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七上第三章基础知识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第三章地球的地壳构造完整知识点总结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第三章地球的地壳构
造完整知识点总结
本文档总结了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第三章地球的地壳构造的完
整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地球的内部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部分,地壳是
地球最外层的固体壳层,地幔是地壳与地核之间的部分,地核是地
球的内部部分。
2. 地壳的特点:地壳是地球最薄的地球层,由岩石和土壤组成,分为陆地地壳和海洋地壳。
3. 地壳的构造特征:地壳由岩石构成,岩石主要分为火成岩、
沉积岩和变质岩三类,火成岩是从地下深处喷出的岩浆冷却凝固而成,沉积岩是由沉积物堆积形成,变质岩是在高温高压下形成的。
4. 地壳运动:地壳会发生地震、火山喷发和地壳运动等现象,
地震是地壳断裂与移动引起的,火山喷发是地壳中的岩浆喷发到地表,地壳运动是指地壳板块之间的相对运动。
5. 地球的表面特征:地球表面有山脉、平原、高原和盆地等地貌,山脉是由地壳板块碰撞抬升形成,平原是由沉积物平整积累形成,高原是由剥蚀作用和抬升作用形成,盆地是由地壳下沉形成。
总结以上内容有助于理解和掌握地球的地壳构造知识,对于研究地球科学具有重要意义。
七年级科学上册第三章知识要点

第三章:探索宇宙第一节:我们居住的地球1、 能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的现象是:远处的帆船的船身比桅杆先消失,月食时,月球的缺损面是圆弧形。
2、 通过观察太空拍摄的地球照片,我们知道:黄色的区域是陆地,白色的区域是白云,蓝色的区域是海洋。
3、 通过现代科技测量知道: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它的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两极方向的半径比赤道短21千米左右,为6357千米,仅差0.33%,因此赤道看上去是很圆的。
它的赤道周长是4万千米。
第二节:地球与地球仪赤道:在南北两极中间,与两极等距,并且与所有的经线垂直的线叫赤道。
地图1、 地图是以各种不同的图式符号,将地球表面的事物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后表现在纸上的图形。
2、 地图的三要素(地图的基本“语言”)为: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3、 比例尺:表示的是实际距离在地图上的缩小程度------------即比例=4、 地图方向的表示法有三种:经纬网定向法、指向标定向法、一般定向法。
5、 图例:地图上用不同的图示符号表示不同的地理事物。
第三节:太阳和月球一、太阳实际距离图上距离1、太阳的有关数据:直径:140万千米(地球赤道直径:12742千米)约为地球直径的109倍表面温度:6000,中心温度达1500万日地平均距离:1.5亿千米2、太阳表面的结构:从内到外: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太阳黑子(光球层)3、太阳的活动:太阳表面的各种变化-------------------------- 耀斑(色球层)日珥(色球层)4、太阳黑子:太阳表面的许多黑色的斑点,其实它是太阳表面由于温度较低而显得较暗的气体斑块。
它的大小和多少往往作为衡量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太阳黑子的活动具有周期性,其周期为11年,黑子数最多的那一年称太阳活动峰年,黑子数极少的那一年称太阳活动谷年。
国际上规定从1755年起算的黑子周期为第1周,1998年开始为第23周。
5、耀斑:太阳表面有时会出现一些突然增亮的斑块,叫耀斑,耀斑爆发时会释放巨大能量。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第三章复习提纲

第三章地球与宇宙复习提纲1、地球是一个___________略鼓,_____________稍扁的球体。
2、地球仪是缩小的地球模型,经纬网将地球分为若干个部分,能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地理位置。
与赤道平行的线叫_______________,它指示________方向;0°纬线(赤道)将地球分为___________半球,连接南北极的线叫__________,它指示____________方向,0°经线(本初子午线)以东是_____,0°经线以西是______________,西经____和东经______将地球对分成__________两半球。
东半球的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西半球的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太阳是能_____________的气体球体,他的直径约为地球的_______倍多,表面温度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
太阳活动的周期约为__________年5、月球是___________唯一的天然卫星,地球与月球的距离约___________千米,约为日地距离___________,月球的体积是地球的___________,质量是地球的___________,月球的直径是_______千米、为地球的___________、太阳的__________。
月球上没有水和______,昼夜温差_____,因此无_______,无_________,不能听到________。
月球的表面布满了___________(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形成的),在地球上看到月球上亮的部分是_____或_____,称为_______暗的部分是_____或______,称为______。
由于月球质量______,所以月球对它附近物体的吸引力就______。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第3章人类的家园——地球知识点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第3章人类的家园——地球知识点第1节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A.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2.地球是个球体的认识过程:古代,天圆地方→公元前六世纪,提出球形设想→公元前4世纪,根据月食推断是球体→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证实地球是球形的→卫星照片确认地球是球体3.地球的大小:地球的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两极方向的半径约为6357千米,仅差0.33%。
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
B.地球内部的结构地球由外向内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层圈层名称深度主要特征地壳平均厚度约为17千米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呈固态地幔上地幔地壳以下到2900千米存在软流层,地壳和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的部分)共同组成了岩石圈下地幔地核外地核2900千米以下至5000千米处呈液态或熔融状态内地核5000千米到6371千米固态第1节地球仪和地图A.地球仪1.地球仪:是表示地球和地球表面地理状况的模型2.经线和纬线1)经线: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叫做经线,也称子午线;2)赤道与纬线:在南北两极中间,与两极等距,并且与经线垂直的线叫做赤道,与它平行的线叫做纬线;3)经线的特点: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所有的经线均相交于南北极点;所有经线长度相等,形状为半圆形;两条正对的经线可组成经线圈,且每个经线圈均能平分地球。
4)纬线的特点: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所有的纬线相互平行;纬线长度不相等,赤道最长,并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变短,到两极缩为点;所有的纬线自成圆圈(除南北极点外),但只有赤道平分地球3.4.本初子午线:国际上规定,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为0°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5.南北半球、东西半球和高、中、低纬的划分1)南北半球的划分:以赤道(0°纬线)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2)东西半球的划分:以20°W和160°E所组成的经线圈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3)高、中、低纬的划分:低纬度(0°~30°)、中纬度(30°~60°)、高纬度(60°~90°)6.经纬网在地球仪上,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构成了经纬网。
七上科学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提纲

