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选读 语教版
高中语文北师大选修《红楼梦》选读《第三课元妃省亲》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高中语文北师大版选修《红楼梦》选读《第三课元妃省亲》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省级名师教案】
1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精读《元春回宫》精彩之处,感受名著的魅力;
2、引导学生领略《红楼梦》所蕴藏的无尽“风光”,激发学生更大的名著阅读兴趣,提高师生对文学名著教、学的认同感;
3、通过进行精读教学指导,进一步提升学生阅读文学名著的能力。
2学情分析
1、当前高中名著阅读教学现状。
当前,高中语文界大家普遍意识到语文教学应回归作品本身,让学生多读原著、多积累。
但高中教学任务重,课堂时间紧;部分教师对名著阅读教学缺乏深入研究,自身对作品和阅读教学缺乏足够认识。
因此,高中名著阅读教学普遍处于“放羊式”阶段,即学生自由阅读,缺乏有效的指导。
2、我校部分老师正在开展名著阅读教学的探究。
从2011年开始,借助于《名著阅读进课堂,提高高中生读写能力的实践研究——〈红楼梦〉阅读的实践研究》的课题,我校一批老师开始进行名著阅读教学研究,以此提升教师阅读教学和学生阅读的能力,进一步促进名著阅读教学的开展。
3重点难点
1、指导学生进行精读并品味《元春回宫》,让学生学习一些精读之法;
2、提升学生阅读文学名著的兴趣和能力。
4教学过程
1【讲授】《无限风光要精读——〈红楼梦〉之精读指导》教学设计
一、检查预习情况
1、贾元春回家省亲在家呆了多长时间,都做了些什么?请说明。
(1)文本提示的时间:戌初至丑正三刻
知识补充:二十四时辰制。
高中一年级语文课文教案红楼梦选读

高中一年级语文课文教案红楼梦选读纲要:1. 课程概述2. 教学目标3. 教学重点与难点4. 教学准备5. 教学过程6. 教学活动7. 教学评价8. 教学延伸一、课程概述本课程是高中一年级语文课程中的选读部分,选读内容为《红楼梦》。
通过精选红楼梦中的片段,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这部经典名著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色,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红楼梦》的作者、创作背景和文化意义;2. 分析并理解选读片段的情节、人物形象和语言运用;3. 通过课堂讨论和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4.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分析选读片段的情节发展和人物形象描写;- 理解作者运用的语言技巧和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 理解红楼梦中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情节发展;- 分析与解读作者的意图和思想。
四、教学准备1. 课件2. 红楼梦选读的教材和参考书籍3. 学生阅读笔记及批注五、教学过程步骤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与《红楼梦》相关的图片和音乐,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步骤2:背景介绍给学生简要介绍《红楼梦》的作者、创作背景和文化意义,帮助学生了解这部作品的历史和社会背景。
步骤3:选读片段解读选择几个经典的片段,对其中的情节发展、人物形象和语言运用进行逐一解读和分析。
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的意图和思想。
步骤4: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对选读片段的理解和感受。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步骤5:写作练习要求学生根据选读片段进行写作练习,可以是续写、改编或写评论等形式。
