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莫尼茨绦虫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诊断与防治措施

合集下载

山羊莫尼茨绦虫病的诊治与防控措施

山羊莫尼茨绦虫病的诊治与防控措施
d o i : l O . 3 9 6 . i s s n . 1 0 0 6 - 4 9 0 7 . 2 0 1 6 . 0 5 . 0 1 2
2 0 1 6 年第5 期( 总 第1 9 5 期)
一Hale Waihona Puke 例犬胰腺炎 的病例报告 杨 波 坦。 贾杏林 悄
( 1 . 湖南农业 大学动物 医学院 , 湖 南 长沙 4 1 0 1 2 8 ; 2 . 长沙市雨花区波波宠物 医院 , 湖 南 长沙 4 1 0 0 1 4 )
山羊莫尼茨绦虫病是 山羊 的重要 寄生虫病 之 该 病是 由裸 头科 中多种 绦 虫寄 生 于 山羊 的小肠 内引起的一种慢性 、 消耗性寄生虫病 , 对羊的危害 性大 , 急 性暴 发 可造成 大批 死 亡 。


网状 ; 卵巢和卵黄腺在节片两侧构成花环状。睾丸 数 百个 , 分 布在 整 个体 节 内。虫体 的节 间腺 为一 列 小圆囊状物 , 沿节片后缘分布。虫体长 1 - 2 m不等 , 呈乳 白色带状 , 分节明显。
3病理 变化
尸 体 消瘦 , 贫血 , 胸腹腔渗液增多 , 肠粘膜 、 肠 系膜 有 出血 点 。心 、 肺、 肝、 脾、 肾 等 内脏 器 官 色淡 , 血液稀薄如水 , 小肠内发现数量不等虫体 。 4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 、 临床症状 、 剖检变化初诊 为山
羊莫尼茨绦虫病 , 经实验室检查和试验性驱虫得到 进一 步确 诊 。
大批 死亡。根据该病的流行病 学、 临床 症状、 剖检 变化 、 实验 室检查确诊 为山羊莫尼 茨绦 虫病 , 并提 出了具体的防控措
施, 取 得 明显 的效 果 。
关键词 : 山羊 ; 莫尼 茨绦 虫病 ; 诊 治; 防控 中图分类号 : ¥ 8 5 8 . 2 7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 1 0 0 6 — 4 9 0 7 ( 2 0 1 6 ) 0 5 — 0 0 2 3 — 0 2

羊绦虫病的诊断与防治

羊绦虫病的诊断与防治

羊绦虫病的诊断与防治作者:赵炳国来源:《兽医导刊》 2017年第11期羊绦虫病是由裸头科莫尼茨属、曲子宫属和无卵黄腺属的绦虫寄生在羊的小肠内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

以莫尼茨属绦虫病比较常见,该寄生虫分布于世界各地,我国很多地区具有报道,一般呈地方性流行,影响羔羊生长发育、严重感染时可导致死亡。

曲子宫属的绦虫在我国许多地区都有报道。

无卵黄腺属的绦虫经常与其他两属的绦虫混合感染,主要分布在西北内蒙古牧区,但西南及其他地区也有报道。

羊绦虫对羊生产的危害较为严重,成年羊感染后一般临床症状较轻,该病对羔羊危害较严重,临床上以腹泻、贫血、消瘦等症状为主要特征,严重的引起死亡,降低生产效益。

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实践,将羊绦虫病的诊断与防治进行阐述,希望给相关行业人员提供参考。

