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线对皮肤的危害
日光中的紫外线对皮肤细胞的影响

日光中的紫外线对皮肤细胞的影响紫外线(UV)是来自太阳的一种电磁辐射,由UVA、UVB和UVC三种波长组成。
日光中的紫外线对皮肤细胞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从引发皮肤炎症到诱发皮肤癌,这些影响是非常显著且值得关注的。
本文将探讨紫外线对皮肤细胞的影响,包括炎症、氧化应激和DNA损伤。
首先,紫外线照射会导致皮肤炎症的发生。
当皮肤暴露在强烈的紫外线下时,会引发炎症反应,表现为红肿、痛苦和瘙痒等症状。
这是因为紫外线能够激活皮肤细胞中的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和T细胞,释放炎症介质,引起炎症反应。
长期暴露在紫外线下的人可能会经历慢性皮肤炎症,这对皮肤的健康和美观都有不良影响。
其次,紫外线还会导致皮肤细胞遭受氧化应激。
氧化应激是指细胞内外环境中过多的活性氧(ROS)造成的损伤。
紫外线照射使皮肤细胞产生大量的ROS,超过了自身抗氧化系统的清除能力,导致氧化应激的发生。
氧化应激会破坏皮肤细胞内的脂质、蛋白质和DNA等生物分子,加速细胞老化和皮肤损伤。
皮肤老化的表现包括皱纹、松弛和色斑等。
此外,紫外线诱导的氧化应激还可能导致皮肤炎症的发生,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最后,紫外线是一种致命的致癌因素,能够诱发皮肤癌。
长期暴露在日光下,特别是在强烈的紫外线照射下,会增加患皮肤癌的风险。
紫外线能够直接损伤DNA,导致遗传物质的变异和突变,进而促进肿瘤的形成。
皮肤癌主要分为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和黑色素瘤三类。
这些皮肤癌的发生与日光中的紫外线直接相关,且发病率逐年增加。
预防皮肤癌的最佳方法是避免过度暴露在太阳下,保护皮肤免受紫外线的伤害。
针对紫外线对皮肤细胞的影响,我们应该采取积极的保护措施。
首先,避免在紫外线强烈的时段外出,特别是在中午时分。
此外,戴宽檐帽、太阳镜和遮阳衣等防护物品可以减少紫外线对皮肤的直接照射。
一定要选择含有SPF(防晒指数)的防晒霜,涂抹在暴露部位,并定期重新涂抹。
此外,均衡饮食、充足睡眠和适度运动也有助于提高皮肤的免疫力和抵抗紫外线辐射的能力。
人体皮肤对紫外线的反应

人体皮肤对紫外线的反应我们经常可以听到有人提醒我们要防晒,因为紫外线会伤害我们的皮肤。
那么紫外线到底是什么?它会如何伤害我们的皮肤呢?事实上,紫外线是一种能量波,它是光谱中波长最短的一种辐射。
长时间地接触紫外线会导致多种皮肤问题,例如晒斑、皮肤干燥、皮肤晒黑以及皮肤癌等。
人体皮肤对于紫外线的反应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多个细胞和化学分子的相互作用。
一般来说,人体皮肤对紫外线的反应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紫外线照射皮肤后,皮肤细胞中的DNA会被损害。
DNA是细胞的遗传信息库,它的损伤会导致多种问题,例如细胞死亡、突变和癌变等。
但是人体对于DNA的损伤有一定的修复能力,皮肤细胞中会产生一种名为“修复酶”的酶,它可以修复DNA损伤,从而防止更多的损害发生。
2. 在紫外线照射皮肤的同时,皮肤细胞中的色素颗粒也会被激活。
这些色素颗粒主要由一种名为麦拉宁的化学物质组成,它可以吸收紫外线的能量,从而保护皮肤细胞免受损伤。
在暴露于太阳下的时间变长过程中,皮肤细胞中生成更多麦拉宁而展现出晒黑的效果。
3. 除了产生麦拉宁之外,皮肤细胞还会产生一种名为“热休克蛋白”的蛋白质。
这种蛋白质可以帮助细胞应对外界环境的细微变化,防止由于紫外线引起的细胞死亡,维持皮肤的健康。
