200mm时,应用直径150mm的大型灌砂筒测试二、仪器与材料灌砂筒、金属标定罐、基板、量砂(粒径0.30~0.60mm或0.25~0.50mm清洁干燥均匀砂20~40g三、方法与试验步骤1、标定灌砂筒下部圆锥体内砂的质量2、标标定量砂的单位质量3、将盛有量砂(M5)的灌砂筒放在基板中间的圆孔上,将灌砂筒的开关打开,让砂流入基板的中空内,直到砂不在流。
取下灌砂筒,称取量筒内砂的质量(M6),准确至1g。
4、称取试坑中全部材料的总质量Mw。
5、从挖出的全部材料中取有代表性的样品,测定其含水量(ω,%)。
用小灌砂筒测定时,细粒土不小于100g,中粒土不小于500g;用大砂筒,相应的细粒土不小于200g,中粒土不小于1000g,粗粒土或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不少于2000g,称其质量(Md)。
6、将基板放在试坑上,灌砂筒放在基板中间,打开灌砂筒开关,直至砂不再流动,称取量筒内砂的质量(M47、如清扫干净的平坦表面的粗糙不大可省去3的操作,试洞挖好后直接对准放在试坑上,不需要放基板,打开筒的开关,最后称取剩余砂的质量(M4')。
四、计算1、填满试坑所用砂的质量:灌砂时试坑上放基板时 Mb=M1-M4-(M5-M6) 灌砂时试坑上不放基板时:Mb=M1-M4'-M2Mb--填满试坑的砂的质量(g)M1--灌砂前灌砂筒内的砂的质量(g)M2--灌砂筒下部圆锥体内砂的质量(g)2、试坑材料的湿密度:ρw=Mw*γs/MbMw--试坑中取出的全部材料质量,(g)γs--量砂的单位质量,(g/cm^3、试坑材料的干密度ρd:ρd=ρw/(1+0.01ω)ω--试坑材料的含水量当为无机结合料稳定土时:五、报告各种材料的干密度均准确至0.1g/cm^3相对密度:试验步骤1、取试样一份装入干净的搪瓷盘中,注入洁净的水,水面至少高出试样2cm,轻轻搅动土样,使附着在土样上的气泡逸出2、将吊篮挂在天平的吊钩上,浸入溢流水槽中,向溢流水槽中注水,水面高度至水槽的溢流孔为止,将天平调零3、调节水温在15℃-25℃范围内。
密度试验专题(有答案)

密度试验专题(有答案)密度试验是工程实验中普遍应用的一种试验,用于确定材料的密度值,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本文将介绍密度试验的基本概念、方法及注意事项,并附上一些常见的密度试验题目及其答案,供读者参考。
基本概念密度的定义密度是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通常用符号ρ表示,其计量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kg/m³)。
密度试验的定义密度试验是一种利用密度计或水浴法等方法对材料的密度进行测量的试验。
方法密度计法密度计法是一种利用密度计进行密度测量的方法,其原理是利用浮力平衡原理对密度进行测量。
该方法适用于固体、液体和气体等各种状态下密度的测量。
密度计法的主要步骤如下:1.将密度计放入待测物质中,使其达到平衡。
2.读取密度计上的数值。
水浴法气体和固体的密度可以通过水浴法进行测量。
该方法利用浊玻璃比重瓶或小型密度管,通过测量物体在水中沉浮时的位移量和重量差值的方式来计算其密度。
水浴法的主要步骤如下:1.在温度恒定的水槽内,将待测物质放在浊玻璃比重瓶或小型密度管中,浸入水中。
2.读取比重瓶或密度管中的水面高度,以及物体的质量。
3.计算出体积与密度值。
注意事项1.在进行密度试验时,必须注意准确度和精确度的要求,尤其是对于需要较高精度的试验,例如金属材料密度的测量。
2.如果使用密度计法测量液态或气态物质的密度,则需要进行温度和压力的校正。
3.在进行水浴法时,必须避免公称水温和实测水温存在较大误差的情况,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常见试题试题一有一块正方体铁块,其体积为8000立方厘米,重量为48公斤,求其密度,单位为克/立方厘米。
答案:体积=8000立方厘米重量=48公斤=48000克密度=重量÷体积=48000÷8000=6克/立方厘米试题二测定一根直径为8毫米、长度为100毫米的钢棒的密度,用密度计法测得其重量为15克,浮力为8.6克,求其密度,单位为克/立方厘米。
答案:重量=15克浮力=8.6克体积=重量÷(重量-浮力)×容积=15÷(15-8.6)×π×(4毫米)^2×100毫米=88.2立方毫米密度=重量÷体积=15÷88.2×10^(3) = 1.70克/立方厘米密度试验是工程实验中常用的试验之一,通过对本文中所提到的方法和注意事项的理解和掌握,可以更加准确和精确地测量材料的密度,为工程结构的设计和使用提供有力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在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托盘天平(配砝码),不同体积的木块若干.(1)在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指针静止后如图所示,应将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__(选填“左”或“右”)调节.(2)记录的实验数据如表,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画出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象_______.(3)分析图象,得出的探究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为了使该探究结论具有普遍性,还应该怎么做?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室有两只分别盛有水和盐水的烧杯,但没有标签,小明和小华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辨别:(1)小明想测出密度进行判断,除了需要天平外,还应选用的测量工具是______。