一、病原体1. 莫尼茨绦虫。

莫尼茨绦虫属于裸头科,莫尼茨属,在我国常见的莫尼茨绦虫有两种,扩展莫尼茨绦虫和贝氏莫尼茨绦虫。

它们外观形态十分相似,头节小,近似球形,其上有四个吸盘,没有顶突和小钩。

体节宽而短,体节成熟后有两套生殖器官,每侧一套,生殖孔开口于体节的两侧。

卵巢和卵黄腺在体节两侧形成花环状。

体节内还有数百个睾丸和网状的子宫。

体节的后院有节间隙。

扩展莫尼茨绦虫的节间隙是一列小圆囊状物,分布在节片后缘;而贝氏莫尼茨绦虫的节间隙呈带状,分布在节片后缘的中央。

另外,扩展莫尼茨绦虫长可达10 m,宽可达1.6 cm,虫体呈乳白色,虫卵近似三角形,卵内含有特殊的梨形器,含有六钩蚴。

卵的直径为56 ~67μm ;贝氏莫尼茨绦虫虫体呈黄白色,长达4 m,宽可达2.6 cm,虫卵近似四角形。

2. 曲子宫绦虫。

曲子宫绦虫属于裸头科,曲子宫属。

常见的虫种是盖氏曲子宫绦虫。

成虫呈乳白色,带状,长达4.3 m,宽可达8.7 mm,头节小,直径不到1 mm,其上有四个吸盘,没有顶突,节片较短。

每个节片内有一套生殖器官。

生殖孔位于节片的侧缘,且左右不规则地排列。

睾丸为圆点状,分布在排泄管的外侧,子宫管状横行排列,呈波状弯曲,几乎横贯节片。

羊疾病莫尼茨绦虫病的诊断与防治 - 羊病防冶

羊疾病莫尼茨绦虫病的诊断与防治 - 羊病防冶

羊疾病莫尼茨绦虫病的诊断与防治-羊病防冶近几年来,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条件的改善,羊肉消费市场需求越来越大,我国养羊业也得到了蓬勃发展。

随着养羊业的飞速发展,引进外地高产肉用绵羊为父本对本地低产肉用绵羊进行杂交改良,在各地区均取得了较好效果。

但由于引进的绵羊时间短,对环境适应差,加上防疫和饲养不规范,极易感染莫尼茨绦虫病。

对羔羊和犊牛危害严重,甚至造成成批死亡。

给养羊业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损失。

现将莫尼茨绦虫病的防治方面的经验方法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绦虫的成虫或幼虫(绦虫蚴)都可使牛、羊等动物或人类发生绦虫病。

绦虫的成虫都寄生在消化道,而绦虫的幼虫都寄生在心、肝、肺、脑、肌肉等重要器官,所以,绦虫幼虫所引起的绦虫病(又称为绦虫蚴病)比绦虫成虫所引起的绦虫病严重,给畜牧业生产和人类身体健康带来的损害更大。

在牛、羊的消化道中寄生的绦虫成虫所引起的绦虫病中,莫尼茨绦虫病在我国分布很广,许多地区呈地方性流行一、病原莫尼茨绦虫为大型虫体,全长可达6米,头节呈球形,有四个显著的吸盘,头节上无顶突及钩。

成熟体节宽度大于长度,每个成熟体节内有两组生殖器官,各向一侧开口。

孕卵体节的长宽几乎相等而呈方形。

莫尼茨绦虫的虫卵为三角形、方形或圆形,直径50-60微米,卵内有一个含有六钩蚴的梨形器。

二、生活史莫尼茨绦虫的孕卵体节脱落随粪便排到体外,孕卵体节破溃释放出虫卵,虫卵被中间宿主;;;;地螨吞食,卵内的六钩蚴逸出,在地螨体内发育为似囊尾蚴(感染性幼虫)。

牛、羊在牧地上采食时连同牧草一起吞食了带有似囊尾蚴的地螨而感染本病。

地螨在牛、羊胃肠内被消化,其体内的似囊尾蚴逸出,附着在肠壁上逐渐发育为成虫。

成虫的寄生期为2-6个月,此后即自行排出体外。

三、流行特点我国东北、西北和内蒙古的广大牧区为本病多发区,为局部流行。

莫尼茨绦虫病主要是幼畜呈现较高的易感性,羔羊和犊牛最易感,二者均随年龄的增长其感染率逐步降低(2月龄即感染,2-5月龄最高,7月龄后不再感染);莫尼茨绦虫病的流行呈现一定的季节性,感染本病时间在每年早春放牧后,当年6月上旬开始排出孕卵体节,7月达到排虫高峰,以后在l0月下旬或11月上旬及翌年2月出现第二、第三个排虫高峰;莫尼茨绦虫的中间宿主为地螨,地螨主要生活在阴暗潮湿有丰富腐殖质的林区、草原或多灌木林的牧地上,当牧草湿润,外界昏暗时常爬上牧草,所以牛、羊在清晨及雨后采食低洼地牧草或早春末开垦过的地埂嫩草时,最容易吃到地螨而感染莫尼茨绦虫病。

山羊莫尼茨绦虫病的防治

山羊莫尼茨绦虫病的防治

山羊莫尼茨绦虫病的防治作者:张婷芬罗英娇范瑞环肖国雄来源:《农家致富顾问·下半月》2015年第09期摘要:莫尼茨绦虫病是由莫尼茨绦虫寄生于牛羊等反刍动物的小肠中的寄生虫病。

