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市CMMB单频网与GSM系统共址建设时干扰分析

合集下载

WCDMA-GSM共址时的干扰及其隔离度分析

WCDMA-GSM共址时的干扰及其隔离度分析

Greenvpn
20801865

WCDMA/GSM 共址时的干扰及其隔离度分析 作者:陈行 马璐 文章首先分析了 WCDMA 与 GSM 系统共站址时的主要干扰类型,给出了各种干扰的数 学计算模型, 然后详细阐述了 WCDMA 与 GSM 系统相互之间的干扰情况, 得出了 WCDMA 与 GSM 共址时所需的隔离度及天线隔离要求,并给出了工程中的解决方案 1、引言 随着我国电信市场的日渐开放,3G 牌照发放的日期也逐渐临近,对 GSM 网络运营商而 言,WCDMA 网络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工程涉及面广、周期长、投资大,在建设初期为 降低运营成本,尽快启动市场,基站在满足条件的情况下应进行共站址建设。 这样就必然增加了 WCDMA 系统与同址或邻近的 GSM 系统互相产生干扰的机会, WCDMA 系统与 GSM 系统的电磁环境兼容问题将会暴露出来。 本文将分别对共站产生干扰 的机制、隔离度计算进行剖析,并提出工程上消除干扰的解决方法。 2、主要干扰的数学模型 对被干扰系统来说有三种性能损失需要考虑:接收机灵敏度降低、IMP 干扰(即互调干 扰)和接收机过载。从干扰站接收的杂散辐射信号将导致接收机灵敏度降低,而从同址站接 收到的所有载频的合成造成了 IMP 干扰,接收机过载的原因是接收机收到的总信号功率太 大。为了将这些性能损失降到最小而不修改现有发送和接收单元,在同站址的 GSM 系统和 WCDMA 系统之间需保持适当的隔离。 这三种性能损失对应的主要干扰分别为杂散干扰、互调干扰和阻塞干扰。下面我们分别 阐明这三种干扰的数学模型。两个共址射频站间相互干扰的原理如图 1 所示: 图 1 两个共址射频站相互干扰的原理框图 与两个同址站间相互干扰计算相关的重要射频器件,有干扰站的发射放大器、发射滤波 器、发射天线和被干扰站的接收滤波器、接收机、接收天线等。这里定义 A 点到 B 点的射 频电平之差为天线隔离度。 2.1 杂散干扰 接收机灵敏度降低是由于接收机噪声基底的增加而造成的。如果干扰基站在被干扰基站 接收频段内的杂散辐射很强, 并且干扰基站的发送滤波器没有提供足够的带外衰减 (滤波器 的截止特性不好) ,将会导致接收机噪声门限的增加。从干扰基站的天线连接处输出的杂散 辐射经两个基站间的一定隔离而得到衰减, 因此被干扰基站的天线连接处接收到的杂散干扰 按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IB=CTX-E 杂隔-10log(WA/WB) (1) 其中,IB 为被干扰基站天线连接处接收到的干扰电平;CTX 为干扰基站天线连接处输出 的杂散辐射电平;E 杂隔为天线隔离度;WA 为干扰电平的可测带宽;WB 为被干扰系统的 信道带宽。 2.2 互调干扰 互调干扰是由于系统的非线性导致多载频的合成产生的互调产物落到相邻 WCDMA 系统 的上行频段, 使接收机信噪比下降, 主要表现为 WCDMA 系统信噪比下降和服务质量恶化。 由两个相同强度的载波产生的三阶互调干扰可表示如下: IMP3(dBm)=3PIN-2× TOI(2) PIN 为被干扰基站接收机输入端的干扰载波电平; TOI 为接收机输入端定义的三阶截止点 (dBm) ,与接收机本身的特性有关。因此为了尽量减小三阶互调干扰,应降低 PIN, 而根据 式(3) : PIN=CA-EIMP3-LR_B(3)

关于CMMB导致2G网络上行干扰问题说明

关于CMMB导致2G网络上行干扰问题说明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关于CMMB导致2G网络上行干扰问题说明
9月22日下午,牧院西基站周边GSM网络突发上行强干扰,严重影响小区指标,从干扰的分布看,主要集中于牧院西基站周边。