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3.1 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一、人类对于地球的认识:天圆地方→球形设想→推断是球体→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证实→卫星照片证实→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动的不规则球体。
二、地球的大小:1.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2.地球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两极半径6357千米,仅差0.33%3.地球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
三、证明地球是球体的现象。
1.地平线 2.月食月面缺损部分的边缘是圆弧形等 3.登高望远4.帆船船身比桅杆先消失 5.天涯海角总走不到边 6.时差 7.北极星8.(5)飞机上看地平线… …。
四.地球内部可分为地壳(约0~17千米)、地幔(17~2900千米)、地核(约2900~6371千米)三层,地壳和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共同组成了岩石圈。
软流层位于上地幔。
3.2 地球仪和地图一、地球仪1.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叫做经线,也称子午线。
经线等长,为半圆。
2.在南北两极之间,与两极等距,并且与经线垂直的线叫做赤道,与它平行的线叫做纬线。
纬线不等长,为整圆。
3.国际上规定,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市天文台原址的那条经线为0°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
4.0°经线以西的180°属于西经(W)。
0°经线以东的180°属于东经(E)。
5.赤道以北就是北纬(N)。
北纬90°就是北极。
赤道以南就是南纬(S)。
南纬90°就是南极。
6.纬度从赤道算起,把0°定为赤道,由赤道到北极和南极各分作90°。
二、地图1. 地图是用不同的符号、颜色等把缩小了的地理事物在纸上表现出来。
2. 地图三要素是:图例和注记、方向和比例尺。
3. 比例尺:数字式、文字式、线段式①比例尺表示实地距离在图上距离的图例。
②大比例尺:大于或等于1:10000,即1厘米表示1千米以下。
表示的范围小,描述的内容也比较详细。
七年级科学上册 第三章月相知识点分析 试题

七年级上科学第三章月相本卷贰O贰贰年贰月捌日编写;出题人:令狐学复;欧阳化语;令狐理总。
姓名: 【重点知识复习】月相1、月相;月球的各种圆缺形态2、月相变化的原因:〔1〕月球本身不发光,只能反射太阳光。
〔2〕日地月三者的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的远动。
3、月相与日地月三者位置关系和农历的对应:〔1〕三者成一直线时:地球——月球——太阳〔新月农历初一朔〕月球——地球——太阳〔满月十五十六望〕〔2〕三者成垂直时:月球地球——太阳〔上弦月初七初八〕〔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地球——太阳月球4、①月相变化的规律: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新月。
月相的形成变化图〔重点,必须会画〕〔P105页图〕:上半月为正“D〞形,下半月为反“D〞形。
②月相变化歌初一新月不可见,只缘身陷日地中;初七初八上弦月,半轮圆月面朝西;满月出在十五六,地球一肩挑日月;二十二三下弦月,月面朝东下半夜。
上上上西西,下下下东东----上弦月出如今上半个月的上半夜,在西边天空,月面西边半个亮,下弦月出如今下半个月的下半夜,在东边天空,月面东边半个亮。
③月相变化的周期新月→满月→新月为月相变化的一个周期,平均为天,称为朔望月④农历节日表: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清明节:农历四月初五;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除夕:农历腊月三十⑤古诗中的月相A、杨柳岸晓风残月〔残月〕B、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满月)C、月黑雁飞高,单于夜循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新月)D、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峨眉月)E、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半夜钟声到客船〔上弦月)F、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土。
〔满月)G、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下弦月)H、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钢。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残月)5、潮起潮落是由于月球与地球的互相作用,大潮一般发生在农历初一和农历十五日食和月食1、日食:太阳外表全部或者局部被遮掩的现象。
七年级上科学第三章知识点