①把天平放在______上,并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零刻度处;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发现指针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
②图乙是小明同学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情况。
他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正确步骤将天平重新调平后,他将适量的盐水倒入量筒中,测出其体积如图丙A所示;然后用天平测出了空烧杯的质量为10g;再将量筒中的盐水倒入该烧杯,测量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天平平衡后如图丙B所示,则总质量是____g,算出该盐水的密度是____kg/m3。
分析该测量过程,你认为小明测出的盐水密度比真实值_____(填“偏大”或“偏小”)。
3.另一组同学小文和小红想测某一较大石块的密度,发现桌上的器材有:天平、砝码、烧杯、足量的水、胶头滴管.他们经过思考,进行下面的操作:①用调节好的天平称石块的质量为72g.②为了测石块体积,他们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a.把烧杯中装适量水,并在水面的位置做好标记,并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03g.b.将石块放入装水的烧杯中,倒出超过标记处的水,并用胶头滴管使水面恰好在标记处,测出此时烧杯、水、石块部的质量为145g.c.通过计算,求出石块的体积为____cm3,石块的密度为____kg/m3.③实验结束后,他们进行讨论:若b操作中倒出水后,水面低于标记处,这样的情况下测出的密度值将____(填“偏大”或“偏小”).4.小明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某种矿石的密度:(1)调节天平时,天平应置于水平桌面上,先将游码移到__,发现指针如图a所示,小明应将平衡螺母向__调节(选填“左”或“右”),使天平平衡.(2)小明将矿石放在天平的左盘,通过加减砝码和移动游码使天平再次平衡,所加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b所示,则矿石的质量是___g.(3)小明用量筒测量矿石的体积,先在量筒中倒入20mL的水,然后将小矿石浸没在水中,此时水面如图c所示眼睛应该在__(选填“A”、“B”或“C”)位置再次读取水的体积,根据观测结果可知该小矿石的体积为________cm3,密度为_________g/cm3.5.小明用如下实验测定所处环境的空气密度:(1)把天平放在____台面上,将游码置于标尺左端_______,调节平衡螺母后,并未待指针静止在分度盘中央,而是________________,就开始测量了。
(2)他用打气筒将皮球打足气,用调好的天平称出此时皮球的质量为81.6g。
将如图甲所示的量杯装满水后,倒放在水槽中,用气针和乳胶管将皮球中的空气引入量杯内,用排水集气的方法慢慢排出皮球中的气体(周围环境空气的密度与量杯中空气的密度相等),如图乙所示,同时调整量杯的高度,使量杯内气体达到量杯的最大测量值,且需量杯内、外水面相平。
此时,用夹子夹紧乳胶管暂停放气。
再将量杯装满水后重新集气,如此共进行10次。
拔出气针,用天平称出此时皮球和剩余气体的质量,如图丙所示。
请你根据实验及图中情况,帮助小明完成下面的实验数据表格。
6.如下实验:(1)观察如图所示量筒,每小格代表的体积是_______,量筒的测量范围是_______。
(2)用天平测小石子的质量。
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所示,则小石子的质量为__克。
(3)利用量筒测小石子的体积。
先在量筒内装一定量的水,如图所示水面在量筒的A处,水的体积为__厘米3。
然后将小石子放入量筒里,水面上升到量筒的B处,则小石子的体积为_______厘米3。
(4)算出小石子的密度为_______克/厘米3,合_______千克/米3。
7.为宣传维护消费者权益,某班兴趣小组利用所学知识向班级展示用天平和量筒鉴别一金属项链质地的过程,请你协助完成。
(1)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发现指针静止时如图甲,应将右边的平衡螺母向__调。
此时若不调平衡就测量,则测量结果将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调节横梁平衡后继续实验,称量时天平平衡后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乙所示,测体积时如图丙所示,则项链的质量为___g,密度为___kg/m3。
(3)金属项链可拆分为16段,小明同学准备只取其中一段用相同的方法来测其密度,小华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判断出小明将无法成功。
8.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马铃薯马铃薯,俗称土豆。
因其生长适应性强、产量高、烹制方法多样等众多优点而广受人们喜爱。
马铃薯由于富含淀粉,又是生产淀粉的重要原料。
小明在淀粉厂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他跟随师傅一起去农贸市场采购马铃薯。