该病是反刍动物是重要的寄生虫病之一,分布非常广泛,多呈地方性流行,对1.5~8月龄羔羊和当年生的犊牛危害尤为严重,不仅影响其生长发育,常可引起大批死亡。

关键词:山羊;莫尼茨绦虫病;防治下面是本人于去年遇到的一例山羊感染莫尼茨绦虫的病例。

我县一养羊户,养有本地山羊200多头,其中成年羊120头,4~5月龄羔羊108头,去年4月份羊群发病,养户自行注射青霉素和庆大霉素无效后前来求助,经现场剖检、实验室诊断,综合发病和养户用药情况,诊断为山羊莫尼茨绦虫病,现将过程报告如下。

1 临床病状去年4月开始,该养户的羊群发病,先是发现有10多头羔羊出现精神萎靡、食欲减退,继而出现消瘦、下痢,给病羊注射青霉素和庆大霉素后无治疗效果。

三天后大量羔羊发病,成年羊无明显症状。

至报告约有90多头羔羊出现下列症状:病羊体温在38到39度间;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渴欲增加;粪便变软后发展为腹泻,粪便中混有黏液和黄白色颗粒;心率不齐,眼结膜潮红,有时有明显神经症状,病程长者脱毛、精神极度萎顿。

至报告时有18头羔羊死亡。

2 剖检症状解剖病死羊,可见心肌变性,心内膜出血,肺无明显异常,肠管和肠系膜出现增生,局部变性,淋巴结和肾脏增生,脑髓有溢血现象。

在病羊的小肠中发现有绦虫,该虫体为带状,颜色为淡黄色,由许多扁平节体组成。

3 实验室诊断取患病羊的新鲜粪便,在其表面可看到黄白色孕卵节片,然后将粪便用漂浮法检查,可见大量灰白色、内有灯泡样的梨形器,内含六钩蚴的虫卵。

综合临床症状,剖检症状和实验室检查以及养户自行用药的情况,确诊为山羊莫尼茨虫病。

4 治疗首先将羊全部转圈,原来羊圈里的粪便垫料集中焚毁,羊圈用3%烧碱溶液彻底消毒。

其次用氯硝柳按每千克体重80mg全群一次灌服,服后注意及时收集和处理排出的虫体等排出物,同时对病重羔羊每只用5%葡萄糖注射液300ml,维生素C注射液10ml,一次滴注。

山羊莫尼茨绦虫病的诊断与防治

山羊莫尼茨绦虫病的诊断与防治

山羊莫尼茨绦虫病的诊断与防治
陈橙;宫时玉;夏瑜;李邦佑;王春芳;吕景福
【期刊名称】《湖北畜牧兽医》
【年(卷),期】2003(000)005
【摘要】@@ 莫尼茨绦虫病是由莫尼茨属绦虫的成虫,寄生于牛、羊的小肠里而引起的一类反刍兽消化道蠕虫病.该虫致病力强,轻者使幼畜发育不良,重者可引起患畜死亡,主要危害1.5~8.0个月的羔羊.虫体扁平呈带状,长1~6m,宽1.0cm左右,呈乳白色;由头节、颈节和数量不等的节片组成,营养物质通过整个体表吸收,生殖系统很发达,每一成熟节片都有1组或2组雌雄生殖器官,当节片脱落,在宿主体内或体外破裂,虫卵就会溢出.
【总页数】2页(P45-46)
【作者】陈橙;宫时玉;夏瑜;李邦佑;王春芳;吕景福
【作者单位】武汉市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65;武汉市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65;武汉市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65;武汉市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65;武汉市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65;武汉市农业科学院,湖北,武汉,43006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58.27
【相关文献】
1.羊莫尼茨绦虫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诊断与防治措施 [J], 李江南;
2.绵羊莫尼茨绦虫病的诊断与防治 [J], 赵维坛;王晓波
3.羊莫尼茨绦虫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诊断与防治措施 [J], 李江南
4.一例山羊莫尼茨绦虫病的诊治 [J], 李嗣建; 江世民
5.一例山羊莫尼茨绦虫病诊治与体会 [J], 黄俊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羊莫尼茨绦虫病的临床症状及综合防治

