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英语翻译复习三大误区
英语专业考研汉译英常见问题分析

英语专业考研汉译英常见问题分析英语翻译基础是英语MTI复习过程中的重中之重,这篇文章就针对翻译的汉译英部分常见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
汉译英部分误译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三个方面:理解不到位、表达不贴切、缺乏社会文化背景知识。
表现形式归结为两方面:死译和胡译。
理解不到位,常造成不能脱离原文字面意思而死译、硬译;表达不贴切,则使得译文不符合译语的语法习惯表达。
(一)词义虚假对等汉语很多词汇所要表达的信息都是潜在和隐蔽的,有的具有深层含义,有的还有言外之意,有的则有语用意义和比喻意义。
如果没有弄清要表达的真实信息,就会出现机械对等错误。
例:美国内部对中国政策究竟怎么样,我们还要观察。
学译:What China policies are to be pursued after all within the US,we still have to wait and see.译文:The American authorities have to decide among themselves what China policies to pursue,and so we still have to wait and see.分析:“美国内部”并非指“美国国内”这个概念,而是指美国领导层,因为决策者是政府高层而不是平民百姓,因此with the US不足以传达这样的意思。
(二)词类混用汉语和英语的词类既有重叠,也有差异。
如汉语中有数词和量词,而英语中只有数词;英语中有冠词,而汉语中没有。
学生经常犯冠词滥用的错误是:在泛指时漏用不定冠词,首次提到某事物时滥用定冠词,特指某事物时又不用定冠词。
即使相同的词类在句子中的用法和充当的成分也不尽相同。
例:一霎时,一阵被人摒弃、为世所遗的悲愤兜上心头。
学译:All of a sudden,the feeling of grief and indignation of being deserted by the relations and being abandoned by the whole world overwhelmed me.译文:In no time,I was thrown into a feeling of sorrowful anger at being forgotten and abandoned by the rest of the world.分析:很多学生在本该使用不定冠词的地方却用了定冠词。
英语翻译的常见误区

英语翻译的常见误区英语翻译是很多人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技能。
然而,很多人在进行英语翻译时,常常会遇到一些误区。
这些误区可能会导致翻译出现偏差或错误,进而影响工作或交流效果。
本文将介绍英语翻译的一些常见误区,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法。
误区一:直译与意译不分在进行英语翻译时,很多人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死板地按照原文进行直接翻译,而忽略了意译的重要性。
事实上,英语翻译中所涉及的语言和文化差异很大,直接翻译可能会导致翻译不准确或难以理解。
解决方法:在进行英语翻译时,需要根据原文的语言和文化背景进行适当的意译。
可以根据需要添加或删除一些词语,或者进行常识性的补充说明,以使翻译更加准确、清晰、易懂。
误区二:词语字面意思理解不准确有些词语在英语中可能有多种意思,但是很多人并不真正理解这些词语的多重含义。
这种情况下,对于英语文章的翻译可能会出现偏差或不准确的情况。
解决方法:在对于原文的理解上,需要充分了解英语单词的多重含义。
不要仅仅只看到词语的表面意思,而忽略了其隐含的多种意义。
有时候,需要查阅相关的词典或者通过网络搜索等方式,来扩展自己对于英语单词含义的认识。
误区三:语法结构理解混淆英语的语法结构往往与中文有所不同,这可能会导致在翻译过程中出现语法错误。
有时候,特别是在翻译长句时,很容易把原文的语法结构混淆。
解决方法:在对于原文进行翻译时,需要充分理解英语的语法结构。
可以使用在线翻译工具或者专业的英语学习教材,来加强自己对于英语语法的理解。
同时,也可以学习一些英语翻译的技巧,比如分句、分段和使用标点等,以便更好地掌握英语翻译的技巧。
误区四:文化背景与时代差异理解不足英语翻译的另一个难点就在于不同文化背景和时代背景的差异。
很多英语文章中的文化和习惯深处,可能会让翻译的人不太容易理解。
解决方法:在进行英语翻译时,需要了解相关的文化和时代背景。
可以通过阅读英语文献、观看英语电影或者在英语国家待一段时间等方式,来拓展自己对于英语文化和时代背景的了解。
