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课导学案
24金色的脚印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导学案】课题:24、金色的脚印【学习目标】1、读读记记“缘故、暗淡、消瘦、知觉、空落落、光秃秃、冷清清、直勾勾、大摇大摆、无影无踪”等词语。
2、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狐狸一家及它们与正太郎之间的感情,懂得与动物要和谐相处。
4、揣摩作者如何把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
【学习过程】【自主学习】1、我能读通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
炸.(zhà zhá)豆腐冲.(chòng chōng)着踱.( duó dù)来踱去慢腾.(téng tēng)腾孤零.(līng líng )零2、我通过读课文,知道了本文主要内容是3、我能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
《金色的脚印》这篇课文大致可以分成三部分。
文章的起因部分是课文的()自然段,主要讲了。
课文的()自然段是第二部分,主要讲了。
最后。
4、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有几点疑问,想与大家交流一下:【合作探究】阅读课文,思考:1、老狐狸为了救小狐狸都做了些什么?在救的过程中,哪些情景使你最受感动?2、狐狸一家和正太郎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哪些地方给你感受最深,有何感受?3、文中多次描写了狐狸一家的动作神态,找出来读一读,体会一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这篇课文语言朴素,简洁传神,我要有感情地朗读,领略这种语言风格。
【达标测评】1.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佣人()柞树()嗥叫()喀嚓()踱步()脸颊()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熟悉——粗糙——延伸——冷清——黑暗——消失——3.组词佣()跪()讯()踱()拥()脆()迅()度()4.照样子写词语冷清清哆哆嗦嗦5.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入()内改进改善改变改正(1)我们要不断()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成绩。
(2)近几年来,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
(3)我们要用勤劳的双手和智慧的头脑,去()家乡的面貌。
第24课《唐诗三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导学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导学案年级学科语文课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课型:问题导读课学习重难点:1.诵读诗歌,引导学生理解诗意,体味诗情,明确诗歌主旨,并积累名句。
模块自学内容﹡学法指导﹡随堂笔记互动策略明确目标一、激趣导入,明确目标1:品读诗歌准确、精炼的语言。
2:体会作者关心民生疾苦、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明确目标,圈出关键词。
自学汇报二、自学交流,整体感知1.杜甫(712-770),字,自称,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其诗反映社会动乱和人民疾苦,被称为“”。
诗风“”,语言精炼传神,对后世诗人影响极大,他被誉为“”。
2.搜集本文的背景资料《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写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即杜甫在草堂定居后的第二年八月。
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杜甫流寓成都三年,靠亲戚朋友帮助维持生活。
这年春天,杜甫求亲告友,好不容易在城西七里的浣花溪边找到一块荒地,盖起了一间茅屋,总算有了个栖身之所。
不料到了八月,大风破屋,大雨又至。
诗人长夜难眠,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千古传诵的诗篇。
3.题解:《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歌”指,是的一种。
4.给下列画线字的注音:怒号挂罥长林梢庇护突兀布衾三重茅沉塘坳飘转俄顷丧乱广厦见此屋课前每小组派代表把答案书写到黑板上,同组间可以纠错补充。
组内派1名同学展讲。
小组长检查组员导学案完成情况。
合三、小组合作,疏通文意1.划节奏(1)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2)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3)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2.解释加点的词语(1)号.()(2)三重茅...()(3)公然小组合作,大号在黑板作交流展示提升()(4)俄顷..()(5)墨.()(6)衾.()3.结合课文注解,翻译课文(1)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2)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3)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四、合作探究,把握主旨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为什么说这两句诗是咏雪的千古名句?2.“风掣红旗冻不翻”写出了边塞怎样的情景? ’3.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五、拓展延伸,小结反思假如我们能够穿越时光的隧道,回到一千多年前,站在诗人杜甫的面前,你想对这位可敬的老人说些什么?上完成知识梳理。