通过写作训练,培养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六、教学活动1. 图片展示与音乐欣赏:通过多媒体展示与《红楼梦》相关的图片,播放相关音乐,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并共享各自的阅读笔记和批注,互相交流观点和疑问。
2023年《红楼梦》教案

2023年《红楼梦》教案2023年《红楼梦》教案篇1一、导入《红楼梦》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长篇小说,语文教案-《红楼梦》选读。
它以一个贵族家庭为中心展开了一幅广阔的社会历史图景,社会的各个阶级和阶层,都得到了生动的描写。
这部伟大的现实主义文学巨著不知多少次打动了我们的心,每一次阅读都会被书中人物的命运深深地牵动着。
今天,我们一起来读节选自《红楼梦》的四篇课文,走进贾府,走进大观园,走进宝玉,走进黛玉,走进贾府中的其他人物。
二、整体感知1.引导学生快速阅读四篇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弄清众多出场人物。
2.介绍与四篇课文有关的《红楼梦》第31回、32回、33回、34回、48回和第74回故事梗概。
目的:帮助学生更好地熟悉故事情节,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三、概括要点《诉肺腑》宝玉和黛玉的爱情经历了初恋、热恋和成熟三个阶段。
黛玉从她孤苦无依的身世与处境和高洁的思想品格出发,执著而强烈地要求宝玉严肃专一的爱情。
她或喜或怒,变尽法子反复试探宝玉的真心,直到史湘云这回远来探亲,黛玉偷听到宝玉的“肺腑”之言,不觉又惊又喜,又悲又叹,确认宝玉为“我之知己”,从此他们的爱情进入了一个成熟阶段。
《宝玉挨打》在封建家庭里,家长责打子弟是天经地义的事,不足为奇,但贾政此番毒打宝玉,恨不能置他于死地,却显得极不寻常。
从当时的情形来看,似乎是结交伶人和所谓“逼婢”这两件事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但究其实,根本原因还在两种思想的矛盾冲突上。
贾政是最高封建统治者的忠实奴才和封建礼教的卫道士,他一心想按封建道德的标准来培养宝玉,希望他走科举的路以博取高官厚禄,维持自己的家声;而宝玉却鄙视功名富贵,厌谈“仕途经济”,对封建社会传统思想的若干方面表示怀疑乃至否定。
父子间的这种矛盾是无法调和的,而宝玉挨打正是这种矛盾发展到对抗地步的鲜明而集中的表现。
《香菱学诗》香菱本来就爱读诗,也想学着作诗,但苦于无人指点;来到大观园以后,有了黛玉这样的老师,她如痴如醉地沉浸在诗的境界中了,终于在很短的时间内学会了作诗。
中国古代文学名篇选读备课教案

中国古代文学名篇选读备课教案一、教案简介本教案旨在为教师设计一堂关于中国古代文学名篇选读的备课课程,通过精选的古代文学名篇,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名篇的重要性和价值。
2. 培养学生对于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 培养学生对于古代文学作品的理解与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4. 帮助学生掌握古代文学作品的背景知识及文学特点。
三、教学内容本节课将选取以下几篇中国古代文学名篇进行教学:1. 《红楼梦》- 曹雪芹2. 《诗经》- 佚名3. 《论语》- 孔子及其弟子四、教学过程1. 导入- 可以通过音乐、图片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古代文学的世界。
- 引出古代文学名篇的重要性和学习的意义。
2. 知识讲解- 介绍《红楼梦》,包括作者背景、创作背景、文学特点等。
- 介绍《诗经》,包括作者背景、时代背景、文学特点等。
- 介绍《论语》,包括作者背景、主要内容、影响等。
3. 文学名篇选读- 老师为学生选择关键章节或诗歌进行朗读或示范阅读,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感受。
- 学生分组进行文学名篇的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与意见。
4. 文学鉴赏与分析- 引导学生对选读的文学名篇进行鉴赏与分析,包括主题、情节、人物形象、语言运用等方面。
- 老师对学生的鉴赏与分析进行点评,促进学生的思考与进一步理解。
