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的控制措施106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控制要点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控制要点1.配料控制:在大体积混凝土的配料控制中,要确保水泥、砂、骨料和水的配合比例准确无误。
必须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配料,材料的搅拌时间、速度和顺序也要符合规范要求。
此外,还要对原材料的质量进行检测和抽检,确保各项指标符合设计要求。
2.混凝土搅拌控制:在大体积混凝土的搅拌控制中,首先要控制搅拌时间,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和适应性,防止出现塌落度不足或过大的情况。
其次,还要控制搅拌速度,确保混凝土在搅拌过程中的质量和性能稳定。
最后,在搅拌前后要进行现场检测,检查混凝土的坍落度、密实度和出料温度等指标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3.混凝土浇筑控制:在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控制中,要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和浇筑的连续性。
首先,要注意浇筑的速度和温度,确保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的流动性和施工性能。
其次,要合理安排浇筑工艺,控制浇筑的层数和面积,避免浇筑过厚或过薄。
同时还要注意浇筑的方式,采用合适的施工设备和方法,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
4.混凝土养护控制:在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控制中,要确保混凝土充分固化和硬化,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首先,在施工完成后要立即进行养护,采取湿润养护或包覆养护等措施。
其次,要控制养护的时间和温度,确保混凝土在养护过程中的品质和性能稳定。
此外,还要对养护效果进行检测和评估,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达到设计要求。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控制的要点包括配料、搅拌、浇筑和养护等环节的控制。
通过严格控制配料比例、搅拌时间和速度,合理安排浇筑工艺和养护措施,可以确保大体积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达到设计要求,提高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可靠性。
同时,还需要加强现场监督和管理,建立健全的施工记录和验收制度,确保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质量与安全。
大体积混凝土的控制措施

大体积混凝土的控制措施本工程的塔楼部位底板属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混凝土的裂缝控制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成败的关键所在,因此为防止混凝土产生裂缝,应结合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抗放结合”理论,在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延缓降温速度、减少混凝土的收缩等方面采取一系列的技术措施。
1、从设计方面采取技术措施(1)明确基础、底板混凝土的最大水灰比不大于为0.55,能够有效控制混凝土干缩裂缝的产生。
(2)明确基础、底板混凝土中的最大氯离子含量为0.06%,最大碱含量为3.0kg/m ³,能够有效的控制氯离子对钢筋的腐蚀作用和碱骨料反应,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和对钢筋保护的有效性。
2、从原料方面采取技术措施底板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尽量减少水泥用量,增加粉煤灰和膨胀剂用量,采用双掺技术。
据有关资料介绍每立方混凝土中水泥用量每增减10kg,其水化热将使混凝土的温升升降1℃;粉煤灰掺量占胶结料总量30%时,可降低水泥水化热15%;在混凝土中增加膨胀剂,不仅可配制补偿收缩混凝土,同时还可降低水泥水化热10%左右。
同时掺入粉煤灰和膨胀剂的综合降低水化热率可达25%。
(1)水泥拟选用P.O42.5水泥,厂家必须提供水泥出厂合格证。