以上三个过程是人体皮肤对紫外线的反应的重要组成部分。
许多化妆品品牌和皮肤科医生都会提供一些措施来帮助人们更好地应对紫外线的危害。
首先,正确地使用防晒霜十分重要。
防晒霜可以在人体皮肤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防止紫外线的辐射。
不同的防晒霜有不同的SPF值,一般来说,SPF值越高,保护效果就越好。
另外,防晒霜具有不同的成分。
一些品牌的防晒霜中含有化学成分,它能够吸收紫外线的能量。
另外一些品牌的防晒霜中则含有物理成分,例如氧化锌是一种物理防晒极原材料,能够反射紫外线。
因此,在选择防晒霜的时候应该根据自己的皮肤特点选择。
其次,避免在太阳强烈的时候暴露在外。
在日光照射最低时和最高时,外面的时间最健康。
暴露于紫外线的危害与防护

暴露于紫外线的危害与防护每年夏天,人们都会不自觉地向阳光散步或晒太阳。
虽然这样的行为可以让我们获取到大量的维生素D,但暴露于紫外线也带来了不少的危害。
外界对于紫外线的危害有过大量的研究,让我们看看保护自己的一些好方法。
第一部分:紫外线对皮肤的危害曾有人提出过一个问题:“皮肤是否能够修复被太阳晒伤的部位?” 答案是肯定的。
正是皮肤的自我修复力,让人们对于我们的皮肤没有那么担心。
然而,这种修复并不是彻底的。
长期受到阳光的紫外线照射,会在皮肤组织内产生许多不同的物质,这些物质对皮肤产生了很多危害。
1.晒伤晒伤是最常见的皮肤损伤形式。
短时间曝晒皮肤表面,皮肤会出现过敏、瘙痒等症状,严重的还会伴随着水泡和发红。
晒伤发生的原因是人体对于UVB的辐射过度产生炎症反应。
2.黑痣黑痣是皮肤中一种褐色色素沉积,由于黑痣的颜色与周围肤色差别较大,因此黑痣被人类视为美丽的象征之一。
然而,长期受到紫外线照射的人,黑痣会变得更加深色,也易于恶性转化成皮肤癌。
3.动脉瘤动脉瘤是血管扩张的一种疾病。
过度的阳光曝晒会促进血管扩张,导致皮肤组织内动脉瘤的形成。
动脉瘤通常是不体现在表面的,但会对患者的健康产生影响。
第二部分:日常的防护措施为了防止皮肤受到阳光的损害,医生和专家不断地提醒人们,要注意采取一些措施来减少日常生活中的紫外线暴露量。
1.避免在太阳直接照射下,特别是10点到下午4点这段时间。
2.穿着防晒衣物,小腿处尽量穿长裤。
3.使用护肤品来保护皮肤表面,减少紫外线的损伤。
4.披一件帽子,或者涂上防晒霜,这是减少紫外线侵害皮肤的好方法。
5.在下雨天室外要涂上防晒霜,因为阳光在云层中的反射也会对皮肤造成伤害。
6.在到达海滩或者游泳池时,在适合深度的海洋或游泳池的地点畅游是维持皮肤特别健康的最好方法。
结论虽然我们需要紫外线来合成维生素D、增强免疫系统等,但过度的曝晒太阳却可能引起各种皮肤损伤。
保护皮肤的方法非常直观,只需注意一些标准和我们日常习惯的改变就能做到。
紫外线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与保护

紫外线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与保护第一章紫外线的概述紫外线是指波长在10纳米到400纳米的电磁辐射,包括UVA、UVB和UVC三种类型。
紫外线具有一定的穿透力,可以穿过大气层进入地球表面,并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本章将对不同类型紫外线的特性进行介绍。
第二章紫外线对人体的影响2.1 UVA的影响UVA是紫外线中波长最长的一种,具有较强的穿透力,可以透过窗户和晴朗的云层。
长期暴露于UVA辐射下,会引起皮肤老化、色素沉着以及皮肤增厚。
此外,UVA还可引发光敏性皮炎和皮肤癌。
2.2 UVB的影响UVB是紫外线中波长较短的一种,可以被地球上的臭氧层部分吸收,但仍能引起皮肤晒伤和光化性皮肤病。
UVB会刺激皮肤产生大量的维生素D,但长时间暴露在高剂量的UVB下,容易引发皮肤癌和晶状体混浊。