5. 扩展阅读-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与探究相关的古代文学作品。
-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作品进行阅读,鼓励学生分享阅读心得。
6. 总结与反思- 学生就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反思自己对于古代文学名篇的理解和收获。
-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讨论,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五、课堂延伸活动1. 举办文学名篇朗诵比赛,鼓励学生通过朗诵展示自己对于文学名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2. 组织学生进行文学作品改编创作,可以以音乐、戏剧等形式呈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演能力。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五《红楼梦》选读课件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五《红楼梦》选读课件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五《红楼梦》选读课件一、红楼梦概述《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一部巨著,也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小说以贾宝玉为主线,通过贾宝玉和其他众多人物的爱情、婚姻、家庭生活以及官场斗争等情节展开,揭示了封建社会的种种丑态和人性的悲剧。
二、人物形象刻画1.贾宝玉:作为小说的主人公,贾宝玉是一个敏感而多情的人,他有一颗玉心,喜欢文学、音乐和绘画,对美有极高的欣赏和追求。
他的形象描写丰满细腻,以“草木之灵”的美喻为主,给人以清雅高洁的感觉。
2.林黛玉:作为贾宝玉的表妹,林黛玉是一个聪明伶俐、才情出众的女子。
她性格独立,善于诗词,并对生活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虽然她在情感上与贾宝玉有着紧密的联系,但她内心深处却充满了痛苦和矛盾。
3.薛宝钗:作为贾宝玉的堂妹,薛宝钗是一个贤淑端庄、温柔贤良的女子。
她以柔美的外貌和温和的性格赢得了很多人的喜爱。
她和贾宝玉的情感纠葛成为小说中的一个重要情节,体现了人性的复杂和深沉。
三、情节发展与主题思想1.家族兴衰:《红楼梦》通过贾宝玉一家的兴衰变迁,展示了封建社会家族的生活方式和命运。
家族的兴盛与衰落反映了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揭示了封建世道的无奈和悲剧。
2.人性的悲剧:小说中众多人物的形象和情节,都是对人性的一次次探讨。
无论是贾宝玉的多情和痛苦,还是林黛玉的悲剧结局,都揭示了人性的弱点和悲哀。
3.爱情与婚姻:爱情与婚姻是《红楼梦》中的核心主题之一。
小说通过贾宝玉和其他众多人物的婚姻和家庭生活,揭示了封建社会的婚姻观念和制度的弊端,批判了种种人为的干扰对爱情的破坏。
四、意义与价值《红楼梦》作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对于丰富和拓展中国古代小说的艺术语言和题材有着深远的影响。
同时,小说中对于封建社会的批判和对人性的探讨,也引发了人们对于封建社会弊端和人性矛盾的反思。
在现代社会背景下,通过对《红楼梦》的选读,我们可以深刻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封建社会的特点,同时也能够对自身的情感、家庭和人性进行反思和思考。
引领学生在文本中行走——《〈红楼梦〉选读》教学设计

针对 性 : 第二种 方法更强 调生成 , 有助 于
激发学生 的思 考。 每个 学生的视 角不同 ,
基础 上。 面对 这 种 情况 , 师 的指 导 要 教 突出探 究的过 程 , 先指导 学生 朗读 , 出 读 “ 了歌 ” 味 道 , 后带 着 学 生借 助 好 的 然 注释 理 解 文字 , 后提 出下面 的 问题 来 最 引导学生 深入 思 考、 出评价 : 作