下表是师傅提供给小明一份马铃薯相关信息的数据.(1)在上图中画出马铃薯密度和淀粉含量关系的图像_________.(2)从图像可以看出,马铃薯中密度越低,淀粉含量越________(3)写出马铃薯密度ρ和淀粉含量x %关系式___________ .(4)在农贸市场,小明测出一只马铃薯质量为0.222kg,体积为200cm3,小明测出的马铃薯密度为_______;淀粉含量为______ .(5)选用表格中哪种品种马铃薯生产淀粉最经济?请通过计算说明_________.9.小刚同学喝牛奶时想知道牛奶的密度,于是他进行如下实验:(1)① 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_________________处,发现指针指向分度盘右侧,此时他应向___________(填“左”或“右”)端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
② 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牛奶,用天平称得烧杯和牛奶的总质量为240g。
③ 把烧杯中部分牛奶倒入量筒中,用天平称出烧杯和剩余牛奶的总质量,天平平衡后所用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右图所示,烧杯和剩余牛奶的总质量为___________g。
④ 读出量筒中牛奶的体积为10cm3。
⑤ 计算出牛奶的密度为ρ牛奶=___________g/cm3(2)小明同学很聪明,他在没有量筒,只有天平、足量的水(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杯子和笔的情况下,能测出牛奶的密度。
请将他的实验步骤补充完整:① 用天平称出空杯子的质量m0② 往杯中倒入适量的水,在水面处对杯子作标记,用天平称出杯和水的总质量m l③ 将水倒掉并擦干杯子,再向杯中倒牛奶至______________,用天平称出牛奶和杯的总质量m2④ 根据以上测量的物理量写出牛奶密度表达式:ρ牛奶 = __________________10.某同学用天平和水测量蹦蹦球的密度。
(1)使用天平时,首先把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上,将游码移至标尺的“0”刻度线处;然后调节天平横梁平衡,若发现指针静止时位置如图甲所示,则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端调节。
(2)为测量蹦蹦球的体积,他在烧杯内倒入适量的水放在天平左盘上,在右盘上加两个砝码(如图乙所示),天平刚好平衡。
他再将蹦蹦球用细线悬吊入烧杯水中后,只将游码从左端“0”刻度线处移到图乙所示的位置,天平重新平衡。
(3)他松开手中的细线后,测出的总质量为66.8g, 则该球的密度是____kg/m3。
(4)你认为,如果用图丙所示的量筒来测量小球的体积,误差是否更小些?答:____。
你的理由是____。
11.小明用天平、量筒和水等器材测干燥软木塞(具有吸水性)的密度时,进行了下列操作:①用调好的天平测出软木塞的质量m1;②将适量的水倒入量筒中,读出水面对应的示数V1;③用细铁丝将软木塞浸没再装有水的量筒中,过段时间后,读出水面对应的示数V2;④将软木塞从量筒中取出,直接用调好的天平测出其质量m2.(1)指出小明操作中的不规范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2)下表是小明实验中没有填写完整的数据记录表格。
请根据图中天平和量筒的读数将表格中的数据填写完整.(3)对具有吸水性物质的体积测量提出一种改进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一次实验课上,老师提供给同学们下列器材:一架已调节好的天平(无砝码)、两只完全相同的烧杯、一只量筒、水、滴管等,要求用上述器材来测定一个合金块的密度,小明同学设计好实验方案后,进行如下操作:①将两只空烧杯分别放在天平的左右两盘内,把合金块放入左盘烧杯中;②向右盘烧杯中缓缓倒水,再用滴管调节,直至天平平衡;③将烧杯内水倒入空量筒中,测出水的体积(如图a图所示);④用细线拴好合金块,将其放入图a的量筒内,测出水和合金块的总体积(如图b图所示)。
则:(1)合金块的质量=______g;合金块的体积=_________cm3;合金块的密度=_______kg/m3.(2)在读数无误的情况下,小明测出的合金块密度值与真实值相比__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产生这一误差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现有一只空瓶、水、待测液体、天平和砝码.欲测出这种液体的密度,请你写出:(1)主要实验步骤及所要测量的物理量(用字母表示):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待侧液体的密度表达式为:______.14.在“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盐水密度”的实验中:(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至标尺左端0刻度线处,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左侧,应将平衡螺母向__调,使天平横梁平衡.(2)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30g,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盐水,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如图甲所示,则盐水的质量是__g.再将烧杯中的盐水全部倒入量筒中,如图乙所示,盐水的密度为__kg/m3.这种方法测出的盐水密度会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