具体如下:
干扰分布图
由于上行干扰范围较大,所以基本排除频率问题导致的上行干扰。

故9月23日进行了现场扫频,通过扫频基本确认,该区域干扰很强,上行底噪在-80dbm以上,而且干扰源就位于我牧院西门基站内。

通过了解,该站未进行电信、联通共享,也无无线直放站等设备。

为加强CMMB在高校区的覆盖,公司在牧院西门基站内增加了CMMB设备,目前泰州地区CMMB使用频段在762MHz,与电信CDMA和移动GSM频点十分接近,故怀疑可能为CMMB导致上行干扰。

关闭CMMB主设备后,现场扫频,上行干扰彻底消失,而后台实时刷周边小区干扰,干扰也全部消失。

具体扫频图如下:
CMMB设备开启下室外扫频结果
CMMB设备关闭下室外扫频结果
牧院西门使用的CMMB主设备为三维设备,目前泰州地区使用三维设备的CMMB站点仅牧院西门和新技师学院,而新技师学院近期也突发上行干扰(由于该站周边基站均较远,所以干扰只有新技师学院较强)。

因此将新技师学院的CMMB关闭,干扰也消失。

故确认为三维CMMB设备存在问题。

设备截图如下:
三维CMMB设备正面
三维CMMB设备背部
现已将牧院西门和新技师学院2台CMMB设备关闭,至于该设备为何会影响GSM网络的上行问题,需三维厂家继续跟踪。

GSM网络的干扰分析及解决对策

GSM网络的干扰分析及解决对策

目录概论一、GSM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原理1.1无线电波传播理论1.2 系统总体结构1.3 无线空中接口及协议1.4数字微蜂窝的概念1.5 频率的配置及规划与干扰的联系二、天馈线系统简介2.1 天线的分类与覆盖要求2.2 天线的工作原理2.3 天线的重要技术特性2.4 天线的分集技术与抗干扰的关系2.5 天线波瓣宽度与增益之间的关系三、GSM系统网络干扰分析与解决对策3.1 无线干扰的分类3.2无线干扰产生的原因3.3 几种常见抗干扰技术的介绍3.4 实际干扰情况的分析与处理3.5 未来系统间无线干扰的预测与解决对策四、干扰问题案例分析五、总结概论随着移动通信的普及,GSM系统已经成为最成熟的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全球绝大多数移动运营商都采用了这种系统。

预计到2008年底,总户数将达到10亿,占全球移动通信用户中枢的84%。

同事随着GPRS的开通和大力发展,GSM系统已经平滑过渡到2.5G移动系统,而且有85%的GSM移动通信运营商选择GSM-GPRS-EDGE-3G的发展道路。

近年来,在市场需求的驱动下,移动网络不断扩容,网络的规划也一再随之调整,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导致现有网络均存在一些质量问题,而最明显的体现就是无线网络干扰。

GSM移动通信系统是一个干扰受限系统,无线干扰将引起误码率增加,使通话的语音质量下降,数据传输时的差错增加;干扰严重时,甚至使无线信道由于干扰电平达到门限值而闭塞,引起频率资源的浪费,是影响无线网络掉话率、接通率等系统指标的重要因素。

一、GSM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原理移动通信中通信双方至少有一方是处于移动中,而移动体之间的通信只能依靠无限电波来传输,因此无线通信是指利用电磁波的辐射和传播,经过空间传播的通信方式。

1.1 无线电波传播理论1.1.1陆地移动通信的特点1. 移动台的天线比较低由于无线传播路径总是受到地形及人为环境的影响,移动台的天线又总是处在各种地形环境和复杂的人为建筑、树林中,这使的移动台接收的信号为大量的散射、反射信号的叠加。

CMMB单频网超理论间距组网中同频干扰的研究

CMMB单频网超理论间距组网中同频干扰的研究

研究与探讨责任编辑:袁婷 *****************512012年第8期【摘要】CMMB单频网组网时,15.36km的最大理论间距限制了单频网组网效率的进一步提升。

文章通过理论分析总结在理想情况下超理论间距组网时同频干扰区域的位置和变化规律,并介绍了实际过程中调频干扰分析和优化的方法,为超理论间距组网情况下CMMB单频网规划、设计提供了理论指导。