同时为确保本工程混凝土的质量得到有效保证,需对商品混凝土搅拌站进行延伸质量管理,从混凝土各种强度等级的配合比设计、各种原材料来源、进场,到混凝土的生产、供应过程全程进行监督,并且具体责任落实到人,确保搅拌站为本工程提供合格的商品混凝土(实际浇筑混凝土水泥型号应以浇筑配合比为准)。
(2)外加剂:在混凝土中掺入适量的外加剂,可达到减小新拌混凝土的泌水率,延缓混凝土的凝结和降低温升的目的,并在不增加拌合用水量的条件下增大了混凝土的坍落度,增加了混凝土流动性,从而获得良好的可泵性。
(3)掺加料:混凝土中掺入一定数量的粉煤灰(粉煤灰掺量以经监理、业主审批通过的配合比为准),不仅能够代替部分水泥,填充胶凝材料的空隙,参与胶凝材料的水化反映,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改善混凝土的界面结构,提高混凝土的饿耐久性与强度,还能增强水泥浆体的流动性,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和可泵性,降低混凝土中的水泥水化热量。
大体积混凝土控制措施

大体积混凝土控制措施本工程地下室一般底板厚度500m。
混凝土一次浇注量较大因此属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范畴。
对此必须重点控制有害裂缝的发生,确保混凝土结构的使用安全。
通过以往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对工程施工过程中如何控制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产生,我们确定出以下防治措施:1、优化混凝土配合比:在满足泵送条件下使用较小的水灰比,骨料有良好级配,使空隙率最小,藉以尽可能的减小混凝土的干缩和终凝前的塑性收缩。
同时根据使用要求不同掺加的高效减水剂,缓凝剂或复合外加剂。
2、混凝土的施工防裂措施:施工中制订出从浇筑顺序、施工缝留置、浇筑程序、振捣要求到收活的作法,以至养护等整套工艺。
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控制混凝土的塑性收缩、温度收缩和干缩,使之尽量减小,确保混凝土早期不开裂或不出现有害裂缝。
根据施工图中后浇带的位置合理的划分施工段,混凝土浇注完毕后养护及时合理,可以防止大部分有害裂缝的发生。
3、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混凝土的养护必须保持混凝土的湿润,防止混凝土表面与内部温差超过25℃防止过快的降温是确保大体积混凝土不出现有害裂缝的关键环节。
本工程底板厚度为600mm。
根据计算施工时首先在混凝土表面覆盖一层塑料布,然后铺设两层阻燃草帘子,其厚度约为23mm左右,可以满足要求。
混凝土浇注完毕后及时进行养护,先铺一层塑料布,防止水份的蒸发,其上覆盖阻燃草帘子两层,以使混凝土表面温度不过快的散发而造成内外温差过大。
并根据测温记录,决定是否增加覆盖厚度,养护时间不少于12天。
4、混凝土测温:现场设专人进行测温记录。
为了能及时掌握温度变化情况,在混凝土中设置测温点,在底板处设置至少5处。
设在底板厚度的1/2处,采用电子电热偶进行测温。
每个测温孔设专人记录温度,以掌握混凝土内外温差随时对混凝土的养护进行调整。
5、混凝土试块的留置:⑴混凝土强度检验:结构实体检验用同条件养护试件龄期确定。
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方式和取样数量,符合下列要求:同条件养护试件所对应的结构构件或结构部位,由监理(建设)、施工等各方共同选定;对混凝土构件工程中的各混凝土强度等级,均留置同条件养护试件;同一强度等级的同条件养护试件,其留置的数量根据混凝土工程量和重要性确定,不宜少于10组,且不少于3组。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与处理措施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与处理措施大体积混凝土指的是一次性浇筑量较大的混凝土结构,因此在其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下列问题:1. 温度控制: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混凝土的自发热会导致温度的升高,进而引起混凝土内部的裂缝,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因此,建议在混凝土中添加降温剂或采用水泥冰混凝土等措施来降低温度。
2. 浇筑时间:浇筑时间应尽量保持一致,避免出现拼缝。
此外,由于混凝土的坍落度较大,不易移动,因此在浇筑过程中应控制其坍落度,以保证浇筑质量。
3. 施工顺序: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合理安排施工顺序,从下往上分层施工,逐层浇筑,以避免出现积气、空洞、裂缝等问题。
4. 离析控制:离析是指混凝土内部的大颗粒骨料向上漂浮,而水泥和小颗粒骨料向下沉淀,导致混凝土表层变形,影响混凝土的质量,并可能开裂。
应注意加强混凝土的振捣,以使其内部骨料均匀分布。
5. 坍落度控制:混凝土的坍落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混凝土的质量和施工效率。