羊莫尼茨绦虫病的临床症状及综合防治

必然会受 到严重 影响 , 导致机 体快速 消瘦 , 体 质衰弱 ; 同时 ,
虫体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较多的代谢产物 , 并 分 泌 大 量 的 毒
性物质 , 宿 主 吸 收 后 就 会 导 致 各 个 组 织 器 官 出 现 发 炎 以 及 退
行性病变 , 造成血液 成分发 生改 变 , 其 中红 细 胞 数 量 有 所 减 少, 血 红 蛋 白含 量 下 降 , 形 成 低 色 素 的红 细 胞 。 此 外 , 中 毒 后
经 过 2天再 次 出 现 下 痢 。发 生 下 痢 后 , 病羊 体质 快速 消瘦 , 还会伴 有 明显的贫 血 , 精 神萎靡 , 口腔、 眼结膜 、 肛 门 以 及 乳
房 周 围呈 明 显 的 苍 白 色 , 腹 围不 但 增 大 。部 分 病 羊 由于 肠 内
每 昼 夜 即可 生 长 8 c m 左右 , 从 而 必 然 从 宿 主 体 内摄 取 大 量 的
3 防治 措 施
加 强 饲 养 管 理 。羊 舍 保 持 清 洁 卫 生 , 每 天 必 须 及 时 进 行
清扫 , 水槽 、 饲槽要经 常洗 刷 , 每3 ~ 5天 还 要 对 羊 舍 以 及 周 围环 境 进 行 1次 消 毒 , 粪 便 以 及 各 种 污 物 要 在 集 中 地 点 进 行 堆积发酵 , 禁止直 接在牧 草地 施用 , 防 止 病 原 扩 散 。夏 秋 季 节 禁 止 在 早 晚有 露 水 或 者 雨 后 进 行 放 牧 , 最 好进行 圈养 , 或 者采取轮牧 , 避免羊只食入地螨而发生感染 。 定 期 驱 虫 。羊 群 通 常 在 每 年 5 ~6 月 份 要 进 行 成 虫 前 期
道会 逸 出里 面 的似 囊 尾 蚴 , 并在 肠壁上 附着 , 再经过 4 5 ~6 O

绵羊莫尼茨绦虫病的诊断与治疗

绵羊莫尼茨绦虫病的诊断与治疗

可生长 8 m, e 势必从 宿主体 内夺取大量 养料 , 以满 足其生 长 的需要 。这样 , 必然影响幼畜 的生长发育 , 使之迅速消瘦 , 体
质 衰弱 ; 此外 , 虫体 的代谢产 物和分 泌的毒性 物质被宿 主吸
维普资讯
赵 程 昱 , 广 海 张
我站帮助诊 断和治疗 。
2 临床 症 状
患 羊精神沉郁 , 欲不振 , 食 高度 营养不 良, 进性 消瘦 , 渐 被 毛粗乱 , 贫血 、 可视粘膜 苍 白, 腹泻 与便秘交 替 , 中含黏 粪 液 和 白色大米粒 样物体 , 时有 明显 的神经症状 , 有 如无 目的 的运动 , 步样蹒跚 , 时有震颤 。 有 有二只严 重的患羊最后 因衰
交替发生为主要症状 的疾病 ,通过 对羊 群发病情况调查 , 临 床症状观察和实验室检查 , 确诊为莫尼茨绦虫病 。通过 采用 特药物治疗 , 使病情得 了有效 的控制 。 1 基本情况
因这次在该羊群羊体 内检出的主要是莫尼茨绦虫 , 消化 道线虫虫卵量不大 , 故首先要驱除莫尼茨绦虫 。我们采用别 丁, 学名硫双二氯 酚进行治疗 , 剂量 为 8mg g w, 次 口服。 0 /。 1 kb 1 周后再采用虫克星驱 消化道线虫 , 剂量为 0 m k 。 1 。 t s w, 次 2# b 口服 。在用别 丁驱虫 后 2 d后即看到有大量 白色虫体 随羊粪 便排 出 , 一周后羊体况 开始好转 , 采食量逐渐恢 复正常 , 个 1 月 后 回访 , 现羊膘 情很好 , 毛也变得 光亮 , 发 被 再未 出现病
竭 而死 。
3 实验 室检 查
通 过 对 畜 主 进 行 了 解 , 羊 群 是 畜 主 自繁 的 , 年 春 天 该 今
产羔 9 只, 0多 一直健康 生长 , 基本没 有死亡 , 采用 的放牧式