【关键词】CMMB单频网 超理论间距 时延 同频干扰收稿日期:2011-10-31李 川 四川通信科研规划设计有限责任公司CMMB单频网超理论间距组网中1 引言CMMB(China Mobile Multimedia Broadcasting,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是由广电总局主导的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移动数字电视广播技术。

目前CMMB网络已经覆盖全国绝大多数地级市,且正在进行县级城市的CMMB网络建设。

在CMMB网络规划中,一般是以一个地市为单位组建单频网。

然而在设计县级城市的CMMB网络时,由于县城距离市区的直线距离往往大于15.36km的理论最大间距,如果按照常规的组网方式,无疑需要新建更多的CMMB基站,从而增大网络建设的难度和投资。

因此,超理论间距的单频网组网方式在实际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且已经被大量的采用。

本文通过理论的分析和推导,对超理论间距组网情况下同频干扰出现的特点和规律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为实际的网络规划和设计提供参考。

2 理论分析2.1 基站间距与干扰区域的关系为了减小来自相邻基站的人工多径的影响,常规单频网保守的组网策略是相邻基站的CMMB RF信号到达接收终端与主基站信号到达接收终端的时延不能超过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正交频分复用)符号中循环间隔的长度51.2μs (即CMMB基站的相互间距不能大于15.36km),以减小网络自干扰。

上述策略的理论基础是:在单频网中的交叉覆盖区内,若多径信号与主信号到达接收机的 时延差在51.2μs之内,则会产生网络增益(由多径信号贡献);若时延差超过51.2μs,则多径信号将不能被接收机解调,从而成为干扰源。

WCDMA与GSM基站共址的覆盖、容量和干扰分析

WCDMA与GSM基站共址的覆盖、容量和干扰分析

1 GS 站 址 对 于 W C MA 系 统 的 覆 M D
盖 、 量 分 析 容
覆 盖 和容 量分 析是 在满 足一 定容 量 条件 下 ,从受 限的
上 行覆 盖 出发 ,通 过链 路预算 ,计算 出允许 的最 大路 径损
C — o ai n O l c t .On t e oh r h n ,t e a t l n - o h t e a d h riGS 基 站 共 址 的 MA D M 覆 盖 容量 和 干扰分 析
刘 浩 中国 网络通 信集 团公 司 工程师 程 朝晖 中国 网络通 信集 团公 司 湖北省 分公 司主 管工程 师
摘 要 : 经 过 对 WC M 和 G M 的 小 区覆 盖 半 D A S
09 .8 15 .5
45 . 2 .7 18
O4 .4 08 .4
27 .7 1 .3 44
般城 区
效区 农 村
M rr Se em b r2008 _ pt e









o y f G 。T
。s 辩
系统 受限于容量 , 目前 主要通过 小 区分裂来满 足 日益 增长 的容量需要 , 在现 实 中的 布站要 比理论计 算小 得 多, D WC MA系统 和 G M 系统站距 比较如表 2 S 。
s a i g pu ius e s in,blc ng o s fo r p c n ,s ro miso o ki ,n ie l o , ioat n sl i o
表 1表 明 在 WC MA 和 G M 共 址 时 , D S D S WC MA C
6 b s 区覆盖半径小于 G M 的覆盖半径 ,但是 由于 4 i 小 kd S

GSM网络干扰分析及解决方案

GSM网络干扰分析及解决方案

科技论坛GSM网络干扰分析及解决方案姚晓坤(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唐山市分公司裕华道营业部,河北唐山063000)GSM网无线干扰是影响通话质量及掉话率、接通率等网络系统指标的重要因素。

GSM系统受到的干扰有上行、下行的干扰,有同频、邻频的干扰,但总的来说GSM系统的干扰分为三大类:即内部干扰、外部干扰和互调干扰。

如何及时发现和减少来自系统内部、外部、互调的干扰是网络优化的重点之一,也是提高用户满意度的重要措施之一。

现针对日常网络优化工作中常见的系统干扰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1干扰产生的原因分析网络干扰的原因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外界频率干扰和设备交调干扰。

外界频率干扰又可以分为同频干扰和邻频干扰。

同频干扰是指由其他信号源发来信号与有用信号的频率相同,并以同样的方式进入中频通带的干扰。

邻频干扰是指K+1、K-1频道,对工作在K 频道的基站引起的邻频干扰。

邻频干扰的大小取决于接收机中频滤波器的筛选能力以及发信机在相邻频道通带内的边带噪声。

外界频率干扰主要由于小区规划不合理,而引起的同频与邻频干扰;交调干扰主要表现为设备本身通信指标下降或故障而引起的干扰。

通过对网络运行情况及各种测试结果的分析,产生干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一些因素:1.1外界频率干扰。