因此,根据施工需求,应选择合适的坍落度,以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6. 振捣控制:振捣是保证混凝土均匀分布、减少气泡、提高密实度的重要手段。
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应根据混凝土的品种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振捣方式和频率,以保证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强度。
7. 浇注筋和钢筋的安装:在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中,应注意加强浇注筋和钢筋的安装,采取合理的支护措施,以确保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
8. 防止漏浆: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漏浆是一种常见的问题。
应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振捣效果,避免混凝土内部空隙。
在混凝土加注前,应充分浸湿骨料,以避免漏浆现象的发生。
9. 耐久性: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抗震、抗风、防水、防腐等。
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控制混凝土的质量,加强结构的设计和施工管理,以确保结构的强度和耐久性。
当然,不同的混凝土结构在耐久性上的要求也不相同,需要针对不同的工程要求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案和措施。
浅谈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措施(3)

浅谈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措施作者:曾晓庆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06期摘要:本文在分析裂缝原因的基础上,着重讨论工程师如何提高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问题。
笔者指出应从原材料质量控制入手,并述说了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可能原因以及质量控制措施等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法;质量控制中图分类号:TV544+.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前言:在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
由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截面尺寸较大,由外荷载引起裂缝的可能性很小,但由于水泥在水化反应中释放的水化热所产生的温度变化和混凝土收缩的共同作用,会产生较大的温度应力和收缩应力,这将成为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的主要因素。
因此需要从材料选择上、技术措施等有关环节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才能保证基础底板大体积混凝土顺利施工。
1.材料的质量要求1.1水泥考虑普通水泥水化热较高,特别是应用到大体积混凝土中,大量水泥水化热不易散发,在混凝土内部温度过高,与混凝土表面产生较大的温度差,便混凝土内部产生压应力,表面产生拉应力。
当表面拉应力超过早期混凝土抗拉强度时就会产生温度裂缝,因此确定采用水化热比较低的矿渣硅酸盐水泥或其它低水化热的水泥品种,通过掺加适量的减水剂(外加剂)可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缓解浇筑混凝土过程中的凝结时间。
1.2粗骨料采用碎石,粒径5-25mm,含泥量不大于1%。
选用粒径较大、级配良好的石子配制的混凝土,和易性较好,抗压强度较高,同时可以减少用水量及水泥用量,从而使水泥水化热减少,降低混凝土温升。
1.3细骨料采用中砂,平均粒径大于0.5mm,含泥量不大于5%。
选用平均粒径较大的中、粗砂拌制的混凝土比采用细砂拌制的混凝土可减少用水量10%左右,同时相应减少水泥用量,使水泥水化热减少,降低混凝土温升,并可减少混凝土收缩。
1.4粉煤灰:为了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便于泵送,考虑掺加适量的粉煤灰。
浅谈大体积混凝土的现场施工控制