考研翻译常见语法错误及纠正

考研翻译常见语法错误及纠正考研翻译是考研英语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考生来说,能够熟练掌握并纠正常见的语法错误将有助于提高翻译水平。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语法错误,并提供相应的纠正方法,希望能够对考生们在考研翻译中带来帮助。
1. 主谓一致错误主谓一致指的是主语与其所带的谓语动词在人称和数上要保持一致。
常见的错误是忽略主谓一致,导致不符合语法规则。
为了纠正这一错误,考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当主语是单数形式时,谓语动词需要使用单数形式。
例如:The book is on the table. (书放在桌子上)(2)当主语是复数形式时,谓语动词需要使用复数形式。
例如:The books are on the table.(书放在桌子上)(3)注意特殊情况,如代词的主谓一致问题。
例如:Everyone is responsible for their own actions.(每个人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2. 时态错误时态错误是翻译中常见的问题之一。
时态错位会导致表达不准确,甚至改变原文的意思。
为了避免时态错误,考生需要掌握以下几点:(1)谨慎选择时态。
根据原文的上下文和语境,选择合适的时态,包括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将来时等。
例如:He will go to Beijing next week. (他下周将去北京)(2)注意时间的对比。
在原文中,时间的变化可能会导致时态的变化。
在翻译时,要保持这种变化。
例如:She had finished her homework when I arrived.(当我到达时,她已经完成作业)(3)时态的一致性。
在一篇文章中,时态要保持一致,不要随意变换。
例如:He said he will come tomorrow. (他说他明天会来)3. 语态错误语态错误是考生在翻译中容易犯的错误之一。
语态错误会导致句子无法准确表达。
为了避免语态错误,考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主动语态与被动语态的正确使用。
经验分享:考研英语翻译复习中的两大误区

经验分享:考研英语翻译复习中的两大误区在考研英语复习中,翻译到底该怎么复习?好多考生都对这个问题感到困惑。
归纳起来,一般需要认识到以下两种考研翻译复习中谬论的本质,对自己的复习思路加以及时更正;这样以来,势必在复习中掌握到正确的方法,进而在考试中获得成功的高分。
误区一:复习考研翻译要多做模拟题说道复习考试,每一个考生马上就想到需要做翻译模拟题,于是到处打听,到处搜集,陷入了一种盲目的资料堆积大战中。
殊不知,找到了复习资料太多,不知道无从下手,其最终结果是:干脆什么都没有做。
其实,复习考研翻译,什么模拟题都不需要做:只需要牢牢的掌握考研翻译历年真题就可以了。
为什么?首先,模拟题出题人的水平参差不齐,所选择的题材和体裁都不一定适合考研翻译,与真题的由较大差异。
这个原因,并不足以说明真题的重要性。
其次,真题的重要性在于这些题目是真正的英语专家经过仔细的筛选,按照考研英语的大纲一一核对,并经过审题人的层层审查,最终形成了考试试卷。
于是有人问,这些题目还会再考吗?答曰:肯定不会!那做这些真题有什么用?答曰:考研翻译复习的秘密就在此。
自从我国在上个世纪实行研究生招生制度以来,英语入学考试的所有试题中,翻译这种题型从来都有。
研究生入学考试执行的大约30年来,考研翻译的题型基本固定,选题范围基本确定,所有只要做好了这些真题,无论是单词还是长难句的句型,都在历年真题中无数次的重复再现。
随便列举一例:例1 Television is one of the means by which these feelings are created and conveyed –and perhaps never before has it served so much to connect different peoples and nations as in the recent events in Europe.(考研翻译05年46题)我可以肯定的告诉大家,在这个句子中出现的单词,大多数都在以前的真题中考过,无论词汇量小到何等程度,哪怕词汇量小到几乎为零。
考研英语二翻译题复习误区

考研英语二翻译题复习误区复习过程中,面对翻译题型,存在两种趋势:一种就是盲目的练习,还有一种就是在考试中放弃。
考研英语二翻译复习中存在以下几个误区,下面是我个人的一些见解,希望大家可以用到。