外界频率干扰的主要表现为小区规划不合理、天线参数选择以及小区参数调整不当等原因造成,致使用户在同一地点而收到相同或相连的频点且载干比小于9dB,在通信过程中产生严重的背景噪音甚至掉话。

在实际网络运行中频率干扰是干扰产生的最主要原因且在高密度网络中大量存在。

主要有以下几点:(1)频率规划或频点设定不正确,造成同频、邻频现象在短距离范围内存在,从而造成干扰。

这种现象主要出现在地区边界和省际边界的地方,在网络扩容工程结束初期该现象也出现。

(2)频率复用不当或频率复用的两小区之间的距离不够,造成同频干扰。

(3)MS-TXPRW-MAX-CCH、BS-TXPWR-CCH、BS-TXPWR-MAX、BS-TXPWR-MIN等小区功率参数设置不合理。

GSM网络无线数据信道干扰问题分析和解决

GSM网络无线数据信道干扰问题分析和解决

GSM网络无线数据信道干扰问题分析和解决1、问题描述:近年来数据业务的超常规发展,给公司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同时给网络质量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整个中国移动集团各省2010年6月相比2009年6月的数据业务量增长2-8倍不等,无线资源利用率高达78.3%(2010年中国移动集团年中会议数据)。

数据业务的激增不仅消耗了大量的载频资源,而且由于PS域无功控功能很大程度上抬升了无线环境的底噪,加速了GSM网络质量的恶化。

为了减少数据业务对网络质量的影响,本项目主要是从GSM功控原理的出发,设计和实现PS域的功控功能,达到降低网络干扰整体提升GSM网络质量的目的。

2、问题解决方案:PS下行功控是指用户进行数据业务时,BSC根据Um接口链路质量来调整BTS的发射功率,使得BTS在PDCH信道上不需要发射最大功率就能达到较好链路质量,由于BTS降低了发射功率,从而可以降低整网干扰,提升网络质量。

(一)算法主要思想及控制过程:MS测量每个下行无线块的质量(Mean BEP和CV BEP);MS将下行测量质量信息通过分组下行确认消息传给BSC;BSC进行下行测量质量预处理(滤波处理);编码方式稳定性判决BSC根据下行测量质量和相应的功控门限进行PS下行功控判决,如果需要进行功率调整,则BSC通过PS下行功控算法计算出功率衰减值Pr;BSC通过下行TRAU/PTRAU帧将Pr参数下发给BTS;BTS在当前无线块上使用Pr参数进行发射功率调整。

(二)控制过程:(三)控制参数设计(四)问题解决效果XX市区4个BSC,共255个基站769个小区、3364套载波开启PS域下行功控。

效果情况如下:1)语音业务提升情况CS话音质量:开启PS功控后,对CS话音质量改善明显:下行质量0-3比例提升0.5%,下行质量0-5比例提升约0.15%,对应质量差6-7比例下降:0.15%,改善幅度达到:25%(0.6%降至0.45%)。

质量差切换占总切换的比例降低约0.7%,降低幅度达到:26%;CS KPI影响:开启PS功控后,对TCH指配成功率、TCH掉话率、建立指示成功率、SDCCH掉话率等关键KPI指标无影响,对无线切换成功率提高约0.2-0.3%;语音业务DT/CQT路测:开启PS功控后,语音DT/CQT的MOS分略有提升(DT改善约0.02分,MOS分大于3.0分的比例提升约2%,CQT 语音MOS分提升约0.03),DT测试下行质量0-5比例略升约0.33%。

WCDMA/GSM共址时的干扰及其隔离度分析

WCDMA/GSM共址时的干扰及其隔离度分析
2 主要 干扰的数学模型 .
重要射频器件, 有干扰站 的发射放大器、 发 射滤波器、 发射天线和被干扰站的接收滤波 器、 接收机、 接收天线等。这里定义 A点到 B点的射频电平之差为天线隔离度。 2 1杂散干扰 . 接收机灵敏度降低是 由于接收机 噪声 基底 的增加 而造 成 的。如 果 干扰基站 在 被 干扰基站接收频段内的杂散辐射很强, 并且 干扰基站 的发 送滤 波器 没 有提 供足 够 的带