第三章紫外线的预防措施3.1 避免高峰时段避免在紫外线辐射较强的10:00-14:00时段外出,尽量待在遮阳的地方或室内活动。
3.2 使用遮阳物品外出时佩戴宽边帽、太阳镜、长袖衣物和防晒伞等遮阳物品,以减少紫外线的直接暴露。
3.3 选用防护用品选择SPF值高、广谱防晒霜涂抹全身暴露的皮肤,特别是面部、颈部和手臂等容易暴露的部位。
3.4 注意眼部防护使用能够防护紫外线的太阳镜,以保护眼睛免受紫外线伤害。
3.5 室内紫外线防护在室内使用吸收紫外线的窗帘、遮光膜和紫外线防护玻璃,以减少紫外线的穿透。
第四章紫外线辐射的检测与评估4.1 紫外线辐射的检测方法紫外线辐射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紫外线光度计和紫外线辐射计等仪器,可以准确测量各种环境中的紫外线辐射水平。
4.2 紫外线辐射的评估标准紫外线辐射的评估标准包括工作场所和公共场所的辐射限值,对相关行业和人群的紫外线辐射暴露进行有效控制。
第五章紫外线对特殊人群的影响与防护5.1 儿童和青少年儿童和青少年皮肤较为脆弱,对紫外线的损害更为敏感。
应在外出时加强防晒和遮阳措施,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
紫外线伤害与防护知识

紫外线伤害与防护知识阳光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但是阳光中的紫外线却是对我们有害的。
在日光浴的时候,不少人都会控制时间和强度,可是即使在日常生活中,在很多时候也是无法避免紫外线的。
此时如果没有做好防护工作,人体皮肤就容易受到紫外线的伤害。
紫外线的危害紫外线光线的波长较短,能穿透大气层和云层,能够照射到地球表面,但这样就直接给人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危害。
首先,紫外线会对视力造成影响。
特别是紫外线B波是较为危险的,会对眼角膜、水晶体和玻璃体等造成损伤,长期暴露于强烈的紫外线下会引发白内障,最终导致失明。
其次,紫外线会损伤人体皮肤。
紫外线B波照射人类皮肤时,会将细胞DNA链打断,引发皮肤癌和黑色素瘤的产生。
而紫外线A波则能够破坏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导致皮肤晒伤、皱纹加深等皮肤问题。
再次,紫外线对人体免疫系统也有影响。
紫外线辐射还会抑制人体的免疫系统,从而减缓身体对病毒和细菌的防御能力,进而让人更容易感染各种疾病。
最后,长时间的紫外线暴露还会引起身体发生色素变化,增加皮肤癌和其他形式癌症的风险等。
防范紫外线伤害紫外线虽然有害,但是完全远离不可能,当然正确的防范方法是必须的。
第一,避于紫外线暴露时间和地点。
在紫外线辐射最强烈的夏季,尽量避免在外长时间暴露环境。
可以选择晚上或者早上阳光较弱的时刻进行户外活动。
在室内时,贴上隔离紫外线的窗纸也有帮助。
第二,使用帽子、太阳镜、衣物让皮肤虚弱。
紫外线射入身体可能会引起皮肤问题,但使用帽子、太阳镜、上衣等简单防具是明智的选择。
这些防具可以直接遮住皮肤,降低紫外线对皮肤的损伤。
第三,使用防晒霜保护皮肤。
使用防晒霜防御紫外线是很有效的方法。
在选择防晒霜时,应注意其SPF值,选择更高SPF值的产品可以得到更高级别的防护。
同时,在使用防晒霜时,也不能过量或过于频繁使用。
第四,不要使用紫外线棚,因为这样可能会导致过度暴露于紫外线中,而无法得到更好的保护。
注意防晒事项虽然许多人意识到了防晒的重要性,但由于缺乏防晒知识,使用防晒产品的方法也不完善,使得防晒效果大打折扣。
紫外线辐射对皮肤的影响

紫外线辐射对皮肤的影响随着现代人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家越来越注重外表,这种现象在女性中尤为明显。