T2 = 91 : t 1 4 .℃ 土初凝之前 , 将其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 。层间最长的时间间隔应不大 于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应通过现场试验确定。 当层 61 混 凝 土中心计 算 温度 。 .2 . 问 间隔 时 间超过 混凝 土 的初凝 时 间时 , 面应 按施 工缝 处理 。 层 T xt T+ t ̄t ma( = j o( ) T ) 2 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 . 3 表面泌水和浆水一般都 比较厚。在混凝 式 中: lt_ 龄期混凝土中心计算温度( ; T ( _t )_ ℃) 土浇筑过程 中利用排水沟或集水坑等将泌水排走, 认真做好赶浆和排 ‘T }凝土浇筑温度 ( , 2 卜I 昆 ℃) 取 0度; 浆处 理 。 ∈t _ 龄期降温系数 , ( _t )_ 查表计算得 :
民 营科技2 1 年第2 02 期
建筑 ・ 划 ・ 计 规 设
浅谈 大体积 混凝 土 的现场施工控制
裘 立 新
( 大庆筑安建工集 团有限公司 , 黑龙 江 大庆 1 30 ) 6 0 0
摘
要 : 于大体积 混凝 土的施工控制 , 对 应加 强混凝 土材料 、 施工方法 、 养护覆盖等环节的控制 , 实保证 混凝 土的现场施 工质量 。 切
式中: n 昆 凝土的最大绝热温升( ) ; Q —水 泥 2 d水化 热 ,查表 得 矿 渣硅 酸 盐 水 泥 2 8 8天水 化 热 Q =
热量决定的 , 据砼配合 比及原材料的比热知, 石子的比热虽小但其重 3 4j g 3kk; / 量大 , 水的用量较少但其 比热最大 , 因此石子和水的温度是影响砼 出 w—每立方米混凝土水泥用量(g 3, c3 2 g k m )m =4 k ; 机温度的主要因素 , 的影响次之 , 砂 水泥的影响最小 。 实际砼搅拌时采 G —混凝 土 比热 , :9 k (gK) 取 0 7 fk ・ ; . 取加冰水和用编织布遮住砂 、 石避免太阳直射 的方法以达到降低砼出 p —混 凝土 密度 , 2 0 ( ̄ ; 取 4 0k m ) 机 温度 。 tI 凝 土 的 龄期( ) 3691 、51 、1 _} _昆 d取 、、、2 1 、82 ; 2 大 体 积混凝 土 现场 施工 e 一为常数, 2 1 ; 取 .8 7 21 混凝土的摊铺厚度应根据所用振捣器的作用深度及混凝土的和 . n 系数 , r 随浇筑 温度 改变 , :. 2浇筑 温度 约 2 ℃ ) : 取 0 6( 3 O 。则 易性确定。本工程采用泵送混凝土 , 混凝土的摊铺厚度为 4 0 。 5 mm 2 分 层连 续 浇筑 , . 2 其层 间的 间隔 时 间应尽 量缩 短 , 在 前层 混 凝 必须
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控制措施

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控制措施从原材料及施工工艺方面采取措施:1 原材料◆优先采用水化热较低的水泥.如大坝水泥,矿渣水泥,粉煤灰水泥或低强度水泥等.◆在保证混凝土强度等级的前提下,使用适当的缓凝减水剂,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灰比,以减小水化热.◆冷却集料,特别是冷却精集料较冷却细集料容易一些,具体方法是石子浇水(井水更好).2 施工工艺◆控制浇筑层厚度和进度,以利散热.◆控制浇筑温度,如在浇筑混凝土时投入适量毛石,蛮石(粒径达150mm的大骨料),在这种混凝土中,"毛石块"不应大于总体积的20%~30%.◆预埋冷却水管,用循环水降低混凝土温度,进行人工导热.◆在拌合水中加入部分冰块或全部用冰水也是可行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作业指导书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作业指导书预览: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作业指导书正文: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作业指导书 1.0材料控制:1.1在大体积砼施工中,按7天龄期的水化热限制在0.031瓦特/克、28天为0.093瓦特/克以下为度,控制使用水泥的种类种量,并采用火山灰、粉煤灰及活性混合材料。
1.2应优先采用水化热较低的水泥,如矿渣硅酸盐水泥等。
1.3在保证砼强度等级的前提下,使用适当的缓凝减水济,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灰比,以减少水化热。
1.4严格控制砂石含泥量,不得大于1%。
2.0搅拌砼前的准备工作:2.1在搅拌前应对搅拌机、提升架、吊车、输送泵、计量器、振捣器等认真保养和检查,并事先做好在运转过程中发生故障的排除和应急的准备工作。
2.2认真检查各预留洞、钢筋、模板,预埋件的情况是否良好,并先浇水润湿模板。
2.3在拌制砼前应先冷却骨料,如对石子浇水、加冰等。
3.0砼的拌制、运输:3.1应认真搅拌砼拌合物,在拌制过程应注意保持各骨料的均匀,严格控制搅拌时间,不得少于2分钟。