护间隔的增 大而减小, 这是邻信道干扰 比 AI CR随着载波 间隔增加而增加的结果。
当两系统在 同一地 理区域共 存时 , 同 不 地理 偏 移 因子 对 系 统 容量 损 失 影 响很 大 。 在频率保护 间隔为定 值 的情况下 , 理偏 当地
究, 研究表明当两 系统共存 时, D WC MA的 容量损 失 远 大 于 cm 20 。同时 , 系统 d a00 两
维普资讯
由仿 真 结 果 得 出 : WC M 与 c— 当 DA d
统 的容量损 失最 大化 。
6 .结束语 m 20 a00移动通 信系统共存 时, D A 的 WC M 本文采用系统级仿真 的方法对 WC - D 上下 行容量损失远 大于 cm 20 。 d a00 当两系统在相邻频段共存时, D A WC M M A与 cm20 d a00宏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在同 与 cm 20 d a00的系统容量均随着附加频率保 地理区域、 相邻频段共存的方案进行 了研

对被干扰 系 统来 说 有三种 性 能损 失需 要 考虑 : 收机 灵敏度降低 、 P干扰 ( 接 I M 即互
调干 扰 ) 和接 收 机 过 载 。从 干 扰 站 接 收 的
杂散辐射信号将 导致接收机灵敏度降低 , 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包头市CMMB系统与GSM系统共址建设时干扰分析【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包头市CMMB单频网与GSM系统共站址时的主要干扰类型,给出了各种干扰的数学计算模型,然后详细阐述了CMMB单频网与GSM系统相互之间的干扰情况,结合实际情况得出了CMMB单频网与GSM系统共址建设时所需的隔离度及天线空间隔离要求,并给出了工程实施过程中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CMMB系统、GSM系统、干扰、杂散干扰、阻塞干扰、隔离度1引言CMMB是英文China Mobile Multimedia Broadcasting (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的简称。

它是国内自主研发的第一套面向手机、PDA、MP3、MP4、数码相机、笔记本电脑等多种移动终端的系统,地面发射中心将信号发向S波段同步卫星后,同步卫星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转发,转发后的S波段信号直接被地面的接收终端接收下来,也可以通过增补转发器处理后被地面的接收终端接收下来。

实现“天地”一体覆盖、全国漫游,支持25套电视节目和30套广播节目。

图1-1 CMMB系统体系架构图2006年10月24日,国家广电总局正式颁布了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行业标准,确定采用我国自主研发的移动多媒体广播行业标准。

2009年5月,中广卫星移动公司与中国移动通信公司正式签署了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CMMB)与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TD-SCDMA)的项目业务合作协议,这使得中国广播和通信领域的两项有代表性的自主创新技术进入了协同发展阶段。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国资委关于推进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的通知,要求重组后的基础电信运营商推进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旨在节约土地、能源和原材料的消耗,保护自然环境和景观,减少电信设施重复建设,提高电信基础设施利用率。

广电总局对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工作做了统一部署,中广传播公司本着资源共享、加强合作、互利双赢的原则,进行发射设备的安装建设。

目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包头分公司的基站数量远远大于其他运营商的基站数量,而且基础资源比较丰富。

中广传播运营商为了缩短建设周期,减少建设投资,意在利用移动基站进行基础资源共享,主要是考虑机房和铁塔等基础设施的共享。

根据内蒙古中广传播公司对包头地区的规划要求,对包头地区进行了细致考察,最终确定在包头市区周边增设四部发射机满足包头地区的覆盖要求。

建成后包头市区可以达到深度覆盖的标准。

根据频率规划结果,包头市区发射点采用DS-42频道组成CMMB单频网。

四个站点均选择与中国移动基站共址,分别是窦家梁基站、壕涞沟基站、兰贵窑子基站和小召湾基站。

规划点的选址均在规划范围内,机房满足工作条件。

目前这四个基站都建设在包头市的周边地区,基站内只有GSM系统设备,由于采用共址建设,这样就必然增加了CMMB系统与GSM系统共址建设互相产生干扰的机会,CMMB系统与GSM系统的电磁环境兼容问题将会暴露出来。