然而,对于皮肤的保养,很多人只停留在表面而不深入了解皮肤的特性和保养方法。
特别是夏季,紫外线辐射是很多人忽略的问题,而事实上,它对我们的皮肤有着极大的伤害。
第一段:紫外线辐射是什么紫外线波长范围为100纳米到400纳米,分为UVA、UVB和UVC三种类型。
UVA波长最长,穿透力最强,占紫外线总量的95%以上,UVA对皮肤的损伤主要表现在加速皮肤老化,易致皮肤皮肤黑色素生成,导致皮肤老化斑。
UVB波长较短,但穿透力要比UVA小,对皮肤采光可增强免疫力,但用过于频繁又会使皮肤变薄,增加皮肤癌的风险。
UVC是波长最短的紫外线,不会穿过大气层,也不会对人体构成威胁。
第二段:皮肤被紫外线辐射后的反应紫外线照射在皮肤表面后,皮肤存在的组织结构开始发生变化。
UVB辐射可导致皮肤表层细胞产生大量的DNA失序,细胞表现出肿胀、坏死现象;UVA可导致皮下组织中的弹性纤维及胶原纤维损伤,引起皮肤老化。
此外,紫外线还影响到皮肤的免疫力,因为它能干扰淋巴细胞的功能,从而使身体对微生物的抵抗力降低。
第三段:紫外线伤害皮肤的表现皮肤被紫外线辐射后,其反应可以随时间变化扩大,严重时引起皮肤病。
晒黑是很多人在夏季时无意识的反应,但实际上这是皮肤中黑色素生成的结果,常常伴随着皮肤老化或癌症的发生。
此外,皮肤出现干燥、粗糙,甚至皮肤过早老化变得松弛、出现皱纹的情况也都有可能是因为紫外线导致的。
第四段:防晒措施首先,选择合适的防晒霜非常重要。
固体防晒霜相对更为稳定、容易清洗,适合室外运动场合;而化学防晒霜则更轻薄,适合在家中或者城市里用于短暂的户外活动。
在使用防晒霜时应该注意涂抹部位的完整性,包括额头、耳后、颈部等角度,脚跟等被容易忽略的部位。
同时,防晒霜的SPF指数越高,防护力就越强。
室外时间较长的话,建议每两个小时左右重复涂抹一次。
除了使用防晒霜,我们还可以采取遮阳措施。
紫外灯对人体的危害的原理

紫外灯对人体的危害的原理紫外灯对人体的危害是基于紫外线的辐射效应。
紫外线是太阳光中的一种辐射,由波长较短的紫外波段组成,分为紫外A(UVA)、紫外B(UVB)和紫外C(UVC)。
对人体而言,紫外线的辐射可以对皮肤、眼睛和免疫系统产生危害。
首先,紫外线对皮肤的危害主要表现在晒伤、衰老和致癌等方面。
UVA是紫外线中波长最长的一种,可以穿透到真皮层,导致皮肤晒黑、晒伤和加速皮肤衰老。
UVB是紫外线中波长较短的一种,能够直接破坏表皮细胞DNA,引发皮肤发红、烧伤和出现干裂。
UVC是紫外线中波长最短的一种,通常被大气层吸收,但如果在室内长时间接触高剂量的UVC紫外线,也会对皮肤产生严重损伤,甚至引起皮肤癌。
其次,紫外线对眼睛的危害主要表现在角膜炎、晶状体混浊和黄斑病变等方面。
眼睛中的角膜是一个天然的紫外线过滤器,但长时间暴露在强紫外线下会导致角膜炎。
紫外线也可以加速晶状体的老化,使其变得混浊,导致白内障的发生。
此外,紫外线还会对眼底的黄斑区域产生损害,引发黄斑病变,增加患上黄斑变性病变的风险。
最后,紫外线对免疫系统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免疫抑制和增加皮肤感染风险。
较高剂量的UVA和UVB紫外线会抑制人体的免疫系统,降低淋巴细胞的活性和免疫功能,使人体更容易感染细菌和病毒。
此外,紫外线会破坏表皮屏障,使皮肤更容易感染细菌,增加皮肤感染的风险。
综上所述,紫外灯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通过紫外线的辐射效应实现的。
紫外线可以对皮肤、眼睛和免疫系统产生广泛的危害,包括晒伤、衰老、癌症、角膜炎、白内障、黄斑病变、免疫抑制和皮肤感染等。
因此,在使用紫外灯时,应加强防护措施,避免长时间暴露于紫外线下,尤其是高剂量的UVC紫外线。
如何处理紫外线过度照射对皮肤的影响

如何处理紫外线过度照射对皮肤的影响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日常活动所接触的紫外线也越来越多,长期的暴露紫外线照射会对皮肤造成恶劣的影响,甚至会增加患皮肤癌的风险。