作品的情节, 或者呼应作品的主题……这就是 《 红楼梦》 语言的独特之处。 根据这一
学生 作业 的 问题 主要 是 : 忽视 文 本 理 解 的过 程 , 直接 呈 现 阅读 感 受 。 如 例
1 师在学 生作 业 中挑 出有讨 论价 . 教 值 的观 点 , 归纳 成 几个 讨 论 问题 , 堂 课
上逐一讨 论。
2教 师 将学 生 分 组 , 内交流 作 业 . 组 后 推选 一至两 份优 秀 作业在全 班展 示 ,
教师引领学生行走于文本之中, 发现 《 红
楼 梦 》 文化 意 蕴 , 鉴 赏小说 语 言 奠 的 为 定 基 础 。 具体 操 作 过 程 中 , 师 可 以 在 教 先选定 讲座 内容 , 几位 学生准备 , 师 请 教
指 导学生讲 ; 也可 以征 求学生 意见 , 按照 学 生的需要选 择 内容 。
分 析 优 点 、 点 , 出可 以进 一 步 探 究 缺 提 的问题 。 第一种 方法可控 性 比较 强 , 师 可 教 以按 照 自己的设计来组 织讨论 , 论更有 讨
内容 与作 业设 计 相呼 应 , 同搭建 起学 共 生 的红楼 文化 意 识 , 深 入 阅读 、 究 为 探 奠定 良好 的基础 。 师的讲座 在 “ ” 教 面 上 铺开 , 学生 的搜 集在 某 个 “ ” 点 上深 入 ,
《红楼梦》选读

《红楼梦》选读一、导入《红楼梦》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长篇小说。
它以一个贵族家庭为中心展开了一幅广阔的社会历史图景,社会的各个阶级和阶层,都得到了生动的描写。
这部伟大的现实主义文学巨著不知多少次打动了我们的心,每一次阅读都会被书中人物的命运深深地牵动着。
今天,我们一起来读节选自《红楼梦》的四篇课文,走进贾府,走进大观园,走进宝玉,走进黛玉,走进贾府中的其他人物。
二、整体感知1.引导学生快速阅读四篇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弄清众多出场人物。
2.介绍与四篇课文有关的《红楼梦》第31回、32回、33回、34回、48回和第74回故事梗概。
目的:帮助学生更好地熟悉故事情节,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三、概括要点《诉肺腑》宝玉和黛玉的爱情经历了初恋、热恋和成熟三个阶段。
黛玉从她孤苦无依的身世与处境和高洁的思想品格出发,执著而强烈地要求宝玉严肃专一的爱情。
她或喜或怒,变尽法子反复试探宝玉的真心,直到史湘云这回远来探亲,黛玉偷听到宝玉的“肺腑”之言,不觉又惊又喜,又悲又叹,确认宝玉为“我之知己”,从此他们的爱情进入了一个成熟阶段。
《宝玉挨打》在封建家庭里,家长责打子弟是天经地义的事,不足为奇,但贾政此番毒打宝玉,恨不能置他于死地,却显得极不寻常。
从当时的情形来看,似乎是结交伶人和所谓“逼淫母婢”这两件事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但究其实,根本原因还在两种思想的矛盾冲突上。
贾政是最高封建统治者的忠实奴才和封建礼教的卫道士,他一心想按封建道德的标准来培养宝玉,希望他走科举的路以博取高官厚禄,维持自己的家声;而宝玉却鄙视功名富贵,厌谈“仕途经济”,对封建社会传统思想的若干方面表示怀疑乃至否定。
父子间的这种矛盾是无法调和的,而宝玉挨打正是这种矛盾发展到对抗地步的鲜明而集中的表现。
《香菱学诗》香菱本来就爱读诗,也想学着作诗,但苦于无人指点;来到大观园以后,有了黛玉这样的老师,她如痴如醉地沉浸在诗的境界中了,终于在很短的时间内学会了作诗。
《〈红楼梦〉选读》课程纲要

《〈红楼梦〉选读》课程纲要一、课程介绍本课程是为喜欢文学欣赏的学生开设的知识拓展类选修课,旨在帮助学生发现“汉语是如此美丽”并热爱汉语文学。
文学欣赏是极具个性的审美活动,能否从中获得愉悦体验决定着欣赏的效率。
因此,在《红楼梦》中选择合适的课程内容是激发兴趣的关键。
本课程立足文本细读,不空谈理论、心得或启示,仅选取《红楼梦》中几个精彩片段,分为“贾雨村言”“木石前盟”“孽根祸胎”“元迎探惜”四个专题,分别从写实与虚构、宝黛钗爱情悲剧、叛逆精神以及关注女性命运等角度,从文本呈现的形象出发,初步领略这部伟大作品在人物、环境、结构、语言和主题等方面蕴含的魅力。
在众多的《红楼梦》相关课程中,本课程切入点小而视野开阔,颇具特色。
二、课程背景背负沉重的高考压力,已经少有学生阅读长篇名著了。
目前盛行的快餐式阅读无法替代对整本书的阅读。
然而,对文学的热爱往往是从对某本书或某个作家的系列作品的研读开始。