考研英语二翻译误区一:复习可不可以放在最后?根据近几年的考研英语出题趋势来看,考研英语对于比较复杂的句子结构和文章考查的比重在不断加大,尤其是在英译汉部分,考试主要的考查方向更侧重于考察大家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大家明白了考研英语翻译的考试趋势,复习的话就要有针对性。
所以说考试复习建议大家最好不要放在最后进行,最后一个月时间还要复习备考英语作文。
考研英语二翻译误区二:英汉翻译不注重意译汉语和英语在语义表达的习惯上有很大的差别,而且英语单词的意思较多,往往一个单词有很多种意思,很多人在翻译时不会根据句子的意思来翻译,造成翻译译文比较的生硬。
建议大家在翻译过程中,注意汉语翻译要根据原文语境去翻译,且避免拖沓,做到通达、准确。
对于译文的组合,一定要注意结构。
例如强调结构在汉语中,翻译时的独特变化。
考研英语二翻译误区三:翻译复习多练习模拟题这简直就是谬论,虽然说翻译不能光看不练,但是一定要注意不能用模拟题进行练习,模拟题出题人的水平参差不齐,所选择的题材和体裁都不一定适合考研翻译,与真题的由较大差异。
真题题目是真正的英语专家经过仔细的筛选,按照考研英语的大纲一一核对,并经过审题人的层层审查,最终形成了考试试卷。
建议大家用真题进行练习。
我当时用的是北大博士吕升运主编的《考研圣经》,书中的真题资料翻译译文给的是“雕梁画栋”模式,从句子的词砖、句架等多个方面形象生动的解析翻译过程,即使说是基础不好的人,也能很容易学会这种翻译方式。
大家可以学习这种翻译手法,多练习一些真题翻译,什么模拟题就还是不要练了吧!相信只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只要大家付出努力,克服这些误区。
考研英语二翻译的20分,大家拿下个15分是绝对没有问题的,最后祝各位复习顺利,考试成功!。
考研英语复习有哪些误区

考研英语复习有哪些误区考研英语复习的误区一,词汇量并不是英语的全部众所周知复习英语时词汇量的重要性,几乎就等于没有词汇量就不会英语,但是词汇量并不是英语的全部。
把英语考试等同于词汇量的比拼是很多考生的第一大误区。
有一些人甚至认为英语学习本身就是背单词、扩充词汇量,只要词汇量大了就是英语好了。
还有些考生单纯去背诵不熟悉的词汇,效果也往往不尽如人意。
考研英语中有明确的考纲,有规定的词汇考查范围。
考研英语复习过程中,对于词汇量不好的考生,可以将比较大的精力放在词汇量上,但是如果备考过程中只复习词汇那么很多考卷中的拿分点就要和你失之交臂了。
在考研英语考试中,虽然涉及的词汇量在五六千左右,但是,广大考生在做题的过程中其实是不需要完全理解文章的每一个单词,考生只需要掌握大概在4000-5000左右的单词就可以做题了。
对于考研备考中的词汇量掌握也是有一定的顺序和方法的。
首先需要掌握的是高频出现的基础词汇。
这些词汇是读懂英语长句基本意思的基础。
在完成基础阶段词汇的掌握之后,积累词汇可以放到阅读文章当中去进行。
在上下文当中记忆词汇远比简单背诵词汇书上孤立的单词来得效果要好,且记忆深刻。
二,阅读中只注意分析语法考研备考英语的时候,阅读文章的目的是为了获取信息,而不是为了学习语法,在进行阅读时,要集中精力弄清文章的大意和情节、主题和中心、作者的态度和意图等,而不要强作语法分析。
如果每读到一个重要的词或句型时,他头脑中反应的不是该词或句型所表示的含义方面的信息,而是反应它在语法方面的一些要点,可以想象这样的学生当他读完一篇文章之后,头脑中留下的除了几个支离破碎的词和句型外,恐怕什么也没有。
若是这样去训练阅读,那阅读能力的培养将无从谈起了。
三,字句斟酌,影响阅读速度,无益阅读提高阅读主要是脑力劳动的过程,任何身体部位的移动都无助于阅读速度的提高,相反还会降低阅读速度。
所以同学们在平时就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为了提高阅读速度,同学们还应学会按句子读,甚至按意群读,并慢慢培养一目一行、一目数行、而最终能一目十行的阅读能力。
考研英语翻译复习常见误区

考研英语翻译复习常见误区考研英语翻译的过程大致分为三步理解、表达与校正。
理解指对原文的理解,主要是指首先找到要翻译句子的主谓结构,看看这句话主要讲什么,然后再找出句子的其他成分,如定语、宾语、状语等。
表达是指把原文分析后,用译文表达。
校正就是在完成了表达之后,对照原文进行检查,看看所选词义是否符合上下文,原文要表达的意思有没有表达错误,汉语的译文中意义上是否与原文对等,译文有没有译者增加的不是原文作者的意思,或者译者删减,丢失了原文作者要表达的意思。
理解原文是翻译最关键、最易出问题的一步。
译文的模糊不清很多时候是源于译者对原文理解得不透彻、不仔细。
理由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1)搞清句子结构,辨别主语和谓语。
抓住了句子的主干,各部分之间的从属关系也就看得比较清楚,有益于从整体把握句子。
(2)理解虚拟语气。
虚拟语气是英语特有的一种表达方式,它包括对现在、未来、过去的假设,在英语中有多种表现,译成汉语时一定要弄清它的对象和范围,尽量把虚拟的意思传达出来。
(3)搞清楚关系。