七年级上科学第三章知识点科学是一门对我们生活有很大影响的学科,而七年级上的科学教学中,第三章也是比较重要的内容。
此章节主要讲解了“水是怎样分布在地球上的”这一问题。
下面我们来一探究竟。
一、地球上的水地球上约有71%的面积被水覆盖,而地球上的水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淡水,二是咸水。
其中,淡水主要为河流、湖泊、地下水及大气一些形态的水。
而咸水则大多存在于海洋。
此外,还有少数的咸水储存在湖泊、盐渍河以及矿物含水层中。
二、水循环水循环也称为水的循环过程或水的循环系统,是由地球上的水在大气层、陆地及海洋之间的流动、沉淀和蒸发所形成的。
水的蒸发主要是由太阳能引起的。
随着水蒸气上升到高空,空气冷却后,水蒸气凝结成云。
然后云会向地面或海面释放出水,形成雨、雪或雨夹雪等降水,这便是我们常说的水循环。
三、地下水地下水是指存在于地下自然空间中的含水层中的水。
主要来源于地表水的渗透入渗和大气水的降水,同样也被分为淡水和咸水两种。
地下水是世界上可持续开采并充分利用的重要水资源之一。
可供饮用、田间灌溉和水力发电等多种用途。
同时,地下水也在某些情况下起着重要的地质作用。
四、水污染水污染是指对水质造成影响和污染的过程,以及导致水质恶化或损害人类健康、生态环境等的物质、能量与生物。
水污染不仅对人类生活带来很大的危害,而且对环境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
其中,经常被提及的污染物有化学物质、菌类、病毒、有毒物质、放射性物质等。
总之,水是地球生命之源,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元素。
在我们使用水的同时,我们也应该保护地球上的水资源,避免水的浪费和污染。
七上科学第三章知识点

第三章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第一节 能量的相互转化自然界中各种形式的能量都不是孤立的,不同形式的能量会发生相互转化,能量也会在不同的物体之间相互转移。
所谓的消耗能量、利用能量和获得能量的实质是能量相互转化和转移的过程。
如:雪崩时的能量转化: 势能转化为动能人造卫星: 太阳能转化为电能青蛙跃起扑食的过程: 化学能转化为动能和势能胶片感光成像: 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特技跳伞: 势能转化为动能和热能森林火灾: 化学能转化为热能植物生长: 光能转化为化学能水电站(工作时): 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第二节 能量的转化和量度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定义: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 公式:W = F ·S 注意:F ·S 应具备同时性的同体性单位:焦耳;1牛顿·米 = 1 焦耳1、功率是反映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功率的定义: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叫功率3、功率的计算公式: P=W/t P=Fv4、功率的单位:瓦 常用单位还有:千瓦、兆瓦5、1焦耳/秒 = 1 瓦 1千瓦=1000瓦 1兆瓦=106瓦 (1马力 = 735瓦)第三节 认识简单机械一. 杠杆1.杠杆定义: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的硬棒叫做杠杆。
2.杠杆的五要素(1) 支点:使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
(2)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
(3)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4) 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5) 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3.杠杆平衡:指杠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转动状态4.研究杠杆的平衡(1) 把杠杆的中央支在支架上,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处于平衡状态(便于直接在杠杆上测出力臂大小)。
功做功的二个必要因素(2)在杠杆的两端分别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在杠杆上左右移动钩码悬挂的位置,直到杠杆再次达到水平位置,处于平衡状态。
(3)用直尺量出动力臂L1和阻力臂L2的大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上第三章基础姓名:
1、地球是一个(),()的球体。
2、地球结构分为(),()和()三个部分。
3、岩石圈包括()和()。
4、经过英国伦敦()那条经线是0度经线,也称()。
5、划分东西半球()往东到()是东半球,()往东到()是西半球
6、南北半球划分依据是?
7、低中高纬度划分依据是?
8、热带、温带、寒带划分的依据是?
9、地球自转的方向是(),地球公转的方向是()。
10、地图的三要素包括()、()和()。
11、根据岩石的成因,把岩石分为()、()和()。
12、火山由()、()和()三部分组成。
13、火山分布带有()和()。
14、地震分布带有()和()。
15、泥石流的定义是指()。
16、泥石流发生的自然因素有()、()和()。
17、魏格纳提出了( )说。
18、赫斯和迪茨提出了()说。
19、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有()大板块构成,分别是:
20、板块漂浮在()上,相互碰撞会形成(),张裂会形成()和()。
21、地形的类型有()、()、()、()和()五种。
22、等高线是指()的连线。
23、山顶、鞍部、峭壁、山脊、山谷的定义?
24、地貌的形成靠地球的()作用和()作用。
25、内力作用会使地貌()。
26、外力作用会使地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