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精神,语文课不再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而是更加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是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基础。
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通过丰富的人文内涵,熏陶感染学生,使他们产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在精神、道德、社会和文化方面都得到相应的发展。
要实现这种变革,必须重视对整本书的阅读,而《红楼梦》无疑是“整本书”中极好的课程资源。
三、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阅读长篇名著的兴趣,领略汉语的美丽并热爱汉语文学。
具体表现为:1、朗诵小说的精彩片段,品味语言,深入领会作品内涵,体验人物的命运遭遇和内心世界,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2、学习鉴赏小说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国古典小说的艺术特性。
注意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解读小说作品,提高阅读能力和鉴赏水平。
3、培养阅读古典小说的兴趣,从优秀的小说作品中吸取思想、感情和艺术的营养,丰富、深化对历史、社会和人生的认识,提高文学修养。
4、形成良好的文化心态,学会尊重、理解作品所体现的独特文化,理解作品所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并作恰当的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宁一中08——09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卷(《红楼梦》选读语教版)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值:100分命题人:高一集备组审核人:詹益凤Ⅰ卷(12分)一、科技文阅读(每题2分,共4分)《<红楼梦>启示录》整个说来,《红楼梦》是长于写实的。
“石头”在全书第一章中答复空空道人说:“其间离合悲欢,兴衰际遇,俱是按迹寻踪,不敢稍加穿凿,致失其真。
”这段写实主义的声明由“石头”所做,有点令人哭笑不得,也有点中国式的聪明灵活的辩证法。
写实的作品中,穿插环绕装点一些神话的、魔幻的、匪夷所思的故事,使写实的作品增添了一些幻化的生动、奇异,使写实的作品也生出想象的翅膀,生出浪漫的彩色,这就比一味写实、除了实还是实的作品更文学了。
一般地说,写实的作品易于厚重,梦幻的作品易于轻灵,或反过来说,写实的小说易失之于拙,梦幻的小说易失之于巧。
能不能把二者结合一下呢?厚重中显出轻灵,执著中显出超脱,命运的铁的法则中显出恍恍惚惚的蒙眬。
这是真小说家的境界,这是人生真味的体验。
荒诞、幻化也是人的精神主体的一种要求,当科学性、必然性、可知性不能完全满足人的主体要求(包括观赏、享受的要求)的时候,荒诞性与梦幻性就应运而生了。
荒诞、幻化也是一种美,是一种突破了现实的硬壳、摆脱了大地芜杂的美,就像梦的美,痴的美,荒诞化、幻化是把小说与人生间离的重要手段。
《红楼梦》一开篇,作者就强调“将真事隐去”,“假语村言”,“经历过一番梦幻”,“说来虽近荒唐,细说颇有趣味”,一方面强调不失其真,未敢失其事,一方面又强调不可当真。
这就给创作主体留下了进可以攻、退可以守的极大灵活性,留下了极大的艺术创造力纵横驰骋的余地,留下了自己的创作自由,也为读者留下了阅读与欣赏即进行二度创作的自由。
完全地写实,写作本身也变成了一种介入,乃至变成了一种舆论,一种“大众传播”……涉嫌提倡异端与犯上作乱……曹雪芹有几个脑袋敢去以身试文字狱!小说毕竟只是小说,至少首先是小说,虽然不如起诉书或辩护词那样有明确的针对性,却因失去了这种针对性而获得了更普遍更长远的意义。
写小说就要把小说当小说写。
《红楼梦》摆在案头,您就“把玩”“把玩”吧。
反正是:“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1.以下不属于文学作品“荒诞性与梦幻性应运而生”的原因的一项是()A.写实的作品易于厚重,梦幻的作品易于轻灵。