本文将分别对共站产生干扰的机制、隔离度计算进行剖析,并提出工程上消除干扰的解决方法。

2主要干扰的数学模型由于需要共址建设,为了保证各系统间不至于互相影响,需要对各系统间的干扰情况进行分析。

从形成机理的角度,系统之间的干扰可以分为杂散干扰、接收机互调干扰和阻塞干扰。

下面我们分别阐明这三种干扰的数学模型。

两个共址射频站间相互干扰的原理如图2-1所示:图2-1 两个共址射频站相互干扰的原理框图与两个同址站间相互干扰计算相关的重要射频器件,有干扰站的发射放大器、发射滤波器、发射天线和被干扰站的接收滤波器、接收机、接收天线等。

信号从发射天线的端口(A 端口)到接收天线的端口(B 端口)之间的衰减就是天线隔离度。

2.1 杂散干扰由于发射机中的功放、混频、滤波等器件工作特性非理想,会在工作带宽以外较宽的范围内产生辐射信号分量(不包括带外辐射规定的频段),包括电子热运动产生的热噪声、各种谐波分量、寄生辐射、频率转换产物以及发射机互调等。

3GPP 将该部分信号通归为杂散辐射,因为其分布带宽很广,也有文献称为宽带噪声。

接收机灵敏度降低是由于接收机噪声基底的增加而造成的。

如果干扰基站在被干扰基站接收频段内的杂散辐射很强,并且干扰基站的发送滤波器没有提供足够的带外衰减(滤波器的截止特性不好),将会导致接收机噪声门限的增加。

从干扰基站的天线连接处输出的杂散辐射经两个基站间的一定隔离而得到衰减,因此被干扰基站的天线连接处接收到的杂散干扰按以下公式进行计算:10log /)B TX A B I C E W W =--杂隔( 式(2.1-1) 其中,B I 为被干扰基站天线连接处接收到的干扰电平;T X C 为干扰基站天线连接处输出的杂散辐射电平;E 杂隔为天线隔离度;A W 为干扰电平的可测带宽;B W 为被干扰系统的信道带宽。

2.2 互调干扰互调干扰包括多干扰源形成的互调、发射分量与干扰源形成的互调(TxIMD )、交叉调制(XMD )干扰3种。

多干扰源形成的互调是由于被干扰系统接收机的射频器件非线性,在两个以上干扰信号分量的强度比较高时,所产生的互调产物。

发射分量与干扰源形成的互调是由于双工器滤波特性不理想,所引起的被干扰系统发射分量泄漏到接收端,从而与干扰源在非线性器件上形成互调。

交叉调制也是由于接收机非线性引起的,在非线性的接收器件上,被干扰系统的调幅发射信号,与靠近接收频段的窄带干扰信号相混合,将产生交叉调制。

互调干扰是由于系统的非线性导致多载频的合成产生的互调产物落到相邻系统的上行频段,使接收机信噪比下降,主要表现为被干扰系统信噪比下降和服务质量恶化。

由两个相同强度的载波产生的三阶互调干扰可表示如下:IMP3(dBm)=3PIN-2×TOI 式(2.2-1)PIN为被干扰基站接收机输入端的干扰载波电平;TOI为接收机输入端定义的三阶截止点,与接收机本身的特性有关。

因此为了尽量减小三阶互调干扰,应降低PIN,而根据式(2.2-2):PIN=CA-EIMP3-LR_B 式(2.2-2)其中CA为干扰基站天线连接处的最大载波发射功率(dBm);LR_B为被干扰基站的接收滤波器在干扰基站发射带宽内的衰减(dB);EIMP3为天线隔离度(dB)。

所以当允许的三阶互调干扰一定时,天线隔离度由下式决定:EIMP3=CA-LR_B-(IMP3+2×TOL)/3 式(2.2-3)2.3阻塞干扰阻塞干扰并不是落在被干扰系统接收带宽内的,但由于干扰信号功率太强,而将接收机的低噪声放大器(LNA)推向饱和区,使其不能正常工作。