3.2砼搅拌机使用前,应先加水空转数分钟,倒净积水后再正式搅拌,搅拌第一盘砼,石子用量应按配合比的规定减半,每盘砼卸尽后,才能投入下一盘的拌合物。
大体积混凝土的质量控制措施

大体积混凝土的质量控制措施【文档1:技术型】一:前言为了确保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的质量,提高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制定本文档,详细介绍了大体积混凝土的质量控制措施。
主要包括选材、施工过程中的操作规范以及质量检验等内容。
二:选材1.1 水泥: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水泥,确保其强度和稳定性。
1.2 粗骨料:选用粒径均匀、强度好的骨料,控制含泥量和含尘量。
1.3 细骨料:使用符合要求的细骨料,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强度。
三: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措施2.1 混凝土配合比:根据工程需要和设计要求确定合理的配合比,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密实性。
2.2 混凝土搅拌:采用充分混合、搅拌均匀的机械搅拌设备,确保混凝土的均一性。
2.3 浇筑工艺:在浇筑过程中注意控制浆体流动性和充实度,避免产生气孔和坍落差。
2.4 养护措施:及时进行保养,采取保温、湿润等措施,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稳定性。
四:质量检验3.1 原材料检验:对水泥、骨料等原材料进行检验,确保其质量符合要求。
3.2 现场质量检验:结合混凝土的搅拌、浇筑和养护过程进行现场质量检验,包括坍落度、气孔率等指标的检测。
3.3 强度试验:根据工程需要进行混凝土的强度试验,确保其强度符合设计要求。
【文档2:规范型】一:引言本文档旨在规范大体积混凝土质量控制措施,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
各相关方需按照本文档的要求进行操作,达到标准化、规范化的施工要求。
二:材料选择与控制1.1 水泥:选择按照国家标准检测合格的水泥,化验结果应符合相关规定。
1.2 粗骨料:使用符合设计要求的骨料,粒径应均匀且无有害杂质。
1.3 细骨料:选用符合规定的细骨料,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强度。
三:施工过程中的操作规范2.1 配合比:制定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考虑各种因素,如强度、流动性等,确保混凝土质量。
2.2 搅拌:采用机械搅拌设备进行混凝土的搅拌,时间和速度应符合标准规定。
2.3 浇筑:在浇筑过程中,控制浆体的流动性和坍落度,保持一致性,防止气孔和坍塌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束语
总之,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主要原因也就是内外变形不同步,所以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应从内部和结构物外部两方面进行综合研究,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尽量采取可靠措施,使混凝土内外变形基本同步,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减少混凝土的裂缝机会。
参考文献
[1]周永华,王永沛.浅谈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控制[J].城市建筑.2012(15).
2.1பைடு நூலகம்工工艺
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通常在低温条件下,最高温度小于或等于30度是适当的。当外界环境的温度超过30℃时,为了防止混凝土出现温度应力,就必须采取相关措施使混凝土内部与外部的温度差值减少到最小,从而达到防治混凝土出现裂缝的目的。本工程计划在四个夜间进行底板混凝土的施工。配制混凝土时,要严格控制各种原料的配合比,各种材料的误差分别为:水泥、外掺合料±2%;粗、细骨料±3%;水、外加剂溶液±2%。混凝土搅拌时间,自混合管内全部搅拌至均匀,不小于90秒。混凝土拌制完成后,应立刻将混凝土运至浇筑现场进行浇筑,在搅拌地点与浇筑地点实时测量其坍落度。在运送过程中,要防止混凝土浆液离析、坍落减小化等现象。混凝土浇筑:浇筑混凝土前,浇湿的模板应没有积水;在浇注的方法中,混凝土的水化热可以迅速分布,以减少收缩和温度应力,这是有利于控制裂缝。1500层厚底板分为3层,每层约为500层,层和层的意图留出一定的时间,但层与混凝土之间的时间应控制在混凝土初始设置前;泵送混凝土浇筑前,应用洁净水冲洗混凝土泵和输送泵管,并保持的湿润,以防堵管;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由于混凝土会出现表面泌水现象,为保证混凝土浇筑质量,要用水泵及时抽除混凝土表面泌水。