B.命运的铁的法则中显出恍恍惚惚的蒙的人生体验。
C.科学性、必然性、可知性不能完全满足人的主体需要。
D.失去现实针对性而获得更普遍更长远的意义。
2.以下根据文章内容的推断,不合理的一项是()A.写实的小说和写梦幻小说各有长短,最好是把写实与写梦幻结合起来。
B.写实的作品会变成一种介入,干预现实生活,但只要穿插一些梦幻内容,把小说与人生间离开来,就不至于失之偏颇。
C.《红楼梦》“一方面强调了不失其真”,“一方面又强调不可当真”,曹雪芹可谓达到了真小说家的境界。
D.增添了一些荒诞和幻化内容的作品比纯写实的作品更具有文学性,更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二、文言文阅读(每题2分,共8分)《红楼梦·葬花吟》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着处。
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杀葬花人。
独把香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侬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侬胁下生双翼,随花飞落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3、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洒上空枝见血痕见:呈现B 、荷锄归去掩重门荷:挑着C、怪侬底事倍伤神底:心底D、青灯照壁人初睡初:刚刚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明年花发虽.可啄以俄顷淫乐,不易无穷之悲,虽.愚者亦明之矣B、半为.怜春半恼春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C、不管桃飘与.李飞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D、何.处有香丘徐公何.能及君也?5、下列句子句式与例句“强于污淖陷渠沟”一样的是哪一项:()A、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B、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C、何以报德?D、侬今葬花人笑痴。
6、下列对原诗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葬花吟》是林黛玉感叹身世遭遇的全部哀音的代表,也是作者曹雪芹借以塑造这一艺术形象,表现其性格特性的重要作品。
它和《芙蓉女儿诔》一样,是作者出力摹写的文字。
这首风格上仿效初唐体的歌行,在抒情上淋漓尽致,艺术上是很成功的。
B、“愿侬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则是在幻想自由幸福而不可得时,所表现出来的那种不愿受辱被污、不甘低头屈服的孤傲不阿的性格。
这些,才是它的思想价值之所在。
C、黛玉葬花,源于在怡红院中吃了闭门羹。
宝玉的丫头秋纹因不满夜深困倦之时还有人访,所以不问来者是谁,将黛玉拒之门外。
黛玉以为宝玉无情,便引出了这伤情的葬花一幕。
D、《葬花吟》以丰富奇特的想象,浓烈忧伤的情调,展示出黛玉复杂的精神世界。
她用暮春景象写出她所处的以贾家为代表的时代的衰败没落,以“风刀霜剑”比喻她实际生活环境中受到的折磨、威胁、摧残,以洁白的花质喻她的贞洁。
Ⅱ卷(48分)三、文言翻译题(5分)孟子曰:“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
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诗》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
’此之谓也。
”7、将划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
(2分)②《诗》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
’此之谓也。