第24课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导学案)(学生版) 24-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统编版)

第24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导学案)活动一:正音正字鍪()活动二:字词释义南乡子:词牌名。
京口:今江苏镇江市。
北固亭在镇江东北固山上,下临长江,三面环水。
望:。
神州:这里指。
兴亡:指国家兴衰,朝代更替。
悠悠:。
兜鍪:指。
兜鍪,头盔,这里代指士兵。
坐断:。
休:。
敌手:能力相当的对手。
曹刘:指曹操、刘备。
生子当如孙仲谋:引用《三国志•吴主(孙权)传》注:曹操尝试与孙权对垒,见舟船、器仗、队伍整肃,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即刘表,字景升)儿子若豚犬(猪狗)耳。
"暗讽今天的朝廷不如能与曹操刘备抗衡的东吴,今天的皇帝也不如孙权。
活动三:积累文学常识1.作家作品辛弃疾,爱国词人。
原字坦夫,改字,中年曰,因此自号“ ”。
汉族,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风闸村)人。
辛弃疾存词600多首。
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
他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爱国者、军事家和政治家。
2.写作背景辛弃疾在公元1203年(宋宁宗嘉泰三年)旧历六月被起用为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后不久,即第二年的阳春三月,改派到镇江去做知府。
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
每当他登临京口(即镇江)北固亭时,触景生情,不胜感慨系之。
这首词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写成的。
这首词讽刺了朝廷,委婉地暗示了自己对于朝廷的不满,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一腔爱国豪情。
活动四:诗歌朗读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南宋)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dōu móu),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活动五:疏通文意,把握主旨。
(一)全文翻译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
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年代太久了。
看着永远也流不尽的长江水滚滚东流。
第24课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导学案)(学生版) 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统编版)

第24课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导学案)活动一:正音正字裘( ) 衾( ) 薄( ) 都( )护难着( ) 瀚( ) 羌( ) 掣( )活动二 :字词释义⑴武判官:名不详,当是封常清幕府中的判官。
判官,官职名。
唐代节度使等朝廷派出的持节大使,可委任幕僚协助判处公事,称判官,是节度使、观察使一类的僚属。
⑵白草:西北的一种牧草,晒干后变白。
⑶胡天:指塞北的天空。
胡,古代汉民族对 的通称。
⑷梨花:春天开放,花作白色。
这里比喻雪花积在树枝上,像梨花开了一样。
⑸珠帘:用珍珠串成或饰有珍珠的帘子。
形容帘子的华美。
罗幕:用丝织品做成的帐幕。
形容帐幕的华美。
这句说雪花飞进珠帘,沾湿罗幕。
“珠帘”“罗幕”都属于美化的说法。
⑹狐裘:狐皮袍子。
锦衾:锦缎做的被子。
锦衾薄:丝绸的被子(因为寒冷)都显得单薄了。
形容天气很冷。
⑺角弓:两端用兽角装饰的硬弓,一作“雕弓”。
不得控:(天太冷而冻得)拉不开(弓)。
控: 。
⑻都护:镇守边镇的长官此为泛指,与上文的“将军”是互文。
铁衣:铠甲。
难着:一作“犹着”。
着:亦写作“著”。
⑼瀚海:。
这句说大沙漠里到处都结着很厚的冰。
阑干:纵横交错的样子。
百丈:一作“百尺”,一作“千尺”。
⑽惨淡:。
⑾中军:称主将或指挥部。
古时分兵为中、左、右三军,中军为主帅的营帐。
饮归客:宴饮归京的人,指武判官。
饮,。
⑿胡琴琵琶与羌笛:胡琴等都是当时西域地区兄弟民族的乐器。
这句说在饮酒时奏起了乐曲。
羌笛:羌族的管乐器。
⒀辕门:军营的门。
古代军队扎营,用车环围,出入处以两车车辕相向竖立,状如门。
这里指帅衙署的外门。
⒁风掣:红旗因雪而冻结,风都吹不动了。
一言旗被风往一个方向吹,给人以冻住之感。
掣:。
⒂轮台:唐轮台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米泉县境内,与汉轮台不是同一地方。
天山:一名祁连山,横亘新疆东西,长六千余里。
⒃满:。
⒄山回路转:。
活动三:积累文学常识1.作家作品岑参(约715—770),荆州江陵(今属湖北)人。
边塞诗人。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 寓言四则 导学案1-4课时_共6页

24.《寓言四则》第一课时导学案《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学习目标】1.通过预习,了解寓言的文学常识;了解伊索、《伊索寓言》和古代希腊的神灵;2.通过阅读,理清文中字词;梳理文章的故事情节;3.赏读文章,体会心理描写,对比手法的作用。