羊莫尼茨绦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及防治措施

羊莫尼茨绦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及防治措施

羊莫尼茨绦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及防治措施作者:张忠湛穆国冬鲁明鹤来源:《现代畜牧科技》2020年第02期摘要:羊莫尼茨绦虫病是由于羊小肠内寄生有裸头科、莫尼茨属的贝氏莫尼茨绦虫和扩展莫尼茨绦虫的成虫而发生的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主要特征是导致病羊发生腹泻和体型消瘦。

该病广泛分布,呈地方性流行,常在潮湿季节发生,对羊造成严重影响,尤其是给羔羊带来巨大危害,往往会阻碍羔羊以及青年羊的生长发育,甚至发生死亡。

近几年,该病的发生呈现升高的趋势,对养羊业发展有一定程度的制约。

现概述该病的防治措施,为广大养羊户提供参考。

关键词:羊;莫尼茨绦虫病;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实验室检查;药物治疗;饲养管理中图分类号: S858.2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9737(2020)02-0139-021;流行病学1.1;病原及其发育过程有3种绦虫寄生于羊小肠内引起绦虫病,即莫尼茨绦虫、无卵黄腺绦虫和曲子宫绦虫,其中以莫尼茨绦虫最为常见,且危害最大。

莫尼茨绦虫的长度为1~6 m、宽度为1.6 cm,虫体较大,呈白色扁平带状。

由大量节片连接而成,可分为三个部分,即头节、颈节、体节,其中头节较小,上面存在4个吸盘,颈节位于头节后面,可持续增生节片,导致虫体不断变长。

虫体前端通常呈乳白色,而后端呈淡黄色。

该虫雌雄同体,自体受精,每个体节上都存在1~2组雌雄生殖器官。

莫尼茨绦虫的发育需要中间宿主——地螨的参与,病羊小肠内成虫脱落的成熟节片以及产出的虫卵可通过粪便排至体外,地螨食入后会有六钩蚴逸出,并穿过消化壁侵入体腔,逐渐发育成似囊尾蚴,此时具有感染力,羊食入含有似囊尾蚴的地螨即可侵入小肠,逸出的似囊尾蚴会在肠道内翻出头节,借此在肠黏膜上吸附,并逐渐发育为成虫。

1.2;易感动物各个年龄的羊都容易感染莫尼茨绦虫,其中发病率最高的是8月龄以下的羊,且病死率也最高,特别是膘肥体壮的羔羊更易发生。

1.3;发病特点该病主要在夏秋季节发生,羊通常在每年的5~6月开始出现发病,并在8月下旬和9月开始出现大批量死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羊莫尼茨绦虫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诊断与防治措施
作者:李江南
来源:《现代畜牧科技》2017年第07期
摘要:羊莫尼茨绦虫病是一种危害最严重的羊绦虫病,属于消化道寄生虫病,是由于小肠内寄生莫尼茨绦虫而导致。

该病会严重危害羔羊,不仅容易感染,且发病后往往会导致腹泻、贫血,生长发育缓慢,机体消瘦,严重感染时还会造成死亡,严重损害养羊业的经济效益。

现介绍该病的防治措施,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羊;莫尼茨绦虫病;病原;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实验室诊断;药物治疗;驱虫
中图分类号:S858.2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9737(2017)07-0123-01
1病原
病原特征。

该病主要是由贝氏莫尼茨绦虫和扩展莫尼茨绦虫引起,二者头节都呈球形,具有4个圆形吸盘。

贝氏莫尼茨绦虫体长能够达到6 m,最宽处可达26 mm。

扩展莫尼茨绦虫体长为1~5 m,最宽处只达到16 mm左右。

虫卵呈圆形、方形或者三角形,直径在50~60
μm,胚膜也就是内膜体具有梨状的梨形器,梨形器里面存在一个六钩蚴。

生活史。

牧场表层土壤内生活的地螨都是这两种莫尼茨绦虫的中间宿主。

在羊小肠内寄生的莫尼茨绦虫成虫会持续脱落孕卵节片,且随着粪便将节片排到体外,如果中间宿主地螨采食后,里面所含的六钩蚴就能够在地螨体内继续发育,变成似囊尾蚴。

在终末宿主羊采食污染有地螨的牧草后,进入消化道后的似囊尾蚴既会从地螨体内逸出,并黏附在肠壁上继续发育变成成虫,之后即可向外排出孕节。

虫体在羊体内一般能生活2~6个月,之后就会自行排到体外。

该病通常是1.5~8月龄的羔羊容易发生,且其流行与地螨的生活特性紧密相关。

一般来说,地螨通常在温暖且多雨的季节活动,因此在潮湿牧地、森林牧场以及雨后、早晚放牧容易感染虫体,往往在7~8月份会达到感染高峰。

2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病羊发生贫血,体质衰弱,被毛粗乱、失去光泽,幼羊还会生长发育迟缓;精神萎靡,往往独自离群落后,易于躺卧,食欲不振,且伴有腹泻,排出糊状粪便。