因此,对于如何处理紫外线过度照射对皮肤的影响,需要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加以注意和防范。
一、紫外线的危害紫外线不仅可以破坏皮肤细胞,导致皮肤过度晒黑或晒伤,还会促使皮肤老化,增加患皮肤癌的风险。
同时,长期暴露在紫外线下还会增加眼睛白内障、黄斑病变等问题的风险,甚至会影响人的免疫系统。
二、预防紫外线过度照射的措施1.选择合适的防晒霜洗脸擦乳液后,如果需要出行,涂抹防晒霜。
防晒霜可以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能减少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
选择防晒霜时应根据自己的肤质和光线强度选择SPF值。
在购买防晒霜时,应注意防晒霜是否过期,如果过期,会降低保护的效果。
2.穿戴适宜的衣物在紫外线较强的季节,穿戴鲜艳轻薄的长城长裙,能够起到一定的遮盖作用,还可以使皮肤减少暴露在紫外线下的时间。
3.减少外出时间和光线强烈的时间段外出在太阳光线强烈的时段外出最好不要在烈日下逗留太久,应选择阴凉、遮荫的地方或者在室内活动,同时也要注意对眼部的防护。
三、处理紫外线过度照射对皮肤的影响1.冷却皮肤在晒伤的皮肤上可以敷冷敷、湿敷等方式,可以起到缓解疼痛、肿胀的作用,还可以缓解晒后皮肤干燥的问题。
2.保持皮肤湿润晒过后的皮肤容易干燥,可以使用保湿霜、芦荟胶等保持皮肤湿润。
3.使用酸性护肤品和维生素补充酸性护肤品可以帮助修复受损的肌肤,缓解晒后的皮肤状态。
同时,维生素C和维生素E也可以帮助恢复皮肤健康。
总的来说,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注意防晒,减少接触紫外线的时间,及时补充肌肤所需的营养。
人体对于紫外线的防护是一项长期的过程,只有重视并持续护肤,才能让我们的皮肤保持健康与美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紫外线对皮肤的危害
1 致癌危险
太阳光中的紫外辐射对人类来说是一种环境中的致癌物。
紫外线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主要来自于自然界的太阳光和用于医学治疗的人造光。
紫外辐射给普通人皮肤带来的急性病主要包括红斑、黑斑以及局部或整个免疫系统功能下降。
——Matsumura and Ananthaswamy , (2004)
长波紫外线、中波紫外线和短波紫外线都能破坏胶原纤维,因此加快皮肤的老化。
长波紫外线和中波紫外线可以破坏皮肤中的维生素A,从而可能导致皮肤的深层损伤。
以前,人们以为长波紫外线无害或者危害性很小,但是现在,人们发现它能通过直接损伤DNA(自由基和活性氧)来使皮肤致癌。
长波紫外线渗透入皮肤深层,但不造成表层的灼伤。
和中波紫外线和短波紫外线直接损伤DNA不同的是,长波紫外线可以产生高反应性化学物质的中间体,如羟基和氧自由基,这反过来可以损伤DNA。
长波紫外线间接导致的DNA损伤,主要是单链DNA断裂,而中波紫外线所造成的损害,包括直接形成的胸腺嘧啶二聚体或其它嘧啶二聚体,和双链DNA断裂。
长波紫外线可以抑制整个身体的免疫功能(很大一部分是抑制了对阳光下暴晒的免疫能力),也可以诱发皮肤中基底角质形成细胞的突变。
因为长波紫外线不会引起皮肤发红(红斑),所以无法在通常的防晒系数(SPF)测试中检测出来。
现在还没有很好的临床检测方法来隔离长波紫外线辐射,但防止长波及中波紫外线造成的晒伤非常重要。
一些科学家认为,防晒霜中缺少紫外线过滤成分,导致了防晒用户黑色素瘤发病率的升高。
图10阳光导致的皮肤发红取决于太阳光总量和皮肤对紫外光的灵敏度(“红斑作用光谱”)
中波紫外光可以直接造成DNA损坏。