感悟做人的道理。
【学习重难点】1.理清文中字词;梳理文章的故事情节;2.赏读文章,体会心理描写,对比手法的作用。
【自主学习】1.寓言是:用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给人以启示。
寓言故事的主人翁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或者,阅读寓言,要注意领会故事的。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赫()耳墨斯雕()像庇()护爱慕()3.解释下列词语饶头:庇护:爱慕:【设问导读】1.赫耳墨斯来到人间的目的是什么?表现他什么样的性格特征?2.他听到宙斯的雕像值一个银元,又笑着问道。
为什么“笑”?3.后来,赫耳墨斯看见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
这个想法表明了什么?4.提问:当赫耳墨斯听到雕像者的回答“假如你买了那两个,这个算添头,白送”会有什么样的反应?【拓展提升】1.发挥想象,续写文章:赫耳墨斯听到自己的雕像作为添头“白送”之后,他的心情如何?他说了什么?或者还会做些什么?发挥你的想象力,续写文章。
(提示:情节要合理具体,情节与寓意要一致,寓意能揭示一种生活道理。
)你有什么收获(提示:可以从两个方面谈-----知识能力的获得;情感价值观)24.《寓言四则》第二课时导学案《蚊子和狮子》【学习目标】1.读懂故事,领会寓意;2.能抓住情节、人物描写分析人物性格;3.了解寓言特点,尝试创作寓言。
【学习重难点】能抓住情节、人物描写分析人物性格。
【自主学习】1.自读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圈画疑难字词。
2.小组交流,明确疑难字词的意思,正确流畅翻译本文。
【设问导读】1.蚊子为什么能战胜狮子又会败给蜘蛛?从中可以悟出一个什么道理?2.蚊子临死前是否有所醒悟,是哪个词语表现出来的?它的悲痛说明了什么?3.蚊子敢于向狮子挑战,而且能够取胜,这说明了什么?4.比较这则寓言和《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当堂检测】1.判断正误,对的画“√”,错的画“×”。
《Lesson 24 》 导学案

《Lesson 24 》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掌握本节课的重点词汇和短语,如_____、_____、_____等。
2、理解并能够运用本节课的重点句型,如_____、_____等。
3、能够熟练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4、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重点词汇:_____、_____、_____的拼写、读音和用法。
(2)重点句型:_____、_____的结构和在不同语境中的运用。
2、难点(1)某些词汇的特殊用法和固定搭配,如_____与_____的区别。
(2)理解课文中较复杂的句子结构和长难句。
三、学习方法1、预习法:提前预习课文,标注出生词和不懂的地方。
2、朗读法:大声朗读课文,培养语感。
3、笔记法:认真做好课堂笔记,记录重点知识。
4、练习法:通过做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四、学习过程1、课前预习(1)预习课文,尝试理解大意。
(2)查阅生词,标注读音和释义。
2、课堂学习(1)词汇学习教师讲解重点词汇的读音、拼写和用法,举例说明。
学生跟读、拼写,加深记忆。
进行词汇练习,如填空、选择等。
(2)句型学习分析重点句型的结构和语法特点。
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句型操练。
(3)课文学习教师领读课文,学生跟读。
学生分组朗读,互相纠正读音。
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课堂练习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进行小组讨论,解决练习中的疑难问题。
(5)课堂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易错点。
学生回顾所学,提出疑问。
3、课后复习(1)复习重点词汇和句型,背诵课文。
(2)完成课后作业,如书面练习、口语表达等。
五、知识拓展1、了解与本节课主题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
2、阅读相关的英语文章,拓展阅读量。
六、学习检测1、单词听写,检测词汇掌握情况。
2、句型仿写,检测句型运用能力。
3、阅读理解,检测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
24课《金钱的魔力》导学案

24《金钱的魔力》导学案一、走进新课1、感受了中国文学作品中的一些人物形象,让我们再来看看外国作家笔下的人。
下面这篇课文选自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土温写的短篇小说《百万英镑》。
2.了解故事梗概:一个富豪之家的两兄弟,从银行中取出面额为一百万英镑的钞票,藉此验证这一百万的价值。
他们选择了身无分文的年轻人作为实验品。
于是一个流落伦敦街头的穷光蛋忽然之间得到了一张一百万英镑的钞票,他的生活由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引起了他生活方式的突变……二、1、自立自强——下面的词语我能正确地写它们的读音,并牢记下去。
()()()()()蹩脚刻薄通融凭空胆怯()()()()()兴致勃勃窘况钞票撵跑熔岩2、合作愉快——结合词语的意思,写出近义词。
兴致勃勃()阔佬()雅致()考究()窘况()刻薄()通融()十全十美()三、1.静心读文,想想可以用哪些词语概括老板和托德的特点,课文的哪些描写突出了这些特点。
老板:——————————————————托德:——————————————————关于“托德”:(1)入木三分的语言描写:—————————————————————————————————————————(抓住:“刻薄的嘴脸”读出“刻薄的语气”。