随着病程的延长,逐渐停止采食,瘤胃蠕动缓慢,严重时还会出现瘤胃臌胀;交替发生下痢与便秘,对粪便进行仔细检查能够看到成熟脱落的孕节,有时还能够在肛门外发现吊有一段虫体;母羊患病后能够停止发情,配种而无法受孕,发生流产、死产,公羊患病后则不可用于配种。

发病后期,病羊倒地
仰头,频繁作咀嚼运动,口腔周围存在泡沫,对外界刺激没有反应,最终由于全身衰竭而发生死亡。

病死羊主要是尸体明显消瘦,贫血,胸腹腔积聚大量的渗出液,肠系膜、肠黏膜发生出血,且有时会出现增生性变形,内脏器官如心脏、肝脏、肺脏、肾脏、脾脏等颜色变淡,血液如水样稀薄,小肠内存在不同数量的虫体。

有时还会出现肠阻塞和肠扭转,有时甚至会发生大脑出血、浸润。

3实验室诊断
血液原虫检查。

取心血制成涂片镜检,或者取鲜血直接进行镜检,都没有发现虫体。

粪便虫卵检查。

取少量病羊排出的新鲜粪便,采取饱和盐水漂浮法进行检查,能够在每个视野中发现1~2个虫卵。

虫体检查。

挑取肠内寄生的虫体,其长度可达2.78 m,最宽处达到16 mm,处理头节和成节制成染色标本进行观察,能够看到近似球形的小头节,其上生有4个吸盘,没有小钩和顶突,且体节宽短。

病羊用药后排出的虫体,采取相同的处理能够得到相同的结果。

4防治措施
药物治疗。

甲苯唑,病羊按体重使用10~15 mg/kg,配制成悬浮液后直接灌服。

丙硫咪唑,病羊按体重直接口服10 mg/kg。

氯硝柳胺,病羊按体重使用100 mg/kg,配制成10%水悬液后用于口服。

仙鹤草根芽粉,每只病羊使用30 g,一次性口服。

硫双二氯酚,病羊按体重使用35~75 mg/kg,配制成悬浮液用于口服。

病羊也可灌服1%硫酸铜溶液(注意必须为医药用),添加适量的冷开水或者蒸馏水稀释后使用,注意现配现用,且不能够将药液装入金属容器,避免发生变质,一般病羊2~4月龄用量为25~35 mL,5~7月龄用量为40~50 mL,8~10月龄用量为60~80 mL,成年羊用量为80~100 mL。

病羊灌药时,可使用胶洗耳球或者细口玻璃瓶,先少量灌服,待其出现咽下反射后再灌入全部,但如果出现咳嗽要马上停止,防止误入气管。

如果病羊投药后发生中毒,如表现出肚胀、吐白沫、全身震颤症状,要马上灌服2~3个鸡蛋清或者250 g牛奶、羊奶,用于解毒。

预防性驱虫。

由于该病主要对羔羊造成危害,每年要注意对羔羊进行预防性驱虫。

一般在羔羊放牧后30~35天进行1次驱虫,确保在体内寄生的绦虫发育为成虫前驱除。

为确保驱虫效果良好,可在第一次驱虫后再进行一次加强驱虫。

注意交替使用不同的驱虫药,防治形成耐药性。

另外,为防止羊群不会感染其他寄生虫病,整个羊群可按体重皮下注射0.05 mg/kg伊维菌素,每年春秋两季各使用1次。

坚持科学放牧。

羊群经过驱虫的前3天要安排在固定的草场区域内进行放牧,然后转移到其他草场进行放牧,并保证12~20天内该草场禁止进行放牧。

在容易发生该病的季节,不能够在滋生地螨的潮湿草地进行放牧。

注意保护幼羊,最好采取羔羊与母羊分开放牧,且要求羔
羊必须在清洁草地进行放牧。

在同一块草地进行轮牧时,要先让羔羊放牧,之后才能够让成年羊放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