(3分)四、古诗鉴赏题(6分)咏白海棠林黛玉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8、赏析“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五、名句默写题(8分)9、(1)、寒塘渡鹤影,。
(2)、假亦真时真亦假,。
(3)、“通灵宝玉”上刻的铭文是:,。
(4)、曹雪芹在曲词《终身误》中对宝钗和黛玉的行为表现、性格倾向加以比较,作了一个初步概括,请用原曲中的句子回答:宝钗是,黛玉是。
(5)、《飞鸟各投林》一曲终,给我们揭示了《红楼梦》一书的最终结局,揭示最终结局的两句是:,!六、现代文阅读题(15分)生活秘书花袭人蒋元明袭人在读者眼里形象不好,人品极次,专打小报告,踩着别人的肩膀往上爬。
袭人原本并不坏,“心地纯良”。
她出身贫苦,被卖到贾府给贾母作使唤丫环,料理老太太的生活起居,相当于生活秘书。
这样下去,年龄一大,放出去配个小子也就完事。
但由于她尽职尽责,忠心不二,贾母喜欢,把她派到自己的心肝宝贝、贾府未来的接班人宝玉那儿去当大丫头,随后担任相当于大秘书兼宝玉办公室主任的角色,管理晴雯、麝月、碧痕等等一群丫环及搞外勤的众婆子。
这是贾母的有意栽培,暗示袭人好好干,你将来就是“宝玉的人”,“副二奶奶”的位臵。
连林妹妹也看出点趋势来,便公开叫她“嫂子”。
“副二奶奶”的地位可了不得,有极大的想象空间。
一旦宝玉接班成了贾府的一把手,那“副二奶奶”可能就是三把手,而且有可能“扶正”为二把手,甚至还可能成为贾母那样的最高领导!有个电视剧《警戒线》,里边那个市委书记的钱秘书,坐在书记的椅子上,拿起电话模拟自己的未来形象:“喂,我是市委钱书记呀……”这样巨大的前程诱惑,你让她和他如何不动心,不发生变化!然而,前途虽然光明,道路却也曲折。
首先,袭人碰上了两个强有力的对手。
一个是黛玉,一个是晴雯。
林黛玉和薛宝钗是第二把手的竞争对象。
两人都有实力。
而从眼前的态势看,黛玉是贾母的外孙女,又从小和宝玉生活在一起,且私定终身,占有很大优势。
但黛玉心眼小,脾气大,个性强,很难容人,所以,袭人就借机去探她的口风,要是当了第一夫人后将如何对待副手。
林黛玉口气很硬: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袭人心里就凉了半截。
至于晴雯,那更是直接的威胁了。
这丫头也当过贾母的生活秘书,也是贾母有意安排到宝玉身边来的,虽然名字暂时排在袭人之后,但实力不凡,不但长得俏丽,酷似林妹妹,深得宝玉欢心,而且又精通针线活儿,嘴又厉害,经常挟枪带棒进行挑战,尤其对她以“我们”来称与宝玉的关系醋劲最大。
但袭人有一大特点:跟人。
跟贾母时,心里只有老太太;跟了宝玉,眼里就只有宝二爷。
然而她发现,这宝二爷是个不求上进的主儿,整天在女儿国里胡闹;再说婚姻大事,主要在父母之命。
贾母年事已高,早已退居二线,而掌握决策实权的关键人物是宝玉的亲娘王夫人。
她经过充分准备,瞅准机会,到王夫人跟前作了长篇秘密报告,要点是大观园如何危机四伏,宝玉如何身陷重围,随时都有身败名裂的危险,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王夫人一听就大受震惊和感动,顿时发现了一位心腹爱将,当即委以重任,工资待遇提到“相当于副职”,与资深的赵姨娘同一级别。
同时,王夫人也下定决心发动一场抄检大观园的运动,直接导致了晴雯的被逐和夭亡,也预示了林黛玉的结局。
袭人费尽心机,呕心沥血,晴雯、黛玉先后完蛋了,她的目标已经接近,但还是功亏一篑,最后嫁了一个戏子了事。
袭人显然也是一个悲剧人物,她的演变除自身的原因外,更主要的是与贾府的用人方针、机制有关。
那位钱秘书也没有完全实现市委书记的许诺,圆自己的“书记梦”,半道上掉下了悬崖……(选自《2004中国最佳杂文》,王蒙主编,辽宁人民出版社,有删节。
)10、(2分)第5段写道:“这丫头也.当过贾母的生活秘书,也.是贾母有意安排到宝玉身边来的……”两个“也”字说明了什么?11、(3分)文中叙述小说《红楼梦》中的人与事时,有意用了一些现代语汇。
请举三五个例子,并扼要说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12、(6分)文章讲袭人的故事,为什么两次提到电视剧《警戒线》里的人物钱秘书?请分条说明。
13、文中结尾说:“她的演变除自身的原因外,更主要的是与贾府的用人方针、机制有关。
”联系实际,关注袭人演变的自身原因,说说本文批判了怎样的“用人方针、机制”?七、文化名著阅读14、下列说法有误的两项是()(4分)A 、《红楼梦》通过对贾王史薛四大家族兴衰的描写,以宝黛爱情为主线,向我们展示了一幅中国18世纪社会生活的历史长卷,把读者带进五色斑斓的贵族大家庭生活中。