被干扰系统可允许的阻塞干扰功率一般要求低于LNA的1dB压缩点10dB。

当较强功率加于接收机端时,可能导致接收机过载,使它的增益下降。

原因是放大器有一个线性动态范围,在此范围内,放大器的输出功率随输入功率线性增加,这两个功率之比就是功率增益G。

随着输入功率的继续增大,放大器进入非线性区,其输出功率不再随输入功率的增大而线性增大,也就是说,其输出功率低于所预计的值。

通常把增益下降到比线性增益低1dB时的输出功率值定义为输出功率的1dB 压缩点,此时输入功率定义为输入功率的1dB压缩点。

为了防止接收机过载,从干扰基站接收的总的载波功率电平需要低于它的1dB压缩点。

天线隔离度方面有以下要求:E 阻隔=CP_A-LR_B-CP_B 式(2.3-1) CP_A :干扰基站天线连接处的载频总功率(dBm );LR_B :被干扰基站的接收滤波器在干扰基站发射带宽内的衰减(dB );CP_B :被干扰基站天线连接处接收到的载频总功率(dBm );E 阻隔:天线隔离度(dB )。

为了避免异系统间干扰影响通信质量,一般要求不同系统的收发天线之间的耦合损耗大于发生会产生系统间干扰的最小门限。

考虑到不同型号、厂家、批次的设备在干扰抑制指标和滤波性能上可能存在的差异,在本文中主要按照体制标准所要求的规范值核算隔离度要求,以保证达到标准要求的设备都可以满足设计场景下的共址。

3 天线隔离标准为保证好的系统性能,上述三种性能下降必须避免或最小化。

因此必须保证两个同址基站的天线间有好的隔离度。

一般来说工程上对以上三种干扰应遵守以下准则:(1) 被干扰基站从干扰基站接收到的杂散辐射信号强度应比它的接收噪声底限低10dB 。

假设被干扰基站的接收噪声底限为B N (dBm ),干扰基站的杂散辐射在被干扰基站的接收机处引入的噪声功率为I N (dBm ),则由被干扰基站自身的噪声和杂散干扰引入的噪声功率累计噪声功率为:Ptotal=PB+PI=/10/101010B N NI + 式(3-1) 当I N =B N -10dB 时,由被干扰基站引入的噪声恶化量为:/10(10)/10/1010log(/)10log[(1010)/10]0.41B B B N N N total B P P dB -=+=这样的噪声恶化量不会对基站带来明显的影响,因此杂散辐射信号强度应比它的接收噪声底限低10dB 。

(2) 在被干扰基站生成的三阶互调干扰(IMP3)电平应比接收机噪声限低10dB ,原因与第一条准则相同。

(3) 受干扰站从干扰站接收到的总载波功率应比接收机的1dB 压缩点低5dB ,这主要是因为工程上为了避免放大器工作在非线性区,常把工作点从1dB 压缩点回退5dB 。

如果系统间的隔离度能够满足以上准则,受干扰系统的接收机的灵敏度将只下降0.5dB 左右,这对于绝大多数通信系统来说都是可以接受的。

4CMMB系统与GSM系统间的干扰与隔离分析综上所述,产生干扰的最终原因与共址站之间的天线隔离度有很大关系。

为了将性能损失降到最小而不修改现有的发送和接收单元,在共址站间需要保持适当的隔离。

CMMB主要频段如表4-1所示:表4-1 CMMB主要频段CMMB系统与GSM系统的频段如表4-2所示:表4-2 CMMB系统与GSM系统的频段从表4-1和表4-2中可以看到,如果CMMB系统和GSM系统共站建设,由于CMMB系统只存在下行通道,故信源处不存在GSM900系统对CMMB系统的干扰。

CMMB系统其发射频段距离GSM系统频段的接收频段间隔较近,两系统临界处GSM为上行频率,CMMB系统为下行频率,下行功率相对较大,CMMB 基站发射通道的带外杂散信号很容易落在GSM基站的接收通道内,会抬高GSM 基站接收噪声的电平,使GSM系统上行链路变差、灵敏度降低,影响网络覆盖,另外,信号过载也会导致系统性能的下降。

所以问题主要集中在CMMB系统对GSM系统的干扰上。

4.1CMMB系统对GSM系统的影响内蒙古包头市CMMB单频网的主设备采用的是北京北广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UHF波段的CMMB全固态风冷数字电视发射机,输出功率为1000W。

产品完全符合GY/T 220.1-2006规定的全部工作模式(8M带宽)(CMMB)或GY/T 229.4-2008规定的全部工作模式(8M带宽)( 国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