句中如果有代词,应根据上下文找出其所指代的内容,并将其准确地翻译出来。
(4)明白否定的方式。
英语思维的特点也表现在它对否定式的用法上,中国读者往往容易在这里产生错误。
例如 All that glitters is not gold.(发光的未必都是金子)在这里是以全部否定的形式来表达部分否定的事实。
英语也用双重否定表示肯定,这种现象英语中常见,汉语中并不常见,翻译时需要多加注意。
(5)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是很常见的现象。
判断词义一定要根据上下文确定其具体的义,不能因为是过去认识的词便不加深究,便草率地按以前的理解翻译而产生错误。
如Don’t worry about preparations for this year’s July Fourth parade. Everything is in apple pie order。
(别担心今年国庆日游行的准备事宜,样样东西都弄妥当了)如按通常的理解以为apple是“苹果”的意思,就出错了。
考研翻译常见四大丢分问题以及复习建议

研究生入学考试中,翻译的考查方式是主观题,它不单单要求学生的英语基本功,而且对考生汉语表达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加之翻译评分上没有具体的标准,不易得分,所以很多学生对该题型感到挠头。
下面跨考教育英语教研室杨老师结合对往届学生的辅导经验,为同学们介绍下翻译最容易丢分的情况,以及大家在今后的复习中应该采取的措施。
1.长难句结构划分不清晰 划分英语长难句结构,是理解英语句子含义的基础。
许多同学反映,一看到长句就恐慌;再加上几个不认识的单词,根本无从下手,不知道原文在表达什么,所以只能认识几个单词就翻译几个单词,写出的译文自己都不知所云。
事实上,要成功翻译一篇英文文章,既要对英语原文理解正确无误,又要把汉语表达得流畅通顺。
但在这两者中,正确理解原文既是起点也是关键。
而要做到正确理解原文,就需要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特别是英语句型结构知识和正确分析英语句子结构的能力。
2.逻辑关系梳理不明确 在正确理解原文句子结构的基础上,如果局限于原文的句子结构,没有真正弄懂各句之间的逻辑关系,也会造成误译。
这是因为,英语中的许多连接词本身就有不同的含义,比如as,既可以引导原因状语从句,也可以引导时间状语从句和定语从句,还能和其他词构成新的引导词和短语等;而且某些连接词引导的从句的表面逻辑关系与实际逻辑关系并不相同,比如所有的定语从句看起来都是作定语,但实际上有时却从原因、结果、目的或条件等方面对被修饰词加以限定,所以为了更确切地表达这种逻辑关系,往往将一些定语从句译成相应的状语从句。
另外,在正义反说或反义正说方面,还有对状语是修饰限定动词还是整句话,某些词语是作状语还是作定语,或者是否存在否定转移的理解等,都可能造成逻辑关系的误译。
3.词意把握不到位 一位语言学家曾经说过:“在新的上下文里使用的每一个词都是新词。
”英语中普遍存在一些一词多义、一词多类的现象,除了一些专有名词之外,几乎没有绝对等值的词语。
正是词的这种多义性和变义性,决定了对英语词义的理解及其汉语表达是英译汉的难点所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研英语翻译复习三大误区
很多考生对考研英语很无奈,对考研英语翻译题更无奈。
甚至有很多考生从开始复习的时候就放弃了翻译题,理由就是翻译题“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而没有放弃翻译题的考生在复习过程中,又非常容易陷入误区。
所以不管是因为什么原因,翻译题想要得高分比较难。
万学海文为大家总结了考研翻译中的几大误区,希望同学们在考试中可以引以为戒。
英语翻译讲究“信、达、雅”。
翻译题型一般都是在一篇阅读文章中选出5句结构较为复杂的句子要求考生进行翻译。
大纲的总体要求应该是“译文准确、完整、通顺”。
要求看似简单,但是要翻译出准确、完整、通顺的译文却绝不是容易的事。
很多同学,学习了很多翻译技巧,却忽略了翻译的联系和好的翻译的比较与体会。
误区一、重语法、轻思想
很多同学错误的理解了老师在翻译复习时讲到句法以及搭配的意义。
老师之所以要讲各种知识点,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原文,而并非是翻译的时候完全局限于词汇和句法。
例如: share是“分担”的意思,但是我们了解了这个,并不是说在任何一个句子,看到了这个词,就一定要翻译成分担。
例如:
【例1】Allen’s contribution was to take an assumption we all share---that because we are not robots we therefore
control our thoughts---and reveal its erroneous nature.