1.2外界气温发生变化
大体积混凝土产生裂缝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就是内部结构温差,而温差的产生与内部温度和外部温度密切相关,二者都对温差起着直接的决定作用,因此,外界温度的变化也是导致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原因之一。当外部温度过高或者过低时,都可能导致混凝土内部与外部温差增大,进而导致裂缝的出现。
1.3混凝土的收缩变形
2大体积混凝土施工
如我们正在施工的印尼OBI岛镍铁项目工程中的矿热炉基础,本项目前期3条镍铁生产线,3座矿热炉基础都为大体积砼。单座基础砼一次浇筑为2500m3
基础为直径12.5m,高度5.1m圆形,按工艺质量要求一次浇筑。本项目采用商品混凝土,因此对混凝土供应商的控制成为关键,项目部应定期对使用的原材料的物理性能进行取样,具体的供应商要求做到:控制砂、石泥重量。确保砂、石的含泥量分别在1%和3%内;在炎热气候,当砂、石料温度过高时,应洒水降温,严格控制砂、石料的入槽温度。
浅谈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的控制措施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建筑项目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规模上都在逐渐增加和扩大,混凝土作为建筑施工的重要材料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近年来,大体积混凝土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建筑施工中,成为必不可少的建筑材料。只有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混凝土的施工裂缝情况,才能确保建筑项目的整体质量,促进建筑行业持续稳定的发展。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控制措施
1大体积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原因
1.1水泥水化热
大体积混凝土顾名思义就是混凝土的体积较大,正是由于体积大的原因,混凝土结构断面较厚,其表面系数又较小,混凝土在生产阶段有水泥水化的过程,大体积混凝土由于断面较厚、表面系数较小的特点,导致水化过程中的热量不容易散出,进而热量在混凝土内部逐渐堆积,最终使混凝土结构断面内外形成较大温差。在水泥水化过程中,其水化产生的热量与水泥本身的品种和用量都有关系。水泥用量不合理或者水泥本身质量不合格都可能导致水化热量增高,致使混凝土内部结构温差增大,最终导致混凝土产生裂缝。
2.2混凝土养护
本工程在基础内部设置了循环水管冷却系统,对内部温度进行控制。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按照规范要求对已经浇筑完成的混凝土进行养护,使混凝土表面保持湿润,这样不但可以减少外界高温的原因使所结构的混凝土温度升高,又可以防止干缩裂缝的产生。一般在12~18h后铸件的浇注混凝土的养护,连续养护时间不得少于28d。刚刚浇筑完成的混凝土,处于凝固硬化阶段,水化的速度较快,如果浇水使其保持在适宜的潮湿状态,可有利于水泥的水化作用,从而提高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强度,由此可以有效避免混凝土内部与外部由于温差过大而产生干缩裂缝。混凝土表面保温:主要降低大体积混凝土砌块内部和外部温度值,降低混凝土砌块的自粘结性,其次是减少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块的冷却速度。为了充分利用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大体积商品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产品的区别不仅是有不同的尺寸,主要的区别是由于体积大的混凝土由于温差引起的内部和外部原因引起的水泥水化放出大量的热量,内、外温差导致大体积的商品混凝土的热耗散率和不同的内部热量比热耗散面缓慢,这将导致内部和外部的混凝土温度过大,温差引起的温度应力会使混凝土产生裂缝。因此,确定它是否是一个大体积的混凝土不仅应考虑这一因素的厚度,而且还考虑水泥品种,强度等级,每立方米水泥量,和其他因素,更准确的方法是确定水泥的水化热引起的商品混凝土的温度上升和环境温度的差异,通常来讲,如果差异值小于25,混凝土的拉应力小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混凝土不会开裂,如果相差大于25度,混凝土由于受拉应力大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会造成商品混凝土的开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