如上所述,中波紫外辐射能激发皮肤细胞中的DNA 分子,在相邻的嘧啶碱基之间形成异常共价键,从而产生一个二聚体。
当DNA聚合酶沿着这条DNA链复制时,它会将二聚体“CC”翻译为“AA”,而不是原来的“CC”,使得DNA 复制机制中加入了增长的“TT”链。
这种突变可以导致癌细胞的生长,即“经典的CT突变”。
这种直接的DNA损伤所造成的突变往往携带了一种皮肤癌中常见的紫外线诱变。
紫外线辐射的致突变作用可以很容易地在细菌培养中观察到。
这种致癌方式也是人们关注臭氧消耗和臭氧层空洞的原因之一。
当皮肤暴露在适度的辐射(辐射量取决于皮肤种类)中时,为防御紫外线辐射,皮肤中褐色素的类型和数量增多,俗称作为晒黑。
褐色素的作用是吸收紫外线辐射和释放无害的热
量,以阻断紫外线破坏皮肤组织。
长波紫外线通过氧化皮肤中已经存在的黑色素,迅速晒伤皮肤,且伤痕会持续好几天,同时触发黑色素从黑色素细胞中释放。
但是,这个过程并不增加黑色素的总量,所以长波紫外线引起的皮肤变褐色主要是用于美化肤色,并不能防止被太阳灼伤以及中波紫外线导致的DNA损伤或皮肤癌。
与长波紫外线不同的是,中波紫外线产生褐色斑的过程较慢,一般两天以后才会慢慢显现,这是因为中波紫外线的晒黑原理是刺激机体产生更多的黑色素。
这种黑色素的产生(又称为黑索原生成),需要依靠中波紫外线直接损伤DNA来启动。
具有光化学性质的黑色素能够有效阻挡中长波紫外线。
早期广泛使用的防晒化学品释放激发态能量的效率比不上黑色素,其防晒成分渗透入浅层皮肤后,可能会增加游离自由基和活性氧物(ROS)[35]的数量。
近几年,商业防晒乳液使用了改善后的滤光物(耐光物质),当皮肤暴露时间增加时,其防晒能力不会明显降低或完全消失。
防晒霜可以通过阻断中波紫外线来防止导致晒伤的直接性DNA损伤。
这些产品本身大
多含有SPF值(UVB-PF,即中波紫外线保护因子)[37]。
该指数显示了其隔离中波紫外线的
能力,是衡量其有效性的指标之一。
但是这个指标并不反映其隔离长波紫外线的能力。
长波紫外线不会导致晒伤,但它所造成的间接性紫外线DNA损伤,与中短波紫外线一样致癌。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正考虑增设一个衡量长波紫外线保护能力(UVA-PF)的星级评等系统,此前一些欧洲国家[38]已有先例。
现在的一些防晒乳液包含了诸如二氧化钛的化合物,这有
助于隔离长波紫外线,类似的化学物还有氧化锌和阿伏苯宗。
2 关于防晒安全的讨论
图11 将左脸涂上防晒霜,图中分别展示了在可见光(左)和紫外线(右)照射下,防晒霜隔离紫外线的效果。
图中涂抹防晒霜的一侧较暗,表示防晒剂吸收了紫外光。
医疗机构建议患者使用防晒霜保护自己免受紫外线辐射。
现代科学已经证实有五种防晒物质可以使小鼠远离皮肤肿瘤。
然而,研究表明,一些用于防晒的化学物质与活细胞接触时会被激活,间接产生有害物质。
[39] [40] [41]当防晒霜用量增大至可以穿透角质层时,就会造成损害。
皮肤隔离紫外线的措施是否可行至今尚未定论。
尽管这对于改善防晒霜配方很关键,但许多出版物依然谨慎地规避了这一问题。
2006年,Hanson等人的实验实现了对皮肤涂抹防晒霜前后,有害的活性氧(ROS)含
量的检测。
实验的前20分钟,防晒霜涂层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皮肤活性氧含量很小。
但是一小时后,皮肤吸收防晒霜的量非常高,活性氧含量也比未防晒的皮肤高。
使用新一代的隔离物质或混合物可以避免这种结果,这种物质可在暴晒数小时后依然保持其紫外线防护性能。
包含drometrizole的硅氧烷,bisoctrizole,或bemotrizinol等耐光隔离物质的防晒产品已经在世界各地上市多年,但美国市场尚未出现,与此同时,2006以来,
美国已出现一种名为“依莰舒”的高品质隔离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