译文 1:艾伦的贡献在于提供了我们能分担和揭示错误性质的假设--因为我们不是机器人,因此我们能够控制我们的思想。
译文2:我们每个人都认为:自己不是机器人,因此能够控制自己的思想;爱伦的贡献在于他研究了这一假说,并揭示其错误的本质。
上例中的share, 译文1 翻译直接翻译成分担,不但和原文本义完全偏离,而且放到译文中读起来也非常不通顺。
原因是缺少对原文本义的推敲,而只重视词汇的翻译,这种翻译我们通常称作“死译”。
误区二、结构和原文保持一致比较保险
同样还是【例1】中的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译文1的句子结构,读起来的确很不通顺。
而译文2就完全从原文结构的框架中跳了出来,用一种符合中国人思维的方式,来表达出原文的逻辑结构。
所以,很多同学认为,原文结构还是不要有大的改动比较保险,这也是一种误区。
事实上,英语和汉语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语言。
首先,英语是一
门“形合”语言,语言意义是通过语言的形式来表达的,而汉语是一门“神合”语言。
其次,英语和汉语的思维方式也是不一样的。
以英语为母语的人的思维是“直线”型思维,而中国人的思维确是螺旋型的思维。
有些英语句子,如果严格按照原句的结构翻译就会使译文很蹩脚。
再看下面例子:
【例2】Arable land has declined steadily since 1960 and will decrease by half over the next 50 years, according to the International Service for the Acquisition of Agri Biotech Applications(ISAAA).
译文: 国际农作物生物工程应用技术采购管理局(ISAAA)称,自1960年以来,耕地面积一致持续下降,并将在今后50年减少一半。
例2如果按照原文语序译成:自1960年以来,耕地面积一致持续下降,并将在今后50年减少一半,国际农作物生物工程应用技术采购管理局(ISAAA)说。
读起来就很蹩脚。
汉语中只有在新闻报道中引用直接引语之后会有这种用法,间接引语一般不采用这种语序。
再比如:
【例3】Physician in training must learn a staggering array of facts required by the Liaison Committee on Medical Education, North America’s accrediting authority for medical schools.
译文:在北美,对医科学生确认行医资格的机构是医学教育联络委员会,它要求在学的医生必须熟记大量的材料。
误区三、忽略语境,直接翻译
有的同学认为,考研英语中的翻译部分时间总共才20分钟左右,阅读内容通常难度大,时间就紧迫,不如不看文章,直接翻译句子。
其实,但从翻译所处的位置来看,我们就知道,阅读也是翻译部分要考察的内容之一。
另一方面,如果缺乏对原文大意的把握,译文很可能基调和原文不一样。
缺乏对前后相邻句子的理解,对需要翻译的句子的理解很可能就是断章取义。
“译文准确”就丧失了其基础。
在万学海文的老师们看来,断章取义是犯了翻译的大忌。
例如:
【例4】This seems a justification for neglect of those in need, and a rationalization of exploitation, of the
superiority of those at the top and the inferiority of those at the bottom.
译文:这种说法似乎为忽视需要帮助的人找到了借口,使剥削合理化,令上层人优越,底层人卑微。
例4的句子结构并不是很复杂。
但是后面很多个of介词短语做后置定于让句子理解起来比较困难。
如果对文章上文中关于This所指代内容缺乏清楚的了解,就会给本句的带来困难,给翻译过程中this的处理带来困难。
提醒正在着手或者已经开始复习的2012年的考生们,英语复习宜早不宜迟。
英语试题里的各个题型的能力培养都是互相牵制的,不要认为听和阅读理解没有关系,读和作文没有关系。
翻译题也是一样,平时阅读理解和写作的训练都可以提高翻译能力。
要想英语过线得高分,各方面要均衡发展,“瘸腿”的英语很难跨过初试这个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