)—————————————————————————————————————————(抓住“仍旧”“摆着架子”读出“善变”。
)(2)细致入微的神情刻画:——————————————————————————————————————————你体会到什么?是怎么读懂的?(托德神情的变化:“笑容是遍布满脸的”──“凝结”、“毫无光彩”;通过表情朗读体会比喻的妙用。
)关于“老板”:(1)动作描写:—————————————————————————————————————————(2)生动传神的语言描写:(课文12~18自然段。
)——————————————————————————————————————————请再看看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作者受到的待遇怎样?为什么会发生这样大的变化?——————————————————————————————————————————————————————————————————读了文章,托德与老板的可耻嘴脸及性格跃然纸上,呼之欲出,这都缘于作者对人物的生动传神的动作描写,细致入微的神情刻画,入木三分的语言描写。
第24课《愚公移山》导学案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课题:《愚公移山》导学案【学习目标】1.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积累词语。
2.把握文章内容,理解文章寓意。
3.理解愚公精神的深刻意义。
【学习重难点】1.疏通文意,熟读成诵,积累文言词语。
2.梳理内容,感知人物形象。
3.通过分析人物形象,领会我国古代人民的优秀品质。
第一课时一、前置预学:先学后教,问由学生1.作者简介列子,名寇,又名御寇,郑国人,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主张清静无为。
2.文体知识寓言:(1)定义: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常常有讽刺或劝诫的意味。
(2)特点:篇幅一般比较短小,语言精辟简练,结构简单却极富表现力;鲜明的讽刺性和教育性;故事情节的虚构性: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常用手法:比喻、夸张、象征、拟人等。
3.疏通文意(结合书下注释及工具书自主翻译课文,逐字逐句,字字落实)4.通读课文,试用一句话概括本文写的故事。
二、课内导学:先问后导,问学共进三、巩固助学:由导而学,学导相长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毕.力平险()杂然相许.()曾.不能损魁父之丘()荷.担者三夫()寒暑易.节()固不可彻.()何苦.而不平()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2)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3)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4)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高,何苦而不平?四、课后研学:自主建构,拓展提升山水阴阳阴阳原是指日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
我国古代地名中的“阴”和“阳”实际上是一种方位指示,“日之所照曰阳”,也就是说太阳所能照到的地方就称为阳。
山水阴阳是说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阴。
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山峰高耸,日光能照射到的地方是山的南面;而河流位于地平面以下,所以太阳能照射到的地方其实是河流的北面。
故有“山南水北谓之阳,山北水南谓之阴”的说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24 《果园机器人》导学案
本周习惯养成:养成完整地进行语言表达的习惯。
学校:三搭桥小学主备人:肖锦审核:
课型:自主略读+展示总课时:1课时学习小主人:
学习目标:
1、借助拼音自学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了解文中所介绍的机器人的工作原理。
3、大胆设想未来机器人的模样与工作原理。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学习过程:
一、朗读课文。
【温馨提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字音读准、课文读通哦!】(一读)
二、自学生字、生词。
【温馨提示:看谁学得又快又好!加油哦!】
罢工:不工作,停止工作。
特殊:特别的,与众不同的。
三、再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果园机器人摘_________,并整齐地装进__________,然后运到_________;
饿了就“吃”________,接着工作。
果园机器人不偷懒,听话,是_________的好帮手。
四、品读课文(三读)
⑴这种机器人适合果农,所以叫做。
⑵这种机器人会。
⑶这种机器人不用电,自己会。
⑷这种机器人只要“吃”,就会自己充电,不停地工作。
个备反思:
⑸当地上的水果不够“吃”时,它会听懂,摘树上的果子“吃”。
(6)从刚才归纳的内容中,我们了解到果园机器人的作用
是:。
能量来自:
-请你当个小小发明家,设计你想象中的机器人,让你的机器人也能走进那奇妙的机器人世界中去。
当堂测试:
修改病句。
1、我想起了过去美好的往事。
2、这是美丽的一座城市。
3、中国人口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
4、小队会上,每个队员基本上都发表了意见。
我的收获:
这节课我对自己的评价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